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精编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1)思想上: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越来越严重。
(2)主观上: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3)客观上:林彪、江青等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民主法制遭到践踏(1)法制:①大批干部群众遭受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
③“造反派”全面夺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民主: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背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措施(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4)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3)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基本政治制度(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
(2)1982年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基层民主建设(1)依据: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表现:①改变村干部任命制度,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②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③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如“海选”制度。
,[易错提醒]“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对制度坚持不力、有法不依、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6: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题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能是乱了自己。
“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A.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B.“左”倾错误持续发展C.中共中央对国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D.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解析』“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B项正确;A、C两项都是B项的表现;D项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 B2.1980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就中国如何能够避免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采访了邓小平。
假如她采访你,你将回答()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B.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C.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D.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解析』中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民主和法制,避免再次出现“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就必须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着手。
『答案』 D3.“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步伐,其前提是()A.颁布1982年宪法B.平反冤假错案C.提出依法治国D.加强基层民主『解析』“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前提是平反冤假错案,没有它,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答案』 B4.自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现行有效的法律。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 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
这表明()A.1982年之前全国人大没有制定法律B.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我国法律法规更加健全,正走向制度化、系统化D.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解析』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制定了一系列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表明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我国法律法规更加健全。
『答案』 C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这一制度分为曲折发展、严重挫折、恢复健全三个阶段。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拔高习题及解析
B.“造反派”夺取了党政领导权
.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我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知,这是“文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再由“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砸烂公检法”等可知,这些口号体现了当时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和践踏,A项正确。B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D项说法错误,我国的社会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
知识点三
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从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1982年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主要反映了现代中国(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发展
D.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发展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B.《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98年”。A项颁布于1984年,B、两项均于1986年通过,故A、B、三项排除。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故答案为D项。
8.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生分析能力。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重新走上正轨,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就,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含解析 精品
课时作业2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
这体现出() A.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B.国家政治决定婚姻C.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D.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家政治决定婚姻,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故C项错误;据材料“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可知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故D项正确。
答案:D2.有学者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面平等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中国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理念。
材料说明()A.中国民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B.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协商民主C.协商民主理念适合中国国情D.协商民主理念独具中国特色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政治协商制度。
材料中提及的“与时俱进”并没有一个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时间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这种观点,只是部分学者的政治建议,中国政府的观点并没有得到体现,故B 项错误;正因为“协商民主理念适合中国国情”,所以才会有相关学者的提议,故C项正确;协商民主在世界范围内早有应用的先例而非中国的独创,故D项错误。
答案:C3.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方面的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政治建设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下列属于“存量”的是()A.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平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冤假错案解析:题目中民主“存量”指的是新时期之前的30年,即(1949~1978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相处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1956年,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故A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1984年,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于1998年,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故C项错误;平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冤假错案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之后,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因而带有时代的烙印。
比如:“大跃进”时期,许多人起名叫“超英”“卫星”“红旗”等。
依此类推,与“卫红”“卫东”等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C.“文化大革命”D.解放战争解析:C “卫红”“卫东”等名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色名字,是保卫红色政权、保卫毛泽东之意,故选C。
2.“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联”,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解析:A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民主的含义被歪曲,A项正确。
其余选项说法错误。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12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
同时加入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
这表明( )A.公民民主权利得到制度保障B.依法治国理论得到国家认同C.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逐步建立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对宪法的修订,体现出民主法制在不断的改进,故C项正确。
公民民主权利在1954年宪法确立时已有制度保障,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依法治国”理论的有关内容,B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项错误。
4.(2017·北京海淀期末)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
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为此( )A.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B.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解析: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加强法制建设,故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练习: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民主法制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
这一历史时期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B、解放战争时期C。
改革开放时期ﻩD、“文化大革命”时期2。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个地方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坚持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B、社会主义原则C。
国民平等原则D。
依法治国原则4、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现行有效的法律。
这表明A、我国法律更加健全,正走向制度化、法律化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 1982年之前全国人大没有制定法律D。
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5、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
下列采集自教科书中的图片,最有估计出现于( )红卫兵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A、1949~1956年B、1956~1966年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6、“千万不要不记得阶级斗争”“踢开党委闹革命”“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地步,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地步",这些曾经流行于中国的口号从政治层面反映出A。
经济建设必须为政治斗争服务 B。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C。
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7。
1967年3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大规模介入政府管理工作,军管会(军事管理委员会)成为代行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各级党政领导权的主要行政机构。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精品学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学习目标】1、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2、难点:“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及“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原则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预习自学】基础知识梳理(一)曲折:“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革发生的原因:(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倾错误指导思想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根本原因):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中共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境中,习惯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处理党内意见分歧);(3)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4)外部原因:国际形势恶化,中国的周边局势严峻2、民主法制遭践踏的表现:(1)严重践踏公民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迫害,出现党史上最大冤案(国家主席被迫害至死);出现造反派全面,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不能保障(2)严重践踏民主法制宪法、法律名存实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了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
3、教训:(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依法治国。
(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知法守法、自觉维法”的意识。
(二)发展: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后1、法制制度的逐步健全(1)目的:保护公民权利,促进现代化建设(2)条件①必要性:“文革”的深刻教训;②可能性:1978年全会,提出十六字法制建设方针(“、、、”)(3)措施: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加紧全面工作(年修订宪法)问题导引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取得哪些成就?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取得哪些重要成就?(4)结果及意义: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为奠定了基础。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归纳“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能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得到正面的思想教育。
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养成明辨是非的品格,能体会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决心和信心,能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文革”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2、难点:“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三、教学建议本课内容涉及“文革”的历史以及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学生兴趣较浓,宜调动其主动性进行学习。
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走访、调查“文革”时期的人和事,加深对“文革”史的理解,通过采访人大、政协代表了解“文革”后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还可利用网络等手段了解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状况。
在教学时教师可适当补充现实中有关民主法制方面的具体事例,加深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实现历史课的社会功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基础达标1.“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
这反映当时(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答案:A2.(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D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这一制度分为曲折发展、严重挫折、恢复健全三个阶段。
其第三阶段时间为 ( )A.1954年以来 B.1976年以来C.1978年以来 D.1982年以来答案:C4.“海选”制度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创造性发展(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村民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5.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答案:A6.(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考)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
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信息“1978到1992年”“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类法律230多部”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
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
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新时期创新性重大举措的是()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C.坚持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D.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样向前看》B.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中国共产党章程》3.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曾经验了一段曲折,有一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峻破坏,国家陷入崩溃边缘,这一时期是()A.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B. 三年经济困难时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文革”结束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4.某作家写道:“陈翠姬听到“长征”二字像是遇到了知音,又马上热血沸腾起来。
这日,遵义这座城市好像被红色包围了,随处可见大红色调:红色大字报张贴满了街旁的专栏,红卫兵三五成群,红色旗帜飘扬在人海的上方、红色的袖章在人群中出现,陈翠姬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她想起放在担子内亲自制作的旗帜,赶忙抽出来。
红色的底面衬托着“毛主席思想长征处”几个黄色的大字。
”陈翠姬所处的时期最有可能()A. 遵义会议期间B. 新中国初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解放斗争时期5.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
这表明()A.我国已经做到“有法可依”B.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6.在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中,为实现“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
”我们应当:()A. 加强社会基层民主建设 B.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C. 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 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制度7.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决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以下能体现“人民民主”这一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 ①③B. ②③C. ①②D. ①②③8.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突出的发展体现在()A.实行政治协商制度 B.确立根本政治制度C.发展民族区域自治 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方略被写进宪法是在()A. 1954年B. 1982年C. 2019年D. 2019年10.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④民主监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本村村民独创刻制的“公章”而著名全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习题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二十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
这反映了中国实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制度2.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
假如将上述事实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能够用到的关键句子是()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D.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3.中国人取名往往时代潮流,因而带有时代的烙印。
比如:“大跃进”时期,许多人起名叫“超英”“卫星”“红旗”等。
依此类推,与“卫红”“卫东”等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C.文化大革命D.香港回归4.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
”“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5.位于烟台市中部的东李家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随着初冬的到来,人们除了忙着采摘买卖苹果、修理农具外,村里早晚串门的人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新一届村干部的“海选”。
材料内容反映出()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得到实行②中国普通农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加强③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成为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途径④海选为村民参政议政提供了平台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习俗、旧习惯。
曾经发生焚烧“万世师表”匾额这一“破四旧”行为造成的危害有( )①破坏了文物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④破坏了社会秩序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文革”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A.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C.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 )A.修改并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平反冤假错案C.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D.加强基层政权建设4.下列法律获得全国人大通过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5.1984)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6.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C.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D.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7.“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次浩劫,它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主要表现在()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②《宪法》中依法治国的方略没有得到实施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遭到破坏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终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8.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盛行B.强调阶级斗争C.社会秩序混乱D.执法公正严明9. 除人民政协外,1949年至今中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还包括()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村民选举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10.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基础巩固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民主法制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
这一历史时期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解放战争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2“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出现了特殊的集党、政、军、司法等大权于一体的“革命委员会”一元化体制。
它对中国民主的最大危害是( )A.维护和发展了个人崇拜B.冲击了中国的法制与宪政C.使地方政府的权力削弱D.导致全国出现了严重动乱3“文化大革命”十年,“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步步升级,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体制趋于解体,民主与法制荡然无存。
其表现不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能正常召开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无法实行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遭到破坏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84年颁布实行的,不可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
4下列条款,出现在1982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是( )A.“合作社经济为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应扶助其发展”B.“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D.“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年,国家在吸取“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对宪法进行了修订。
本次修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同时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 项正确;A项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C、D两项属于1954年宪法的内容。
51986~2000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B.加强立法工作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6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其中创新性的重大举措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国家领导体制B.逐步建立村民自治制度C.加强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对下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B.图中成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有直接关系C.基本改变了村委会干部由上级政府任命的方式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今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只是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6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联”。
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2.“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得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
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B.庆祝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D.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在“文化大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3.如图是某一时期成都电影制片厂的出入证,根据图片内容可以断定这一时期是( )A.反右运动时期B.“文革”时期C.三反五反时期D.“大跃进”时期4.下列推论盛行于“文革”时期,这个推论(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结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5.一次批斗会后,刘少奇被押回办公室,他虽疲惫已极,但余怒未消,立即按铃叫来机要秘书,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严正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么对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的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
这说明( )A.刘少奇国家主席的职务已被撤销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需要进行修改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6.右下图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二届全国人大召开(1959年)三届全国人大召开(1964年)四届全国人大召开(1975年)A.一届全国人大奠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B.“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1978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7.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往往把领导人的话当成‘法’……领导人的话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
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B. 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C. 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D. 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2.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除了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
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A. 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B. 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实现村民直接处理事务D. 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3.有官员在论及我国的基层民主时说:“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要推动建立群众自己的组织,通过固定的程序来实现民主监督。
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听群众代表的意见,要有表决程序,多数群众同意后才做。
”这表明完善基层民主A. 即由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务B. 是健全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需要C.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D. 是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4.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并发出通知。
同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这主要表明我国A. 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B. 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C. 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D. 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5.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了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针对当时的国情,该主张主要侧重于A. 拥护邓小平的领导B. 拨乱反正,顺应民心C.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6.对该报刊(1966年3月5日《人民日报》)信息合理的解释是A. 中国举国发展体育事业B. 大众传媒成为党派斗争的阵地C. 体育事业发展的政治化D. 体育改革转变为一场政治革命7.下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
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
横批:兴无灭资”。
这说明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 B.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C.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 D.“文革”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8.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他所说的“精神财富”不包括()A.“法制化建设”意识 B.“强化阶级斗争”意识C.“民主建设”意识 D.“加强党建”意识9.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其重大意义在于: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建设性力量,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不少党建专家称其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党最严党纪”。
与之最相应证的政洽制度应该是()A.代议民主制B.分权制衡制C.议会共和制D.监察制10.《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多丽丝·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
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
搜狐博客写道:从目前看,只有中国在几年前就已经确定了新一代领导人。
并且在随后的五年间积累治理国家的经验,实际参与现行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比如跨越两届领导人的“十二五规划”,确保政策的延续性与稳定性。
这表明()A.西方政治制度完全不符合中国国情 B.中国的政党制度有其特有的优势C.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D.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少于中国政治制度11.以下是“中国妇女解放大事记”,从中可以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提高妇女地位,我国政府进行的努力有()①利用舆论阵地,进行宣传和引导②依法保障妇女的各项平等权利③迫令放足,女子获得受教育权④注重女性保健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2.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
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
”据此可以了解到()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13.以下可能属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拨乱反正”时期言论的是()A.“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要大鸣大放,大辩论”C.“革命有理,造反无罪”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邓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A.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B.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15.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留用和招用了许多旧司法人员,参与司法工作。
此举意在 A.减少社会震荡 B.对旧司法人员进行思想改造C.为制定新宪法做准备 D.提高执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16.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针对当时国情该主张侧重于A.拥护邓小平的领导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拨乱反正,顺应民心D.改革开放,发展经济17.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载人宪法;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市场经济这一关切民生和宪政的重大原则庄严地载人了宪法;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宪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巳经建成B.有助于加强对国民私有财产的保护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得到完善D.国民收人主要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18.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阿尔巴尼亚作了如下叙述:“阿尔巴尼亚整个领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相连,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
阿尔巴尼亚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铁托集团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以上叙述A.真实反映了当时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D.说明当时中国“左”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
到1983年7月,“文革”中30多万件冤假错案、110万件历史遗留案件得到纠正和复查,300多万名干部得到平反昭雪。
这成为“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
此举①成为实行改革开放的起点②为现代化建设奠定社会基础③促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④调动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曾广泛流行的顺口溜反映的生产情景出现于A. 土地改革之前B. 土地改革时期C. 人民公社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21.“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颂布后的直接结果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行政诉讼法》22.1978年邓小平谈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该谈话的目的是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23.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
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这体现出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 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2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带有司法独立意义的内容写入公报,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下列对于中国民主法治的发展历程表述正确的是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②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文革期间建立的“革委会”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中的一次大倒退④1982 年全面修订宪法,将“依法治国”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③D. ①②25.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A.与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 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C.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 D.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26.201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详细描绘法治中国新图景。
下列观点客观上反映法治内涵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B.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C.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D.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27.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1957年8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
材料说明了()A.国务院当年的规定缺乏法律依据B.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D.劳教制度的制定与废除体现了时代的要求2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阶级、等级结构是社会群体结构中政治结构的集中体现。
阶级是基于生产关系划分的,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