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汤
方剂学15讲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
方剂学15讲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桂枝汤上次谈到了桂枝汤主治证候分析,和桂枝汤的功用以及方解。
也谈到了桂枝汤证产生的病汗和服桂枝汤以后,通过药汗,祛邪调正,这个机理和病汗药汗的临床区别。
下面我们再讨论桂枝汤,我们谈到它典型意义的时候曾经谈到过,它是一种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基本结构的代表方剂。
所以徐冰他曾经讲过,外证得之,它能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能够化气调阴阳。
这个体现在哪些方面?因为理解了这一方面,才能理解它群方之冠,它调正,双向调节这些道理。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个方面,从张仲景对桂枝汤治疗这种自汗的不同应用来体会。
我们说桂枝汤是一种伤寒中风,就是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是以伤风邪为主,风寒当中以伤风为主的。
外感病兼有营卫不和的这种自汗。
这种自汗用桂枝汤来治。
张仲景应用它治疗发热,自汗,在内科杂病中间出现的,它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是营卫不和也。
”卫气不和。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这段话,仲景这段话说的是什么呢?病人脏无他病,没有其他方面的病,就是出汗和发热。
时发热,自汗出,它是定时,每天在一定时间一阵子热,又出汗。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不愈者说明可以有好几天,形成一种规律性。
他说原因是卫气不和,卫气不和营气相和,不能固护营阴,这样子。
他说,先其时发汗则愈,先其时就是说,本来这个时候,每天在这个时间有一阵热出汗,那提前一个时辰,我们现在说两个小时左右,提前时辰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可以用桂枝汤。
这个过去我们在临床遇到过这样的病例,我们教研室有个年轻老师,现在本人也在北京了,他一个舅舅得了胃肠炎。
一般西医治疗,年龄六十左右要补液了。
补液以后,胃肠炎改善,逐渐在好,住了几天医院,结果产生了一个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每天下午四点钟前后一阵子出汗,发烧并不高,燥热,出汗。
第二天又来了,由于出汗量还比较多,那又要给他补液,又要给他补液呢,他第二天下午还出汗,连续到第三天,加上前面胃肠炎快要一周了。
九味羌活汤临床应用经验举隅
九味羌活汤临床应用经验举隅【关键词】九味羌活汤;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偏头痛;中医疗法九味羌活汤方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组成,出自张元素《此事难知》,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证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中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袪风寒、利关节、止痹痛,为本方之君药。
防风辛甘性温,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苍术辛苦温燥,功可发汗祛湿;两药相合,协助羌活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
细辛、白芷、川芎散寒袪风宣痹以止头身痛;生地黄、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调表里,共奏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作用。
1 对九味羌活汤主治的认识笔者认为该方有2个显著特点: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正如《顾松园医镜》所说:“此解表而兼清里之剂。
节庵治三时感冒风寒,每用此方,代麻黄、桂枝、青龙等汤。
气薄则发泄,故以羌、防、芎、芷、辛、苍之气薄者,散其寒邪。
胜热,故用地之甘寒养阴,芩之苦寒清热。
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竣;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
”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医方考》言:“防、苍、辛、川、芷,皆辛物也,分经而主治。
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
而防风,又诸药之卒徒也。
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之中热也。
”笔者认为,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
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急性荨麻疹等病症,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候者,随证加减治疗,均有良效。
2 典型病例案例1:患者,女,48岁,1992年12月26日初诊。
患者自幼身体瘦弱,少于劳作或每遇天气突变,时感恶寒重,发热轻,肢体酸楚疼痛,项强不舒,尤以冬春两季发作频繁。
从麻黄汤与九味羌活汤差异学习方剂
一、麻黄汤与九味羌活汤比较
20190309 1
二、说明
1、麻黄汤与九味羌活汤相差1000年时间的方剂。
医药的演变,气候、病症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理法方药。
2、九味羌活汤治疗侧重于解表除湿,止痛。
通过剂型剂量的调整,引导药物不同的作用。
如汤剂侧重解表,
散剂侧重除痹。
根据内蕴湿热程度,分经论治特点,裁剪药物应用。
3、麻黄汤在伤寒表实证,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使用效果俱佳。
随着病症演变,予以加减变方,张仲景有经
典医案,可以参照。
4、九味羌活汤提出分经论治,引经报使理论。
20190309 2。
3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 此事难知》
九味羌活汤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 外感风寒湿邪
九味羌活汤
恶寒发热
外 感 风 寒 湿 邪 , 兼 有 里 热 证
无汗 风寒湿 风寒湿邪郁于肌表 头痛项强 里有蕴热 肢体酸楚疼痛 肢体酸楚疼痛 酸楚 口苦而渴 苔白, 苔白,脉浮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与川芎, 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 黄芩生地同甘草, 分经论治宜变通。 分经论治宜变通。
风寒湿 风寒湿邪, 郁于肌表
里有蕴热
恶寒发热、无汗 恶寒发热、
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 肢体酸楚疼痛 酸楚
口苦而 功效 发汗袪 发汗
九味羌活汤
散表寒, 君: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 羌活 散表寒 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 为治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 为治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 防风—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祛风除湿, 臣:防风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苍术—发汗除湿 燥湿健脾。 发汗除湿, 苍术 发汗除湿,燥湿健脾。 佐:细辛、白芷、川芎—散寒祛风,宣痹止痛。 散寒祛风, 细辛、白芷、川芎 散寒祛风 宣痹止痛。 黄芩、生地 清泄里热 清泄里热, 黄芩、生地—清泄里热, 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调和诸药。 使:甘草—调和诸药。 甘草 调和诸药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PPT课件
使用注意
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须发汗解表, 不宜本方。
温病初起,但发热不恶寒,咽红口渴、舌 红苔黄、脉数者,不宜本方。
病汗与药汗之区别
“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
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
著,此其分也。” 《经方实验录》
桂枝汤
关于桂枝汤的服法
1.服热稀粥以助药力 2.温覆,避风以助汗 3.密切观察,适度而止,不效再服。 4.忌生冷粘滑,酒肉臭恶
无汗 —腠理闭塞,营阴郁滞 喘咳 苔薄白 脉浮紧 风寒表实证之体征 肺气失宣
发 汗 解 表 , 宣 肺 平 喘
君 臣 佐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以发卫气之郁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散寒,以畅营卫 杏仁— 降肺气平喘,与麻黄伍用一宣一降,
以复肺气 之宣降
使
炙甘草—缓麻桂峻烈之性;调和诸药
扶正以驱邪外出
配伍特点: 麻黄配伍桂枝透营达卫,解表发汗之力峻 麻黄伍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之效增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
证要点。
麻黄汤
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 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 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 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 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 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 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 实证者。
—风邪外袭,肺气不宣 干呕 —肺气不宣,胃气不和
君 桂枝—透营达卫,解肌发表, 解 肌 发 表 , 调 和 营 卫 散在表之风寒(调卫) 散中有收,汗中 寓补,使表邪得 解,营卫调和
方剂学16(医科教学专辑) (九味羌活汤方解)邓中甲
方剂学16 (九味羌活汤方解)邓中甲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课谈到九味羌活汤的证候分析,证候的特点和方义分析。
这个我们谈到九味羌活汤的一个意义呢,它是一个羌防剂,用来治疗风寒夹湿型的外感的一个代表方剂。
又有分经论治这个思想。
这张方呢,我们先说它配伍特点,它既用升散药为主,又结合部分清热药。
这顾松园说它升散药得到清热药,升而不峻,不会很升之太过。
清热药得到升散药呢,当然也能清内热了。
同时它这种苦寒,因为过多用内在的苦寒药,容易引邪入里。
这两个有个相制的问题,相制,一个散表,一个清内,是分工。
所以这里头有一个两样药相配呢,既有分工合作,又有相互制约。
配伍第二个特点,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这分经论治在九味羌活汤的服法中间,是明确提出来了,也是最早的直接提出来了。
要用这个方,“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
这不头身酸楚疼痛嘛,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经,那我们用这药要,“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那后面我们还分析一下,这种分经论治,这张方里的具体结构体现。
但从这两个配伍特点,可以反映出来一个中医学发展到这个时期的一个进步。
应该承认是个进步,你过去包括头项强痛,头身疼痛,那这类呢还是一种,相比这个分经来说呢,这个还是泛指的,这个就具体化。
用药当中,在止痛方面,根据部位不同讲究用药的技巧,应该说是中药方剂方面的一个进步。
九味羌活汤的服法和剂型选择,前面我们提到过,也是这个方书反映出来,在这个时期,也是从某些方面的一个进步。
所以它要求“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就是说外感风寒湿邪较重,那就要用急汗。
急汗就用汤药趁热服,吃了以后还要喝点稀饭、热开水,以羹粥投之。
如果缓汗,病情不是很重,同样开这个方呢,你可以用调节它的服法,来控制功效的发挥。
那就用温一点,不要热服而是温服。
吃了以后也不用,“不用汤投之也”,不用喝稀饭、喝开水帮助出汗了。
这根据证情的不同,剂型来讲呢,我前面谈过了,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为主宜用汤剂。
方剂学之九味羌活汤(图文)
兼清里热
黄芩
佐
生地
甘草 使
用方 要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
为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 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
现代 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 属于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使用 注意
风儿表证,禁用。 阴虚内热,禁用。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里热证。
无汗
病 风寒湿袭表 因 里有蕴热
恶寒
口渴
口苦Βιβλιοθήκη 风寒湿袭表,里有蕴热外感风寒湿邪兼里热证发病机理 风寒湿
表
郁遏卫阳
恶寒发热,无汗
闭塞腠理
苔白或微黄,脉浮
阻滞经络
头痛项强,肢体酸痛
气血运行不畅
里热
口苦微渴
【治法】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功效:发汗祛湿
(分经论治)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
药 物 组 成
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香白芷一两(6g)生地黄一两(6g)黄芩一两(6g)甘草一两(6g)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
用 法 用 量
上九味,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粥羮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
九味羌活汤:治杂病有神!
九味羌活汤:治杂病有神!九味羌活汤临床新用审校/陈锐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5g,细辛1g,川芎、白芷、黄芩、生地黄、甘草各3g。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苔薄白,脉浮紧等。
方解:本方主治证由风寒湿邪侵于肌表经络,皮毛闭塞,内有蕴热所致。
风寒湿邪束于肌表,皮毛闭塞,阳气不得外达,可引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若寒湿伤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引起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是里有蕴热;若苔白、脉浮,则是邪在其表。
治宜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方中羌活祛风散寒,除湿镇痛,除在表之风寒湿邪最宜,为主药;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除湿散寒止痛,又助羌活解表,为辅药;生地黄、黄芩清泄里热,兼以制约上述诸药辛温香燥之弊,以防过燥伤津,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全方配伍恰当,不但可祛风散寒,除湿镇痛,兼清里热,而且温散不助里热,清热不恋表邪,实乃解表剂中一首良方。
加减:本方证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时,若肢体酸痛较剧,可重用羌活以加强通痹止痛之力;若湿邪较轻,肢体酸痛不甚,可去苍术、细辛,以减轻温燥之性;若湿重胸满,可去滋腻之生地黄,加厚朴、枳壳以行气祛湿;如无内热,则生地黄、黄芩又应减去;里热甚者,可加石膏、知母;如无头痛,可去细辛。
现代应用风寒感冒据报道,用九味羌活汤治疗风寒感冒,效果满意。
处方:羌活5g,防风8g,苍术6g,细辛3g,川芎6g,白芷5g,生地黄10g,黄芩8g,甘草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结果:用上药治疗风寒感冒149例,复诊及随访120例,其中有效112例,占93.33%。
流行性感冒症见恶寒发热,热多寒少,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脉浮。
九味羌活汤主之,羌活6g,防风8g,苍术5~10g,细辛1~3g,川芎3~5g,白芷3~8g,生地黄3~10g,黄芩3~10g,甘草3~5g。
九味羌活汤解读
九味羌活汤解读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证易变通。
方源金代名医张元素制方,录自王好古《此事难知》卷组成羌活9g防风9g苍术9g细辛3g川芎6g白芷6g生地黄6g黄芩6g甘草6g性味归经羌活:性温味辛、苦。
归膀胱、肝、肾经防风:性微温味辛、甘。
归膀胱、肝、脾经苍术:性温味辛、苦。
归脾、胃经细辛:性温味辛。
归肺、肾经川芎:性温味辛。
归肝、胆、心包经白芷:性温味辛。
归肺、胃经生地黄:性寒味甘、苦。
归心、肝、肾经黄芩:性寒味苦。
归肺、胆、胃、大肠经甘草:性平味甘。
归心、脾、肺、胃经君臣佐使羌活:君药防风,苍术:臣药细辛,白芷,川芎,生地,黄芩:佐药甘草:使药方解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
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解痉。
苍术: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防风,苍术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细辛: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善止少阴头痛。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白芷:散寒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擅解阳明头痛。
细辛,川芎,白芷三味药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甘草:调和药性。
此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
配伍特点1,升散和清热药结合运用。
2,体现“分经论治”的思想清代名医顾靖远在《顾松园医镜》中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
张元素在原书中也强调“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辩证要点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
方剂学16(医科教学专辑) (九味羌活汤方解)邓中甲
方剂学16 (九味羌活汤方解)邓中甲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课谈到九味羌活汤的证候分析,证候的特点和方义分析。
这个我们谈到九味羌活汤的一个意义呢,它是一个羌防剂,用来治疗风寒夹湿型的外感的一个代表方剂。
又有分经论治这个思想。
这张方呢,我们先说它配伍特点,它既用升散药为主,又结合部分清热药。
这顾松园说它升散药得到清热药,升而不峻,不会很升之太过。
清热药得到升散药呢,当然也能清内热了。
同时它这种苦寒,因为过多用内在的苦寒药,容易引邪入里。
这两个有个相制的问题,相制,一个散表,一个清内,是分工。
所以这里头有一个两样药相配呢,既有分工合作,又有相互制约。
配伍第二个特点,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这分经论治在九味羌活汤的服法中间,是明确提出来了,也是最早的直接提出来了。
要用这个方,“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
这不头身酸楚疼痛嘛,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经,那我们用这药要,“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那后面我们还分析一下,这种分经论治,这张方里的具体结构体现。
但从这两个配伍特点,可以反映出来一个中医学发展到这个时期的一个进步。
应该承认是个进步,你过去包括头项强痛,头身疼痛,那这类呢还是一种,相比这个分经来说呢,这个还是泛指的,这个就具体化。
用药当中,在止痛方面,根据部位不同讲究用药的技巧,应该说是中药方剂方面的一个进步。
九味羌活汤的服法和剂型选择,前面我们提到过,也是这个方书反映出来,在这个时期,也是从某些方面的一个进步。
所以它要求“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就是说外感风寒湿邪较重,那就要用急汗。
急汗就用汤药趁热服,吃了以后还要喝点稀饭、热开水,以羹粥投之。
如果缓汗,病情不是很重,同样开这个方呢,你可以用调节它的服法,来控制功效的发挥。
那就用温一点,不要热服而是温服。
吃了以后也不用,“不用汤投之也”,不用喝稀饭、喝开水帮助出汗了。
这根据证情的不同,剂型来讲呢,我前面谈过了,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为主宜用汤剂。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
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小 青 龙 汤《伤寒论》
恶寒发热,无汗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
外
身体疼痛
卫阳被遏
风
寒
咳喘,痰多而稀 表寒引动内饮,水寒 寒
或痰饮咳喘
射肺,肺失宣降
束
内
胸痞—水停心下,阻滞气机
表
饮
干呕—水留胃中,胃气上逆
水 饮
证
或身体疼重
水饮溢于肌肤
内
头面四肢浮肿
停
舌苔白滑,脉浮—外寒内饮之征
麻黄汤
《伤寒论》
恶寒 —卫阳被郁,肌表失其温煦
外
发热 —卫阳被郁,正邪交争
感 头痛 风 寒 身痛
太阳经气不利, 营卫运行不畅
表 实
无汗 —腠理闭塞,营阴郁滞
证 喘咳
风寒束表 肺气失宣
苔薄白 风寒表实证之体征
脉浮紧
发 君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以发卫气之郁
汗
解
臣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散寒,以畅营卫
兼
佐 细辛—入少阴经
清 里 热
川芎—入厥阴经 白芷—入阳明经
散寒祛风宣痹 止头身疼痛
生地—泄血分之热 清泄里热
黄芩—泄气分之热 并防辛温燥烈伤阴
入少阳经
使 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1、辛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2、分经论治。
九味羌活汤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里热证 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临床 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为辨证要点。
2.如肺热较甚,炼液为痰,咯痰不爽者,可加 瓜蒌皮、浙贝母清热化痰;外感风热治疗不当使 邪热入里,见气粗似喘,乃肺中热甚,应加石膏、 知母清肺中气分之热,又能除烦生津止渴;如邪 热入营分,其热更甚,就应加玄参、犀角等清营 凉血,养阴生津。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4 《此事难知》卷上引张洁古(张元素)方之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为《此事难知》卷上引张洁古方。
又名羌活冲和汤。
羌活二钱,防风、川芎各一钱半,细辛、甘草各三分,苍术(米泔浸)、白芷、黄芩、生地黄各一钱。
为粗末,水煎服。
功能祛风寒湿,兼清理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苔薄白,脉浮紧。
近代常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证属风寒湿者。
方中羌活发散风寒、祛风胜湿,宜痹止痛,为君药;防风、苍术助羌活以散寒、胜湿、止痛,为臣药;细辛、川芎、白芷散寒祛风,并能行气活血,宜痹以止头身之痛;地黄、黄芩清泻里热,并防诸辛温香燥之药伤津,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
全方具有发表祛风胜湿之功,并兼有清热存阴作用。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解热、阵痛、抗炎作用。
[2]此方具有明显的促进、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热、镇痛、抗炎、抗氧化、抗过敏作用以及增强和改善心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故对急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感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异常疼痛有治疗作用。
同时可以看出中医学在治疗上述疾病时十分重视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加强耐缺氧作用。
中医学“通则不痛”的治疗机理可能与现代医学改善心肌功能、疏通微循环是一致的。
[3]4.1 九味羌活汤的别名大羌活汤(《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羌活冲和汤(《伤寒全生集》卷二)、冲和汤(《古今医统大全》卷十四)、神解散(《寿世保元》卷二)、羌活散(《嵩崖尊生》卷十五)。
《洁古家珍》载此方,有方名而无内容,方见《此事难知》。
本方改为丸剂,名“九味羌活丸”(见《中国药典》)。
4.2 处方羌活二钱,防风、川芎各一钱半,细辛、甘草各三分,苍术(米泔浸)、白芷、黄芩、生地黄各一钱[4]。
羌活6g、防风6g、苍术6g、细辛3g、川芎3g、白芷3g、生地黄3g、黄芩3g、甘草3g[5]羌活9g、防风9g、苍术9g、细辛3g、川芎6g、白芷6g、生地黄6g、黄芩6g、甘草6g[1]羌活一两半,防风一两半,川芎一两,细辛五分,甘草一两,苍术一两半,香白芷一两,黄芩一两,生地黄一两。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
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经典条文及方剂包括以下内容: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使用桂枝、杏仁和甘草,适用于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的症状。
2.桂枝汤:桂枝汤治疗太阳风,使用芍药、甘草、姜枣等药材,可以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使用防风、细辛、苍芷和川芎等药材,黄芩、生地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香薷饮使用三物香薷、豆朴和银翘,具有散寒化湿的功效。
新加香薷可以祛暑煎。
5.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效,使用姜、桂、麻黄和芍药等药材,适用于风寒束表饮停胸的症状。
常用方剂歌诀:第一章解表剂:1.止嗽散:止嗽散使用桔梗、紫菀、荆芥和陈皮等药材,可以调服止嗽频。
2.银翘散:银翘散主要用于上焦疴,使用竹叶、荆芥、牛蒡和薄荷等药材,清疏风热煮无过。
3.桑菊饮:桑菊饮使用桔、杏、翘和芦根等药材,清疏肺胃轻宣剂,适用于___咳嗽。
4.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适用于身热而喘的情况,使用麻杏、甘草和石膏等药材,可以定喘除热。
5.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汤使用芩、芍、桔、甘和羌活等药材,适用于邪在三阳热势张的情况。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6.大承气汤:大承气汤使用硝黄、枳朴和大黄等药材,适用于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的情况。
7.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汤使用桃仁、瓜子、芒硝和薤白等药材,适用于肠痈初起腹按痛的情况。
8.温脾汤:温脾汤使用参、附、干姜和当归等药材,适用于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的情况。
9.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麻子仁丸使用大黄、枳朴、杏仁和芍药等药材,润肠通便功效高。
10.黄龙汤:黄龙汤使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人参、当归和黄芩等药材,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11.十枣汤:十枣汤使用大戟、甘遂和芫花等药材,适用于逐水效果明显。
12.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使用半夏、人参、甘草和黄芩等药材,适用于和解供、少阳百病。
13.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汤使用蒿、芩和黄芩等药材,适用于清胆热。
【每日一方】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
【每日一方】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每日一方】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阳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
【歌诀总括】九味羌活汤由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九味药组成,用于太阳经、少阳经合阳明经表证,应用时可以加入葱、姜以助药力。
阳气虚弱的人不宜使用,临证时可根据病证在不同经脉的侧重,将药物变通使用。
【歌诀详解】本方是“解利伤寒”法的代表方剂,是不同于《伤寒论》中麻黄汤和桂枝汤解表法的另一种治疗伤寒病的方法。
由于麻黄汤和桂枝汤的应用禁忌较多,因此作者在本方中避免使用麻黄、桂枝等药,另立一派外解伤寒的方法,即解利伤寒法。
方中以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解表散寒、温经通脉,散肌表之风寒湿邪。
其中羌活、细辛、白芷、川芎还善于散风寒而止头痛,且分经论治,各有所长。
羌活善于散太阳经邪气,止枕部及项部头痛;细辛善于散少阴经邪气,止颅中头痛;白芷善于散阳明经邪气,止前额头痛及眉棱骨痛;川芎善于散厥阴经邪气,止巅顶头痛。
上述诸药是本方中的主要部分,针对性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后出现的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楚疼痛等症状。
除上述主要病证外,本方还有一个兼证,即里热证。
邪气入里化热,引起口苦而渴的症状。
方中以黄芩、生地清热生津,一则可以补充热伤之津液,二则可以制约上述解表药物辛温燥散伤津之弊。
【应用点睛】本方广泛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偏正头痛等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风寒湿邪共同侵犯肌表,伴有头重痛、肢体酸重,同时兼见心烦口渴等里热证患者。
此外,本方还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腰肌劳损等的治疗。
九味羌活汤临床应用经验举隅
九味羌活汤临床应用经验举隅【关键词】九味羌活汤;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偏头痛;中医疗法九味羌活汤方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组成,出自张元素《此事难知》,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证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中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袪风寒、利关节、止痹痛,为本方之君药。
防风辛甘性温,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苍术辛苦温燥,功可发汗祛湿;两药相合,协助羌活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
细辛、白芷、川芎散寒袪风宣痹以止头身痛;生地黄、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调表里,共奏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作用。
1 对九味羌活汤主治的认识笔者认为该方有2个显著特点: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正如《顾松园医镜》所说:“此解表而兼清里之剂。
节庵治三时感冒风寒,每用此方,代麻黄、桂枝、青龙等汤。
气薄则发泄,故以羌、防、芎、芷、辛、苍之气薄者,散其寒邪。
胜热,故用地之甘寒养阴,芩之苦寒清热。
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竣;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
”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医方考》言:“防、苍、辛、川、芷,皆辛物也,分经而主治。
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
而防风,又诸药之卒徒也。
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之中热也。
”笔者认为,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
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急性荨麻疹等病症,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候者,随证加减治疗,均有良效。
2 典型病例案例1:患者,女,48岁,1992年12月26日初诊。
患者自幼身体瘦弱,少于劳作或每遇天气突变,时感恶寒重,发热轻,肢体酸楚疼痛,项强不舒,尤以冬春两季发作频繁。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温解表之九味羌活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辛温解表之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组成:防风、苍术各钱半,白芷、川芎、生地、甘草各一钱,细辛五分,加生姜、葱白煎。
阳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
九味羌活汤,可以看作是一张有代表性的划时代的方剂,很重要。
源于:这个方子(的)出处是从王好古的《此事难知》里面找到的,王好古是张元素的学生,也是再传学生,王好古的《此事难知》里面注清楚这是张元素方,张元素的方剂,里面记录了一些张元素的观点,谈的用法。
这个方学习的典型性意义,首先,以羌防剂治疗外感风寒湿邪的代表方。
张元素为代表这个时代,包括宋,宋、金这个是南北对峙的时期,到元,大概这个时代逐渐形成固定下来,形成了治疗外感风寒里面的羌防剂为主流的一个治法,于是历史上就出现经方派的麻桂剂为主代表治疗,以及时方派羌防剂为主的一种治疗,组成了两个大流派。
这是它的第一个意义,以羌防剂治疗外感风寒湿邪,这个方是个代表方。
第二个,它体现了分经论治理论,从方的角度体现分经论治理论,它是个代表方,最典型的代表方,而分经论治的理论就是张元素提出来的,它最早用的,分经论治,引经报使,张元素提出来的,而这个方又是他制定的。
从这个方的主证病机分析来说,和典型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有两个不同。
前面讲到麻黄汤它有个典型意义,伤寒正局最标准的风寒表实证,其他风寒表实证就可以用麻黄汤证作为参照,比较,这样来掌握,利用这种典型意义了。
既然这又说到外感风寒湿邪,而这类的风寒仍然是表实,九味羌活汤的风寒性质上仍然是表实证,所以恶寒发热,无汗,这个是都有的,由于风寒引起了,寒性收引凝滞,营阴郁滞不通,可以头项强痛。
但所不同的,现在这个风寒是夹湿的,那就和纯感风寒的麻黄汤证不同了,它是夹湿的,所以它这种疼痛带有酸楚疼痛的特点,酸楚疼痛,当然也包括了临床上沉重,沉重也是湿证的特点,可以头身沉重,或者四肢酸楚疼痛,这都是夹湿的特点,所以从这个病机的主证方面,病机主要方面,它是一种风寒夹湿和麻黄汤证的纯属风寒是不同的。
九味羌活汤方歌及应用
九味羌活汤方歌及应用九味羌活汤是一种古老中草药配方,由九味草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
它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缓解关节疼痛和红肿,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九味羌活汤的组方包括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天麻等。
每种草药都有着独特的药性和作用,共同协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白芍是一种具有养血安神、活血止痛作用的草药,能够缓解肌肉酸痛和疼痛。
川芎则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关节周围的静脉血液循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桃仁富含脂肪油、油酸等成分,可以调节血脂和血压,有助于改善微循环,促进关节血液流通。
红花则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红肿和疼痛。
甘草具有平和调理的作用,能够缓解肌肉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睡眠。
而羌活具有温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
天麻则具有镇静安神、缓解痉挛的作用,可以舒缓患者的情绪压力和肌肉痉挛。
根据九味羌活汤的具体应用,主要是治疗风湿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这些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九味羌活汤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红肿。
它还能缓解患者的情绪压力,舒缓肌肉痉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在应用九味羌活汤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调整。
一般情况下,可以每次服用10克药材,加水煎煮后分两次服用。
可以根据需要酌情调整剂量和煎煮时间。
九味羌活汤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草药方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能够缓解关节疼痛和红肿,还能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九味羌活汤并非适用于所有的风湿性疾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总之,九味羌活汤是一种有效的中草药方剂,可以改善风湿性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它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通过多种草药的协同作用,对关节疼痛和红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
【出处】《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9克),防风(9克),苍术(9克),细辛(3克),川芎(6克),白芷(6克),生地黄(6克),黄芩(6克),甘草(6克)。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用法】水煎温服。
【禁忌】阴虚气弱者慎用。
【原文】《此事难知·太阳证》:羌活汤不论有汗无汗,悉宜服之。
《此事难知·太阳证》: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
治杂病有神。
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
炼蜜作丸尤妙。
【各家论述】1.《医方考》: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方。
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大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
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
2.《退思集类方歌注》:诸药气味辛温,恐其僭亢,故用黄芩苦寒以监制之,甘草以调和之。
生地、川芎引诸药入血祛邪,即借以调营。
徐灵胎嫌生地寒滞,易以当归。
甚是,宜遵之。
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