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类别表(寄生虫)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传染病是指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引起他们发生相同或类似疾病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以及其他传染病等。
1.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由各种细菌引起,包括结核病、霍乱、鼠疫、炭疽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发热、毒性等。
细菌性传染病多通过空气、食物、容器、昆虫等传播途径。
上报要求:(1)及时发现和诊断疫情,包括对订购菌苗、菌种、化学试剂和培养基等实验室试剂及物品的购置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2)及时报告病例和疫情信息,包括每季度报告传染病、食物中毒病例,以及每月报告其它疫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3)对商业集体食品加工、批发批零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就诊,并第一时间上报。
2.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由各种病毒引起,包括流感、肺炎、乙肝、艾滋病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易感染、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
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垃圾污水等途径传播。
上报要求:(1)要加大病毒性传染病集中发病的监测和预报力度,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做到有效防范和控制;(2)每出现一起病例,应立即报告国家疾病控制中心;(3)公众对可能传染病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提供完整病史,及时上报。
3.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主要由各种寄生虫引起,包括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寄生虫的卵或幼虫引起人体感染。
寄生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食品、水源、土壤等途径传播。
上报要求:(1)发现寄生虫感染病例,应进行适当的检疫和治疗,并及时上报;(2)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3)对从疫情流行区返回的人员,进行密切监测、隔离,并进行适当检疫措施。
4.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包括念珠菌病、三色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真菌感染引起人体的炎症和病变。
传染病诊断标准(详细)
外);
精品文档
i)肺外结核病; j)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k)反复发生的非伤寒沙门菌败血症; l)慢性隐孢子虫病(伴腹泻,持续>1个月); m)慢性等孢子虫病; n)非典型性播散性利什曼病; o)卡波西肉瘤; p)脑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q)浸润性宫颈癌; r)弓形虫脑病; s)肺外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脑膜炎; t)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u)HIV脑病; v)有症状的HIV相关性心肌病或肾病。
精品文档
艾滋病患者: 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潜伏期: 从HIV感染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
的时间。平均潜伏期(50%的HIV感染者进 展到艾滋病期的时间)为7年~8年。
精品文档
1 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史 1.1.1 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 1.1.2 有不安全性生活史(包括同性和异性性接触)。
精品文档
传染病诊断最新标准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WS293-2008)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指由HIV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 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继 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 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
HIV感染者: 感染HIV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3. 实验室检查 3. 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
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 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 3. 2 血清抗-HCV阳性 3. 3 血清HCVRNA阳性
精品文档
▲疑似病例: 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慢性丙肝临床表现 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3.1的内容 ▲确诊病例: 符合流行病学史以及3.2 符合慢性丙肝临床表现以及3.2 符合3.1以及3.2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2024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引言概述:在医学领域中,准确且及时的传染病诊断对于确保公共卫生和个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各国制定了国家标准用以指导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的第二部分,包含了五个大点。
这些大点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和其他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正文:一、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临床表现和症状的分析和判断2. 常见细菌的检测和鉴定方法3. 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4. 细菌DNA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5. 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二、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2.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3. 病毒结构和遗传特征的分析4. 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5. 病毒传播途径的防控策略和药物治疗的研究三、真菌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2. 真菌的培养和鉴定方法3. 真菌血清免疫学检测和PCR技术的应用4. 真菌感染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5.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四、寄生虫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的分析2. 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3. 寄生虫的显微检测和培养技术4. 分子生物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5. 寄生虫感染的医学防控措施和疫苗研发的探索五、其他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规范2.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3. 常见传染病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4. 传染病的病原体分离和培养方法5. 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总结: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涵盖了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和其他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这些标准提供了指导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的准确诊断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控。
然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疾病形势,这些标准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更好地应对传染病带来的挑战。
传染病的种类及报告时限(一)2024
传染病的种类及报告时限(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一类会通过接触、空气或食物传播的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防控传染病的蔓延,各国都设立了报告时限。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种类,并探讨报告时限的相关内容。
正文:1. 病毒性传染病1.1 流感1.1.1 病毒类型1.1.2 传播途径1.1.3 报告时限要求1.2 登革热1.2.1 病毒类型1.2.2 传播途径1.2.3 报告时限要求1.3 艾滋病1.3.1 病毒类型1.3.2 传播途径1.3.3 报告时限要求1.4 乙肝1.4.2 传播途径1.4.3 报告时限要求 1.5 SARS1.5.1 病毒类型1.5.2 传播途径1.5.3 报告时限要求2. 細菌性传染病2.1 肺结核2.1.1 细菌类型2.1.2 传播途径2.1.3 报告时限要求 2.2 梅毒2.2.1 细菌类型2.2.2 传播途径2.2.3 报告时限要求 2.3 痢疾2.3.1 细菌类型2.3.2 传播途径2.3.3 报告时限要求 2.4 淋病2.4.2 传播途径2.4.3 报告时限要求 2.5 炭疽2.5.1 细菌类型2.5.2 传播途径2.5.3 报告时限要求3. 真菌性传染病3.1 念珠菌病3.1.1 真菌类型3.1.2 传播途径3.1.3 报告时限要求 3.2 霉菌感染3.2.1 真菌类型3.2.2 传播途径3.2.3 报告时限要求 3.3 黏霉病3.3.1 真菌类型3.3.2 传播途径3.3.3 报告时限要求3.4 曲霉病3.4.1 真菌类型3.4.2 传播途径3.4.3 报告时限要求 3.5 多环菌病3.5.1 真菌类型3.5.2 传播途径3.5.3 报告时限要求4. 寄生虫性传染病4.1 疟疾4.1.1 寄生虫类型 4.1.2 传播途径4.1.3 报告时限要求 4.2 类囊虫病4.2.1 寄生虫类型 4.2.2 传播途径4.2.3 报告时限要求 4.3 血吸虫病4.3.1 寄生虫类型 4.3.2 传播途径4.3.3 报告时限要求 4.4 蛔虫病4.4.1 寄生虫类型4.4.2 传播途径4.4.3 报告时限要求 4.5 疥疮4.5.1 寄生虫类型4.5.2 传播途径4.5.3 报告时限要求5. 病毒性出血热性传染病 5.1 埃博拉病毒感染5.1.1 病毒类型5.1.2 传播途径5.1.3 报告时限要求 5.2 马尔堡病毒感染5.2.1 病毒类型5.2.2 传播途径5.2.3 报告时限要求 5.3 黄热病5.3.1 病毒类型5.3.2 传播途径5.3.3 报告时限要求5.4 丙型肝炎5.4.1 病毒类型5.4.2 传播途径5.4.3 报告时限要求5.5 拉沙热5.5.1 病毒类型5.5.2 传播途径5.5.3 报告时限要求总结:传染病的种类繁多,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寄生虫性和病毒性出血热性传染病等。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大标题: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为了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扩散,各国都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相应的上报要求。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和上报要求。
一、传染病的分类病种1.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指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有结核病、肺炎、脑膜炎、破伤风等。
细菌性传染病的特点是易于发生暴发流行,传播途径一般是呼吸道、消化道或经血液传播。
2.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有流感、肝炎、艾滋病等。
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播迅速,易于变异,传播途径包括经飞沫、食物、水源和媒介昆虫传播。
3. 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是指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真菌性传染病有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
真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经皮肤破损引起。
4. 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是指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有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寄生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食物和媒介传播。
二、传染病的上报要求为了及时掌握传染病的疫情,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传染病上报要求。
下面是常见的传染病上报要求:1. 病例报告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医疗机构需要立即将相关信息上报给卫生主管部门。
报告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检验结果等。
不同传染病的上报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核心要求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流行病学调查针对传染病暴发或集体感染事件,卫生主管部门会对疫情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追踪、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填写、实验室检测等。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风险因素等,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区域协调在较大范围内的传染病暴发或跨区域流行时,需要进行协调,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控策略。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需加强沟通,及时分享信息,确保疫情的全面掌握和有效应对。
法定传染病有多少种,分为几类(一)2024
法定传染病有多少种,分为几类(一)引言:法定传染病是指依据各国法律规定,必须向政府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和防治的传染病。
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和分类标准因国家而异。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分类和种类。
正文:一、按传染源分类1. 嗜人性传染病:主要由人作为传染源,例如流感、麻疹等。
2. 嗜兽性传染病:主要由动物作为传染源,例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
3. 嗜虫性传染病:主要由昆虫和寄生虫作为传染源,例如疟疾、登革热等。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 空气传播传染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飘尘或尘埃传播,例如肺结核、麻疹等。
2. 接触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源或接触携带病原体的物体传播,例如COVID-19、霍乱等。
3. 食物水源传染病:通过食物或水源中的病原体传播,例如肠道传染病、痢疾等。
4. 虫媒传染病:通过昆虫或寄生虫媒介传播,例如疟疾、蚊媒传染病等。
三、按传染的严重程度分类1. 甲类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传播速度快,病例发展严重且有较高死亡率,例如鼠疫、埃博拉病毒等。
2. 乙类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有较大威胁,传播速度较快,病例发展严重但死亡率相对较低,例如HIV/AIDS、霍乱等。
3. 丙类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有一定威胁,传播速度适中,病例发展一般但死亡率相对较低,例如流感、肺结核等。
4. 丁类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有较小威胁,传播速度较慢,病例发展轻微或无症状,例如普通感冒、水痘等。
四、按控制措施分类1. A类传染病:需要采取强制隔离和强制治疗的传染病,例如麻麻风病、埃博拉病毒等。
2. B类传染病:需要采取强制隔离或强制治疗的传染病,例如狂犬病、肺结核等。
3. C类传染病:需要采取一般的隔离和治疗措施的传染病,例如流感、腮腺炎等。
五、按报告和监测要求分类1. 甲类传染病:需要即时报告并进行紧急监测的传染病,例如新冠肺炎、鼠疫等。
2. 乙类传染病:需要每日报告并进行常规监测的传染病,例如霍乱、艾滋病等。
3. 丙类传染病:需要每周报告并进行定期监测的传染病,例如结核病、疟疾等。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2024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引言概述:在医学领域中,准确且及时的传染病诊断对于确保公共卫生和个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各国制定了国家标准用以指导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的第二部分,包含了五个大点。
这些大点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和其他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正文:一、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临床表现和症状的分析和判断2. 常见细菌的检测和鉴定方法3. 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4. 细菌DNA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5. 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二、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2.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3. 病毒结构和遗传特征的分析4. 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5. 病毒传播途径的防控策略和药物治疗的研究三、真菌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2. 真菌的培养和鉴定方法3. 真菌血清免疫学检测和PCR技术的应用4. 真菌感染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5.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四、寄生虫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的分析2. 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3. 寄生虫的显微检测和培养技术4. 分子生物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5. 寄生虫感染的医学防控措施和疫苗研发的探索五、其他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规范2.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3. 常见传染病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4. 传染病的病原体分离和培养方法5. 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总结: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涵盖了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和其他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这些标准提供了指导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的准确诊断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控。
然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疾病形势,这些标准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更好地应对传染病带来的挑战。
法定40种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40种传染病诊断标准毫无疑问,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促进社会稳定,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法定40种传染病诊断标准,以期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些疾病以及如何进行诊断。
1.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临床表现、病毒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2.传染性腹泻:主要包括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等。
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等。
3.痢疾: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测来确定诊断。
4.肺结核:主要通过临床表现、X线检测、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6.乙脑: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8.百日咳: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9.传染性红斑: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0.麻风病: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1.传染性出血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2.病毒性出血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3.腮腺炎: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4.破伤风: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5.疟疾: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6.斑疹伤寒: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7.流行性斑疹伤寒: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8.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9.人感染禽流感: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定诊断。
21.中东呼吸综合征: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2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23.腺鼠疫: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24.霍乱: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可通过传播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可以将传染病进行分类。
一、按病原体分类1. 细菌性传染病:如结核病、炭疽、沙门菌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细菌,通过空气、食物、水等途径传播,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等器官的感染。
2. 病毒性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病毒,通过空气飞沫、血液、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引起全身多脏器的感染。
3. 真菌性传染病:如念珠菌病、肺曲霉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真菌,通过空气、土壤等途径传播,引起皮肤、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
4. 寄生虫性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寄生虫,通过水、食物等途径传播,引起多种脏器的感染。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 空气传播: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疾病,如流感、麻疹等。
2. 食物传播:指通过食物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如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3. 水源传播:指通过水源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如霍乱、痢疾等。
4. 虫媒传播:指通过中间昆虫(如蚊子、苍蝇等)叮咬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5. 血液传播:指通过血液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
三、报告时间为了及时监测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各国都设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的报告时间一般是根据疾病危害程度和传播速度来确定的。
对于高度传染性和危害严重的疾病,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禽流感等,通常要求在24小时内上报。
这类疾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及时上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
对于病原体较为常见但仍有传染性的疾病,如肺结核、性传播疾病等,通常要求在7天内上报。
这类疾病虽然不具备极高的传染性,但对公共卫生造成一定影响,及时的报告可以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监测和控制。
除了上述时间要求外,传染病报告中还有特殊情况需要关注。
法定传染病病种及代码标准
法定传染病病种及代码标准 类别 代码中文名ICD10编码英文名甲类(CLASS I ) 1010 鼠疫A20Plague1020霍乱A00Cholera乙类 (CLASS II ) 26种201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U04Severe acuterespiratory syndrome 2020 艾滋病 B20-24 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B20-232030 病毒性肝炎 B15-19 Viral Hepatitis甲型病毒性肝炎 B15 Type A乙型病毒性肝炎 B16/B17.0/B18.0/B18.1 Type B丙型病毒性肝炎 B17.1/B18.2Type C戊型病毒性肝炎B17.2 Type E肝炎(未分型)B17.8/B18.8B/18.9/B19Unspecified204脊髓灰质炎A80 Poliomyelitis205 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J09 Highly pathogenicavian influenza virusinfection (HPAI)甲型H1N1流感J09 Influenza A(H1N1)206麻疹B05 Measles207 0 流行性出血热A98.5 Epidemic hemorrhagicfever, EHF208狂犬病A82 Rabies209 0 流行性乙型脑炎A83.0 Epidemic encephalitisB210登革热A90 Dengue fever211炭疽A22 Anthrax肺炭疽A22.1 Pulmonary anthrax皮肤炭疽A22.0 Cutaneous炭疽(未分型)A22.2-A22.9 Unspecified212痢疾A03/A06.0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A03 Bacillary阿米巴痢疾A06.0 Amebic213 0 肺结核A15.0-15.3A16.0-A16.2Lung tuberculosis 涂(+)A15.0 Bacteria(+)涂(—)A16.0 Bacteria(-)未痰检A16.1 Not tested仅培阳A15.1 Only culture(+)214 0 伤寒和副伤寒A01 Typhoid fever andParatyphoid 伤寒A01.0 Typhoid副伤寒A01.1-A01.4 Paratyphoid215 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39.0 Meningococcalmeningitis216百日咳A37 Pertussis217白喉A36 Diphtheria218 0 新生儿破伤风A33 Neonatal tetanus类别代码中文名ICD10编码英文名219猩红热A38 Scarlet fever220布鲁氏菌病A23 Brucellosis221淋病A54. Gonorrhea222梅毒A50-A53 SyphilisⅠ期梅毒A51.0-A51.2A51.5-A51.9First phaseⅡ期梅毒A51.3-A51.4 Secondary phaseⅢ期梅毒A52 Thirt phase胎传梅毒A50 Congenital隐性梅毒A53.0 Covert2230 钩端螺旋体病 A27 Leptospirosis2240 血吸虫病 B65.2 Schistosomiasis2250 疟疾 B50-B54 Malaria间日疟 B51 Benign tertian 恶性疟 B50 Malignant疟疾(未分型) B53-54Unspecified丙类 (CLASS III ) 11种3010流行性感冒 J10-J11 Influenza3020 流行性腮腺炎B26 Mumps3030风疹 B06 Rubella3040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B30.3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3050麻风病 A30 Lepriasis3060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A75 Epidemic typhus, Endemic typhus寒307黑热病B55.0 Kala-azar308包虫病B67 Echinococcosis309丝虫病B74 Filariasis310 0 其它感染性腹泻A09.0 Other infectiousdiarrhea311 0 手足口病B08.4 Hand,foot and mouthdisease其它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N34.1 尖锐湿疣A63.0 生殖器疱疹A60.0 水痘B01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A56、A71 肝吸虫病B66.3 恙虫病A75.3 森林脑炎A84.0结核性胸膜炎A15.5,A15.6 人感染猪链球菌A28.8不明原因肺炎U09不明原因B99。
法定报告传染病基本信息一览表
就地隔离至症状痊愈后一月,或腺、 皮肤、败血性鼠疫痊愈后经菌检3次 (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离。 就地单独隔离至症状痊愈后并经痰检 菌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后解除隔 离。 就地单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经过粪 检3次(每次间隔1天)阴性或在症状 消失后14天解除隔离。
霍乱
霍乱
霍乱弧菌
1~3天
数小时~6天
4 4a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2—10年
数月—19年
体液传播
发热、全身不适,淋巴结肿 大,肝脾肿大
HIV感染者HIV感染者 艾滋病病毒
甲型 甲肝病毒 3~4周 15~50天 消化道传 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痛 播 。 有 隔离自发病起不少于30~40天,临床 痊愈及肝功能恢复后继续观察半年至 1年。 隔离自发病起不少于30~40天,临床 痊愈及肝功能恢复后继续观察半年至 2年。 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从发病日起隔 离不少于40天
医学观察15天 医学观察7天 医学观察14天 医学观察7天
不需检疫。
不需检疫。
不需检疫。
不需检疫
医学观察14天,彻 底灭鼠。 不需检疫 不需检疫。
无
1、13岁(含13岁)以上人员,原则 上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持续7天以 上:a体温正常 b临床症状消失 c胸 部X线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 2、12岁(含12岁)以下儿童,应同 时具备上述条件,并持续7天以上。 如自发病至出院不足21天的,应住院 满21天后方可出院。
8 9 10
麻疹
麻疹
麻疹病毒
破伤风杆菌
5~7天 1~12天
出生后3~7日出现哭闹不安, 伤口破损 发热,下颌关节强直,面部肌 接触传染 肉痉挛,角弓反张 呼吸道
国家法定传染病诊断及报告简明手册
1.鼠疫(甲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急热待查病例、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2.霍乱(甲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4.艾滋病(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疾病名称:HIV感染者(病原携带者)、艾滋病。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诊断标准如下:5.甲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甲肝最终需订正为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
6.乙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型:急性病例、慢性病例。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乙肝最终需订正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无需报告病原携带者*。
诊断标准如下:注:乙肝病原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
7.丙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需报告的病例分型:急性丙肝、慢性丙肝。
诊断标准如下:8.戊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需报告的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9.未分型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诊断标准:排除了甲、乙、丙、戊4型的病毒性肝炎病例则归入未分型肝炎。
10.脊髓灰质炎(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明确诊断的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在2小时内报告。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均按照AFP病例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报告(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病例定义: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名录
⼀、⼀类传染病、寄⽣⾍病
⼝蹄疫、⾮洲猪瘟、猪⽔泡病、猪瘟、⽜瘟、⼩反刍兽疫、蓝⾆病、痒病、⽜海绵状脑病、⾮洲马瘟、鸡瘟、新城疫、鸭瘟、⽜肺疫、⽜结节疹
⼆、⼆类传染病、寄⽣⾍病
共患病
炭疽、伪狂⽝病、⼼⽔病、狂⽝病、Q热、裂⾕热、副结核病、巴⽒杆菌病、布⽒杆菌病、结核病、⿅流⾏性出⾎热、细⼩病毒病、梨形⾍病
⽜病
锥⾍病、边⾍病、⽜地⽅流⾏性⽩⾎病、⽜传染性⿐⽓管炎、⽜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殖道弯杆菌病、⾚⽻病、中⼭病、⽔泡性⼝炎、⽜流⾏热、茨城病
绵⽺和⼭⽺病
绵⽺痘和⼭⽺痘、⾐原体病、梅迪-维斯纳病、边界病、绵⽺肺腺瘤病、⼭⽺关节炎、脑炎
猪病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性腹泻、猪密螺旋体痢疾、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蓝⽿病)
马病
马传染性贫⾎、马脑脊髓炎、委内瑞拉马脑脊髓炎、马⿐疽、马流⾏性淋巴管炎、马沙门⽒杆菌病、类⿐疽、马传染病毒性动脉炎、马⿐肺炎
禽病
鸡传染性喉⽓管炎、鸡传染性⽀⽓管炎、鸡传染性囊病(⽢保罗病)鸭病毒性肝
炎、鸡伤寒、禽痘、鹅螺旋体病、马⽴克⽒病、住⽩细胞原⾍病、鸡⽩痢、家禽⽀原体病、鹦鹉热鸟疫、鸡病毒性关节炎、禽⽩⾎病
啮齿动物病
兔病毒性出⾎症(兔瘟)、兔粘液瘤病、野兔热
⽔⽣动物病
鱼传染性胰脏坏死、鱼传染性造⾎器官坏死、鲤春病毒病、鲑鳟鱼病毒性出⾎性败⾎症、鱼鳔炎症、鱼眩转病、鱼鳃霉病、鱼疖疮病、异尖线⾍病、对虾杆状病毒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蜂病
美洲蜂幼⾍腐臭病、欧洲蜂幼⾍腐臭病、蜂螨病、⽡螨病、蜂孢⼦⾍病
其他动物疾病
蚕微粒⼦病、⽔貂阿留申病、⽝瘟热、利什曼病。
公共卫生中级疾病控制汇总(传染病、寄生虫)
成年男女 普遍易感
硬下疳和梅毒硬化性淋巴结 炎,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 梅毒性树胶样肿,心血管梅毒
首选青霉素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包柔体
患者是虱传
血液或骨 髓涂片
传染源,鼠 类等啮齿类 动物是蜱传
传染源
媒介传播 、输血传 播
普遍易感
反复发作性急性高热。伴全身 疼痛和肝脾肿大,重者可出现 黄疸和出血倾向。高热后继以 数日无热间歇期,发热期与间 歇期反复交替
游走性红斑或丘疹,伴有疲劳 、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 颈部轻度强直、关节痛、肌痛 等
在对症和支持支持治 疗的基础上,抗螺旋 体治疗是最主要的治 疗措施(多西环素)
1.个人防护 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疫苗
苍白螺旋体
患者,皮损
、血液、精
小而纤细
液、乳汁和 唾液中均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梅毒螺旋体
存在
性接触、 血液传播
1.一般治疗 2.病原治疗(首选青 霉素) 3.对症治疗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应性脑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
(变现为偏瘫、失语、多次反
复短暂肢体瘫痪)
备注
感染后获 得较强同 型免疫力
莱姆病 梅毒 回归热
蜱传伯氏螺旋体 格兰阴性 鼠类
虫媒传播 、接触传 播
普遍易 感,野外 工作人员 患病危险 性大
螺旋体病
疾病名称 钩端螺旋体病
病原体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病原学 传染源
格兰阴 鼠类和猪、 性,需氧 犬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临床症状
治疗
防控措施
直接接触 传播
早期:急起发热、脉搏增速,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
一、甲类传染病
1、鼠疫
2、霍乱
二、乙类传染病
1、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
2、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
3、伤寒、副伤寒
4、艾滋病4a、HIV感染者
5、淋病
6、梅毒(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
7、脊髓灰质炎8、麻疹9、百日咳10、白喉11、流脑12、猩红热13、流行性出血热
14、狂犬病15、钩端螺旋体病16、布鲁氏菌病17、炭疽18、斑疹伤寒19、流行性乙型脑炎20、黑热病21、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22、登革热23、新生儿破伤风
24、肺结核[涂(+)、菌(-)、未痰检、仅培阳]
25、非典(临床诊断)25a、非典疑似
三、丙类传染病
1、血吸虫病
2、丝虫病
3、包虫病
4、麻风病
5、流行性感冒
6、流行性腮腺炎
7、风疹
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9、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四、其他传染病
1、非淋菌性尿道炎
2、尖锐湿疣
3、生殖器疱疹。
疾病诊断归类
疾病诊断归类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其中包括: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志贺菌病)、结核病(肺结核)、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性传播式的疾病(梅毒、淋球菌感染)、乙型脑炎、斑疹伤寒、病毒性肝炎、HIV、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
2、恶性肿瘤其中包括所有恶性肿瘤(鼻咽癌恶性肿瘤、食道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小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直肠、肛门和肛管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喉恶性肿瘤、气管、支气管、肺恶性肿瘤、骨、关节软骨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女性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泌尿道恶性肿瘤、脑恶性肿瘤、白血病)。
3、原位肿瘤其中包括子宫颈原位癌,乳房原位癌。
4、良性肿瘤其中包括皮肤良性肿瘤、乳房良性肿瘤、子宫平滑肌瘤、卵巢良性肿瘤前列腺良性肿瘤、甲状腺良性肿瘤。
5、未定肿瘤其中包括交界恶性肿瘤、动态未知的肿瘤。
6、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病其中包括贫血。
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其中包括甲亢、糖尿病8、精神和行为障碍其中包括:精神活性物质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型障碍、心境(情感)障碍。
9、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帕金森病、癫痫。
10、眼和付器疾病其中包括:白内障和晶状体的其他疾患、老年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和断裂、青光眼11、耳和乳突疾病其中包括:中耳和乳突疾病。
12、循环系统疾病其中包括: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缺血性心肌病)、肺栓塞、心脏传导疾患和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病(颅内出血、脑梗死、大脑动脉闭塞和狭窄)、静脉炎和血拴性静脉炎、静脉栓塞和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
13、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包括:急性上感、流行性感冒、肺炎、慢性扁桃体和腺样体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他慢性肺柱塞性肺病、哮喘、外部物质引起的肺病。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引起感染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传播途径和病程等因素,传染病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同时,为了及时监测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各国都有相应的报告时限要求。
下面将对传染病的分类及报告时限进行详细介绍。
传染病的分类可以基于不同的因素,包括病原体类型、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等。
根据病原体类型,传染病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感染病和寄生虫感染病等。
细菌性传染病包括痢疾、肺结核和淋巴肉芽肿等。
病毒性传染病包括流感、艾滋病和乙肝等。
真菌感染病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病和肺孢子菌肺炎等。
寄生虫感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和地方性斑疹热等。
除了根据病原体类型,传染病也可以根据传播途径进行分类。
例如,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包括肺结核和麻疹等。
水传播的传染病包括霍乱和肝炎等。
食物传播的传染病包括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和肠道病毒感染等。
昆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包括疟疾和登革热等。
临床症状也可以用来对传染病进行分类。
例如,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指常见的流感和感冒等传染病;胃肠道感染是指引起腹泻和呕吐等症状的传染病;皮肤感染是指引起皮疹和水泡等症状的传染病等。
对于传染病的报告,各国都有相应的规定和时限。
及时报告传染病的感染情况对于控制和防止疫情的扩散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可以分为立即报告和定期报告两类。
立即报告适用于那些属于法定传染病的疾病,包括霍乱、鼠疫和炭疽等。
在发现这些疾病的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后,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定期报告适用于一些高发传染病和特定情况下的传染病,例如艾滋病、肺结核和性病等。
医疗机构应根据规定的时间间隔向当地卫生部门定期报告相关数据。
总的来说,传染病的分类主要基于病原体类型、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等因素。
对传染病的及时报告对于疫情的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各国都有相应的报告时限要求,以确保疾病的迅速控制和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类别表
(寄生虫类2)
病种
疑似病例
临床病例
实验病例
备注
黑热病
GB 15986-1995
①流行区居住(5-9月)
②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脏呈进行性肿大,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白细胞计数降低,贫血,血小板减少或有鼻衄及齿龈出血等症状。
疑似病例
+检测循环抗原呈阳性反应(IFA、ELISA、IHA、McAb-AST、EITB)
②间歇性定时发作,每天、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
③发作多次可出现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疫区住宿或输血
疑似病例
+①3天内试验治疗有效
/②抗体4倍增长
疑似病例
+血涂片查到疟原虫,分间、三、恶、卵
⑤伴有发热、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
无
疑似病例
+①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②IFA或ELISA检测抗体阳性。
②有不对称性肢体淋巴水肿、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以及阴囊或女性乳房肿大
无
疑似病例
+①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②IFA或ELISA检测抗体阳性。
疑似病例
+在骨髓、脾或淋巴结等穿刺物涂片上查见利什曼原虫
包虫病
GB17013-1997
无
①流行病学史、
②症状或体征、
③影像学特征
④特异性抗体者
临床病例
+①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②咳出囊膜、子囊或痰中检出头钩。
/③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④手术探查证实为包虫囊。
疟疾
GB15989-1995
①曾于疟疾流行季节地区住宿,或有输血史。
②左叶肝肿大
疑似病例,
+①环卵3%
/②血凝≥1:10
/③胶乳≥1:10
/④酶标阳性
⑤≥3年
疑似病例
+①虫卵或毛蚴(粪)
/②虫卵/变性卵(直肠)
急性丝虫病
GB15985-1995
①流行季节地区居住史
②有反复发作的非细菌感染性肢体(或阴囊、女性乳房)淋巴结炎/淋巴管炎
③局部疼痛、触痛、肿胀、温热感,或
④有丹毒样皮炎,症状持续超过3天,
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分类简表
(寄生虫类1)
病种
疑似病例
临床病例
实验室病例
备注
急性血吸虫
①疫水(2周-3月)
②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
③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疑似病例
+①环卵3%
/②血凝
/③≥1:10
/④胶乳≥1:10
/⑤酶标阳性
疑似病例
+粪检虫卵或毛蚴
慢性血吸虫
①到过或居住流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