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探究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一、教学目标:1.了解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了解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正确使用茶具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发扬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投影仪或电视机;2.茶具和茶叶。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茶叶”的起源及分类;2.展示碧螺春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了解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0分钟)1.通过视频或PPT向学生介绍碧螺春的来历和工艺;2.学生观看后,进行简单的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步骤三:品尝碧螺春(30分钟)1.给学生准备好碧螺春的茶叶和茶具,进行现场品尝;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茶具的方法,如洗茶、沏茶、品茶;3.学生可以自由品尝,同时记录自己对碧螺春的感受和评价。
步骤四:交流分享(2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交流,分享自己对碧螺春的感受和评价;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对碧螺春的情感和认识,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绘画等方式;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意见。
步骤五:创新设计(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碧螺春的特点与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2.学生可以进行茶具的设计、茶叶的包装设计等;3.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后,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步骤六:总结讨论(10分钟)1.学生进行总结,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体会;2.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其他名茶进行品尝和比较;。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碧螺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2.了解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茶文化的知识,感受茶乡人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碧螺春茶的喜爱和对茶乡人们的赞美和热爱。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并积累相关的词句。
二、教学重点:了解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茶文化的知识,感受茶乡人民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对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资料。
课程流程图引导示标\指导学法K分组指导\启发引导\课堂评价激情导入\创设情境\讲解释疑\归纳练习\课堂评价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巩固提高}检测达标)拓展巩固明确目率/自主学刁i i/小组讨论/ 达标练习"拓展思考J k< 4 ----------------------- • -------------------- •• ---------------- ------------------------ » >活教四、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茶意浓浓的文化氛围1、借助音乐创设情境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走进茶乡,沉浸于浓郁的茶文化氛围,教师借助音乐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接触课文的语言,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情趣。
2、借助图片锦上添花课堂上,图片的运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生动的语言文字描述变成更加形象、丰富、立体的画而,发展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在《碧螺春》这一课中,教师选用了大量朴质清新的画而,如翠绿欲滴的茶园、生机盎然的采茶图、充满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还有古朴雅致的亭台楼阁等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师:你平时喝茶吗?家里有喝茶的吗?他们都喝什么茶?关于茶你还了解到什么?师生共同交流关于茶的知识。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碧螺春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9篇碧螺春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
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身边的人有哪些人喜欢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关于“茶”的知识?今天我们来认识我们江苏太湖的名茶“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在小组进行纠错。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二、精读感悟1、出示图画、走进茶乡(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2)学生汇报(3)给这幅图加上一个名字,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碧螺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碧螺春”、“茶农”、“早春”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茶叶制作过程的兴趣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碧螺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碧螺春》。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茶叶图片等。
3. 教学材料:茶叶样品、茶叶制作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茶叶样品,引发对茶叶的兴趣。
(2)提问:“你们听说过中国的茶文化吗?”,“你们知道茶叶是如何制作的吗?”2. 阅读理解:(1)分段朗读课文《碧螺春》。
(2)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3)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描述碧螺春茶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通过茶叶样品和制作工具,展示茶叶的制作过程。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将课文《碧螺春》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观察茶叶的制作过程,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回家后,请写一篇关于《碧螺春》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茶叶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课文朗读、生词解释、制作过程记录等。
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读后感写作能力,包括内容完整性、表达清晰度、观点明确性等。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
六年级语文教案-《碧螺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碧螺春》的内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碧螺春》的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运用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碧螺春》的文本。
2. 相关的生词和短语的注释。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碧螺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出课文《碧螺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述方法和修辞手法。
每组选出一个例子进行分享和讨论。
4. 表达与创作: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和创作。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进行自我反思。
六、教学延伸1. 课下作业:学生根据课文《碧螺春》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述。
2. 课外阅读: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和完成质量。
评价学生的思考性和创造性。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
1.2 技能目标学会正确泡茶和品茶的方法,提高对茶叶品质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介绍碧螺春茶的名字由来、产地、发展历史等。
2.2 碧螺春茶的产地特点讲解碧螺春茶产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特点等。
2.3 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详细讲解碧螺春茶的采摘、制作流程及工艺要求。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碧螺春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碧螺春茶的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分享学习心得。
3.5 实践操作演示如何正确泡茶和品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碧螺春茶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的掌握情况。
4.2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泡茶和品茶实践操作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4.3 课后作业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中国茶文化》等。
5.2 图片素材收集碧螺春茶的图片素材,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关注。
5.3 视频资料寻找关于碧螺春茶制作工艺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讲解和演示。
5.4 茶具准备茶具,如茶壶、茶杯、茶盘等,用于课堂实践操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特点和制作工艺,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6.2 演示法通过演示如何正确泡茶和品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流程。
6.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和鉴赏能力。
6.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安全事项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注意茶具的使用安全,避免烫伤等意外事故。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碧螺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碧螺春》。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名茶碧螺春的产地、外形、香气、味道及其独特的制作工艺。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表达的对中华茶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茶具、碧螺春茶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播放茶园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对茶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其意义。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
5. 实践体验:分组品尝碧螺春,感受茶的香气和味道,体会茶文化的魅力。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注意生字词的写法。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实践体验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激发了学生对中华茶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茶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碧螺春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表达的对中华茶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重点和难点解析: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其意义。
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碧螺春》教学设计(一、二课时及反思)【教材解析】《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第一课。
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
可以这么说,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碧螺春》一课介绍简洁明了,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课文开头,仅用一句话点明了碧螺春的“久负盛名”,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还介绍了碧螺春的主要产地。
接下来,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
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既承上概括了前面的内容是关于碧螺春的制作的,又概括出下面要写的内容是关于品茶的,过渡非常自然。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针对《碧螺春》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整体诵读,梳理记叙顺序到反复练读,感悟重点的语句,再到研读课文,感悟茶文化的魅力,使整个学习过程都让学生在“涵咏文本”、“静心体会”、“有感而发”。
教师只是起到激励、点拨、指引作用。
教师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领略茶乡人的生活,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积累精彩语言,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境界【学情简介】六年级的学生对茶并不陌生,家里的长辈也有喝茶的,对于一些名茶如龙井、毛尖等略有所闻,但对于茶文化却知之甚少。
《碧螺春》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碧螺春》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一、学习"制茶",教给先生信息选择技术。
信息选择策略训练的前提是教给先生基本的信息选择技术,对小先生进行信息选择策略训练,应立足于基本信息选择技术的掌握和练习,这是延长从信息选择策略意想到信息选择策略能力培养的前提。
我在教《碧螺春》一课的"制茶"一段时,考虑到教给先生选择性划线技术,有以下做法--"先生找动词,辨认重要信息"在重要信息下方划线或标侧重号,有助于让先生快速辨认学习材料中重要的信息和相关信息,把目标信息从无关信息中凸现出来,加强对重要信息或目标信息的敏感性,对它们进行选择性关注,有益于进步学习效果。
我在教学此段时,为了帮助先生信息输出,即复述、表演制茶过程,要求先生找出描写制茶动作的词。
本想让先生读一读课文,把动词说一说,我把动词板书就行了,可是看到《学习策略研讨》一书中的一段话,"理查德斯等人的实验证明,浏览以后再勾画出重要部分的学习方法,比单纯一遍又一遍地读,回忆成绩更好。
"我就改变了本来的教法,而是这样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一边朗读第五节,一边找一找文中描写炒茶动作的词,并在动词下划横线。
"我想在理论的指点下,教师再来安排教学就是一种理智的、目的明确的教学。
先生经过划线找词,就能够在短工夫内捕捉到关键的信息,有选择地进行关注,这样一来,教师如果能够多次训练先生,无认识地培养先生区别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先生就会学会辨认,学会选择,学会学习。
二、从品茶--读书--说"感受"--推销,进步先生精加工程度。
能否运用精加工是成功学习者与非成功学习者的重要区别,精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侧重要的作用。
精加工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它运用生成学习和类比、比较、引伸等方法,将新旧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
在《碧螺春》的教学中,为了让先生了解作者从碧螺春的色香味形来介绍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写碧螺春的优美的言语文字,并训练先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表达碧螺春的久负盛名,我选择了精加工的扩展与引伸的方法,从品茶--读书--说"感受"--推销,帮助先生深化理解新知识,说感受、推销的过程就是扩展和引伸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思想的过程,先生在用本人的言语说品茶的感受时,在考虑推销词时,考虑的程度添加,经过课文获得的对碧螺春的印象就更为深入,先生所获得的知识比原知识具有更丰富的信息与外延,更易与先生的知识经验连接起来。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2)培养学生品茶、鉴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碧螺春的制作过程;(2)通过品鉴,提高学生对碧螺春茶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2. 碧螺春茶的品鉴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2. 碧螺春茶的品鉴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碧螺春茶样品;2. 教学工具:显微镜、茶具、品茶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碧螺春茶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碧螺春茶的制作过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炒制等步骤。
4. 品鉴实践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茶具,泡制碧螺春茶,并引导学生运用感官鉴赏茶叶的色、香、味、形。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描述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品茶方法,准确地鉴别出碧螺春茶的特点。
七、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在品鉴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茶叶的色、香、味、形,提高他们的感官鉴赏能力。
3. 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家庭茶艺活动,增强他们对茶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茶叶博物馆,深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2. 邀请茶艺师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茶艺表演。
3. 开展茶艺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茶文化的热情。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也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十、教学计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碧螺春茶的历史背景、产地和制作工艺,第二课时主要进行碧螺春茶的品鉴实践。
《碧螺春》教案范文
《碧螺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碧螺春茶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培养学生品茶、鉴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碧螺春的制作过程;(2)通过品鉴,提高学生的品茶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热爱;(2)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碧螺春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碧螺春的制作过程;(3)碧螺春的品鉴技巧。
2. 教学难点:(1)碧螺春的制作工艺;(2)碧螺春的品鉴要点。
三、教学准备1. 茶具:茶壶、茶杯、茶盘、茶匙等;2. 茶叶:碧螺春茶叶;3. 教学资料:碧螺春的相关资料;4. 幻灯片:碧螺春的制作过程、品鉴要点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碧螺春茶叶,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碧螺春有什么了解?2. 新课导入:(1)介绍碧螺春的历史、产地和特点;(2)讲解碧螺春的制作过程。
3. 碧螺春的制作过程:(1)幻灯片展示碧螺春的制作过程;(2)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操作。
4. 碧螺春的品鉴技巧:(1)幻灯片展示碧螺春的品鉴要点;(2)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5. 品茶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品鉴一份碧螺春;(2)学生分享品茶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碧螺春茶的文化内涵;2. 练习碧螺春的品鉴技巧,总结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碧螺春的历史、产地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碧螺春的制作过程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碧螺春的品鉴技巧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品茶实践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品茶心得,引导他们从品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关注健康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茶叶种植基地,深入了解碧螺春的生长环境;2. 邀请茶艺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茶文化;3. 开展茶艺比赛,提高学生的茶艺水平。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
《碧螺春》公开课教案素材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碧螺春》这首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茶叶的特点和价值。
2. 分享一些关于茶叶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茶叶与诗歌之间的联系。
教学活动:1. 展示茶叶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茶叶的特点。
2. 分享一些关于茶叶的趣事,例如茶叶的起源、茶叶的品种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茶叶与诗歌之间的联系,例如茶叶的香气、茶叶的色泽等。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碧螺春》这首诗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等。
2.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如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碧螺春》这首诗,注意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如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2. 帮助学生运用诗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学活动:1. 介绍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如押韵、对仗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创作一首关于茶叶的诗歌。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茶叶品鉴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茶叶的品鉴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品鉴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茶叶的品鉴方法和技巧,如观色、闻香、品味等。
2. 帮助学生运用品鉴方法,体验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1. 介绍茶叶的品鉴方法和技巧,如观色、闻香、品味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品鉴方法,体验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K12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碧螺春》公开课教案3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碧螺春》公开课教案3篇《碧螺春》公开课教案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弄清课文的段落层次;写好本课生字2.自学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课前准备:朗读磁带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当你看到了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激发学生兴趣)二.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放给学生充沛的时间自学)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词提示注意:捻:声母是“ n”“搓”与“撮”读音相同焙:读“b i”不能读成“p i”2.质疑。
(不理解的词语)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弥漫---充溢、布满;神采飞扬---形容人的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精神。
四.学生按自然段试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1.交流分段情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试说各段大意。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并归纳分段。
3.同位同学互查朗读一遍五.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行,掌握间架结构;2.突出指导,“煞”、“茸”部首约占字的三分之一;“袄”字左边是“”,不要写成“”3.学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14.碧螺春煞汛焙袄搓捻撮茸课题:14.碧螺春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2.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节)教学重点: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课前准备:茶叶,茶杯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通读课文1.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碧螺春(师巡视)2.交流并板书;名称由来,采茶,焙茶,品茶二.学习课文第4节1.指名学生读。
板书:美丽动人2.美在哪儿?请划下来读一读。
3.有感情的朗读,(读得要美)4.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愉快、高兴的心情)5.欣赏音乐,感受环境。
6.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7.练习背诵(个别检查)三.学习课文第5节。
1.读课文,看了茶的焙制过程,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新奇2.怎样感到新奇,怎样焙茶?请学生读一读有关描写的语句。
3.划出突出动作描写的词语。
小学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产地名字由来17 碧螺春采摘美丽动人的图画制作工艺茶品茶陶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芦阳春、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是介绍一种名茶的。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1 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新词,读准子音,认清字型,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子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讨论:第一段:(1-2)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3-5)写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写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3 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
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与名字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2)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机理解“久负盛名”、“颇为雅致”。
板书:久负盛名)四、指导书写生字1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 评价,范写。
3 学生钢笔描红、临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
五、作业:1 练读课文2 抄词。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品尝)二、精读课文:1、精读第二段。
小学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小学语文《碧螺春》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摘录笔记的写法。
2、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教学过程:一、从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将要重点学习摘录笔记,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第一课时,我们是怎样摘录笔记的。
学生交流回忆,并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小组内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同学参加班内的展评。
教师找出写得符合要求的同学进行讲评。
二、自读短文《爸爸的老师》1.引疑:爸爸的老师是谁?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生读课文解疑。
3.引疑:“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他的老师,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呢?想象当时的情景。
4.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点。
5.全班汇报交流。
6.指名生读短文,评议朗读情况。
7.试着将短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综合学习活动:自制贺卡,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
1.借用教师节到来的契机,让学生自制贺卡,并给老师写几句话。
2.制定活动计划。
与学生讨论如何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制作计划,大致如下:(1)9月6日--9月7日找材料(选择材料时要注意环保、简单,不能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
)(2)9月8日--9月9日制作贺卡(画面要简洁,把精力用在创意上,让老师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3)9月10日赠送(同学们可以讨论赠送活动的形式。
)提醒学生制定制作计划时要注意突出创意。
3.动手实践,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提出建议。
4.办展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2、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自读短文《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1、导语: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老师,他们为我们前进的道路点亮明灯,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
请大家自渎短文《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
2.自读短文,边读边圈点。
3.全班交流:影响作者一生的老师是谁?你认为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4.引导学生理解布鲁克斯先生与“我”的简朴交往渗透着他的良苦用心,从而给“我”以巨大影响。
小学六年级语文《碧螺春》说课课时设计
⑵找出描写江南春光的语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把它写在书旁。
3讨论: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是个什么句子?为什么这样说?
4谁能给这样的景色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1、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弥漫---充满、布满;
神采飞扬---形容人的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精神。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并归纳分段。
1、掌握间架结构;
2、突出指导,“煞”、“茸”部首约占字的三分之一;“袄”字左边是“衤”,不要写成“礻”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学生自学
指名读生字词
交流分段情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具准备
录音、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课文
2、精读第二段。
(三)第二段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碧螺春”的?
1、精读第一部分。
⑴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和名字的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反义词:敏捷( )繁忙( )清澈( )
2、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板书设计
17 碧螺春 采摘 美丽动人的画面
(久负盛名) 制作 工艺茶
品尝 陶醉
(板书:产地 名字的由来 采摘 制作 品尝)
自由地读课文第一段。
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
交流体会
指导朗读、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碧螺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产地名字由来
17 碧螺春采摘美丽动人的图画
制作工艺茶
品茶陶醉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芦阳春、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是介绍一种名茶的。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读准子音,认清字型,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子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2)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3-5)写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写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3 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
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与名字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2)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机理解久负盛名、颇为雅致。
板书:久负盛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 评价,范写。
3 学生钢笔描红、临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
五、作业:
1 练读课文
2 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品尝)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段。
(1)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江南的春光究竟怎样的呢?
(2)找出描写江南春光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3)交流体会。
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具体的句子中体会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采茶姑娘勤劳灵巧、采茶时心情愉快。
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出示课件
(4)除了明媚,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江南春光?
(5)讨论: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是个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
(6)指导朗读、背诵,读出对江南春光的赞美和喜爱。
(7)过渡: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 * 身影,飘荡着她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座听。
(8)集体交流:(出示句子)
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这句话写的是嫩叶吗?为什么说嫩叶如同一条青龙?出示焙茶图(技艺纯熟)
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理解无怪乎,人们为什么称它为工艺茶?(从网上查资料)
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茶叶,你会怎样想?(回答写在网页上)(9)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10)教师小结。
3 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三、作业:
1 写近反义词:
近义词:嘹亮()弥漫()明媚()
反义词:敏捷()繁忙()清澈()
2 背诵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第三段:
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让我们也沏上一杯碧螺春,看它独特在哪儿?
(1)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读第6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沏上一杯碧螺春,让学生观察,试着说说它的色、香、味、形。
(3)交流讨论。
(4)填写表格:
色:碧绿清澈香:清香扑鼻味:甜津津的形:青螺入水,姿态动人
(5)你喝过茶吗?谈谈你喝过的那种茶的色、香、味、形。
(体会独特)
(6)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读一读体会(承上启下)板书:陶醉,看录象
(7)造句:如果那么
(8)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使作者陶醉的除了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还有什么?
学生讨论。
(9)指导朗读,读出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三、细读第四段:
1 齐读。
2 说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
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喜爱、赞美)
3 联系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四、指导造句
1 读文后习题4中的两个句子。
2 练习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 指名造句,引导评价。
五、总结课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五、作业:
1 造句:
关于
如果那么
2 课外阅读网上的资料库。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