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合集下载

语文高考试卷的改革建议

语文高考试卷的改革建议

一、背景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语文高考制度也面临着改革的需求。

当前,语文高考试卷存在一些问题,如题型单一、内容偏难、过分注重知识性考察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提高语文高考的公平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特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二、改革目标1. 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性,关注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2. 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提高语文高考的公平性、科学性和有效性;4.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革措施1. 优化题型结构(1)增加阅读理解题的比例,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等;(2)增加写作题的比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人生感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3)增加口语表达题的比例,考察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4)适当减少知识性考察题,如字词、语法等,降低对知识的依赖。

2. 调整考试内容(1)增加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方面的考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2)关注社会热点、人生感悟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注重考察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如历史、地理、哲学等学科知识的运用;(4)适当降低文言文、古诗词的考察难度,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改革评分标准(1)细化评分标准,提高评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2)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3)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4)降低对知识性内容的考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创新考试形式(1)采用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2)引入计算机考试,提高考试效率和安全性;(3)开展在线考试,方便学生参加考试;(4)探索多元化考试形式,如口试、答辩等。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2. 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3. 建立健全考试评价体系,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4.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语文高考改革的关注度和认同感。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分析高考语文试卷整体情况分析:这份试卷整体难度不大,没有偏题怪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测试点明确,方便批改。

内容分析:试卷选材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

论述类文本选材为社会科学小品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阅读流畅。

文言文选材为史传,内容明确。

诗歌选材以唐宋诗词为主,题材突出写景咏物及即事感怀类诗歌。

文学类文本选材故事性强,可读性强。

实用类文本选材以科学家、实业家为主。

作文选材贴近生活,考生在审题上不会出现偏差。

测试结果及分析:1.论述类阅读题难度中等,只要仔细读题、审慎理解,都不是难题。

每个选项对应文中的一句话,阅读选项-定位原文-比较分析,准确率较高。

需要注意细节的审查和逻辑关系。

2.文言文阅读:选项的前一部分概括人物的品质、表现、遭遇,后一部分通过分析传主所做的事情来印证品质。

错误一般设置在分析部分。

学生需要将分析部分对应原文,避免曲解文意或张冠李戴。

古典文化常识需要课下积累。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观察细节。

3.诗歌鉴赏:多出现一句描写特别出彩的诗句来让学生分析,往往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

答案格式通常为:通过什么手法,手法效果,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需要积累一些常用术语。

4.默写较为简单,不再赘述。

5.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答案可能有点牵强。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首先需要进行精准的概括,然后再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即概括和分析各占一分。

其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以及品质等方面;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③通过情节的发展透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④从环境的分析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以及思想和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以及其他人物对该角色的评价入手。

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对于如何分析人物形象,需要先进行概括,然后再进行详细的分析。

如何有效地备考高考语文

如何有效地备考高考语文

如何有效地备考高考语文高考语文是每位考生都不可避免的一门科目,备考语文需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从阅读理解、作文以及文学常识等方面提出一些备考建议,帮助考生有效备考并取得优异成绩。

一、阅读理解1. 提前阅读考生应提前开始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可以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时事热点、社会科学等多种题材进行阅读,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 多做题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目,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做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等方式进行练习,了解考试的形式和要求。

3. 总结解题经验每做完一套试题后,及时总结解题经验,包括解题思路、易错点等。

这样可以逐步提升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二、作文1. 高分范文参考多读一些高分作文,了解优秀作文的结构特点、观点阐述和语言运用等。

可以借鉴其中的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 练习写作多进行写作练习,可以选择常见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实践。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同时也要注重观点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3. 修改与反思写完作文后,进行修改和反思。

通过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三、文学常识1. 熟悉文学经典了解一些文学经典作品的背景和内容,包括作者、流派、题材等。

这样在阅读或分析文学作品时会更有深入理解。

2. 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在理解文学作品和分析文章时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作者的意图。

3. 学习文学批评方法了解一些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可以帮助考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分析作品的内涵和设计。

总之,备考高考语文需要从阅读理解、作文和文学常识等多个方面进行准备和提升。

通过提前阅读、多做题、参考高分作文、经常练习写作、熟悉文学经典和掌握修辞手法等方法,考生可以有效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顺利通过高考语文科目。

语文高考试卷分析及反思

语文高考试卷分析及反思

一、试卷分析2023年语文高考试卷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试卷结构合理,题型多样,涵盖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等四个部分。

1. 现代文阅读:以议论性、说明性、文学性文章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和鉴赏能力。

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涵盖了文章主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文章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2. 古诗文阅读:以《诗经》、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为主要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古诗词鉴赏能力。

题型包括选择题、翻译题和简答题,涵盖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诗词意象、意境、风格等。

3. 语言文字运用:以现代汉语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和修改能力。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了词语辨析、句子排序、病句修改、语言表达连贯等。

4. 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品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题目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生哲理,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反思1. 学生备考方面(1)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对文言文、古诗词、成语、词语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答题时出现错误。

(2)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对文章主旨、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把握不准确,答题时缺乏针对性。

(3)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思路不清、结构不完整、语言表达不流畅等问题,导致作文得分不高。

2. 教师教学方面(1)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题型、考点等把握不准确,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

(2)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3)评价方式不合理:部分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缺乏自我反思和改进的动力。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摘要】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每年的高考都会备受人们的关注。

高考试卷更是很多人关注的对象,就高考语文试卷来说,每年的高考结束后人们都会针对高考语文试卷,做出一些评论。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语文试卷也出现了改革,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新课标卷的实施。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进行具体的分析,为日后的的高考备考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每年的高考一结束,高考语文试题,就成了社会讨论的焦点。

今年的语文出了什么样的题?作文是什么?是否关注了当前社会热点话题等等。

语文试卷不仅是教育者研究的内容,如今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完善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呼声高涨,随之而来的是在教育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和探索,这些改革随之而来的变化也体现在了语文考试方面。

2007年山东省采用了“新课标卷”作为高考语文的考试试卷,自始2008年的广东、海南、宁夏;2009年的辽宁省;2010年的吉林省也都开始陆续采用“新课标卷”作为高考试卷。

本文针对201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展开分析,探究其与以往的大纲卷(全国卷,下文统称“大纲卷”)的不同点,在试卷结构、题型分析、分值对比、考查方向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对比。

研究其试题特点,为课程改革后语文的命题方向和2013年高考复习及备考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一、新课标卷试题特点分析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与以往的大纲卷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在试卷结构、分值比例、题型特点上。

首先是试卷结构有所变化,大纲卷(一)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为七道大题,21小题,而新课标卷试卷仍然采用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数量则改为六道大题,18小题,总计150分。

最主要的变化是在第一卷中,分甲乙,甲为必考题,乙为选考题,在选考题中设计2篇现代文阅读,其中一篇为小说,一篇为人物传记,考生可从中选择一篇作答。

更加体现出了,试题的广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突出了试题的人性化。

近三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真题对比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近三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真题对比评析暨2025高考备考策略
设错规律探索
1. 曲解文意(联系上下文,比对词语或句子时,务必整体理解:看大意 是否基本相同,看是否混淆范围,是否混淆语气,是否张冠李戴,是否偷 换概念,是否以偏概全,是否颠倒时态,看是否于文无据等)
2. 不合逻辑(看推断是否符合逻辑,重点关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因 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并列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等)
3. 论证特点(学会分析理据关系——论点与论据/材料的关系,学会分析 论证的角度、结构、方法、语言等)
主观题比较
新高考Ⅰ卷【信息类】三年高考考点【2022-2024】比较
2022 2023 2024
信息类文本阅读主观题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 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4分)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
202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同上)
提示:三年设题方式未变。
新高考Ⅰ卷【信息类】三年高考考点【2022-2024】比较
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题
题号 年份
设题方式
202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 202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 题 202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篇幅都比较短,文字较简洁,既具有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又 具有文化性、传统性的特点。
2.信息密度较大,文字简短但包含陌生化、科技化、前瞻性的信息。 3.试卷中信息性文本的主题以文艺理论为主,也经常会涉及社会伦 理、历史科学等主题。 4.选文社会性和时效性比较强,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 借此促使学生思考所处的时代及个人选择。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语文真题对比分析及高频考点梳理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语文真题对比分析及高频考点梳理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语文真题对比分析及高频考点梳理一、近三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6到2018三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总结:从2016年到2018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三年考查的篇目看,历史文化、古代文化常识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2017年,全国I卷自然科学兼顾社会科学,全国II卷历史文化,全国III卷人文情感;2018年,全国I卷是历史文化。

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近两年增加了对论述类文本论点、论据、论证的考察,以及文本的结构;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逆向选择和顺向旋转混淆在一起,增加审题障碍。

三、2019年高考备考策略1、回归课本。

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就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

2、坚持积累。

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

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

只有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能力。

3、倡导读书。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的阅读,视野和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

近年高考语文试题趋势及答案

近年高考语文试题趋势及答案

近年高考语文试题趋势及答案近年高考语文试题趋势及答案分析一、高考语文试题趋势概述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1. 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试题中融入了大量的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等,旨在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部分的比重增加,题型更加多样化,不仅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考查学生的分析、评价和鉴赏能力。

3. 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更加注重实际语境中的运用,如病句修改、成语使用等,强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 作文题目更加注重思辨性:作文题目往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5. 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养。

二、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分析1.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学生需要准确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够赏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答案中应包含对诗文主题的准确把握,对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诗文艺术手法的分析。

2. 文言文翻译与理解文言文翻译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并能够流畅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中应体现出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结构的准确把握,以及对文言文文化背景的理解。

3.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部分的答案应展示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分析,以及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的把握。

同时,答案还应体现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

4. 语言知识运用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答案应准确无误地反映出学生对成语、病句等语言现象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5. 作文作文部分的答案应体现出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文应围绕题目展开,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三、结语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通过对近年高考语文试题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备考指导。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评析及教学备考启示教学设计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评析及教学备考启示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同时,学生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技巧也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语文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对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感兴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喜欢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爱通过实例和实际应用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主要围绕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评析及教学备考启示展开。以下是对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1.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的基本概念:
-全国卷的定义和特点
-全国卷的组成部分和结构
-全国卷的出题规律和考试趋势
2.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的评析方法:
-试题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和合作。
-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能够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展现出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各小组在讨论中能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小组展示中,部分小组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有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掌握高考语文的考试规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试题,提升学生对高考语文考试趋势的把握能力。同时,通过教学备考启示,帮助学生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技巧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202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分析及备课建议+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202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分析及备课建议+课件
2024全国各地高考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4年全国新课标I卷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 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 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 所需的睡眠时长是 A 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 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 )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 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 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 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 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 觉棒极了”。 【试题】18. 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 贴切,表达流畅。 【参考答案】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仿照第一段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体,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学生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 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然后根据比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这一特征,给“云”这个本体找一个合适的喻体,云的特点有洁白、柔软、飘逸等,据 此可将喻体定为棉花、棉花糖等,然后按照要求写句子。“借喻”中本体“云”不能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可组织答案为:天空 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2023新高考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

2023新高考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

2023新高考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一、试题概述2023年新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题继续保持了高难度和广度,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题型分析1.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部分,试题选材广泛,涉及文学、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从整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2. 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试题涉及多个古代文段,包括诗词、散文等。

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文学素养。

3.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试题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成语、词语、标点符号等。

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

4. 写作写作部分,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从整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同时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三、试题特点1. 综合性强今年的试题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在解答试题时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广泛的思维能力。

2. 注重能力考查今年的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解答试题时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3. 选材广泛今年的试题选材广泛,涉及文学、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四、备考建议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包括文学、文化、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试题。

2. 培养思维能力学生需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默写题题目汇编及备考建议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默写题题目汇编及备考建议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默写题题目汇编及备考建议【摘要】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中,出现了大量的有关汉语语法、成语典故、古诗词等题目,这些题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有着很大的考验。

备考时,建议同学们多背诵、多练习,提高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可以通过划重点、总结归纳等方法,将重要知识点牢牢记住。

多做真题,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考试题型和命题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高考是对学生12年学习的终极考验,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准备,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的题目涵盖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考生们需要全面备考,才能在考场上有更好的表现。

【关键词】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默写题题目汇编、备考建议、高考、全国卷、备考、建议、背诵、考试、总结1. 引言1.1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默写题题目汇编及备考建议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中的默写题目一直是备考的重点之一,而这些题目涉及的内容广泛且经典。

通过分析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默写题题目汇编及备考建议,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技巧。

在备考过程中,除了掌握题目的内容外,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也是至关重要的。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的默写题目主要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科目,其中包括考生熟悉的成语、古诗词、英语单词等。

通过积累这些默写题目,可以帮助考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注意书写规范,做到字迹工整,确保考试时能够正确无误地完成默写任务。

在备考建议方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天都有固定的默写训练时间。

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比如课本、教辅书、网络等,多途径获取默写题目,加深理解,提高记忆。

同时还要注重综合训练,不仅局限于默写,还要注重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语言能力。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默写题题目汇编及备考建议是备战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通过不断积累、训练和提高,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近五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近五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近五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报告2012年至2016年语文试题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命题结构相对稳定。

以下为我做了五套试题的总结。

纵观近几年的试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没有做任何改变,它也涉及科技、艺术、历史等方面为主,都和当下的热点问题联系紧密。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对文中信息的概括能力。

文言文部分试题有轻微改动,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方面没有大的变化。

12年---14年的第一个题都考的是文言实词的含义,15年---16年考查的却是文言断句的题;第二个题12年至13年考的是人物形象的问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能力,14年考的是文言断句问题,15---16年则改成了对文言常识的考查;第六、七题近几年都无变化。

总的来说,对文言文的考查这几年变化也不大,断句问题和文言常识题在平时的讲解中也会涉及,只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求针对性练习。

诗歌鉴赏部分基本也无变化,其中仅12年考了一首词,其它几年均考的诗。

14年略微不同考查的是两首诗的比较,这在16年的试题中也出现,比较的是文本诗和课内诗的比较,这需要我们在之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把一些相关性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做题时能得心应手。

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几个题型一般为对句子的分析,对字词的分析,并从中分析作者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名篇名句默写部分,12年---13年以提上句写下句的形式考查的,14年---16年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进行考查,增加了难度。

内容方面没有变化,初中一题,高中两题。

文本阅读从12年开始都是小说类和传记类,并无改变,考查的题型也都差不多的。

小说部分的命题形式都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以及主题方面,针对这种现状,在平常的练习中就应集中火力在这几方面。

传记类的基本也是围绕人物形象来设置的,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有时也涉及学生结合实事能力。

成语的使用问题,考查内容没有什么变化,考查的形式这几年改动稍大。

12年---13年考查的是四个成语的使用;而14---15年变为成语的辨析,为三个成语;16年考查了六个成语,增加了数量,但难度并未增加,排除法可能还更上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

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

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勾勒与细节等。

二是利用传记知识作品。

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在选材上,2015年和2016年的全国I卷学术性自传文字,并辅之以“相关链接”。

在设题上稳中有变,2015年全国I卷和2016年全国III的第(4)小题在设计上与往年有所不同,更加强调考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对考生的收获的考查。

重视学生本体对材料的收获和启示,强调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合。

(五)语言文字运用
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命题的总特点是稳中求变。

2012年后连续几年不再出现字音、字形试题,成语、病句、语言连贯、图文转换成为高频考点。

分值为20分,共5道题,3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

从近五年高考试卷来看,“语言文字运用”题是整个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活的题目;成语考查由考查4个成语变为考查3个近义成语,2016年改为考查6个成语。

命题重点往往落在成语对象误用、望文生义、不合语境、褒贬失当等方面。

病句辨析题有如下特点:
一是覆盖面广,考点均匀分布,尽量涵盖多种病句类型;
二是贴近生活,时代感强;涉及的话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病句语病典型,尽量避免争议,所选语料大都见诸报章杂志。

语言连贯题为考查重点,成为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固定题型,分别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2016年全国卷的三套试卷改变以往选用句式的题型,考查为语段准确选择恰当词语的能力。

三年连续考“图文转换题”,分别涉及图表解读、图片解说、漫画解读。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图事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

(六)写作
近五年,全国卷作文多为新材料作文,2016年全国I卷把文字材料改为漫画材料。

2015年全国I卷出现了任务指令型作文,且明确要求写一封信。

内容上,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立德树人;思想上,体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强调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5年全国II卷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而2016年全国II卷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呈现如下特点:
一、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二、注重思辨能力;三、引导个性思维;四、凸现理性人文色彩;五、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可以说,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具有创新性,讲求开放性,但不论怎样创新变化,都离不开在“生活性、文化性”这个圈子里做文章。

从选材的角度看,作文方向更关注社会生活,更体现时代风采,更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三、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
1、回归课本。

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就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

2、坚持积累。

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

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

只有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能力。

3、倡导读书。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的阅读,视野和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

高三学子视读书为浪费时间,这是认知的误区。

4、重视训练。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离开了训练就会生疏。

但这个训练是科学的训练,不是盲目的做题。

应跳出题海,按基础、经典、创新三个层次精选试题,提高效率。

y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