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一)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鉴赏(含答案)
知识点一诗歌形象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诗歌形象的分类3.人物形象4、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①细节刻画②烘托渲染③对比衬托④比兴手法知识点二意象1.意象的定义“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2.古典诗词常见的七类物象题型分析一、鉴赏人物形象1.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2.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4.答题模式:(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形象意义。
)二、鉴赏物象题1.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2.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为: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三、意象、意境类1.意象、意境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写了哪些形象?其作用是什么?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③该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④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如何正确把握“象”之“意”⑴“象”之色彩⑵“象”之动静⑶“象”之远近⑷“象”之修饰词⑸“象”之组合方式3.画面描述题的答题模式一般为: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蕴涵的思想感情4.营造意境的方式:触景生情和融情于景。
5.意境(画面)特点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2020-2021学年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一)人物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本词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形象。
(要点一)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
(要点二)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要点三)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形象?1【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
颈联写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与其前面射猎时飒爽英姿相吻合。
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尾联写将军猎归所见之景。
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
写出了将军归后的踌躇满志与从容自得的心境。
同时抒发了作者人生志远、意气风发的豪情。
(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余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2(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听觉形象:通过声音来表现诗 情画意。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诗歌通过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 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写出春 天优美的环境和蓬勃的生机,表现诗 人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感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 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 的性格。
内表 容现
诗 歌 形 象 的 感 知 角 度
• 形象可以通过人的眼、耳、 鼻、舌、身感知,从这个 角度说,形象可以分为: • 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 嗅觉形象,触觉形象, • 味觉形象。 • 注意:不能把形象仅理解 为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展现事物的形状、色 彩、大小、远近、高低等。是诗 歌中最多的形象类型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矢志报国 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 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 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州”,但 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 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 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指出意义(情感)
指出意义(情感)
人物形象主要类型
• • • • • • •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专练
(2020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送李琴泉 吴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添愁绪。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起笔两句,写出离别的地点,词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以逢君的快乐衬托送 君的伤感。 B.“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二句,承接上两句,“酒阑”与“旗亭”互相照应; “呼渡”“沙鸥”与“江上”照应。 C.下阕开头两句,承接上阕点明离别的时间,由“萧萧”“香冻”可见,此时正值深 秋,风雨萧萧秋意寒,描绘出一片凄凉之景。 D.下阕结尾两句“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描绘了一幅“暮雨江畔送行图”,呼应标 题,照应上阕开头,意蕴深远。 16.这首词意象丰富,描写细腻,虽似写景却句句含情,试做简要赏析。
(2023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 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C.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辦析。
题中ABC 三个选项考核诗歌的内容,D 项考核诗歌的手法,其中 B 项,没有“自我的指责”之意。
所以本题选 B 项。
(2)这首词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这首词以“叶”、“浮萍”、“杨柳”、“云”、“月”、“鸳鸯只影”等具体形象把“薄命”写得有形有色,十分感人。
①用薄“叶”形容命薄,具体可感。
②以“浮萍”作比,写其身如飘萍无根蒂,生活无定。
③以“杨柳”作比,写其迎来送往,暗示其卑微的身世。
④以“云”聚散无定、“月”盈亏变化,喻指生活的变化不定。
⑤以“鸳鸯只影”写其不能与情侣欢聚,形单影只,孤独伶傳。
这些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要求分析如何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通过诗歌中的内容“颜色如花”“命如叶薄”“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云聚散,月亏盈”“鸳盎只影”枯荷等形景的写出红频女子命薄”生活无定“卑徴”形单影只”孤独伶们的思修命运。
诗歌鉴赏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分类练习(一)诗歌形象的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6分)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别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浅。
⑴两首诗的首句都提到了“寒雨”,有什么作用?(2分)⑵试比较分析两首诗在主旨情感上的异同。
(4分)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2)“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4分)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3分)1⑵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5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 8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4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形象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 形象专题一、什么是诗歌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1)人物形象。
①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②塑造的人物形象 。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二、做题方法指导(一)、人物形象(1)、命题方式1.此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3.人物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4.请简要分析某形象。
(2)、 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3)、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及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方法二: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方法三: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方法四: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4) 、小试牛刀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形象 人景物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5)、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诗歌鉴赏习题-鉴赏诗歌形象及答案详细解析
20200204鉴赏诗歌形象一、诗歌鉴赏(共5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①,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②归去,且插梅花醉XX。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
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②慵:懒。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写自己热爱山水乃是出于天性,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理想。
B.三、四两句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由此可以看出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
C.下阙中的一个“慵”字,是词人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D.全词清隽婉丽,自然流畅,富于想象,夸X大胆,抒情强烈结构上前后呼应,章法严谨。
2. 从“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中,你读出了诗人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①傲视权贵。
“几曾着眼看侯王”,诗人不慕权贵,不愿在朝为官。
②才华横溢。
“诗万卷”,显示了诗人出众的才华。
③行为疏放。
“洒千觞”,诗人纵酒豪饮,从不把侯王放在眼里。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与情感的把握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与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B项,“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由此可以看出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理解错误,三、四句意思是,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
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
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语文之诗歌鉴赏练习题一、题型归类练习:(一)鉴赏形象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二)鉴赏语言题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三)鉴赏表达技巧题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参考答案:“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四)点评思想内容题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诗歌鉴赏形象(最终)
• (二)意象 •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 如虞世南的《蝉》,杜甫的《春夜喜雨》,杜牧 如虞世南的《 杜甫的《春夜喜雨》 早雁》 李清照《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暗淡轻黄体性柔》 的《早雁》,李清照《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
• 请大家思考,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形象有哪些? 请大家思考,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形象有哪些?
寻陆鸿渐①不遇 寻陆鸿渐① 皎然 移家虽带② 野径入桑麻。 移家虽带②郭③,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 扣门④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扣门④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1]
①陆鸿渐:即茶圣陆羽。曾授太子文学,不久,后隐居苕溪。 陆鸿渐:即茶圣陆羽。曾授太子文学,不久,后隐居苕溪。 泛指城墙。 扣门:叩门。 ②带:近。 ③郭:泛指城墙。 ④扣门:叩门。
鉴赏物象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新高考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复至裴明府①所居李商隐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②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③。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④。
注①裴明府:即姓裴的县令。
②雕虫:鸟虫篆,鸟虫书,也简称鸟虫。
③槽中瘦马仰听琴: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④烦襟:烦闷的心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裴明府居住的位置、环境,即桂树、杉篱掩映的小巷。
B.颔联写“所居”柱上是鸟虫书对联,屋内传出的是优美的琴声。
C.颈联表达了主人将远行,无法与诗人一起吟诗听琴的遗憾。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洒”字表现了尽兴饮酒。
(2)请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对裴明府形象特征的理解。
(6分)2.(河北保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答刘季孙①王安石偶著儒冠敢陋今②,自怜多负少时心。
轾轩③已任人前后,揭厉④安知世浅深。
挟策有思悲慷慨,负新无力病侵淫。
愧君绿绮⑤虚⑥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注①刘季孙:北宋诗人。
嘉祐年间任饶州酒务,但他很不满意,以酒解忧。
后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不久病故。
博通史传,禄赐尽于藏书之费,家中贫困。
与王安石、苏轼等文人雅士相知。
②陋今:苛责现今。
③轾轩:指高低、轻重、优劣。
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
④揭厉:高举而扬厉之。
⑤绿绮:古琴名。
⑥虚:白白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答”字点明本诗的写作原因和类别,“刘季孙”则表明了酬答的对象。
B.颔联后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刘季孙不知世事艰难的乐观态度。
C.颈联情感深沉,用词贴切,一个“悲”字凸显诗人对刘季孙人生际遇的怜惜。
D.尾联着眼于诗人与刘季孙的交往,写自己得到了其馈赠,但是无力回报。
高考 鉴赏诗歌的形象以及典型例题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打破】形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
要理解诗歌的情和意,首先要从形象入手。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其中人物形象又有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
景物形象那么是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如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廓等等。
诗歌里,形象和情意结合被称作意象,意象是古典诗歌鉴赏题考察的一个重点。
〔考察意象的题目,主要有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形象与内容情感的关系、理解形象的寓意、表现形象的技巧、通过形象理解意境、通过形象理解哲理等。
〕鉴赏诗歌形象,首先是识别,也叫感知。
要理解诗中写了哪些详细形象(具象),有些形象还呈迭加形,这些具象合起来是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弄清它们的字面意义。
其次是分析特点。
人物形象的性格品质特点,物象和景象的突出特征等,要在感知的根底上,进展分析概括,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再次是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的形象使用,往往是有规律的,他们的联想思路与当时的文化意识有关,诗歌中很多形象往往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形象就成为了诗歌意象。
这一系列意象都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和感情的门径。
我们可以积累一些古典诗词意象方面的材料,作一些鉴赏练习,以进步鉴赏才能。
【典例调研】【典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答复以下问题。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这两首诗中的意象各自有何特点它们各自实际的寓意是什么2.这两首诗同是以柳为吟咏对象,从形象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分析〗这两道题考察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并由此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才能。
解答此两题,要从诗歌所描写的形象入手,分析其各自特点,并由此探究诗人表达的感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设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1、性格+身份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景物形象(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物象?作者借它表现什么?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先准确把握诗歌所写的物象,再进一步体味这些物象给人的主观感受,还要弄清物象所体现的时令、方位特征。
至于写景的目的,则要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应答步骤:1、物象+感受(清新、凄冷、悲凉。
)2、时令+物象+感受+什么地方的画面(图景)+抒发感情。
3、感受+物象+表现感情。
鉴赏诗歌的形象(三)景物形象(二)设问方式:1、试分析所写景物中蕴含的感情.2、简要分析诗歌的意境.3、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分析.方法点拨:答这类题要把握以下三个要领:第一,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点有二: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
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讲清景情关系。
景情关系在诗歌表达中,无外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以景衬情等。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考点专练)一、诗歌鉴赏(共 90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怨【唐】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 诗歌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答案】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女性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形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诗歌的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形象;(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诗歌的形象;(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体会诗歌的形象。
根据诗的题目和诗的内容分析可知,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自哀自怜的女性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诗歌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有何用意?【答案】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人以画面感;③杨花象征飘零,子规象征哀伤,渲染诗歌凄凉的氛围;④奠定全诗飘零悲伤的感情基调;⑤借两个景物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同情之情,希望朋友早日归来。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意象)的能力。
诗歌的景物形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
懂得景物形象(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景物形象(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理解诗歌内容可知,诗人借“杨花落”“子规”: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人以画面感;③杨花象征飘零,子规象征哀伤,渲染诗歌凄凉的氛围;④奠定全诗飘零悲伤的感情基调;⑤借两个景物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同情之情,希望朋友早日归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山泉【唐】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3.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歌形象鉴赏类练习(含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一)姓名:1、请指出下列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1)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2)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3)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4)美人神女灵修()(5)杜鹃磁针()(6)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7)青鸟鸿雁雁足尺素()(8)白雪玉壶冰心()2、阅读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试分析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闻雁(韦应物)寒塘(赵嘏)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4、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试分析词中“幽人”形象。
5、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食。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试分析“落叶满空山”的景象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①后人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由_________等景物描写可以推知写的是_______季节。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采用的是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既写了蝉的处境,也表现了作者的处境。
(2)作者的“高洁”象蝉一样无人理解,那么你认为作者的“予心”是什么?诗歌鉴赏练习(二)1、请写出五种以上常见意境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十题】
【导语】从⼩学到⾼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的优秀诗篇。
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化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超的艺术⼿法,从⽽不断提⾼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平呢?今天,我们就⼀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阅读下⾯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林断⼭明⽵隐墙,乱蝉衰草⼩池塘。
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得浮⽣⼀⽇凉。
【注】这⾸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句在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2)有⼈认为这⾸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情,也有⼈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得其乐的隐逸⽣活。
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说说你的理由。
(4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8~9题。
】别舍弟宗⼀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去国六千⾥,万死投荒⼗⼆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联中数词运⽤的妙处。
(4分)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声长,⼀枝和⽉⾹。
⼈怜花似旧,花不知⼈瘦。
独⾃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词⼈,号幽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1)简析上阕第⼀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
(4分)(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
】浣溪沙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古诗鉴赏形象鉴赏题题组训练
古诗鉴赏形象鉴赏题题组训练一、基础题组(一)人物形象题1.(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能够看到一位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从欣赏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方面来把握诗歌情感。
杨万里喜欢描写自然景物,这首七绝描写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美好情怀。
可通过题目“最爱”和诗中词语“逐胜”“忘寒”“最爱”归纳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过融上人兰若[注]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处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清逸的高僧形象。
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的细节表达了僧人的悠闲洒脱。
(二)景物形象题3.(2008·宁夏、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练习(一)诗歌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4分)答:(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答:2、野望王绩东皋①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②采薇。
①东皋:在诗人的家乡附近。
皋:水边高地。
②采薇: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
武王克殷,二人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草而食,及饥且死而作采薇歌。
其词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⑴诗的中间两联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薄暮中所见景物,请作简要赏析。
(4分)答:⑵在薄暮的景物中,诗人的心情如何?(3分)答:3、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4、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5分)答:5、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6分)答:6、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人家。
诗前两句是扣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答:7、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3分)答:(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8、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5分)答:9、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6分)答:10、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3分)答: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4分)答: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12、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4分)(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3分)答:13、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答:14、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请分析词人的形象。
(6分)答:15、木芙蓉窗前木芙蓉吕本中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6分)答:16、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⑴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3分)答: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诗歌鉴赏练习(一)诗歌形象答案1、参考答案 (1)①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②不是为惜春伤怀。
可以从两方面看出:首先作者紧接“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其次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①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②作者通过对农民辛苦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2、参考答案:⑴这是一幅山乡秋景图,写法上极有变化:有远景(“树树”、“山山”),有近景(特写:“牧人驱犊”、“猎马带禽”),有色(“秋色”),有光(“落晖”),有静态(山和树),有动态(“驱犊返”、“带禽归”),描绘出一幅山乡田园牧歌图,一派和平安谧的气氛。
⑵首联从抒情入笔,写诗人百无聊赖的心情。
中间四句写景,一派田园牧歌式的秋天景象。
诗人似乎可以借此得到某种慰藉,然而他却把这一切推开去:“相顾无相识”。
他未能融入其中,只好追怀古人,和伯夷、叔齐做朋友,作者的心情是感伤的。
3、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4、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5、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这种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6、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
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7、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8、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了“最羡鱼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9、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象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10、①侯蒙幽默诙谐。
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
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
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⑵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11、答: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12、:(1)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这两首唐诗属于诗的何种体裁自不必多说,这里只对后两问作分析。
韦应物的《闻雁》前两句的“故园”、“归思”便点出了思乡之情。
从解读这首诗来说,更要研读后两句。
韦应物家居长安,而现在身处淮南,两地相隔千里以上。
而现在适逢秋夜,外面的秋雨下个不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这秋天的暗夜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夜的深沉、秋的凄寒、高斋的空寂,这样的环境气氛,不免触动归思。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我的故园是那样的渺远,我的归思正绵远悠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时,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由远而近(“来”)的雁鸣之声。
这声音在秋天的雨夜显得格外凄清,引发诗人联翩的浮想;雁是南归了,我却不能归去!赵嘏的《寒塘》则是另一种写法。
前两句写自己早起临水梳洗,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秋的景色。
这两句点明时序“秋”,这是触动离愁的季节,与后文“乡心”关合;暗示漂泊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令人想到“羞将白发照绿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名句,换言之,第二句的“秋”不仅指秋天的景色。
于是“乡心正无限”便极有力度。
“一雁过南楼”,看似写景,言外之意其实是雁归人未归。
因此本诗写雁,与韦应物写雁,其作用是相同的。
有此理解,形成后两问的答案便很容易了。
13、分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
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
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