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的认识_说课稿文档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的认识》说课稿
《时分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分析《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第二册第8-10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时的认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以及时和分之间的进率。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先教学整时的认、读、写,再教学时间单位时和分的认识,以及时、分之间的进率。
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2)过程与方法: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秒。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
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自主探索时、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建立1时、1分的观念,能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
说教法、学法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探索规律的机会。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通过想、看、数、说、比、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时分的认识.doc
《时分的认识》说课稿黄陂桥乡中心小学冒美扬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版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中的第一课时《时、分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1、学习内容的抽象性。
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钟面也比较复杂。
可通过具体操作,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钟面平均分成12大格,每大格又平均分成5小格。
通过游戏、谜语、操作、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理解1小时=60分。
2、学习内容的连贯性。
本课“时分的认识”,是时间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因此课堂练习还安排了适当的课外延伸,为学生以后学习“秒的认识”做好知识的铺垫。
3、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
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
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
因此,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本课设计就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适合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用谜语、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由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展开快乐教学。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学会看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正确书写,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
技能目标:通过让学生拨学具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思想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我认为“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时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认识时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时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时和分,学会读写小时和分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时间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进一步巩固对时间的认识,提高时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读写小时和分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时间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读写小时和分钟,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小时和分钟之间的进率,学会进行时间转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时间尺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和生活相关的时间问题,引发学生对时间的关注,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教材插图和时间尺,自主探究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示范读写时间的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时间实践活动,如制作时间尺、进行时间转换等。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点评并指导。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____________________1时 = 60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认识时、分》说课稿
《认识时、分》说课稿《认识时、分》说课稿1一、说课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8页的内容时分秒。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单元在学生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时、分、秒的有关知识。
先认识时、分,再学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最后认识秒。
本课教学内容是认识时、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上学前看钟的画面,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看钟表,又唤起学生对钟表的已有认识。
继而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
先是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通过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到认识“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
然后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仔细观察,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
在“想想做做”环节,通过学生活动后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1分钟和1小时持续的时间,进一步建立1分钟和1小时的时间观念,丰富对时、分的感性认识。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学具操作,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是: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新课程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
时分的认识说课
学情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要准确的读出钟
面的时间对学生来说是难点。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
活泼好动,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根据学生的这一
特点,课上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跟着数一 数、拨一拨,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知道1小时=60分,知道指针是怎样转动的。学生喜 欢学习直观形象的知识,在教学时,我创设了一定
采用的授课方法
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情境教学
1.认识分 采取直观演示的方法和同桌合作探究的方法。 2.1时=60分 通过直观演示、观察,帮助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的关 系。 3.认识整时、半时
借助已有经验、巩固练习、总结规律、再练习的方法。
4.几时几分
结合前面经验的积累,逐步获得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从这突破难点,接近下一个时刻的几时几分。
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和形象的场景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 位“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2、通过直观演示、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使学 生经历认读时间的过程,知道1时=60分。 3、使学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在身边的生活中,形成 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1、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2、正确认识“差几分是整时”的时间。
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1.认识分
二、探究新知
2.1时=60分
3.认识半时
4.几时几分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延伸
1.练习题卡 2.故事 24时计时法
认识钟表,1时=60分 例 1 时、分、 秒的认识 读、写钟表 认识秒,1分=60秒 例 2 例 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分》说课稿(校内公开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分》说课稿(校内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认识时分》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并学会将时间进行简单的转换。
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小时、分钟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时间转换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时间转换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学会将时间进行简单的转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的概念,学会将时间进行简单的转换。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时间转换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时间工具(如钟表、计时器等)、教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小明的一天,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时分》。
2.教学新课:(1)讲解小时、分钟的概念,让学生认识钟表的各个部分。
(2)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学会将时间进行简单的转换。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时间转换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小时、分钟的概念以及时间转换的方法。
5.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时:1小时 = 60分钟分钟:1分钟 = 60秒2.时间转换(1)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小时 × 60 = 分钟(2)将分钟转换为小时:分钟 ÷ 60 = 小时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分的认识_说课稿文档
《时分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时、分的认识》2、教材分析“时分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钟面、会读整时、几时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将时、分放在一起,是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认知时间,为以后学习秒的知识打好基础。
因此处理这部分知识既要精又要细。
3、教学目标:根据对上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年龄特点,我制订了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及操作活动,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交流合作、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提高。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地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时分之间的进率。
5.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和钟表学生:小钟表,感受一分钟有多长的用具(口算题卡)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但是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我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模式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新课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生疑引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发现为主,教师合理引导为辅;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时分的进率以及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安排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与合作交流。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读写时间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实际情景中应用。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认识钟面开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将时间与实际生活情景相结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时间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读写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读写时间。
2.教学难点:学生灵活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钟面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时间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钟面: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的结构和时、分、秒的刻度。
3.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操作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体验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4.学习读写时间:学生练习读写时间,掌握读写时间的规则。
5.实践应用:学生参与实际活动,如计时比赛、安排时间表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5篇)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大全5篇)第一篇:《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时分的认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一小时,一分钟的含义,结合具体事例和实践活动感受一小时、一分钟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经历认识时和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和感受一小时和一分钟的时间.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出示天安门升国旗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天安门的国旗每天什么时候升起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大家刚才说的时间只是猜测的,对吗?其实,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是不同的,每天日出的时刻就是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刻,象征着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与日同生。
二、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引出时间。
师:说起时间就离不开小闹钟。
亮亮就在这些小闹钟的陪伴小学习和生活。
(出示亮亮作息时间图)谁能说一说亮亮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你喜欢哪幅图就说哪幅图,比比看谁说的既准确有流利。
学生自由回答。
2、将六件事串起来讲故事,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师:你能把这六件事按照时间的顺序串起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吗?(先小组内讲,再全班讲。
)3、说一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
师:通过讲故事,我们知道亮亮是一个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好孩子,那你在生活中做得怎样呢?你每天都什么时间起床、上学、睡觉……师:你们和亮亮一样都是守时的好孩子。
三、观察钟面。
1、认识钟面。
师:老师这也有一个漂亮的钟表,你能从这个钟面上发现那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得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小格,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及钟面上的时刻。
2、认识时、分师: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时叫做1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上把1分叫做1分钟。
《时、分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时、分的认识》教案《时、分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时、分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分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钟面,能认读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时分的认识。
2.认识时、分,记住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作息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分。
教学难点:接近整时的钟面时刻的认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事物钟面、生自制钟面教学关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问:同学们见过哪些钟?(出示各种钟的图片)这些钟表虽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是它们有共同的作用。
(帮助人们掌握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3.出示8:00,10:05,1:50,2:35的钟面图生试读后指名介绍自己看时刻的方法。
(过渡:有的同学平时很好学,已经会看钟表上的时刻了,下面这些钟表分别表示几点。
)二、探求新知导:这些时刻到底该怎么读呢?我们先来研究钟面,看看钟面上藏着那些秘密?(一)认识钟面1.出示静态钟面让生观察汇报后师讲解:(1)钟面上有3根针,短而粗的是时针,用来表示几时的;比较长的是分针,用来表示几分的;又细又长的是秒针,用来表示几秒的。
(划线的电脑闪现)指出秒针先不介绍。
(隐去秒针)(2).钟面上有()大格;()小格,共()小格。
(划线的电脑闪现)2.出示动态钟面观察,得出时、分的进率。
问:如果这个钟面通上电源会怎样?他们是朝什么方向走的?(用手比画)课件显示。
研究填表:研究内容我的发现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大格,每大格有()小格,共()小格,小学数学教案《时分的认识》。
分针是怎么走的?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从12----9是()分;走一圈是()分。
2024《时分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2024《时分的认识》说课稿范文本节课的内容是《时分的认识》。
下面我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时分的认识》是2024年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并且掌握了一些时间换算的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时间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我制定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时钟的基本表示方法和分钟的概念,掌握时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时间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探究法和情景教学法。
通过给学生创设活动场景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分析,从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台大型挂钟和一些小型便携式时钟。
我还会准备一些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以便进行示范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我将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已学过的时间概念和表示方法。
例如,我会问学生现在几点了?然后让学生讲解一下几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环节二、讲解概念和示范操作。
我将使用大型挂钟进行讲解,向学生展示时钟上的刻度和指针的表示方法。
我会向学生解释时针和分针的作用和表示意义,并示范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我说的时间来调整时钟指针的位置。
环节三、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
我将把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要求他们进行讨论和解决。
例如,如果现在是8点30分,那么经过30分钟后是几点几分?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帮助,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展示和总结。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同时指出正确的方法和结果。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
《认识时分》说课稿9篇《认识时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时分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五册第99-101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学习内容具有抽象性和生活性。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非整时时间,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教学重难点:知道1时=60分。
认识非整时时间,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二、说教法、学法三年级聋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局部的,主要是通过对实物和具体的数学对象的观察、操作、模拟等活动,获得具体的结论。
为此,本节课我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领悟知识――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同时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巩固知识,通过想、看、数、说、比、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为达成此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第1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聋校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此,我由生活经验同学们每天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导入课题。
第2环节:操作体验、探究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这一环节就是满足学生这种精神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步走:第一步:观察发现、认识钟面由于一年级已经学过认识钟面,所以我出示钟面让学生回忆时针、分针、秒针,数字112。
在此基础上再请同学仔细观察钟面,发现钟面上有一些点和线,通过课件闪动认识大格和小格,并回答问题: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为()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分的认识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时分的认识9篇时分的认识 1课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分”及其进率,培养初步的时间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钟面模型)和阅读课本的能力.3.使学生知道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听录音.师:新课前,请大家听一段录音(播放音频:时间的脚步).谁能听出这是什么声音?生:这是钟声.师:对.这是时钟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我们要学习时间单位,就要认识钟面.2.师:下面介绍三好学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学习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分别出示图片"起床图"、"上课图"、"活动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按顺序说出每幅画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几点钟开始的?(教师在学生每回答完一幅图后,作出必要的补充和更正.)(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时半起床,一分钟也不拖拉.(2)小芳姐姐上午8时正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时参加课外锻炼,增强体质.师:大家要向小芳姐姐学习,更好地安排和掌握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时间的小主人.二、学习新课1.师:人们为了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发明了时钟.2.观察时钟.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一个时钟(或演示动画"认识钟面"),用投影仪出示放大了的钟面投影图,要求学生结合自制的钟面模型,观察、了解钟面上各个部分及其名称.请学生自由发言,要求知道:钟面上有1~12共十二个数,以及它们各自的位置.每个数之间有5格,一共有60格.钟面上有两根指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3.观察、思考和讨论.(1)钟面上这两根指针是怎样走动的?教师演示,得出分针和时针在钟面上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2)分针与时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1页末段.理解“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一小时,分针走一格是一分钟”的结论.(3)两针行走时它们的关系怎样?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认真观看动画"认识钟面".一组同学观察时针的走动,另一组同学观察分针的走动;结合阅读课本第62页第一段,使学生懂得时针走了一个字是一小时,分针走了一圈是60分钟;这两根指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所以1小时=60分.4.结合生活实际,领会1小时、1分钟分别大约有多久.(1)1小时等于1节课的时间加课间活动20分钟的时间.(2)1分钟有多久?请学生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播放音频“梁祝片段”).同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5.讨论.理解和掌握如何在钟面上用时针与分针表示时间.(1)“整点钟”的表示.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正.(2)“几点几分”的表示.结合学习课本第62页第二段,认真理解“时针刚过数字几……”的意思,从而导出结语.6.归纳正确表示钟面时间的读、写方法,并小结.(教师把新课学习内容编成快板,用投影仪打出,师生共读.)时针走1字1小时,分针走1格1分钟.1小时=60分,60分就是1小时.时针刚过数字几,就是表示几点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三、练习1.基本练习.(1)说出钟面上所指时间.(教师演示动画"时钟",全班抢答.)1:00,5:30,7:15,12:45,12:46.(2)看卡片读时间.8:25,11:50,12:00,6:55,4:53.(3)写出钟面上所指的时间.(教师演示动画"时钟",学生写出时间.)5:10,6:05,2:31,7:59,9:02.2.实践性练习.教师板书时间,学生在自己钟面上拨针,同座同学相互检查.6:00,4:30,9:45,10:10,11:55.3.综合对比练习.要求学生辨别接近整点钟和时、分针靠得比较近的钟面所指的时间.(1)按标出的时间,在钟面上加上分针或时针.(2)看钟面,选择正确的时间填在方框里.4.思考性练习.说出钟面间所经过的时间.四、总结(略)五、质疑问难(略)六、反馈练习.1.配乐朗诵(或组织小品表演:拨时间)放录音,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声中,朗诵声起.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人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是人所拥有的全部财富.让我们好好珍惜每一分钟吧!2.师说时间,生拨数.小喇叭开始广播:6:45大风车:6:05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7:00有线1台的儿童动画片:6:00(下课铃响)师:(指着时钟)这节课是8:50上课,9:30下课.大家想想,这节课上了多少时间?生:上了40分钟.师:对.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40分钟.谢谢大家,下课.板书设计:略.时分的认识 2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62—63页的例1、例2及第64页“做一做”的习题,练习十七的第1—4题。
人教版时分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时分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时、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时间的计量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时和分钟的基本概念,掌握时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识别和书写时间。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观察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时间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与分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时间的识别和书写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时间的连续性和间隔性,掌握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挂图、实物钟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学生需准备好笔记本、练习册、相关的练习题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个小时吗?”“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等简单问题,激发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天的时间变化,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引入时和分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的基本概念,明确时针和分针在钟表上的位置和功能。
2. 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自调整钟表的时针和分针,观察时间的变化,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3. 讲解时间的书写方法,包括普通计时法和24小时制,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书写时间的格式。
4.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长短,让学生学会时间的比较和计算,如10:30和11:15哪个时间更晚。
(三)课堂练习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时间的认识和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经验。
2. 安排时间相关的练习题,如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根据日常生活场景写出相应的时间等,巩固学生的时间概念。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测试,检测学生对时、分认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时、分的基本概念和时间的书写方法。
《认识时、分》【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认识时、分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为《认识时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属于数的认识和计算范畴,教材选自苏教版。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时、分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会将时间和时钟上读数进行转换。
二、教学目标1.知道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
2.能够识别时钟的指针和数字,知道时、分的概念。
3.能够进行时、分的读写转换,如“3点20分”和“3:20”之间的转换。
4.能够思维上的计算和分析,如“12点到3点有多长时间?”等。
5.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和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时间管理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的概念,以及学生在时钟上进行读写转换时的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依托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常见的电视播报时间、手机自带的时钟、闹钟等等,来引出时间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时、分的含义。
此外,可以通过时钟的图片或实物,来让学生理解时钟上的指针及其与时间的关系。
2. 展示(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时钟上不同指针与对应时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分的概念。
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观察时钟,判断对应指针的时、分,并将其用数字表示出来。
3. 讨论(15分钟)老师可以依据学生对时、分的认识情况,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表示一小时?”、“一分钟有多少秒?”、“3点20分和3:20表示相同的时间吗?”等等。
通过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和发现,对时、分的认识更加深入和丰富。
4. 练习(20分钟)针对时、分的读写转换,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例如:“读出以下时间:5:30,10:15等等”、“请按照12小时制把以下时间改为24小时制:4:30下午,6:15早上等等”、“编写题目:15:20至17:30有多长时间?”等等。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时、分的读写转换,培养计算能力。
《认识时、分》说课稿范文
《认识时、分》说课稿范文《认识时、分》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时、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立足实际说学情:首先,生活中,学生虽然有了认读时间的经验,但是在读接近整时时还是容易出错。
其次,虽然一年级已经学过有关时间的知识,但是在拨表时还是容易出现分针走,时间不走的现象。
最后,是对一时一分缺少感知。
二、两种版本说教材:有了这样的分析,我重新审视了教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钟表上的整时半时,以后还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纵观整个教材的编排都是:有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编写过程编写的,这样的编写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符合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在看本册教材,教材是按照这样几个层次编写的。
首先,呈现的情境图是:让时针走一大格,仔细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这样把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继而出现的情境图是,让分针转一大圈,仔细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是让学生在逆向性思维中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
教材的编写,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该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最后在动态中得出:1时=60分。
再看,北师大版教材,安排了一分钟能干什么的活动,我认为这个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时间这个概念,所以本节课我借鉴了这一活动。
分析了学生,分析了教材,我在想时间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一样都属于量与计量的范畴,但是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时间单位却不那么容易表现,它比较抽象。
所以本节课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来沟通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时间。
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了解钟面。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说课
《时分的认识》说课稿平旺小学张淑琴说教材1、教材分析《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第二册第8-10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时的认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以及时和分之间的进率。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先教学整时的认、读、写,再教学时间单位时和分的认识,以及时、分之间的进率。
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2)过程与方法: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秒。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
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自主探索时、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建立1时、1分的观念,能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
说教法、学法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探索规律的机会。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通过想、看、数、说、比、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时分认识说课
《时分的认识》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时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刚过几时,对于时间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加之学生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本节课再深入认识时间是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24时计时法》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我制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法、学法这节课我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充分体验“做数学”带来的乐趣。
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动手实践活动,从中让学生掌握:实验观察法、探究归纳法、整理构建法。
从而达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校要举行元旦联欢会,在热闹的联欢会上,上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它们演出的时刻是几时几分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时、分。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新知探究是本节课的重头戏,主要突破以下三个知识点。
知识点1;认识钟面我设计了2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讨论我先让学生独自观察,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1钟面上都有什么?○2钟面上共几个大格,几个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
活动二:贴一贴、说一说讨论完成之后,老师展示一个空白的钟面,因为学生在生活中见到的钟面都是完整的,空白钟面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激趣、质疑、思考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分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时、分的认识》2、教材分析“时分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钟面、会读整时、几时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将时、分放在一起,是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认知时间,为以后学习秒的知识打好基础。
因此处理这部分知识既要精又要细。
3、教学目标:根据对上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年龄特点,我制订了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及操作活动,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交流合作、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提高。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地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时分之间的进率。
5.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和钟表学生:小钟表,感受一分钟有多长的用具(口算题卡)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但是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我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模式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新课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生疑引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发现为主,教师合理引导为辅;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时分的进率以及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安排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与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2、操作体验,获取新知。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谜底是:闹钟)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设计意图:上课开始,我以一个富于趣味性的小谜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教师出示一个圆形,请同学们一起帮忙制作小闹钟。
在制作的过程中,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钟面的知识:数字、指针及其转动方向等。
(顺时针转动)(设计意图:制作小闹钟这一教学活动是本环节的一个亮点,既新颖又有思维含量,学生兴趣极其高涨。
这一活动既是对旧知识的梳理,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利用自己制作的钟面,复习整时、几时半。
出示8:01,让学生试着去读,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引出新知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和发现钟面中蕴含的新知。
学生从钟面上的“数”与“格”两个层次完成钟面知识的构建,在构建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了钟面,掌握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2、认识时、分认识几分让学生试着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读后教师进行小结:分针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
接着认识5分、10分、15分……(板书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认识几时。
让学生明白时针走一大格经历的时间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观察时针和分针行走时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拨动模型钟表,边拨边观察:在钟面上,分针转动时,时针会不会跟着转动?通过分针和时针的转动,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1)分针转一圈,走了60个小格,也就是走了60分钟。
2)分针在走这一圈的时候,时针也在慢慢地走,走了一个大格,也就是走了一个小时。
(板书:1时=60分)(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拨一拨、数一数、想一想,发现1时=60分,亲自经历、体验、感悟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构建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获得心里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体验时间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有多长。
1、学生静坐一分钟。
2、教师计时一分钟看学生能做多少道做口算题,做好记录。
活动结束后,汇报成果,说说感受。
课件出示相关信息,一分钟的时间里都可以做些什么事儿,如:新闻联播播报员一分钟能播报300多字。
大型客机一分钟飞行40000多米。
让学生在对1分钟认识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一节课的时间有多长,再回忆一下课间活动10分钟有多长,然后计算:用40分钟加上课间10分钟再加一个10分钟就等于60分,就是1小时。
谈谈:在1小时里你能做什么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知道了一分钟究竟有多长,在体会的过程中感受到时间的飞逝,虽然一分钟很短暂,但是只要我们好好珍惜,善于利用,它也能为我们创造巨大的价值,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4、认读时刻课件出示学生在校一天的时间安排,大家一起看看每个时刻在干什么。
学生试着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同时介绍时间的两种记录方法。
【设计意图:“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这一环节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觉亲切,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智力冲浪”!1、火眼金睛判对错。
2、连线:将钟面与对应的时刻连接起来。
3、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争强好胜,乐于接受挑战,我在安排练习时,除了注意实效性、层次性,同时更注意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通过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使学生对所经历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再认识,并适时进行惜时教育。
最后让大家一起听一首《时间就像小马车》结束!【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
最后以歌曲作为结尾旨在鼓励孩子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时分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 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1小时=60分六、课堂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在课堂评价中要把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过程评价和结果相结合、认知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相结合、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意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注意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星级小组课堂评价方式。
班里的36人,我们划分成了6个小组,每个小组有1名A层生,即潜能生,1名B 层生,即发展生。
我们的课堂评价既有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也包括从课前准备,课堂坐姿,课堂纪律,课堂展示,合作学习,课堂作业等6个方面对课堂过程的评价。
既有师评也有生评。
课堂上B层生有更多的展示的机会,A层生有更多点评的机会,所以他们都是组内加星的主力。
如果B层生通过A层生的帮助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该小组都要双倍加星。
组内成员只有互帮互助,共同前进,他们小组才能获得更多的星星,这种评价能加强组与组间的竞争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相信这种评价方式能让孩子们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轻松巧妙地解决本课重难点。
七、资源开发。
课标中指出,要大力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开发。
1.挖掘教材资源本课教材为课堂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情境图,便于孩子们发现信息,展开讨论。
2.运用生活资源孩子们非常喜欢活动,在拓展环节,我可以根据孩子们关心的这些话题来进行,比如:我们上午9点开始活动,9时半结束,我们一共活动了多长时间,要区分时间与时刻的不同。
运用生活资源巩固拓展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资源我觉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而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的资源。
多媒体教学贯穿于整节课堂。
4、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它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
比如要及时利用它展开辩解,解决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