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能够渗透生态教育

合集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里的人们有着勤劳的双手 , 他们 懂得 去 爱 护 . 只有 也
生 活 在 这 样 的环 境 中才 会 觉 得 很 幸 福 .从 而 明 白 了 美好 的生活环境需要 我们去珍惜 、 创造 、 保护 , 去 去
合渗透环境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 , 首先要吃透教材 , 深 人 理 解 编 者 的 编 排 意 图 , 刻 挖 掘 环 保 教 育 因素 。 深

教育 , 们 应 该 从 小抓 起 。 国有 几 千 年 的优 秀 文 化 我 我 遗产 , 论是 古代诗词 , 是现代 的优秀文学 作品 . 无 还 无 不 给人 以美 的 享 受 。 教学 中 。 师 要有 意识 地 让 学 教 生感 受课 文 所描 绘 的优 美 情 境 ,从 中感 悟 到 文 字 的 美、 自然 的 美 、 活 的 美 , 得 这 一 切 美 好 的事 物 , 生 懂 是
这 样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就 可 以有 意 识 地 把 语 文 教
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春雨润物般地在传
授 语 文 知识 的 同 时 对 学 生 进 行 环 保 意 识 的渗 透 , 使 学 生 尽 可 能 地 从 书 本 、课 堂 教 学 的主 渠 道 获 得 环 境
感觉? 你喜 欢 这 个 村 子 吗 ? 怎样 才 能 让 她 的美 貌 永驻 呢 ? 经 过讨 论 , 生 明 白了 这 里 环 境优 美 , 因 为这 学 是

深 挖 语 文 学 科 中环 境 教 育 的 因 素 , 向学 生 进
行 环 境教 育
在小 学 语 文 教 材 中 ,每 一 册 书 都 有 不 少 篇 幅 适
环 境 从 我 做 起
保 护 的 知 识 。如 苏 教 版 《 文 》 一 册 中《 语 拼 音 语 第 汉 5 、汉语 拼 音 1 } 的语 境 图及 相 应 的语 境歌 , 》《 0中 可引 导 学 生 通 过 观 察 图 画练 习说 话 ,使 其 明 白不 捉 小 蝌 蚪 、 护 小 树 苗 是 保 护环 境 的行 为 , 爱 只有 这样 大 自然 中 的 花 草树 木 才 能 茁 壮成 长 , 动植 物 才能 健康 生长 ; 《 护林 军》 教育 学生懂得 鸟是人类 的朋友 , 爱护 鸟 要 类 ;小 池 塘 》 课 , 亮 的 、 澈 的 小 池 塘 倒 映 出一 《 一 明 清 个 五彩 的世 界 , 由 地激 发 学 生 热 爱 大 自然 的情 感 ; 不

生态文明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生态文明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生态文明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生态文明集中反映了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代表的一组课文,以不同视角和形式反映出人与自然方面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人文资源,属于较典型的反映人与自然方面生态文明教育素材,对于渗透“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素养,教育学生一切以生态原则为规范,按照生态智慧、生态道德、生态原则做事”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态文明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课文中,以不同视角和形式反映出人与自然方面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人文资源。

提到我们的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

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罗布泊变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

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呢?一个简简单单的反问,令我们当代人反思,我国一直提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罗布泊的现状却与此背道而驰。

在《罗布泊》一文中,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快,易懂的了解到生态价值观,文中采用时间为线索,用数据对罗布泊的情况清晰地展现给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把罗布泊之前牛马成群,绿林环绕与之后我们湖水的干枯、胡杨的数目以及沙漠化的程度数据进行前后的对比,通过数据的比较,同学们能够轻易地明白罗布泊的危机。

罗布泊的危机又是谁造成的呢?这不得不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课文的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在继续发展。

这让大家清楚地意识到当代人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是在自掘坟墓。

语文教学中所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人文性,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人在宇宙、自然中的地位,对自然产生“爱护”之情,通过教学引发学生的对生态价值的探索,点燃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将课文中感悟人与自然的物我关系的深刻思考,转化为热爱自然的生态意识和保护自然的实际行动;将课文中体会到的平等对待自然的态度、换位思考的思维角度,内化成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和生态文明价值观,这种有意识的生态文明教育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例谈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例谈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例谈作者:颜玉婷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05期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全世界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学习的主题阅读、拓展练习、综合实践等活动中巧妙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体验,树立生态环境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全新的德育观。

它是指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实践途径上提出要加强法治保障,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构建绿色社区家庭,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素质。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所以,充分利用语文活动无处不在的情感体验,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生态道德行为,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总目标之一。

各个年级语文教材都安排了鲜明的环境保护主题的课文,比如写景文本本身就包含了生态知识和情感的因素。

笔者对语文教材粗略统计,与生态直接间接的有关文本占总篇幅1/5以上。

抓住文本中这些含有生态价值的人文思想,在言语实践中进行道德生态教育,无疑是生态道德教育实践中易行有效的方式。

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在文本学习中渗透,初步培养生态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1.主题阅读,营造生态文明的文化环境执教《长江之歌》,笔者没有简单地引导学生读读本文了事,而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功夫:提供歌词创作背景的阅读材料;收看电视节目“话说长江”,欣赏“走进科学”、“人与自然”等相关节目片段;向学生介绍关于长江、黄河水资源的历史发展状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并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在这一特定的教育阶段中,教师要利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环境教育,从小就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尊重自然法则的观念,懂得大自然中的每一处地质构造的价值存在都是由亿万年发展所形成的,认识人的主观是不可强加于自然或改变自然发展的道理,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利用小学阶段的学科渗透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根本认识,促进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观的逐步形成,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培养爱国感情在教育过程中,利用学科渗透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感受祖国的山川秀美,感受祖国地大物博辉煌灿烂,从而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可以说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渗透环境教育,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育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教育体会。

一、教学过程中,引导认识渗透环境教育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教育阶段,利用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的机会渗透环境教育是特别重要的教育过程,我们知道,作为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教育方向,或者说都有突出的教育点,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除正常的传授知识外,并紧紧抓住语文课文这一教育点,来确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渗透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科渗透教育需要长期的坚持,必定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们逐步形成尊重自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为将来更好地为建设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科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这样说,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环境是大自然的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环境面前,要充分认识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而不可强行改变规律,有些时候,强行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那么就会必然遭受大自然的惩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甚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破坏,这已经是被违背自然规律所造成的伤害所证明的道理。

原生态教育在小学语文课棠各环节渗遥的思考

原生态教育在小学语文课棠各环节渗遥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以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学习与
交流的活动过程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 中获取 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 , 从而不断的积 累知识 , 提升认识 , 提高能力。 但是不 同的学习个体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 , 因
此, 对于学情的了解与把握 , 就显得尤为重要 , 这也就是 因材施教 。 孔子在教学中曾经有如此的经历:
达欲 望的学习状 态。因此 , 我们应 正确解读新课程改革 , 充分依托 学生原始的心理及 认知规律 , 践行合理 的教 学
教法 , 才能更好 的展示与优化课堂的教 学成 果。
关键 词 : 课程改革 ; 小学语文课 堂教 学; 生态教 育; 学环节渗透 原 教
中 图 分 类 号 :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9 0 0 ( 0 2)1 0 2 — 3 G6 32 A 10 — 1 X 2 1 0— 0 1 0
教学方法, 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 意外”使所有学生 , 都有机会参与活动, 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不同水平的学
{! j d c t n l rciea d u ai a Pa t n I o E o c
L 煞j … 焦 与 研 究 … 盎~
、 / Biblioteka 础上发展 ,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然而, 当今的教育者, 在不断课改的大潮中, 虽然及时
然的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 并开启心智 , 陶冶情操 ,
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 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 目的服务。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捕捉知识信息的同时, 也会衍生抒
发内心 自然感受与观点的欲望 , 并且与教师进行多方面多
是学生真正发 自内心的对文章的消化理解。虽然可能有 些粗糙 , 但足以拓展提高学生的内在能力与素质。所以 ,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浅探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把美育教育延伸到了“环保教育”,因为只有全民的环境意识增强了,才会有青青的山、清清的水;才会有“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才会有“鸟语花香”“虎啸猿啼”等“大自然的语言”。

现就本人的肤浅认识赘述如下,望有识之士共同探究。

一、寓环保教育的意义渗透于学生之心“渗透环保教育”,就是有机地利用课文中有关环保教育的单元、课文、片段、语句的内容,结合当今环保现状问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向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渗透。

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无意提高意识,在生活中能有意规范行为;在社会活动中能示范影响他人。

逐渐实现所有公民既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又能自觉保护身边环境,鞭笞他人的有损环保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责无旁贷地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因为这可能是环保教育覆盖面最广、预防性强、最能奏效的一种环保措施。

而初中语文学科又具“熏陶感染”和培养学生“价值取向”的作用。

因此,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自然地要接触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种思想感情内容,也就要接触到环境知识或观念。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寓环保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教材中都有不少课文的片段适合渗透环保教育。

如《斑羚飞渡》《华南虎》《珍珠鸟》《喂——出来》《钱塘湖春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这些都不失为好环保教育的好素材,既有优美的古代诗词,又有自然景观的描绘;既有动植物的生长生活的刻画,又有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课程的情况下,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有目的性地先对可以结合渗透环境教育的课文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拓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案2篇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案2篇

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案2篇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案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选取适当的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并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

下面给出两个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案,介绍教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效果。

教案一:《草原上的绿洲》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植被对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和重要词语。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导入:导入本课的话题,介绍草原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Step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要词语。

学生们前面在师指导下集体朗读课文《草原上的绿洲》,然后进行大声朗读,了解和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要词语。

Step 2:文字理解与情感体验。

导读课文段落,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含义,学生朗读段落,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草原上的绿洲对生态环境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尊重自然的情感。

Step 3: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互动,共同找出保护环境的方法,如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环保的重要性、如何保护环境以及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的理解。

Step 4:展示和评价。

请学生代表小组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和观点,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通过评价小组表现和课堂表现,激励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参与学校的环保活动,如参与环保社团、组织环保宣传等。

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将环保意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案二:《水的力量》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使用水的方式。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课文《水的力量》的内容和重要词语。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

2.培养学生的节约用水行动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德育渗透

具体 的生态矛 盾及其解 决 ,是决 定 中国在 2 世 纪 “ 1 可持续 发展 ” 的重大 问题 。 这一 问题 的解 决 , 了调整 科技 、 除 经济发 展战 略外 ,
还有必 要提 出和实施 生态德 育 。 所谓 生态德 育 ,不是 生态伦 理学 , 也不 是生态 道德 , 是一 而
境对我 们 的重要性 。
二 、 育 学生尊重 自然 , 照生 态规律 ,建 立与 自然合作 平 教 按 衡的 生态意 识。
课文 《 敬畏 自然 》在 最后说 道 : “ 我们 再 也不 应该 把 宇 宙 的其他 部 分看 作 是我 们 的征 服对 象… …敬畏 它们 ( 宇宙 的其他 部分 ) ,就是敬 畏宇宙 , 畏 自然 , 敬 就 是敬 畏我们 自己。 在教 材 中还 有形形 色色 的环保 内容 的课文 , ”
定社会 历史发 展的基本 矛盾 。中国人和 中 国的 自然环 境 、 源等 资
保 意识 ,使 学生热 爱 自然 ;激发道 德观念 ,提升思 想境 界 ,使学
生 热爱社 会 ;建 构精 神家 园 ,完善 人格 世界 ,使学生 热爱 自我 。 有意 识 的生 态观 教育才 能让 学生真 正实现 人与 自然 、人与社 会 、 人 与 自我 的和谐 。
汗流 为雨 泽 ,身之诸 虫 ,因风 所感 ,化 为黎 毗 。 ”在这 里 ,人 与 自然 已经成 为不 可分割 的一体 , 而我 们在语 文教 学中 的生态观 教 育 中所 需要 的正是 这样 的态度 , 只有 这样 , 我们 和我们 的受教 育
者才能跨人人与 自然共生的生态世界 , 才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态环
内容 占有一定 比例 。所 以 , 中小 学语 文教学 中对学 生进行 生态 在 观教 育 , 有着 充实 的教育 素材 。比如高 中语 文必修课 程 中与生态 德育相 关的有 : 关 自然 抒情 的有 《 壁赋 》 《 塘月 色 》 《 有 赤 、荷 、 故 都 的秋 》 《 、 囚绿记 》 《 、 蜀道 难 》 《 高 》 《 、登 、 念奴娇 ・ 赤壁 怀古 》 、 《 声声 慢 》 《 去来 兮辞 》 有关 自然哲理 的有 《 、归 , 沁园春 ・ 长沙 》 、 《 兰亭 集序 》 《 、 游褒 禅 山记 》 《 园 田居 》 《 、归 、 滕王 阁序 》 《 、 逍遥 游 》等 ; 些教 材内容都 是活生 生 的生态德 育实例 ,为语文 教学 这 提供一个 和谐 的教学环 境 , 实现语 文教学 过程 中各个要 素 的和谐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例谈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例谈

道德 睛 感 。学习《 灰 椋鸟》 一 文时 , 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不仅让人 产生 喻 悦感 , 也对 为此做出贡献 的 林场工 人产生敬意 , 在交流这些话 题 的时候潜 移默化 地培 养 了学 生 积极 的生态价值观 。 二、 在 拓展 学 习 中渗 透 , 加 强 生态 道德情 感体 验 。树 立生态 道 德 价值观 。 1 . 在“ 说” 中渗 透 “ 说” 是有效 地将 “ 读” 到 的语 言 内化 为 自己语 言 的 训 练方 式 ,
也 是 学 习 者 对 文 本 所 包 含 的 思 想、 感 情 吸纳 、 表达 的过 程 。如学
习《 黄果 树 瀑 布 》 , 学 生 在赞 叹气 势非凡 的黄 果树 瀑布 的基 础上 也 感受 到 了大 自然 的无 限生 机对 人 的性 情 的陶冶作 用 ,接下 来笔 者 设 计 了一 个 拓 展 练 习 : 同学 们 , 由于近年 来干 旱频 繁 ,很 多游 客 不 远 千 里 去欣 赏 黄 果树 瀑 布 , 却 只看 到几 缕稀稀 落 落的水 流甚 至 是 干枯断 流 的情 境 , 如 果你 在场 , 你 能给游 客描 述一 下壮观 的黄果 树 瀑布 吗?为 了减 少 因生态 环境 破 坏造成 的洪 涝或 旱灾 ,你 有什 么好 的建议 ? 2 . 在“ 写” 中渗 透 相 比较 “ 说” , “ 写” 更 能 促 进 思维 和语 言 的精 确 性 和 深 刻性 。 《 长江之歌》 课堂学习后 , 笔者又 设计 了一个拓展练习: 写一份《 长 江生态环境保护倡议书》 或《 保护 家 乡 盐河 的倡 议 书 》 ,拓 展 了知 识, 锻 炼 了 写作 能 力 , 也 在学 校 、 家 庭掀起 一股 保护 生态 环境 的道 德 舆论 。又 如抓住 写公 益广 告 的 教学 内容 , 鼓励 学生 观察 校 园 、 公 园、 山林等处的宣传标语 , 自己也 练 习从 各 个 方 面 拟 几 条 保 护 环 境、 文 明生 活的广 告语 。 这样 , 学 生在 “ 说” ( “ 辩” ) 和 写” 中既训 练 了思 维 , 发展 了语 学生感f 既 之余 , 自然而然感悟到没 “ 有被破坏 的原生态 的 自 然之 美 , 激 言 能力 ,也经历 到 生态 道德情 感 有 助 于学生 逐步 形成 正确 发 起珍视 并 自觉维 护生态 环 境 的 体 验 ,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以统编版三年级教材为例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以统编版三年级教材为例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以统编版三年级教材为例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永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

本文以三年级教材为例,分析文本资源,梳理要素清单,探究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传授、道理灌输,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认识生态文明的内涵,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培养生态文明的自觉。

那么,教材蕴含着哪些生态教育要素?如何把这些要素有效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呢?一、深入解读教材,分析教育要素纵观统编版教材,生态文明教育主要由生态知识、生态审美、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四个维度构成。

从单元结构体例来看,三年级教材主要分为课文文本、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四大部分,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均在以上板块中有所体现。

整理如下表。

表1 三年级教材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涉及栏目根据上表情况可知,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在教材中涉及的板块非常广泛,呈现方式多样化。

为更清晰把握各个版块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要素,现对单元主题、课文文本、活动设计和插图进行举例分析。

1.单元主题分析三年级教材上下学期共16个单元,集中展现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就有8个单元。

整理如下表。

表2 三年级教材单元主题教材上下学期都安排了以“观察.发现”为主题的阅读单元,非常重视利用观察力发现美、感受美。

如《火烧云》一文,讲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的奇异变化,这种美感是作者仔细观察和丰富想象的结果,更是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另外从本册教材起,每单元开始前设有单元导语,如三上第二单元“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这样简短而富有韵律的导语是对整体单元内容的概括,让学生清晰知晓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领略季节变化。

2.课文文本分析纵观教材的所有课文文本,其大都与生态知识、生态审美和生态伦理有关。

(1)生态知识教材中出现了大量与生态关系的内容,如《昆虫备忘录》,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瓢虫、蜻蜓、苍蝇等几种常见昆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认识这些昆虫。

在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探析

在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探析

在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三生教育”概念应运而生。

“三生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生命为本,以生态为根,以生活为魂。

这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生命教育、生态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全方位培养。

本文将从“三生教育”理念的内涵、渗透“三生教育”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三生教育”理念的内涵1.1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它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鼓励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生物学科的教育,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关爱他人,热爱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生态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

生活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内涵之一。

它强调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引导学生学会自立自强、自律自爱,探索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

“三生教育”理念的内涵丰富而广泛,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深刻渗透“三生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2.1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渗透“三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身心健康、环保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人文关怀等多方面的素质。

学生在此过程中将会得到更全面和更系统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满足社会的需求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更看重综合素质和人文品质。

生态文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生态文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生态文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摘要:生态文明教育要从孩子抓起。

在新时代把生态文明教育要融入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引领青少年养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既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语文教学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的文化形态。

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一种理念。

生态文明教育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特别是小学阶段,小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还较为肤浅,因此需要各种教师进行渗透和引导。

本文重点阐述了语文教师如何依托学科优势实施生态文明教育。

1.依托教材资源,向学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课堂是实施生态文明的阵地,教材是实施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优势,以教材为依托,通过对生态文明相关的课文讲解向学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最为经典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胡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胡美丽。

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亲身去过西沙群岛,因此只能借助作者的文字描写进行想象。

西沙群岛迷人的风光,富饶的水域令人心驰神往。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也要渗透环保的理念,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思路”,让学生说一说家乡这些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给你切身的感受是什么?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就会逐渐的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又如,教师在讲《赵州桥》一课时,可以从欣赏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充分领略赵州桥的风采,洨河之上,赵州桥犹如一道彩虹横跨其上,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坚固耐用,历经两千多年仍旧发挥着通行车马、泄洪减排的功能。

设计者李春也被永久的载入了史册。

赵州桥的使用是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之作,历来被世人推崇和赞誉。

在欣赏中,学生不仅对古代桥梁的造型的建造技术产生深厚兴趣,而且对桥梁所产生的作用也会更加明了,成为教师向学生渗透生态文明的典型课文。

生态文明渗透式语文教学计划

生态文明渗透式语文教学计划

生态文明渗透式语文教学计划
生态文明渗透式语文教学计划是一种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语文
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教学计划,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的过
程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培养生态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文明渗透式语文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培养
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
资源浪费等问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积极参
与环保行动。

此外,生态文明渗透式语文教学计划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
读和分析,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
读和讨论,深入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
惜环境资源。

总的来说,生态文明渗透式语文教学计划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培养环保意识,推动生态
文明建设。

通过这种教学计划,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
够培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生态文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生态文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目录一、内容简述 (1)二、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1)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与实施的重要性 (2)四、生态文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4)4.1 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5)4.2 结合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进行教育 (6)4.3 引入生态文化元素,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7)五、生态文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9)5.1 加强生态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10)5.2 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习惯 (11)5.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生态教育能力 (12)六、生态文明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效果评估 (13)6.1 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情况分析 (14)6.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与创新情况分析 (15)6.3 教育成果的反馈与持续改进策略探讨 (16)七、结论与展望 (17)7.1 研究结论总结 (19)7.2 对未来生态文明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展望与建议 (20)一、内容简述生态文明教育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它关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未来。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任务。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渗透策略和方法,包括整合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等。

文章还强调了教师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呼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小学语文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小学语文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小学语文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意识除了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自行感悟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比如,在春季踏青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在野外拓展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了解生物链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自行感悟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良好惯。

三、实践探究,让学生在行动中践行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践行生态文明。

比如,在校园绿化中,让学生亲手种植树苗,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

在垃圾分类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的过程,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通过这些实践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在行动中践行生态文明,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惯。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的生态文明因子,巧妙点化、相机熏陶、实践探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在自行感悟中提升、在行动中践行生态文明,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惯。

良好的生态惯。

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比如,在研究《环保小卫士》这篇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环保宣传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实践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生态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生态惯,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欣赏插图、朗诵和自我朗读,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通过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自然景观的美丽,从而引发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愿望。

同时,播放配乐朗诵也能让学生感知形象,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在自我朗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表达对大自然和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提升他们保护生态文明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素养方案247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王一丹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语文教师应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为指引,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尊重和敬畏自然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把生态学融入各阶段教育教学内容。

生态学是一种重要学术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類智慧的成果,语文教育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生态学的体现之一。

我国文学博大精深,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而自然生态是我国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崇尚人类与自然相亲相融的发展观。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学作品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生态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的理念,将生态美的理念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树立以物为友的思想在现代生态伦理学中,阿尔贝特·施韦泽是重要奠基人,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阿尔贝特·施韦泽提出,人类要敬畏生命。

面对自然时,人类是非常渺小的,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部分。

要协调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需要人类将植物与动物看得如同自己的同胞一样重要,这样才会真正拥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思想,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在我国古代,类似以物为友的思想一直存在。

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就蕴含着人与自然生命和谐相处的思想,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够给人一种舒适感,大自然中的鱼、鸟、土、草、木、虫、河流、山川是那样的生动自然、富有灵魂。

大自然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幅自然和谐、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美丽画卷。

杜甫在《绝句·其三》中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是翠绿的柳枝头有两只黄鹂在鸣叫,似乎在传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湛蓝的空中也有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呈现出一片生机、一派愉悦的景象,有声有色,充满喜庆的意味,拥有一种视觉和心灵上的舒适感,反映出诗人豁达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强调人类与万物永远共存,表现出一种乐观、达观的人生态度。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全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给未来的世界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和美好的环境,我们亟需重视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的实施。

这两者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展开讨论。

一、整合课程内容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可以从各个学科入手,在各个科目中渗透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和理念。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科学课上,可以重点关注生态系统、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社会学或政治课上,可以讨论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组织等话题,激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实践教学活动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保护动手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野外考察、实地调查和生态保护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真实的环境问题。

例如,去植树造林、湖泊清洁和垃圾分类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亲手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三、引入互动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互动教学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多媒体教具、科技装备和在线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可以借助互动教学软件和平台,开展在线互动讨论或以项目为导向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个人责任心和价值观生态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境问题,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

同时,学校可以设立环境保护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动,如减少用电、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等。

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以部编版七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以部编版七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以部编版七八年级
语文教材为例
任香兰
【期刊名称】《安徽教育科研》
【年(卷),期】2022()15
【摘要】生态文明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初中语文的育人作用。

因此,本文以部编版七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深究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内容,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任香兰
【作者单位】肥西县桃花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部编版语文教材传统文化r选编维度的定量分析r——以已出版的七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2.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口语交际教学探索\r——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材为例
3.部编版语文教材传统文化选编维度的定量分析——以已出版的七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初探--以部编教材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为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初探——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为例5.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意识——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下册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以《敬畏自然》一课为例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以《敬畏自然》一课为例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以《敬畏自然》一课为例任香兰生态文明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初中语文的教育功能。

因此,本文以部编七年级、八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深入研究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内容,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初中语文学科德育“生态文明”的概念,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共同制定并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提出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本文结合初中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课堂中向初中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人们按照科学的生态意识,积极遵循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社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建设一个“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中国,是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保证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

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2~16岁,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要转折期。

其思想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参差不齐的思想充斥在各个社交平台,初中生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易受到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现实中出现攀比、浪费等不良行为。

又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具有强大的可塑性。

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改变学生浪费、攀比等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中学生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大力发挥学科课程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能够渗透生态教育
西田各庄中学
席亚军
语文教学中能够渗透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是关于保护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教育。

它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以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为任务的科学研究体系和教育体系,并把生态教育作为全民教育。

它使用各种教育形式和传播媒介,使受教育者获得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和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如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知识,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南极、北极冰层融化,各地千年雪山的迅速消融,提高全民族、全人类的生态文明素质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生态文明已经是人的最基本素质甚至是最重要的道德素质,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个人做起!
“语文教学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讲究“文以载道”,道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并且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而在今天的生态社会中,语文的“道”就应该包括“生态”之道。

既然语文的内容已经具有“生态”之道,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然要渗透“生态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从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看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看待人类道德的完善和人类综合素质的提高。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完全可能的!
首先,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些原则与理念,表明语文教学担负着完善学生人格的任务,而生态精神无疑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显而易见,在语文教学中神态生态教育是符合语文教育理念的。

第二,在我们的语文课中就存在大量课文,直接或间接在宣传生态意识。

如《沁园春·雪》、《春》、《松鼠》、《食物从何处来》等等,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时渗透生态意识,做到语言文字训练与生态教育相结合,既是可行的,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可能的。

我们的课文多是编者从古今中外名篇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文质兼备的上乘佳作。

其中不乏可用作渗透生态教育的好文章。

如《松鼠》、《向沙漠进军》……这些文章具有显性,明眼人可以信手拈来,直接加以利用,就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识的教育,即渗透生态教育。

《向沙漠进军》一文,对沙漠的形成,危害和对其治理的办法,进行了科学的说明,揭示了沙漠的本质与特征。

这是一篇让学生了解环境,增强环保意识的科学小品。

我们在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有:通过学习此文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保护教育;布置的课前预习有:从报刊、杂志、网上等收集有关沙漠的资料。

学生们兴致很高,都在想办法、出主意、找资料、作筛选。

各位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实际就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了解环保情况,
这一工作本身就是环保意识的潜在灌输。

课堂上,学生纷纷上台展示自己收集来的各类资料。

有剪报文字,有漫画,有网上下载的图片。

在交流中相互又扩展了知识的范围。

在课堂上,我们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中国的沙化现象还不像现在这么严重,但许多问题已经初露端倪,如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

竺可桢当时都曾一一指出了其中的危害,并切实提出了沙漠斗争的方针策略,可惜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和重视,在沙尘暴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此文,会深切感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完课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实际,了解近年来北方地区沙尘暴肆的情况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让学生分几个方面去分头收集:1、何谓“沙尘暴”?2、近年来沙尘暴袭击了哪些省市?造在了怎样的危害?3、如何抵御和防治沙尘暴?教学中的这一系列活动,既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又加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这一箭多雕的收效,不仅仅是这一篇课文,对于这一类有关生态的课文,我们的学生都会有多方面的收获。

第三、作文教学也可以渗透生态教育。

教作文就是教做人,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过程除了传授知识和写作技巧能力,更是不断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生、大自然的认识理解思考的过程,不断用美的情操陶冶学生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培育创新精神,激发人文精神的过程。

1、关注社会生活启迪人文思考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犹如万花筒,万般色彩皆在其中,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因而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就割断了学生生活的脉博,隔膜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情、钝化了学生思维的“触角”。

我们要引导学生与时代脉博连在一起,为生活艰辛而潸然泪下,为环境破坏而忧心忡忡,为道德伦落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呼号、为英雄壮举而呐喊助威。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评论大众问题,拓宽他们的视野,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个异常广阔的世界,从而引发他们思考,如“动物保护问题”“下岗职工就业”“三农问题”“环保问题”等都是很好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激发他们探索其意义和折射的意蕴。

2、自我意识的审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把握和认识,是自我的一种深层思考,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强弱影响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自我意识包括对价值的取向,道德准则,情操观念,人生目标等等的把握和认识,文如其人学作文与学做人应是水乳交融的一体,引导学生去审视自我意识,就是在教育学生学做人,自我意识增强了,作文的思想火花和人文意识,环保意识就提升了。

在现今受商品经济大潮和拜金主义的影响,重塑他们正确的人生观,自我意识极为重要,要用美好的情感占据学生的心灵,鼓励他们善行、善事、善德,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去感受真理,感悟真理,陶冶性灵,升华思想,
学生只有在美好的情感和观念的支撑下,才能彰显文字背后的力量,真正做到“以情动人”“情动手中”,让作文教学成为培养情感丰富,思想活跃,境界崇高的学习的人文学科。

记得学生在学习《松鼠》一文是,学生们时认识了漂亮训良,乘巧的松鼠,我们抓住学生喜欢动物这一特征,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关于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主体有哪些野生动物,哪些是属于国家保护的,它们目前数量还有多少,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当地群众得保护这些野生活动的意识如何,目前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除了人为因素外,环境因素占有多大比例。

最后让学生写一篇以“劝告……”的短文。

通过开展这样的写作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关注生态大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为保护野生动物出力,应该以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甘做一个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珍惜家园的小主人,让生态意识根植学生的心中。

可见作文教学能够渗透生态教育。

总而言之,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得了的。

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态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应该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寓环境教育于教学之中,为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