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高效复习框架
考研政治 思维记忆导图(哲学部分)
唯物论哲学框架辨证唯物论(一)整体知识结构图物论(二)《世界的客观性》Ⅰ《世界的客观性》整体图Ⅱ考点辨析(三)《意识的能动作用》Ⅰ《意识的能动作用》整体图Ⅱ考点辨析(四)《物质和意识的关系》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整体图Ⅱ考点辨析◆ 特别提醒①不要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同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②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唯一的即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④并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唯心主义也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只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五)《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整体图Ⅱ考点辨析◇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法(上)唯物辨证法(一)整体知识结构图(二)《联系的普遍性》Ⅰ《联系的普遍性》结构图Ⅱ考点辨析(三)《运动和发展》Ⅰ《运动和发展》结构图Ⅱ考点辨析◇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 发展的观点◇发展的原因◇发展的趋势辩证法(下)(四)矛盾分析法Ⅰ《矛盾分析法》结构图Ⅱ考点辨析◇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构图◇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图解◇ 用对立统一观点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知识综合)要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唯物辩证法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两点论的含义:(3)重点论的含义:(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离开两点看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点看两点,不分主次,是均衡论,都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
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超全的政治辩证法原理知识点汇总,有原理有方法论!
超全的政治辩证法原理知识点汇总,有原理有方法论!很多同学们都反映,在政治学习中哲学这部分的内容,刚学习的时候像是天书一般,字认识,但就不知道啥意思,而且具难记,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梳理一下这部分的内容,赶紧学会了,下学期的学霸就是你了!第一部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必背】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理解】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有条件的。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间联系的条件性。
【必背】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2)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必背】六、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023考研政治 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
2023考研政治马原重点总结之辩证法普遍联系和永久进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互相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次,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肯定的互相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所谓中介就是事物互相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定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4.联系与系统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所谓系统就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二〕事物的永久进展1.进展的实质进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进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丢失历史必定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行战胜的。
2.事物的进展是一个过程。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进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如今和将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进展的。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宏大的基本思想”。
二、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冲突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冲突是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冲突即对立统一。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进展的内在动力。
最新考研政治复习笔记(全面整理)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与辩证唯物主义重点: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原理,特别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观分析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问题内容总结:背诵要点: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配套练习:1. 哲学的党性即党派性是指A. 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 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C.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A. 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 对世界存在的状态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本质的不同回答3.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高效复习框架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高效复习框架唯物辩证法是所有考生公认的模糊不清概念,太奇考研专家整理了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方便各位考生高校复习。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孤立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
实际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的创造,早在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之前,就存在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唯物主义(又叫做机械唯物主义)这两个派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才是辩证法的创立者,只不过他的辩证法体系是唯心的,即只承认精神领域存在着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唯物主义,便形成了辩证唯物论,从而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相区分;另一方面从唯物主义出发去看待辩证法,便形成了唯物辩证法,从而与唯心辩证法相区别开来。
以下是唯物辩证法的复习框架:历年考研大纲高频考点:(1)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2)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3) 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4) 发展与过程(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7)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8)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10)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1) 矛盾分析方法(12)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13)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14) 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15) 辨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16)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1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18)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9)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20) 辨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21) 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历年真题中显示考试题型:唯物辩证法历来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它的三大基本内容,即二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曾经作为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考研真题当中。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效复习框架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效复习框架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很多学员极易混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四大概念。
考研专家为广大学员进行这一部分复习策略的讲解。
第一,辩证唯物论是对世界本原的一种回答,也就是回答世界是物质还是意识的,属于世界观范畴。
辨证唯物主义和以往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样,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不同之处,一方面就在于对于物质的理解不同;另一方面,它强调“辩证”。
辩证,即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矛盾地看问题。
与“辩证”相对立的概念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即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不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且还认为意识对物质就有反作用。
而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忽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论包括五大观,即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总之,唯物论或唯物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他的独到之处就是在唯物论前加了“辩证”两个字。
第二,唯物辩证法,是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也就是回答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静止孤立的。
前者就是辩证的观点,后者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方法论。
显然,马克思坚持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个联系、发展的世界。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法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只不过在马克思之前的辩证法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只承认意识形态上的辩证关系。
而马克思的辩证法走的是唯物主义的道路。
唯物辩证法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五大范畴这三大部分内容。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在中西哲学史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认识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从而否定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如孔子的“生而知之”等。
而马克思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当中,从而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划分了界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从而否认了人的认识的能动作用。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辩证唯物论
M 哲学基本问题
唯心主义 G
什么是意识 O
a.主观唯心主义 O b.客观唯心主义 O
人的意识 O 本我意识 (我思故我在) 独立于 "我〃 之外的客观精神 O 宗教创世说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G)
可知论 O 意识【可以认识】 物质 G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V 不可知论 O 不能/不能完全认识 O 二元论+不彻底的唯心论V
实践是 【自然存在】 与【社会存在】 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考点11 O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O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O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1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o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通过感觉感知
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G
列宁 G
物质是标志 【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O 这 种 客 观 实 在 0/ 不 依 赖 于 我 们 的 感 觉 存 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定义方式 O 从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
特点 O
物质的 【唯一特性】一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 【根本属性】一运动
运动和静止
^
二者关系 O 两种错误观点
相互区别 O
对立统一 ㊀, 相互联系 o
运动=无条件性+绝对性 静止=有条件性+相对性
相互依赖、 渗透、 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夸大静止,否定运动 = 形而上学
G
夸大运动 ,否定静止 = 诡辩论
辩证唯物论
时空的概念 G
时间:一维性 (一去不复返)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考研政治知识点体系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体系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其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内容。
从最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是一种辨证思维方式,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点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
在对立统一的内在运动中,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是突变的,是循环的。
(2)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由否定的否定而实现的,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运动实现的。
只有经过否定,事物才会进一步发展,否定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是历史变迁的,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下,人类社会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历史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阶级斗争。
3、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共产主义的核心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共产主义追求人类整体福祉,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商品生产关系为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并且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经济上偏向社会主义,政治上保持社会主义稳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同时要坚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唯物辩证法知识框架、归纳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
基本范畴
包括物质、形式、运动、时空、因果关系等。
基本规律
包括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
哲学范畴
通过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可以理解和解释世界上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古代哲学家
早期哲学家如中国的老子和古 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对唯物辩证 法的思想有所贡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
当代哲学家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唯物辩证法 的奠基人,他们发展了这一思 想体系并应用于社会主义理论。
许多当代哲学家通过对唯物辩 证法的研究和创新,为其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方法
1
观察分析
通过观察和分析客观世界的现象和事物,寻找其内在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2
综合抽象
将观察得到的各种具体现象和事物进行综合和抽象,找出其中的共性和本质特征。
3
辩证思维
运用辩证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揭示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唯物辩证法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实践应 用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使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取得了巨大发展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创新和发展
唯物证法知识框架、归 纳
通过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主要矛盾、基本范畴和规律,以及其历史 发展、理论方法、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应用以及创新和发展,您将对唯物辩证 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客观世界发展和变化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强调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主要矛盾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唯物辩证法需要与新的科学发现和社会变革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新的 挑战。
关于考研哲学原理知识点框架脉络总结
唯物论的框架: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间与空间的特征)、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人们能够认识规律所以认识其实就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与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生理与心理的控制与调节作用等)所以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另外需要用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最后再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的。
(物质、意识、实践)。
辩证法框架:一大核心矛盾,两大基本特征联系和发展,三大规律(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五大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跟四对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认识论框架:认识论主要是讲:认识从哪里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到哪里去(认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会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正确的认识真理和错误的认识谬误以及认识与实践的辩证运动规律唯物史观的框架:又叫历史唯物主义,他主要是说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是什么样的,以及社会是为什么这样发展的,他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然后社会的发展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在社会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有阶级斗争,改革,人民群众,科学技术伟大人物他们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上面说的都是基本的框架,但是大家具体细致的知识点要掌握,比如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务的灭亡,是前进上升的运动,比如量变质变的内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等这些都是细节内容,你要根据框架脉络去背熟,掌握,另外比如材料分析题第一题考哲学部分,比如材料里面如果有疫情疫苗,有5G,这就能让人想到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想到认识的计划性,目的性,主观能动性,想到要用认识规律指导实践(疫苗防治,5g运用到各个领域都是实践),比如疫情的扩散就想到了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可以想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跟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比如疫情刚开始是通过研究认识他的,也就是研究规律,但是也需要通过在具体的防治实践中认识,也就是疫情的治理预防会加深人们对疫情的认识。
考研政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效复习框架
考研政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效复习框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效复习框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含了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去揭示认识的本质,即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能动的反映。
首先,它强调实践的基础性作用,即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区分开来。
大部分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天赋的,先于经验的,即天生就具备的,从而否定了实践的基础性地位。
其次,它还强调认识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它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这样也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分开来,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只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否认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第二部分,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飞跃要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因为在第二次飞跃中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第三部分,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与唯心主义真理观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以自己的感觉或是神的意志为标准。
在这里,再次强调了实践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效复习框架图:历年考研大纲高频考点:(1)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观与中介(2)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5) 认识的本质。
(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7) 辨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8)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9)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10)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11)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2)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考研: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复习框架图
其分歧的焦点
分歧的焦点: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联系的含义
客观性
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
多样性
唯 物
联系
条件性
整体
联系和系统 部分
辩
二者的辩证关系
证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法 Nhomakorabea联系
的 总
事物的运动 运动
和发展
发展
发展的实质 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
特 征
发展
过程论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辩证法
辩证法发展 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辩证法—唯物、直观、猜测 唯心主义辩证法—神秘性、不彻底性
唯物辩证法—唯物、现实、革命
辩 证
在对事物肯定理解中包含否定
辨证法的特点 从暂时性方面理解物质
总的来说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法
与 形
形而上学—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而
上 学
唯物辩证法和形
而上学的分歧及
是否用联系、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是否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
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 统一原理的实践意义
含义
区别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
必 辩证关系
脱离开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然
联系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
性
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相互转化
和
偶
机械决定论
割裂二者的错误观点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然
割裂二者的错误观点
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联系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联系和系统整体部分二者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发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联系运动发展发展的实质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过程论内容意义反对不变论激变论超阶段论坚持知识真理相对性矛盾含义基本属性统一性斗争性二者的相互关系区别联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外因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外因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含义关系区别联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两者相互转化事物发展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矛盾问题的精髓精选可编辑ppt质量的含义及与事物的关系度的含义适度的原则把握关节点量变与质变的含义量变的两种形式质变的两种形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区别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反对庸俗进化论和激变论辩证的否定肯定和否定的含义肯定和否定的关系对立统一辩证的否定两个特点实质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践意义否定之否定公式
考研政治辩证唯物论有哪些复习技巧(2)
考研政治辩证唯物论有哪些复习技巧(2)(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永恒主题。
人类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我国出现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
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人类只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大自然的义务。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和原则第一,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二,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2.如何看待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怎样看待我国西部大开发所取得的生态建设成就?(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国所面临的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体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2)解决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就是促成矛盾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减缓人类对环境资源的过度索取。
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创造社会条件,积极实施计划生育,减轻人口压力,改变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高效复习框架
唯物辩证法是所有考生公认的模糊不清概念,太奇考研专家整理了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方便各位考生高校复习。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对世界存在状态的回答。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孤立的,而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的。
实际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不是马克思的创造,早在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之前,就存在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唯物主义(又叫做机械唯物主义)这两个派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才是辩证法的创立者,只不过他的辩证法体系是唯心的,即只承认精神领域存在着辩证关系。
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唯物主义,便形成了辩证唯物论,从而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相区分;另一方面从唯物主义出发去看待辩证法,便形成了唯物辩证法,从而与唯心辩证法相区别开来。
以下是唯物辩证法的复习框架:
历年考研大纲高频考点:
(1)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2)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3) 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
(4) 发展与过程
(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 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7)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8)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9)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0)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1) 矛盾分析方法
(12)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3)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
(14) 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
(15) 辨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6)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
(1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18)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9)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20) 辨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21) 辨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历年真题中显示考试题型:唯物辩证法历来是考研政治的重点,它的三大基本内容,即二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曾经作为材料分析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考研真题当中。
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考查的频率很高。
考研专家题型给考生,除了根据所给图示,掌握基本框架之外。
考点(1)至(17)都要作为材料分析题的形式来理解记忆。
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而且还要
培养用所记忆的知识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的能力。
这是对考生比较高的要求,需要长时期的练习。
考点(18)至(21)则以选择题的方式了解记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