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ta_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_李杰

合集下载

课程实施的取向的名词解释

课程实施的取向的名词解释

课程实施的取向的名词解释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在制定、设计和实施课程时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它涵盖了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具和学习资源的选择等方面。

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反映了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终身学习取向终身学习取向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培养的课程实施取向。

它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注重培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在终身学习取向下,教师不仅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学习园丁。

这种取向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二、社会参与取向社会参与取向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课程实施取向。

它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公共问题解决能力。

在社会参与取向下,课程内容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了解社会结构和变革,培养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和改变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三、跨学科取向跨学科取向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课程实施取向。

它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和相互渗透,鼓励学生跳出学科界限,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

在跨学科取向下,课程设计将不同学科的核心概念、方法和技能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实践导向实践导向是一种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实施取向。

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实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在实践导向下,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职业需求密切相关,通过实践性任务和实地实习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并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

五、创造性取向创造性取向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实施取向。

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鼓励学生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观点。

透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透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透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谢利民杨喜凤摘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

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现有的教育体制、改革措施,而且还有执教者的素质及社会环境等等。

深入探析这些因素,有利于促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的进程。

关键词:课程实施;影响因素;促进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逐渐铺开。

这次课改具有以往课改所不具有的两个鲜明特色。

一是本次课改有一个突破性的理念更新。

过去的改革多从知识的角度入手,注重对教材做些加减运动;多从教学的环节入手,注重提高知识传输的效率。

总之,以知识为本位构成了过去改革的一大特色。

而这次课改鲜明地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的积累,更关注人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学习方式的养成。

二是本次课改赋权予地方、学校,打破了以往教材一纲一本的统一封闭集权式课程管理局面,允许地方、学校以大纲为本因地制宜地编写教材,建设学校课程。

仅就这两点而言,本次课程改革对我国教育界的震撼可谓是前所未有的。

它使我国教育无论从理念还是到内容、到实践均处于一个全面的转型时期。

目前,课程改革已勿庸置疑地成为了整个改革工作的重点。

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目前,课程改革已由国家级实验区向省级实验区逐步铺开,五年内将在全国实行。

那么,新课程能否在实践层面得以顺利实施?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又有哪些?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课程改革及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评价考试体系改革的滞后成为制约课程顺利实施的瓶颈新课改自2001年开展以来,可谓声势浩大。

不仅出台了国家的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一些新教材,开设了一些新型课程,而且国家还出巨资广泛开展了新课程、新理念的宣传与培训工作。

然而,几年过去了,再看看我们的课堂却“涛声依旧”,起色不大。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什么样的课或怎样上课才算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大家心中都缺少一把清晰或具体的尺子,没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

课程实施方案的取向

课程实施方案的取向

课程实施方案的取向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取向。

课程的取向是指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所遵循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一个好的课程取向可以有效地指导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课程实施方案的取向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应该成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其次,课程实施方案的取向应该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一个好的课程应该是有机地结合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注重课程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注重知识的串联和技能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

此外,课程实施方案的取向还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

最后,课程实施方案的取向还应该注重课程的发展性和前瞻性。

一个好的课程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使之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因此,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综上所述,课程实施方案的取向是制定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一个好的课程取向可以有效地指导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因此,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时,我们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课程的发展性和前瞻性,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行为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行为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维普资讯
向会文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行为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机, 将教师 由单纯意义上的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创
生者 和开 发者 。
念、 学校间的竞争、 家长的忧虑 、 资源的缺乏等。 学校领导若能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 顶
( 教师对课程本质的理解与认识 三)
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 关键就看如何实施。教 师是课程实施 的关键人 物。教师新课程实施 中的行 为取 向反映着他们对课程实施过程 的不同认识 , 响 影
深入了解课 程改革 的背景、 性质、 课程改革的必要及 重要性 ; 明了课 程计划 的设定 、 课程 内容选择 与组织
的标 准、 课程评价 以及学生学习方式 的变化 ; 参与审 着课程实施 的效果 。课 程研究者( 张华 , 0 ) 2 0 曾把课 议课程改革方案 , O 制定课程计划。将促使教师把新课 程实施 的取 向概括为忠实取 向、 相互适应 取向、 程 程视为 自己的事情 , 课 提高对新课程的归属感 、 责任感、 创生取向, 并认 为它们构成一个连续体 ; 它们各有其 使命感 , 这是教师积极课程创生的动力源泉。 存在价值和合理性 , 也各有其局 限性 。教师课程实施
向会文
( 河学院教 师教 育学院, 红 云南 蒙 自 6l0 ) 610
摘 耍: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教师课程实施的行为取向反映着他们对课程实施过程的不同认识 , 影 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文章从教师角度, 对新课程实施中影响教师行为取向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索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
出促进教师积极行为取向的策略。 关键词: 教师; 课程实施 ; 行为取向; 影响因素; 策略 中圈分类号: G2 . 43o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8 92{060 一 O4 0 0 — 1820) O8 — 4 0 3

课程实施理论及其实践创新——关于课程实施问题的几点思考

课程实施理论及其实践创新——关于课程实施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家从这本书的观点中想到了什么… …
为什么要研究优效教学问题?
(一)为什么要探讨这个问题?
从批评我国教学“少慢差费”声中我们想到了什么?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徘徊在低端学习? 我们真的清楚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吗?
我们学校和课堂的氛围是否有利于优效教学?
. 从“少慢差费”议论中所想到的
我们对课程标准有没有误读? 万阅读量的解读与质疑(“至少”意味着什么
课程实施理论及其实践创新
——关于课程实施问题的几点思 考
华南师大教科院李志厚
本讲座的框架
如何认识课程实施的意义? 课程实施有哪些基本取向? 课程实施究竟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未来课程实施的关键是什么?
一、如何认为课程实施的意义
有利于发现课程实施的问题,有效指导教学 有利于完善课程理论 有利于课程改革方案再设计
(二) 何谓优效?
几所薄弱学校崛起的启示 怎样的教学才算有效?
优效是什么意思? 对“多快好省”式教学的理性思考 优效教学就是适度低耗优质长效的教学
. 几个有效教学案例的启示
人大附中的教育奇迹 杜朗口中学的广泛影响 东庐中学的成功之路 昌乐二中的崛起模式 几个案例对分析有效教学的启示 …… 决定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我们从《为明天而教》想到了什么?
《为明天而教》( . : ) 是一本针对世纪应该倡导 一种什么样的教学而作的专著。著作主要讨论了三个 问题:. 世纪学生到底需要掌握什么技能?. 为了培养 这些能力,我们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教学改革?. 我们 怎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这些能力? 对于第一个问题,作者认为目前学校大量存在“高分低 能”现象,原因是学校重训练学生的“ ”,和进行“灌输式” 的讲授,而不是培养他们适应真实世界的能力。 关于第二个问题,作者认为从六个方面进行教学改 革:. 拒绝“讲授”的诱惑;. 为学习内容提供情境;. 促 进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重心从记忆知识和回答问题转 移到解决问题;. 逐渐减少对学生的帮助;. 重新评估 原来评价体系。 关于第三个问题,作者可以用 模式去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

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收稿日期:2008-04-08摘要:课程改革的成效主要通过课程实施来检验,而课程实施的落脚点主要在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层面,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因而教师如何理解和运行课程实施就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影响其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动机、教师的自主性、教师的投入感、教师的信念、教师的安全感、教师的时间、教师的能力、教师的文化、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等。

关键词:课程实施;影响因素;基于教师的视角一、课程实施的含义第一,课程实施首先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理解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这是课程实施的前提。

“理想的实施,至少应当包括参与者要理解改革所包含的先决条件、价值和改革方案的具体假设,因为参与者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决定在自己的班级、学校或区域内接受、拒绝或修改这个方案。

”所以“无论改革来自学校的内部或外部,最终决定改革是否合适的是教师。

”①第二,课程实施的成功实现,一定要有教师之间的支持与合作。

教师的工作处于教育体制的最基础的一层,课堂是课程政策传达的最后一站,教师课堂教学拥有相当大的自主空间。

这容易使“每一个教室自成一个王国,每位教师的教学,彼此孤立”,时间一长,就可能产生教师“不愿观察别人的教学,也不愿被别人观察;不愿影响别人教学,也不愿意被影响”的效果,“对于整体性的课程教学问题,当然更不愿意合作共同解决”。

然而,“教师群体是知识和技能的宝藏”,“教育创新的有效实现,需要持续和系统地让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他人做面对面的小组讨论”②。

没有教师整体的支持与合作,便没有真正完整意义上的课程实施。

第三,课程实施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适的过程。

教师最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境因素及实施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最可能调适课程的只能是教师。

但如果教师对课程实施缺乏兴趣、担心新课程实施会影响自己业已形成的教学优势,就不可能主动参与课程实施过程,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积极、适当地调适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李迪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09期摘要:课程实施作为课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课程付诸实践的关键所在,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构筑新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课程实施环节是十分必要的,而研究课程实施从其影响因素出发也是适切的。

纵观中外学者的研究,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课程改革自身特征、区域条件、机制与管理、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环境因素、学校建设等六方面。

关键词:课程实施;影响因素一、国外对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典型划分国外对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归纳主要有三种典型代表:以富兰和波特为代表、以辛德为代表、以富兰为代表。

三位国外学者对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归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课程改革自身因素;二是同一实施区域(学区、校区)的影响因素;三是具体学校情况;四是相关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教育系统内部环境因素)。

四类因素中有超出半数以上的制约因素是外部一些客观存在的影响因素。

学者耐斯关于“全校性的课程改革是受学校文化(教师文化)、多种资源、组织结构和组织领导四因素影响”的见解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还有学者提出,除了外部的一些因素,课程实施的主体——学校领导、教师等的一些主观因素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学者就指出课程实施的影响要素中很容易忽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体在课程发展中的角色作用。

近些年关于教师焦虑、懈怠、理解等情绪和认知因素的研究逐渐多起来。

二、国内对课程实施影响因素的典型划分国内的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也归纳出影响课程实施的有关因素,如施良方、张华就归纳出课程计划本身的特征、交流与合作、课程实施的组织领导、教师培训、外部因素等5方面因素。

汪霞将其归纳为课程计划的特征、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征、校外环境的特征等4方面。

而钟启良、马云鹏等学者则倾向于辛德的“四因素”理论,即课程改革本身的性质、校区的整体情况、学校水平上的影响因素、外部环境等。

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

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

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作者:李杰陈凤英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年第02期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各有优势与不足,三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

在实践过程中,课程的形态及目标、课程实施主体和课程实施环境都会影响到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

基于此,为了优化课程实施取向,应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允许差异化的课程实施取向,倡导以忠实为基础的三种取向的融合。

课程实施取向影响因素伴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课程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对课程实施取向影响因素的探讨,有助于教师及相关领导正确认识课程实施基本取向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从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三种取向,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其中一种。

本文在探讨了影响课程实施取向选择因素的基础上,归纳了对当前课程实施取向的启示,以期对课程实施取向的实践有所裨益。

一、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20世纪60年代末,始于美国、影响全球的“学科结构运动”的失败,引起了人们对课程变革的深刻反思。

在此过程中,课程实施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焦点。

由于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因而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分类大致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辛德尔等人提出的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以及创生取向;另一种观点是侯斯提出的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1]。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学者主要采用了前一种观点。

鉴于此,本文将对辛德尔等提出的课程实施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以及创生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追求最大限度地忠实于课程计划原本意图,严格按照课程方案所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完成课程编制者所安排的任务。

根据这一取向,预期课程方案的实现程度越高,则课程实施越成功;反之,则课程实施越失败。

在这种取向下,课程计划专家始终处于领导者地位,他们设计的课程计划被看作是完善的;而教师则处于被领导地位,他们不能对课程方案作出变革,只能按照专家的意图忠实地执行。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1)课程变革的特征特定的课程变革的特征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属于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第一,课程变革的需要和迫切性。

这里的需要和迫切性是指课程实施者所意识到的需要。

课程实施者对课程变革的需要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

第二,课程变革目标与意义的清晰性这里的清晰性是指课程变革计划的应用者对课程变革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

对课程变革的目标与意义的理解程度越高,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

第三,课程变革的复杂性。

这里的复杂性是指课程实施者所需要的课程变革的难度以及变革的程度。

适合实践者需要的课程变革的复杂性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就越大。

倘若课程变革的计划过于简单,就很难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该计划的实施程度也难以提高。

第四,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与实用性。

2)学区的特征学校所在的行政区域即“学区”。

学区的特征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又一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学区从事课程变革的历史传统一个学区先前从事课程改革越积极、历史越悠久,对一项新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实施程度也就越大。

反之,对一个保守的学区而言,实施一项新的课程计划则困难重重。

第二,学区对课程计划的采用过程学区对一项课程变革所做出的人与物的规划质量越高,就越能应对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施该课程变革的程度也就越大。

第三,学区对课程变革的行政支持学区对课程变革的“真正的”行政支持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这一点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明。

当学区的组织管理与课程变革的要求不大一致的时候,就会阻碍课程变革的实施。

第四,课程变革人员的发展水平与对变革的参与程度课程变革人员的发展水平越高、对变革的参与程度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

研究证明,只在课程实施之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并不能充分保证课程实施的效率,课程变革人员的不断发展、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应贯穿于课程变革的始终。

因此,为提高课程实施的程度,学区应不断创造条件,对课程变革人员进行持续培训。

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

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

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作者:李杰陈凤英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年第02期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各有优势与不足,三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

在实践过程中,课程的形态及目标、课程实施主体和课程实施环境都会影响到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

基于此,为了优化课程实施取向,应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允许差异化的课程实施取向,倡导以忠实为基础的三种取向的融合。

课程实施取向影响因素伴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课程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对课程实施取向影响因素的探讨,有助于教师及相关领导正确认识课程实施基本取向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从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三种取向,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其中一种。

本文在探讨了影响课程实施取向选择因素的基础上,归纳了对当前课程实施取向的启示,以期对课程实施取向的实践有所裨益。

一、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20世纪60年代末,始于美国、影响全球的“学科结构运动”的失败,引起了人们对课程变革的深刻反思。

在此过程中,课程实施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焦点。

由于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因而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分类大致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辛德尔等人提出的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以及创生取向;另一种观点是侯斯提出的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1]。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学者主要采用了前一种观点。

鉴于此,本文将对辛德尔等提出的课程实施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以及创生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追求最大限度地忠实于课程计划原本意图,严格按照课程方案所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完成课程编制者所安排的任务。

根据这一取向,预期课程方案的实现程度越高,则课程实施越成功;反之,则课程实施越失败。

在这种取向下,课程计划专家始终处于领导者地位,他们设计的课程计划被看作是完善的;而教师则处于被领导地位,他们不能对课程方案作出变革,只能按照专家的意图忠实地执行。

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

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
的三 种 取 向的 融 合 。
关键词 课程 实施 取向 影响因素
伴 随着新 课 改 实验 的不 断 推进 , 课程 领域 的研
下, 课程计划专家始终处于领导者地位 , 他 们 设 计
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对课程实施取向影响因 素 的探讨 , 有助于教师及相关 领导正确认识课程实 施基本取向的优缺点 以及适用条件 , 从 而在具体实
点 问题 。关 于课程 实施 取 向的分 类 大致存 在 两种观
仅要求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 使课程实施个性 化且 富有创造性 , 而且还需要课程专家赋予课程方
案一 定 的张力 , 留 出空 间 , 让 教 师 对课 程 目标 、 课 程 内容 及评 价方 式 等作 出适 当 的调 整四 。
取 向的课 程 实施 是否 一定 具有 普适 性 ?在 调适 或创 生 课程 方案 时是 否应 该有 个度 ?又该 如何 把握 这个 度呢? 事实 上 , 教师 在课 程实 施过程 中往往 只是 根据 个 人 的理 解 和感 觉 去把 握 , 从 而 影 响 了课 程 实施 的
们的压力与负担 , 加之部分教师没有对课程改革形 成正确认识 , 很容易使教师对课改产生抵抗或漠然
忠 实 取 向 的课 程 实施 追 求 最 大 限 度 地 忠实 于 课 程计 划 原本 意 图 , 严 格 按照 课 程方 案 所 规 定 的 目 标、 内容 、 方 法等 完成课 程 编制 者所 安排 的任 务 。根 据这 一 取 向预 期课 程 方 案 的实 现程 度越 高 , 则课 程 实施 越成 功 ; 反之 , 则课 程 实施越 失败 。在 这种 取 向
德尔等提 的课程实施忠实取向 、 相互调适取向以
及创 生 取 向选 择 的影 响 因素进 行探 讨 。

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及影响因素探析

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及影响因素探析

教师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及影响因素探析
杨杨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8(000)018
【摘要】课程实施取向决定了课程实施的实际形式,了解课程实施的取向与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有忠实取向、相互调试取向、创生取向.它们各有利弊,应长善救失实现优化.课程的形态及目标、校长的领导风格与教学评价方式、教师的个人特征是影响课程实施取向的主要因素.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杨杨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论高校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与制约因素 [J], 张典兵
2.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教师的视角 [J], 郭敏娟
3.教师的课程实施观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J], 唐悦;
4.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及影响因素探析 [J], 唐芬芬
5.教师的课程实施观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J], 唐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六大因素

浅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六大因素

浅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六大因素
李臣之
【期刊名称】《教育导刊(上半月)》
【年(卷),期】2001(000)023
【摘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课程实施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5.29),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2001.6.8)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已展示我国课程实施研究的新的发展空间。

课程实施研究涉及的内容众多,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之研究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概括为六个方面并拟作初步分析,希望对课程实施和课程实践有所帮助。

【总页数】3页(P20-21,28)
【作者】李臣之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
【相关文献】
1.民族地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现状、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J], 杨晓琴; 杨庆玉
2.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中的文化—认知性影响因素 [J], 何兴国; 赵志群
3.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J], 袁钱钱
4.影响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J], 田寅生;徐梅娟
5.浅谈影响高校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发展的因素 [J], 吴迪;程红;白鑫伟;韩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整理)课程实施取向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之谈析

(2021年整理)课程实施取向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之谈析

课程实施取向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之谈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课程实施取向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之谈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课程实施取向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之谈析的全部内容。

课程实施取向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之探析孙雅丽摘要:在以往众多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四种课程实施取向,忠实取向(fidelity perspective);互动调适取向(mutual adaptation);课程创生取向(curriculum enactment);消极的课程实施取向。

在对四种取向分析的基础上,来谈不同取向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取向;教学设计对课程实施的关注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后,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对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的“学科结构运动”失败的反思.在这之前在课程领域一直存在这样一种假设和理念:只要课程变革计划完善,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从课程实施取向的视角来谈教学设计,探讨不同取向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分析1.课程计划(curriculum plan)是对新课程理想以及实现理想具体方案的规定.2.课程采用(curriculum adopting)是对课程计划是否使用做出决定的过程,焦点是对课程计划的认可与使用问题。

是课程计划与课程实施的过渡环节.3.课程实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是课程方案付诸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关注的焦点是课程实施在实际中发生变革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关注实践中实际发生了什么。

钟启泉认为课程实施是协商对话与教育转型的行动过程和实践结果。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第一,认识问题。

从老师方面来说: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操作者,一切教学改革理念只有通过教师才有可能变成教学现实。

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深度、广度,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成败。

有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实施”存在观念性偏激。

多数教师和校领导大都非常赞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从学生本身来说:大多数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比较朴实,腼腆,不太喜欢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忙,使得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比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加困难。

再加上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家长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最为关注的还是学习成绩,社会对一个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声誉也更多的倾向于学习成绩。

由于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学习方式的双重改变,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有可能出现分数下滑的现象,家长就会质疑新课标的可行性。

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这些意愿也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认为分数胜过一切,基于这种思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时间紧而只会关注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方式就会回到原先的状态,死记硬背,多做多练,只要分数提高了,其它的都不会在意。

第二,教师资源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中小学师资问题表现得比较严重,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有所体现。

首先,由于农村小学老师工资待遇低,,特别是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结构也不尽合理。

在各类中小学中均存在这个问题,即男教师数量极少。

同时,由于教师受年龄结构的限制,部分中老年教师(40岁以上的教师占到多数)受传统应试思想的束缚,难以摆脱已有的教学模式;其次,教师数量短缺而导致包班现象严重,专职教师非常少。

多数老师从事多门学科的教学,教学精力严重不足,用于学习研讨的时间不足,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又少,致使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差;最后,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

学生选课影响因素调研

学生选课影响因素调研

学生选课影响因素调研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学生选课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发展趋势影响
学生在选课时会受到专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例如部分专业目前就业率较高,学生可能会优先选择这些专业的课程。

另外,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专业的课程也受到了学生的关注。

因此,学校应该及时更新、完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对于专业发展趋势的需求。

二、职业规划需求影响
学生在选课时通常会考虑到自身的职业规划需求。

例如,某些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丰富个人专业素养等,学生会优先选择这些课程。

此外,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还会考虑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三、教师和教学质量影响
教师和教学质量也是影响学生选课的重要因素。

好的教师会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教学质量更高效,这一方面会吸引学生对课程的选择。

另外,学生也会根据自己之前的选课经验、对教师和教学质量的了解来做出选课决策。

四、社会评价和口碑影响
社会评价和口碑是影响学生选择课程的重要因素。

学生通常会根据课程的声誉来进行选择,例如一些知名的课程常常会受到大量学生的关注,而一些评价不佳的课程则会被学生们避开。

综上所述,学生选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应该积极掌握学生的需求和倾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

同时,学校也应该严格把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适应性,确保学生的选课能够符合专业发展、职业规划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课程实施的取向

课程实施的取向

课程实施(1)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1)忠实取向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课程。

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实现程度高,则课程实施成功;实现程度低,则课程实施失败。

该课程取向的课程实施研究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第一,测量一项特定的课程革新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第二,确定影响课程实施过程的因素(促进因素或阻碍因素)2)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施之后,可能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既定的课程计划会发生变化,以适应各种具体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既有的课程实践会发生变化,以适应课程变革计划的要求。

在相互适应看来,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相互适应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必然性。

该课程取向的课程实施研究也主要探讨两个问题:第一,借用社会科学中新的方法和理论以发现关于各种教育问题的详尽的、描述性的资料。

第二,确定促进或阻碍课程按计划实施的因素,特别是各种组织变量。

3)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

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该课程取向的课程实施研究的问题有:第一,创生的经验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是如何创造这些经验的?怎样赋予教师和学生权利以创生这些经验?第二,课程资料、程序化教学策略、各级教育政策、学生和教师的性格特征等外部因素对创生课程有怎样的影响?第三,实际创生的课程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隐性课程”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各有优势与不足,三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

在实践过程中,课程的形态及目标、课程实施主体和课程实施环境都会影响到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

基于此,为了优化课程实施取向,应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允许差异化的课程实施取向,倡导以忠实为基础的三种取向的融合。

课程实施取向影响因素摘要关键词《教学与管理》2014年2月1日伴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课程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对课程实施取向影响因素的探讨,有助于教师及相关领导正确认识课程实施基本取向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从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三种取向,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其中一种。

本文在探讨了影响课程实施取向选择因素的基础上,归纳了对当前课程实施取向的启示,以期对课程实施取向的实践有所裨益。

一、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20世纪60年代末,始于美国、影响全球的“学科结构运动”的失败,引起了人们对课程变革的深刻反思。

在此过程中,课程实施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焦点。

由于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因而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分类大致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辛德尔等人提出的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以及创生取向;另一种观点是侯斯提出的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1]。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学者主要采用了前一种观点。

鉴于此,本文将对辛德尔等提出的课程实施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以及创生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追求最大限度地忠实于课程计划原本意图,严格按照课程方案所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完成课程编制者所安排的任务。

根据这一取向,预期课程方案的实现程度越高,则课程实施越成功;反之,则课程实施越失败。

在这种取向下,课程计划专家始终处于领导者地位,他们设计的课程计划被看作是完善的;而教师则处于被领导地位,他们不能对课程方案作出变革,只能按照专家的意图忠实地执行。

这种取向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备受青睐,因为通过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有利于建立课程计划和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联系,为评价课程计划优劣、改进课程方案提供反馈意见[2]。

但长期的实践证明,作为实践主体的教师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作出适当的调整,因而绝对忠实的课程实施是不存在的。

相互调适取向看到了课程及其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允许教师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对课程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以保证课程计划的实施效果。

在调适取向下,教师不再是被动地一味服从于课程计划,转而成为课程实施的积极协调者。

这不仅要求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课程实施个性化且富有创造性,而且还需要课程专家赋予课程方案一定的张力,留出空间,让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评价方式等作出适当的调整[2]。

与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相反,创生取向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教师不再是既定课程方案的消费者,转而成为了课程开发者。

在创生取向下,课程计划不再是带着教师一步一步往前走的领头羊,变成了师生共同创造课程的工具,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主动建构课程。

由此可以看出,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消弭了课程专家的权威地位,师生成为了课程创生的主体,更加注重课程与师生实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李杰陈凤英(西南大学教育学部)1··际经验的相互融合。

纵观三种基本的课程实施取向可以发现,任何一种取向都有其特定的优势与不足。

那么,在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应当如何选择?调适取向或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是否一定具有普适性?在调适或创生课程方案时是否应该有个度?又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事实上,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根据个人的理解和感觉去把握,从而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

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对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二、选择课程实施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似乎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很少有人再主张课程实施要忠实于课程计划。

毋庸置疑,创生取向对于突破传统课程实施观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应该看到,完全摆脱课程计划的限制无疑会导致课程的混乱,影响其整体功能的发挥。

实际上,具体的教育情境是复杂多变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课程实施的价值,三种取向都是必要的,但各有各的适应条件。

因此,有必要对影响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

1.课程形态及其目标对于课程实施应该采取什么取向,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不同形态的课程及其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实施取向[3]。

例如,以系统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分科课程,其目标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这类课程应以忠实取向为主,并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以及师生需要辅之以适当的调适,灵活地使用教材;而对于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活动课程则主要采取创生取向,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建构相融的生活经验以及教育经验。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赶时髦,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因错用创生取向而耽误了有效的教学时间;而另一些教师则因常年的模式化教学在实践性较强需要创生的活动课程中放不开手脚,这同样难以实现预定的活动目标。

由此可知,课程形态是影响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重要因素。

2.课程实施主体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影响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关键因素。

首先,教师对待新课程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代之以一些新颖且具有挑战性的方法,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压力与负担,加之部分教师没有对课程改革形成正确认识,很容易使教师对课改产生抵抗或漠然的态度。

如此一来,会使教师们应对新的变化时感觉无能为力,进而只好忠实地执行课程文本而不敢改变。

其次,教师能力素质也影响着教师对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

忠实取向与相互调适取向对于教师来讲,或许是较容易执行的,但创生取向对教师能力要求则较高,课程专家所制定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在规定与限制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为教师留下了一定的创生空间。

但是,教师应该怎样进行创生才能实现忠实取向与创生取向的融合呢?繁忙的工作致使一些教师疲于应对这些创生空间,而且能力的不足也使教师们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再者,还需要特别强调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应被视为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发展,分析课程实施取向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吻合度[4]。

课程实施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情感、动机与价值观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5]。

3.课程实施环境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我国东西部的巨大差别;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导致城乡差距的加大。

在此背景下,统一的课程教材难以适应相差甚大的课程实施环境。

尽管教育部提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但最终落实到学校的课程权利微乎其微。

首先,学校必须遵循国家层面所下达的相关法律依据,对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作出宏观的统一的规范要求,而国家所作的相关规定未必是具有普适性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对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适合位于城市中小学的计划,并不一定能够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

其次,教学设备的不齐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

例如,一堂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的化学课,或许会因为学校实验器材供应的不足而导致教师降低课程计划的要求,放弃创生取向而代之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虽然传授了知识,但剥夺了学生动手实践获取知识的权利,影响了课程目标的达成。

因此,不完善的教学设施限制了教师课程实施手段的灵活性,成为教师对课程实施作出消极的修改与适应取向的原因之一。

可见,课程实施的制度环境及物质环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

三、对当前课程实施取向的启示1.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归根结底,对实施取向的选择最终都是由教师自己来决定的,而教师的选择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们的态度观念以及自身的能力素质。

因此,要想实现教师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有效转变,必须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支持是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实施取向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教育部门应搭建平台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培训中来;学校应形成一种民主宽松的改革氛围,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改革观念,积极创设有利的环境,让教师形成正确的取向观。

第二,教师主动的自我更新与发展是必要的内部条件。

只有教师主动唤醒自身的情意价值观,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不断地充实自我、发展自我,才能更进一步地推动教师课程实施取向向高一级发展。

鉴于此,切实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创设有利的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方案顺利有效实施的保障[6]。

2.允许差异化的课程实施取向选择在我国,区域间、城乡间以及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就课程资源配置而言,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师资以及教学设备尚不能够支撑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

因此,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课程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兴趣爱好,编制符合各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才更有助于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更加灵活地采取三种基本取向。

另一方面,就教师而言,教师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能力方面的差异都是明显存在的,这种差异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课程实施的取向。

此外,教师自身的性格特征也是影响课程实施取向差异性存在的重要因素。

一位活泼外向、乐于冒险的教师可能更倾向于尝试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而一位沉稳安静的教师或许更适合采取调适取向。

因此,课程实施取向差异性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3.倡导以忠实为基础的三种取向的融合从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到相互调适取向,再到创生取向,无不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

创生取向是在前两种取向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课程实施观,应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追求。

理论界也积极倡导并鼓励广大教师适当选用创生取向。

但是,创生取向对师生的要求都较高,而且创生受教师个人素质影响较大,本身也还存在着耗时过多等局限性。

事实上,无论是调适取向抑或是创生取向,都必须在忠实于课程计划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改变与创生,这是课程文本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

忠实取向固然有其弊端,需要其他类型的取向加以补充和完善,但创生不可能凭空任意地创生,调适也有一定的限度,倘若完全抛弃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那么新的课程方案要么可能被曲解和误读,要么可能根本就未被实施。

因此,为使课程能更好地在不同的情境中实施,其应然取向应是以忠实取向为基础的三种取向的融合。

总之,对课程实施取向影响因素的探讨揭示了教师课程运作的复杂性:不同取向的课程实施都有一定的运作条件,实际上,在课程实践中不存在绝对的忠实,也没有纯粹的调适取向或创生取向,三者之间的界限难以清晰地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