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管理暂行办法

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管理暂行办法

集团公司资金流动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资金的流动性管理,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资金使用,规避资金风险,根据公司管理的要求并参照相关会计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资金流动性管理,是指在集团公司内部实行资金统一管理,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

第三条集团实施资金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资金风险,保障资金需求。

第四条本制度中涉及的货币资金是指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货币资金。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所有子公司及关联公司。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六条集团公司财务部是负责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的职能部门。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银行账户管理

负责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的银行账户管理。

(二)信贷业务

负责集团银行综合授信额度的办理、分解和使用;负责集团生产经营活动所需银行保函、信用证、资信证明和其他信贷文件的办理。

(三)资金筹集和使用

负责办理集团公司的资金筹集、内部资金调度、委托贷款及银行贷款的统借、分解、下拨和统还;负责集团和各子公司间资金的上划、下拨和对外付款。

(四)资金计划管理

负责各子公司资金收支计划的审核和汇总,负责审核审批集团各子公司资金计划并进行执行控制、监督。

(五)综合管理

负责集团资金流动性管理体系的发展规划和制度建设,负责指导和协助下属企业的资金流动性管理工作;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保证资金安全,防范资金风险。

第七条各子公司的财务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资金流动性管理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防范潜在流动性风险,确保公司支付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以及其他有关行政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流动性风险是指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第三条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公司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全过程。

第五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流程化管理,实现资金流动性与效益性的合理匹配,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确保公司在正常经营环境中和压力状态下,均持有充足的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和到期债务支付。

第六条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独立性。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与业务经营职能应保持相对独立、有效分离,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二)分散性。公司采取资产、负债分散化政策,使资金运用及来源结构向多元化发展,提升公司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

(三)审慎性。公司审慎评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对资产负债业务流动性的影响,密切关注不同风险间的转化和传递。

(四)定量与定性结合。公司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技术进行分析和管理。

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规则及应急预案

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规则及应急预案

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规则及应急预案

一、规则概述

为了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稳定性,合理管理银行流动性风险。农村商业银

行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制定并严格执行流动性管理规则,确保规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及时做出响应处理。

二、流动性管理规则

1. 流动性指标

1.资产-负债表日前30日内到期的非负债性金融机构存款、同业存款、同业拆

借资金和其他短期资金应占存款类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80%。

2.资产-负债表日前30日内到期的银行间借贷和同业存单资金应占存款类负债

和同业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25%。

3.资产-负债表日前30日内到期的非负债性存单和协议存款不得占存款类负债

的比例超过30%。

2. 流动性缺口管理

1.确定流动性缺口指标:流动性缺口=流动性负债-流动性资产。

2.监测流动性缺口:每日、每周、每月计算、监测,并及时做出调整。

3.应对流动性缺口:如果出现流动性缺口,应及时处理。如果流动性缺

口在近期内得到充分解决,可以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等方法进行控制。

3. 流动性应急处理

1.确定应急响应级别:一般来说,应急响应分为三级:Ⅰ级、Ⅱ级、Ⅲ

级。紧急情况下,银行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召开流动性应急处理会议等。

2.制定应急预案:根据不同级别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制定事前、事中、

事后应急措施,并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3.应急措施的执行:根据预案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正常经营。

三、应急预案

1. 流动性应急预案

1.Ⅰ级应急响应:

–召开流动性管理工作会议;

–制定应急预案外围措施并落实;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团体采取的管理

和控制资金流动风险的规则、政策和程序。

首先,应当关注和分析市场环境和风险,尤其应该关注金融监管机构

发布的信息、政策及相关事件对市场的影响,把握市场脉搏,提前做好应

对措施。

其次,应当加强管理,制定和更新相关的运营规章制度,规范组织架

构的建立和运行,强化控制制度,提高操作水平,确保资金流动性的稳定。

此外,应当建立健全灵活的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理机制,积极且谨慎参

与市场活动,有效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最后,应当积极开展跨机构协调与合作,存款机构和贷款机构可以采

取多种形式的协调,确保经济稳定,有效防范和控制资金流动性风险。

银行业务中的流动性管理

银行业务中的流动性管理

银行业务中的流动性管理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核心业务之一是接受存款并提供贷款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需要管理好自身的流动性,以确保能够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同时确保自身的运营能够顺利进行。本文将讨论银行业务中的流动性管理,包括其重要性、常见的管理方法以及挑战。

一、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

流动性管理对银行业务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首先,流动性管理可以提高银行的资金利用效率。通过合理分配和管理流动性资金,银行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资金闲置带来的机会成本,提高资金的回报率。其次,流动性管理可以保证银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银行无法及时偿还存款或向客户提供贷款,将导致声誉损失、资金流失以及法律风险等。因此,良好的流动性管理可以维护银行的声誉,增加客户信任,确保银行的稳健运营。

二、流动性管理的常见方法

1. 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最常用的流动性管理方法之一。通过合理配置资金、控制借贷比例、匹配资金来源和运用期限转化等方式,银行可以平衡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确保资金的充足性和可流动性。资产负债管理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条件和客户需求进行调整,以应对流动性压力的变化。

2. 报表分析

流动性报表是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银行资

金流入流出的记录和分析,银行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流动性问题。报表分析可以帮助银行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制定合理的资金

计划,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3. 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面临的无法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为了管理流

动性风险,银行可以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制定流动性政策、建立应急流动性储备等。此外,银行还可以利用贷款承诺、替代性融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企业面临的资金流动性不足或无法及时兑付债务的风险。为了管理流动性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流动性压力测试:通过对金融机构或企业的流动性状况进行压力测试,模拟不同的市场情景,评估在压力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水平。

2. 流动性缓冲区管理:建立一定规模的流动性缓冲区,以应对突发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缓冲区可以包括现金、政府债券、可变现证券等高流动性的资产。

3. 多元化资金来源:确保金融机构或企业不依赖于单一的资金来源,并保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通过发行债券、股票或者吸收存款等方式增加资金的多样性。

4. 流动性管理政策:建立流动性管理政策,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策略和限制。包括设定流动性监测指标、控制流动性风险暴露度等。

5. 短期融资管理:管理和控制短期融资筹集的规模和成本。可以通过灵活运用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工具等方式来满足临时的流动性需求。

6. 流动性监测和报告:建立有效的流动性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金融机构或企业的流动性状况。可以通过流动性指标、流动性报告等方式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测和报告。

7. 紧急流动性机制:建立应急流动性机制,以应对突发的流动性危机。包括建立紧急借贷设施、参与流动性支持方案等措施。

在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业务特点和风险偏好,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确保流动性风险得到有效管理。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扮演着金融中介、支付结算以及资

金存储的角色。而在银行运营的过程中,流动性管理成为了银行面临

的重要挑战之一。流动性管理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健康

发展,也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银行流动性

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对于银行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一、流动性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

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支付能力,即银行可以在特定期

限内获得足够的现金用于履行债务。流动性管理就是银行为保障其支

付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金融体系:流动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当银行无法及时履行支付义务时,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金融体系的

紊乱。因此,银行必须具备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手段,确保金融体系的

稳定。

2.保证资金供给:流动性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保证银行在任何时候都

能获取到足够的资金。这对于银行的正常运营非常重要,因为资金缺

口可能导致银行无法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甚至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平

稳运行。

3.调整利率风险:流动性管理通过灵活调整资产和负债结构,可以

帮助银行降低对利率风险的敏感性。在利率变动的情况下,银行可以

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平衡资产负债间的利差,保持收益的稳定。

二、1.资产负债管理(ALM)

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它通过管理银行

的资产和负债以及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达到优化银行流动性的目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

(1)资产负债结构管理:银行需要根据不同的流动性管理需求,

现金管理与流动性管理制度

现金管理与流动性管理制度

现金管理与流动性管理制度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现金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良好的现金管理与流动性管理制度可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满足运营需求,并最大程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本文将探讨现金管理与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实施措施。

一、现金管理的重要性

现金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具有以下重要性:

1. 支付需求:企业需要支付员工工资、购买原材料和设备等。一个高效的现金管理制度可以确保企业及时偿付这些支付需求,避免延误导致的损失。

2. 投资需求:企业还需要投资于扩张、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一个优秀的现金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平衡投资和现金流,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3.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储备,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倒闭。通过有效的现金管理制度,企业可以降低流动性风险,保持良好的资金状况。

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

流动性管理是指企业有效管理其流动性,确保企业始终具备足够的流动资金,以满足日常运营的需要。以下是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

1. 运营需求: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支付日常运营的费用,如原材料采购、账单支付等。一个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

业预测和管理这些运营需求,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

2. 应对风险:流动性风险可能来自各种因素,如经济不稳定、市场

变化、供应链中断等。通过建立合理的流动性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应

对不确定性和风险,保证自身的稳定运营。

3. 资金利用效率:流动性管理制度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流动性,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资金,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现金流量。

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

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

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

1. 概述

流动性风险是企业面对的紧要风险之一,指的是企业在面对临时性或长期性流

动性压力时,无法及时满足现金流支出需求的风险。为有效管理和掌控流动性风险,提高企业偿债本领,保证企业的连续经营和稳定发展,特订立该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

2. 职责与管理标准

2.1 职责

企业职能部门负责订立、实施和监督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并负责以下职责:

2.1.1 流动性风险评估

•定期评估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包含现金流出、资金流入、现金流量猜测等方面;

•评估企业流动性风险暴露度,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依据评估结果,订立相应的风险缓解和管理措施。

2.1.2 流动性策略订立

•基于流动性风险评估结果,订立企业的流动性策略;

•确定流动性管理的原则和目标,包含现金流管理、短期借款和投资管理等方面;

•与财务部门紧密合作,核实现金流猜测的准确性,并依据需要进行调整。

2.1.3 流动性管理措施

•设计并执行流动性管理措施,确保企业能够稳定且有效地管理现金流;

•建立适当的现金流监控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流动性风险问题;

•确保企业的流动性管理措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2.2 管理标准

为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订立以下管理标准:

2.2.1 流动性风险测算与监测

•企业应每季度对流动性风险进行测算和监测,包含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猜测误差等指标;

•测算结果应记录并报告,并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识别流动性风险变动的趋势;

•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建议。

2.2.2 流动性策略与计划

流动性管理办法

流动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2)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3)

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5)

第三节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6)

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 (11)

第三章流动性风险监管 (12)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12)

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监测 (13)

第三节流动性风险监管方法和手段 (15)

第四章附则 (18)

附件1 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要求的说明

附件2 关于流动性覆盖率的说明

附件3 关于流动性风险监测参考指标的说明

附件4 关于外资银行流动性风险相关指标的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公募基金流动性管理办法

公募基金流动性管理办法

公募基金流动性管理办法

一、定义

公募基金流动性管理(Liquidity Management of Public Offerings)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在保证基金长期投资策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资金流动性管理手段有效维护基金的投资价值的一项重要

活动。

二、流动性管理指标

1、突发性净赎回最低比例:为保障基金的长期投资战略,基金

管理公司可以将其持有股票与债券等投资组合中突发性净赎回占净值

比例设定最低限额,以避免管理基金时遭受过大损失。

2、周期性净赎回最低比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设定每日、每周、每月或每季度期限内净赎回占净值比例的最低限额,以控制资金流动性,避免影响基金的投资价值。

3、规避资产变动风险:基金管理公司需要考虑到投资价值的资

产变动风险,因此需要设定规避资本损失的限额,有效的管理流动性,减少基金的资本损失。

三、流动性管理

1、针对有限流动性投资: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和控制供给,公募

基金可以与境外机构结盟,利用机构开发有限流动性投资机会。

2、利用货币市场工具融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采取理财衍生品

的形式利用货币市场的工具融资,通过资金借入、标准利率互换等活动,有效满足基金的资金需求,提高流动性。

3、及时审查投资组合: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定期审查投资组合,

检查投资组合中各证券的流动性状况,进行及时减仓和更换,尽可能

保持基金资金流动性。

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管理

介绍

流动性管理是指一个企业或机构如何管理其现金和资金流

动的能力。在金融领域中,流动性管理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助企业平衡其资金流入和流出,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业务需求。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流动性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一些流动性管理的策略。

流动性管理的定义

流动性管理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通过管理其现金和资产以

确保其能够满足所有流动性需求的活动。这包括管理资金的流动性、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管理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

流动性管理对于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有

助于确保它们能够满足其业务和负债的需求。以下是流动性管理的几个重要原因:

1.资金流动:流动性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其现金流入

和流出,以确保在资金需求大的时候能有足够的资金供应。

2.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还有助于管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建立适当的流动性储备和管理流动性风险对冲工具,金融机构可以确保其在金融市场动荡时能够有效地应对。

3.利润最大化: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最大化其利润。通过优化现金流入和流出,企业可以确保其能够以最佳方式利用资金,从而提高利润率。

4.信誉保持:流动性管理也与企业的信誉有关。如果一个企业无法及时支付其债务或满足其各种承诺,它的信誉将会受到损害。通过有效的流动性管理,企业可以保持其声誉和信誉。

流动性管理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1.现金储备:企业可以通过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储备来应对突发的现金需求。这样可以确保企业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资金。

2.短期借款:当企业需要额外的资金时,可以选择短

现金流动性管理制度

现金流动性管理制度

现金流动性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管理企业的现金流动性,确保资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建

立一套科学的现金流动性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介绍现金流

动性管理制度的制定原则、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流程,以供参考。

一、制定原则

现金流动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现金管理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金融监

管机构的规定,确保企业的操作合法合规。

2.风险管理原则:依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风险偏好,制定相应的现

金流动性管理政策,合理分散和控制风险。

3.透明度原则:制定现金流动性管理制度要求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

的协调合作,确保信息共享和公开透明,促进内外部的沟通和监督。

4.灵活性原则:现金流动性管理制度应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经营需要。

二、具体内容

现金流动性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现金收支管理:包括日常收款、付款与计划、控制工资发放、货

币资金的动态掌控等。

2.资金调拨管理: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制定合理的资金调拨计划,确保资金的合理运作和投资。

3.现金预测与预警:通过财务报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制定现金预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现金流动性问题。

4.短期借贷管理:建立短期借贷管理制度,包括资金来源、借贷规模、期限、利率等方面的规定,用于解决短期资金缺口。

5.投资理财管理:制定明确的投资理财策略,包括投资品种、投资期限、风险控制等,以实现较高的资金增值效果。

6.外汇管理:针对国际贸易和跨境业务,建立外汇管理制度,包括外汇收支的管控和风险防范。

7.内部控制与审计: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现金流动性审计机制,确保现金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模版

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模版

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模版

一、背景

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需要面对许多不同的风险,其中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是银行制定的针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旨在确保银行在面临流动性压力时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营。

二、风险管理的目的

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根据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在最低代价的前提下,合理配置银行的流动资金,以维护银行的健康发展。

三、管理原则

1. 风险量化

银行需要对流动性风险进行量化,建立科学的评估和预警机制。

2. 风险监控

银行需要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控,对监控结果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

3. 风险应对

当银行面临流动性压力时,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通过市场融资、减少现金支出等方式来缓解流动性压力。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

1. 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

•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

•流动性风险评估和管理:包括流动性缺口的量化评估、流动性风险度量模型、流动性预警等;

•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包括流动性压力测试、流动性紧急融资计划等;

•流动性风险管理报告:包括流动性风险管理月度报告、季度报告等。

2. 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

•管理层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并制定实施计划;

•各部门需要全面落实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要求,保证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得到有效执行;

•定期评估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建立和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档案,包括流动性压力测试记录、流动性紧急融资计划记录等。

流动性管理制度体系

流动性管理制度体系

流动性管理制度体系

一、引言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金融体系的不断深化,流动性管理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良好的流动性管理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必然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建立健全的流动性管理制度体系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二、流动性管理的基本概念

流动性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获得和使用现金资金的能力。流动性管理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合理配置资金,确保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满足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平衡。正确认识和处理流动性风险,对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三、流动性管理的意义

1. 防范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在资产负债管理中,要注意合理配置短期和长期资金,合理管理流动性风险。

2. 提高资产负债利润率:流动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利润率。

3. 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的流动性管理制度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四、流动性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1. 流动性管理的组织结构

(1)建立一个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负责流动性监管和管理的日常工作;

(2)设立流动性管理委员会,协调各部门的流动性管理工作;

(3)建立流动性管理小组,定期开展流动性管理情况分析和评估。

2. 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制度

(1)建立流动性管理政策框架,明确流动性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2)建立流动性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包括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监管、流动性情景分析等方面的政策;

(3)建立流动性应急预案和危机处理机制。

3. 流动性管理的流程与措施

(1)流动性测算与监控:建立科学有效的流动性监控系统,定期进行流动性测试,评估

公募基金流动性管理办法

公募基金流动性管理办法

公募基金流动性管理办法

我们就公募基金流动性管理办法作一个介绍。首先,公募基金流动性管理办法的研究包括:一、流动性管理的范围与目标;二、基金尽量减少资金流出;三、资金转换方式;四、关联交易实施;五、资金流入管理;六、异常操作机制等。其次,要实现公募基金流动性管理办法,必须明确相关原则。首先,要做到主动、积极应对市场流动性波动,并正确识别和估算流动性风险。其次,要积极管理流动性,有效管控基金资产的投资范围,避免发生暴雷。第三,注意空间的统筹,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运用货币资金,适时调整组合结构,满足基金短期流动性的需求。最后,要坚持依法实施,有效管理风险,有助于提升投资效率,保护投资者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办法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法人和集团层面、各附属机构、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其流动性需求能够及时以合理成本得到满足。

第五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1]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法人和集团层面建立与其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三)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四)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监事)、高级管理层以及相关部门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

第八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一)审核批准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重要的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偏好应当至少每年审议一次。

(二)监督高级管理层对流动性风险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持续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定期获得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

(四)审批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其他有关职责。

董事会可以授权其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履行其部分职责。

第九条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定期评估并监督执行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二)确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商业银行具有足够的资源,独立、有效地开展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

(三)确保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在商业银行内部得到有效沟通和传达。

(四)建立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持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五)充分了解并定期评估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的重大变化,并向董事会定期报告。

(六)其他有关职责。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当指定专门部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其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应当与业务经营职能保持相对独立,并且具备履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

商业银行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部门应当具备以下职能:

(一)拟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核批准。

(二)识别、计量和监测流动性风险。持续监控优质流动性资产状况;监测流动性风险限额遵守情况,及时报告超限额情况;组织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组织流动

(三)识别、评估新产品、新业务和新机构中所包含的流动性风险,审核相关操作和风险管理程序。

(四)定期提交独立的流动性风险报告,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流动性风险水平、管理状况及其重大变化。

(五)拟定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内容,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批。

(六)其他有关职责。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在内部定价以及考核激励等相关制度中充分考虑流动性风险因素,在考核分支机构或主要业务条线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时应当纳入流动性风险成本,防止因过度追求业务扩张和短期利润而放松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监事会(监事)应当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至少每年向股东大会(股东)报告一次。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监会关于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作为银行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当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范畴,定期审查和评价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应当涵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策略、政策和程序能否确保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三)现金流分析和压力测试的各项假设条件是否合理。

(四)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是否有效。

(五)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完备。

(六)流动性风险报告是否准确、及时、全面。

第十五条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报告应当提交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应当

针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高级管理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跟

踪检查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向董事会提交有关报告。

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采用相对独立的本地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的,应当对其流动性风险管理单独进行审计。

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

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确定流动性风险偏好。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偏好应当明确其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愿意并能够承受的流

动性风险水平。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其流动性风险偏好制定书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

政策和程序。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应当涵盖表内外各项业务以及境内外

所有可能对其流动性风险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并包括正

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应当明确其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管理模式以及主要政策和程序。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一)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包括现金流测算和分析。

(二)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

(三)融资管理。

(四)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

(五)压力测试。

(六)应急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