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个性,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活动目标方案
体育活动目标方案•相关推荐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
同时尊重学生的运动选择,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锻炼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同时,也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能力,体验和享受运动过程中的快乐,营造“阳光体育、健康快乐”的校园体育文化。
三、活动主题:阳光体育健康快乐四、活动保障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初步了解学生身体发展之需,深刻领会: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
2、加强领导,保证时间以将快乐体育、趣味游戏引入阳光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艺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3、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坚持学生全员参与,突出活动的评价作用,对个人予以适时激励。
五、活动的主要内容:1、按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
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
2、实行早锻炼的体育活动制度,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跳绳、踢毽子、游戏、跳跃等活动。
3、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并努力达到合格以上。
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
体育活动目标方案2一、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我校的实施,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特制定本学期阳光体育活动计划。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以“享受阳光,快乐运动”为主题的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自然、沐浴阳光、享受健康。
阳光体育真正让学生享受运动的快乐
阳光体育真正让学生享受运动的快乐摘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享受运动的快乐。
运动心理学表明,学生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们存在千差万别,所以缺少立足学生个体差异的一切干预措施,注定就要失败。
开展阳光体育,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真正的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阳关体育;学生;运动现今,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然而与国家要求仍然有较大距离,甚至出现了事与愿违的局面,学生的体质情况不尽如人意,学生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小胖墩逐年增多。
简单分析,反思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层次实施提升学生体质的干预措施缺少个性化,把学生看成统一的标准产品,实施措施都是大一统的策略,培养的是跑、投、掷、技巧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
运动心理学表明,学生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们存在千差万别,所以缺少立足学生个体差异的一切干预措施,注定就要失败。
如何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体育指导策略呢?一、激发学生兴趣,寻找运动动力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内在原因,是个体发动并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
动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策略分析,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新课导入幽默化;2)运动项目游戏化;3)体育锻炼生活化。
二、力求多边互动,满足多元需求传统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法限制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验,课堂教学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容易使课堂失去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
只有当学生真正喜爱自己所学的东西,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学好它。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个体需要,采用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对阳光体育的不同需求。
体育教师心得体会感想(四篇)
体育教师心得体会感想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有幸在教育领域中工作多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体育教师心得和感想。
首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体育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
因此,体育教育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其次,我深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面广泛,涵盖体育理论、体育技能、体育管理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我经常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共同学习和交流,相互切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此外,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认为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的应有之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育中来,实现全面发展。
此外,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坚信教育是一种理想和事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作为体育教师,我应该要发掘和激发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体育领域中发光发热。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兴趣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并有所收获。
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我价值感,让他们能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苏光中心小学“阳光少年”评选活动实施方案》
《苏光中心小学“阳光少年”评选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进程,深入实施“滋润教育”,更加全面、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学生,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的表现和成长过程,激励所有学生奋发进取,从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健康成长。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组织机构为使“阳光少年”评选活动正常、规范、有序开展,特成立苏光中心小学“阳光少年”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如下:组长:程建勇副组长:许健房以冈刘兴国滕士平成员:丁栋青樊海燕孙华庄学禹张登科潘建兵卞应旺葛建忠杨妍徐翔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评选活动的实施。
组成人员如下:组长:房以冈副组长:丁栋青樊海燕成员:葛建忠王艳燕杨妍徐翔周招娣于占明殷古军张睿及各班班主任三、活动形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星光少年”、“月光少年”和“阳光少年”的评选活动。
四、评价内容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从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既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又关注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全面发展,从而促使学生评价从单一的评价方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转变,进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学生评价体系。
(一)星光少年各班级每周评选一次“星光少年”,佩戴“星光少年”标牌。
类别和标准为:1.文明之星。
①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不在操场、楼道和教室内跑跳、打闹。
穿戴整洁,衣着大方,佩戴红领巾。
3年级体育的教学计划(4篇)
3年级体育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立足于健康第一、“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增强体育意识,掌握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为重点。
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注重实践,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自我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满足自身健康的需求,不断获取保持身心更有效的能力和更适宜的方法。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即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受益。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三面转法,简单队列队行,并且能灵活地根据口令进行站队。
2、使学生基本掌握____米、____分钟跳短绳、____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项目的技术要领和技巧。
3、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4、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和速度素质。
5、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一些体育游戏的开展表现的很好奇,也很积极,兴趣极高;同时他们自律性不够,注意力不够集中易转移,上课经常管自己玩,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时不认真听,导致影响游戏的快速进行。
所以要加强学生注意方面的练习。
使学生掌握了一些体育与健康课堂中所常见的队列队形术语,如向前看、向右看齐、报数等,并能准确的做出各个术语所要求的动作与行为。
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体育课,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感到困难较大,尽管很努力,也很难跟上教学要求,得不到好成绩,从而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害怕或逃避体育课,也就谈不上学习兴趣。
因此在刚开学的时候主要培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首要任务。
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增强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习惯和爱好
育 活 动 和全 民健 身 运 动 。 健 身 是 学 校 体 育 尤其 是 高 校 体 育 的 ” 本 质 和 特 征 。 党 中 央 提 出 : 校 体 育 要 树 立 “ 康 第 一 ” 思 学 健 的 想 . 实 加 强 学 校 体 育 工作 。 切 学 校 体 育 是 国 家 民 族 体 育 和 学 校 教 育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提 高 全 民 族 健 康 水 平 的关 键 环 节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精 是 是 神 文 明 、 养 全 面 发 展 新 人 的重 要 手 段 , 时 还 是 培 养 青 少 培 同 年 运 动 的 基 地 . 校 体 育 所 具 有 的 教 育 功 能 在 培 养 人 们 健 康 学 合理 的生活方式 , 体 主义精神 , 国 主义精神 , 苦 耐劳 、 集 爱 刻 顽 强 拼 搏 精 神 等 方 面 有 着 重 要 作 用 , 终 目的 在 于 全 面 培 养 最 和 造 就 能 适 应 时 代 要 求 的 一 代 新 人 , 高 国 民素 质 , 进 社 提 促 会健康发展 。 学 校 体 育 是 现 代 化 体 育 的基 础 , 它 的 教育 功 能 不仅 体 现
墨
增 强 大 学 生 体 育 健 身 意 识 , 养 体 育 习惯 和 爱 好 培
唐 进 安
( 江西 财 经 大 学 体 育 学 院 , 江西 南 昌 摘 要 : 何 培 养 大 学 生 的 体 育 习 惯 和 爱 好 , 强 大 学 如 增 生 的 健 身 意 识 , 立 终 身 体 育 观 念 , 高 校 的 体 育教 育 的 首 树 是 要 任务 和主 要 目标 。为 达 到 此 目标 , 高校 应 使 学 生确 立 “ 康 健 第 一 ” 思 想 和 意 识 . 力激 发 学 生的 体 育 兴 趣 , 助 他 们 养 的 努 帮
《队列队形》教学反思
《队列队形》教学反思《队列队形》教学反思(精选16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队列队形》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队列队形》教学反思篇1队列队形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队列队形是对身体姿态和空间体位感觉的基本训练,也是组织集体活动,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整齐一致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认清队列队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严密课的组织,提高时间的利用率队列队形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
它象一条线把教学内容串合起来,使体育课显得有条有理性,连贯性。
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游戏、教学内容的变换运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抓好四列横队变成八列、四列横队变成四路纵队、一路纵队变成多路纵队或还原,四列横队换言之:圆形、方形、梯形、半圆形、八字形等练习,使学生较熟悉这些队形的变换。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发出所需的口令,学生就能迅速变换队形,使队伍调动做到省时、合理,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相应地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
因此,队列队形变换运用,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合理运用时间,严密课组织性和完成教学的任务。
二、调节情绪,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队列队形练习能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体育课开始部分,我们运用队列队形练习中的“有效”、“无效”口令,或做与口令相反的队列动作和组合口令连续做队列队形动作等练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做操的兴趣,把队列队形练习与做操相结合。
如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八字形、十字形和变方位做操。
学生最初站住时,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圆形,熟练之后,可以适当变换队形。
体育 运动对学生意义
体育运动对学生意义
体育运动对学生来说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具体如下:
1.增强身体素质:通过体育运动,学生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病机会。
2.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促进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乐观、坚韧的品质,增强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4.培养社交能力:体育运动需要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提高学习效率: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放松学生的大脑,缓解学习疲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增强学习效果。
6.培养责任感和毅力:体育运动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毅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坚持和勇敢的品质,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7.培养多元兴趣: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新的兴趣爱好,开拓视野,增强综合素质。
8.传承体育精神: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体育精神,培养积极向上、奋发拼搏的精神风貌。
因此,学生应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家长、学校和社会也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教育,为其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机会。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摘要:近年来,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出,并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本文认为,终身体育的观念应该从小培养起,为此,在分析终身体育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意义内涵培养策略我国现阶段对于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于素质教育,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也越来越受重视。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学生的健康为第一教学目的。
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同时,我们要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坚持锻炼,使终身体育的观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这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和意义终身体育的概念,提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在体育改革和发展中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其内涵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都要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目标明确,让体育成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的思想指导下,为每个人在每个时期提供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
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而学校作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阵地,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校中的学生年龄大都在六岁到二十二岁之间,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大好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
如果学生时期身体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成年之后是没有办法弥补的,会留下终身的遗憾。
因此,学校体育是人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其次,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生时期是锻炼身体的最好时期,从一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来看,这个时期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意义重大。
在这个时期,如果身体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以后即便加强锻炼,也不会达到好的效果。
同时学生时期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行学习。
体育教学要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体育教学要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与素质教育接轨,我们体育工作者应做些什么?该教些什么?让学生学些什么?我认为,要使学生将单一的强身健体观念转变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意识。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1、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第一场所。
中学生是最活泼的一个群体,在摆脱了课堂的束缚后,在可以充分展现自我的自由天地里,体育教育者如何充分发挥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导学生进入体育天地,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中各项目对学生个体的作用,增强单项教学的趣味性。
体育教学中有一些单项技术,枯燥单一。
比如耐力跑,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必修项目,也是现在中小学生最讨厌上的一个项目,如何消除学生的抑制心理,将耐力跑的每一个环节教好,这就必须充分发挥体育的娱乐功能,利用体育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进入到练习中去,让学生从“这是老师要我学的,又苦、又累、又没意思”转变为“这练习对我的身体有好处,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锻炼意志品质,我能完成”。
让学生抱着明确的目的进行练习。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耐力跑各环节技术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辅助性游戏,利用游戏的吸引力,将学生吸引到练习中去,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技术要领。
如弯道跑的技术教学,可采用各种圆的追逐游戏,针对如何才能跑得又快又好,如何才能在游戏中取胜,而将弯道跑的技术要领溶入其中。
第三,在完整练习的教学中创造情景,提倡竞争和互助。
将学生水平相当的分在同组进行竞赛,对相对耐力素质差的学生进行互励、互助。
教师应对这些学生多鼓励,适当降低练习要求,增强其练习的信心,减轻其思想顾虑,放松思想,使其在每一次的练习中都能有所进步。
通过发挥体育的娱乐功能,将枯燥、乏味的耐力跑转变成充满了乐趣的耐力跑,让学生在身体劳累的同时仍能笑着说“我行!挺好玩的,以后我还玩。
”2、树立科学锻炼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每一个项目的锻炼,都存在着一个“量”的问题。
[关于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方法]
[关于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方法]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方法,希望你喜欢。
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
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
例如,现在的孩子大多不喜欢跑步,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于跑步有兴趣和习惯了,可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我们身体素质的两大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跑步的锻炼兴趣呢?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们普遍喜欢踢足球,刚才还在叫苦,可一踢起足球就生龙活虎什么累都忘了。
于是教师就有意识地多组织教学比赛,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了,教师及时指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想踢好足球的基本保证。
”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
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身体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
而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一、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小学生活力充沛,活泼好动,但同时也存在着坐姿不端、上网时间长等不良习惯,缺乏运动锻炼。
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丰富多彩、愉悦的活动形式,为他们提供广泛的运动项目,如跳绳、游泳、篮球、足球、排球等,让他们在锻炼中享受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运动意识,习惯锻炼,并为他们的未来健康奠定基础。
二、增强合作意识,培养个性体育教学除了锻炼身体,还能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友谊、培养个性和表现才华。
体育活动主要包括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通过体育课程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协作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从而提高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个性魅力。
三、促进心理健康,降低学生压力随着学业的逐步加重,学生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们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内分泌,增加脑内多巴胺分泌,从而缓解抑郁情绪和精神压力。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并逐渐克服缺陷,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积极的学习氛围。
四、展示个人风采,挖掘潜能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教育也是一种展示自己风采和挖掘潜能的舞台。
在体育比赛和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增强信心和勇气,更好地了解自己、展示自己、发掘自己。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舞台,鼓励每个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充分挖掘潜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激励学生在体育方面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育不仅是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坚持“五育”并举,建设和谐校园
坚持“五育”并举,建设和谐校园发展小学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实行“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现阶段基础教育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也为广大中小学校提供了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
做好深化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落实相关国家政策,协同我国义务教育深入开展。
不断提倡与办学特色相结合新型教育模式,一是自新。
二要常新。
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改正和完善,紧跟国家政策步伐,深入开展“五育”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一)依托办学特色,构建德育体系我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守住教育本真,结合我校“真教育、真性情”的办学理念,促使小学教育政策化、正确化、平稳化发展,德育教育在于对学生价值追求的积极引导,实现德育教育性,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体现。
发挥德育教育的个体性功能,注重个人品格培养,注重价值真理培养、同时关注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关注个体道德认知、情感理想认同等方面。
培养其道德判断力决策能力、践行策略等。
《中庸》对人的天性、后天习性做了表述,“天命之谓性”,言人之天性。
顺着人的本性做事即为道,保持人的本真即为“率性之谓道”,“修道谓之教”即言不断修身正己,进行道德修养即为教。
我校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色,构建适宜的德育体系。
我校培养目标为“呵护天性、培育灵性、发展个性”,即注重学生保持率真的天性,培育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结合各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深入开展德育工作,坚持正能量的思维灌输。
注重思想启蒙和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我校推行“养正”系列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端正的心性及行为,“红领巾入队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的进一步强化。
德育品德发展是人的文明化的不断发展,使其具备参与到社会中去的品德和性格。
道德原则的学习结合形成社会理性,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不断放大学习动机。
我校旨在通过德育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收获真性情、真涵养、真人生。
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以健全的人格的塑造为己任,做扎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教育学生奠定基本。
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培养策略
168作者简介: 程璐(1981-),女,汉,本科,中学高级职称,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培养策略程璐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摘要:在初中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背景下,体育教学面临新要求和新变化。
当前,体育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学形式更加丰富,体育教学深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尤其在发挥体育教育“育人”理念时,老师要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综合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学生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在课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
本文根据初中体育教学的多样化表现,从优选内容、丰富方法和创新形式角度,探究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策略。
关键词:教学多样化背景;学生培养;个性化策略;身心素质一、引言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时,要结合时代环境,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
丰富教学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要树立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对教学思维进行变革。
综合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基础体能差异,实现从知识技能学习向体育习惯内化与素养生成转变。
二、内容多样、方法多样和形式多样: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的综合表现当前初中学生培养环境出现多种变化,在教师主导教学转化为学生主导教学进程中,学生的个性化爱好与多样化学习需要,成为影响教学走向的核心要素。
在体育教学时,要选择多样化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发挥教学对学生成长的推动作用。
(一)内容多样化:学生需求的多样化释放现阶段,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学内容从传统的技能与知识教育升级为心理素质、体育技能和体育文化等多样化内容。
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断推进,学生所能选择学习的体育项目也更加多样,各类球类项目、田径运动和传统体育项目都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时,应该注重丰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推动力[1]。
(二)方法多样化:教学认知的本质性升华目前体育教学已经形成了常规教学、教学科研和赛事交流的教学机制。
体育倡议书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健康习惯
体育倡议书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健康习惯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作为一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我们深知体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为了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健康习惯,特向全校师生发出体育倡议书,倡议大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勤动的生活方式。
一、体育的重要性体育运动既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的手段。
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各类疾病发生的风险。
同时,体育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拓展视野、塑造个性。
二、弘扬体育精神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秉持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
这包括但不限于:尊重他人,不论胜负;遵守规则,不作弊行为;竞争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育习惯;勇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成就。
三、培养健康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一些健康习惯,为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这些习惯包括但不限于: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控制零食垃圾食品的摄入;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定期锻炼身体,掌握一项或多项体育运动技能;注意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韧的品质。
四、倡议行动为了让体育精神深入人心,培养健康习惯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我们提出以下倡议:1. 学校倡导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例如晨跑、健身操、球类运动等。
2. 学校将配备相关运动设施和器材,保证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3. 各班级组织体育活动,例如运动会、趣味运动竞赛等,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4. 学校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学习相关健康知识,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5.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例如参加义务劳动、公益跑等,倡导学生将体育精神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立足学生成长需求 订制德育方案
立足学生成长需求订制德育方案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教育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要求,德育方案的定制化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立足学生成长需求,订制德育方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如何基于学生成长需求定制德育方案,并提供几个实例供参考。
一、立足学生发展特点,确立德育目标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才能。
因此,订制德育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
首先,学校需要与家长和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学生在品德、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求和目标。
其次,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
例如,对于有领导潜力的学生,德育目标可以侧重于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文艺特长生,可以注重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等。
通过确立个性化的德育目标,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二、多样化德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德育方案的内容也需要多样化。
传统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国防教育等,但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可以通过拓宽德育内容的范围,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例如,将艺术修养、体育锻炼纳入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加强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社区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还可以引入互联网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和信息素养。
三、多元化德育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德育方式的多元化同样是定制德育方案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提供多种德育教育方式。
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兴趣。
因此,学校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方式,如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实践项目等,来进行德育教育。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德育效果。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效果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效果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的效果。
一、体育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身体健康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等。
此外,身体健康也对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育教育强调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发展,更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通过参与团体项目,学生需要与伙伴合作、协调配合,共同追求团队目标。
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3. 塑造健全的人格体育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育运动中的困难、挫折和竞争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培养学生艰苦创业、永不放弃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完整的人格,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坚韧。
二、体育教育的效果1. 提高学习能力体育教育与学术教育密不可分。
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减轻学习压力,缓解学习疲劳,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遵守规则,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尊重他人的权益。
通过体育活动的锻炼,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积极向上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培养社交能力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交往的机会,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学生可以与他人建立友谊,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与信任。
此外,参与集体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社交技能。
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在当今社会,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体育锻炼作为保持健康的关键途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终身体育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生时代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更能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那么,学校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呢?首先,学校要重视体育课程的设置与优化。
体育课程不应只是简单的活动安排,而应是一个系统、科学、有趣的教学体系。
课程内容要丰富多样,涵盖各种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田径等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同时,课程的难度设置要有梯度,既要有基础的技能训练,也要有挑战性的项目,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
在教学方法上,体育教师要注重互动与实践。
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技能和理解体育精神。
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对抗,让他们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巧,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校还应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体育教师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引领者。
学校要招聘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并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掌握最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此外,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如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体育知识和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价值。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学校还应完善体育设施。
充足、先进的体育设施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条件。
比如,建设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配备齐全的健身器材等。
并且要做好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安全、放心地使用。
除了硬件设施,学校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不能仅仅依据考试成绩,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进步情况等。
课后服务优质活动方案设计
课后服务优质活动方案设计课后服务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外的服务,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为了确保课后服务的质量,我们需要设计一些优质的活动方案,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以下是一个关于优质活动方案设计的例子,包括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
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4.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
5. 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活动内容和实施方法:一、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活动:1. 读书分享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分享阅读体会,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知识竞赛:组织各种知识竞赛,例如文学、科学、艺术等,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3. 习题辅导班:为学生提供课后习题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并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活动:1. 小组项目: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项项目或任务。
通过协作和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辩论赛:组织辩论赛,让学生锻炼辩论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清洁社区、帮助弱势群体等,通过合作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体育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活动:1. 运动健身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种体育课程,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和体育锻炼习惯。
2. 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医生或健康专家开展健康讲座,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四、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培养活动:1. 艺术欣赏活动: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戏剧表演、美术展览等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
2. 才艺表演比赛:举办才艺表演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并通过参与表演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立足学生个性,培养体育锻炼习惯
作者:侯玉萍
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版》2019年第09期
摘要:在初中阶段,如何让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激发学生体育锻炼自主性、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因人而异地制定体育锻炼目标,优化体育锻炼方法、开展个性化体育教学评价,体现体育教学价值。
关键词:初中体育;锻炼习惯;个性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9C-0073-02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初中生在体育锻炼中感觉非常苦,缺乏锻炼热情,对体育活动参与度不高,缺乏终身锻炼意识。
事实上,很多学生并非不爱体育锻炼,而是在常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要。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教师应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入手,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一、以学生个性为根本,转变学生态度
笔者调研可知,若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那么对于体育习惯的养成也会是快速的;反之,对体育活动抱有否定态度,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就慢,此时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转变学生态度。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构建适合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态度转变的模型。
(一)教师与家长因素
作为教育信息的传递者与说服者,教师威信对学生观念的转变有一定影响。
威信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初中生开展体育锻炼行为的时候,有一定向师性,所以体育教师的个人形象很重要。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是否具有锻炼习惯也是影响孩子体育锻炼的一个因素。
因此,在学生个性化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需要家长与教师的积极配合,引导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并在学校或者日常生活中主动模仿锻炼。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以此开展的体育锻炼更加契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将初中生作为学习主体,转变学习态度很重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帮助树立体育意识,转变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