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自动保存的)

合集下载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类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类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类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和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秉持的对土地和农业的尊重与热爱。

以下是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分类。

一、农耕工具类中国农耕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发展出了许多优秀的农耕工具,这些工具体现了中国古代农民智慧的结晶。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三大农耕工具:犁、耒、耙。

这三种农耕工具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农耕阶段,它们的发展和改良,不仅体现了中国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新精神,也对人类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农田水利工程类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农田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包括灌溉渠道、水池、水车等。

中国古代农民深知水利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修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使得农田得到了有效的灌溉和排水,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这些古代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水平,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今天的农田水利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农田养护技术类中国的农田养护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中国的水稻田田间养护技术、黄河流域的河谷地带水稻栽培技术等。

这些技术不仅体现了中国农民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关注,也强调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这些农田养护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田的利用效率,也保护了农田的生态环境,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农产品加工技艺类中国的农产品加工技艺源远流长,代表性的有茶叶制作技艺、酿酒技艺和豆制品制作技艺等。

这些技艺在中国农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的饮食习惯,还对世界范围内的农产品加工技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茶叶制作技艺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农耕文明的宝贵财富。

通过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分类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国农业文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自动保存的)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自动保存的)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自动保存的)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农业文明的佐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典型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现如今越来越受到大众的了解和关注,然而遗产保护仍面临许多方面的干扰,形势非常严峻,社会普遍缺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对保护的对象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分歧、工业化城市不断扩张侵蚀农业文化的发展空间,本文试图分析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现状以及保护和发展问题,并对此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00000000000000000000“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o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e Herilage Syslems,简称GIAHS)保护项目,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02年发起的一项国际化的计划,目的是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相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只是和文化保护体系,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保护,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的佐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典型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按照粮农组织给出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景观和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截止到2011年底,FAO已在全球11个国家评选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6个传统农业系统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试点,其中中国就有4个古老的农业系统被列为保护试点。

一·农业文化遗产在讨论农业文化遗产的问题之前,要对农业文化遗产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性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界定有广义农业文化遗产与狭义农业文化遗产之分。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3.16•【文号】农办外函[2016]7号•【施行日期】2016.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农办外函[201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农办外函〔2015〕63号)要求,我部组织开展了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的遴选工作。

依据《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农业部公告第2283号),经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遴选推荐、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审等程序,确定将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等28个传统农业系统列入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详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列入预备名单的遗产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本地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指导与支持,加大宣传推介,持续推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列入预备名单的遗产所在地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完善保护规划,健全保护机制,强化管理措施,推动遗产所在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部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定工作的有关安排,从预备名单中择优适时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申报。

附件: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农业部办公厅2016年3月16日附件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河北涉县旱作梯田农业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江苏泰兴银杏栽培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安徽寿县芍陂(安丰塘)及灌区农业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山东枣庄古枣林山东乐陵枣林复合系统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及古枣树群落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一)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一)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一)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13期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 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项目始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ood and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简称FAO)于2002 年发起的旨在保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的倡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GIAHS 已从最初的倡议成为目前FAO 的重要项目之一,取得了显著成效,遗产项目从2005 年的首批5 个增加到现在的20 个国家50 个项目,涵盖了沙漠绿洲、山地梯田、农林复合、古树群落、稻鱼共生及其他特色农业系统。

这些系统具有5 大基本特征:一是农民目前仍在使用,可提供保障当地居民粮食安全、生计安全和社会福祉的物质基础;二是具有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生态价值;三是蕴含生物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水土资源管理、景观保持等方面的本土知识和技术;四是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在社会组织、精神、宗教信仰和艺术等方面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五是在长期人与自然交互中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中国农业农村部是这项工作的最早响应者、坚定支持者、成功实践者、重要推动者和主要贡献者。

目前我国拥有15 项GIAHS,位居世界首位。

分别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2005 年认定)、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2010 年认定)、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2010 年认定)、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2011年认定)、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2012 年认定)、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2012 年认定)、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2013 年认定)、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2013 年认定)、陕西佳县古枣园(2014 年认定)、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2014 年认定)、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2014 年认定)、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2017 年认定)、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2017年认定)、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2018 年认定)、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2018 年认定)。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列表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列表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列表
1. 巴拉圭的潘帕斯草原,潘帕斯草原是南美洲最重要的畜牧业区之一,代表了传统的牧业文化和畜牧业社会的发展历程。

2. 中国的梯田,中国南方地区的梯田代表了古老的水稻种植传统和农耕文化,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智慧。

3. 摩洛哥的阿尔古斯特农业景观,阿尔古斯特农业景观展示了沙漠地区的传统灌溉系统和农业开发方式,体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文化适应能力。

4. 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农业遗产,安第斯山脉地区的农业遗产代表了古代印加文明的农业智慧和高山农业系统,展示了在高海拔环境中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列表中的代表性遗产地,全球各地还有许多其他具有重要农业文化意义的遗产地,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地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人类认识和尊重农业文化、保护农业遗产资源、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二)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二)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二)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9年第17期印度藏红花农业系统2011 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藏红花农业系统位于群山环绕、河湖众多的克什米尔地区。

据历史记载,该地区公元前5 世纪就有藏红花种植。

时至今日,藏红花依然是该区域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每年的必种作物。

据统计,克什米尔地区只有1% 的花农还种植一些其他经济作物。

藏红花像克什米尔的烹饪般享有盛名,是克什米尔集药物价值和文化价值于一身的宝贵作物。

经过历史的发展,当地农民形成了独特的藏红花种植技术与一系列本土知识。

在克什米尔地区,按照传统播种习俗,当地农民6 月份和9 月份会用锄头翻垦疏松土地,来确保土壤的透气性,保证扎根于土壤中的藏红花球茎能够生根发芽, 9 月份开始着手培育藏红花。

藏红花的生长期为11 月份至来年5 月份。

在此期间,农民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控啮齿动物( 如田鼠) 对花苗的破坏,保证花苗的正常生长。

5 月份是藏红花的收获季节。

一季藏红花收获之后,会在田地种植亚麻、燕麦、小麦等作物。

当地农户还会根据土壤质量进行土地分级,分门别类培育花种,以实现长久的经济效益。

成熟的藏红花叶子风干之后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

藏红花农业系统承载着艺术、文化、景观等多种功能。

( 张龙豹熊哲摘译)印度科拉普特传统农业系统2012 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科拉普特传统农业系统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古至今,从理论到实践,当地人民都完整地保持了该农业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系统内物种丰富、品类繁多,其中花类品种高达2500 余种,稻谷340 种、黍类8 种、豆类9 种、油菜5 种、纤维植物3 种、蔬菜7 种。

此外,还盛产甘蔗、棉花、向日葵等各种经济作物。

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当地农户依靠自身的农业知识,实现了小块田地种植管理与森林管理的有机协调,确保了可持续发展。

播种之前,会严格测试品种、严把质量关,同时改善土壤、提高肥力,从而确保水稻和其他作物的高质量生长。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兴化垛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垛田是江苏中部里下河腹地、兴化湖荡沼泽地带的一种颇具特色的传统农业系统,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兴化市的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沙沟、林湖等乡镇。

兴化垛田地貌奇特,风景秀丽,物产丰饶,是勤劳智慧的当地先民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杰作。

2013年5月,兴化垛田被农业部授予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4月11日农业部邀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领导和专家来兴化垛田,现场考察和审核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并召开学术研讨会。

同年4月在罗马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题评审会上,兴化垛田被正式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成为江苏省首个入选项目。

近年来,由于受到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农村空心化等因素的影响,对劳动力投入高度依赖的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在地形地貌维护、传统耕作技术延续与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想使垛田这块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永续存在,有必要对垛田的起源和价值内涵做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开发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兴化垛田的历史起源垛田因何而起,源自何时?史载不详。

据笔者走访调研,在当地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大禹造田说。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得到舜帝的召见,大禹于觐见的途中在兴化歇脚,其腿上的泥巴掉落化为垛田。

第二,岳飞说。

民间老人传言岳飞迎战金兵曾在兴化地区驻扎,其营地所在的土墩日后经民众开发形成垛田。

第三,葑田说。

垛田先民最初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和葑(即茭白等水草的根),浮于水上,后发展演变为垛田。

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第一种大禹造田说,多是民众浪漫想象的结果,于史无证。

第二种“岳飞说”,看似合乎情理,但却经不起深究。

元末明初之际,兵火连天,作为张士诚主要根据地之一的兴化地区,一直是张士诚和朱元璋双方交锋的主战场,民众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

在这样的情况下,兴化地区土地大量抛荒,劳动力严重缺乏,本就是地广人稀,根本没有堆积垛田、开垦荒滩的需求,因此也不足为信。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FAO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FAO
当代意义
遗产地的当代意义在于它目 前和未来能保障粮食和生计安
全,有利于提高人类福祉和生活 质量,为社区和更广大的社会提 供其他地方、国家和全球经济和 环境产品与服务。这涉及到农业 系统 / 遗产地对于全球或国家政 策以及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实现粮食安全、人类 福祉和环境目标,如气候适应、 碳固存以及保护水源、土地和生 物多样性。
第 44-47 页
GIAHS 与全球问题
封面照片:中国 - 兴化垛田农业系统。
©George Steinmetz

GIAHS 计 划 承 认人类在利用 宝贵资源来提 供食物和生计 及保护独特生 态系统中所积 累的具有创造 力并引以为豪 的传统。
摩洛哥 阿特拉斯山脉绿洲系统
©George Steinmetz
智利
奇洛埃岛农业 ©粮农组织/Liana John
GIAHS 的 主 要 标准之一是确 保传统农业系 统中当地人口 的粮食安全。
历史意义
每个 GIAHS 遗产地会呈现 独特的发展模式。历史意义可以 展现遗产地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适应周围环境,农民如何发明 特定的知识和技术来建成当前的 景观和系统。
支持 GIAHS 的国家系统 一 些 国 家(智 利、中国、厄
9
GIAHS
GIAHS 遗产地的 主要特征
从粮食和生计安全到陆 地 和 海 上 景 观 特 征,每 项 GIAHS 提案都必须 符合五个主要标准。
在制定 GIAHS 计划的过程 中,为有助于介绍 GIAHS 遗产 地,亦 考虑 到 若 干重 要方面,诸 如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这些 主要特征分为“历史意义”和“当 代 意义”两 个方 面,包 括以下详 细阐述的五项筛选标准。
10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简称GIAHS),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国家之一,并在项目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首批保护试点。

之后,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加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编制完成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国家行动框架》和试点保护与发展规划,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和论坛、培训等多种形式,指导试点地区进行项目实施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粮农组织的高度赞赏,也为其他试点国家提供了经验。

2012年10月2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见来访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先生一行时,将加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合作作为重要建议,写入《合作备忘录》中。

2014年初,农业部在京成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立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由农业、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相关领域25位院士、专家组成。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为与会专家颁发聘书。

特别是在试点示范与推广方面,我国通过开展培训、生产标准化、市场开拓、种养殖技术与产品加工服务、示范户带动、基础条件改善、科学研究、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提高了干部和群众对于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保护了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稻鱼文化,提高了农民收入,扩大了国内外的知名度,带动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积极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截止2013年10月,我国共有8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两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这8个分别是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两个试点分别是陕西佳县古枣园、江苏兴化垛田。

全球重要文化农业遗产项目名词解释

全球重要文化农业遗产项目名词解释

全球重要文化农业遗产项目名词解释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农业遗产项目是指一项旨在保护和传承丰富多样的农业文化遗产的计划或计划体系。

这些遗产项目通常涵盖了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传统农业技术、作物和品种、农业节庆、农业景观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认定和保护,国际社会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的传统农业文化的交流和传承,保护人类农业文化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对话等。

具体来说,全球重要文化农业遗产项目通常包括以下要素:1. 传统农业技术:传统农业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耕作、种植、灌溉、收割、储存等方面的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和装备。

这些技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体系,是人类农业文化遗产中极具价值的部分。

2. 作物和品种:作物和品种是指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各种传统农作物和其特色品种。

这些作物和品种在人类农业发展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还承载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3. 农业节庆:农业节庆是指在农耕文化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各种节庆活动和仪式,如种植节、丰收节、播种祭祀等等。

这些节庆不仅是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了人们对丰收、生活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4. 农业景观:农业景观是指在农耕文化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景观,包括但不限于田园风光、农村村落、特色耕地、水系和灌溉系统等。

这些景观不仅是人类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体现,还承载了人们对土地、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和记忆。

5. 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是指在农耕文化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各种农业知识、技能和智慧,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这些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承载了人们对土地、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是人类农业文化传承的重要精神支柱。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四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四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教 他 怎 么 干 的阶 段 。 ”
李 文 华 说 ,中 国传 统 农业 中保 留下 来 的历 史 经
验 都 是 巧 夺 天 工 的 , 目前 也 大 多 是 濒 危 的 。我 们 所 进
uu 中 国 传 统 农 业 中 保 留 下 来 的 历 史 经 验 都 是 巧 夺 天 下 的 , 目前 也 大 多 是 濒 危 的 。我 们 所 进 行 的 农 业 文 化 遗 产保 护 ,是保 护整 个 的农耕 系统 。 农 耕 系 统 保 住 了 , 与 之 相 伴 的 农 业 文 化 、 生 物 多 样 性 及 可 持 续 发 展 等 就全 都保 住 了。
鱼繁殖 区都被 安置在 山脚下 的阴凉处 。鱼的卵并 不是 高产示 范可达七八 十公斤 ,部分 田鱼 开始走上市场 ,
直接产 在水里 ,老百姓会采 一些细软 的松树枝供 种鱼 商品率约为百分之十几 。
产 卵用 。
第 三 阶段 是 快速 发展 阶 段 ( 0 1 至 今 ) ,县 20年
就 出现在层层 的梯 田里 了。育好 的秧 苗长N3 厘米高 的 那就是 阴冷 。许 多稻 田都镶嵌在 深山丛林之 中,能够 时候 ,就从温 室里移 出来 ,密密地插 在稻 田里 ,这个 见到 阳光 的时 间非 常少 , 由于 日照 不足 ,灌溉用水 又 过程 叫做寄秧 ,一个 月之后 ,再分 到其 他 的稻 田里面 来 自山泉 ,这就使得稻 田中 的水温和 土温 都 比较低 。 去栽 培。秧苗插进 了稻 田,鱼 苗也就跟 着放 了进 去 , 等到鱼苗长到两 、三寸 ,再放入雏鸭 。 稻 田为鱼和 鸭的生长提供 了生存环 境和丰富 的食
因为这里 的鱼 总是 习惯性地 向着进水 口游 ,只要 在进 化 、标准化 、品牌化 、市场化 ”方 向发展 。

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 文化 遗产保 护试 点 , 成为 中 国第 一个 世
界农业文化遗 产。
2 哈尼稻作 梯 田系统
除 了仙人洞发现 的稻作 遗存外 , 万 年县裴 梅镇 荷 桥村还生产一种质地独特的稻米—— 贡米 。万年贡米
是一种原始的栽 培稻 , 是 迄今 为止人 类保 留下来 的最
哈尼梯 田主要分布在云南红河州红河南岸 的哀牢
能够在海拔 1 4 0 0 m 以上生存 , 极能适应气候变化 , 且具 有非常稳定的遗传 特 征 。在 2 0 1 0年百 年不遇 的大早
1 青 田稻鱼 共生系统 稻鱼共 生系统 即稻 田养 鱼 , 是一 种典 型 的生态 农
面前 , 哈尼梯 田依然 保持 了青 山绿水 , 获得 了大丰 收 ,
高可达 5 0 0 0多级 , 有时 田埂有 5— 6 m高 。
哈尼人是大山 的后 代 , 在 巧妙 利用 山地气候 和水 土资源方面 , 表现 出 了非 凡 的智 慧和 能力 。他们 在利 用土地资源时 , 充分考虑 自然地 理条件 , 开创 了一套独 具特色 的复合农 业生 态系统 。山腰气候 温和 、 冬暖 夏
生态平衡 。
“ 鱼米 之乡” 的美称 。1 9 9 5年 , 中美农业 联合考古 队在
江西 万年 县仙 人 洞 发现 了距 今 约 1 2 0 0 0年 的 稻作 遗 存 。仙人洞 的栽培 稻植硅 石标 本显示 , 在距 今 1 . 4万 年的地层 中出土 的植硅 石都 是 野生 稻 , 到 了距今 1 . 1
中国 农业 文化遗产 保护试点 关键 词
全球重 要农 业文化遗产是联合 国粮食 及农业 组织
于2 0 0 2年发起 的一个大型项 目, 旨在建立全球 重要农 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景观 、 生物多样 性、 知识和 文化 的 保护体系 。联合 国粮农组织对全球重要农业文 化遗产 给 出的定义是“ 农村 与其所处 环境长期 协 同进化 和动 态适应下所形 成的独 特 的土地利用 系统和 农业 景观 , 这种系统与景 观具有 丰 富的生物 多样 性 , 而且 可 以满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三)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三)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概览(三)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15期西班牙阿尼亚纳海盐生产系统2017 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萨拉多山谷景观由盐水分配和储存两个系统构成。

西班牙巴斯克山区的小河谷流经巨大、有百万年历史的海洋残留矿床,并由此得以产盐。

萨拉多山谷位于西班牙北部的萨立那镇,距离首都30 公里。

两条河流穿流其间,在山谷中央交汇。

这里曾是来自海洋的一个巨大的盐丘,百万年前消失不见。

幸运的是,由于地质现象底辟构造以及活水注入盐丘中,大量的盐水温泉在山谷的最高处显现。

这些盐水借助重力作用由多个管道巧妙地连接到井口和盐滩,盐水蒸发生成盐。

古老的生产技术被较好地保存下来,并逐渐融入些新的元素,以维持当地社区的生计,但经过历史经验印证的关键性生产条件仍得到了良好保留。

此外,得益于萨拉多山谷基金会开展的各类活动,当地经历了一个转折点。

凭借历经几个世纪流传下来的传统智慧,遵循可持续与适应性标准,人们继续保护着这片盐场,生产盐。

现在,当地的目标已不仅如过去那样仅限于盐的批量生产,而是实现了长久的平衡,使山谷得以永续。

如此,萨拉多山谷及其农作活动已成为周边地区包括农业旅游业在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世世代代的盐农带来新的希望。

(宋佳雨郭丽楠摘译)秘鲁安第斯高原农业系统2005 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安第斯高原农业系统是5000 多年来当地人民适应环境、积累丰富农业知识的最佳范例之一。

当地保存的农业知识涉及梯田、垄田、灌溉系统、传统农具、不同海拔的作物和牲畜。

上千年的经验积累和自然选择形成了本地特有的品种,如马铃薯、藜麦等。

安第斯高原农业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当地人世代培育的作物品种多达177 个,尤其重要的是众多的根茎类作物。

根据海拔的层级,系统可划分为玉米区(海拔2800~3300 米)、马铃薯区(海拔3300~3800 米)、牲畜和藜麦等高海拔作物区(海拔3800~4500 米),不同海拔区域种植不同的作物。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一)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一)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一)资深创作者专栏: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定义1.农业文化遗产:指与农业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农具、种植和养殖技术、农耕习俗、农业音乐舞蹈等。

2.全球重要: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农业文化遗产,无论是其历史、技术水平还是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备卓越的特点。

理由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着不同地域、民族的农业发展和农民智慧的结晶。

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有着重要意义:1.保护文化多样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农作物、农耕方式和农业文化习俗,保护它们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各地的独特文化。

2.传承农业智慧:这些遗产蕴含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对于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传承农业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应对当前的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

3.促进可持续农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些传统农业技术和农耕方式具有环境友好性和生态合理性,对于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书籍简介下面是几本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书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文化背景来介绍和阐述这一主题:1.《农耕的记忆》作者:李明简介:本书通过调查和研究,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以及其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作者通过讲述农耕的历史故事和农民的传统知识,展示了中国农耕智慧的魅力和独特性。

书中还包含了农耕习俗、农业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深入揭示了中国农业文化的丰富内涵。

2.《农业与文化遗产保护》作者:David C. Harvey简介:这本书从全球范围出发,探讨了农业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

作者通过案例研究和理论探讨,探索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利用问题。

书中涵盖了各地的农业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农具、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风俗等,全面展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3.《农业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作者:Jan Groote 简介:这本书旨在探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聚焦 中国11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聚焦 中国11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
农业文化遗产在中国
2015年12月14-15日,联合国粮
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
产(G IA H S)指导委员会和科学委员
会联席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日
本、孟加拉国的4个传统农业系统被
正式批准为GIAHS保护项目。

至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总数增至36个,分布在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的15个国家。

34
G
I A
H
S
的农种象征。

系统代产。

作文化系统优质淡水的稻作具贵州山坡-稻田出系的观的森林与多姿多彩了一个复杂而文化系统遗产
C
H
I N
A
管理、枣枣文化和黄土性农业系和枣江苏垛渔结合的生荡纵横,历泽高地垛田业发为抗旱、区发展旱作节进农用可持的发展观。

营坡山、山岚等画图,成为文重要源泉。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

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履行相关国际义务,促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农耕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即“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

这些系统和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工作,应当贯彻“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整体保护、协调发展,动态保护、功能拓展,多方参与、惠益共享”的方针,建立“政府主导、分级管理、多方参与”的机制。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国范围内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与审核第五条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为当地居民提供粮食安全、生计安全和社会福祉的物质保障;(二)蕴涵生物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水土资源管理、景观保持等方面的本土知识和适应性技术,具有多种生态功能与景观生态价值;(三)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智慧,在社会组织、精神、农事信仰和艺术等方面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四)得到遗产所在地居民的普遍支持,具备保护与发展的条件;(五)完成基本的组织和制度建设,设立遗产管理机构,出台保护与发展规划。

第六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由县、市(地)级人民政府提出,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农业部。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宣布,中国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中国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中国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因以独特方式利用传统方法和知识,维护特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评选标准规定,遗产地必须具备全球重要性和公共产品价值,支撑粮食安全、生计安全、农业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且景观秀美。

从2005年中国第一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认定至今,在全部65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中国以18处位列榜首。

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西溪上游的安溪县,居山而近海,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当地早在10世纪就开始产茶,安溪茶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文化符号,茶文化传承模式也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显著的全球重要性。

它首创“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丰富了世界茶叶种类;发明了茶树“短穗扦插”繁殖技术,保持茶树品种的优良特性;发现了铁观音茶树品种,至今仍保留有铁观音母树,丰富了世界茶树基因库。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生态种植管理模式,对全球山区生态农业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安溪的茶文化传承模式也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借鉴。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同时还具备显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我国入选的首个游牧农业遗产地,也是全球可持续牧业和脆弱牧场管理的典范。

早在新石器时代,该地区就有早期居民狩猎和游牧生活。

该系统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多样的生态景观。

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上,每年六月,几十万头大小牲畜就开始了大迁徙。

农业文化遗产典型案例

农业文化遗产典型案例

农业文化遗产典型案例【最新版】目录一、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和意义二、农业文化遗产的典型案例1.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2.世界范围内的农业文化遗产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文【一、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和意义】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价值的遗产。

这些遗产反映了人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史、农业科学、生态环境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以下特点:历史悠久,传统性强;具有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教育等价值。

【二、农业文化遗产的典型案例】【1.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悠久,农业文化丰富,拥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文化遗产。

典型的案例有:(1)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哈尼梯田是世界著名的梯田景观,展示了哈尼族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态保护理念。

(2)福建土楼:土楼是福建客家人独特的居住形式,展示了客家人在农业生活中的智慧和创造力。

(3)浙江乌镇:乌镇是中国著名的古镇,具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如古代的水利设施、农具、民间技艺等。

【2.世界范围内的农业文化遗产】世界范围内的农业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典型的案例有:(1)日本的水稻田文化:日本的水稻田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种植技术和景观使其成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代表。

(2)法国的葡萄园文化:法国葡萄园文化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地,具有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

(3)秘鲁的印加农业遗址:印加农业遗址展示了印加帝国时期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和独特的农业技术。

【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立法保护,将农业文化遗产纳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2)提高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组织设立的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组织设立的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什么组织设立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是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联合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
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建立一个具有全球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文化
遗产动态保护系统,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

该系统强调了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提供了一个可供交流的平台。

该行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传统农业系统及其赖以存在的自然与人文
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不仅保护传统农耕技术和传统农作物品种,同时还要保护与农业文化遗产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包括地形
地貌、土壤植被、生物景观、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信仰、礼仪习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农业文明的佐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典型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现如今越来越受到大众的了解和关注,然而遗产保护仍面临许多方面的干扰,形势非常严峻,社会普遍缺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对保护的对象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分歧、工业化城市不断扩张侵蚀农业文化的发展空间,本文试图分析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现状以及保护和发展问题,并对此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00000000000000000000“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o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e Herilage Syslems,简称GIAHS)保护项目,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2002年发起的一项国际化的计划,目的是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与其相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保护,使其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明的佐证,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典型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按照粮农组织给出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景观和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①”。

到2011年底,FAO已在全球11个国家评选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6个传统农业系统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试点,这当中4个古老的农业系统就属于中国。

一·农业文化遗产我们在农业文化遗产的题目讨论之前,要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性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界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农业文化遗产,就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经验。

如:开荒、育种、播种、防虫、治虫、收割和储藏的经验等等;而广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则是指在人类历史上创造出且传承、保留到今天的各种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经验。

农业的生产、生活上的经验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感悟、创造继而传承至今的众多生产经验与生活经验的综合。

两者相辅相成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任何一种生活模式大多是由特定的生产模式决定并一点点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

正如稻作农业这种特定的生产形式决定了稻作民族必须以稻米为生,并由此演绎出一系列有关稻作文化的信仰、仪式、节庆之类,以及与稻作文化有关的饮食、穿衣、居住等多方面的习俗。

如果我们忽视了稻作民族特有的生产方式对他们的生活模式的影响,就很难去理解和学习属于他们特有的文化,那么,如果说我们对稻作民族的生活习俗有了深入的了解,那么就更容易了解其民族的生产习俗。

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互助作用。

问题是,我们为何一定要对那些已经明显落后于现代生产力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呢?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个有着近万年农业文明的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长时间的农业实践中,人类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农业的文化文明。

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之所以能够在近万年的历史长河中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着相当成熟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一点充分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的的主要财富,理所当然的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应是中国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的文化化遗产保护的头等大事。

特别是在当下社会农药、化肥、除草剂、催熟剂等现代化农业逐渐取代传统农业的时候,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的急迫和必要。

但如今,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存在着一些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困难阻碍。

①闵庆文.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中文名称及其他,古今农业,2007(3):116—120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一)社会普遍性缺乏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树立保护意识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前提条件,而保护意识的强弱则预示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顺利与否。

目前,受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有限认知和价值观等因素的束缚,从政府到社会民众和广大农村居民都普遍的缺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以至于农业文化遗产一直处于不断被破坏、被遗忘甚至于被抛弃的境地。

这已然成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所面对的一个广泛性问题。

从政府方面去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尚未进入政府职能部门和大多数地方政府的视野范围中,大范围的存在保护意识淡薄甚至于无意识的情景。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除去少数文化、文物相关的政府部门,大多数的职能部门既不了解,也不关心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即使是相关部门了解到、注意到,也因为缺少资金支持和明确的工作要求,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并没真正落实到位。

地方政府那方面,由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工作的开展,有一部分地方政府渐渐认识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但是除了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浙江青田县、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江西万年县、贵州从江县和有机会被列入保护试点的云南普洱市、内蒙古敖汉旗等部分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外,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都没有统一的、正式的开展过相关的工作。

据了解在江苏淮安、泰州等地区,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官员不了解农业文化遗产,不清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更不明白这方面的工作应该由哪方面部门负责、运转,甚至是找不到了解当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情况下地方政府认为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过多的占用政府资源,一方面恐怕会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担心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从而不愿将其归入工作范畴。

农业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对于绝大多数的社会公众而言是一个新的遗产概念,相较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则陌生了许多。

尽管农业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并且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同时主流媒体已进行了一些报道,但是绝大多数社会公众还是对农业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则会普遍的受制于文化程度和获取信息渠道等的限制因素了解的更少,甚至于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破坏熟视无睹。

总的来说,社会大众没有保护农业文化也产的意识,即使是有所了解也会置身事外,或最多关心有关自身利益的部分。

即使在那些被列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地区,遗产的保护工作的进展也没有多么明显的起色。

因为保护意识的淡薄,当地公众的参与程度低,没有意识到身为保护主体的身份。

(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结构性缺失”从理论上讲,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农业文化遗产地区以及附近的农村居民等,他们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所处在的地位、应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利、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

然而,现在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和学者都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或支持了遗产的保护活动,民众对此的热情度不高,服务性、权益性中介组织的发展相对滞后,这就称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上的“结构性缺失”。

农业文化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从地域属性来讲的话是属于整个国家、民族的,一个国家政府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所有权代表和管理者,在制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的对此的关注程度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败的关键所在。

因此,相应的政府部门应当明白本身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主要责任主体的身份。

一些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紧缺现象尤为突出,市、县级特别是县级保护项目,地方政府往往财力拮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更不存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经费。

农业文化遗产地区居民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使用者、传承者和守护者,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保护与传承应是其责无旁贷的意识。

作为农业文华遗产的拥有着,他们应得到社会公众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但是,据了解在江苏连云港、泰州、苏州等农业文化遗产地,尽管大多数人都注意到了农业文化遗产,但作为保护主体的当地政府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遗产地的农村居民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很多的当地居民家庭收入的大部分已经不是来自于农业生产,农村的成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去打工、就业,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缺乏认识,自然对农业文华遗产的保护缺少积极性,而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即便是有心也是难以胜任。

从事农业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测评的环保组织、科学研究院、文化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拥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坚力量。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是在学术界的有识之士的呼吁下开展和进行的,这些社会性组织有着专业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而后各种相应的遗产保护协会和委员会相继成立,为政府的决策层提供了重要的咨询意见。

综上所述,我国有着大量的农业文化遗产并且内容丰富、种类多样,而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的主体却存在着“结构性缺失”,就是说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发挥主动作用的其实是一些社会组织和学者,政府和遗产地居民相较而下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参与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农村的发展存在矛盾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单个要素的保护,还是对各个要素的发展过程进行保护的双重的双重理念,一个重要的基准点是绝不能损失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性。

农村发展的城市化、现代化是大势所趋,农村的整体面貌需要得到大范围的改善,使遗产地周围居住的农村居民有权利享有想和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到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使传统农村走向现代化的道路的同时又能保持地域特色、使农业文化遗产得到最原始的保护,这个问题就成为我们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必须要面对的困境。

在我国,只有在偏离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存的很完整,因为其远离现代化工业城市。

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这些地区也是迫切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认识不足、缺乏理论和指导,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城市化,不计后果的擅自拆毁、迁移古村落遗址,造成很多具有大量历史文化价值的景观和物品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同时,使得农业文化遗产的原始性、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的“景观污染”。

现阶段,我国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利用手段是用遗产景观地的特殊性吸引游客参观,大规模、大批次的游客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同时,对那些以实物形式存在的农业文化遗产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而且遗产地居住的村民也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外界生活方式的影响,接着对物质生活需求加强,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会相继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