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的调节
四招消除儿童的逆反心理
四招消除儿童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给家长和教育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逆反心理是指儿童对于一些事物或者规则表示反抗和抵制的心态。
为了帮助家长克服这一问题,下面介绍四招消除儿童的逆反心理。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基础,对于消除儿童的逆反心理也是不可或缺的。
家长应当保持耐心和理解,试着从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反抗行为背后的原因。
通过与孩子互动交流,关心他们的情感和需要,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缓解他们的逆反情绪。
2. 建立清晰明确的规则逆反心理往往来源于对规则和限制的反抗。
因此,建立清晰明确的规则对于消除逆反心理至关重要。
规则应当简单明了,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同时可以适度地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与孩子一起商讨和制定规则,并在实践中给予认可和奖励,可以增加儿童对规则的接受和遵守。
3. 培养积极的应对能力儿童的逆反心理往往是因为他们无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因此,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和应对能力。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绘本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习情绪表达与调节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
4. 提供充分的支持与理解最后,家长应当时刻提供充分的支持和理解。
理解不意味着纵容,而是尊重儿童的感受和需要,并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引导和教育。
家长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赞美,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减少逆反心理的出现。
总之,消除儿童的逆反心理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清晰明确的规则,培养积极的应对能力和提供充分的支持与理解,都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克服逆反心理,健康成长。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5. 培养良好的冲突解决能力冲突是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冲突。
逆反心理可能是对冲突的一种回应。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学会有效地解决冲突,而不是通过逆反的方式来应对。
可以通过模拟情境,教给孩子一些冲突解决的技巧和策略,例如倾听对方观点、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妥协等,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冲突,减少逆反心理的出现。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逆反心理问题却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
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消除方法,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共鸣。
一、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1. 家庭教育不力农村家庭以农事劳作为主,父母大都忙于农业生产,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自由发展,缺少家长的引导和规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2. 缺乏生活规律农村小学生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生活规律不固定,饮食起居不规律,缺乏锻炼,这一切都容易导致孩子情绪上的不稳定和逆反心理的产生。
3. 缺乏心理疏导农村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良好的心理疏导,对于一些自身情绪的处理和情绪管理能力,都存在不足的地方。
所以在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孩子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4. 网络时代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小学生也受到了网络的影响,接触到了很多不良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消化和理解,往往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疏导,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孩子们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了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这也说明,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彻底解决。
家长应当增强对孩子的关注,倾听孩子的心声,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渠道。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孩子犯错或产生逆反心理时,应当耐心倾听和引导孩子,避免用强制手段,避免用惩罚手段。
2. 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各类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问题,学会在遇到困难时主动求助,不要隐藏情感。
设置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让孩子有一个宣泄情感的途径。
3. 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鼓励学生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农村地区生活的小学生出现的一种不服从、抗拒和反抗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是由于个体特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找到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将探讨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为后续的讨论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
2. 正文2.1 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忙于务农或外出打工,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依赖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教育条件的不足也是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之一。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相对欠缺,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导致他们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造成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文化氛围较为封闭,孩子们的思想和认识受限,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与认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和解决。
只有全面了解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帮助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
2.2 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方法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
2. 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教师可以采取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认同感,从而减少逆反心理的出现。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
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疏导策略【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而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情感上的孤独与失落,行为问题的表现较为突出,学习压力也普遍较大,缺乏安全感更是明显。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疏导策略来帮助他们逐渐走出困境。
首先是建立情感支持系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其次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学会应对情感问题;最后是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疏导策略、情感困扰、行为问题、学习压力、安全感、情感支持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1. 引言1.1 背景介绍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工作等原因长期留在农村的孩子,他们常常经历着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独与无助。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增大,留守儿童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学习压力过大以及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疏导策略,对于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困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在接下来的将具体探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各个方面,并提出相关的疏导策略,希望能够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2 问题意义留守儿童是指因为父母离家务工、离异、去世等原因而长期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在身边照料的儿童。
这一群体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问题意义在于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如何有效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促进其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也会对社会稳定和和谐造成负面影响。
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和疏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以有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亲属照看的儿童。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缺乏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他们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对社会规则和价值观缺乏正确认知,容易形成叛逆行为。
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他们性格孤僻、不善交往,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家庭教育,提升亲属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力度;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三是加强学校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积极向上的人才做出贡献。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这些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1. 孤独与孤立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长期处于孤独与孤立状态,容易产生心理隔阂。
2. 情感缺失:家庭成员长期分离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缺乏安全感和亲情支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空虚和缺失。
3. 心理压力: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家庭状况不稳定,农村留守儿童常常承受着来自学业、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4. 自我认同困惑: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产生困惑,不清楚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影响到自我认知和发展。
5. 教育与成长障碍:缺乏家庭的教育与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等问题,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农村地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逆反心理,是指儿童或青少年表现出的一种不合群、不听从规则、不服从权威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的形成涉及到诸多因素,解决逆反心理问题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消除方法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1. 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生活圈,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儿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农村地区,一些父母在工作繁忙的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度不够,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情感支持和认同感,产生逆反心理。
2. 学校因素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却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导致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逆反情绪。
3. 同伴因素同伴关系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孩子在同龄人中处于边缘化,遭受同伴排斥和欺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不适应和反叛的行为。
4. 社会环境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文化传统保守、信息闭塞等问题,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1. 家庭教育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应该创造出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多给予孩子关怀和支持,多跟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学校教育农村小学应加大教学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怀,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孩子都感到被重视和关心。
3. 同伴关系学校应加强同伴关系的塑造,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和集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互助,减少同伴排斥和欺凌的现象,使每个孩子都感到被接纳和尊重。
4. 社会关怀社会应当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丰富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从根源上消除逆反心理的滋生土壤。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指的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对教师和家长的抗拒、不听从安排和指导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和存在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下面就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
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往往与其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一方面,由于农村特殊的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农村家庭存在看重孩子劳动能力和家庭实际贡献的倾向,相对地降低了对知识学习的重视和培养。
这使得孩子长期处于强调实用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教育环境,对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农村教育普遍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扰,也会引发逆反心理。
针对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存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消除这种心理状态。
要加强家庭教育。
农村家庭普遍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缺乏对教育的重视,这就需要家长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家长应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学习,给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家长要做好榜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要改善学校教育环境。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师资水平也有待提高。
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分配,将教师队伍普及化,提升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条件,为农村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农村小学生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限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学校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习之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关,要消除这种心理状态,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改善学校教育条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逆反心理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逆反心理并不是孩子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消除方法,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一、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1. 家庭环境农村家庭多数以务农为主,父母的工作以及家庭生活本身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
农村家庭的传统观念也会让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较高,孩子和父母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过于严厉,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 学校环境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资源匮乏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问题容易造成农村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3. 社会环境农村地区社会资源落后,孩子们的社会交往机会相对较少,这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容易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理解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和关爱,以减少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3. 社会教育社会资源不足是农村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社会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
4. 心理辅导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随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些农村小学生却呈现出了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孩子因为过度自尊、反感约束、好强等心理素质过度发展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了解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消除,对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1. 家庭环境农村家庭多为大家庭,父母因务农忙碌,孩子在家庭教育和情感关怀方面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导致小学生心理不稳定,产生逆反心理。
2. 生活环境农村小学生生活环境相对贫困,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生活的困苦使得小学生心理产生不满和抱怨,产生逆反心理。
3. 学校教育农村学校教育条件相对较差,学校管理制度相对宽松,教师对学生管理不严格,学生容易形成逆反心理。
4. 社会环境农村小学生多数接受的是传统家庭教育,对一些规矩和约束产生抵触情绪,小学生逆反心理由此形成。
1. 对家长和师长呈现出不尊敬的态度,不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教导。
2. 做事顽固、抗拒,交往少,冷漠、排斥。
3. 逃学、早恋、打架等不良行为。
4. 情感不稳定,不愿意和周围的人建立亲近关系。
5. 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反感情绪,学习成绩较差。
1. 家庭教育家长要关爱孩子,多陪伴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促进家庭和睦,减少家庭矛盾。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当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管理,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3.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孩子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升自律能力。
4. 心理辅导针对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对策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人口逐渐减少,大量的家庭留守儿童也出现了。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单调乏味,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状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呢?一、认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孤独寂寞感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单一,缺乏家庭与朋友的陪伴,长期处于孤独寂寞的状态中,这易使他们产生情感问题,比如缺乏安全感。
2.情绪问题常年的人际隔离和缺乏家庭关怀,会让留守儿童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比如学习不专心、情绪失控等表现。
3.焦虑对于家庭和父母无法及时了解的情况,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一种被家庭和父母所遗忘和担心的感觉。
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常常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4.自卑由于缺乏家庭存在感,留守儿童往往会感到自卑。
这样一来,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和外界相异,产生一种不被理解的感觉。
5.抑郁缺乏及时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的抑郁症状较为明显。
抑郁症状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乐趣,甚至会产生生命绝望的想法等。
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对策1.关注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多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参与进来,建立团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
2.提供志愿者、医生等帮助黑龙江快三投注建议为了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可以招募志愿者或聘请专门的医生进行心理疏导,给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帮助。
3.发挥家庭作用对于在城市工作的父母来说,要尽量回家探望孩子,积极与留守儿童沟通,传递家庭温暖和关爱。
4.学校加强关注学校也应该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开设心理辅导课,并与家庭建立紧密的联系。
三、心理辅导的方法1.激励留守儿童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例如辩论会、运动会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2.培养留守儿童的爱好要多了解留守儿童的兴趣和特长,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与调节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与调节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由老人或长辈照顾,而父母则到城市打工谋生。
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在父母长时间的离开下,往往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
本文将讨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及其调节方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1. 孤独感由于家长的长期离开,留守儿童往往会感到非常孤独,没有亲人陪伴的他们容易变得内向、退缩,缺乏安全感。
孤独感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情感发展,而且容易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2. 焦虑和恐惧留守儿童往往会对身边的事物感到恐惧和不安,比如害怕黑暗、害怕陌生人等。
长期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3. 情感障碍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与亲人的分离和缺乏父母亲的关爱会使其发生情感障碍,比如焦虑、抑郁和愤怒等。
这些情感障碍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业和社交能力,同时也会导致孩子在人际关系中难以适应。
二、调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1. 提供教育与娱乐资源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家人的陪伴很难得到保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帮助孩子获得必要的陪伴和支持,包括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娱乐资源,如图书馆、电视和游戏等。
这些资源能够丰富孩子的生活,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2. 心理疏导和支持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和支持来帮助孩子自我调节情绪。
由于很多留守儿童有情感上的压抑,他们往往更需要精神疏导以及扶持。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支持小组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控制情绪等。
3. 创造平等的家庭环境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家庭背景的差异往往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平等发展的机会。
因此,通过完善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特别是提高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意识、尽早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全面帮助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和成长机会。
4. 社会扶助政策积极推行社会扶助政策,包括财政扶助、义务教育优惠、医疗保障等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和安全保障。
浅议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
浅议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亲属或留守老人照看的儿童。
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有效的应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议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
提高大家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和认识,提高社会的关爱度和关注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研和宣传力度,组织专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家长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建立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心理问题的观念。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
政府可以拨款设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学校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家庭和社区也应该积极承担起心理关爱的责任,多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解情感压力。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容易产生自卑、消极等心理问题。
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教育。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各类形式的情感教育活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积极面对自己的情感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也应该多陪伴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建立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机制。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顾,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情感问题。
家庭应该建立父母与子女的良好沟通机制,顺畅的沟通可以帮助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给予孩子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一、背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农村务工,把孩子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照顾,这些留守儿童面临孤独、焦虑、自卑、逆反等心理问题,并常常表现出行为异常。
针对这些儿童的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变得尤为重要。
二、心理辅导1. 了解儿童心理需求: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情感表达和内心世界。
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加对自己的认同感。
2. 情绪管理: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时能够冷静思考和合理应对。
通过心理训练或游戏等方式,让他们学会情绪识别、情绪调节的方法。
3. 增强自尊心:留守儿童往往因为长时间的家庭分离而感到自卑,需要我们关注和肯定他们的优点和努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
4. 建立支持系统:引导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
可以组织儿童互助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和帮助,减轻心理压力。
5. 照顾家庭关系:与留守儿童的家庭保持良好沟通,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并引导父母用温暖与关爱来弥补与孩子的分离。
三、行为矫正1. 规范行为准则:明确告诉留守儿童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制定行为规范,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 引导正确行为:对于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通过激励和表扬来增强他们正确行为的自觉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3. 忽视无关行为:对于某些留守儿童可能采用行为异常来获取关注的行为,建议家庭和社会环境适当忽视,而关注和表扬他们的正常行为,以正向引导的方式消除不良行为。
4. 引导发泄情绪的方式:留守儿童常常因情绪无法宣泄而表现出行为释放。
我们可以教育他们一些可以合理发泄情绪的方式,如运动、绘画等,使其能够通过积极健康的方式释放情绪,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四、总结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其他亲戚或者邻居照顾的儿童。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护,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常常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孤独感、自卑感、焦虑等。
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行为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自控力差、逆反心理等。
针对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需要综合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校内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家教等多方面的力量。
他们应该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问题。
需要鼓励留守儿童与同龄人交流,增加他们的社交经验和支持网络。
二、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心理问题,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
对于孤独感强烈的留守儿童,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小组或者提供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增加社交技能和友谊。
对于自卑感较强的留守儿童,可以通过心理训练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开展行为矫正培训针对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需要进行行为矫正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自控力的提升、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行为问题,除了学校的辅导之外,还需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或者家访活动,向父母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
学校和社区还可以联合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开展行为矫正培训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促进其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
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摘要】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浅议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和消除方法入手,分析了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
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如改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家庭教育和改进学校教育方式。
总结了研究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可以有助于解决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和消除方法,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和关爱孩子。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消除方法、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总结、展望、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于权威的反抗和抗拒,对于规则的不服从和挑战。
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往往与家庭教育方式、学校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观念等原因,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
这种现象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于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及其消除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分析社会环境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有效的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提供参考,促进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逆反心理在农村小学生群体中的表现形式和原因一直备受关注,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和探究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可以帮助家长、老师和社会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减少误解和冲突,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
通过深入研究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积极健康地成长。
浅议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
浅议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很多农村家庭都面临着被迫留守儿童的问题。
这些孩子因为与父母长期分离,心理承受压力大,容易产生孤独、失落、受挫、焦虑等问题。
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都必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全方位的关爱和辅导,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困境,健康成长。
一、强化家庭关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他们最亲近、最信赖的人。
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陪伴和关怀。
家长应该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回家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
同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处境,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二、学校宣传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宣传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处境,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倾听服务,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学校还应该积极发动社会力量,争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三、社会关注和支持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各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应该积极参与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提供志愿服务、教育支持、心理帮助等服务。
同时,各级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制定专门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更多的农村少年宫、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四、建立绿色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网络建立绿色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网络,旨在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这个网络由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构建,以实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为目的。
同时,这个网络也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全面、更广泛的交流、学习、社交等服务,助力他们更好地走向未来。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和重视,这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让留守儿童感到温暖和关怀,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和使命。
留守儿童消极心理如何自我调节
留守儿童消极心理如何自我调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对于人体健康有害,医学专家把焦躁、怨恨、消极、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总称为负性情绪。
那么留守儿童消极心理如何自我调节?自我暗示法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疗法。
可稳定情绪,改善心理、行为和生理状态。
当遇到烦恼时,学会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破财免灾”、“知足常乐”等。
这样心情就会轻松,头脑就会冷静。
小事糊涂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吸烟解闷;要么以牙还牙或破罐子破摔,更有甚者轻生厌世,这些都是一些错误的做法。
小事糊涂既能使非原则的矛盾悄然化解,也可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变得缓和些。
疏泄释放心中有忧愁、委屈、烦恼时,可向同事、朋友倾诉,以求得到劝解与帮助,或哭出来,或一吐为快,不可闷在心里,积聚成一颗迟早要爆炸的“定时炸弹”。
精神转移愤怒或忧伤时,头脑中会产生强烈的兴奋灶,此时不妨去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散步、玩游戏机或打球等,寻找一些“新颖刺激”,让新的兴奋灶冲淡或抵消原有不良情绪。
自嘲自解法面对不良情绪,应学会自嘲自解,如自嘲自己的愚昧、无知、缺陷,甚至狼狈相。
这样不仅不会贬低自己,反而会缓解情绪,分散自己的精神压力。
接下来看下怎样矫正留守儿童的消极心理?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要充分改变留守学生孤僻、压抑、自我封闭等不良心理状态,教师还应当注意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要想法让他们与同学们交朋友、做知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同学的友情。
如建立互助小组,开展一帮一、上门补习和分担家务等,可以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大集体中来;其次,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积极鼓励留守学生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留守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能力弱的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为同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增强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亲和感。
以上是留守儿童消极心理如何自我调节。
留守儿童叛逆期的教育方法
留守儿童叛逆期的教育方法叛逆期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原因,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扰。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度过叛逆期,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可行的方法,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建立信任和理解留守儿童在叛逆期往往面临与父母沟通不畅的问题。
因此,建立信任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尽量与孩子保持经常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同时,家长也应尽量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
二、培养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力叛逆期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的增加。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情绪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家长应帮助孩子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情绪,鼓励他们积极地表达感受,寻找合适的方式来释放情绪,如运动、绘画或写作等。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模范表现情绪管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提供支持和鼓励留守儿童在叛逆期可能会感到无助和孤独,此时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尤为重要。
家长应尽量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认可。
同时,家长也应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和勇气。
四、建立良好的规矩和界限叛逆期是孩子开始独立思考和建立自我意识的时期,但同时也需要建立适当的规矩和界限。
家长应尽量与孩子共同商讨并制定家庭规则,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家长也应对规则的执行给予适当的监督,确保孩子的行为符合基本的道德和社会要求。
五、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陪伴和关注,可能在叛逆期的学业和生活方面存在困扰。
因此,家长应努力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如参加兴趣班、培训课程等,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技能。
同时,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六、寻求专业的辅导和帮助如果留守儿童在叛逆期遇到较大的问题和挑战,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的辅导和帮助。
咨询心理学家、学校辅导员或社区服务机构可能会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建议,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并顺利度过叛逆期。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1.增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
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保护。
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准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度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
2.发挥学校的主导教育功能。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展开各种形式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学校应该增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即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气氛,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即时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实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
3.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要注重对留守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端正教育观点,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家校结合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4.留守儿童自身应增强心理素质培养。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
我认为留守儿童本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学会准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的意志,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升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2)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在外务工等原因而长期独自在农村家中生活的儿童,这些儿童往往存在着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自卑、逆反、无助等。
这些问题的存
在不仅给儿童自身带来了不良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未来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在家长的不在场下容易产生多种情感问题,如缺乏依赖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等。
家长要在平日里积极与孩子沟通,给予他们关注和
支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们关爱和照顾。
其次,要加强学校心理教育。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心理服务体系,密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解
决心理问题,增强其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
最后,要加强社会关爱。
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中,社区、社团、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都可以对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他们可以组织农村留守儿童的文艺活动、集体体育活动、夏令营等,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下得到积极的体验,扩展他们的社交圈和视野,减少心理负担和孤独感。
总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的调节
作者:黎昌金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是他们的一种无奈的反抗。
叛逆留守儿童的教育转化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同时要注重情感教育,用爱心去打动、感染学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并要细心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转化效果。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逆反心理调节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47-02
我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多,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共有529名留守儿童,其中有314人为双亲留守儿童,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9.36%。
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厌学、早恋、叛逆等,其中叛逆是他们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不与父母生活,他们没有安全感,对身边的一切充满怀疑,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个世界,当他们内心感到压抑而又无法宣泄时,就常常以负面的方式来表达,容易对学校的老师、身边的监护人、亲戚朋友的管教和批评采取过激行为,主要表现为:不听老师、监护人的话,对老师、监护人不礼貌,甚至对老师、监护人搞恶作剧等。
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实际上就是一种负面情绪,是他们一种无奈的反抗。
留守儿童的叛逆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对学校留守儿童的叛逆行为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在研究时,我查阅了各类文献资料,又借鉴了同行们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了一点教育转化留守儿童的叛逆行为的经验,下面结合案例予以论述。
一、深入学生中调查,了解造成个案叛逆的各种原因
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发现造成留守儿童叛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少父母的关爱、学校教育不到位等。
我带的班级中就有一名叫谢岗(化名)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上课时,老师要求他专心听课,他偏偏就不听,还故意讲话,骚扰影响周围的同学听课,甚至影响到教师上课;教师布置作业他不做、不交;值日任务故意不完成;午、晚休弄出噪音,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休息;在校外买香烟回到学校,偷偷地在卫生间、宿舍里抽,甚至还发给其他同学抽;教师多次批评教育都没起作用,甚至顶撞教师、和教师对抗。
调查发现,该生父母在他九个月大时就把他托付给爷爷、奶奶,到广东打工了,一年到头只在春节回家几天。
他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学时候他还是个听话乖巧的男孩,上了初中他就开始“变坏”了。
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爷爷年老多病无精力管教,再加上从小缺少父亲的正确引导、母亲的悉心照料,已由叛逆心理发展为敌对情绪、叛逆行为。
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知道了造成该生叛逆的原因——缺少家庭的温暖与正确的引导。
了解了他的家庭生活情况——由爷爷奶奶监护的留守儿童。
深入调查、了解造成该生叛逆的原因,为我以后的思想教育工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
对谢岗(化名)的教育,刚开始采取了“暴力”手段: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点名批评他,他没有悔改。
我又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可是他仍毫无改变。
本来想给他来个“下马威”,没想到使他变本加厉,甚至专门和我对着干。
这时候我意识到,我的方法错了,我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更加深了他的逆反心理。
只有教育方法得当,才能行之有效,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时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上网查了资料,知道这种叛逆的孩子大都个性倔强,吃软不吃硬,于是我决定来个“软”法子。
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知道对这个“倔孩子”要从疏导他的心理入手,要让他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这样才能消除他的敌对情绪,要帮助他通过新的生活体验,正确认识、把握自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回到正确的学习、生活轨道上来。
三、对症下药,触动学生心灵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密切配合并共同教育,留守学生的转化教育更应这样做。
于是我从他的家庭入手,找他谈话,几次问到他家里的情况,他都不愿意谈自己的家庭和父母。
后来我又几次偷偷地去他家进行家访,他奶奶告诉我,平时他对爷爷奶奶很孝顺,但是每次奶奶把他在校的情况告诉他的父母时,他都很生气,有时甚至几天不搭理他奶奶,不和奶奶讲话。
他的奶奶觉得管不了他,也不想管了,只希望他读完初中能混到个文凭就心满意足了。
我决定做好他奶奶的思想工作,让他奶奶放弃这种消极的想法,共同教育好孩子。
此后,我又多次家访,我的诚心感动了他的奶奶,我与她达成了共识:与学校密切联系,与学校共同搞好教育转化工作。
在一个星期六晚上,趁他周末在家,我去他家公开家访,看到我的到来,他又意外又警觉。
在他和他爷爷奶奶面前,我表扬了他近段时间在学校的进步,有些细节我还故意夸大了。
他的奶奶在我的面前也专门肯定了他对爷爷奶奶的孝顺,我发现平时冷漠的他这时不再那么冷漠了,借这个机会,我对他说:“父母在外打工是很艰辛与无奈的,而且爷爷奶奶年纪那么老了还要照顾你,如果你再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只能辞职回家专门照顾你了,这样你家的生活就没经济来源了。
”我要求他改正错误,让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和在外辛苦打工赚钱爸妈放心。
我离开时,他陪我走了很长的路,道别时我发现他哭了,不时地抹眼泪。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对待这些叛逆的留守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其各方面情况,尽量寻找其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触动其心灵,引起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情感教育,用爱温暖学生
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大都是因为缺失父母的关爱与家庭温暖造成的,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所以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护他们。
有一次上英语课,英语老师是个女老师,谢岗大声讲话,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当堂顶撞老师,结果英语老师把他请到了学校政教处,政教处教育后,叫他写检讨书,并让他交给我签字。
当他拿着检讨书给我签字时,我没责骂他,而是心平气和地问他:“老师批评你,是故意和你过不去、故意为难你吗?还是爱护、关心你呢?”他说:“不是故意和我过不去。
”我告诉他:“如果你觉得委屈,可以和老师沟通,但不能逃避责任,更不需要顶撞老师。
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那一次他破天荒地主动向英语老师承认了错误。
那天刚好有班会课,在班会课上,在全班同学面前,我专门表扬了他,这是我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后来我发现他改变了很多,上课认真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尽管大多数时候完成得不好,我还是抓住机会及时表扬他的进步。
我还与科任老师沟通,对他实行“特护”政策,让他感受到每一位老师的关爱。
因为改变了原来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实行了情感教育,谢岗感受到了老师是重视、关心他的,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逆反心理逐渐消除。
实践证明,因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教师在对这些叛逆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如果重视情感教育,让他们感受到爱、温暖,就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叛逆留守儿童的教育转化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教育转化学生谢岗的过程中,我感到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广泛、深入、仔细地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同时要注重情感教育,用爱心去打动、感染学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对这些叛逆的留守学生,我们要细心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转化效果。
(责编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