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约束优化方法
合集下载
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
可用于处理等式约束。
§5.3 外点惩罚函数法
三. 几个参数的选择:
r(0) 的选择:
r(0) 过大,会使惩罚函数的等值线变形或偏心,求极值困难。r (0) 过小,迭代次数太多。
建议 :r0 max ru0 u 1,2,...m
其中:ru0
m gu
0.02 x0 f
x0
x(0) 的选择:
2
若均满足,停止迭代,有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点为 x* = xk*; 若有一个准则不满足,则令 x(0) xk * (r(k) ),r(k1) c r(k) , k k 1 并转入第 3 步,继续计算。
§5.2 内点惩罚函数法
算法框图
§5.2 内点惩罚函数法
四. 几个参数的选择: 1. 惩罚因子初始值 r(0) 的选择:
§5.1 引言
有解的条件: ① f(x) 和 g(x) 都连续可微; ② 存在一个有界的可行域; ③ 可行域为非空集; ④ 迭代要有目标函数的下降性和设计变量的可行性。
三. 间接解法的基本思想: 目的:将有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来解决。
方法:以原目标函数和加权的约束函数共同构成一个新的目标函数
(略) 2. 数学模型:
设计变量 : X x1,x2 T t f ,h T
目标函数 : min. f x 120x1 x2
单位长度的质量
§5.2 内点惩罚函数法
约束函数 : g1x x1 0 g 2 x x2 0 g3 x 1 0.25x2 0
g4
x
1
7 45
x1x2
0
g5
x
§5.3 外点惩罚函数法 (衰减函数法)
一. 基本思想:
外点法将新目标函数 Φ( x , r ) 构筑在可行域 D 外, 随着惩罚因子 r(k) 的不断递增, 生成一系列新目标函数 Φ(xk ,r(k)),在可行域外逐步迭 代,产生的极值点 xk*(r(k)) 序 列从可行域外部趋向原目标函 数的约束最优点 x* 。
第五章约束优化方法
第五章 约束优化方法
5.1 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5.2 约束优化问题极小点的条件 5.3 常用的约束优化方法
5.3.1 约束坐标轮换法 5.3.2 约束随机方向法 5.3.3 复合形法 5.3.5 惩罚函数法
1
概述
约束优化问题
最优点 X x x ... x 最优解 最优值 min F ( X ) F ( X * )
2. 等式约束优化问题(EP型)
3. 一般约束优化问题(GP型)
6
约束优化方法分类
约束坐标轮换法 直接法:约束随机方向法 复合形法
约束优化方法
间接法:惩罚函数法
直接法:设法使每一次迭代产生的新迭代点限制在可行域内, 且一步一步的降低目标函数值,直至最后获得一个 可行域内的约束最优解。 间接法:将约束优化问题通过一定形式的变换,转化为无约 束优化问题,然后采用约束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在算法语言所使用的函数库中,有一种随机函数RND(X)。利用这一随机函数 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数。 0, 1( i=l,2,…,n)
在(a,b)之间的随机数: yi= ai + i ( bi –ai) (-1,1)之间的随机数: yi= 2 i - 1
i
可行性: X1(1) D ?
检查
可行性: X1(1) D ? ()
适用性:
o
(1) X (1) X 3
x1
9
沿e2方向 0
X1(2) X (1) e2
(1) 可行性: X 2 D?
x2
X 1(2)
(1) X (0) X 1(1) X 2
检查
适用性: F X1(2) F X (1) ? ()
5.1 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5.2 约束优化问题极小点的条件 5.3 常用的约束优化方法
5.3.1 约束坐标轮换法 5.3.2 约束随机方向法 5.3.3 复合形法 5.3.5 惩罚函数法
1
概述
约束优化问题
最优点 X x x ... x 最优解 最优值 min F ( X ) F ( X * )
2. 等式约束优化问题(EP型)
3. 一般约束优化问题(GP型)
6
约束优化方法分类
约束坐标轮换法 直接法:约束随机方向法 复合形法
约束优化方法
间接法:惩罚函数法
直接法:设法使每一次迭代产生的新迭代点限制在可行域内, 且一步一步的降低目标函数值,直至最后获得一个 可行域内的约束最优解。 间接法:将约束优化问题通过一定形式的变换,转化为无约 束优化问题,然后采用约束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在算法语言所使用的函数库中,有一种随机函数RND(X)。利用这一随机函数 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一个0到1之间的随机数。 0, 1( i=l,2,…,n)
在(a,b)之间的随机数: yi= ai + i ( bi –ai) (-1,1)之间的随机数: yi= 2 i - 1
i
可行性: X1(1) D ?
检查
可行性: X1(1) D ? ()
适用性:
o
(1) X (1) X 3
x1
9
沿e2方向 0
X1(2) X (1) e2
(1) 可行性: X 2 D?
x2
X 1(2)
(1) X (0) X 1(1) X 2
检查
适用性: F X1(2) F X (1) ? ()
第5章 约束优化方法
5.4 惩罚函数法
• 5.4.1 概述 • (1)惩罚函数法的基本思路 • 对于约束优化问题: • min f(X) X∈Rn • s.t. gu(X)≤0 u=1,2,…,q • hv(X)=0 v=1,2,…,p<n • 惩罚函数法的基本思路,是将以上的目标函数和所有约束函数, 组合构造成一个新的目标函数。 • φ(X,r)=f(X)+rP(X) • P(X)-由所有约束函数gu(X)、hv(X)定义的某种型式的泛函数; • r-按给定规律变化的惩罚因子。 • 原约束优化问题就转化为: • min φ(X,r)={f(X)+rP(X)}
∑
q
2
∑
5.4.3.3 外点法的迭代步骤
• (1) 选择参数:
• 初始惩罚因子r(0)>0 • 递增系数C • 初始点X(0) • (4) 检验迭代终止准则 • 如果满足 • Q≤ε1=10-3~10-4
•
• • • • • • •
• 则停止迭代。否则转入下一 步 惩罚因子的控制量Rmax • (5) 检验r(k)>Rmax? 令计算次数k=1 • 若r(k)>Rmax再检验 (2) 求解: min φ(X,r(k)) 得: X*(r(k)) • ‖X*(r(k-1))-X*(r(k))‖≤ ε2=10-5~10-7 (3) 计算X*(r(k))点违反约束的 最大量: • 若满足则停止迭代 Q1=max { gu ( X*(r(k)) ) , • 否则取 u=1,…,q} • r(k+1)=Cr(k); Q2=max{|hv(X*(r(k)))|, X(0)=X*(r(k)); v=1,…,p} • k=k+1,转向步骤(2)。 Q=max [Q1,Q2]
《约束优化方法》课件
牛顿法
01 总结词
基本原理、优缺点
02
基本原理
牛顿法基于泰勒级数展开,通 过迭代更新参数,构造出目标 函数的二次近似模型,并利用 该模型求解最优解。在约束优 化问题中,牛顿法通常用于处 理等式约束或非线性不等式约 束。
03
优点
04
收敛速度快,通常只需要较少的 迭代次数就能找到最优解。
缺点
对初值选择敏感,如果初值选择 不当,可能无法收敛到最优解; 同时计算量较大,需要存储和计 算Hessian矩阵。
物流配送问题旨在在满足客户需求和运输能力等约束 条件下,合理安排货物的配送路线和运输方式,以最 小化运输成本或最大化运输效率。
详细描述
物流配送问题需要考虑客户分布、运输网络、运输能 力、时间限制等多个约束条件,通过优化配送路线和 运输方式,提高物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2023
REPORTING
THANKS
非线性规划的解法包括梯度法、牛顿 法、共轭梯度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用 于解决函数优化、机器学习、控制系 统等领域的问题。
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是约束优化方法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要求所有决策变量均为整数。
整数规划的解法包括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解决车辆路径问题、背包问题、布局问题等具有整数约束 的问题。
REPORTING
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是最早的约束优化方法之一 ,它通过寻找一组变量的最优解来满 足一系列线性不等式约束和等式约束 ,并最大化或最小化某个线性目标函 数。
线性规划的解法包括单纯形法、分解 法、网络流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用 于解决生产计划、资源分配、运输问 题等实际应用。
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是约束优化方法的一个重 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目标函数和约束 条件均为非线性的优化问题。
运筹学-约束最优化方法
若AT的各个行向量线性无 关.根据Kuhn-Tucker条件, 在该线性规划的最优点y* 处存在乘子向量x*≥0,使得
即Ax*=b 对偶规划约束条件 及(ATy*-c)T x*=0 线性规划互补松弛条件
29
5.1.3 一般约束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定理1.3.1 在上述问题中,若 (i)x*为局部最优解, 有效集I*={i|ci(x*)=0,i∈I}; (ii)f(x),ci(x)(1≤i≤m)在x*点可微; (iii)对于i∈E∪I*, 线性无关, 则存在向量l*=(l1*,· · · ,lm*)使得
解:本问题是求点(1,1)T到如图三角形区域的最短 距离.显然唯一最优解为x*=(1/2,1/2)T.
19
例题(Fritz-John条件)
min f(x)=(x1-1)2+(x2-1)2 s.t. c1(x1,x2)=(1-x1-x2)3≥0 c2(x)=x1≥0 c3(x)=x2≥0 即
35
惩罚函数法
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
KT条件中li*ci(x*)=0 称为互补松弛条件. 它表明li*与ci(x*)不能 同时不为0.
28
线性规划情形
对于线性规划问题 min f(y)=-bTy s.t. -ATy≥-c 其中 y∈Rm,A∈Rm×n, b∈Rm,c∈Rn 问题有n个约束条件. 各个约束条件关于y 的梯度为-AT的行向 量(-pi).
借助于Farkas引理,可推出存在li*≥0(i∈I*), 使得
类似与Fritz-John条件的证明,可以证明KuhnTucker条件. 有效约束函数的梯度线性无关称为KuhnTucker约束规范. 如果该约束规范不满足,最优点不一定是KT点.
200705 约束优化方法
机械优化设计中的问题,大多数属于约束优化设计 问题,其数学模型为
min f (x), xRn
s.t.
gj (x)
0
j 1,2,
,m
hk(x)0 k1,2, ,l
上一章讨论的都是无约束条件下非线性函数的寻 优方法,但在实际工程中大部分问题的变量取值都有 一定的限制,也就是属于有约束条件的寻优问题。
随机方向法,是约束最优化问题的一种常用的直 接求解方法。它和随机梯度法、Gauss-Seidel法等都 属于约束随机法。
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在约束可行域S内选取一个初始 点X(0),在不破坏约束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步长a。沿X(0) 点周围几个不同的方向(以某种形式产生的随机方向) 进行若干次探索,并计算各方向上等距离(步长a。) 点的函数值,找出其中的最小值f(X(l))及点X(l)。若f (X(l))<f(X(0)),则继续沿方向(X(l)-X(0))以适 当的步长a向前跨步,得到新点X(1),若f(X(1))<老f (X(l)),则将新的起点移至X(1) ,重复前面过程。否 则应缩短步长a,直至取得约束好点。如此循环下去。 当迭代的步长已经很小时,则表明已经逼近约束最优点 。达到计算精度要求时,即可结束迭代计算。
优点:方法简便
可用于非凸集和离散变量
寻得若干非劣解(可行解)
闹通过判断紧约束,提高运算速度
非劣解
第一轮
一、网格法最优
网格法的具体例子
最
优
解
第二轮 最优
加密网格,求出最小解
一、网格法
青岛市寻优
一、网格法
缺点: 运算量大
可能漏掉最优解
优点:1.可求出若干非劣解
2、可用于离散变量问题
0 x1 8 0 x2 8
第5章 约束优化方法
可行域D为凸集
可行域D为非凸集
根据求解方式的不同,约束优化设计问题可分为:直接 解法、间接解法。 (1)直接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解仅含不等式约束条件的最 优化问题。其基本思想是在可行域内按照一定的原则 直接探索出它的最优解,而不需要将约束最优化问题 转换成无约束问题去求优。设计一个直接解法的迭代 程序,除应具有下降性、收敛性外,还必须具有可行 性,即每次迭代后得到的新点都应在可行域内。 直接法包括:随机试验法、随机方向探索法、复 合形法、可行方向法、可变容差法和简约梯度法等。
若
rr 1
则
r r r1 ;
则
q r/r 1
q 为(0,1)区间内的伪随机数。利用q,容易求 得任意区间(a,b)内的伪随机数,其计算公式 为:
x a q(b a)
二、 随机产生初始点: ① 输入设计变量的上、下限值:
ai≤ x i ≤bi ,(i=1,2,…n);
② 在区间[0,1]中产生n个伪随机数 {qi },计算x的 各分量 xi ai qi (bi ai )(i 1, 2, n) ③ 判断随机点是否可行,若随机点x为可行点, 则取初始点 x 0 x ;若随机点x为非可行 点,则转步骤②重新计算,直到产生的随机点 是可行点为止。
0
随机方向法评价
优点 1、对函数无性态要求
2、收敛快
3、不受维数影响,维数愈高,愈体现优点 缺点 1、对于严重非线性函数,只能得到近似解 2、对于非凸函数,有可能收敛于局部解
§5-3 复合形法
复合形法是求解约束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一种
重要的直接方法。它来源于用于求解无约束非线性最
优化问题的单纯形法,实际上是单纯形法在约束问题 中的发展。 如前所述,在求解无约束问题的单纯形法中,不 需计算目标函数的梯度,而是靠选取单纯形的顶点并
约束优化方法
条件,以用来作为约束极值的判断条件。
对于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都是凸函数的情 况, 符合K-T条件的点一定是全局最优点。这种
情况K-T条件即为多元函数取得约束极值的充分 必要条件。
约束优化设计问题求解方式:
(1)直接法 直接法是在满足不等式约束的可行设计区域内直 接搜索问题的最优解x*和f(x*)。 (2)间接法 间接法是将优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无约束优化问 题来求解。
随机方向法基本原理
1 初始点的选择
1) 人为确定; 2) 随机选择:
(1)输入设计变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即
ai≤xi≤bi (i=1,2,…,n) (2)产生n个随机数qi. ( 0≤ qi ≤ 1) xi=ai+qi(bi-ai) (3)计算随机点x的各分量:
(4)判别随机点x是否可行,若随机点x为可行点,则取初始
§5-1 约束最优解及其必要条件
min s.t. f ( x1 , x2 ) ( x1 2) 2 x22 g1 ( x1 , x2 ) x1 0 g 2 ( x1 , x2 ) x2 0 g 3 ( x1 , x2 ) 1 x12 x2 0
§5-1 约束最优解及其必要条件
3
4)判断k个随机点的可行性:
x1 x3
5)判断可行搜索方向:
f 1 (0.6 3) 2 0.8 2 13.6 f 3 (1 3) 2 02 4
f 3 f ( x ( 0) )
d x 3 x ( 0) [1
6)从可行点沿着可行方向前进:
0]T
1 1 2 x x 0 d x 3 d 0 0 0
§5-1 约束最优解及其必要条件
第五章约束问题的最优化方法
g1 ( x ) x1 x2 4,
g1 ( x) [ 1 , 1 ]T
g2 ( x) x1 ,
g2 ( x) [ 1 , 0 ]T 。
g3 ( x) x2 ,
g3 ( x) [ 0 , 1 ]T 。
18
由K T条件得
x1 3 1 1 0 x 3 1 1 2 0 3 1 0 2
第七讲 约束非线性规划
约束极值及最优性条件
等式约束 不等式约束 一般约束问题
约束极值问题的算法
外点法 内点法 乘子法
1
一 、约束极值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1、约束极值问题的表示 min f ( x ) hi ( x ) 0 i 1 , 2 ,, m s .t . g j ( x ) 0 j 1 , 2 , , l
8
2 g3 ( x ) 0。 2
I ( x ) { 1 , 2 }。
x2 g2 ( x ) 0
g3 ( x ) 0
O
g1 ( x ) 0
x
x1
②如何判断一个方向是可行方向?
9
定理1:
给 定 点x Q , 记 点 x 的 积 极 约 束 指 标 集 为 I ( x )。 给 定 向 量 d , 如果对任意的 i I ( x ) 有 gi ( x )T d 0 , 则 d 是 点 x 的 可 行 方 向 。
则 向 量d 是 点 x 处 的 可 行 下 降 方 向 。
证略
③极值点的必要条件: 定理3:
设 x* Q, I ( x*)是其积极约束指标集。
f ( x) 和 gi ( x) (i I ( x*)) 在点x * 处可微,
g1 ( x) [ 1 , 1 ]T
g2 ( x) x1 ,
g2 ( x) [ 1 , 0 ]T 。
g3 ( x) x2 ,
g3 ( x) [ 0 , 1 ]T 。
18
由K T条件得
x1 3 1 1 0 x 3 1 1 2 0 3 1 0 2
第七讲 约束非线性规划
约束极值及最优性条件
等式约束 不等式约束 一般约束问题
约束极值问题的算法
外点法 内点法 乘子法
1
一 、约束极值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1、约束极值问题的表示 min f ( x ) hi ( x ) 0 i 1 , 2 ,, m s .t . g j ( x ) 0 j 1 , 2 , , l
8
2 g3 ( x ) 0。 2
I ( x ) { 1 , 2 }。
x2 g2 ( x ) 0
g3 ( x ) 0
O
g1 ( x ) 0
x
x1
②如何判断一个方向是可行方向?
9
定理1:
给 定 点x Q , 记 点 x 的 积 极 约 束 指 标 集 为 I ( x )。 给 定 向 量 d , 如果对任意的 i I ( x ) 有 gi ( x )T d 0 , 则 d 是 点 x 的 可 行 方 向 。
则 向 量d 是 点 x 处 的 可 行 下 降 方 向 。
证略
③极值点的必要条件: 定理3:
设 x* Q, I ( x*)是其积极约束指标集。
f ( x) 和 gi ( x) (i I ( x*)) 在点x * 处可微,
第五章+约束优化计算方法
机械优化设计
x(k+1)= x(k)+α(k) S(k)
(k=0,1,2,…)
逐步趋向最优解,直到满足终止准则才停止迭代。
机械优化设计
直接解法通常适用于仅含不等式约束的问题,思路是在m个不 等式约束条件所确定的可行域内,选择一个初始点,然后决定可行 搜索方向 S且以适当的步长 ,进行搜索,得到一个使目标函数 值下降的可行的新点,即完成一次迭代。再以新点为起点,重复上 述搜索过程,直至满足收敛条件。
直接方法,仅通过选取各顶点并比较各点处函数值
的大小,就可寻找下一步的探索方向。但复合形各
顶点的选择和替换,不仅要满足目标函数值下降的
要求,还应当满足所有的约束条件。 (2)复合形法适用于仅含不等式约束的问题。
机械优化设计
§5-5 惩罚函数法
惩罚函数法是一种很广泛、很有效的间接解法。它 的基本原理是将约束优化问题中的不等式和不等式约 束函数经加权后,和原目标函数结合为新的目标函 数——惩罚函数。
3)从统计的观点来看,一般情况下,最坏点XH和中心点XC 的连线方向为目标函数的下降方向。
机械优化设计
xR xC a xC xH
4)判别反射点XR的位置
若XR 为可行点,则比较XR 和XH 两点的目标函数值, 如果f(XR) <f(XH),则用XR取代XH ,构成新的复合形, 完成一次迭代;如果f(XR) >=f(XH),则将α缩小0.7倍,重 新计算新的反射点,若仍不行,继续缩小α,直至f(XR) <f(XH)为止。
1 L xc x j L j 1
xL1 xc 0.5 xL1 xc
机械优化设计
3)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初始复合形的所有顶点。 二、复合形法的搜索方法 1.反射
现代设计方法-优化设计5-约束优化课件PPT
end
20
21
22
4. 可行方向法
可行方向法是用梯度去求解约束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有 代表性的直接解法,是求解大型约束优化问题的主要方法之 一。其收敛速度快,效果好,但程序比较复杂,计算困难且 工作量大。
数学基础:梯度法、方向导数、K-T条件 线性规划,约束一维搜索
适用条件: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一阶连续可微, 只有不等式约束。
约束梯度法 31
序列线性规划法
(4)可行方向法的迭代步骤
1)给定初始内点X(0),收敛精度ε和约束允差δ,置
k=0;
2)确定点X(k)的起作用约束集合
Ik X (k) , u gu X (k) ,u 1,2,, m
➢ 当Ik为空集(表示约束都不起作用),且点X(k)在可
行域内时,如果 f X,(k)则令
现代设计方法
优化设计部分
黄正东,吴义忠
二0一三年二月
1
本章主要内容
➢ 优化设计概述 ➢ 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 ➢ 一维探索优化方法 ➢ 无约束优化方法 ➢ 约束问题优化方法 ➢ 优化设计若干问题
2
约束问题优化方法
➢ 优化设计概述 ➢ 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 ➢ 一维探索优化方法 ➢ 无约束优化方法 ➢ 约束问题优化方法 ➢ 优化设计若干问题
11
初始复合形法生成
1.随机测试找到一个可行点
2.随机生成其它点
3.计算可行点的中心点
4.中心点不可行时,不计最远点 重新计算中心
5.将不可行点向中心拉靠
6.初始复合1形2
(2) 算法 (反射、扩张、收缩、压缩)
Step 1: 反射
(1) 计算 (2) 计算
f ( X h ) max{ f ( X j ), j 1,2,..., k}
20
21
22
4. 可行方向法
可行方向法是用梯度去求解约束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有 代表性的直接解法,是求解大型约束优化问题的主要方法之 一。其收敛速度快,效果好,但程序比较复杂,计算困难且 工作量大。
数学基础:梯度法、方向导数、K-T条件 线性规划,约束一维搜索
适用条件: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一阶连续可微, 只有不等式约束。
约束梯度法 31
序列线性规划法
(4)可行方向法的迭代步骤
1)给定初始内点X(0),收敛精度ε和约束允差δ,置
k=0;
2)确定点X(k)的起作用约束集合
Ik X (k) , u gu X (k) ,u 1,2,, m
➢ 当Ik为空集(表示约束都不起作用),且点X(k)在可
行域内时,如果 f X,(k)则令
现代设计方法
优化设计部分
黄正东,吴义忠
二0一三年二月
1
本章主要内容
➢ 优化设计概述 ➢ 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 ➢ 一维探索优化方法 ➢ 无约束优化方法 ➢ 约束问题优化方法 ➢ 优化设计若干问题
2
约束问题优化方法
➢ 优化设计概述 ➢ 优化设计的数学基础 ➢ 一维探索优化方法 ➢ 无约束优化方法 ➢ 约束问题优化方法 ➢ 优化设计若干问题
11
初始复合形法生成
1.随机测试找到一个可行点
2.随机生成其它点
3.计算可行点的中心点
4.中心点不可行时,不计最远点 重新计算中心
5.将不可行点向中心拉靠
6.初始复合1形2
(2) 算法 (反射、扩张、收缩、压缩)
Step 1: 反射
(1) 计算 (2) 计算
f ( X h ) max{ f ( X j ), j 1,2,..., k}
第五章约束优化方法2惩罚函数法
+
-
K=0?
+
r ( k 1) Cr ( k )
F0 F
-
x(0) k 1
xk*
k k 1
F F0 F0
2
㈦内点罚函数的特点
内点法只适用于解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由于内点法 需要在可行域内部进行搜索,所以初始点必须在可行域 内部选取可行设计点。
内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每个迭代点都是可行点
=x*
由此可知,内点法的序列无约束最优点 部且趋近于约束最优点x*的。 内点罚函数还可以按如下形式构成
是在可行域内
㈢初始点x(0)的选取
由于内点法的搜索是在可行域内进行,显然初始点必须 是域内可行点。须满足
确定初始点常用如下两种方法
⑴自定法 即根据设计者的经验或已有的计算资料自行决
定某一可行点作为初始点。
5.3.4 惩罚函数法
惩罚函数法简介 内点法 外点法 混合法 总结
惩罚函数法简介
惩罚函数法是一种使用很广泛、很有效的间接法。 基本原理: 把约束优化问题转化成无约束优化问题来求解。 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不破坏原约束的约束条件 二是最优解必须归结到原约束问题的最优解上去
按照惩罚函数的构成方式,惩罚函数法分为三种: 外点法、内点法、混合法
㈡外点罚函数法的形式及特点
先讨论解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 设有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
S.T. :
u=1,2……,p
构造外点法惩罚函数的常见形式
取正递增
引入罚因子递增系数C>1,并令
=∞ 惩罚项
的含义可用另一形式表示
在可行域内 (包括边界)
当gu(x) ≥0 (x∈D)
当gu(x) <0 (x∈D)
-
K=0?
+
r ( k 1) Cr ( k )
F0 F
-
x(0) k 1
xk*
k k 1
F F0 F0
2
㈦内点罚函数的特点
内点法只适用于解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由于内点法 需要在可行域内部进行搜索,所以初始点必须在可行域 内部选取可行设计点。
内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每个迭代点都是可行点
=x*
由此可知,内点法的序列无约束最优点 部且趋近于约束最优点x*的。 内点罚函数还可以按如下形式构成
是在可行域内
㈢初始点x(0)的选取
由于内点法的搜索是在可行域内进行,显然初始点必须 是域内可行点。须满足
确定初始点常用如下两种方法
⑴自定法 即根据设计者的经验或已有的计算资料自行决
定某一可行点作为初始点。
5.3.4 惩罚函数法
惩罚函数法简介 内点法 外点法 混合法 总结
惩罚函数法简介
惩罚函数法是一种使用很广泛、很有效的间接法。 基本原理: 把约束优化问题转化成无约束优化问题来求解。 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不破坏原约束的约束条件 二是最优解必须归结到原约束问题的最优解上去
按照惩罚函数的构成方式,惩罚函数法分为三种: 外点法、内点法、混合法
㈡外点罚函数法的形式及特点
先讨论解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 设有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
S.T. :
u=1,2……,p
构造外点法惩罚函数的常见形式
取正递增
引入罚因子递增系数C>1,并令
=∞ 惩罚项
的含义可用另一形式表示
在可行域内 (包括边界)
当gu(x) ≥0 (x∈D)
当gu(x) <0 (x∈D)
第五章约束优化方法
间接解法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惩罚函数法。
直接解法的基本思想:
在由m个不等式约束条件gu(x)≤0所确定的可行域φ内, 选择一个初始点x(0),然后确定一个可行搜索方向S,且以 适当的步长沿S方向进行搜索,取得一个目标函数有所改善 的可行的新点x(1),即完成了一次迭代。以新点为起始点重 复上述搜索过程,每次均按如下的基本迭代格式进行计算:
第五章 约束优化方法
直接解法是在满足不等式约束的可行设计区域内直接求 出问题的约束最优解。
属于直接解法的有:随机实验法、随机方向搜索法、 复合形法、可行方向法等。 间接解法是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无约束优化问题来 解的一种方法。 由于间接解法可以选用已研究比较成熟的无约束优化方法, 并且容易处理同时具有不等式约束和等式约束的问题。因而 在机械优化设计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四节
4.1 基本思路
复合形法
在可行域内选取若干初始点并以之为顶点构成 一个多面体(复合形),然后比较各顶点的函数值,去 掉最坏点,代之以好的新点,并构成新的复合形,以逼 近最优点.
X1
X2
X3
XC
X4
第四节
复合形法
4.2 初始复合形生成的方法:
(1)由设计者决定k个可行点,构成初始复合形。设计变量 少时适用。 (2)由设计者选定一个可行点,其余的k-1个可形点用随机法 产生。
dir0=rand(N,1)*2-1; dir0=dir0/norm(dir0); xk=x0+alpha*dir0; gx=feval(g_cons,xk); if max(gx)>0 alpha=alpha*0.7; else fxk=feval(f,xk); if fxk<fx0 if norm(xk-x0)<TolX&abs(fxk-fx0)<TolFun break else xmin=xk; alpha=1.3; end x0,xk,fx0,fxk else alpha=-alpha; end end end x1=x0; fx1=feval(f,x1); gx=feval(g_cons,x1); k1 end
最优化方法:第五章 常用无约束优化方法
g1
0.73846 0.04616
1.47692 0.42500 0.36923
0.11076 0.11076
束 优
f (X1) 0.06134, g2 f (X 2 ) 00..2828105028, g2 0.91335.
化 因为 方 法
g1T g0 0.0000,
g
T 2
g1
方
(4)计算 X k1 X k Pk,f k1 f ( X k1 ),gk1 g( X k1) .
法 (5)判别终止准则是否满足:若满足,则打印最优解X k1
,fk1 结束;否则,置k k 1 ,转(2).
第 五 章 常 用 无 约 束 优 化 方 法
例5.2 试用Newton法求 f (x1,x2 ) x12 4x22 的极小点,初 始点取为 X 0 [1, 1]T .
方 法
, X k1 f (X k1) ,结束;否则,置 k k 1,转(2).
将最速下降法应用于正定二次函数
f (X ) 1 X T AX bT X c (5.4)
2
第
可以推出显式迭代公式.
五
设第k次迭代点为Xk,我们来求Xk+1的表达式.对式
章 (5.4)关于X求梯度,有
常
g(X ) AX b (5.5)
Pk [2 f (X k )]1f ( X k )
步长因子 tk 1
方向 Pk [2 f (X k )]1f (X k ) 是直指点 X k 处近似二次函数
Q(X )的极小点的方向.此时称此方向为从点 X k 出发的
Newton方向.从初始点开始,每一轮从当前迭代点出发,
第
沿Newton方向并取步长 的tk 算1 法称为Newton法.
5-约束优化方法-2-
(2)选择一个可行的初始点。 随 机 产 生 初 始 点 X(0) 。 并 检 验 其 可 行 性 条 件 gu (X(0))0 (u=1,2,…,m) ,若可行则进行下一步;否则重新随机产生初始点 X(0) ,直到成为可行初始点。 (3)产生k个n维随机单位向量
(4)取试验步长,计算出k个随机点 (5)在k个随机点中找出满足式 的随机点,产生可行搜索方向
3、构成初始复合形 将全部顶点变为可行点后,就构成了可行域内的初始复合形。
复合形法
5、构成新复合形 计算映射点与坏点的目标函数值并进行比较,若 (1)映射点优于坏点,即F(x(R))< F(x(H)),用映射 点替换坏点,构成新的复合形。 (2)映射点次于坏点,即F(x(R))> F(x(H)),可用缩 半映射系数的方法把映射点拉近。 6、判定终止条件 复合形在逼近最优点的过程中,当复合形缩得很小 时,各顶点的目标函数值必然非常接近。故常用以下终 止条件。 (1)各顶点与好点的函数值之差的均方根小于误差 限,即
显然,k个随机点分布在以初始点为中心,以试验步 长为半径的超球面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检验k个随机点是否为可行点,除去非可行点,计算余下的 可行随机点的目标函数值,比较其大小,选出目标函数值最小的 点 XL
) (4)比较 X L 和初始点 X 两点的目标函数值,若 f (X ) f (X , 则取 X L 和 X 的连线方向作为可行搜索方向;若 f (X ) f (X ,) 则将步长 缩小,转步骤(1)重新计算,直至 f (X ) f (X ) 为止。如果初始步长缩小到很小,仍找不到一个 X L ,使得 f (X ) f (X ) 则说明初始点是一个局部极小点,此时可更换初 始点,重复计算。
第5章 约束优化方法(已排)
d [0.984,0.179]
T
1
d1
19
(3)沿d0方向进行一维搜索 0 0.984 1 0 0 x x 0d 0 1 0.179
f ( x1 ) ( )
由上式可求得:
0 6.098
g3(x1)=0
x1在约束边界g3(x)=0上:
23
3 1 1 0 1 0 2 1 0
1 3,
*
2 0
6 x , f ( x * ) 11 5
24
5.2 惩罚函数法
将有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来求解。 前提:一是不能破坏约束问题的约束条件,二是使它归结到 原约束问题的同一最优解上去。
2
新点在可行域外的情况
5
x2
x0
f ( x )
0
g3(x )=0
xk x k+1 g1 (x )=0 g2(x )=0
0
x1
3
沿线性约束面的搜索
6
x2
x0
f ( x )
0
g3(x)=0
xk
f1 ( x )
xk+1 x g1(x )=0
0
g2(x)=0 x1
4
沿非线性约束面的搜索
7
2.产生可行方向的条件
第 5章
约束优化方法
min f ( x ), x R n s.t. g j ( x ) 0 j 1,2, , m hk ( x ) 0 k 1,2, , l
机械优化设计中的问题,大多数属于约束优化设计问题,其
数学模型为
根据求解方式的不同,约束优化设计问题可分为:直接解 法,间接解法。 直接解法通常适用于仅含不等式约束的问题,思路是在m个不 等式约束条件所确定的可行域内,选择一个初始点,然后决定可行 搜索方向d,且以适当的步长 目标函数值下降的可行的新点,即完成一次迭代。再以新点为起点, 重复上述搜索过程,直至满足收敛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约束优化问题极小点的条件
约束优化问题极小点的条件,是指在满足约束条件 下,目标函数局部极小点的存在条件。 约束问题最优解的存在条件有两种:一是极小点在 可行域内部,二是极小点在可行域的一个或几个边界交 汇处。 5.2.1 不等式约束问题解的必要条件 第一种情况:如图所示, g1(x*)=0, g2(x*)>0, 第一种情况 g3(x*)>0。所以g1(x)为起作用约束, g2(x)、 g3(x)为不起 作用约束。 由于约束最优点是目标函数与约束g1(x)边界的切点, 故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的梯度必共线,而且方向一致。
5.3.2 约束随机方向法
参看右图 预先选定可行初始点 , 利用随机函数构成随机方 向S1,按给定的初始步长 ,沿S ,沿S1方向取得 试探点 检查x 检查x点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若满足
继续按下面的迭代式在S 继续按下面的迭代式在S1方向上获取新点。重复上 述步骤,迭代点可沿S 述步骤,迭代点可沿S1方向前进。直至到达某迭代点不 能同时满足适用性和可行性条件时结束。退回到前一点 作为该方向搜索中的最终成功点,记作 。 转而,将 作为新的起点 再产生另一随机 方向S 方向S2,以步长 重复以上过程,得到沿S 重复以上过程,得到沿S2方向的 最终成功点 。如此循环,点列必将逼近于约束最优点 x*。 x*。
若取非负乘子λ1*≥ 0,则在x*处存在如下关系 ,则在x*处存在如下关系 ∇ F(x*)- λ1*∇ g1(x*)=0 F(x*)-
g2(x) g3(x)
∇ F(x*) ∇ g1(x*)
g1(x) x*
第二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如图所示,若最优点位于两约束的交 点上,则目标函数的梯度矢量夹于两约束函数梯度矢量 之间。则目标函数的梯度可以表示为约束函数梯度的线 性组合,若取非负乘子λ1*≥ 0, λ2*≥ 0,则在x*处存在如 ,则在x*处存在如 下关系 ∇ F(x*)= λ1*∇ g1(x*)+ λ2*∇ g2(x*) F(x*)=
构成复合形的随机方法: 构成复合形的随机方法:
1、产生k个随机点 产生k 利用标准随机函数产生在(0 利用标准随机函数产生在(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 ,然后产生区间(a )内的随机变量x 随机数ξi,然后产生区间(ai,bi)内的随机变量xi, xi=ai+ ξi (bi-ai),i=1,2,…,n。 ),i=1, 以这n个随机变量为坐标构成随机点x,第一个点记作x 以这n个随机变量为坐标构成随机点x,第一个点记作x(i) 同理,再次产生在(0 同理,再次产生在(0,1)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数ξi, 然后获得区间(a 然后获得区间(ai,bi)内的随机点x (2) ,依次类推,可以获 )内的随机点x 得k个随机点 x(1) 、 x (2) 、 x (3) 、...、 x (k) 。 ...、 可以看出,产生k个随机点总共需要产生k 可以看出,产生k个随机点总共需要产生k×n个随机数。
二、初始复合形的构成
要构成初始复合形,实际上就是确定k 要构成初始复合形,实际上就是确定k个可行点作为 复合形的顶点,顶点数目一般在n+1 复合形的顶点,顶点数目一般在n+1 ≤ k ≤ 2n范围内。 2n范围内。 对于维数较低的优化问题,因顶点数目较少,可以由 设计者自行凑出可行点作为复合形顶点。但对于维数 较高的优化问题,这种方法常常很困难。 为此,提出构成复合形的随机方法。该方法是先产 生k个随机点,然后再把那些非可行随机点调入可行域 内,最终使k 内,最终使k个随机点都成为可行点而构成初始复合形。
第五章 约束优化方法
约束优化方法概述 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及其必要条件 约束坐标轮换法 约束随机方向法 复合形法 惩罚函数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约束优化局部最优解的必要条件。 2、掌握复合形法得原理。 3、掌握内点法和外点法的惩罚函数的构造原理。
约束优化方法概述
在工程实际中,优化问题大都属于有约束的优化问 题,即其设计变量的取值要受到一定的限制,用于求 解约束优化问题最优解的方法称为约束优化方法。
当迭代点到达
,如出现下面的情况:
不论沿e 不论沿e1或e2正、反方向以步长 进行搜索,所得 邻近的四个点 当他们都不能同时满足 适用性和可行性条件时,此 即可作为约束最优点输出。 如果要获得精度更高些的解,还可以缩减初始步长 。后在继续迭代,直至 时,才输出最优 点,并停止计算。
约束坐标轮换法算法 明了、迭代简单、 明了、迭代简单、便 于掌握和运用。 于掌握和运用。但是 其收敛速度较慢, 其收敛速度较慢,而 且在某些情况下, 且在某些情况下,会 出现“死点” 出现“死点”。如上 图中的点 xk,该点已 经逼近约束边界, 经逼近约束边界,其 后的迭代点无论沿何 方向, 方向,都不可能同时 满足适用性及可行性 的要求。 的要求。故xk点作为 最优解输出, 最优解输出,但显然 它就是一个伪最优点。 它就是一个伪最优点。 为辨别输出最优 点的真伪,可以用K 点的真伪,可以用KT条件检验。 条件检验。
对于一般约束优化问题,其约束分为两类:等式约束 和不等式约束。 在可行设计点x(k)处,对于不等式约束,若gi (x(k))=o,则 称第i个约束gi (x)为可行点的起作用约束;否则,若gi (x(k))>o ,则称gi (x)为可行点的不起作用约束。即只有在可 行域的边界上的点才有起作用约束,所有约束对可行域内 部的点都是不起作用约束。 对于等式约束,凡是满足该约束的任一可行点,该等 式约束都是起作用约束。
该优化问题的最优点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两个局部最小 点 x1*=[-1 0 ]T, x2*=[5 0 ]T ,其函数值不同,F(x1*)=4, F(x2*)=16 。全局最优点为 x1*=[-1 0 ]T F*=4
h(x) x2 h(x)
x1* -2 g(x)
x2* 2 4 6
x1
5.1.2 起作用约束与不起作用约束
对于具有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若目标函数是凸集上的凸函 数,则局部最优点就是全局最优点。如左图所示,无论初始点选在 何处,搜索将最终达到唯一的最优点。否则,目标函数或可行域至 少有一个是非凸性的,则可能出现两个或更多个局部最优点,如右 图所示,此时全局最优点是全部局部最优点中函数值最小的一个。
对于具有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若出现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局部最优点,此时全局最优点是全部局部最优点 中函数值最小的一个。 对于具有一般约束的优化问题,若出现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局部最优点,此时全局最优点是全部局部最优点 中函数值最小且同时满足等式约束与不等式约束的一个。 例如:设数学模型为
1、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不仅与目标函数有关,而且与 约束集合的性质有关。 2、在可行设计点x(k)处, 起作用约束在该点的邻域内不但 在可行设计点x 起限制可行域范围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提供可行搜索方向 的信息。 3、由于约束最优点一般发生在起作用约束上,不起作用 约束在求解最优点的过程中,可以认为是无任何影响,所 以可以略去不起作用约束,把所有起作用约束当作等式约 束问题求解最优点。
g1(x)
∇ F(x*)
g2(x)
∇ g2(x*)
∇ g1(x*)
结论: 结论: 对于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 对于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其最优解的必要 条件为
5.2.2 等式约束问题解的必要条件
如图所示,目标函数梯度矢量与约束函数梯度矢量共线。 因此,一定存在一个乘子,使得下式成立: ∇ F(x*)-µ*∇ h(x*)=0 F(x*)h(x*)=0 对于一般等式约束优化问题,其最优解必要条件为
2、间接法
该方法可以求解等式约束优化问题和一般约束优化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将约束优化问题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改变,将 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再采用无约束优化方 法进行求解。如:惩罚函数法
5.1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及其必 5.1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及其必 要条件
5.1.1局部最优解与全局最优解 5.1.1局部最优解与全局最优解
5.3.3 复合形法
复合形法是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一种重要的直接解法。
一、复合形法的基本思想
基本思路是在可行域内构造一个具有k 基本思路是在可行域内构造一个具有k个顶点的初始 复合形。对该复合形各顶点的目标函数值进行比较,去掉 目标函数值最大的顶点(称最坏点),然后按一定法则求 出目标函数值下降的可行的新点, 出目标函数值下降的可行的新点, 并用此点代替最坏点, 构成新的复合形,复合形就向最优点移动一步,直至逼近 最优点。
一、约束优化问题的类型
根据约束条件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其数学模 型分别如下:
1、不等式约束优化束优化问题(EP型) 等式约束优化问题(EP型
3、一般约束优化问题(GP型) 一般约束优化问题(GP型
二、约束优化方法的分类
约束优化方法按求解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两类。
约束坐标轮换法
一 方法概要述
首先在可行域D 首先在可行域D内任取 一初始点 ,并取迭代 精度ε 精度ε。 以 为起点,取一个适 当的初步步长 按迭代式
取得沿x1坐标轴正向的第一个迭代点 取得沿x1坐标轴正向的第一个迭代点 适用性和可行性,即检查
,检查该点的
如果两者均满足,则步长加倍 再按迭代式 获得沿x 获得沿x1正向的第二个迭代点 。下面的各次迭代,只 要对新迭代点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的检查都通过,再倍增步 长后按迭代式 不断产生新迭代点
一、约束坐标轮换法与无约束坐标轮换法的区别
约束坐标轮换法的基本思想与无约束坐标轮换 法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如下: 1、沿坐标方向搜索的迭代步长采用加速步长, 而不是采用最优步长。因为按照最优步长所得到的迭 代点往往超出了可行域。 2、对于每一个迭代点,不仅要检查目标函数值 是否下降,而且必须检查是否在可行域内,即进行适 用性和可行性的检查。
但是,当迭代点到达 时,该点已违反了可行性条件, 于是返回到前一迭代点 作为沿e 作为沿e1方向搜索的终点 。 转而改沿x2坐标轴正向进行搜索。在图示情况下,正向 转而改沿x2坐标轴正向进行搜索。在图示情况下,正向 的第一个迭代点目标函数值增加,即不再满足适用性条 件,故改取该坐标轴的反方向,并取步长 进行 迭代, 以后的迭代方向与前述的相同,以加速步长继续迭代, 直到至少违反适用性与可行性条件之一时,可确定沿e 直到至少违反适用性与可行性条件之一时,可确定沿e2 方向的迭代终点 。 如此反复的进行各坐标轴方向的迭代,点列将逐步逼近 最优点x*。 最优点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