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综合

合集下载

浅易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

浅易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 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 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 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 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 有为无疑矣。 李维肃是真定人,在朝廷当官几十年,历次担任郞官, 被人称为老派人物(行动与操守不合时宜),儒雅且很有才 华,为人正直有骨气,很受当时(同朝为官)的人排挤。过 了很久,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 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他却不屑与他们计较。(我) 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 为人。只是区区一亭,对郡的治理并没有大的利害影响。来 到这里不到十天,我就看出李维肃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做的, 必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由此可以推知,对于处理那些比筑 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这是不必怀疑的。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离:遭受 迫卒:急促 故:死亡 顾:回头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 能力。A.“离”通“罹”,“离骚”中的“离”用法同此,可 迁移比照。根据“对文取义”的规律,“外被项籍之灾,内离 牧竖之祸”中“被”和“离”都是“遭受”的意思,释义正确。 B.“迫卒”用于“期日”后,接上文说修坟山时间紧迫,故 “卒”通“猝”,“迫卒”解释为“急促”正确。C.“物故流 离以十万数”是说饥馑带来的严重后果,“流离”指流落他乡, “物故”解释为“死亡”是合适的。D.“顾”也是表转折的连 词,由于前文“而”可译作“却”,那么“顾”应该译作“反 而”更合适,但绝对不是“回头”的含义。 【答案】D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简答题)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简答题)课件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回到原文第二段仔细分析涉及原文内容的二是壮大兵力;三是建筑防御 工事。
【答案】①屯兵。马成在常山、中山驻扎军队来警备北疆。②壮大兵力。兼统领建义 大将军朱祐的部队。③建筑防御工事。自西河至渭桥,自河上至安邑,自太原至井陉, 自中山至邺城,都建筑堡垒,起烽火,十里建一个瞭望哨所。
解题思路 步骤一:审设问,明方向。 考查方向三:概括情感态度和探究写作目的题
例:(2021新高考卷Ⅰ)14.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 “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 么?
解题思路
步骤二:读文本,定范围。 根据题干指示,细读文章,确定解答问题的文本范围(所处 段落)。
解题思路 步骤一:审设问,明方向。 考查方向一:分析探究原因题
例:(2023新高考卷Ⅱ)14. 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 因有哪些?
(2021新高考卷Ⅱ)14.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 么?请简要说明。
(2020新高考卷Ⅰ)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 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第九节
2020年
3(断句、文学文化
新高考Ⅰ(山东)卷 常识、文意理解)
2021年
3(断句、文学文化
新高考Ⅰ、Ⅱ卷 常识、文意理解)
2022年 全国甲卷、乙
3(断句、加点词语 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文意理解)
2022年 新高考Ⅰ、Ⅱ卷
3(断句、加点词语 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文意理解)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原 文 : 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 ,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 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 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 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 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问 题 : 据载魏无忌“窃符救赵”有赖于隐士侯嬴的舍命相救。请根据选文说 说侯嬴舍命相助的原因。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语境。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的分析综合复习,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分析方法回顾: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句式分析、词义理解、文化背景等。

2. 文言文综合运用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片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理解和解读。

3. 文言文鉴赏能力培养:通过分析一些经典文言文作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文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2. 讲解:针对每个练习的文言文片段,讲解分析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语境。

3. 练习:学生自主分析其他文言文片段,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进行解读。

4. 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析的结果,共同探讨文言文的含义和特点。

5. 总结:对所学的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的表现。

2. 文言文分析练习: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片段的分析理解能力,检查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分析结果,促进学习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片段:准备一些文言文片段供学生练习分析。

2. 文言文分析方法指导:提供相关的文言文分析方法指导资料供学生参考。

3. 课堂讨论工具:准备一些讨论工具,如白板、卡片等,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特点。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文言文片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个典型的文言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1111011001如何提高文言文分析综合能

1111011001如何提高文言文分析综合能

如何提高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西南模范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施开诚胡义法梁明秀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能力,是处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归纳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作者看法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要答好这类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整体阅读,宏观把握。

阅读考卷时,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对全文整体阅读。

必须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分析作者的思路,把握作者的基本态度、思想倾向;然后,对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作出初步的分析评价,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例如: 2005年上海高考卷第(六)题26题: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两者并不矛盾,请说说理由。

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整体阅读,宏观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

这是一篇有关文艺理论的论述文,首先要弄清文章论点。

文章开头以兵家“避实击虚”为喻,指岀“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引起下文论述;结尾部分又说“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可见本文论点是:作文要“避实击虚”。

文章中间部分是论述论点的,文中先说“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是论述“避实”;后说“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是论述“击虚”:都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当然不矛盾。

于是得出此题答案:“因为二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

对他人已作过的详尽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言之中另有新意。

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独到的见解来。

(或用自己的话说出“详人所略,略人所详”的基本涵义也可。

)”(二)研究题干,选准角度。

题干是命题者反复醖酿、精心构思的结果,它制约着解题范围,提示解题角度和思路。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我们在阅读题干时,必须精心研究,读全、读准,切忌走马观花,草率行事。

读全,即是对题干中的所有文字一字不漏地、原原本本地分析;读准,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供的材料以及所提出的要求。

在研究题干的基础上选准解题角度,分辨出是考查其内容,还是形式;考查的是语法,还是修辞;是理解词的用法、意义还是句式等等。

文言文分析综合考点指要

文言文分析综合考点指要

文言文分析综合考点指要冯志伟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在高考试卷中,具体体现为对文本中主人公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主要信息的理解概括和推断,对主旨的理解和对思想观点的分析概括等等。

文言文分析综合是文言文阅读板块中要求能力层级较高的考点,《考试大纲》对此的要求具体为“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c级。

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在高考试卷中,具体体现为对文本中主人公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主要信息的理解、概括和推断,对主旨的理解和对思想观点的分析概括等等。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文言文分析综合考点通常设置为两道客观选择试题,部分自主命题省市也设计了主观表述题。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精析〕“筛选文中的信息”,指根据题干的要求和限制,筛选正确的信息。

对于高考文言文中“信息”的筛选,主要是在遵循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指向的理解和把握。

近年来,由于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内容主要取材于人物传记,因此,在对文中信息的把握时,要全面把握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成就等)和事件(前因、后果、始末、经过、影响等)。

尤其是对于传记中的主人公人物,一定要从文中准确把握与之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能够体现试题指向的信息。

高考中体现该考点的题型一直为客观题型。

该题大多是对材料中人物相关信息(人格性情、事业经历、精神品质、道德情操、思想主张、功业政绩等)的筛选,试题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对人物一种相关信息的筛选,常为五六个信息句中,每三个句子分别编为一组;二是对人物两种相关信息的筛选,每两个信息句编为一组。

〔应试攻略〕1. 审清题干,排除干扰题干信息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

譬如题干中要求“选出直接体现某人某种性格的一项”,这提示我们只能选择正面体现人物某种性格的信息,而间接或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的信息就要排除在外。

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弄清所筛选的信息与题干的要求是否高度一致。

文言文分析综合(方法)

文言文分析综合(方法)
在文言文应试阅读中,如果能了解题目选项设置模式,仔细排除干 扰,就会提高得分率。高考文言题所设选项常见的错误类型有: 1.人物的错位。史传类文言选段一般都是多个人物、多个事件的综 合,而题干要求往往就其中确定一人或几人进行考查,命题者在设计干 扰项上,就常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杂在 一起,胡乱“嫁接”给某一人,造成人物与事件不对应。 2.时序的错位。以叙事见长的文言选段,往往围绕一件事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等纵向的进程去表现人物的品格,命题者有时会在试题中就 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而在选项中却将事件发生的时序颠倒,以此来 干扰考生的正确判断。如果在答题时注意从不同的时段去切分层次,有 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信息区间,把不属于该时段的项排除,从而能快速 准确地解题。
创新· 思维技巧
3.“品行”的错位。一些史传类选文往往会贯穿着弘扬民族美德的宗 旨,文中主要人物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义士、孝子等,以此 引导考生的价值取向。传记中作者往往会横向罗列多个细小事件来反映主 人公多方面的美德与成就,命题者却常常就其中的某一点设题,如果答题 时不仔细读懂题干,检索有效信息,就会造成人物品行的错位,误入陷阱。 4.手法的混乱。人物传记类的文章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往往采 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叙述、描写、评议、抒情,描写又有直接、间接、语 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而题干中往往指定筛选某种手法,审题时就应仔 细推敲,不能混淆,把那些虽能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却与题干所示表现 手法不符的项排除。 5.语境的勾连。在传记类文章中,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人物言行去刻画 人物性格,而这些言行都有其具体而独特的背景。撇开这样的环境,文中 人物的言行所反映的内容就会似是而非,捉摸不定。因此要在典型环境中 通过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秘”去分析人物性格,有时命题者在选用错 例时,利用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毛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而实际与语境不 符的句子进行干扰。因此,备考时必须学会就文意定句义,在读懂弄通全 文的基础上,去理解把握人物言行的真正意图。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

文言文分析综合题解密

进 一 步提 高 了 的 综 合 能 力 。 这 种 归
纳、 概 括 是 对 所 述 事 件 或 所 说 道 理
文严 格 地 对应 起 来 , 此题 较 易误 选 。
( 二) 夸 大 其 词 命题者在构拟 这类选项 时 , 常 常在 大 体 准 确 的概 括 、 分析中 . 夹 杂

进行综合 的判断或推 理 , 要 求 考 生
指命题 者在设置干扰项 时 . 故
我愿证明, 凡是行为善 良与高尚的人, 定佻因之而才 旦 当惠 难。
读 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 空 间 ・复 习 备 考
本项 错 在 “ 郭 不 同 意 这 一 做 法” , 原文 写“ 价 按 本 路 提 点 刑 狱 宋 万年 阴与敌 境通 , 利所 鞫 不 同 , 由 是与浩意 不协 . 朝 廷 乃 徙 浩 知 金 州 兼永兴军路 经略使” , 其 中“ 利 所 鞫
或 许 就 会 获得 某种 提 示 。
果等 。
试题 的选 项通 常 是“ 三 对 一错 ” , 设 问 角度 基 本 是 选 误 , 四 个 选 项 大 多 依 原 文 的 先 后 顺 序 对 文 意 作 概 括 性 的转 述 和 分 析 ; 那 个 错 误 项 中 的 大 部 分 叙 述 一 般 还 是 符 合 文 意 的, 往 往 只 设 置 一 两 处 不 正 确 的 表
也就 根 本 谈 不 上 选 出 正 确 答 案 了 。
( 二) 要 能 够 以信 息 点 为 准 绳 , 以 此
去衡 量各个文句 , 排 除 与 信 息 点 不
相 合 的语 句 。 ( 三) 要 注 意 到 陈 述 对 象是否 与题干吻合 ( 是 否 说 的 是 无 关 的其 他 人 的 言 或 行 ) 。( 四) 要 注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解析1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解析1

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窃符救赵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资治通鉴·周纪·窃符救赵》(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限断两处)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2)解释下列各项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臣有客在市屠中________②睥睨,故久立________③公子色愈和________④宾客皆惊________(3)阅读下面的小百科卡片,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4)人物品格往往在其言行中得以显现,请结合文章评析公子无忌这一人物形象。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②阅金经(________)③有仙则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独立分析文言文结构、人物、事件、观点等。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综合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并概括文言文的主旨。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分析方法回顾:从句子结构、词义、语法、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文言文人物分析:关注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事迹等。

3. 文言文事件分析:梳理事件发展脉络,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4. 文言文观点分析:提炼作者观点,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5. 文言文综合练习:选取典型文言文进行实战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分析文言文,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文言文的能力,突破文言文分析的瓶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技巧。

2.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文言文为例,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感受分析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言文分析心得,互相学习。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自主分析文言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文言文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分析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选取一篇典型文言文,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感受分析过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文言文分析心得,互相学习。

5. 实践演练:让学生自主分析一篇文言文,教师及时指导,解决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广度以及逻辑性。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题 ——了解十大命题设误点,五大角度细比对

4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题 ——了解十大命题设误点,五大角度细比对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选项]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 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分析] 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 至孝之名”错,根据原文可知,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 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 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无中 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
命题 设误
生有
以偏 概全
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 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 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
比对 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词语或内容,或者筛查选
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典例演练]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原文] (2017·高考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 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 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 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 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方法 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
词)的情况
栏目 导引
[典例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
是否有误。
[原文] (2019·高考全国卷Ⅲ)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

【范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范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文言文分析综合一、教学目标: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XX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分析综合能力。

2.基本的阅读和解题技巧。

四、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考题导引、(XX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1一、导入新课出示常见的文言文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文写成的。

用文言写出的__就叫文言文。

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1、师范读课文。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六、课后扩展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板书设计: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弗若另一人思——射鸿鹄。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翻译与分析综合

文言文断句、翻译与分析综合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 /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 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译文 吕蒙正以宽容厚道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
照。朝中有一个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这镜)能照 二百里远,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得到赏识。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 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用二百里地的镜子照 呢?”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 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 /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身/不待甘旨/饥寒 至身/不顾廉耻。
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 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
(湖南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并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断句与翻译其实息息相关——对文章全面正确的理解、准确的
断句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则是运用现代汉语对文言文意的精确表述; 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初步能力,翻译是解读文言文的高层次能力。
2019/11/21
5
析考点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 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 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 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历王/厉王使玉人相 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 /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 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 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025届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三节分析综合题__仔细比对精准辨析教学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三节分析综合题__仔细比对精准辨析教学案

第三节分析综合题——细致比对,精准辨析分析综合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接受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往往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6个角度进行设误,以考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等,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

概括分析文意题有着很强的规律和特点。

选文为人物传记,结构大都相同,选项命制特点显明。

在把握住这些规律和特点后,再遵循确定的答题步骤,用好比对答题方法,拿下该题相当简单。

[提分攻略]——明角度找对应答概括分析文意题要遵循以下三步骤:►[第一步] 全面理解,整体把握1.依据结构思路,阅读全文。

2.借题读文。

四个选项,三项正确,一项错误。

即便这一项错误,也不是该项全错,只错在某个句子或词语上。

虽说一时不能断定哪项错误,但完全可以借助它们来阅读全文,把握文意。

3.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传主生平主要事迹。

(2)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

(3)人物的对话。

(4)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确定要能作出合理的说明,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其次步] 关注细微环节,依文索义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微小的改动。

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微小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依次等等,都不能忽视。

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

假如是转述,我们要留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样。

推断选项正误时,确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精确理解词句的意思,切记不行凭印象主观臆断。

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多处细微环节,这些都要精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

假如说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第三步] 细致比对,反复推敲概括分析文意题的解题关键是“比对”,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文作逐字逐句的细致对比,重点关注人物与事务是否一样,时间上有没有颠倒,空间上有没有混淆,用词是否妥当,有没有有意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务的评价,有没有错误理解某个关键词或关键句。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共含4篇),欢迎阅读! 篇1: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教学目的: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实践导学式教学过程:一、引言前面我们重点复习了文言文的常见实词和虚词,并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串讲式地复习了文言文的句式及句子的翻译。

这些基础知识的复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分析综合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集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揭示课题:篇2: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三、考试要求: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今年高考对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1、筛选文中的信息: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种信息——加以正确的判断。

(板书)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进行逻辑思路分析——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及主题。

(板书)3、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概括出作者对某一事件或道理的观点态度。

(板书)小结:根据对高考说明的分析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加强阅读,提高文言词句的理解、疏通能力,是增强我们提高阅读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前提。

因此,我们首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文言词句的理解疏通能力。

四、阅读下面语段,分组设擂翻译要求:1、以组为单位,全班分为二组,每组选1#2人为组长。

2、每组各读一遍。

(读得准确、流畅的,计5分;相对的,计3分)3、以设擂台的形式,相互设疑、相互翻译。

以翻译数量的多少和正误与否,确定胜负。

每组最多只能设二句。

(每句5分。

翻译正误分。

计:5、3、0分)4、简述解题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之以利害,最终说服
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国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 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
2.回归原文,揣摩用意
选项所给的信息是否正确,只有回归到原文的语境中去揣
摩,才能准确把握。这需要我们回归原文,揣摩用意。具体如 下: 初读 再读 → 筛选信息,去粗取精。 → 依据选项内容确定其在文中位置,把握其信息
指向。
【特别提醒】不同的文体初读时筛选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具体 如下表所示: 文体 文章关键点
【解析】选B。①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的话,侧面间接反映了
他的胆识谋略;②张孟谈请求前往做说客,是他胆识谋略的直 接表现;③是他游说韩、魏二君的说词,晓之以利害,是能说 服韩、魏二君的关键;④是赵襄子的行为;⑤张孟谈的胆识谋 略保证了谈判成功;⑥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表明高尚品德 的重要。
2.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4.辨析差异,排除干扰
高考文言文阅读针对本考点的错误题型有或夸大事实,或 偷换概念,或以假乱真,或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掌握了以 上常见错误选项的设置模式,我们就会迅速而准确地排除干扰, 确定正确答案。
5.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事情的角色、件数和行为的程度、实效方面,应 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 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分析。
② 读准 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
还是选错的,是理解其用法、意义还是句式。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3.借助注释,联系背景
概括中心意思最忌以偏赅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
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 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
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战胜存亡”更可贵。 【解析】选B。“先„„再„„”内容颠倒;“为了三国共同的 利益”与文意不符。
第四讲
分析综合
文言文分析综合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 信息 筛选出与题目相关的语句 对照材料辨别题目中信息的正误
这种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 出六个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找出全部符合题中指定要 求的一组。
历年高考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②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 的信息;③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④展现人物 独特个性和情感的信息。
题中对文章作分析概括的文字,一般也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借“题”解“文”是了解文章大意的一 个重要技巧,甚至总结出“倒读”一法,从列在后面的分析概
括中巧妙寻找解读原文的钥匙,这也不无道理。
4.审视答案,再查错法 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 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错因。
息筛选”“概括分析”题。 “文言文阅读题”大体要在20分钟内完成。考生一定要把 轻“读”重“解”,变成重“读”轻“解”,用13分钟左右去 “读”,7分钟左右去“解”。习惯于这样的阅读程序,大有裨
益。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 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 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 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 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 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 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 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 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答题四步骤 1.删繁就简,锁定重点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点信 息。文段的叙述重心是什么,议论性文字体现在哪里,这些都 要搞清楚,然后将文中不是直接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字首先剥离, 从保留下的关键信息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2.综合分析,简要概括 有些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并没有通过抒情或议论表达 出来,而是蕴涵在所叙述的人物事件之中。这就要求考生综合 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然后从事件的细节中分析提 炼出隐性信息,进一步简要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3.借“题”解“文”,妙用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用来命题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关键句,试
的结果等,确认与原文意思不符的选项。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
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选择,并要注 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
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抽象出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着眼于“推论”和“概括”。 1.分析,是指能从作者及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
第一步:整体阅读,粗略弄懂大意。
可先参看题目的内容概括分析表述题,据此可助你迅速弄
懂原文内容大意。 第二步:精读文本,把握主要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对弄不懂的实词义,弄不懂的个别句,要
学会“跳过去”(跳读法),不要在这里过多纠缠,以提高阅 读做题速度。千万要记住自己阅读串译时可参看题目的内容概 括分析表述题,它可以帮助你快速理解甚至翻译原文中难以理 解的部分。
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
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 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 人间训》)
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 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
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⑤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
2.概括,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 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 在高考试题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项要求,有时是结合在一起 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它们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 过程。
(1)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 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
哪一桩事件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还是一个物、一件
事、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 (2)将选项列出的“观点态度”与文中筛选出的相应的“观 点态度”加以比较,如果题干要求选正确项,则选两者相吻合 的;如果选错误项,则选两者不相吻合的。
第三步:反复揣摩,以求正确答案。 做题时注意必须把题干句子代入原文中,仔细察看上下文
语境,前后勾连,反复揣摩,以寻求正确答案。掌握利用文言
实词储备作铺垫、利用文言知识迁移的能力,学会把课内知识 迁移到课外,课外知识运用到文言文本中,细心研读文本内容,
正确理解文意,大胆判断取舍,调通疏浚,做好文言阅读“信
明方法等。如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 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 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只有总体阅 读,整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从而准确地去 分析、评价人物、事件,品味情感。
2.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① 读全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
③ 否定法
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若否定
不了时,表明答案准确无疑。 在解答完全部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后,一定要重读原文,审 视答案。这既是确认答案的必要程序,又是防止疏漏的有效途 径。
【想一想】在解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时,我们
还能运用哪些实效有用的技法?
【拓展延伸】
1.文中筛选法
2.概括评价法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通过人物、事件、事理的记叙、
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出来的,因而在阅读时,就要从人物
的言行、某一事件的叙述、某一事理的说明中,在领悟、分析、 综合的基础上,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拿这种评价与选项
中的评价比较辨析,从而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评价作者
观点态度时的思考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点:看作者对民族和人民 的态度,看作者对统治阶级和邪恶势力的态度;看作者历史的 阶级局限性;看作者观点在当时和今天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作 者观点态度时要注意:要完整全面,不可以偏赅全,评价要准
传记类文章 ①何人,②何事,③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品质 记叙类文章 ①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②涉及什么人,③人 物关系,④对事情所持态度,⑤人物品格
议论类文章 ①议论中心,②主要观点,③主要论据
3.比较遴选,去伪存真
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 正确的就必须对所给信息句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依据试
4.感悟深意法
通过感悟文章的深意来体会。在一些文章中特别是在以史 传文为主的文章中,从字面上有时并不能看到作者直接表现出 来的观点和态度,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语境,驱遣我们的想象, 用心去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深意,通过揭示含蓄的内 容或阐述抽象的内容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观点和态 度。
每年高考,总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把解答文言文阅读题看得 相当难。读不懂原文,导致考场上盲目地选择答案,造成答案 正确率不高、得分甚少的不良后果。其实,如果正确掌握一些 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做文言文阅读题并不是很难。总结以往 经验,下面的方法技巧,需要同学们多加关注。
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