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c
中国区域历史文化
陕西省
重庆市、四川省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古朴、稳健 的文化特质,恢弘的帝都文化
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整体性
江苏和浙江大部分地 春秋时期尚武, 区 明清时期崇文,文人辈出 广东、广西省 开放性和兼容性,重商性
楚文化
三、特色区文化
(一)齐鲁文化 该地是周代齐、鲁两国的封地,是以方国命名的区域文化。 齐鲁之地是孔孟儒学的诞生地。 自古以来就有“圣贤之邦”的美誉。相传伏羲、神农氏、太昊、少昊、颛 顼、黄帝、尧、舜等上古圣人都在这里兴起。 当地土著的史前文化东夷文化也为齐鲁文化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东 夷文化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创始者。 齐鲁文化的正式定型在周代。 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一个最集中的场所和缩影 。
2、帝都文化
李老都是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重点。 3、变革进取、自强不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典型的例子
Page 8
(四)关中文化 1、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蓝田人早在80万年以前就在此生活,还有旧石器时代的大荔人和新石器时 代的典型代表先半坡和临潼姜寨等遗址。 2、古朴、文件的文化特质 周王朝实行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并制作礼乐,以 此来教化和约束国人的行为。 繁荣保守、泥古迂缓、诚挚信笃和有章可循的特点是周文化的特色,也是 关中文化的基本特征。 3、恢弘的帝都文化
“逐鹿中原” 3、淳朴民风
Page 7
(三)燕赵文化 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北京房山县龙骨山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燕赵文化是平原农耕经济文化与草原畜牧经济文化的结合点,自古以来战 争不断,形成了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燕赵风骨。 主要特点: 1、慷慨悲歌、好气任侠的地域文化特征
区域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区域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区域文化建设是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项目,提升该区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形象,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1.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强对本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和项目,进行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修复和传承,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传承和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强对本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和项目,进行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修复和传承,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传承和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强对本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和项目,进行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修复和传承,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传承和发展。
2. 艺术和表演活动的举办:组织丰富多样的艺术和表演活动,包括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公众对艺术和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推动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艺术形式的发展。
艺术和表演活动的举办:组织丰富多样的艺术和表演活动,包括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公众对艺术和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推动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艺术形式的发展。
艺术和表演活动的举办:组织丰富多样的艺术和表演活动,包括音乐会、戏剧演出、舞蹈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公众对艺术和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推动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艺术形式的发展。
3. 文化教育和培训:加强区域内的文化教育和培训工作。
通过设立专业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培训项目,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和专业人士,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水平,推动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教育和培训:加强区域内的文化教育和培训工作。
通过设立专业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培训项目,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和专业人士,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水平,推动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文化资料
区域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文化则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形成的独特文化特征和风貌。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习俗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该地区的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不仅反映了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还承载着历史、民族、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区域文化的特点1. 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表现出多样性。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特色,形成了多元的区域文化格局。
2. 传承性区域文化是一种传承的文化,它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在当代社会,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继承和传承自己地区的文化传统,保持其独特性和价值。
3. 交流性区域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在交流和互动中不断发展壮大。
不同地区的文化在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产生共鸣,相互影响、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4. 根植性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深深扎根于当地的土地、人民和历史背景之中,与地域环境紧密相连。
这种根植性使得区域文化不可移易,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韵味。
区域文化的意义1. 传递文化遗产区域文化是传递和保存民族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区域文化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承和弘扬区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2. 塑造地方特色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标志和特色,它反映了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有了区域文化,一个地区在文化上就更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
3.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区域文化可以成为地方经济的有力支撑。
通过挖掘和利用地区的文化资源,可以促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旅游业、手工业、文艺演出等方面的繁荣。
4. 增进民族团结区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通过弘扬地方文化,可以增强地方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文化遗产保护要传承和发展好区域文化,首先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对于那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产进行保护、修复和传承,使之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样本。
区域文化与社会价值
区域文化与社会价值区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因人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文化系统。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这种独特性有可能来自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或社会价值观等方面。
因此,区域文化是独特的,具有深远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首先,区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
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原因,不同区域的人们往往会形成自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当人们将区域文化视为自己的文化特色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处。
然而,这种不同并不会贬损任何一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促进社会凝聚力和团结。
当人们在一个区域共同认同某个文化特色时,他们会感到自豪和幸福,这也会促进区域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其次,区域文化也可以促进人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例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歌舞、传统剪纸和织物等等,都是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些活动通过代代相传,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印象,也成为人们身份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化元素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它们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品,从而为文化的流传和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区域文化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有时候过度地融合和同化,从而导致文化遗产的流失和破坏。
如果我们认识到区域文化的意义,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例如,建造博物馆和文化中心来收藏和展示地方文化遗产、中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地方历史和文化的讲授编写地方习惯和传统的教科书,这些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区域文化。
最后,区域文化在旅游业和城市发展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旅游业方面,区域文化既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同时也为本地游客提供本土文化体验。
例如,在中国的西藏和云南地区,特色的地方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
同时,在城市发展中,区域文化也可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当城市在利用本地文化特色去开展诸如文化旅游、传统手工业、茶道、美食、手工艺制作等方面的活动,它们不仅会增加城市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观光客前来,也可以成为当地居民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民族与区域文化
中国的民族与区域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与区域文化。
这些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历史、传统和智慧,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在本文中,将探讨中国的民族与区域文化,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中国的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例如,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经典著作、传统艺术形式和价值观。
汉族文化强调和谐、尊重和团结,这些特点在汉族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此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特色文化。
藏族以其宗教信仰、民歌舞蹈和特色建筑而闻名;维吾尔族以其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而知名;壮族则以其激情四溢的山歌和壮族服饰而引人注目。
这些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文化不仅体现在传统艺术形式上,还通过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展现出来。
各地的民族特色美食如川菜、粤菜、清真菜等都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和口味,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古老的传统服饰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汉族的旗袍、蒙古族的敖包装等。
此外,各地的传统建筑风格也呈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如北京的仿古建筑、西藏的宗教建筑等。
二、中国的区域文化除了民族文化,中国还有丰富多样的区域文化。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差异造就了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
华北地区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
例如,北京的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居住地,保存了大量文物和艺术珍品。
河南的洛阳和开封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些地区的文化象征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辉煌。
华东地区以其发达的商业和文化活动而著名。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江苏的苏州和浙江的杭州则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受到游客的青睐。
这些地区的文化代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繁荣和创新。
西南地区以其多元化的少数民族文化而引人注目。
中国的区域文化
中国的区域文化,老师上课的时候说,大致可以分为7种。
分别是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
据课上所说和资料显示,这些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齐鲁文化一直具有文化的和政治的象征意义,基本代表了华夏文化传统的正宗。
齐鲁之地的农业发达,又因濒临沿海和运河、黄河,商业城市比较繁荣,民间手工业如陶瓷、纺织、冶炼等也颇发达。
因此,鲁的农业、齐的工商业,加上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武等大批文化巨人,构成了齐鲁文化的鲜明个性。
一般说来,齐鲁文化具有粗旷古朴、豪爽热烈的特点。
2.燕赵文化,主要是指今天的河北和山西、陕西的中北部地区。
燕赵地区气候相对干冷,农业以粟、豆类为主,畜牧业也占相当地位,赵的城市商业也比较发达。
燕赵文化虽属汉族农业文化地区,但由于燕赵处在当时的农牧分界线地区,因此燕赵文化与边外游牧文化关系密切。
自十六国和北朝、辽、金、元、清等朝以来,一直处在胡汉交融的状态;为了抵御外侵,形成勇武好搏击的特点,具有悠久的武术传统。
3.三秦文化,在今陕西地区,包括甘肃、宁夏的东南部。
秦人以法家思想治国,文化上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特点,加之其地理位置便于与北方和西域的文化交流,使其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具有包罗万象、兼容并蓄的特点,不仅留下了历史上各民族文化、各种宗教、各种艺术形式的痕迹,商业文化也很发达。
由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南转移,这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逐渐滞后,原有文化开放性日益减弱,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文化心态。
4.三晋文化,主要包括今天的山西大部、河南的北部和中部,三晋文化实际上可以说是“中原文化”的代称。
地处中州,各种文化碰撞交流于此,使这里的文化呈现出一种共享性。
商业的流动性和因水患、战乱和灾荒引起的人口流动一起,造成这里的人口频迁特点。
特别是地处平原,四通八达,因此区域文化的特点不如其他地区明显。
5.楚文化,分布地区包括今天两湖、安徽、江西的西北部和河南的南部,其中以两湖和安徽的部分为核心地区,淮河流域和鄱阳湖流域等作为其边缘地区。
中国的区域文化差异
中国的区域文化差异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因其广袤的土地和丰富多样的民族而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地域文化。
这种区域文化差异不仅仅反映在语言、风俗、美食等方面,还深深地影响了每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区域文化差异,并旨在展示这种多样性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魅力所在。
一、北方文化差异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民风豪爽、朴实直接的特点上。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常常更倾向于直言不讳,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与北方人勇敢坚毅的性格有关。
对于北方的人们而言,团结互助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他们乐于与朋友和家人分享快乐和悲伤。
此外,北方的饮食文化也十分独特,以面食、辣味和大份量著称。
二、南方文化差异南方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温和、细腻的特点上。
由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民风也较为柔和。
南方人热情好客,注重人情味,善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如丰富多样的戏曲、民间艺术等。
南方的饮食文化也以清淡、细腻而闻名,如粤菜、川菜等。
此外,南方还有许多水乡小镇,水运文化和水上交通工具也是南方地区的一大特色。
三、西方文化差异西方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多民族融合和独特的宗教信仰上。
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语言、习俗和节日等文化特征。
此外,西北地区还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许多地方有建有著名的清真寺。
西南地区则独具特色的多山多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日庆典与其他地区也存在很大差异。
四、东方文化差异东方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古老而庄严的历史遗产上。
东方地区有许多古代帝国遗址,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这些古代遗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
此外,东方地区还有一些著名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是东方人重视传统和家庭团聚的象征。
综上所述,中国的区域文化差异是其独特之处,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魅力所在。
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语言、风俗、美食等方面,更深深地影响了每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区域文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
区域文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区域文化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区域文化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体现,更是这个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引。
而区域文化和区域发展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对区域文化和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一、区域文化的定义区域文化指的是一个区域内的不同民族、不同地理和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体现。
它是这个区域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它囊括了不同方面的文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历史和习惯等等。
二、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一个地区内,当地特有的文化达到一定高度,能够吸引外来人口前来旅游,提高就业机会和收入;也能够为本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提供营造空间和市场需求,这些因素都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2. 提升城市品质区域文化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最为明显。
一个城市的文化深厚程度和活力可以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文化对于城市的吸引力和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影响,并且有助于在城市中推动文化教育、公益事业和社会和谐发展。
3. 塑造区域身份区域文化也有助于人们形成区域身份认同。
在人们的情感中,文化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代表的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在区域的深厚感情和认同。
区域文化弥补了人们对当地文化的感受与需求不足,甚至带来了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化力度。
三、区域发展对传统区域文化的影响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会对传统区域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比如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中,部分传统建筑风格被淹没,当地的民风民俗逐渐消失。
这些变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有一些方面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在现代城市中,需要新的机制来支持原有文化的传承,恢复文化传承的活力。
四、如何实现区域文化和区域发展的共存1.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新文化在实现区域文化和区域发展共存方面,需要以保护当地传统文化为前提。
什么是区域文化?
什么是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形成并且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独特性、综合性和共性。
区域文化可以包括语言、习俗、宗教、建筑风格、服饰、食品、艺术、音乐等方面。
既包含了传统文化,也包含了现代文化。
今天,我们将对区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区域文化。
一、区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1.自然环境对于区域文化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区域文化的基础。
不同的自然环境,会孕育出不同的文化。
例如,地处南方的亚热带气候,适于种植各种热带水果,因此,南方人民的饮食文化多以水果为主。
2.历史和社会发展对于区域文化的影响历史和社会发展同样也对区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九寨沟的藏文化和傣族文化,延绵上千年的历史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3.传承方式对于区域文化的影响最重要的,传承方式是影响区域文化的关键。
传承方式可能是口传心授,也可能是书面记载。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和继承,才能够不断演变和延续。
二、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1.四川文化四川文化是中央平原和西南民族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川渝两地大部分地区人民文化为代表,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2.京杭大运河文化京杭大运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把北京和杭州的文化联系成了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文化。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好的运河文化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域文化,以福建东南沿海、台湾及海南岛的客家人广泛传播和继承。
其中,厦门一带是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地域文化代表之一。
三、继承和发扬区域文化的措施1.宣传和传播区域文化对区域文化进行全面的宣传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才能够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
2.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级别有高,中,低三级,国家级文化遗产来自全国六万多处文物古迹中选出的限量8,659项。
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成为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
3.开展文艺活动开展不同的文艺活动,例如歌唱、读书、舞蹈、戏剧等,可以让区域文化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和传承,更好地弘扬各个民族的文化。
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化传播的特色和发展
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化传播的特色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区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内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包括语言、习俗、传统、风俗等。
区域文化传播则是指将这些地域特色的文化传达给更广泛的受众,以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文化交流。
本文将从区域文化的特色和区域文化传播的发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区域文化的特色1. 多样性和独特性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语言方言、传统节日、饮食习俗等独特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构成了地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2. 融合与传承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地域文化不断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同时也在传承中保留原有的传统和特色。
这种融合与传承使地域文化更具活力和魅力。
3. 地域认同感地域文化是地域人民的精神财富,是他们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象征。
地域文化的特色能够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地域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二、区域文化传播的发展1. 传统媒体和现代互联网区域文化传播的方式多样化,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仍然是主要的传播渠道,可以通过这些媒体向受众传递地域文化的内容。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地域文化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方式了解和分享地域文化。
2. 文化节庆和展览活动举办地域文化节庆和展览活动是促进地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向公众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增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同时也为地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搭建平台。
3. 教育和培训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地域文化教育和培训活动,提升地域文化传播的效果。
在学校课堂教育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可以加强地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培养学生和社区居民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总结起来,地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地域文化传播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对增进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化传播的特色和发展
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化传播的特色和发展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标识,是一个地方独特的魅力和特色的体现。
区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氛围和传统文化内涵。
区域文化的传播,则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其特色和内涵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
一、区域文化的特色每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是地区历史、地理环境、民族习俗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区域文化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区域文化的风格独特。
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和细腻的文艺作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节庆和民间艺术等。
其次,区域文化的习俗传承。
地方文化的传统习俗是一个地区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延续。
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都体现了不同地区的独特风貌和文化习俗。
第三,区域文化的语言特色。
地区文化的语言是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和表达工具,不同地方的方言和土语是一个地区人们之间沟通和交往的重要媒介。
它们凝聚着地区人民的智慧和语言表述习惯。
最后,区域文化的建筑风格。
地方文化的建筑风格是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鲜明标志,它代表着一种文化的积淀和地方历史的传承。
如古代建筑的风格、传统民居的结构等都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域文化传播的特点区域文化传播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区域文化的内涵和传承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区域文化传播具有认同性。
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播往往能引起地区人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认同感是区域文化传播的基础。
其次,区域文化传播具有针对性。
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传达对象的不同,要求区域文化传播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精准定位和准确传达。
这样才能更好地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第三,区域文化传播具有多样性。
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区域文化传播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种媒介和形式的运用,例如舞台演出、音乐会、展览和文化节庆等。
区域文化资料
•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代表
•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以关东文化为代表
华北地区:黄河文化
及其传承
• 黄河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农业生产:黄河文化以农业为主,注重耕作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 宗教信仰:黄河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以道教、佛教为主,强调人
理利用
• 宗教信仰: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以基督教为主,
强调个人与上帝的关系
• 建筑艺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中的建筑风格简洁,如哥特式
教堂等
南欧地区:地中海文
化及其传承
• 地中海文化: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南部文化,强调阳光、
海滩、美食
• 农业生产:地中海文化以葡萄、橄榄种植为主,注重农业技术
然的和谐
• 建筑艺术:拉丁文化中的建筑风格独特,如墨西哥金字塔、巴
西基督像等
05
亚洲其他区域文化的地理
分布
亚洲其他地理区域划分及其文
化特点
• 亚洲其他地理区域划分为: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东北亚
五大区域
• 东南亚地区:包括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以东盟文化
为代表
• 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以印度教文
区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 强化地域认同感:共同的区域文化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
• 促进文化交流与创新:不同区域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激发新的文化创新
• 传承历史遗产:区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传承着人类文明
区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
• 地域观念:过分强调地域文化可能导致地域观念狭隘,影响交流与合作
CREATE TOGETHER
区域文化调研策划书3篇
区域文化调研策划书3篇篇一《区域文化调研策划书》一、调研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区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日益受到重视。
本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特定区域的文化特色、内涵及其发展现状,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区域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目的1. 全面了解区域文化的现状、特点和价值。
2. 分析区域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提出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三、调研内容1. 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
2. 区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和特色元素。
3. 区域文化在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对区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态度和参与情况。
5. 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6. 借鉴其他地区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四、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区域文化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2. 实地考察:深入实地,观察、体验和感受区域文化的氛围和特色。
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了解当地居民和相关机构对区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4. 访谈:与当地政府官员、文化专家、传承人等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深入的信息和见解。
五、调研步骤1. 确定调研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调研对象。
2. 组建调研团队:招募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调研团队。
3. 制定调研计划:明确调研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
4. 开展调研活动:按照调研计划,有序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工作。
5. 数据收集与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7. 成果汇报与交流: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汇报调研成果,促进区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六、调研预算1. 人员费用:包括调研团队成员的薪酬、差旅费用等。
2. 物资费用:问卷印刷、资料收集等费用。
3. 调研活动费用:实地考察、访谈等活动的费用。
4. 其他费用:如宣传费用、办公设备租赁费用等。
七、注意事项1. 确保调研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2. 保护调研对象的隐私和权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地理知识与区域文化
地理知识与区域文化地理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学科,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环境特征。
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各个地区的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在这些特点中,区域文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因为区域文化代表着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习俗等。
地理知识与区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我们探究一个地区的文化时,需要了解该地区自然条件所提供的资源和限制,从而推断出该地区的生产方式、经济活动和社会组织形态。
例如,像地中海这样的地理环境,历经几千年的文化演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中海文明。
这种文明的形成,与地中海额外的气候条件、地形特点和农业生产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人们逐渐形成了以生产橄榄油、葡萄酒等农产品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同时,地中海文明的成长也推动了人们社会思想观念的发展。
文化的形成、变迁和传承都和地理环境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文化是人们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继承、创造和发展的文化传统,那么地理环境便是文化传统的生产地和舞台。
在中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推动着不同地区人群的生产和文化活动,从而塑造出不同的区域文化。
长江流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古代,长江流域丰富的水文环境,孕育了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渔业养殖等方式,同时,长江沿岸的地域地理和气候差异也形成了长江沿岸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群特点。
这样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综合形成了长江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域文化的丰富特征。
在探究区域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地理环境因素对文化形成的影响,还需要了解每个地区的文化传承过程。
由于地域差异,不同文化的成长和演变方式也截然不同。
在美国,南方地区的美国南方文化极具特色,正是因为当地黑人、印第安人、欧洲殖民者都滋养了该文化,使其成为了一个深深影响美国南方地区社会生活的文化形态。
这是因为,南方地区特殊的人文环境和社会历史因素,决定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风貌。
区域文化制定方案
区域文化制定方案背景区域文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是由地理、历史、民族、宗教和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
区域文化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软实力。
而且,区域文化不同于国家层面的宏观文化,它更注重在本地保护和传承,有着深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我国,各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区域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区域文化已经濒临失传或被外来文化淹没。
保护和传承区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因此,制定区域文化制定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目标本文档要制定一个区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方案,旨在维护各地区的独特文化特色,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该方案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护区域文化,维护地方文化传承;•推广区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增强地方自信心;•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和融合,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方案制定本方案的制定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区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现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区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程度;•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的相关规划和政策;•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国家政策法规。
由此,本方案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区域文化资源的调研和保护针对各个地区的区域文化资源,应进行全面的调研和保护工作。
一方面可以借助当地社区组织或文化机构开展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另一方面还需争取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措施的推进。
在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之中,可以通过采取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实地调研等方式,发掘和保护那些被现代科技所遭遇威胁的区域文化遗产。
鼓励人们利用流传至今的口头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来传承文化遗产。
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一方面,可以建立临时或长期性的科普展览,来向游客和市民讲解区域文化历史、传承、及文化资源。
另一方面,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社区活动、文创产品等方式,提高各地区居民对区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区域文化制定方案
区域文化制定方案背景介绍区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形成的包括地方民俗、语言、习俗、节日等文化因素的总体。
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体现了这个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特点。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许多地区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或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好地方文化,制定区域文化制定方案势在必行。
制定方案目标与原则目标制定区域文化制定方案的目标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好地方文化,让地方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具体目标包括:1.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地方民俗、语言、习俗、节日等方面的文化因素;2.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提升地方文化艺术水平;3.积极开展地方文化交流,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4.加强地方文化服务意识,提高文化服务水平。
原则制定区域文化制定方案的原则是:1.以保护为主,注重传承;2.综合考虑文化因素,以符合地方特色为基础;3.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合力;4.以群众参与为主,注重社会效益。
制定方案内容一、明确主题和文化元素在制定区域文化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先明确主题和文化元素,确定制定方案的范围和深度。
例如,可以主题限定在传统民俗方面,或者在地方音乐和舞蹈方面。
二、调研和数据收集在明确主题和文化元素后,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数据收集,以便更好地掌握地方文化现状和历史变迁。
调研和数据收集的方式包括:1.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地方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现状;2.进行地方实地考察,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地方文化;3.进行社会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文化需求。
三、文化资源评估评估地方文化资源,包括文物、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资源,以便为后续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四、政策制定和宣传制定地方文化政策,包括鼓励文化艺术创作,提高地方文化服务质量,丰富文化活动内容等方面的政策。
同时,要加强地方文化宣传,扩大地方文化影响力。
五、组织协调和实施制定完方案后,要加强组织协调,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合力,以保障方案有效实施。
中国的区域文化
中国的区域文化,老师上课的时候说,大致可以分为7种。
分别是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三晋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
据课上所说和资料显示,这些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齐鲁文化一直具有文化的和政治的象征意义,基本代表了华夏文化传统的正宗。
齐鲁之地的农业发达,又因濒临沿海和运河、黄河,商业城市比较繁荣,民间手工业如陶瓷、纺织、冶炼等也颇发达。
因此,鲁的农业、齐的工商业,加上孔子、孟子、管子、墨子、孙武等大批文化巨人,构成了齐鲁文化的鲜明个性。
一般说来,齐鲁文化具有粗旷古朴、豪爽热烈的特点。
2.燕赵文化,主要是指今天的河北和山西、陕西的中北部地区。
燕赵地区气候相对干冷,农业以粟、豆类为主,畜牧业也占相当地位,赵的城市商业也比较发达。
燕赵文化虽属汉族农业文化地区,但由于燕赵处在当时的农牧分界线地区,因此燕赵文化与边外游牧文化关系密切。
自十六国和北朝、辽、金、元、清等朝以来,一直处在胡汉交融的状态;为了抵御外侵,形成勇武好搏击的特点,具有悠久的武术传统。
3.三秦文化,在今陕西地区,包括甘肃、宁夏的东南部。
秦人以法家思想治国,文化上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特点,加之其地理位置便于与北方和西域的文化交流,使其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具有包罗万象、兼容并蓄的特点,不仅留下了历史上各民族文化、各种宗教、各种艺术形式的痕迹,商业文化也很发达。
由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南转移,这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逐渐滞后,原有文化开放性日益减弱,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文化心态。
4.三晋文化,主要包括今天的山西大部、河南的北部和中部,三晋文化实际上可以说是“中原文化”的代称。
地处中州,各种文化碰撞交流于此,使这里的文化呈现出一种共享性。
商业的流动性和因水患、战乱和灾荒引起的人口流动一起,造成这里的人口频迁特点。
区域文化资源环境名词解释
区域文化资源环境名词解释
区域文化资源环境,是指一个特定地区所拥有的与文化相关的资源和环境。
这些资源和环境包括自然景观、历史遗迹、艺术品、传统习俗、民俗文化、语言、文学作品、音乐、舞蹈、戏剧等。
区域文化资源环境是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特征的集合,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特点。
自然景观是指一个地区的自然地貌、地势、气候、水资源等自然要素所形成的景观。
例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都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历史遗迹则指该地区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古迹、文物等。
这些历史遗迹可以是古代的城墙、寺庙、古建筑等,也可以是近代的纪念碑、古战场等。
艺术品是指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性的物品,如绘画、雕塑、陶瓷等。
传统习俗是一个地区特有的传统行为习惯,如节日庆祝、婚礼仪式、葬礼习俗等。
民俗文化则是指一个地区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音乐等民俗艺术形式。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工具,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
文学作品是指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的作品。
音乐和舞蹈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音乐和舞蹈风格。
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包括话剧、歌剧、戏曲等。
区域文化资源环境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是一个地区独
特的文化象征和品牌,可以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并对地区居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保护和传承区域文化资源环境,对于维护地区文化多样性和提升地区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文化实施方案
区域文化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区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这些文化资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自信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制定并实施区域文化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1. 保护传统文化:通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确保地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2. 弘扬地方特色:挖掘和宣传地方特色文化,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3.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产业为支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竞争力。
4. 增强文化软实力:通过文化交流合作,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增进地方与外界的交流互动。
三、实施策略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地方文化的扶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文化产业投入,推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2.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对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3. 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地方特色文化节庆活动,丰富地方文化生活,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与和投资。
4. 发展文化产业:支持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5. 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其他地区、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地方文化走向世界。
四、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政府文化工作的整体效能。
2.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监管和保护,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 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区域文化实施方案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
4. 提高人才培养: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地方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五、总结建议区域文化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形成合力,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学会论文历史与社会学科“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与区域文化的整合及有效性的研究内容摘要:随着新教材、广大教师都开始将区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与区域文化的整合成为新课程的又一话题。
由于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宽泛话、教学形式多样化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化,这些为区域文化融入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提供了成功整合的策略,我们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筛选了近十种常见而行之有效的整合策略:情境导入、延伸教学、热点追踪、合作探究等。
我们以各自的课后小结为基础,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效论证:区域文化通过上述策略整合融入教学体系,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区域文化整合教学三维目标正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良渚文化、运河文化、禅茶文化等更是其中的代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宽泛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综合的学习方法……这些都为“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与区域文化的整合及有效性的研究、教学创造了条件。
一、《历史与社会》教材与课堂教学中,融合了许多区域文化的内容。
《历史与社会》教材直接筛选典型的区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例如教材“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部分(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内容中,增加了玉琮图片(图2-6长江下游一处遗址出土的玉器)和“蛋壳黑陶杯”的相关介绍,这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虽然没有指出这是良渚文化时期的文物,但是教材很明显的将本区域的“良渚文化”知识纳入到长江流域文明历程的教学体系之中。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乡风俗、平原生活等等也会陆续在教材中找到踪影。
教材的综合探究课大多是围绕区域文化生活开展探究活动的,例如《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七年级上)就是以探究本区域的文化生活为内容,让学生选取最熟悉最了解的几个方面开展探究学习;“让事实说话:一项环境变迁的调查”部分(八年级上《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教学要求“按照上面的分布图(图2-40中国境内原始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选择离你的家乡较近的遗址,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当时的环境和后来的变化,再对比现在的情况”,本区域良渚文化或河姆渡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调查活动的内容。
“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已有老师有意无意将区域文化融入实际教学了,例如“稻作文化的印记”部分(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课《家住平原》)不少老师借用河姆渡文化时期出土的骨耜、石镰等农具以及稻谷遗迹的图片,来讲述“稻作文化”的渊源;“水乡孕育的城镇”(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部分课堂导入部分大多采用聆听《太湖美》的歌曲或是体验水乡古镇(乌镇、塘栖)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事实证明,很多“历史与社会”优质课的教学亮点都来自于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的合理整合。
二、“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为融入区域文化教学提供了多种整合策略。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由于综合探究、专题课等课型的开设,使得课堂教学范围更加宽泛,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多样化。
这些为区域文化的融入教学提供了有效整合策略,我们结合自己几年来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筛选了近十种常见而行之有效的整合策略,其中主要方式有:情境导入、延伸教学、热点追踪、合作探究等。
具体如下:(一)以情境导入的方式,开展整合教学。
情境体验方式式,是新课程课堂中比较常见的导入方法。
通过展示不同镜头的图片,辅之简明生动的语言,在适宜的环境气氛中,充分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使之轻松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
以下整合“古镇印象”进行情境导入的教学案例:案例一导入部分:古镇印象(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图文解说:塘栖是京杭运河上的一颗明珠,因隋代开凿运河,四方民工集居于此而得名。
历史上这里商贾云集,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
乾隆七下江南每次都巡察塘栖,至今仍保存全国最大的乾隆御碑,以及始建于唐的运河第一桥——广济桥。
塘栖独有的美人靠、廊沿街、七十二条弄以及石拱桥,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梦中江南景象。
导入过程:图片欣赏——古镇印象,乾隆御碑、广济古桥、水乡渔歌、枇杷荸荠……从当地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唤起同学对水乡生活的体验感悟。
然后提问:知道古镇在哪里吗?(答:塘栖古镇)你知道是哪一条河流孕育了水乡古镇?(答:京杭大运河)。
我们作为杭州地区的学校,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自然导入傍水而居话题。
(板书:《傍水而居》)以情境导入的方式整合区域文化,用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导入教学,自然能唤起学生对生活和知识的体验感悟,从而轻松愉快地进入该课的学习情境。
(二)以延伸教学的方式,开展整合教学。
课堂的拓展延伸既能扩展教学内容,又能提升学生学习技能,是当今课堂中比较常见的教学形式。
以下是整合运河内容进行延伸教学的案例:案例二“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八年级上)【唇枪舌剑】学完教材中的北京人遗址、埃及金字塔、平窑古城的不同保护状况等实例后,将问题延伸到本地的文化古迹(即运河文化)及保护现状。
先阅读材料以下材料:材料一2004年10月,杭州在全国率先开设古运河“水上巴士”,成为继西湖后又一流动风景。
目前,水上巴士已开通2条公交线路:艮山门→武林门→信义坊→拱宸桥,拱宸桥→信义坊→武林门→艮山门。
另外,还积极拓展旅游业务,主要涉及运河夜游、钱塘江夜游、塘栖一日游、团体包船等。
辩论大赛:辩题——旅游开发与古运河的保护(正方——旅游开发有利于古运河的保护;反方——旅游开发不利于古运河的保护)仔细阅读材料一,全班同学就所支持的观点进行自由组合,分成正方和反方小组,围绕“旅游开发与古运河的保护”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出谋划策】材料二2006年底,从运河拱宸桥至卖鱼桥之间,杭州古运河已基本完成小河民居保护区、富义仓遗址、古青莎镇、香积寺、江南运河第一桥的拱宸桥等十大景点和运河东、西两岸两条景观线建设,以重现历史上“十里银湖墅”的繁华盛景。
结合材料一二,假设本市某中学秋游,想通过"重走京杭大运河文化之旅"活动,来支持运河申遗。
想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行走路线,并简要介绍沿途的运河遗迹及历史文化。
由教材延伸到运河的保护,不仅加深学生对“保护文化古迹必然存在与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等的冲突”观点的认识,而且探讨“如何让经济发展与保护文物协调起来”问题的同时再次提升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技能。
此外,家乡的历史文化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文化保护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
因此,课堂的拓展延伸是新课程中常见教学形式,而整合区域文化进行课堂的延伸教学更富有特色,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方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技能,提升学生对区域生活和区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三)、以热点追踪的方式,开展整合教学。
九年级教材的安排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的,例如第五单元《多元文化的交融》就是由多彩的世界、文化的交融与选择、世界遗产在中国三个专题组成的。
以下整合浙江申遗的新闻进行热点追踪教学的案例:案例三世界遗产在中国1.问题探究:①我们为什么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②你所知道的我国现已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几处,分别属于那一类?2.热点追踪学习:浙江的申遗之路材料一杭州风光秀丽、人文荟萃,历史文化遗产众多,仅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就达到了23处。
这座城市的文化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国国都,奠定了“东南第一州”的地位;南宋为京城(称临安),城市发展达到鼎盛。
今后,杭州市将加大对西湖、良渚遗址等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力度,努力打造生活品质之城。
材料二中国从198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已有19个省市拥有世界遗产30处,而一向以文化大省自居的浙江却仍未实现零的突破。
虽然近年来当地政府为挽救和保护历史文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申遗还是成了心头之痛。
问题设置:阅读各段材料,谈谈感想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浙江有何影响?⑵请你帮助我省拟一个申请名单,列举有哪些文化可准备申请。
⑶请你出谋划策,如何帮助浙江实现零的突破。
2.关注网络博客:浙江申遗的网友帖子nosky(网友):现在国际上对文化遗产很重视,而我们还没有这个意识。
我刚看到运河申遗的消息,有些激动。
老祖宗给我们的遗产,我们要用,不要等它们烂掉,对不起老祖宗!逍遥(网友):一年一次的世界遗产大会,我们浙江至今连“入场券”都没有。
现在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无疑增添了砝码,得好好把握了,否则文化大省的颜面可保不住了。
一窍不通(网友):要申遗还早着勒,照遗址现状,不要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是我一窍不通这里也批不准。
别着急,现在要抓紧做该做的事,资金、环境等该做的事做好了,“申遗”就水到渠成了。
方羽公(网友):遗产是肯定要争取,不过这和很多因素有关,从整个中国看,还有很多更珍贵的东西都没得到世界的承认,更别说保护和利用了。
关于《保卫端午节》的报道不是最好的例子吗?凭什么人家韩国人申请,保护得当啊,经济有实力啊。
舞文弄墨(网友):方同志的话很有道理,实力决定一切。
古桥(网友):我看实力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一种意识。
问题设置:请你也来参与网友关于申遗的评论中来,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专题化教学也好常规教学也好,都需要兼收并蓄,进行多方面知识方法的整合。
热点追踪、网络博客等一些生活方式和内容,可以将区域时事新闻、生活热点带入课堂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时效性和社会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四)、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整合教学。
“综合探究”是教材新增设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生成能力,活动探究和撰写小论文成为其主要教学及评价的形式。
以下是整合“描述我的家乡”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案例:案例四《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七年级上)1.活动课教学活动内容:⑴联系课文,确立探究的主题。
包括确定你要了解或介绍的区域(杭州、余杭或某个社区),确定从哪些方面介绍这个区域(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有侧重的介绍)⑵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包括查找资料(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实地调查访谈⑷资料的归纳总结,并确定成果的呈现方式(调查报告、地图、记叙文,报道、网页)活动步骤:⑴学习教材的运河内容⑵完成报告⑶交流小结2.小论文撰写参考材料以“描述我的家乡”为主题完成小论文的写作论文要求:⑴以“描述我的家乡”为主题,从多个角度调查分析⑵描述准确,条理清晰⑶观点要鲜明,语言文字表达正确。
3.探究总结掌握探究的方法:选择的区域可大可小,如果选择大的区域,描绘就要粗略些,小的区域内容就该详细些;选择区域内独特的自然现象或人文特征,有侧重地介绍;通过本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增进对某个区域(家乡)的了解,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