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原则
摘要:区域文化经济是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综合发展的一个结果。区域文化经济存在的历史性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当代性矛盾,是区域文化产业运动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形成区域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基本规律。依据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文化产业资源客观上存在着时间与空间上“双梯度”与“双倾斜”的现象,同时又存在着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互相反制”的倾向。这一特点既决定了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布局的空问特性的矛盾运动,也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布局战略选择趋向。
关键词:区域;文化产业;战略;空问布局
经济全球化以及新的国际分工使得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运动和区域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不平衡运动规律在新的形势下形成和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研究文化产业空间发展规律对于科学制定文化产业战略规划以及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文化经济存在的历史性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当代性矛盾
区域文化经济是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综合发展的一个结果,它是历史运动的产物。它既反映了一个地区文明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地区资源和要素的物质性状况以及人们对这种资源和要素的精神的把握的情况。资源和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是人们选择一定的地理条件生存的客观规定,资源和要素的丰俭程度是人们选择生存空间的依据。因此,从人类运动的一般规律来说,人们总是自觉地向着资源和要素丰富的地区运动,并且随着资源和要素丰俭程度的不断递减而递减。这就自然地形成了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区域文化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的反应,区域经济落后的地区不可能有先进的区域文化经济。对于区域文化经济而言,倘若资源的某一要素在这一区域是相对丰富的,那么。另一区域这一资源要素必定是相对稀缺的。丰富的区域形成文化经济中心,而另一区域只有当这种资源要素发生变化之后才有可能发生变化。只要这种资源要素的配置状况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一般来说由此而形成的区域经济文化格局就不会发生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往往也就是以此作为依据。上海之所以会成为我国现代文化产业的策源地,这是与上海作为我国现代工业的崛起相一致的。
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是区域经济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文化经济产生的重要因素。文化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文化生产要素不是都能够流动的,其中有些能够流动,例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有些则是不能流动的,例如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海拔高度等自然条件。而恰恰是后者决定了前者流动的条件,同时也就决定了前者流向的选择和集中的程度。在我国之所以会出现城市发展、人口密度和经济布局呈现出由东往西梯度递减的规律,就是这些自然条件的不可流动性所提供的人类可生存条件的结果。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正是在这样的力的作用下展开自己的生命运动的。另一方面是指能够流动的文化生产要素其流动性是有限的、是不完全自由的。这种流动约束来自许多方面,例如国家文化主权,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驱使政府对文化生产要素流动做出管制规定,限制资本进入某些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文化利益动机是要素流动的内在原因,资本追求利润和绝对的垄断,文化劳动力向往高收入和高知名度,文化市场法则约束着这些要素的自然流动,违背这些法则,文化生产要素流动则自然停止。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也随之呈现出自己的张弛运动。空间成本因素是构成区域文化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空间不仅有距离,而且空间还会有阻隔和障碍。距离的长短和障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文化经济成长发展的成本。距离成本限制了自然要素禀赋优势的发挥和空间聚集文化经济实现的程度,使文化经济活动局限于一定的空间范围。这就是为什么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总是比较集中于沿海大城市,比较集中于交通发达地区,比较集中于平原地带的原因。即便是在已经拥有先进的卫星传输系统和发达的互联网的今天,偏远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仍然不能和城市文化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相比。而正是这种空间成本因素的规定,使得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运动不得不以若干个大城市为中心展开,并形成相应的文化产业带。文化经济活动是不完全可分的。这是区域文化经济客观存在的第三个条件。文化经济活动的不可分是由文化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单个文化企业生产规模在一定限度内增大,一般来说可以收到节省单位文化产品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好处,这是文化企业的规模经济。如果几个文化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够互为因果,形成产业关联,不仅可以为各个文化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而且还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新的文化产品创新的利益预期,推动产品和产业结构创新。例如现代创意产业园区,就是这种聚集经济。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使得各生产要素和文化经济单位集中在一个特定的空间,这就规定了现代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主要是以城市为中心的运动和发展规律,并以此形成了区域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性。文化产业空间运动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现代性指向。这种现代性指向集中表现在它内在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实现自己的发展的本质要求上。这种要求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现代性要求,即不断地追求文明发展的最新表现方式和存在方式,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经济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
和存在形态,它总是不断地承接着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增长方式,进而产生产业结构的转移。因此,衡量一个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现代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它的文化产业布局在内容上的先进性、完整性和在结构上的合理性程度。
文化产业是否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关键是要看在整个区域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和贡献值。文化产业布局的空间运动的主要表现在三种形态上:数量扩张、结构转换和产业升级。这三种形态同时也是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数量扩张是指区域文化经济各个产业的文化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大,例如2o世纪8O年代我国出现的出版社扩张现象,即一个总社裂变出若干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文化经济实体。结构转换是指各文化生产规模伴随着文化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之间的转移,出现某些产业相对增长较快、某些产业增长相对较慢、甚至出现增长停滞的结构变动的现象。例如,电视产业的发展给电影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结构转换当它表现为文化产业的所有制结构转移的时候,由此而发生原有文化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动和利益格局的变动,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增长主体转移的现象,这种转移非等到这种力量出现新的平衡。产业升级是指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使传统文化产业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变的文化产业变革,通过改变增长方式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电视产业数字化。区域文化经济的现代性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文化产业布局及其机构不仅最能反映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实质,而且文化产业布局中的产业结构比,集中体现了该区域文化经济的发展方向。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现代性与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先进性与合理性之间存在着一种力的同构关系。然而,只有当这种关系反映出了它在国家层面上的整体性,才是有意义的。因为,任何区域文化经济的现代性总是国家文化经济现代性在一个特定空间的局部反应。离开国家文化产业布局的整体性,区域文化产业布局及其文化经济的现代性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仅仅从文化企业的区位指向来把握文化产业布局的现代性和科学性。因为各总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很难实现区域乃至国家整体效益的最优,某种程度上的资源掠夺式的文化产业发展,甚至会导致对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破坏。因此,必须从国家战略的宏观层面和区域整体利益考虑区域间合理的文化分工和产业布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根据不同文化产业的功能,结合本地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可能进行产业布局的可行性安排。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关于文化产业分类指标体系的划分,文化产业分为核心产业、外围文化产业和相关文化产业三大类。核心文化产业处于主导地位,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分工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部门,是整个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核心,但并非所有的区域文化经济都是由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