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5《上枢密韩太尉》教案 鲁教版.doc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1.课文注释及参考书。
2.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本文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理解“上枢密韩太尉书”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致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1.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
二、分析文章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教师给予点评。
三、讲解课文内容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提出自己的疑问。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启示。
二、讲解文章启示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点评。
三、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给予点评。
2.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文学价值。
二、讲解文章文学价值1.教师讲解文章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欣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点评。
三、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给予点评。
2.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019-2020学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5《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5《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鲁教版五四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新奇的立意和巧妙的构思。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气”、“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和养气为文的做法。
[教学重点]1.理解养气与为文的关系。
2.领略本文“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精妙。
3.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疏荡的文气和跌宕的文势,背诵课文第1、2段。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方法。
设计问题,分组搜集有关苏辙其人、其文的资料。
2.比较法。
与其他请谒书比较阅读,体会本文的妙处。
3.替换法。
针对文中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4.开展诵读竞赛,在诵读中体会本文的立意高远、洒脱不羁。
媒体设计朗读录音带;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一、导语同学们,我们都非常熟悉大文学家苏轼,他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唱出了中秋之夜对胞弟苏辙的思念,也唱出了天下所有人美好的心愿。
苏轼、苏辙,还有他们的父亲苏洵,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堪称文坛佳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辙19岁时写下的一篇佳作——《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解题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
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
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
“不复与人相见。
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
”(《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
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
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借助注释翻译文句,初步读懂文意。
教师抽查“气”“致”“广”“京师”“冠”“憾”等词及重点句子翻译。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文”“气”“阅历”等关键词,梳理文章结构思路,深度解读文本。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本文气贯通的逻辑之美ˎ有理有据的论证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并理解苏辙“增阅历以养气”的文论,见贤思齐的进取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ˎ探究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
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
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
二初读,读准以下字音。
汩gǔ没mò嵩sōng华huà仓廪lǐn 苑yuàn囿yòu召shào虎三再读,借助注释,能翻译文句。
教师抽查以下词句:12 此二子者,动乎其言34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三研读,梳理结构思路。
1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第1段)2 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第2段)3 见翰林欧阳公未见太尉(第2段第3段)4 幸太尉辱教(第4段)四精读,探究作者如何表述求见韩太尉的目的(赏析文气贯通的逻辑之美ˎ有理有据的论证之美)。
1 文章围绕“养气”来展开,从“养气”到“求见”,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表明目的的?为文——养气——增阅历——我入京师增阅历——拜见欧阳公——求见韩太尉2 作者想“益治其文,且学为政”,但是韩太尉并不以文见长,学文完全可以请教欧阳公,那么,苏辙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五课堂小结文如其人。
苏辙这篇文章,本意是求见韩太尉“学为政”,但他偏偏从“为文”说起,迂回曲折,到最后点明目的,这充分看出苏辙刚考取进士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宏大抱负。
六课堂小探究作者称呼韩太尉有:太尉执事ˎ太尉ˎ贤人,这些称呼表现出苏辙的。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
The world will give way to those who have goals and vision.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作文顺养气的观点,学习作者少年立志和他的批判精神。
2、体会__跨越时空的联想,体会作者关于把联想交织于议论、抒怀中的思维和写作方法。
3、积累文言实词"形、致、称、溢、广、冠、志、壮"等,掌握虚词"以,而"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文者气之所形"中"文"、"气"及其两者的关系;学习作者步步推进的议论方法,学习议论和抒怀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作者此文为干谒处处自荐,既要表现出自己对巨公硕卿的景仰,又要不卑不亢、袒露自己的胸襟、豪气,其分寸进退的把握确实是非常不易的,讲解讨论时顺注意于此。
作业布置:完成课课练教学过程:简介作者:苏澈(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人。
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人称"小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简介枢密韩太尉:枢密韩太尉指韩琦。
韩琦(1006-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人。
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御西夏有功,被任为枢密副使。
后自请为扬州、并州等知州。
喜祐年间重入政府,擢升为枢密使、宰相,主持全国军政,历任三朝。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等同为保守派道首领。
封魏国公,蓍有<<安阳集>>。
教读新课:1、解决重点词句(1)、辙生好为文。
生:生性。
辙生十有九年矣。
生:出生。
(2)、气可以养而致。
致:得到。
(3)、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称:(4)、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形(5)、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居家:[邻里乡党]古时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党,一万二"五百家为乡。
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
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教版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假想这是一篇干谒文章。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写文章的独到见解,特别有启发作用。
既要注意字词的学习,积存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又要注意多朗读,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特别注意作者所表达的写作观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从下面这首朱庆余的干谒诗说起: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一篇著名的干谒诗,然而也没有显著干谒的痕迹,特别有些独到之处。
由此,引出本文的教学。
二、作者介绍、释题1.介绍作者: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接着教师补充:苏辙:宋仁宗嘉枯时进士,累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王安石变法初期,曾被任命为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检详文字”官,参与草拟新法。
因与吕惠卿不合,对“均输法”也有意见,被免官。
他的作品特别多,文集名《栾城集》。
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不及其父兄,但也有自个儿的特点,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释题。
这篇文章是一篇干谒文字,写在嘉祐(1057),作者考中了进士以后,时年19岁。
这篇文章当中尽管也有些浮夸和奉承的习气,但作者把“百氏之书”看作是“古人之陈迹”,不甘“汩没”,而“求天下奇闻壮观”,则表现出了一些少年锐气。
论文感觉“气之所形”,而气则得之于游览名山大川和交游豪俊之士,也有一定的道理。
三、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听朗读带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枢密汩没慨然恣观仓廪苑囿宫阙恃以无忧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接着齐读全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时,注意把字音和节奏读准。
五、学习第1段1.听朗读带,初步感知第一段的内容。
2.教师讲解其中的重点字词。
执事:供使令的人。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了解了古代的官方文书体例和礼节,掌握古代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上枢密韩太尉书的结构、内容和写作技巧。
(2)难点:理解古代文书体例和礼节。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古代文书和礼仪的基本概念和写作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问题解决法:通过学生提问并讲解相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问答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爱上古代文化。
4. 学习内容(1)了解古代文书体例和礼节。
(2)解析上枢密韩太尉书的结构和内容,学习其写作技巧和方法。
(3)通过创作组合学习,让学生模拟古代文书的写作过程,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上枢密韩太尉书,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古代文书体例和礼节,准备教案。
(2)学生准备:了解学习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听课和学习。
2.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通过带入一些有趣的文化元素,如诗词歌赋、文言文典故等,让学生们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文书礼仪的基本知识,预备学生的学习背景。
(2)讲解老师通过讲解古代文书体例和礼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文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问题解决和讨论老师带领学生讨论一些历史文化和文书礼仪的常见困惑和问题,并进行探讨和解疑,让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礼仪。
(4)范例分析老师通过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范例,讲解古代文书写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初中文言文《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公开课)
初中文言文《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公开课)《上枢密韩太尉书》教案(公开课)学习目标:一、熟读成诵,体会文章气势。
二、理解苏辙“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
导入:今天,咱们共同探讨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众所周知,苏辙有一个才华冠世、绝世无双的兄长苏轼,两人共为唐宋八大家的成员。
试想,如果这两人当中的一个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也就只有诚惶诚恐的份了。
如果两人来个珠联璧合,一左一右立于我们面前,那架势,那气象,要多吓人有多吓人。
有例为证: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
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
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
”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也不甘示弱,在一旁说:“我也有一联。
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辙话语一落,老道惊讶得目瞪口呆,连连说道:才子,才子,世间罕见,千古难逢啊!同学们说,谁的对子对得好?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门两旁的联语。
又称楹联、对子。
体现中国人民生活情趣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其基本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相间、节律动人、意境优美。
字数多少无定规。
苏辙略高一筹。
苏辙自有过人之处。
苏辙不仅对子对得好,文章也写得气势磅礴,洒脱自如,别具一格。
《上枢密韩太尉书》便是一例。
教学过程:一、学生出题。
学生讨论、探究二、老师出题。
重点实词:1、辙生好为文。
生:通“性”,生性2、气可以养而致。
致:到达3、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恃:依仗,依靠4、将以益治其文。
治:研习重点虚词:之:1、称其气之小大。
2、辙也未之见也。
乎: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表。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而:1、气可以养而致。
2、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虽:1、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2、不知其大,虽多而何为?翻译: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翻译应考虑的问题:实词的语境义,虚词的用法,活用现象,通假字,古今意义,倒装句式。
翻译达到的效果:文通字顺,表意完整准确。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掌握其意义。
(3)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忠诚正直、敢于直言的品格。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2)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生平背景。
(2)介绍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的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如古代文化、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析课文的结构,阐述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实例。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思想观点的理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巩固所学。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总结其意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思想观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词语、句式和写作手法。
2. 学生对作者生平背景和写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文思想观点的理解深度,以及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启示。
4.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
学生能够解读并理解文中的典故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培养爱国情怀。
学生能够理解忠诚、正直、谦逊等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
难点:学生能够解读并理解文中的典故和历史文化背景。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背景和作者苏轼。
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并整理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自主学习。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合作,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难点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
3. 解读并理解文中的典故和历史文化背景。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九上《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
25.《上枢密韩太尉书》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恩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勤奋好学、忠诚敬业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的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韩愈的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标记。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5.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6. 课堂练习:设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感恩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能力。
(3)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练习题:通过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3)写作:通过学生的写作,评估其对课文表达技巧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1 背景介绍1.1.1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辞书,以其豪迈激昂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
1.1.2 这篇教案旨在通过讲解和分析上枢密韩太尉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1.1.3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主要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知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作者韩愈2.1.1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
2.1.2 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上,他的作品具有豪迈激昂、条理清晰、观点鲜明的特点。
2.1.3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受到后人的赞誉。
三、教学内容3.1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主要内容3.1.1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韩愈给当时的枢密使韩太尉的一封书信,主要内容包括了对韩太尉的赞美和自己的政治主张。
3.1.2 韩愈在信中赞扬了韩太尉的才能和政绩,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
3.1.3 同时,韩愈也借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提倡忠诚、正直、廉洁的品质,并呼吁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四、教学目标4.1 学生能够理解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主要内容。
4.1.1 学生能够掌握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4.1.2 学生能够理解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容。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于韩愈的文学风格和散文特点的理解。
5.1.2 学生对于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内涵的把握。
5.1.3 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1.1.1 投影仪和屏幕:用于展示上枢密韩太尉书的文本和相关信息。
1.1.2 笔记本和笔:供学生记录重要信息和课堂讨论。
1.1.3 教学PPT:包含文本内容、作者介绍、教学目标和难点等。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上枢密韩太尉书》。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友谊的珍视。
(2)学习作者敢于直言、忠诚正直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上枢密韩太尉书》。
2. 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3. 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文中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3. 作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友谊的珍视,学习作者的品质。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课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上枢密韩太尉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写一篇关于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合作探讨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背景,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积极向上、敢于表达的精神品质,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 学习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分析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上枢密韩太尉书》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出不懂的字词。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情感。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写作手法。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文中人物精神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字词。
2. 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写作手法。
3. 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向上精神”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上枢密韩太尉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3. 评价内容:a.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学生对作者写作思路和手法的把握。
c.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d. 学生对课文中所体现的向上精神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古代政治家、军事家的文学作品,如《史记》、《资治通鉴》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教案《枢密韩太尉书》
九年级语文教案《枢密韩太尉书》教学背景这是九年级语文课程中的一节阅读课,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教学目标1.理解《枢密韩太尉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2.掌握《枢密韩太尉书》的文学特点和写作技巧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学内容课前导入通过视频、图片、文本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枢密韩太尉书》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文学流派背景等,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阅读分析结合文本,通过提问、讲解、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枢密韩太尉书》的文学特点和写作技巧,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流派方面:这是一篇骈文,介绍了明代中后期的文化繁荣和思想风貌。
2.艺术手法方面:文章通过对韩忠贞的人物形象、魏忠贤的政治形象、朱重八的历史背景等的塑造,运用了比兴、反复等艺术手法,以及夸张、讽刺等手段,构成了一篇著名的文学作品。
3.内容主题方面:文章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反贪腐惩奸的思想,传达了对于忠义、清廉、正义等的尊崇和崇高追求。
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选择关键句子和段落,运用生活经验理解文学作品,分析作者的思想等。
讲解思想内涵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枢密韩太尉书》的思想内涵,探讨作者对民族精神、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深刻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将感悟和收获记录下来,形成笔记,并且布置个人感悟作文,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和感悟中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演示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交互性的讲授环境中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通过提问、讨论、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于《枢密韩太尉书》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评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检测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程中的进步。
教学资源1.《枢密韩太尉书》全文2.选取资料:《文学史》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骈文的理解和调整能力较弱,应该从文学流派切入,引导学生掌握骈文独特的文学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文学和语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5上枢密韩太尉书word教案(1)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目标:一、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文”、“气”。
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三、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巧妙的“自我推荐”艺术。
四、引导学生领悟“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的道理。
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领会文章巧妙的“自我推荐”艺术。
教学难点:文气的形成与内在修养和外在游历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理解第一段中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翻译1、2、3自然段。
初步领会文章巧妙的“自我推荐”艺术。
领悟“外在游历”对“养气为文”的作用。
一、导入:你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吗?那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同中举人,想进一步发展,就给当时的枢密使韩太尉写了一封自荐信,在信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才华,表达自己的崇敬、谦恭之情,赢得了枢密使韩太尉的好感与赏识,下面我们来读读这封“自荐信”。
二、板书、解题上:呈上枢密:宋朝掌管军事的高官。
太尉:秦国时掌管军事的高官叫“太尉”。
两个称呼其实是两者兼顾,说的是同一官职。
这个人的名字叫韩琦。
(一个人给予两个称呼,表达对看信人的崇敬赞美之情)书:即“干谒”书,即自荐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颂读课文,划出难读之字音、难解之词,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难读之字音。
学生熟悉文章内容。
四、讨论研习,体会领悟。
1、从整篇文章来看,少年苏辙以什么打动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高雅拔萃的思想见解1、2段不同凡响的文笔才华得体自然的崇敬之情(3、4段)诚恳谦恭的求教之语(5段)2、少年苏辙首先考虑在信中以什么打动韩琦呢?独特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形,气可以养而致3、请学生口译第一段,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翻译难译之句:实词:执事:供使令的人。
不直接称呼对方,而指对方左右管事的人,表示恭敬。
好:喜欢气:胸襟气度、见识情趣、学问阅历等。
称:相称周:普遍充:充满中:心中溢:水满出来的样子,溢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5《上枢密韩太尉》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1、读:学生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一、二节。
2、说:学生能结合课文下注释和教师指导翻译课文。
3、议:师生共同讨论,理解此封书信是怎样打动韩太尉的。
4、练:向你仰慕的人写一封求见信。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同学们,假如让你写一封自荐信给一位有名望的人士,你打算从何人手呢?打算采用什么办法打动对方,让他接纳你? 当年,年仅19岁的新科进士苏辙,竟以一篇《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信,让当时身居要职的枢密使韩琦为之称诵,从而对他刮目相看。
苏辙在信中都说了些什么?怎样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书信(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上……书:给……信。
枢密相当于太尉,太尉:秦、汉时期的官名。
掌握军权。
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三、文学常识:
1、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
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
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
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
“不复与人相见。
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
”(《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
2、枢密韩太尉:即韩琦。
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
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所以,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3、写作背景: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 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人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
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三、生词正音:
1、辙生好为文 hào wéi
2、恐遂汩没(gǔ mò)
3、动乎其言而见(xiàn)乎其文
4、称(chèn)其气之小大
5、辙生十有(yòu)九年矣
6、恣观终南、嵩(sōng)、华(huà)之高
7、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yòu)之富且大也
8、四夷之所惮(dàn)以不敢发 9、入则周公、召(zhào)公
四、重点翻译
1、执事:侍从。
2、文者气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文章是由气形成的,然而文章不能靠学来达到好,气质却可以靠加强修养得到它。
3、养:培养。
4、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
5、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
6、充:充满。
7、称:相称,符合。
8、周览:饱览。
9、豪俊交游:豪杰来往。
10、疏荡:洒脱而不拘束。
11、颇:很。
12、奇气:奇特的气概。
13、岂尝:难道,曾经。
14、气充乎其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
15、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们的外表。
16、动乎其言: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
17、而见乎其文: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18、游:交往。
19、乡党:乡里。
20、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
21、陈迹:陈旧的东西。
22、以:用来。
23其:我。
24、治:研习。
25、遂汩没:因而埋没。
26、决然舍去:毅然离开。
27、求:探求。
28、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
29、广大:广阔。
30恣观:尽情观赏。
31、高:高峻。
32、顾:看到。
33、奔流:奔腾流泻。
34、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
35、仰观:瞻仰。
36、壮:壮丽。
37、仓廪:粮仓。
38、苑囿:猎苑。
39、富:富丽。
40、大:广大。
41、巨丽:极其美好。
42、宏辩:宏伟善辩。
43、秀伟:秀美魁梧。
44、聚:聚集。
45、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才能谋略天下第一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
46、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方夷人害怕你才不敢作乱。
47、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没有立下大志,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
48、大:浩大。
49、深:深远。
50、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
观51、看到。
52、光耀:风采。
53、闻一言以自壮: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54、尽:看尽。
55、大观:雄伟景象。
56、通习吏事:通晓官吏的事务。
57、向:先前。
58、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
59、赐归待选:等待朝廷的选拔。
60、优游:从容闲暇。
61、益治:更加研究。
62、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务。
63、苟:如果。
64、辱教之:屈尊教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