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钱学森

合集下载

有关纪念钱学森的社会实践报告_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有关纪念钱学森的社会实践报告_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有关纪念钱学森的社会实践报告_学生社会实践总结一、前言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无私奉献、甘愿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不断探索科学的边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

针对钱学森先生的伟大事迹和精神,我们进行了一次以纪念钱学森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内容1. 参观纪念馆我们首先参观了钱学森纪念馆,通过展览和资料了解了钱学森先生的一生和他对科学事业的付出。

在展览中,我们看到了钱学森先生的照片、实验室和科研成果,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卓越才华和不懈努力。

参观后,我们对钱学森先生的事迹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 团队讨论在参观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团队讨论,分享对钱学森先生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讨论,我们认识到钱学森先生是一个勇敢、坚持、奉献的人,他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和障碍,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深受钱学森先生的精神鼓舞,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担当,勇往直前。

3. 特别报告我们还邀请了一位钱学森先生的学生进行特别报告,分享他与钱学森先生的亲身经历和故事。

通过听他的讲述,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钱学森先生的为人和科学思想。

他的报告使我们对钱学森先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他的尊敬和敬仰之情。

三、实践心得通过参与纪念钱学森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受益匪浅。

我了解到了钱学森先生的伟大事迹和精神,感受到了他的无私奉献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他的事迹和精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坚持不懈、勇于创新。

通过参观纪念馆和听取特别报告,我了解到了钱学森先生的为人和科学思想。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更是一位对学生关怀备至的导师。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追求真理和不断探索。

这使我对钱学森先生充满了敬意和崇敬之情,也让我认识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团队讨论,我深入思考了钱学森先生的事迹和精神对我个人的影响。

钱学森手稿-精品文档

钱学森手稿-精品文档
钱学森手稿
纪念钱学森先生逝世一周年 2019.10.31
1991


家 杰
年 国
出务
贡 献 科
院 , 中
学央
家 ” 荣
军 委 授
誉予
称 号 。
钱 学 森
1945年4-5月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钱学森随冯·卡门率领的科学考察团赴德国考察航空与火 箭研究的发展情况。这是钱学森(中)和他的老师冯·卡门(右)在德国哥廷根会见空气动力学家L.普 朗特(L.Prandtl)。普朗特曾是冯·卡门的老师,这是师生三代在战后会见的一个有意义的时刻。
1949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左一为年轻时的F ·马勃(F.Marble)。
1989
成尔
员奖
”章年
称”国
号和际
。“技
这 是
世 界
术 (
钱级科
学科学
森 在
学 与
) 与
国工技
内程术
接名交
受人流
奖”大
章 和
, “
会 授
荣国予
誉际钱
证 书
理 工
学 森
时研“
留 影
究 所
小 罗
。名克
誉韦
钱学森夫妇和F. Marble 夫妇合影(1991年)。
钱学森在看F. Marble 赠送给他的近期论文,右一为郑哲敏院士,右二为庄逢甘院士(1991年)。
2019年钱学森与F. Marble教授亲切交谈。
2019年,国防科工委科技委秘书长王寿云研究员(右)和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薛 明伦研究员(左)在钱学森手稿交接仪式上和F. Marble夫妇合影。
1.Karman –
Karman –

钱学森ppt课件

钱学森ppt课件
科研成果
他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理论和技术, 如“钱学森弹道”、“钱学森系统科 学”等,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 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社会活动与影响力
社会职务
钱学森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究所所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务 ,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决策和规划

国际交流
他多次出国访问和讲学,与国际 学术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中 国科技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荣誉与评价
钱学森获得了许多国内外荣誉和 奖项,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美国宇航学会国际奖等,被誉为 “中国现代科技史上的杰出人物
”。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钱学森的科学成就
空气动力学研究
开创性工作
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特别是在亚音速和跨音速流动的理论方面。 他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理论,如“卡门-钱学森公式”和“钱学森弹道”。
数学物理方法
钱学森在数学物理方法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他提出了许多新的数 学物理模型和求解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物理力学应用
钱学森将物理力学应用于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等领域,为相关领域的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钱学森的教育理念与实 践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钱学森对中国科技发展 的影响
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参与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 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等多个重要项目的研发工作,为中国 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纪念钱学森

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纪念钱学森

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纪念钱学森钱学森先生(1911-2009)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而被广泛赞誉和铭记。

钱学森先生的成就与贡献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他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率领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积极推动航天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他亲自参与并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设计、制造和发射工作,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这一壮举的实现,不仅彰显了钱学森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卓越才能和远见卓识,也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钱学森先生为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他本人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美国迪凯斯公司担任教职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研究和科研经验。

回国后,钱学森先生担任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重要职位,致力于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

他以身作则,勤勉努力,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他还亲自指导和推荐了大量的学生留学和深造,帮助他们实现个人发展的梦想。

在钱学森的影响下,许多学生成为了后来科研领域的杰出人才,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此外,钱学森先生还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

母校清华大学是他热爱的地方之一,他曾捐赠大量资金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他还捐赠了大量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钱学森先生的慷慨举措激励着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教育事业的支持队伍中,共同为培养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钱学森先生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留下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深远的影响。

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推动着中国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我们应该向钱学森先生学习,以他为榜样,坚持创新、奉献和追求卓越,为教育事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钱学森纪念活动发言稿

钱学森纪念活动发言稿

钱学森纪念活动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主办方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并衷心感谢各位朋友们参加钱学森先生纪念活动。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是为了纪念杰出的科学家和国家的伟大筑梦者钱学森先生。

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航空航天专家,他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投身于航空航天事业,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国家安全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立下了赫赫功勋。

他的一生是科学、奋斗和浪漫的象征,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航天工作者前行。

钱学森先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才华出众使他在科学界崭露头角。

他早年在美国留学,成为了美国宇航局的重要顾问。

他参与了美国火箭的研制工作,并参与了纳粹德国的V-2火箭技术的研究。

随后,他回到祖国,投身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钱学森先生是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科学家。

他在科研工作之余,也关心社会民生,积极参与和支持各项公益事业。

他大力发展科普事业,致力于增强人民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认知能力。

他关心青年人的成长,鼓励年轻一代发奋学习,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钱学森先生的一生是崇高的,他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与崇尚。

他始终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荣辱同国家、民族的荣辱紧密相连。

他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家的职责和使命。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纪念钱学森先生,不仅是对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尊重和怀念,更是对国家科技事业的肯定和鼓舞。

钱学森先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

今天,在这庄严而庄重的场合,我谨代表全体参会人员,向钱学森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缅怀!他为航天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继续前行。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以纪念活动为契机,发扬钱学森先生的科学精神,传承优良的学术传统。

我们要深入研究航天科技领域的前沿问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黄纬禄忆钱学森

黄纬禄忆钱学森

来 ,你 把
总体 和 控 制 系 统 经 常 有 一些 不 一致 的 各 室 的 关
15 . .从美 国归来的钱学森 ,在 北京与法国 96-  ̄ 原子核物理学 家居 里夫人的女儿海 伦- 郎之万交谈
意 见 ,部 是 钱 老 出 面 进 行 协 调 。每 星 体 室 关 系
期 六 晚 上 他 把 我 们 召 到 他 家 里 去 ,倾 多 得 多 ,
3 。 空探索 2 1 年第1 N 4 太 00 o
视上面看到 ,好象他在2 年前就建议国家 O
成立 一个青年科技技术奖 ,从他建议以后 到现在受奖励的已经有三千人 了。 钱老 为 中国航 天事业 做 出的贡献 , 可以称 为中 国的 “ 导弹 之父 ”。他 既是
将 才 , 又 是 帅 才 。 “ 才 ” 指 他 掌 握 将
天大 国迈 向航 天 强 国 的奋 斗 目标 而 不
黄 纬 禄 忆 气
懈 努 力 ,本 刊 在 “ 学森 与 中 国航 天 钱 事 业 ”课 题 组 的 帮助 下 ,编 撰 “ 忆 回 与钱 老 在一 起 的 日子 ” 专辑 , 以飨 读 者 。并欢迎各位航 天前辈不 吝赐教 ,
贡 献 美文。
下 决 定 ,他 这 个 方 案 定 下 来 就 比 较 合 1 国家大事都很 了解 ,中央领导同志到他住 胄
为 总 体 部 重 要 就 偏 向 总 体 部 ,他 觉 得 在 讨 论 过 程 当 中有 了 新 的认 识 ,最 后 强度专 家屠 守锷 与同事在 一 起
怀 国家
合理 ,工作 就能 够比较 顺利 的开展 ,这 的地方看他的时候 ,谈到国家大事他都能 个 问题就说 明他 是发扬技 术 民主 。 够讲得比较有条理 ,这就说 明他关心国家

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

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

苍穹闪耀照环宇,大师伟绩泽后世——关于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的调研2011年12月11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火箭和空间技术人才,在领导我国的导弹,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中,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拳拳赤子情怀,爱国精神长存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他坚信科学可以无国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为了能回到故土报效祖国,已经在美国功成名就的他历尽5年归国的艰辛,为此他甚至曾遭受到软禁,失去自由。

回国后,钱学森积极组织新中国的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的研究,劈荆斩棘,一生都致力于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中。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环境10-2班杜茂同学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优秀的爱国科学家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为祖国的事业兢兢业业。

这种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祖国的事业胜过所有,这正是钱学森院士根深蒂固的赤子情怀,也是他毕生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专于科研创新,打造民族之魂钱学森在党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我国火箭和空间事业的规划和组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专业人才匮乏,工业基础薄弱,钱学森通盘研究如何建立起一个高效有序的导弹火箭工程开发组织管理体系,这个课题一直延续到钱学森的晚年。

可以说,钱学森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国的各个科学领域。

工管09-1班秦云同学说:“钱学森具有伟大的科学成就,对新中国的成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科学道路上的一座高峰,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

”钱学森的科学思想对国家的发展、建设有着长久的战略影响,到晚年,他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重视人才培养,营造创新氛围晚年的钱老十分关注国家人才的培养,他内心中最担忧的事情仍是目前的中国缺乏顶尖的领军人才。

缅怀钱学森发言稿

缅怀钱学森发言稿

缅怀钱学森发言稿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缅怀伟大的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学森先生。

钱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为我国赢得了荣誉,树立了科技强国的榜样。

今天,我们在这里,以缅怀之心,感叹他的卓越成就,表达我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并汲取他对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奋发向前的战斗精神的深刻启示。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正值国家建设初期,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不高。

当时,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投入航天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而我国却几乎一无所知。

正是在这个时候,钱学森先生从他参与美国宇航局的工作中看到了航天事业的巨大潜力,他决定回到祖国,将他在美国的所学和经验贡献给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先生在航天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研发团队,推动了我国航天技术的起步和发展。

1956年,他提出“两弹一星”的战略构想,为我国的核武器和导弹技术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还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创造了奇迹。

在航天领域的开创之外,钱学森先生还注重将科学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

他在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课程,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我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积极倡导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与创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

钱学森先生不仅在科技事业上有卓越的成就,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国家发展。

他在文化、教育领域也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

他倡导反对虚伪、专制的官僚主义,提倡儒学的自由思想和人本主义的理念。

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的散文和文章体现了他关心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关切。

钱学森先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科学家,他的一生是充满荣誉和奋斗的一生。

他的智慧和勇气,让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他的坚持和担当,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和信念。

在今天的纪念仪式上,我们应缅怀钱学森先生的丰功伟绩,凝聚我们的力量,继续推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纪念|钱学森先生的30个故事回到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

纪念|钱学森先生的30个故事回到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

他是杰出的科学家美国人曾形容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

”他,就是钱学森今天是钱学森诞辰109周年纪念日钱老的事迹很多人耳熟能详每一个遇见他的人都会爱上他让我们通过这些故事一起怀念钱学森先生钱学森曾说:“我的父亲是我第一个老师。

”父亲钱均夫在花钱给钱学森买书上毫不吝啬,并坚持为儿子挑选图书、画报。

钱学森行将离开祖国前往美国求学时,父亲送给他的礼物是一大箱“中华文化丛书”。

满周岁的钱学森和父亲钱均夫钱学森3岁时,因为父亲工作调动,举家从杭州迁居北京。

当时钱家的四合院附近住着许多穷困人家。

母亲乐善好施,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邻居。

钱学森说:“我的母亲是个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孩子行善事的母亲。

”念小学时,钱学森叠的纸飞机比同学们的飞得又稳又远。

钱学森的同学张维回忆:“钱学森叠飞机叠得非常精细,让机身严格对称,折痕又光又平。

从这里就能看出,尽管年纪还小,要做什么事的时候,他已经习惯于周密思索,用科学办法达成目的。

”钱学森1923年到192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念书。

当时的校长林砺儒实施了一套提高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钱学森回忆,他和同学们临考前不开夜车,不死读书,只求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1926年在北京师大附中念书的钱学森6钱学森报考大学前夕,他的中学数学老师认为他数学好,应报考数学系;国文老师认为他文章写得好,应报考中文系;美术老师则认为钱学森在艺术上有天赋,建议他学画画。

此时,钱学森做出选择:学铁道工程,学造火车头。

1929年,钱学森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71930年暑假,钱学森因为染上伤寒,不得不选择休学一年,在杭州养病。

这一年,父亲聘请了一位画家,教钱学森画国画。

钱学森很快掌握了国画技巧。

后来,在大学临近毕业时,钱学森所在的1934级级徽以及校友通讯录封面,都是他设计的。

8除了作画,钱学森还以音乐为友。

2019钱学森诞辰108周年最新学习心得体会总结5篇精选

2019钱学森诞辰108周年最新学习心得体会总结5篇精选

2019钱学森诞辰108周年最新学习心得体会总结5篇精选他是杰出的科学家,美国人曾经形容他“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他就是钱学森!2019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108周年纪念日。

回望钱学森光辉的一生,有太多的功勋值得铭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钱学森诞辰108周年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2019钱学森诞辰108周年心得纪念,离不开回顾。

回望钱学森光辉的一生,有太多的功勋值得铭记。

犹记得,钱学森的追悼会没有悼词,当天新华社发表了相当于悼词的长达6000字的《钱学森同志生平》文章,用11个“第一”概括了其为中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那一刻,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丰功,写入永恒。

“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牵头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领导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迈向科学高峰的征途上,每一次攀登都非同寻常,钱学森却用一个个“第一”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树起了一座座里程碑。

“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面对如此耀眼的光环,钱学森却时常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毫无疑问,祖国和人民对钱学森是“满意”的,因为他始终为民拼搏、为国奋斗。

“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钱学森的回国之路充满凶险,先是被“驱逐出境”,后因“太有价值”被禁止离开,正如美国海军次长丹·金贝尔所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

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得知钱学森在美国遭到软禁,其父钱均夫写信勉励:“相信吾儿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对故国的忠诚……”与美国移民局检察官的一段对话,可以证明钱学森的“忠诚”。

纪念钱学森活动实施方案

纪念钱学森活动实施方案

纪念钱学森活动实施方案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纪念钱学森先生的伟大贡献,我们计划举办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以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敬意。

一、活动主题。

本次纪念活动的主题为“缅怀先贤,传承科学精神”,旨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钱学森先生的事迹,传承他的科学精神,激励青年学子努力学习,投身科学事业。

二、活动时间。

本次纪念活动将于钱学森先生诞辰纪念日当天举行,为期一周。

三、活动内容。

1. 钱学森先生事迹展览。

在校园内举办钱学森先生事迹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钱学森先生的生平事迹、科研成果和对国家的贡献,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他的伟大成就。

2. 学术讲座。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以钱学森先生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探讨钱学森先生在航天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激发师生的学术热情,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 纪念仪式。

举行钱学森先生纪念仪式,向他的形象敬献花圈,组织师生集体默哀,表达对他的深切哀思和怀念之情。

4. 学生演讲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钱学森先生主题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通过演讲的形式,表达对钱学森先生的敬仰和追思,展现青年一代对科学家的崇敬之心。

5. 纪念文艺晚会。

举办纪念钱学森先生的文艺晚会,通过音乐、舞蹈、朗诵等形式,展现钱学森先生的伟大形象,传承科学精神,让师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共同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四、活动方案实施。

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制定详细的活动流程和安全预案。

2. 组织筹备团队,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分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加强宣传工作,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电子屏等宣传媒介,向师生宣传活动内容和意义,提高师生的参与热情。

4. 做好活动物资准备工作,包括展览布置、讲座资料准备、纪念仪式用品购置等。

5. 加强活动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活动期间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五、活动评估。

悼念钱学森组文

悼念钱学森组文

悼念钱学森组文(上)红树主人搜集编辑新华时评:钱学森"拒官"是一面镜子万民洒泪送赤子,学海呜咽别巨匠。

98岁的钱学森老人平静地走了。

一生中钱学森曾经多次顽强、执著地“拒官”,引人折服而深思。

据跟随钱学森多年的秘书涂元季透露,1984年,中国科协一致推荐钱学森为下一届主席候选人,但钱学森本人坚决不同意。

他甚至在会上发了火,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决不退让,直至惊动中央,中央领导同志出面做思想工作,他才勉强同意做了一届科协主席。

钱学森说,自己只是一名科技人员,那些官的待遇,他一样也不想要。

他曾主动而坚决辞去的职务和头衔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各种学术顾问、名誉会长等等。

钱学森为何执著“拒官”?他说:“我想集中余生有限的精力,从事学术研究,这是我的所长。

我不是块…当官‟的料。

”涂元季解释说:“钱老本人心境平静,把一些世俗之人追求的金钱、荣誉、地位看得比一池清水还淡。

”钱学森之所以放弃“做官”,是为了分秒必争、宁静治学,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探求科学真理的无限努力之中。

在钱学森看来,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他的最高利益就是祖国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强国富民、民族尊严的利益面前,他再没有自己的一己之利。

为什么当今一些科技人员、学者、教授面对金钱、荣誉、地位躁动不安?为什么一些稍有成就的学者不惜荒废自己辛辛苦苦耕耘多年的专业,削尖脑袋去谋求一官半职?一部分学者跑官争官,主观上是缺少钱学森那种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格,从事科研和学术的动机不那么纯粹,遵循的是“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利”的学术——利益逻辑链条。

我们的科技界、学术界只有努力培养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品格,中国才可能英才、大师辈出,才能成为真正的科技大国、创新大国。

而背离科研本位、沉迷于“官本位”,势必荒废专业、造成科技人才的巨大浪费。

实现科教兴国,我们的科技管理体制应时不我待深化改革,早日形成“科学家办科学、教育家办教育”、“学术归学术、行政归行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的体制机制;营造出健康而充满活力的科研学术氛围。

致敬钱学森主题班会

致敬钱学森主题班会

致敬钱学森主题班会
大家好,今天我们举办这次班会,是希望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致以敬意。

他就是钱学森先生。

钱学森,是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他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学习和奋斗的榜样。

钱学森先生始终坚信,科学技术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奋斗终身,致力于中国的军事和航天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科学难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钱学森先生的人生经历也是一个激励我们的故事。

他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他的毅力和勇气,鼓舞着我们奋发向前,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钱学森先生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致力于推动科学普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人才,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人才接班人。

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让更多的人受益,才能真正的造福人类。

因此,今天我们要向钱学森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让我们以他为榜样,坚定信念,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共同缅怀钱学森先生的卓越贡献,同时也要谨记他的科学精神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相信通过他的榜样力量,我们会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谢谢大家!。

纪念钱学森诞辰108周年发言稿

纪念钱学森诞辰108周年发言稿

纪念钱学森诞辰108周年发言稿
今天,是钱学森先生诞辰108周年,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今天,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央视网等新闻网站纷纷发声向钱老致敬,不少网友也自主转发,向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表示敬意。

1955年,钱学森放弃了自己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和极高的学术地位,冲破美国反华势力的重重阻力,千辛万苦回到了阔别多年、百废待举的新中国,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

1964年10月16日,这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也为后世的强军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是个困难重重的年代。

两弹一星的研究成功使新中国拥有了可以震慑强敌的战略武器,跻身于真正的大国之列,使敌对势力再不敢轻言对华动武。

当毛主席问钱学森,为什么执意要回国时,他回答:“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钱学森引用了《礼记》中的短短八个字,也是这简短的八个字浓缩了一位爱国人士的情怀,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如今,祖国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离不开无数的革命先烈、爱国科学家们的牺牲和奉献。

时逢钱学森先生诞辰108周年,我们更加怀念这些为祖国的发展鞠躬尽瘁,建立了卓越功勋的科学家们,他们无私奉献的一生,才是我们安居乐业背后最坚强的后盾。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致敬!。

钱学森纪念馆观后感-徐智富

钱学森纪念馆观后感-徐智富

钱学森纪念馆观后感2011年11月19日我随共训班一行到国家博物馆参观钱学森纪念馆,钱老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用此全心全意报效祖国的一生使我有了诸多感慨。

首先我说一些我对钱老生平的了解。

钱学森,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

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研究。

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

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56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其次,在纪念馆参观完之后,我觉得钱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先进的科学思想与伟大的科技成果,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觉得钱学森身上至少有三种精神值得我去学习与铭记:第一,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50年代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毅然决然地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他深爱的祖国,决心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第二,积极的创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在没有充分的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锐意创新,仅用不到十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

钱学森演讲稿

钱学森演讲稿

钱学森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国科学界的巨星、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钱学森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的科技巨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财富。

他以其深厚的科学底蕴、卓越的学术造诣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为中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纪念钱学森先生,同时也有机会向大家传达一些关于科学与技术的思考。

钱学森先生是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众多重要的科学成果,为我国的核导弹和火箭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钱学森先生所开创并领导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更是让中国科学技术实力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先生这样的伟大科学家,中国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据我所知,钱学森先生在他的一生中也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难。

无论是在他的科研事业中还是个人生活中,他都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挑战,他才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最终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科学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思考。

科学意味着冷静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正是这样的精神特质使得钱学森先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始终勇往直前。

他没有被失败击倒,而是将每次失败当作一次经验的积累,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正是因为有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才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古至今,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是因为有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才能够享受到各种各样的便利和福利。

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像钱学森先生这样的科学家。

他们以其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不断探索科学的前沿,努力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在这个科技日益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人们关注科学事业,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院长,我们怀念您——写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同志诞..

老院长,我们怀念您——写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同志诞..

老院长,我们怀念您——写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李洪梁小虹《人民日报》(2011年12月09日13 版)面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面对一个伟人和他的一百年该怎样歌赞,怎样怀念我们也曾想过,用大海用蓝天用奔腾的长江和黄河用高耸的山峰飘荡的白云来形容来赞美,但总觉得那样太空泛倒不如一句朴素语言更能表达真实情感——老院长,我们怀念您!2009年11月1日,首都北京,一场不期而至的漫天飞雪,为一位堪称伟大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默默送行。

时光荏苒,今天在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一院几代航天人抚今思昔,缅怀老院长,生发无限思念,倍感振奋鼓舞,激发巨大动力。

(一)“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

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1957年,周恩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同年11月,国防部五院成立两个分院,钱学森兼国防部五院一分院院长,负责导弹总体设计和弹体、发动机研制——这就是一院的前身。

作为一院首任院长,钱学森正式开始了新中国火箭、导弹技术领导人的长期经历,点燃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星星之火”。

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我国物质技术基础非常薄弱,人才极度匮乏,现代科学技术远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火箭、导弹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只有少数几位留美、留苏的科学家做过一些研究工作。

钱学森同志作为世界公认的火箭、导弹技术专家,担任了“两弹一星”工程中导弹、卫星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勇敢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责任。

他带领初创时仅有175人的一院,攻破了数千个重大技术难关,参与组织指挥了诸多型号的导弹研制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

仅用10多年时间,就使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达到了世界上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所具备的实力水平,铸就了中华民族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历史丰碑,为今天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钱学森爷爷的故事

钱学森爷爷的故事

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三岁时随父母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 1935年 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6年 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1939年 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3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1945年 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47年 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99年 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0年 《钱学森手稿(1938~1955)》出版。 2001年 获霍英东奖金委员会颁发的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中国地区)。经 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钱学森星”。《论宏观建筑与微 观建筑》出版。《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出版。《创建系统学》出版。12月11 日江泽民看望钱学森,李岚清副总理一同看望。1995年、1996年和1999年江泽 民曾先后三次到钱学森家中看望他。 逝世: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1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2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钱学森 3 Knowledge was boundless(学无止境)。 ——钱学森 4 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钱学森 5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 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钱学森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心得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心得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心得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伟大和传奇。

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火箭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

在纪念馆中,我参观了钱学森先生的一生,看到了他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

他最早提出了中国火箭的研究计划,推动了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家的伟大和传奇。

科学家们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纪念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伟大和神秘之处,让我更加渴望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让我感受到了我国科学事业的伟大和发展,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祖国的伟大和繁荣。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科学事业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庆节怀念英雄人物的作文

国庆节怀念英雄人物的作文

国庆节怀念英雄人物的作文国庆节怀念英雄人物国庆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我们纪念了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抗争、奋勇拼搏的英雄人物,向他们敬献我们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的英雄人物,他们为我们赢得了这片苍天大地,为我们建立了这个伟大的民族。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些英雄人物更是被后人铭记在心,成为历史的名人。

一个最为著名的英雄人物,是钱学森。

他是我国现代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深厚造诣闻名于世。

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足以被后人反复怀念。

有人曾说过,钱学森是华夏一代天骄,他的贡献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灵魂和荣光。

另外,我们还需要铭记的英雄人物还有那些曾经为国家挽回领土、保卫国家安全的军人,他们为民献身,为国家堪忧,是我们显赫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那些智勇双全的抗日将军,那些为了保家卫国、决战于南泥湾的志士,那些在前线作战时牺牲的革命优秀斗士,他们的形象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

此外,近年来,我们的社会上涌现出了一个新生力量,那就是各行各业中的社会英雄。

他们大多不是在战场、在朝外捍卫国家荣誉,而是在家乡、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为人民群众做出的令人感动的事迹。

那些从未动摇过为民服务的医生,那些勇于方正、守护乐观的公安干部,那些在灾难面前披星戴月的志愿者们,他们的行动证明了“英雄之所在,就是群众之中”。

综上所述,国庆节怀念英雄人物是一种精神文化上的传承。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名英雄,只要他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力量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勇于投身民族复兴之路,继承英雄遗志,不代好的风气和奉献精神;有信仰,有理想,有情怀,我们才能够走向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钱学森 社会实践报告
“继承科学精神,投身航空视野,报效伟大祖国”————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一、活动背景:
10月31日,98岁的钱学森老人安详辞世,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科学大师走了,他走的很安详,很平静。

百岁老人,百年沧桑;百年树人,百年立国。

即将百岁的他,历经千辛万苦,为祖国燃烧了自己的一生后,安详地踏上了天堂之路。

就算在临终时,他依然心系祖国,最后说的一句话是:希望日益强大!短短的八个字,足以让我们的心潮澎湃,泪蓄而涌;短短八个字,道出了老人一生信奉的愿望;短短八个字,真正地为我们当代的青年上了一堂无比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训课;短短八个字,让老人的一生达到巅峰的辉煌!作为正在成长的一代,我们要传承钱学森同志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肩负起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二、活动目的:通过参观“中航沈飞航空博览园”,了解新航空工业发展的历程,深刻体会新航天人工作的艰辛历程,树立投身航空,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

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钱学森同志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和坚定爱国信念,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努力成长为建设特色
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三、活动特色:借助沈阳的地域优势,利用假期参观“中航工业沈阳航空博览园”。

更加清楚真实的了解新航空工业的发展史,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使命和任务。

学习沈飞人的爱国情怀,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
四、活动内容:
(一)、参观“中航工业沈阳航空博览园”,走进新航空工业的摇篮,近距离的了解新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学习老一辈航空人的的爱国情怀,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沈飞集团公司自1951年正式创建以来,创造了航空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先后试制成功了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ⅰ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歼6飞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一号导弹;第一架双倍音速歼击机歼7飞机;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教练机歼教6飞机;第一架高、中、低空侦察机歼侦6飞机;第一架全天候高空高速、具有良好机动性能的飞机歼8ⅱ型飞机;第一架空中受油机。

50年来,沈飞集团公司先后研制生产了20多种型号几千架飞机,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歼击机的摇篮”。

1、观看风洞模拟试验。

风洞是能人工产生和控制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
围气体的流动,并可量度气流对物体的作用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

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观看劳模所用工具
没有先进的设备,工人们就是用这样简单的工具,一锤一锤地敲击出了新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使新的航空事业发生了跳跃式的发展。

3、观看全机静力学演示试验。

一架缩小比例的歼—八飞机被放置在试验装置上。

这个试验无比复杂,许多外国人都无法做好这个试验。

但是沈飞人凭借着自己坚定的爱国信念,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试验,检测出飞机静止时的许多重要数据,缩短了歼8ⅱ型飞机的研制过程。

歼八ⅱ型飞机在1998年的珠海航空展览上大放异彩,让人在世界的航空领域扬眉吐气。

4、欣赏红旗型导弹。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国防实力不够强大,领空经常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犯。

沈飞人用他们的一腔热血铸长空,通过最初的仿制,到自主研制成功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极大程度地震慑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在蔚蓝的天空里,用智慧筑起一道新的长城,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

5、近触歼六型歼击机。

歼六型歼击机是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歼击机,1958年首飞。

是 80 年代空、海军的主力战斗机,在防空作战中先后击落美军多架先进飞机。

歼6歼击机,原型为苏联米格19歼击机,是第二代战斗机,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大批生产的歼6和歼6甲等始终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60、70年代主力战机,长期活跃于国土防空作战。

五、活动总结:
“中航工业沈飞航空博览园”,是新航空事业的巨大发展的展示,更是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的见证。

新的航空事业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惊天巨变,无一不凝结着新航空人的智慧、汗水。

无数像钱学森那样的同志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着,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家人都投身到了新的飞机制造业。

他们用爱国主义自己坚定的信念,用汗水溶化钢材,铸成钢板,造成飞机,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对新航空事业的无限热爱。

1/212下一页尾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