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输血原则与临床效果疑难血型与交叉配血

合集下载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与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与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与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实验:
1、定义:交叉配血实验是明确根据受者血液和输血血液抗体量及类型,以选择最佳输血血液的实验。

2、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输入了含有抗原血清的血液,对受者多重血小板减少症(HDN)造成影响。

3、特点:它不同于普通的输血检测,它能够进行血小板减少症抗体和血液细胞抗体的快速确定性测定,通过检测输血血液中的抗原。

这样才能确保输入安全及有效地输血血液。

4、步骤:首先,从库中搜集血液。

接着将受者的血液和输血血液作特异性抗体定性分析,由医生根据病人的自身体质及输血血液的抗原情况决定是否该自体输血或交叉配血。

输血原则:
1、有针对性:输血须有针对性,根据病情判断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液而非随意转给某个病人。

2、安全性:输血安全对于病人来说极为重要,受血者血液类型及抗原配置至关重要,一旦输错血液会很危险。

3、有序性:实施输血时,要确保有序地安排配血,避免病人之间相互干扰,而导致输入受血人员无法使用。

4、必要性:发生输血必须仔细思考,考虑是否有必要实施输血,输血之前对病情应有充分的认识。

5、比例性:输血量根据受血者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增加或减少输血量,输血比例也要根据受血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临床输血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基本原则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经过特定途径输给患者,以补充或替代机体缺乏的血液成分,达到治疗或矫正机体功能的目的。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是确保输血的安全可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并发症。

一、合理血液学指征: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是明确血液学指征。

血液学指征通常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来判断。

常见的血液学指征包括失血、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

在明确指征的基础上,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史、血红蛋白下降速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在进行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

血型鉴定主要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两方面。

在进行输血时,应根据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匹配选择相应的血液制品。

交叉试验是用患者的血清和供血者的红细胞进行混合反应,以判断是否存在血型不合,以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三、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临床输血时,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

常见的血液成分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浓缩物、血浆等。

全血适用于急性失血量大或伴有严重贫血的患者;红细胞悬浮液适用于贫血患者;血小板浓缩物适用于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血浆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四、遵循临床指南和血液制品使用指南:临床输血应遵循相关的临床指南和血液制品使用指南。

这些指南详细规定了输血的适应证、适宜血液成分的选择、输血的速度和剂量等具体要求。

遵循指南可以减少输血不当和错误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五、注意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在进行输血前,必须对供血者进行全面的传染性疾病筛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艾滋病、梅毒、丙肝等。

另外,还应注意防止输血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如严格控制输血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六、监测输血反应和并发症:进行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输血相关感染等。

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原则

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原则

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原则
(一)紧急用血原则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医生在等待做完交叉配血试验的时间内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和向病人家属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的紧急情况下,可发放未经行交叉试验或完成部分交叉试验的血液,随后,须立即完成血交叉试验。

紧急发血必需遵循下列原则:
1、给予未知血型病人O型红细胞,如未知病人的RH血型时,则
首选D阴性红细胞,特别是对有妊娠经历的女性。

2、如有时间完成病人的ABO血型监测,可给ABO血型相合的
血制品。

3、用显著的方式在血袋标签上标明交叉试验在发血时未完成。

4、尽快完成交叉配血试验,如在试验的任何一步发现不相合,应
迅速通知主管医生或输血科医生。

5、如病人由于医疗问题死亡,但不涉及输血,则没有必要完成血
交叉试验,但应由主管输血的医生来决定。

如有原因标明输血加
重了原始病情或促进死亡,则应完成所有的试验。

(二)大量输血原则
是指在24小时内输血量达到超过病人的一个血容量。

1、经输血科医生同意,血交叉试验科适当简化
2、必须按照紧急用血原则,尽早给予病人输血治疗。

输血的五大基本原则

输血的五大基本原则

输血的五大基本原则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然而,输血并非毫无风险,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原则和规定,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输血的五大基本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治疗方法。

1. 按需输血输血应基于患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而不是盲目大量输血。

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量的大小。

过度输血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和血液稀释等。

2. 液态血液制品的优先使用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液态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悬液)已经广泛应用于输血。

相比于全血,液态血液制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对单一成分的需求,减少输血过程中其他成分的负担。

液态血液制品还可以更好地储存和运输,提高血液的有效利用率。

3. 严格的血型配对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血型和交叉配对,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患者的血型必须与输血血液的血型相匹配,避免因血型不匹配而引发的输血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输血不良事件。

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配对过程的严密性是输血安全的关键。

4. 非血筛不用血液供应者必须接受严格的血液筛查,以排除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等。

只有通过筛查并证明没有携带感染性疾病的人才可以成为合格的血液供应者。

这一措施确保输血过程中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最小化。

5. 定期监测在输血后,医院必须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项目包括血液成分参数(如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感染标志物和输血反应指标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总结回顾: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但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原则和规定,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这五大基本原则包括:按需输血、优先使用液态血液制品、严格的血型配对、非血筛不用和定期监测。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和规定的前提下,输血才能发挥最大的疗效,为患者提供帮助。

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交叉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交叉配血

疑难血型鉴定与疑难交叉配血1、疑难血型鉴定疑难血型就是一种血型难以检定或判定(正反定型不一致)得现象,多由血型抗原减弱形成亚型、疾病原因引起抗体减弱或部分血型系统罕见表型等原因引起。

因此,疑难血型鉴定主要从弱抗原、弱抗体与特殊抗原或抗体检测角度出发,结合血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对患者样本进行检测。

而对于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主要就是对抗体种类与特性进行研究,尤其就是利用吸收/放散试验对同时存在多种同种抗体或自身抗体进行分离鉴定,从而较为准确得分析患者血清抗体得特异性。

在工作中遇到此类情况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与处理:(1)分析可能存在得原因先排除人为操作因素,再通过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得原因,主要包括抗原类影响因素与抗体类影响因素,抗原类影响因素一般包括ABO亚型、血液病、骨髓移植等,抗体类影响因素一般包括不规则抗体、药物抗体、先天抗体缺失、丙种球蛋白过低、冷凝集素等。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疑难血型鉴定流程见流程图1。

流程图1 疑难血型鉴定流程2014年1月,在工作中发现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样本一例,经一系列血清学试验确证该患者为P1Pk血型系统得p表型,经分子生物学基因测序,初步推断A4GALT 基因第3外显子得903C>G突变就是患者p表型形成得分子生物学基础,该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与深度撰写论文,先后发表《临床军医杂志》与《中国输血杂志》论文各一篇,并由此逐步展开疑难血型鉴定。

在此之后得工作中,通过阅读文献自修学习,鉴定出Am、Bm、B3等血型亚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得疑难血型鉴定思路与流程。

2014年2月与2015年10月,在工作中分别遇到一例反复进行输血治疗得患者,经一系列血清学试验,确证此两例患者均因多次输血治疗而产生多种不规则抗体,该研究成果先后以论文形式发表于《临床军医杂志》。

在后期工作中,通过对解放军174医院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进行分析,对厦门地区住院患者不规则抗体得分布特征有了较为清晰得了解,该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得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流程。

《17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17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17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为保障重危病人紧急抢救之需,确保治疗及时性,特制定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1、对疑难血型患者紧急输血者,采取配合性输注通用血的原则处理。

2、本制度适应对象。

急性大失血血型未明确者;新生儿溶血病需换血治疗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rh血型d阴性紧急输血者;其他紧急情况下,需做异型血相容性输注者。

3、配合性输血原则:1)rh血型d阳性患者,需输注红细胞者,选用相容血型悬浮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需输血浆者,选用相容血型血浆;2)rh血型d阴性患者输注rh血型d阳性红细胞时,根据需要输注的血量,一次性足量输注abo同型红细胞悬液。

3)输注剂量:维持血红蛋白水平至80g-100g/l即可(新生儿溶血病需换血治疗者例外)4、本制度的执行者是本院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和输血科工作人员。

5、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的批准部门。

医务处或经医院主管领导授权的职能部门。

本制度的发布、解释权归医务处。

第二篇: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应急预案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应急预案1目的为保障紧急抢救患者情况下临床血液能快速安全输注于临床,制定紧急用血工作预案。

2编制依据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2《艾滋病防治条例》2.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临床紧急用血进行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4组织及职责4.1为做好临床紧急输血工作,确保紧急用血的顺利实施,成立临床紧急用血协调小组。

组长:医务科主任副组长:输血科主任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4.2职责4.2.1医务处主任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

4.2.2医务处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4.2.3输血科负责预案的具体实施。

4.2.4其他各科主任具体负责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5紧急用血管理流程5.1经治医师首先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最好静脉插管,通过该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病毒筛查试验用的血标本,并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好紧急用血准备。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与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与输血原则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与输血原则
现代输血医疗技术发展到今天,输血安全更加重视。

输血原则是输血过程的核心内容,确保输血的安全,确保患者基本的生命权利和医疗安全,保证每个患者和每一份血液的权
利一致和公平。

有关输血原则,有“收人严格,贴标签,交叉配血,适当检查,无实质疗效”等五原则,其中,“交叉配血”尤为重要。

交叉配血是指,在血液交叉不偏离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将抗原差异的血液加以祛除,
常指由ABO血型两种异型血液组成的输血组合,也可指相等量的血液的血型都是异型的输
血组合。

交叉配血实验通过血型结果,可诊断血液型实施配血是否合理,从而确保输血的
安全。

血液型实验的特点是可再现性强,实验结果准确,而且实验容易实施。

一般可采用克
氏试验,乙型贴片试验等方法进行,其中,克氏试验是利用血清细胞结合反应,根据反应
来实施判断血型。

建议血液采集前,实施克氏试验,以获得更准确的血型结果,减少输血
制剂的浪费。

使用的血液制剂除了要求血型一致外,还要求延期使用的血液制剂,要实施血液型差
异性实验,以防止在使用血液制剂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发血液反应,危害患者的安全,其中,血液型差异性实验可分为血清样实验和逆血液型实验。

血清样实验指将患者血液与延期使用的血液制剂一起实施血型实验,发现血液中存在
抗原,该血液就不能使用;逆血液型实验主要检查抗原的补体效应,以证明抗原的鉴定结
果是否属实。

总之,通过交叉配血实验,确定血型,实施血液型差异性实验,可有效预防抗原抗体
反应引发血液反应,保证输血的安全,继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叙述交叉配血及输血的基本原则

叙述交叉配血及输血的基本原则

叙述交叉配血及输血的基本原则交叉配血是一种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确定是否有特定的抗体存在于受血者血液中,该抗体可能与供血者的红细胞抗原相匹配。

测试基本原则是将受血者的血液与已知红细胞抗原的人员的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如果发生凝集反应,表示受血者的血液中存在与供血者的红细胞抗原相匹配的抗体。

输血的基本原则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个体转移到另一个个体,以补充或替换受血者的损失。

以下是输血的基本原则:1. 无论是供血者还是受血者,都需要进行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血型兼容性的重要步骤。

只有血型相匹配的血液才能进行输血。

2. 交叉配血测试: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受血者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测试,以确定是否有与供血者的血细胞抗原相匹配的抗体存在。

这可以帮助预测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3. 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根据受血者的具体需要,可以选择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浓缩物或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成分。

4.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输血时需确保使用无菌技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输血器械应严格消毒,防止传播病原体。

5. 监测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等指标。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6. 个体化治疗:根据受血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个体化的输血治疗计划。

例如,特定疾病或过敏史的受血者可能需要特定的血液配型或特殊处理的血液成分。

总的来说,交叉配血和输血的基本原则是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型兼容性,以及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些原则的遵守可以减少输血引起的风险,并最大限度地提供所需的血液支持。

交叉配血是一种用于确定血型的实验方法,以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

它的基本原则是根据供血者的血样与受血者的血样进行反应,以确定是否存在抗原抗体反应。

在交叉配血过程中,会首先将受血者的血样与供血者的血样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或凝集抑制。

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大剂量常规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间接收的需要输血的患者78例,根据输血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9例给予大剂量常规输血,为对照组,39例予以白细胞输血,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小于对照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大剂量常规输血;去白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热;过敏前言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失血过多等患者,输血是一项基本操作,虽然其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输血后极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1]。

为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需要选择有效且安全的输血方式,去白细胞输血是通过去白细胞滤器进行静脉输注血液的一种方式,旨在减少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2],本实验以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剂量常规输血和白细胞输血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中,选取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20;年龄为19~6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6.72±8.64)岁;其中血液科16例,消化科11例,妇产科12例。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1:18;年龄为20~5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7.12±8.31)岁;其中血液科17例,消化科10例,妇产科12例。

患者已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之间差异具有均质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血方式,对相关器械进行常规清洁消毒,保证无菌操作,对患者输入全血。

观察组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方式,采用一次性无菌过滤器,根据规定的输血流程,规范操作,在滤除白细胞过程中,可以适当将红细胞悬浮液进行过滤和浓缩,使白细胞去除率超过99.50%,白细胞数量不超过5×108U,红细胞回收率为90%~95%。

疑难配血处置管理程序

疑难配血处置管理程序

疑难配血处置管理程序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输血科程序文件1目的规范交叉配血实验过程中发生配血不相合情况的基本处理程序,提高值班人员处理疑难配血问题的能力,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值班人员对于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处理过程。

2.1交叉配血的基本原则:2.1.1全血输注时选择同型血液,做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相合方可输注。

2.1.2红细胞成分输注一般情况下同型血液,做主、次侧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相合方可输注。

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相合血液(一般指O 型洗涤红细胞),做主侧交叉配血试验,确保主侧相合即可输注。

2.2常见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原因分析:2.2.1主侧配血不相合:2.2.1.1患者或供血者ABO血型鉴定不正确。

2.2.1.2病人血清中存在同种免疫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

2.2.1.3病人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

2.2.1.4供血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主侧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2.2.1.5病人血清中蛋白含量异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本周氏蛋白等引起缗钱状假凝集。

2.2.1.6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血浆扩容剂如右旋糖苷等引起假凝集。

2.2.1.7试剂、耗材过期,实验系统被污染等。

2.2.2次侧配血不相合:2.2.2.1供血者血浆中存在针对病人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2.2.2.2病人与供血者ABO血型不相合。

2.2.2.3病人的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2.2.3主、次侧均不相合:2.2.3.2病人血清中同时存在自身抗体和同种异体抗体,同种异体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造成主侧不合。

自身抗体即可能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同时还包被在自身红细胞上,造成次侧凝集。

3职责3.1值班人员对于工作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配血标本依据“首诊负责制”的原则,遵照本处置流程,完成疑难配血实验,尽可能为患者找到相合血液。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大量输血方案成为了一项关注的热点话题。

大量输血方案是指一种通过输血来满足身体血液需求的治疗计划。

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的创伤、手术、血液病等,患者需要接受大量输血以维持生命功能的正常运作。

因此,制定一个高效可行的大量输血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量输血方案的各个方面,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医疗挑战。

一、输血指征确定接受大量输血的指征是制定方案的第一步。

一般而言,输血指征的确定需遵循以下原则:确保患者处于临床需要输血的状态、判断输血的安全性和效果、衡量输血对患者的风险和益处。

各种具体情况下的输血指征也不尽相同,如在严重创伤的情况下,失血超过体重的30%可以被认为是接受大量输血的指征。

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大量输血。

二、血液配型与交叉配血大量输血方案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是血液的配型与交叉配血。

在输血过程中,确保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相匹配至关重要。

做好血型鉴定工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血型供血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

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输血反应的风险,交叉配血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交叉配血测试,可以判断患者血液与供血者血液之间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以避免输血过程中潜在的风险。

三、血液预热与过滤在进行大量输血前,血液预热与过滤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血液预热有助于减少输血后的寒战和体温下降现象,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同时,预热过程中也可以对血液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输血液体没有任何异常。

另外,通过血液过滤可以去除血液中的杂质,减少输血引发不良反应的概率。

因此,在大量输血过程中,血液预热与过滤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效果。

四、输血速度与监测在大量输血方案中,输血的速度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输血速度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并适应输血液的供给。

因为过快或过慢的输血速度都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输血过快可能导致心脏负担过重,输血过慢则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

大量输血方案大量输血方案是指通过输注大量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来替代或补充病人体内的失血。

这种方案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失血、手术术中输血、休克等情况。

通过输血,可以提供足够的血液和血液组分,以维持病人的血液容量和红细胞数量,从而保证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然而,大量输血方案并不是没有风险的。

输血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血型不匹配导致的输血反应、感染、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时,需要仔细权衡风险与益处,并确保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为了确保大量输血方案的安全与有效性,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和措施:1. 医疗团队的合作与沟通: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需要密切合作,并及时共享病人的输血需求和输血记录。

医疗团队应确保病人的血型和血液成分配对准确无误,并及时调整输血速度和数量。

2. 血型和交叉配对:在进行大量输血之前,必须进行细致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对,以确保病人和供血者之间的血型匹配。

这是防止输血反应的关键步骤。

3. 应急血液储备:为了应对病人可能发生的急需输血情况,医疗机构应保持足够的血液储备。

这可以通过与血库的密切合作和适当的库存管理来实现。

4. 严格遵循输血准则和指南:医疗团队应该遵循国际和国家相关的输血准则和指南,以确保在大量输血方案中采取正确的步骤和措施。

5. 监测和评估: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

此外,还应定期评估病人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

6.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医疗团队应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所准备,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例如,如果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结起来,大量输血方案是在严重失血、手术术中输血和休克等情况下的重要治疗手段。

在实施该方案时,医疗团队应密切合作、注意血型配对、保持血液储备、遵循输血准则、监测和评估病人,并预防和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引言: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

正确的输血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有效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理解和应用输血技术,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合理的输血指征合理的输血指征是临床输血的基础。

输血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来决定,而不是盲目地进行。

常见的输血指征包括贫血、失血、血液凝块功能障碍等。

在确定输血指征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判断,确保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二、正确的血型鉴定和配血血型鉴定和配血是输血前必须进行的重要步骤。

在进行输血前,应对患者和供血者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的血型匹配。

输血时应根据患者的血型和免疫情况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避免出现输血反应和免疫相关问题。

三、严格的血液安全控制血液安全是输血过程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血液安全控制的各项规定和操作步骤。

包括严格的无菌操作、血液制品的储存和运输、输血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等。

同时,应定期检查血液制品的有效期和质量,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个体化的输血管理个体化的输血管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的输血管理。

在输血前,应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和输血反应的风险,制定个体化的输血方案。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和效果,及时调整输血方案,确保输血的疗效和安全。

五、合理的输血速度和剂量输血的速度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指征来确定。

输血速度过快可能引起输血反应和过敏反应,而输血速度过慢可能延长输血时间和治疗效果。

输血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失血量和代谢需求来确定,避免过度输血或不足输血。

六、严密的观察和记录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相关的问题。

同时,应详细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的时间、剂量、速度和反应等,以便及时追踪和评估输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结论:临床输血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医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大输血方案

大输血方案

大输血方案1. 引言大输血是指在极短时间内输注大量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主要应用于严重创伤、手术、恶性肿瘤等病患,以迅速补充血容量和血细胞,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

然而,由于大输血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大输血方案,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输血过程。

2. 大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1 适应症•严重创伤:如大面积烧伤、多发性骨折等。

•大手术:如心脏手术、肝脏移植等。

•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

2.2 禁忌症•心脏功能不全:如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

•严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恶性高热:如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3. 大输血方案大输血方案应包括输血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输血后的处理和随访等环节。

3.1 输血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在进行大输血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和风险。

同时,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交叉配血、凝血功能等指标的测定,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2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控制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另外,还需定期检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和凝血功能,以调整输血速度和输血组分,并预防血液稀释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

3.3 输血后的处理和随访输血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留置静脉通道,以备可能的补液和药物治疗。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血液学和凝血功能检测,跟踪评估输血效果,并及时处理输血相关的并发症。

4. 大输血的风险和并发症大输血虽然能够迅速补充血容量和血细胞,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输血反应、感染风险、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稀释等。

4.1 输血反应输血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可分为急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输血反应。

急性输血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寒战、皮肤红斑等,而迟发性输血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最新:大量输血指导方案

最新:大量输血指导方案

最新:大量输血指导方案大量输血是指成人患者在24 h内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18 U(1 U红细胞悬液为200 mL 全血制备,下同);或24h内输注滤白红细胞悬液≥0.3 U/kg(体重)。

通过短时间内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以恢复血容量和纠正贫血,维持组织灌注和供氧,阻止出血(同时积极治疗外伤或产科原发病);建立紧急状态下大量输血应急处置预案,对严重创伤及紧急状态下需大量输血的患者,立即组织多学科高年资医师对病情会诊评估,结合临床情况对拟输注的血液制品作相应调整,结合及时的复苏与手术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

1 术前输血准备与评估1.1 术前会诊评估重大手术、估计术中会大量失血的手术,临床科室报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制定详尽的手术预案,术前停止抗凝药物或减缓抗凝药物的应用,减少术中失血。

1.2 术前输血评估内容临床医生详细复习患者的医疗记录,对其常规的术前凝血试验检测结果进行评估(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见表1),术前咨询出血性疾病史(遗传性/获得性),出血类型(黏膜性/非黏膜性)和出血时间(立刻出血/延缓出血、儿童期/成人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等;检查有无血肿、瘀点、伤口渗血等。

1.3 术前备血准备输血科按照手术备血申请单,根据当前库存血量协调准备血液成分。

1.4 自体血回收准备输血科或麻醉科术前做好自体血回收准备,减少异体血的使用量。

2 实验室检查2.1 血液标本建立患者身份识别系统。

临床科室尽早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送达输血科,标本统一标明“姓名、血型、住院号”并贯穿整个抢救过程。

紧急送检血标本应符合输血科紧急检测项目的相关要求,并在申请单上注明“紧急输血”或“特急输血”字样。

2.2 常规检测项目2.2.1 血型血清学试验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

2.2.2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Hct及血小板计数(PLT)。

2.2.3 常规凝血试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气及生化等相关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中心临床试验
对血液病-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输注剂量试 验 心血管外科病人的不同库存期红细胞的输 注效果研究 干细胞移植后的败血症患者的粒细胞输注 15
输血医学及其特点 输血医学-我的思考? 美国输血医学的科研课题
16
输血医学 - 我的思考?
献血者招募 献血者病原体检测 血型血清学规范化(反定型) 稀有血型血液输注的原则和实践(Rh阴性血) 大剂量输血原则与临床效果 疑难血型与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电子交叉配血) 血液成分制备的标准化(去白、辐照、冷冻、手工分 血小板、24hFFP) 细胞治疗的规范化(输血科、医生、研究员)
19
输血医学研究热点
血液成分制备的标准化(去白、辐照、 冷冻、手工分血小板、24hFP)
13
探索临床使用产品的最适指征
输血治疗的广泛性 血液成分的复杂性
14
美国临床输血科研 输血医学和血细胞发育临床试验网项目 Transfusion Medicine ⁄ Hemostasis Clinical Trials Network (TMH CTN),包括了美国17家医 学中心或医院和一家数据处理中心
2
教学目的
熟悉
* 转化医学与输血医学热点
了解
新技术\新方法
3
教学内容
转化医学与输血医学特点 输血医学-我的思考? 美国输血医学的科研课题
4
Hale Waihona Puke 输血医学 定义:研究血液及其成分(包括生物制品)治疗
有关疾病,防治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包括
输血传播疾病)的一门多学科的临床应用学科
。这门学科是集中运用医学和技术手段研究 血液及其成分(包括生物制品)如何安全、有 效地输给患者,使患者受益。
6
输血医学的特点
采供血机构及其管理 献血管理 献血者的征集与管理 血液样品的采集及检验 血液成分的研制及质量控制 血型及配血 血液研究 HLA分型及组织相容性试验 外周血保存 骨髓和脐血干细胞分离与保存 血液代用品研制 输血指征和各种成分血适应证 自身输血 临床输血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 输血相关疾病和输血并发症及其预防
8
输血医学的成功案例
nucleic acid testing for infectious disease agents 核酸试验 the use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immunohematology 单抗血清 the transfusion of pathogen inactivated platelet and plasma products 血小板和血浆的病原体灭活
-中国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5
TRANSUFION MEDICINE
In actuality, there is no single basic science discipline of transfusion medicine; instead basic science research in transfusion medicine cuts across a multitude of fields including genetics, molecular biology, cell biology, biochemistry, immunology and virology. 实际上,输血医 学不是单一基础 性科学学科,包 含了遗传学、分 子生物学、细胞 生物学、生物化 学、免疫学和病 毒学等多学科的 综合学科
17
输血医学研究热点
血型血清学规范化(反定型)
操作规范化
– 复核问题 – 签名问题
试剂规范化
– 反定型试剂
关于红细胞ABO血型鉴定规范化的思考及建议. 中国输血杂志,2009,22(6):431-43209
18
输血医学研究热点
血型血清学规范化
疑难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个体化输血治疗与电子交叉配血. 中国输血杂志,2012个体化输血治疗与电子交叉配血.doc
7
输血医学的特点 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实际应用, “从实验台到病床旁”
Bench to Bedside,简称B2B
1992年,美国《科学》杂志; 1996年,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第 一次出现了“转化医学”这个新名词
转化医学应该是B2B2B,即从实验室到病 床,再从病床回到实验室
药物开发
11
动物模型研究中仍存在的科学问题
red cell alloimmunization红细胞同种免疫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移植物抗宿主病
transfusion related immunomodulation输 血相关的免疫调理 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输血 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9
NAT
基础研究的工具,在短短不到10年内被 用于血液病原体筛查
美国FDA、重要商业公司、NIH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
10
病原体灭活研究
基础科学研究--试剂和投送 体外研究--证实灭活多种传染性病原体的效果 动物毒理学实验 I 和 II期临床试验--证明在健康自愿者中的安全性 III期扩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安全性以及效果 产品制备的认可 常规血液中心制备的设备和条件,甚至定价等 由于对受血者接受血液后产生未知副作用的疑虑, 还需在多个国家进行临床回顾性监督调查
12
输血输血科学问题
红细胞同种异体免疫反应、GVHD、TRALI 常规是验证在良好控制的动物模型中的特定科学 假说,再应用这些研究成果去设计对受血者的临 床和流行病学研究 对一个科学假说的验证需要从基础研究、动物实 验以及结合临床试验的结果等获得广泛的信息才 能确立 科学研究基本原 则
转化医学与输血科研
1
赵树铭
教授,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输血科
从事专业: 输血医学 专业任职:
» » » » » » 中国输血协会理事 全军血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临床输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重庆市输血协会副理事长 美国血库协会会员 国际输血协会会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