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共34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共35张)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共35张)
趣味故事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从前,有一位阔少爷,希望找个 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 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 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 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 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成亲 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甚丑,便找媒 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 就告诉你,这女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探究二:下面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 / / / /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 / / / 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 / / / / /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 / 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 / / 不能至也
授课:河北围场一中语文组 谭艳娟
想一想
“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这句话可以有几种断句之法?
1.下 2.下 3.下 4.下 5.下 雨,天 留 客,天 留 ,我 不 留 。 雨 天,留 客 天,留 我 不 ?留 。 雨 天 留 客,天 留 ,我 不 留。 雨,天 留 客? 天 留 我?不 留 。 雨 天,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授课:河北围场一中语文组 谭艳娟
探究一:下面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 /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 / / 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 / 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 / / / 喜亦多可悲 /
授课:河北围场一中语文组 谭艳娟
窍门1:名词或代词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 名词、代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名等
授课:河北围场一中语文组 谭艳娟
虚词断句口诀: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文言文断句张PPT教学课件

文言文断句张PPT教学课件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断句步骤总结
方法一:借助名词(主语宾语)断句 方法二:借助动词(谓语)断句 方法三:借助虚词(首中尾)断句 方法四:借助修辞(建构美)断句 方法五: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
断句 提醒:通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现炒现卖
如: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 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 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 此可以改容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 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 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 此,可以改容。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语和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 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
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 易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 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 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 就不再提姓了。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 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 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不能逮住 它,用钩不能牵住它,一旦跳荡离开了海 水,蚂蚁就可以称心如意的把它吃掉了。 现在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 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 么呢?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 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 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 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 育孩子的方法啊。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33张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33张
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 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主语前断,宾语后断。
注: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后面再出现就
只有名而无姓。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至者不能至也。
新题型——高考真题2023新高考1卷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 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 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 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 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 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 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
真题回顾
真题体验:2022年新高请考输入Ⅰ你卷的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高考复习之文言断句张PPT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之文言断句张PPT精品课件
③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 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 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 断开。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 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 、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 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 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 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 不再提姓了。
高考复习之文言断句 (课件25张)
高考复习之文言断句 (课件25张)
方法一:借助名词断句
例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 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 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 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 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 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 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 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 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 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高考复习之文言断句 (课件25张)
高考复习之文言断句 (课件25张)
初试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 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 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 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 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 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 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

文言文断句张PPT精品课件

文言文断句张PPT精品课件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一、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 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 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 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 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 我们执政的好与坏。他们认为好的, 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 就改正它。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 么要毁掉它呢?
(五)曾参杀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 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 ‘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 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 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 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 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 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 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 “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 于息壤。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 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 句提供了方便。例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现炒现卖
例如: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 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 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 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现炒现卖
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之文言文断句
余闻文言,乃古文之正脉。

其言简意赅,含蓄典雅,读之如品佳茗,心旷神怡。

断句之艺,犹武中之舞剑,音乐中之击鼓,需心细如发,眼锐如鹰。

今余欲与诸君共探其中奥妙,期诸君有所得。

一、断句之义
文者,物之华也;言者,文之表也。

断句者,乃为文划界,明其义,定其位。

犹医者诊断病情,需辨症施治。

断句之道,亦需观文察义,依理而行。

二、断句之法
1.观词义:文辞之中,意义明晰,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须依词义,明其句读。

2.辨句式:文言之中,句式独特,如“壮志骄阳”乃谓
“壮志/骄阳”,非“壮志骄/阳”。

3.察语气:句末之叹号、问号,如“善哉乎/鼓琴”,语气
转折处,当断无疑。

4.考逻辑:文理有序,逻辑分明。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三、断句之用
断句之道,非徒学之而已。

习得其法,能助诸君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之意,体会古人之心。

此外,考试之中,断句题常出,得此艺者,自能游刃有余。

四、断句之例
昔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盖言读之熟,则义自明。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不明其义,则句读或乱。

然习得其法,则自然明矣。

总之,文言文断句之道,需细心体味,用心研习。

方能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而能循其纹理。

吾望诸君习得此艺,共享古文之美!。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ppt(共30张)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ppt(共30张)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 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 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 等,前后都可断句; ⑵句末语气词:“也、矣、欤、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跟踪练习三: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 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 (qì 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 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 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qì 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 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趣味导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什么叫断句?
《师说》中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 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 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 断句读。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 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根据文意在“曰”的前后断句。
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云”“言” “语”“道” “谓” “对” 等为标志。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 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 句读。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言文断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断句的基本原则、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断句练习及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掌握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句子成分的分析和识别。

教学重点:断句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见句式的断句实例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体会断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断句的基本原则:保持原意、符合语法、便于理解。

2. 断句方法和技巧:成分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对称分析法等。

3. 常见句式断句实例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古代汉语》辅助练习册上的断句练习题。

(2)翻译一段无标点的文言文,并对其进行断句。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断句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古代文化,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历史背景。

(2)阅读更多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探讨文言文断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古文鉴赏、古籍整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断句的基本原则2. 断句方法和技巧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一、断句的基本原则1. 保持原意:在断句时,要确保句子的原意不被改变,遵循原文的语义和逻辑关系。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41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41张PPT)

03 常见断句难点分析
难点一:虚词断句
虚词断句的重要性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关键的 作用,如“而”、“则”等 ,它们的出现往往标志着句 子的转折、并列或因果等关 系,因此对虚词的正确理解 和断句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断 句技巧
常见的虚词如“而”、“则 ”、“虽”等,它们在不同 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 含义,掌握这些用法和断句 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 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断句,即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
断句的重要性
2
法结构,将长句或复杂句划分成短句或简单句的
正确的断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过程。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步骤。
,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因误解句子结构
而产生的错误理解。
3
断句的技巧
断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识别主谓宾、理解
词义、分析句子结构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
识别虚词用法
1 虚词用法的识别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往往能揭示出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因此,掌握虚词的用 法是断句的关键。
高分断句策略分享
理解文言文断句原则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如上下文关系、语法结构 等,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 解读文言文的含义。
掌握高频词汇断句技 巧
熟悉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高频 词汇和短语,可以帮助我们 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进 行断句,提高阅读效率。
运用修辞手法辅助断 句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 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 设问等,可以帮助我们在断 句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和文本的深层含义。
虚词断句的实践与应 用
通过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和实 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虚 词的用法和断句技巧,从而 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能力,为高考文言文的学习 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语文复习优质课件-文言文断句(共33张PPT)

高三语文复习优质课件-文言文断句(共33张PPT)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一、语法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方法运用
断句:刻削之道/鼻莫如大/ 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 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看蓝色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 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 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 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 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 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 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14
精编优质课PPT高三语文复习课件:文 言文断 句(共3 3张PPT )(获奖 课件推 荐下载 )
3、找虚词,定句读。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表敬词: 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 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 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 末尾;哉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 面一般要断开。

高考文言文复习:断句技巧 课件(共31张PPT)

高考文言文复习:断句技巧  课件(共31张PPT)
初中丞相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
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
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
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八月,沛公将数万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
【边练边悟】 5.(2022·哈尔滨市高三检测)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四年,西幸,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 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 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从这以后,天下处于战国时代,互相争斗,尊崇欺诈和武力而轻视仁义 道德,推崇先占有财富而后讲究辞让。所以平民百姓中富有的人有的累积上 万财富,而贫穷的人有的连糟糠都吃不饱;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弱小的诸侯国, 使他们称臣服从,而弱小的诸侯国有的断绝了祖宗的祭祀,国家也灭亡了。
(七)凭借谓语中心词断句
首先找到句子当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但要善 于识别兼语句和连动句。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 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例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
6.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
J解析:“学”是“兵法”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B两项;“言”是“兵事”的谓语, 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

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 (共34张PPT)

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 (共34张PPT)

2、找虚词,定句读。
实际 3、对话、引文,定句读。 操作 4、凭修辞,定句断。 中要 综合 5、据句式,定句读。 运用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七、巩固延伸
1\句读练习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 意主曰宋公威容德仪群臣莫及帝曰方且 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 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 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 曰事不谐矣(《资治通鉴》)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 ,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 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 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 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 :“善哉!”
例5:拙 于 用 大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 / / / 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 / / 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 / / 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 /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二、方法指津
解题步骤如下: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叙述文章抓情节, 对话文章抓身份,议论文章抓观点。 2、找标志,推断句读。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 础上,我们可以抓住文言文的一些标志性特 点进行断句。 3、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题目 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 否正确合理。
⑵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乎、
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⑶以、于、为、而、则等苟”“纵”“是故”“于是”“向 使”“然而”“无论”“至若”“是 以”“继而”“纵使”“然则”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 之”“未几”“已而”“斯须”“既 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高考复习文言断句 PPT精品课件23(共34张)

高考复习文言断句 PPT精品课件23(共34张)
分断句。(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 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 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 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 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韩非子》)
【译:行为良善而能去除自我炫耀的心念,到那里会不受喜爱呢!】 【逆:迎接。旅:旅人、行者。逆旅:旅店。】 【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 /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 子谓弟子曰
文言文断句方法探讨
分析例子:10个例子

归结方法: 8种方法
例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
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 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 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思路 点拨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 本就断开了。
方法归结1:找名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
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考情分析
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首次把断句 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 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 2004--2014年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 文断句,要求只断开,不标点。随着国家对 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地高考明显加强了对文 言文断句能力的考查。 2014年全国课标卷首次出现了文言文断 句试题, 停顿处用“/”断开,不加标点, 且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分值3分,能力层级为 理解B 。
【译文】班固评论司马迁写的《史记》:“它的是非标准大大背离了 圣人的是非标准。论述重要学说,先讲黄帝、老子,后讲六经;叙述 〈游侠列传〉,贬低隐士,突出奸雄;撰写〈货殖列传〉,推崇势利, 鄙视贫贱。这就是《史记》的弊端啊。”据我考证,这正是司马迁精妙 的用心。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34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34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形
文言断句巩固练习
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 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 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 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 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 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 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 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 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 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而儿痴竟不知怪 虎亦卒去意(料想)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 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 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 触;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料 想)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 威亦无所施欤!
小结:抓住特征断句的方法



1、找实词(名或代),定句读。 2、看虚词,定句读。 3、据修辞,定句读。 4、依总分,定句读。 5、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注: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 总结:找实词→看虚词→据修辞→依总分→辨 句式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 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 者却要无疑
答案: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 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 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 疑,方始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28 (共34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28 (共34张PPT)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形
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 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 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 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 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 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 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 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 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 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说苑》)(04海淀二模)
断句步骤总结
1、通文意,先易后难
2、抓词语. ① 名词和代词 ②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 词和表敬副词,在句首; “乎、哉、也、矣、 欤、焉”等语气词在句尾; “以、于、为、而、 则”等连词在句中。 ③对话、引文标志: “曰” “言” “云” 3、抓修辞:顶真、对偶句、排比句,骈文中的 四六句等 4、依总分,定句读。 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
例: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 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 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
的。”
20
固定结构
如“……者……也”、“孰与……乎”“为……
所……”、“受……于……”“奈……何……”,
“何以……为”,“与其……孰若……”等,根
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15
4.有些常用的关联词 如“苟”“虽”“纵”“纵使”“是故”
“于是”“向使”“然而”“继而” “然则”“无论”“至若”等前面大多可 以断句;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 “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 前后都可以断句 6.“之、以、则、而、于”等助词、连词、 介词常放在句子中。
10
第一人称 吾、予、我、余、吾属、 吾侪chái(我们这些人)
第二人称 汝(女)、若、其、而、乃、若 属、汝辈、尔曹(你们这些人)
第三人称 之、彼、其、或(有的人)、 莫(没有谁)、相(互指代词)
谦 皇帝自称:寡人、朕、孤、不谷 男性自称:臣、仆、不才、鄙人、愚 女性自称:妾、贱妾、婢子
称 和尚自称:老衲
力。
4
文言断句之步骤: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3、寻找标志,各个击破
末了,再回读全文,以查漏补缺… …
其中,通读与理解最是关键之所在啊!!!
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A.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B.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5
规律一:借名(代)词、介宾短语定 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常常 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 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往往可以确定停顿的
7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 特别是专有名词,如
等。这些名词常在 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 行断句。
比如:中郎将、屯骑校尉、郎中、工部 员外郎、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兵部侍郎、 秘书郎、太守、刺史、长史、黜陟使、枢密 使、节度使、右仆射、史馆修撰、黄门郎、 国子祭酒、文学掾。
湖 阳 公 主 新 寡/ 帝 与 共 论 朝 臣 /微 观 其 意 /主 曰/ 宋 公 威 容 德 器/ 群 臣 莫 及/ 帝 曰 / 方且图之
13
☆断句练习: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 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 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 败矣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寡败矣
14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 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 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其、夫、且夫、若夫、唯、 盖、盍、凡”表敬副词:窃、请、敬、敢;常用 在一句话的开头,前面可断句。 2.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 后都可断句。 3.句尾:“也、者也、矣、耶、乎、哉、焉、 欤(与)、兮、耳”等语气词。后面可断句。
16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17
规律三:据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言”“曰” “云”“谓”“道”“白” “语”“对”等为标 志 。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 况。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 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 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 最易
规律四:找谓语(动、形),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
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
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8
练习:昔 者 有 馈 鱼 于 郑 相 者 郑 相 不 受 或
理解,是指能读懂文言文表达的内容。理解文意是断
句和翻译的基础。
文言文断句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确定无标点的文言
语句的停顿,有时也要求加标点。
而文言文翻译就是语言的转换——把古汉语转换为现
代汉语,并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断句与翻译息息相关。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初步能力,
准确的断句是翻译的基础,翻译是解读文言文的高层次能
2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萝卜白菜不 可少一个工钱也不要
地主的断句:“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 可,萝卜白菜不可少,一个工钱也不 要。” 书生的断句:“无鸡,鸭也可;无鱼, 肉也可;萝卜白菜不可。少一个工钱也 不要。”
断句不同 意义迥异
3
总思路
明考点
先实践—悟方法—再实践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考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
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
身食鱼
例题分析
答案: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 郑相不受/或谓郑相
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译文】有人送鱼给郑国的宰相,他不受。有人 问:"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 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 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 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19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
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等
21
例题分析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译文】哎!难道这 真的吗? 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 ?
例:
1、具 告 沛 公 ∕ 沛 公 大 惊。 2、秦 王 坐 章 台 见 相 如∕ 相 如 奉 璧 奏 秦 王∕ 秦 王 大 喜 传 以 示 美 人 及 左 右 ∕ 左 右 皆 呼 万 岁。
26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
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
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
32
趣味练习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3
感谢 指导!
位置。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 开。介宾短语一般在句末。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 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 名不提姓了。
6
例题分析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 时 桓 楚 亡 在 泽 中梁 曰 桓 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 耳(《项羽本纪》)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 是 时 桓 楚 亡 在 泽 中/ 梁 曰 /桓 楚 亡 /人 莫 知 其 处/ 独 籍 知 之 耳(《项羽本纪》)
规律五:依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 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题分析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 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
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
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29
规律七:依总分,定句读
例题分析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也。
老而无妻曰鳏 / 老而无夫曰 寡 / 老而 无子曰 独 / 幼而无父曰孤 / 此四者 /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也。
年老的男人没有妻子的叫“鳏”(鳏夫), 年老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叫“寡”(寡妇),年 老而没有子女的叫“独”,幼年死去父亲的叫 “孤”(孤儿孤女)。这四种人是世界上穷苦 而无依靠的人。(其中告为通假字,通“靠”)30
王或帝:陛下 ;君称臣:卿
尊 称
一般人:子、公、君、夫子、足下、执事 对和尚的尊称:长老、师父
11
问 的有: “谁”“孰”“何”; 问 的有:
常见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 等 “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还常作指示 代词
12
☆断句练习:湖 阳 公 主 新 寡 帝 与
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 威 容 德 器 群 臣 莫及 帝 曰 方 且 图之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1.借名(代)词、介宾短语定句读。际
2.找虚词,定句读。
操 作
3.凭对话、引文定句读。

4.找谓语(动、形),定句读
要 综
5.依句式,定句读。

6.据修辞,定句读。
运 用
7.依总分,定句读。
31
C 【课堂检测】
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 /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 /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 /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 /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28
规律七: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
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故 知 胜 有 五 知 可 以 战 与 不 可 以 战 者 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 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所以说有五种情况能够预知胜利:知道能 否作战的一方胜;知道人多时如何运用,人少时 如何运用的一方胜;军中上下齐心的一方胜;用 充分的准备来等待毫无准备的一方胜;将领有才 能,而且君主不扼制将领的一方胜。这五种胜利 的情况,是预知胜利的方法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