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参考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表格教案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表格教案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上《风向与风速》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会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3.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会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风向标、自制小风旗、电吹风等.学生:小纸片、风力等级歌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知道风的样子吗?你是怎样观察到有风的?2、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常感觉到风的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
(出示课题:风向和风速)二、新课教学认识风向1、确定好方向,以学生座位为基点,明确东南西北后,演示:风吹动小红旗,问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叫什么风?2、明确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3、你还知道有哪些风向?4、出示风向图,认一认这八个方向,读一读。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风向图。
让学生对风向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5、一般我们在画风向图的时候,总是将北方画在上面,这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同学们也来照着画一画好吗?风向标1、除了自然界的景物可以帮助我们辨别风向外,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装置。
2、出示自制的风向标,这个装置叫风向标,是用来测定风向的工具。
这个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3、开始游戏:老师从不同的方向用电吹风朝着风向标吹风,让学生说出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风。
从而明白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也就是风向。
(通过这游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风向标的指示作用,从而加深对风向的理解。
)4、质疑讨论,研究测量要点:我们现在手头上都有了方向标,那我们能在教室里测风向吗?为什么?我们在测风向时,该注意些什么?(到比较空旷的地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并能够对降水量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雨量器的使用。
3.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雨量器、尺子、记录本等测量工具。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记录数据。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引入新课《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降水量的测量方法,讲解并示范雨量器的使用。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降水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简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简案教科版教学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教学过程:一、导入: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新课:(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3、小结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课后反思: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教科版一、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是天气一个基本特征,降水量用毫米为单位来表示。
过程和方法: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收集降水,测出降水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认真做记录的习惯,能在以后日期中持续的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出降水量(毫米)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四、教学准备:玻璃杯、纸片、胶带纸、直筒塑料杯、刻度尺或直尺、矿泉水瓶、瓶盖用大头针打上十二个小孔、水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学习使用量筒等工具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科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知道降水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使用量筒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六. 教学准备1.量筒、雨伞、水桶等实验器材。
2.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降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呢?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演示如何使用量筒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人用量筒测量一次降水量,记录数据。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测量了降水量,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测量降水量呢?降水量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或附近的降水情况,尝试用量筒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以上是针对《降水量的测量》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创设的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在《降水量的测量》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精备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量对农业、水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测量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难点:降水量的测量工具的使用及数据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测量仪器、实验材料等。
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对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降水量测量工具,记录测量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测量数据,讨论如何提高测量准确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8.板书(5分钟)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量的概念2.降水量的测量工具3.降水量的测量方法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计:50分钟教学情境分析:在《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课的教学情境中,我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力求营造一个既轻松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降水量的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学习测量降水量的一种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降水量的测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
2.学习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降水量的概念,雨量器的使用方法,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测量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适量的雨量器,每人一个。
2.准备一个测量降水量的容器,用于对比和验证。
3.准备一份降水量记录表,用于记录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为什么我们要测量降水量?”让学生思考降水量的概念和测量的重要性。
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展示雨量器的结构和使用步骤,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将测量到的降水量数据填入降水量记录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了解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5.拓展(5分钟)讨论: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水资源?让学生从测量降水量延伸到对水资源的关注。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意义,掌握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方法可能还很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会使用量筒测量降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及方法。
2.难点:量筒的使用方法,降水量的测量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意义。
2.演示法:教师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学习。
3.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筒、雨伞、水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量筒,用于练习测量降水量。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下雨天?你们知道下雨天的雨水量是如何测量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降水量的概念,展示图片和数据,使学生了解降水量的重要性。
然后介绍测量降水量的工具——量筒,并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
3.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测量降水量,步骤如下:1.将量筒放在固定位置,保持水平。
2.在下雨过程中,及时将雨水倒入量筒中。
3.雨停后,观察量筒中的雨水量,并记录。
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用一个量筒,模拟下雨过程,测量降水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之处。
教科版降水量的测量优秀教案2
5.降水量的测量【教材简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五课内容。
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能对降水量有全面科学的认识。
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认识并制作雨量器,让学生了解雨量器的构造和作用,通过制作雨量器活动让学生了解雨量器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点。
第二部分是测量降水量,让学生用做好的雨量器进行模拟降雨实验,最后对课外的持续观察和记录进行指导,并培养学生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习惯。
其中“我们怎么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是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降水的多少有初步的认识,但不认知降水量的测量。
而且,学生对雨量器也未接触过,对降水量也从未了解,但通过以往的课堂活动,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经验,并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保持着很浓的兴趣。
本课学生的认知难点在于如何测量降水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降水量得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单位是毫米。
2.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量强度的雨量等级表。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并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降水量得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知道雨量器的结构原理。
难点:学会使用简易雨量器正确测量降水量,并坚持完成“天气日历”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量筒、简易雨量器。
学生分组: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径大小不同的透明直筒塑料杯、透明不规则塑料杯、透明锥形杯、不透明直筒杯、刻度尺、剪刀、双面胶、纸带。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引入新课(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一段天气预报视频]1.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请学生说一说哪些天气现象属于降水?(预设:小雨、中雨、暴雨)2.刚才我们说的雨,以及时遇到的雪、冰雹,都是自然界中以不同形态存在的水,所以,我们可以把下雨、下雪、下冰雹都称之为降水。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降水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学生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降水量的测量过程,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降水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测量方法,雨量器的使用。
2.难点:降水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发现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雨量器的使用方法和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雨量器、测量尺、数据记录表。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雨量器,数据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降水,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雨量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展示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降水量数据的收集和记录的重要性。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
每组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将雨量器放置在地面上,用测量尺测量雨量器的深度,并记录数据。
降水量的测定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
⒌降水量的测定一、教材简析:第一部分: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是本课研究的中心问题。
活动开始时先了解气象学家是怎样观测和区分下雨的等级的。
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
如果用饮料瓶制作雨量器的透明杯子,应选择底部平的那种。
第二部分:降水量的观察与测量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们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考虑到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
对照降雨等级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
对学生课外的持续观察和记录进行指导。
二、教学背景: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从第1课开始,学生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且亲自做一个雨量器来记录降水量。
三、教学设计:四、教学反思: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效果较好:1、小组交流讨论:讨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小组在制定试验方案的过程中,讨论尤为重要。
讨论要有明确的目标,讨论的关键是各抒己见,讨论的实质是合作。
讨论最忌一言堂,讨论杜绝个人英雄主义。
2、历探究的全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或者说学生经历了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降水的多少。
从提出问题(怎样测量降水量)——学生提出需要一个测量的工具——制作雨量器——模拟降雨——读出降水量——用柱形图描述降水的多少。
整个过程学生都经历了,学生体验了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发展。
3、适时使用远程资源课件,使学生直观了解降水收集、测量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降水量的测量∣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降水量的测量∣教科版课题降水量的测量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迷信年级四上学习目的〔一〕迷信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运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二〕进程与方法:1、制造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阅历一次搜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进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坚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重兴味,培育仔细细心的观察习气,能在课后继续地停止降水量的观测。
重点制造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正确运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员活动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
降水有哪些方式?我们怎样才干知道降水的多少呢?一同走进«降水量的测量»这一课。
雨、雪、冰雹掌握降水有哪些方式。
讲授新课一、制造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什么呢?雨量器的原理是什么呢?雨量器的外表是一个普通的圆柱形的金属筒,筒口离空中70厘米,分上下两节,下面一节是一个漏斗,下面一节是一个圆柱形的筒,圆筒里放着一个储水的瓶子,漏斗正好插在这个储水瓶里。
雨量筒配有一个量杯,把雨水或雪水倒入量杯内,就可以测出降水量。
雨量器学习雨量器的原理制造简易的雨量器让先生了解雨量器的用途。
掌握雨量器的原理掌握制造简易的雨量器的方法。
怎样做一个简易的雨量器呢?1.找一个直筒透明杯,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用尺子在纸条上画好刻度,单位毫米。
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善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的中间。
想一想雨量器的口径大小能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可以吗?你知道怎样测量降水量吗?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载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依据什么判别下雨的等级呢?你知道怎样判别小雨、中雨、大雨吗?测量降水量与运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1)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1)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习降水量的测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学会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概念。
2.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3.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
2.演示法:演示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过程。
3.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实验。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的课件。
2.实验器材:准备雨量器、尺子等实验器材。
3.数据资料:收集一些降水量的数据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降水量的测量》。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记录分析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降水量的相关知识。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降水量的测量。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降水量的记录和分析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降水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降水量的记录。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和特点,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界中的降水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记录和分析降水量数据。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降水量测量仪器、降水量记录表格、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降水量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降水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的形式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并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测量降水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降水量,并记录数据。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5、降水量的测量》教案.doc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1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2。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5《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上1.5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降水量的概念,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降水量的定义、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和方法、降水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他们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概念,知道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能够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降水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降水量的测量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分析降水量数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雨量器,保证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实践活动。
2.准备一些降水量的数据,用于课后拓展。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现象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降水量的测量。
2.呈现(5分钟)讲解降水量的定义,让学生明白降水量是什么。
然后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并讲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使用一个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各自的测量结果,然后讨论:你们觉得哪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最准确?为什么?通过讨论,让学生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表格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表格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量的测量》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降水量的意义,掌握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降水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量的概念,掌握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使用量筒测量降水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对天气现象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量的概念,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使用量筒测量降水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筒、雨伞、水桶等。
2.课件:降水量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降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5分钟)介绍降水量的概念,解释降水量的意义。
呈现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和方法,如量筒、雨伞、水桶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让学生亲自操作,使用量筒测量降水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提问:“你们学会了如何测量降水量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
教师总结测量降水量的注意事项。
5.拓展(5分钟)讨论:“降水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测量降水量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降水量的测量》word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爱好,培养认真认确实观看适应,能在课后连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明白降水量的多少能够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预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点,那么,我们如何判定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看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刻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依照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依照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现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阻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
器测量降水也能够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如何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看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四年级科学上册 降水量的测量教案 教科版
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参考教案教
科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2.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附送: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降水量的测量》备课教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2、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学会合作,共同分享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雨量器一个,准备好教学课件.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2、学生准备分组材料:
(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盆子,帕子。
【教学过程】
(一)天气预报引入:
1、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天气预报,仔细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天气预报)
师:你听到了什么?(生汇报)
2、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小雨、中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
(板书)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
(板书)
2、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
师导读:雨量器是……。
一起读一遍吧。
3、(多媒体:雨量器)师:瞧,这就是雨量器,它由两部分组成:这部分用来收集雨水,我们叫它“集水漏斗”,“集水漏斗”的下半部分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降水量,我们叫它“测量试管”;外边这部分用铁做的就叫做“铁桶”,用玻璃做的就叫做“玻璃桶”。
它主要用来保护集水漏斗,同时固定雨量器,防止它东倒西歪。
4、师:瞧,这是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雨量器,它也是由两部分组成。
这是集水漏斗,它的下边没有测量试管,没法直接读数,收集的雨水流到塑料桶里,我们可以量一量里面水的高度就知道降水量了。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语:雨量器这么有用,干脆我们也来做个“雨量器”。
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请看大屏幕。
(读一读)(多媒体:制作材料和工具)
2、组长请举手,记住,你们的任务是:边听边清点桌上的材料,其他同学一起读给组长听听。
3、师:有请组长汇报材料的情况。
(和这组一样的请举手。
)
4、师:材料有了,怎样制作雨量器呢?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制作步骤),仔细观察,第一步做什么?(为了让测量更准确,我们应该以什么为单位?)接着看,第二步做什么?(真能干,你直接说出了第三步,之前还需要一件事。
)第三步就是用透明胶带粘好纸条。
5、师:制作前,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有话要告诉你们哦,仔细听:(多媒体:制作注意事项)别忘了还原实验器材,记时开始!
6、分组实验。
7、师: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们对照小精灵的话,一项一项的检查。
他们获得了成功,我们用掌声来祝贺他们!现在,请你们也这样检查,比比哪组又快又好。
)反馈情况。
(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差一点成功的小组,哪点没做好呢?)
(四)教师演示实验。
1、过渡语: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生自由交流)是的,我们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模拟一天的降水,请一个同学与我合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师生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把盆子轻轻放平,帕子放旁边,拿好瓶子,把雨量器放中间,双手把瓶子举高,放在雨量器的上方。
一天的降水开始:注意别把雨水降到盆子外边了,下了一小时了,下了半天了,一天时间到,停!注意,该还原实验器材了:瓶子放回盆子里,取出雨量器,用帕子檫掉水,注意别把水溢出来了,盆子还原,帕子还原,雨量器放平。
很好,做完实验别忘了还原实验器材,这是实验课的常规。
2、师:请一位同学来读数,其他的同学仔细观察他读数的方式。
(瞧,他的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这和读温度计是一样的。
)读完数,就把它记录到科学记录卡上。
找到对应的数据,画好柱形图。
这就是我们的小组合作,我这个组长进行分工。
3、同学们,正确的读数方式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听听小精灵的意见吧!(多媒体:注意事项)
(五)学生分组实验。
1、过渡语:小精灵知道的真多!同学们,请像我们这样合作:人工降雨。
音乐停止,实验结束,开始。
(分组实验)(一天时间到,还原器材,填写记录表。
)
2、师:谁来汇报你们记录的降水量?(假设他们测量的是一号这一天的降水量……下一组,二号的降水量……)同学们,这降水量变成了一根一根的柱子,我们就叫它“降水量的柱形图”。
3、师:找到日期,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当天的降水量。
不过,要像气象员一样,说出当天是小雨、大雨还是暴雨。
我们还得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
4、(多媒体)这就是《雨量等级表》,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在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
5、检查《雨量等级表》的学习情况,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判断柱形图里降水量的等级。
(六)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2、师: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的测量”,好不好?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要和我们告别了,我们听听它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吧!(多媒体:课外提示)
3、结束语:同学们,老师也该和大家说再见了,祝你们健康、快乐!值日生,请下课!
【教学板书】
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
雨量器降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