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步入书林 第15课《真话集》后记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步入书林第15课《真话集》后记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15 《真话集》后记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巴金、《随想录》的相关知识。
了解比喻说理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对文本的理解,来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灾难。
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借鉴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勇气与度量。
以此感悟人格,感悟人性与道德。
2学情分析本文选自巴金的《随想录》,这是一本反思和批判“文化大革命”的书,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面对这篇课文的难度,如果让他们仅仅来阅读、来理解《真话集》后记,则会让学生无从下手。
所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把《小狗包弟》作为突破口,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对文本的理解,来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灾难。
3教材分析以狗性衬人性,以人性衬社会是《小狗包弟》一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而理解这一点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迁移能力,并且需要学生对在自己这个年龄段不太思考的话题有所思考。
为此,学生要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借鉴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4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掘文章的思想价值。
难点:以狗性衬人性,以人性衬社会,这一比喻说理的写作手法。
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感铺垫激情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文化大革命”。
2、下面我们将走进《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
交流课外查到的材料。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自己研读看看我们的预习题:带给作者巴金回忆的小狗是怎样的一条小狗?从全文来分析,估计会得出如下结论:第2自然段:“它有什么要求……不停地作揖”,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狗很聪明。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它就跑开了”,可以看出小狗很懂事。
“夜晚篱笆外面……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可以看出小狗很机警。
“它会进来做几个揖……引客人发笑”,可以看出小狗很通人性。
第4自然段:“听妹妹们说,……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可以看出小狗很有人情味,有情义。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步入书林 第15课《真话集》后记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15 《真话集》后记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巴金、《随想录》的相关知识。
了解比喻说理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对文本的理解,来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灾难。
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借鉴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勇气与度量。
以此感悟人格,感悟人性与道德。
2学情分析本文选自巴金的《随想录》,这是一本反思和批判“文化大革命”的书,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面对这篇课文的难度,如果让他们仅仅来阅读、来理解《真话集》后记,则会让学生无从下手。
所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把《小狗包弟》作为突破口,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对文本的理解,来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灾难。
3教材分析以狗性衬人性,以人性衬社会是《小狗包弟》一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而理解这一点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迁移能力,并且需要学生对在自己这个年龄段不太思考的话题有所思考。
为此,学生要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借鉴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4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掘文章的思想价值。
难点:以狗性衬人性,以人性衬社会,这一比喻说理的写作手法。
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感铺垫激情导入1、教师简单介绍“文化大革命”。
2、下面我们将走进《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
交流课外查到的材料。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自己研读看看我们的预习题:带给作者巴金回忆的小狗是怎样的一条小狗?从全文来分析,估计会得出如下结论:第2自然段:“它有什么要求……不停地作揖”,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狗很聪明。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它就跑开了”,可以看出小狗很懂事。
“夜晚篱笆外面……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可以看出小狗很机警。
“它会进来做几个揖……引客人发笑”,可以看出小狗很通人性。
第4自然段:“听妹妹们说,……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可以看出小狗很有人情味,有情义。
人教版九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人教版

6.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将文言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哲学、艺术等,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4)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写作文言文,或者将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通过创作和表达,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5)实地考察: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一些古代文化遗址和博物馆,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6)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将文言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哲学、艺术等,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3)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需要能够欣赏并分析课文中的精美诗句和描绘,培养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用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其用法。
(2)文言文句式的变化:文言文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存在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变化。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资源,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问题解答: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遇到疑问或难题,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就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中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理解和审美情趣。首先,通过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运用文言文进行阅读和表达。其次,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文人墨客的情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再次,通过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增强文化理解能力。最后,通过欣赏课文中精美的诗句和描绘,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4、短文两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式: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二)进程与方式:1、明白得积存文中显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念书的目的、态度、方式和作用的熟悉。
2、以自主探讨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讨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念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念书适应。
教学重点识记积存字词文常知识。
感知《谈念书》的内容;熟悉念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念书适应。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式: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教具预备PPT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教师引导有人说,此刻已经进入“读图时期”,各类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样呈此刻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
有人以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念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念书,读好书。
那么咱们什么缘故念书,如何念书,今天咱们一路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前贤的高论。
二、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诞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要紧高作,开辟英国随笔这特有文体。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一、生读课文,师检查温习成效二、出示本课词语怡情傅彩诘难滞碍阐证伦理睾咀嚼狡黠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藻饰矫情寻章摘句3、生齐读词语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念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看苟且偷生知”)论述念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念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念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念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论述念书的方式。
第三层:(读史令人明智—结尾)论述念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类缺点。
预初上册教材目录

准确的目; 预初上册教材目录)一有家真好1、祖父和我一萧红2、金黄的大斗笠一一高风3、凡卡一一契诃夫4、散步一一莫怀戚每周一诗:望驿台一一白居易秋思---- 张籍二同龄人的故事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一鲁迅6、花脸 --- 冯骥才7、口哨——张海迪8、陈太丘与友期一一《世说新语》9、两小儿辩日一一《列子》每周一诗:宿新市徐公店一一杨万里村晚一一雷震Ξ寄情山水10.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11.古诗三首:观沧海一一曹操望岳一一杜甫饮湖上初晴后雨一一苏轼12.词二首:菩萨蛮---韦庄卜算子一一王观13.山川之美一一陶弘景每周一诗:暮江吟一一白居易夜泉一一袁中道四科幻天地14.童话般的太空城一一莫幼群15.海底奇光一一儒勒•凡尔纳16.门外有敲门声一一杨书森每周一诗:嫦娥一一李商隐迢迢牵牛星一一无名氏五动物世界17.松鼠 --- 布丰18.云雀——儒勒•米什莱19.藏羚羊跪拜 --- 王宗仁20.森林中的绅士——茅盾每周一诗:蝉一一虞世南画眉鸟一一欧阳修六童心是诗21.天上的街市 --- 郭沫若22.星河——宗白华23.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一一邵燕祥24.留住童年一一钱万成每周一诗:牧童词一一李涉夜书所见一一叶绍翁七读书有味25.忆读书一一冰心26.美容新术一一张秀亚27.窃书记------ 林海音28.为学一一彭端淑29.孙权劝学一一司马光每周一诗:劝学一一颜真卿赠外孙一一王安石八小故事,大智慧30.受宠的象——克雷洛夫31.文字和狮子一一伊索32.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 冯雪峰33.白兔和月亮一一周国平34.中国古代寓言四则:买楼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画蛇添足每周一诗:东栏梨花一一苏轼水口行舟一一朱熹附录:汉字狱中题壁一一谭嗣同七先哲智慧四唐诗精华(上) 26、《论语》八则预初下册目录(2012) 13、登幽州台歌一一陈子昂27、天时不如地利一一《孟子》一春天来了14、黄鹤楼一一崔颖28、《吕氏春秋》两则1、春一一朱自清15、山居秋暝一一王维29、橘逾淮为枳一一《晏子春秋》2、春风 ---- 林斤澜16、过故人庄•孟浩然30、螳螂捕蝉——刘向3、花的话一一宗璞17、李白诗二首:送友人、月下独酌每周一诗:登飞来峰--- 王安石4、春之古韵:春夜喜雨 --- 杜甫每周一诗:鸟鸣涧——王维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一一杨万钱塘湖春行一一白居易江南春一一杜牧客中作——李白里每周一诗:春日一一秦观五生活中的科学八读一本名著雨晴一一王驾18、中国石拱桥一一茅以升19、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一贾祖璋31、花果山拥立美猴王32、孙悟空棒打白骨精二少年心事20、统筹方法一一华罗庚33、火焰山宝扇灭火焰5、羚羊木雕一一张之路21、一百个问号之后一一叶永烈每周一诗:海棠一一苏轼6、在那颗星子下一一舒婷每周一诗:游山西村一一陆游泛吴淞江一一王禹偶7、一千张糖纸一一铁凝8、为少年歌唱一一简平三为生命喝彩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一海伦•凯勒10、“诺曼底”号遇难记一一雨果11、清贫—方志敏12、百合花开一一林清玄每周一诗:对酒一一秋瑾丰乐亭游春一一欧阳修六域外风情22、布鲁塞尔大广场——卢鸣23、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一一冯骥才24、马来的雨——胡绳梁25、在埃及数骆驼一一周轶君每周一诗: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一一纪啊问刘十九---- 白居易附录一诸子散文附录二常用修辞格12、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一一刘禹锡24、写给云——白冰七年级上册目录(20110910)13、题破山寺后禅院一一常建14、无题一一李商隐25、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一一惠特曼26、一句话----- 闻一多27、青春万岁一一王蒙一成长纪事每周一诗:月夜忆舍弟一一杜甫每周一诗:渡荆门送别一一李白1、表哥驾到一一秦文君2、顶碗少年 ---- 赵丽宏3、走一步,再走一步 ---- 莫顿•亨特4、伤仲永——王安石赋得古原草送别一一白居易四山水清韵15、壶口瀑布——梁衡韩冬郎即席为诗相赠•其------ 李商隐七技艺超群5、周处一世说新语16、小石潭记柳宗兀28 卖油翁---- 欧阳修每周一诗:小儿垂钓一一胡令能小松一一杜荀鹤17、白洋潮一一张岱18、天目一一袁宏道每周一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一29、核舟记一一魏学涉30、口技一林剧环31、口技——蒲松龄二故乡情思柳宗元32、明湖居听书一一刘鹦6、社戏一一鲁迅7、源沱河和我一一牛汉8、藕与懿菜 ---- 叶圣陶宿建德江一一孟浩然五敢为天下先每周一诗:草书屏风一一韩傀望月怀远一一张九龄9、枣核 --- 萧乾19、老山界——陆定一八神话传说每周一诗:杂诗(其二)——王维20、梅岭三章一一陈毅33、中国古代神话三则一一愚公移山、女婿春夜洛阳闻笛一一李白21、永远执着的美丽---- 曲志红22、我看见了我的骨头!一一唯夫补天、精卫填海34、中国民间传说两则一一干将莫邪、孟姜三唐诗精华每周一诗:红梅一一王十朋女10、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又呈吴郎、登岳阳楼)过零丁洋一一文天祥35、希腊神话故事两则一一普罗米修斯、阿喀琉斯之死11、白居易诗二首(放言五首・其三、卖炭六少年诗情每周一诗:读《山海经》(选一)一一陶渊明翁)23、我为少男少女们唱歌一一何其芳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一一杜甫附录一:唐诗的两座高峰13、爱莲说一一周敦颐26、卜算子一一李之仪附录二:怎样学习文言文(一)一注重诵读每周一诗:春晚二首(选一)(王令)27、如梦令——李清照浪淘沙(其八)一一刘禹锡每周一诗:望江南一一温庭筠梦江南一一皇甫松七年级下册目录(2012)四风俗世情一亲近自然14、老北京的小胡同一一萧红七议论纵横1、山中访友—李汉荣15、上海的弄堂一一陈丹燕28、王顾左右而言他一一《孟子》2、溪水 --- 苏雪林16、水乡茶居一一杨羽仪29、公输--- 《墨子》3、你一定会听见的一一桂文亚17、安塞腰鼓——刘成章30、曹刿论战一一《左传》4、囚绿记 ---- 陆蠡每周一诗:至节即事一一马臻3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一《战国策》每周一诗:春寒 --- 陈与义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一一王建每周一诗:咏怀古迹一一杜甫题乌江亭一一杜牧宿甘露寺僧舍一一曾公亮五自然奥秘二两代人的心灵沟通18、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八外国传奇故事5、背影 --- 朱自清19、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32、初航--- 笛福6、秋天的怀念一一史铁生20、旅鼠之谜---- 位梦华33> 制陶--- 笛福7、给傅聪的一封信一一傅雷21、诗人伤脑筋的鸭嘴兽一一叶进34、小人国被俘一一斯威夫特8、父与子 ---- 马克•汉林每周一诗:兰溪棹歌一一戴叔伦35、了不起的粉刷工一一马克・吐温9、爸爸的花儿落了一一林海音鲁山山行一一梅尧臣36、大战风车--- 塞万提斯每周一诗:偶题(其一)一一朱熹每周一诗:题都城南庄一一崔护赠刘景文一一苏轼六宋词集粹(上)蝶恋花一一苏轼22、苏轼词二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附录:标点符号简表三人贵有精神沙10、七根火柴一一王愿坚23、蝶恋花一一柳永11、生命的舞蹈一一楚女24、浣溪沙一一晏殊12、陋室铭--- 刘禹锡25、采桑子一一欧阳修初二上学期教材目录(20110910)-爱在人间1、笑——冰心2、小巷深处一一林莉3、芦花荡一一孙犁4、哦!冬夜的灯光一一莫里斯•吉布森每周一诗:春日五首(其一)一秦观三街道中----------- 曾几二面对逆境5、我不是懦夫一一王嘉鹏6、生命之线 --- 乔•辛普森7、石缝间的生命一一林希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孟子》每周一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一郑燮三宋词集粹9、诉衷情-一陆游10、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一一张孝祥11、辛弃疾同二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每周一诗:卜算子•咏梅——陆游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辛弃疾四地球,我们的家园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一吴刚13、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一一徐刚14、警惕生物入侵一一林森15、大叔和我们的生活一一周涛每周一诗:归园田居一陶渊明畲田词五首(其四)一王禹偶五心灵诗语16、西部畅想一一孙德斌17、汗血马一一牛汉18、采莲曲 --- 朱湘19、短章一束:红叶——沙白雨——雷抒雁故乡--- 杨孟芳我--- 臧克家断章--- 卞之琳每周一诗:北陂杏花一王安石和《淮上遇便风》——苏舜钦六为学有道20、孔孟论道21、勉学一一颜推之22、黄生借书说一一袁枚2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一一郑燮24、问说一一刘开每周一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观书有感----- 朱熹七戏剧天地25> 陈毅市长 --- 沙叶新26、虎门销烟一一叶元吕宕27、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每周一诗:听弹琴一刘长卿听张立本女吟一高适八外国短篇小说选读28、变色龙一一契诃夫29、我的叔叔于勒一一莫泊桑30、二十年后 --- 欧•亨利每周一诗:早梅——张谓雪梅——卢梅坡附录:婉约与豪放一宋词概说八年级下册目录(2012)格13、卖柑者言 --- 刘基每周一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一杨万里淮中晚泊犊牛一一苏舜钦25、26、每店麻雀--- 方刚火光一一柯罗连科1一诗:步出夏门行一一曹操孤桐--- 王安石一祖国在我心中四散曲小唱七艺术长廊1、最后一课一一都德14、关汉卿二首:一枝花•不服老、四块27、晋祠一一梁衡2、五月卅一日急雨中一一叶圣陶玉・别情28、秦俑漫笔一一和谷3、我爱着土地一一艾青15、天净沙•秋——白朴29、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一一朱伯雄4、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一钟丽思每周一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一陆游别云间一一夏完淳二人物春秋5、夏衍的魅力---- 王蒙16、天净沙・秋思一一马致远17、水仙子•咏江南 ----- 张养浩18、醉太平——无名氏每周一诗:沉醉东风•渔夫一一白朴寿阳曲•远浦归帆一一马致远30、莫扎特的单簧管,巴赫的双簧管一一肖复兴每周一诗:题郑防画夹一一黄庭坚听蜀僧容弹琴一一李白八动物的启示6、钱钟书先生一一黄永玉五面对灾难31、黔之驴一一柳宗元7、忆冼星海 --- 茅盾19、血染的丰碑一一汪浙成32、黠鼠赋--- 苏轼8、木兰诗一一《乐府诗集》20、保卫大坝一一钱钢33、束氏畜猫--- 宋濂9、巢谷传一一苏辙21、沉船之前一一舒特斯曼34、狼--- 蒲松龄每周一诗:贾生一一李商隐蜀相一一杜甫三慎思明辨10、不求甚解一一马南邨11、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一一赵鑫珊1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一罗迦・因22、俄罗斯性格一一阿・托尔斯泰每周一诗:无衣一一诗经•秦风满江红一一岳飞六生命的沉思23、外婆的手纹一一李汉荣24、雁 --- 石钟山每周一诗:猫儿一一林迪官仓鼠一一曹邺附录:元曲四大家13、有的人27、醉麴亭记每周一诗:观猎•春日忆李白28、诗两首(望海楼・登拟觇台)每周一诗:滕王阁•池州翠微亭2011-9-29初三语文上册课本目录四步入书林14、《安徒生童话》前记八明清小说选一生活文化15、《真话集》后记29、煮酒论英雄16、《繁星》《春水》内容提要30、武松打虎1、苏州园林”、文中有“画”31、范进中举2、周庄水韵18、《窗》的艺术辩证法每周一诗:横塘•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3、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谢道福咏絮)每周一诗:渔翁、鹏鸽天•代人赋4、文化眼光附录一明清小说概述每周一诗:咏绣障•春日偶吟五讲坛回响附录二怎样学习文言文(二)一一注重积累19、几年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二爱情如歌20、最后一次的演讲21、敬业和乐业5、给女儿的信22、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6、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每周一诗:伐檀•硕鼠7、致橡树8、贤人的礼物六世间百态每周一诗:东栏梨花、生查子・元夕23、差不多先生传24、劳山道士三走近鲁迅25、竞选州长9、风筝每周一诗:山中寡妇•咏柳(曾巩)10、故乡11、孔乙己七忧乐天下12、诗两首(自题小像・自嘲)26、岳阳楼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语文教案合集

第四单元整体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文章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
选文兼顾中外经典随笔、杂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从四个图形入手,非常有趣地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然后层层推进,提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
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本文是很耐揣摩的说理文,也是一篇学习议论文的经典范文。
引导学生把握清晰的思路,领略恰到好处的事例和道理论证,体会亲切平易的语言。
引领学生初步走进议论文的学习天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从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入手,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分析实验精神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
《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随笔。
本文紧紧围绕读书的正确目的、方法、重要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行文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充满了睿智的思辨色彩。
《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两篇杂文,都是驳论文。
引领学生寻找对方观点和作者的观点,体会驳论文的写法。
《不求甚解》一文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在批驳中正面阐述了读书贵在会意,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紧紧抓住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采用反驳对方论证的方法,通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手法,反驳强劲有力,结构严谨,层层递进。
语言泼辣、犀利、讽刺意味强。
学习本文要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好读书读好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益活动。
可以开展搜集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方法、名人读书故事等活动,设计读书资料期刊,也可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征文活动。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真话集 后记》课件 沪教版五四制

——如此说理,形象而生动。
K12课件
8
找出巴金对待“讲真话”的 基本态度和观点的语句。
① 我所谓“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 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 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
② 为了证明人还活着,我也要讲话。讲 什么?还是讲真话。
③ 真话毕竟是存在的。讲真话也并不难。
K12课件
9
阅读《小狗包弟》
K12课件
10
了解背景:“文革”那些事
11
K12课件
刘少奇惨遭批斗
K12课件
12
两位元帅K1遭2课件批斗
13
三位被迫害致死的文人代表(从左往右):
吴晗、K老12课舍件 、傅雷
长篇小说:《灭亡》(第一部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
中篇小说:《寒夜》、《憩园》、 《春天里的秋天》
散文集:
《随想录》(5集)
《新声集》、《赞歌集》
K12课件
3
了解“序和跋”
• 序,也称序言、叙、前言,是写在著作正文 前的文章,一般介绍、评述作品(特殊:借 序发挥,有感而发)
第10节,“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 煎……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第11节。
伟大之处:
巴金的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忏悔,即使是剖析和反省社会,也是从自
身开始,真诚、深刻、无私、无畏地剖自己的灵魂,并 在不断反省中完整自己丰富而独特的人格形象。—— “当代知识分子的良心。”
九年级语文上册《真话集》后记课件

巴金对此持什么态度?作者用 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① “我最钦佩最后那种说法”即“让一切胡言乱语 自生自灭”。 ② 以“落叶” 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对待“胡言乱 语”的态度——让其自生自灭。文章的命运是由 读者来决定的,假话必然会像广玉兰的落叶一样, 被风吹落,消逝无痕。 ③ 又以“脚印”喻自己的文章,他无意、也难以 掩饰自己过去的错误,是非曲直都有读者评定, 不会因某些人的议论而被清除干净。 ——如此说理,形象而生动。
送走包弟后的反省 (10-11) 真心的忏悔 (12-13)
聪明、伶俐、通人性 瞧不起自己 不能原谅自己
对包弟的喜爱 对包弟的歉疚
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 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歉疚和忏悔之情。
情随事迁,以情动人
品味思想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 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 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 顺受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明确: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自责以及真诚 解剖自己的思想。
阅读《小狗包弟》,
巴金讲了哪些真话? 从中可以看中巴金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真话: 第9节,“不能保护一条狗,我感到羞耻……倒是我的 幸运。” 第10节,“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 煎……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 第11节。 伟大之处: 巴金的反思和忏悔,即使是剖析和反省社会,也是从自 身开始,真诚、深刻、无私、无畏地剖自己的灵魂,并 在不断反省中完整自己丰富而独特的人格形象。—— “当代知识分子的良心。”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 人们对待“讲真话”的不同看法。 第二部分(3~9): 作者对“讲真话”以及这些看法的观点和态度。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与韩荆州书教案语文版

《与韩荆州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3.理解典故及其作用。
4.掌握自荐信的写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平等对话、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启发中提升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极尽奉迎,又自负不羁的复杂心理。
启发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绽放人生的光彩。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2.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荐信的写作要求。
3.理解典故及其作用。
【教学工具】教学PPT,相关资料【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提问讨论法。
3.探究式阅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以《鹿鼎记》中“为人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同《与韩荆州书》中“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作比较引出自荐信。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李白(701—762),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提炼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是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背景链接李白给韩荆州的这封信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到二十一年(730—733)之间。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与韩荆州书教案语文版

《与韩荆州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3.理解典故及其作用。
4.掌握自荐信的写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平等对话、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启发中提升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极尽奉迎,又自负不羁的复杂心理。
启发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绽放人生的光彩。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2.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荐信的写作要求。
3.理解典故及其作用。
【教学工具】教学PPT,相关资料【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提问讨论法。
3.探究式阅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以《鹿鼎记》中“为人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同《与韩荆州书》中“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作比较引出自荐信。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李白(701—762),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提炼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是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背景链接李白给韩荆州的这封信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到二十一年(730—733)之间。
2024年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步入书林第15课《真话记》后记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5.教学工具:白板、彩笔、卡片、计时器等。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1.学生预习: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真话记》后记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2.教师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真话记》后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理解并掌握《真话记》后记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真话重要性,提升学生对诚实守信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典型例题讲解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真话记》后记的相关知识点,以下是对五个典型题型的讲解和补充说明:
题型一:文本解读题
例题:请简要概括《真话记》后记的主要内容。
解答:
《真话记》后记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一次旅行中的经历。作者在一家酒店住宿时,听到隔壁房间的一位旅客在与人交谈中不断说谎。作者对此感到好奇,于是与这位旅客交谈,试图找出他说谎的原因。通过与旅客的对话,作者了解到他说谎是因为他认为世人都不值得信任,而说谎可以保护自己。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出于各种原因说谎,但这并不代表说谎是正确的。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诚实守信的价值观的坚守和认同。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诚实守信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与韩荆州书》教案 语文版

15 与韩荆州书【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够借助注释弄通课文大意。
(重点)3.领会书信中使用典故的用意,把握其写作技巧。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盛唐,是一个放飞梦想的时代,士人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才华和抱负。
李白是天纵英才,更是希望能够青云直上,鹏程万里,于是,他写了一封自荐信给韩朝宗,希望能够得到赏识,这封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与韩荆州书》。
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盛唐著名诗人。
李白诗风豪放,想象奇伟,情感炽热,语言真率自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写作背景。
在古代,上书给有地位的人自荐,陈述自己对政事的见解,赠送自己的诗文,表现自己的才华文采,以求高位者的赏识,并能向朝廷推荐,是一种常见的习惯做法。
公元734年,李白34岁,他迫切希望得到朝廷的赏识,在政治上一展抱负,有所作为。
《与韩荆州书》是李白写给韩朝宗的自荐信,希望得到韩的赏识,以借助他的名位,在仕途上有所进益。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颖脱而出(yǐng)畴曩(chóu nǎng)侔(móu)长揖(yī)谟猷(móyóu)自矜(jīn)卷zhóu(轴)尘huì(秽)视听刍荛(chú ráo)缮写(shàn)4.理解词义。
谈士:游说之士,辩士。
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
这里借指显贵。
周公:姬旦,周文王子,周武王弟。
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
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
周公自称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
龙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与韩荆州书》教案 语文版

——15 与韩荆州书【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够借助注释弄通课文大意。
(重点)3.领会书信中使用典故的用意,把握其写作技巧。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盛唐,是一个放飞梦想的时代,士人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才华和抱负。
李白是天纵英才,更是希望能够青云直上,鹏程万里,于是,他写了一封自荐信给韩朝宗,希望能够得到赏识,这封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与韩荆州书》。
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盛唐著名诗人。
李白诗风豪放,想象奇伟,情感炽热,语言真率自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写作背景。
在古代,上书给有地位的人自荐,陈述自己对政事的见解,赠送自己的诗文,表现自己的才华文采,以求高位者的赏识,并能向朝廷推荐,是一种常见的习惯做法。
公元734年,李白34岁,他迫切希望得到朝廷的赏识,在政治上一展抱负,有所作为。
《与韩荆州书》是李白写给韩朝宗的自荐信,希望得到韩的赏识,以借助他的名位,在仕途上有所进益。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颖脱而出(yǐng)畴曩(chóu nǎng)侔(móu)长揖(yī)谟猷(móyóu)自矜(jīn)卷zhóu(轴)尘huì(秽)视听刍荛(chú ráo)缮写(shàn)4.理解词义。
谈士:游说之士,辩士。
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
这里借指显贵。
周公:姬旦,周文王子,周武王弟。
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
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
周公自称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
龙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新人教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目标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语。
我们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读到鲁迅先生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是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毕生追求中华民族独立自由、兴盛、腾飞的坚强战士。
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时,上海民众在他的遗体上覆盖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布,以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
鲁迅先生博大精深的思想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
2.板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及驳论文的有关知识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于鲁迅的后期杂文。
鲁迅写此文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
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横战”。
可见健康的恶化与精神的压力并未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
当时资产阶级《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
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
驳论文简介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优选)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与韩荆州书教案语文版

《与韩荆州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3.理解典故及其作用。
4.掌握自荐信的写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在师生平等对话、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启发中提升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极尽奉迎,又自负不羁的复杂心理。
启发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绽放人生的光彩。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2.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荐信的写作要求。
3.理解典故及其作用。
【教学工具】教学PPT,相关资料【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提问讨论法。
3.探究式阅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以《鹿鼎记》中“为人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同《与韩荆州书》中“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作比较引出自荐信。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李白(701—762),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
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提炼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是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背景链接李白给韩荆州的这封信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到二十一年(730—733)之间。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与韩荆州书教案

15 *与韩荆州书1.知识与技能目标:走近李白,并使学生领悟到写自荐信时要把握好语言表达的分寸。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师生平等对话、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启发中提升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极尽奉迎,又自负不羁的复杂心理。
启发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绽放人生的光彩。
目标2和3。
阅读法、交流法、指导法、分析法、积累法。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李白活着让时代因他而骄傲,死后让时代因他而光荣。
无论怎样讲,这个人都将以一种最潇洒的姿态被历史铭记,最终成为时代的标志。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
(2)背景链接李白给韩荆州的这封信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到二十一年(730—733)之间。
当时的李白正在湖北一带游历,韩朝宗时任荆州长史。
这里称韩朝宗为韩荆州是对他的尊重。
李白写这封信,也是希望得到韩荆州的赏识,以借助他的名位,能在仕途上有所进益。
2.生难字词(1)字音万户侯.(hóu) 仰慕.(mù) 鞠躬.(gōng)权衡.(héng) 矜.持(jīn) 颖.脱而出(yǐng)刍.(chú) 荛.(ráo) 毛遂自荐.(jiàn)李.暠(ɡǎo) 作揖.(yī) 甄.选(hēn)(chóu nǎng)谟猷.(yóu) 畴曩..(2)词义【龙盘凤逸】比喻有非凡才能的人隐藏着而不为世人所知。
【畴曩】往日。
【侔】相等,齐同。
【谟猷】谋划,谋略。
【颖脱而出】比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
【雕虫小技】比喻微末的技能。
【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先听录音正音;接着默读理解文意;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019年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四单元语文教案合集

第四单元整体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文章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
选文兼顾中外经典随笔、杂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从四个图形入手,非常有趣地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然后层层推进,提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
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本文是很耐揣摩的说理文,也是一篇学习议论文的经典范文。
引导学生把握清晰的思路,领略恰到好处的事例和道理论证,体会亲切平易的语言。
引领学生初步走进议论文的学习天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从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入手,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分析实验精神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
《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随笔。
本文紧紧围绕读书的正确目的、方法、重要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行文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充满了睿智的思辨色彩。
《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两篇杂文,都是驳论文。
引领学生寻找对方观点和作者的观点,体会驳论文的写法。
《不求甚解》一文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在批驳中正面阐述了读书贵在会意,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紧紧抓住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采用反驳对方论证的方法,通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手法,反驳强劲有力,结构严谨,层层递进。
语言泼辣、犀利、讽刺意味强。
学习本文要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好读书读好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益活动。
可以开展搜集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方法、名人读书故事等活动,设计读书资料期刊,也可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征文活动。
九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导学案.docx

九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导学案九上第四单元三篇课文导学案,侧重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设计,还有展示后的检测。
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学案45X2 一、导入学习内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这就告诉我们,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更何况生活是一面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
坚信你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着于你的感悟, 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你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二、全文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以及运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2、理解富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之间的区别,领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会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3、认真赏析本文的语言,体会设问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指导(课前阅读准备)1、朗读课文不少于两遍,圈点勾画文中的生字、词,并理解词义。
汲取推敲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不言而喻一事无成轻而易举2、复习有关议论文的知识:1)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作者的死刑、观点和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和主张。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和依据(事实与道理)。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
2)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3)常见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可正反对比举例)道理论证:使用人们公认的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面的论点和论据(道理和事实)来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
3、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2)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3)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一一分析问题(本论)一一解决问题(结论)。
走进故事识少年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

走进故事识少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单元目标】1.初读文本,能够借助图表和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小说情节。
2.从人物描写、情节、环境的变化角度,以填写人物简介和穿越时空对话的活动,品析人物形象。
3.进行对比阅读,研讨小说主题的共性,通过“我想对作者说”的活动深化主题。
4.根据以上学习内容,总结缩写方法,学习缩写故事。
【单元大任务】根据课程标准、教材文本及助读系统,以单元目标为导向,确定本单元的大任务为建设班刊—《少年集》,班刊包括小说故事会、人物档案荟萃、发朋友圈:穿越时空的对话和缩写故事。
本单元整体教学分为三个课段,以单元目标为导向,以梳理情节、品析人物、探究主题、学习缩写、成长自我为核心,逐层递进,由浅入深。
第一课段“读懂故事,梳理情节”,借助表格、流程图梳理情节,根据情节说故事、写故事,完成班刊(《少年集》)“小说故事会”的内容。
第二课段“微观故事,品析人物环境”,学生精读小说,围绕“变”字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完成班刊(《少年集》)“人物档案荟萃”的内容。
品味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三课段“比较研读,归纳主题”,结合写作背景和自己的体验,比读小说,理解深化主题,开展“发朋友圈:穿越时空的对话”活动和学习缩写课文,完成班刊(《少年集》)“穿越时空的对话”和“缩写故事”内容。
第二课段:微观故事,品人物析环境【核心任务】围绕“变”字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完成班刊(《少年集》)“人物档案荟萃”的内容。
品味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学习任务1.围绕“变”字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完成班刊(《少年集》)“人物档案荟萃”内容。
2.找出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学习资源:本单元3篇课文四、完成任务01活动一1.请围绕“变”字,从人物的年龄、命运及心理变化分析人物形象,以小组为单位自选1个人物完成人物档案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真话集》后记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巴金、《随想录》的相关知识。
了解比喻说理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对文本的理解,来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灾难。
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借鉴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3、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勇气与度量。
以此感悟人格,感悟人性与道德。
2学情分析
本文选自巴金的《随想录》,这是一本反思和批判“文化大革命”的书,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他们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们面对这篇课文的难度,如果让他们仅仅来阅读、来理解《真话集》后记,则会让学生无从下手。
所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把《小狗包弟》作为突破口,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对文本的理解,来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人们造成的灾难。
3教材分析
以狗性衬人性,以人性衬社会是《小狗包弟》一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而理解这一点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迁移能力,并且需要学生对在自己这个年龄段不太思考的话题有所思考。
为此,学生要将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借鉴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4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掘文章的思想价值。
难点:以狗性衬人性,以人性衬社会,这一比喻说理的写作手法。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感铺垫激情导入
1、教师简单介绍“文化大革命”。
2、下面我们将走进《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
交流课外查到的材料。
活动2【讲授】整体感知自己研读
看看我们的预习题:带给作者巴金回忆的小狗是怎样的一条小狗?
从全文来分析,估计会得出如下结论:
第2自然段:“它有什么要求……不停地作揖”,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狗很聪明。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它就跑开了”,可以看出小狗很懂事。
“夜晚篱笆外面……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可以看出小狗很机警。
“它会进来做几个揖……引客人发笑”,可以看出小狗很通人性。
第4自然段:“听妹妹们说,……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可以看出小狗很有人情味,有情义。
活动3【讲授】深入文本挖掘内涵
小狗包弟为什么会有这样悲惨的命运?请发表你的观点,并在文章中找到依据。
再次自读文章,从文章中找到词语或者句子,支持自己的观点:
1、小狗的来历:一位瑞典旧主人、一条日本种的狗。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外国有联系的东西都会成为反革命的罪证
2、作者巴金的软弱:第6自然段巴金把小狗说成是自己的一个“包袱”可见,他为了避免自己受连累,也决定了小狗的命运。
“听见包弟尖声吠叫……引到我家里来”也证明这点。
3、大的社会背景,人人自保:第6自然段: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人自危的社会现实。
活动4【讲授】由附文转入正文的学习了解观点
1、造成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文化大革命。
作者在批判文革的同时,也在思考文革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作为个体应当承担的责任,所以,他历时8年写成了《随想录》,文章节选了《随想录》的第三集《真话集》的后记,从中我们看他所认为的真话是什么?
2、另外一些人的观点是什么?
3、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4、《小狗包弟》哪些内容反映了这些态度?
活动5【讲授】总结学习提升认识
从这片后记中,你读懂了什么?
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对于他这样的勇气和力量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而他的这种勇气和力量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让人们认识了文革,认识了人性。
所以人们称巴金的《随想录》是“讲真话的大书”;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1、要点:
①人性中有自私、虚伪、丑恶的一面,我们应该勇于解剖自己,不断反思。
②巴金的真诚、坦然。
③巴金的命运很坎坷,但坚持讲真话,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学习。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课外阅读巴金的《随想录》(依据兴趣和能力,可以是其中一两篇,也可以全部读),写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