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能力型人才,实践自我教学——互评的教学改革模式

合集下载

教学模式改革及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及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

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

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

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

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

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变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一、基于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通过在项目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项目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基于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参与到一个真实的项目中。

他们需要在项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具体任务,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学会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的实践与探索,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构建。

学校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和改进,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任务的完成。

学校需要建立具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以保障学生在项目中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学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也需要和社会资源进行结合,建立行业实习基地和企业合作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习和实践,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和要求。

还需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具有实战经验和项目管理能力的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指导。

通过以上的构建,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为推进校教育转型深入发展,适应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全面深化《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教学改革,经充分研究论证,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本方案以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和《军队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军事合作与交流为主要内容,贯彻落实《信息工程大学2010-2012年推进教育转型规划纲要》精神,以“紧贴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方法,体现因材施教”为原则,以“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素质”为目的,努力通过课程教学培养我校本科学员的英语综合素养。

二、综合改革思路1. 紧贴人才培养,体现课程的可延续性。

紧贴新形势下我校人才培养使命任务,遵循“先基础,后专业化”的基本教学规律,注重学员自我发展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实现四年不断线的大学阶段外语课程体系学习创造条件,为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特色军事教育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2. 创新教学方法,体现课程的先进性。

改变以往学生接受式的单纯教学方式,以建构主义、双主模式、多元智力理论、认知心理学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与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以发挥学员主体性、注重学员的语言实践活动为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精炼课内学时,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教学手段,突出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3. 体现因材施教,体现课程的科学性。

科学划分层级,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因材施教,重视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加强课堂教学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良性互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

4. 创建客观、高效的考核评价模式和学员学习管理模式。

改革评价模式和学员学习管理模式,对学员能力和教学质量的评估采用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多时间点的学员自评、互评与教员评价相结合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客观的评估学员的能力发展与教员的教学质量。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作者:崔洁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4年第07期[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目的是改变以往课堂教学重教轻评的模式,有效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引,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设计;要完善课堂评价体系,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让整个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具有连贯性和结构化,能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9-0020-0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语文新课标增加了教学“评价建议”的内容,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还强化“教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的具体指导。

为此,教师应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把評价融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展开,以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课堂。

一、基于课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语文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参照与凭借。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一)基于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组织单元,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根据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能凸显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使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课堂中得到落实。

大学物理课程CDIO改革教学实施要求

大学物理课程CDIO改革教学实施要求

CDIO教育理念强调在实践中 学习,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协作和 系统思维的训练。
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 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 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 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 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 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CDIO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80%
培养创新型人才
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 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教师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 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 应CDIO改革的教学要求。
02
引入实验、案例分析、项目实 践等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学 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 能力和创新思维。
03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科 竞赛等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 于实际,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 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完成复杂的 工程项目。
教学内容与安排
01
经典力学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 等经典力学基本原理,了解万有引力和刚体的转动。
02
热学
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了解气体动理论和热 力学第二定律。
03
电磁学
掌握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 电路和电磁波的基本知识。
采用CDIO教学模式,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 践,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能力比赛答辩题(二)(含答案)

教学能力比赛答辩题(二)(含答案)

教学能力比赛答辩题(二)1.什么是五步教学模式?其基本过程是什么?答:“五步教学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目标导学。

教师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次课所学习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自主学习。

学生围绕教师发放的学习资源获得新知识,重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

(3)问题探究。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探讨学习疑难点。

(4)反馈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互评,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并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拓展。

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在课后作业布置中进行拓展学习。

2.精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的不同点是什么?答:(1)精加工策略是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它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2)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

(3)前者是补充、扩充原有材料,后者提的是原有材料的共同特征。

3.韦纳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是什么?答:(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3)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4.凯利系统教学设计模式的起点和终点是什么?答:迪克∙凯利模式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

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过程。

教学设计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

(2)选用教学方法。

(3)开展教学评价。

5.成果导向教育强调的是什么?答: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习成果”为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

成果导向教育强调如下四个问题:(1)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2)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3)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4)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6.布鲁纳认知心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布鲁纳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

“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课堂的实践路径

“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课堂的实践路径

“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课堂的实践路径作者:张文弓来源:《师道(教研)》2024年第07期新课程启动以来,为达到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目的,学校着力推进“双新”示范建设,依据课程核心素养,改变教师备课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从学科核心素养和学情出发,设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活动过程,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相融合,让教学评价对标教学目标,引导学习活动,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从而达到“教学评”一体化循环发展,共同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研析目标学情,依情定目标,找准“教-学-评”一体化融合的关键点恰当、指向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融合的关键点。

鉴于教学目标额导学、导教、导评功能,学校组织各学科各年级教研中心组集体研析课标和新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调研学情,明晰学生已掌握和本阶段要掌握的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核心知识;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文本。

定期将研讨成果面向全体教职工分享交流,集思广益,制定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系统化知识的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目标、学习任务链、评价任务之间的关键点,实现把“教-学-评”一体化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高效课堂。

二、细化教评任务,依标定设计,突破“教-学-评”一体化融合的障碍点“教-学-评”一体化初衷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教师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双新”理念、教学过程中是否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支架来引导学生达成素养目标、学生是否能通过教学活动和任务链来达成目标、已达到目标中的哪一层次,从而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因此,评价任务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紧密融合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融合具体情境化教学、项目式学习、学习任务等具体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多主体多形式的评价,便成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高中课堂实践的基本途径。

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一体两翼”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

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一体两翼”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

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一体两翼”实践性教学模式构建作者:程伟丽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18期[摘要] 工程建设的质量關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至关重要。

但是工程建设从业者多数为农民工,专业技能较差,目前急需为建筑行业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型人才。

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为例,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教学质量监管体系,改变传统的单纯理论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一批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工程建设质量;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监管体系一、“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模型构建“一体”是指整个体系以“一体”基础理论教学为主体。

理论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1],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指南,为实践教学指明方向,同时为实践教学中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2],因此,不论教育发展到哪个阶段,理论教学都不能摒弃。

“两翼”指校内实践和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校外实践的思路。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过程,利用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与做融会贯通,达到工学交替,能力递进,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检验学习成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根据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和要求,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验仪器设备条件和需要开展的专业模拟实训项目,编写适合本校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学生发展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教学教材和实训教材,做到理论课程多穿插案例,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相结合,每个实训环节均有详细的实践指导,同时实践教材要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实训项目的增减或变动,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保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质量。

2.推进校内实训教学的开展。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土建类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以及如何预防和处理工程质量问题,因此该课程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它将教学、实践和评价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本文将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并探讨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该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中,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则是对学生学习和实践情况的全面评估,通过评价反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

在研究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来深入探究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实证研究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案例分析则可以选取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发掘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在实践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案。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来解决问题,同时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数学建模的任务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

同时,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也可以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提供相应的资源和培训,促进教学的深入实施。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面,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艺术教育中,可以通过创作和演出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可以用于跨学科的教学中,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和经验。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项目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介绍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项目设计与管理在项目教学中,项目的设计和管理非常重要。

应用型人才需要能够设计和管理项目,协调团队成员工作,控制项目进度和成本。

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应该学习如何制定项目计划和任务分工,如何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如何处理项目中出现的问题等。

2. 实践能力培养项目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使用软件工具、编写代码等。

在实践中,学生还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能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学生需要在团队中积极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推动项目的改进和创新。

4. 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协调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还能够与团队成员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项目教学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课程设计、实验课程、课程项目等。

下面将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

1. 课程设计在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个软件开发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担任不同的角色,例如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设计师、程序员、测试员等,参与项目的各个阶段。

2. 实验课程在软件工程实验课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性的实验项目,例如设计数据库系统、开发Web应用程序等。

学生需要在实验中掌握相关的技术和工具,例如数据库设计、Web开发框架等。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界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1、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2、推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开展合作教育合作教育是将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合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资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广阔的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些改革措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学校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

通过实施通识教育、推行实践教学和开展合作教育,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从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求。

3、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通过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这些改革措施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该校,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对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研究教学一体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试图消除传统教学中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分割,促使学生在知识获取、思维能力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实现整体性的教学目标。

本文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深入探讨该教学实践的研究。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定义与意义教学评一体化,顾名思义,是一种将教学与评价有机融合的教育模式。

传统教育往往将教学与评价两者分隔开来,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准确反映教学效果,也没有很好地指导教学改进。

而教学评一体化的本质是将评价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以评价指导教学,通过教学反馈优化评价方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

教学评一体化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意义:1. 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师生关系由原本的“灌输者与接受者”转变为合作共同的参与者,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2.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评价的反馈,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需求和问题所在,进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4. 促进教学研究与改进。

教学评一体化能够提供教师进行课堂改革与教学研究的信息反馈,帮助教师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推动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方法在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践方法:1. 指标体系建设:针对各个学科或课程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知识掌握、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2. 评价工具的开发:根据学科或课程的特点,开发相应的评价工具,如作业、测验、实验报告等,以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要求。

评价工具应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3. 教与学的整合:教学评一体化注重教与学的密切衔接,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者积极的肯定 ,保护学 生的 自尊心 ,强化学生对 所学知识 的理解 ,从 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 第二步 ,评价反 馈。我 们应该 改 变传 统 的 “ 学 生汇 报 、教 师点 评” 为主的评价 方式 ,采用学 生的 自我评价 、学生之问 的互评 以及教 师点评三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这样既 可以纠正学 生的错误 ,也 可 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同时 ,针对那 些未能实 现学习 目标的学生要实行个性 化教学 ,从而使 具有不 同个 性特征 的学 生都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 生的创造体 验 、自 我优化 ,从 而提升 自己的素质 。 其 次 ,创设 学习情 境。在体验式 教学过程 中,教师 可以根据教 学 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 自身情 况 ,选择性 的运 用生动 形象 的音像 资料 、 实物演示 、案例分析 、小组讨 论等形式和手段来 创设学 习情境 。借助 这些形 象的 、直观的情景对学生的感官产生 强烈的刺激 ,同时教 师也 应该积极去引导学生感受所创立的情景 ,使其能 够理解并融 入到所设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 的 主体 地 位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 性 ,努 力 激 发
市场 营销 、 人力 资源等决策计划 ,并按 照竞争规则 及时准确 的将 数据
录入计算机 。沙盘模拟软件将根据每 个公司 的决 策,依 据模拟 的市场 机制决定 每个公 司的销 售情况 以及其 他各 项指标 。经过多 期模 拟后 ,
三 、体 验 式 教 学 的 主 要 形 式
学效果 ,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 要的创新型人 才,我 们需要建立 一种新 的教学模式 ,而体验式教学模 式摒弃 了传统教 学模式的弊 端 ,是未来
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基于产教融合下的“1234”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以我校理化测试与质检专业为例

基于产教融合下的“1234”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以我校理化测试与质检专业为例

基于产教融合下的“1234”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以我校理化测试与质检专业为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是现代化建设大业,而“器”则是先进的检测手段。

我国检测事业是在五十年代与航空航天事业同时起步的。

当时的从业人员大都已届退休年龄。

许多单位的检测人员都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象,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对检测人员的需求。

预计到2020年,机械领域人才缺口将达300万人,检测专业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属于小众学科,不会出现大热专业毕业生多而就业难的现象。

一、专业定位我校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成立于2008年,是江苏省焊接专业群主干专业,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一家单独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是全国为数不多开设此专业的高职学校。

理化测试与质检专业既不属于大热专业又不属于机械制造领域重点专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且出特色正是我们所努力追求的。

依托我校企业办学优势,根据多方调研、走访、现场勘察等方式,我们将理化测试与质检专业定位为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为主体,主要面向高铁地铁等国有重大装备制造,辐射航空航天、船舶制造、压力管道安装等行业。

采用“三以三培养”模式—即以企业科学家为引领,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以行业证书为抓手,培养从事“高大上”的设备操作工;培养能对产品进行理化测试工业技术分析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高认同企业文化的无损检测工程师。

致力于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服务。

二、专业建设内容一句话:一个目标,两个突破,三项改革,四项重点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那就必须要突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突破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的瓶颈。

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实施三个方面的改革;做好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实训基地、服务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工作。

三、课程体系设计与改革(1)“433模式改革”—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经过调研和专家论证,立足“两个面向,三位一体”的中车职教办学理念,我校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从事产品检验及质量检测工作。

五实”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五实”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五实”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五实”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培养、学以致用和综合素质提升。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实育人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法。

第一实: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五实模式强调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实验室、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场所,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与实践训练,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实践性实习,让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以致用,锻炼实践能力。

第二实:实用能力培养实用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五实模式强调通过实际应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实用课程,如实用英语、实用数学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用项目,如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实: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素质,五实模式强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校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实际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实践性项目,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实践和巩固知识。

第四实:实训与实习实训与实习是五实模式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性的实训和实习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行业需求,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校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训场所,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接触真实问题,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五实:素质提升素质提升是五实模式的终极目标,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综合素质课程,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文化、艺术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综合素质。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近年来,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而基于能
力培养导向的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
复杂的现实问题。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


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教学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
往往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导致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时困难重重。

而基于能力培养
导向的教学改革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课程中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决
问题的能力。

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是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要点:
1. 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定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创新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2. 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项目驱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等创新的教学方法,开设跨学科、实践性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参与: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4.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推动学生参与课外科研、学术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5. 评价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个人项目报告、团队合作评价、实践成果评估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6.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项目、实际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和技能水
平。

7. 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鼓励学生从创新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和支持。

通过这些改革方案,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教育的发展。

交叉互评实施方案

交叉互评实施方案

交叉互评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交叉互评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交叉互评是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通过相互评价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交叉互评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交叉互评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标1.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施步骤1. 制定交叉互评的评价标准:在进行交叉互评之前,需要明确评价的标准,包括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程的要求,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分配评价任务: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评价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交叉互评中来。

同时,要求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要接受他人的评价,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3. 进行交叉互评:在确定评价标准和分配评价任务之后,进行交叉互评的具体操作。

学生需要按照评价标准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同时接受他人的评价,相互之间积极交流,共同提高。

4. 分析评价结果:在交叉互评结束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分析评价结果,找出学生在学习和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参考。

四、实施要点1. 明确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明确性是交叉互评的关键,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的要求进行制定,确保评价的公正和客观。

2. 合理分配评价任务:在分配评价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程的要求,合理分配评价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交叉互评中来。

3. 积极互动交流:在交叉互评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到评价和被评价的过程中来,相互之间进行积极互动和交流,共同提高。

“三教”改革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以高职Web服务器端开发课程为例

“三教”改革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以高职Web服务器端开发课程为例

“三教”改革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①———以高职Web 服务器端开发课程为例杨梅(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0)为确保“三全”育人和“三教”改革,坚持育训并举,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从注重体现课程的类型特点和专业特点,着力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有效推动专业教学标准的“落地”,注重教学实施与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关联性,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性,同时加强“三教”改革,体现教学设计的模块化及整体性,体现教学实施的项目化及有效性,对接“1+X ”证书,有效进行岗证融通。

以高职Web 服务器端开发课程为例,立足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对接1+X 证书“Web 前端开发证书”,以“职教20条”方案为背景,进行“三教”改革,自编教材,为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的落地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同时,以项目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源自真实项目———“党史学习教育网站”。

开展校企合作,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尊重学生现实和潜在的需求,重视课堂趣味性,融入课堂思政及劳动育人,收集教与学的过程数据实时诊断,持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达成教学目标,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一、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整体教学设计为使毕业生“零距离”适应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要求,依托“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及学习能力。

本课程打破以往的学科理论体系架构,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目标实现的各个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将课程教学演变为一个连续的、能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训练场,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任务化”和“实战化”。

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并以真实企业项目为任务载体,用具体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重点突出课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一体化教师培养方案

一体化教师培养方案

一体化教师培养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未来的教师将需要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传统的师范教育存在着片面性和过程性培养的缺陷,需要更加综合的一体化培养方案以满足未来的教育需求。

本教育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方案,培养拥有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育工作者,以满足未来教育改革的需求。

方案设计本方案将采用以下四个模块进行培养:学科基础教育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等基础学科知识,并提供实际案例的演练和探索,以便学生在完整的教师工作中获得更好的学术准备。

实践性教育本模块将通过校外实习、社会服务和校内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状况,并使其在实际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本模块将教授如何教授和如何评估教学效果,补充学生在教学方面的不足,提供教学实践机会,培养专业技能和教育创新能力。

研究型学习本模块利用网络资源、实验室和多种环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和发展的方法,教授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具体实施本方案将实施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将初步学习第一个模块“学科基础教育”,并在本学期末完成“实践实习”。

第二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将学习第二个模块“实践性教育”,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教育培训课程及教育评估等课程。

第三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将学习第三个模块“教学实践”,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实习,提升教育实践技能。

本方案将在教师教育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

学生将更好地了解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并读懂教育的精髓。

本方案为教师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特殊应用场合:1.农村教师培训项目–增加条款:在实践性教育模块中增加乡村实践教学,与乡村学校进行合作,提供农村教学实践机会;在学科基础教育模块中增加关于农村教育特点和需求的课程内容。

–问题及注意事项:在农村教师培训项目中,可能会面临缺乏教学资源、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实践实习的安排和学生的安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培养能力型人才,实践“自我教学———互评”的教学改革模式景琳杨义肖蕾黄艳玲贾睿(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摘要:本文从基于培养能力型人才出发,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探索实践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学—互评”的卫生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从而引导医药卫生管理类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其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并辅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兼顾基本知识掌握与能力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卫生管理学;教学模式;能力;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Training Ability-based Talents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Model Reform of Health Management Course Basedon Self-teaching and Mutual-assessmentJing Lin,Yang Yi,Xiao Lei,Huang Yanlin,Jia Rui(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611137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raining ability-based talents as an aim,focuses on students’study in-tuitive awareness and explores the problem-based“Self-instruction and Peer-review”reform of teach model used in the health management course,so as to help students who major in health management think positively,to improve their self-study ability,to cultivate students’culture teamwork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meanwhile supplemented by reform of course evaluation methods to help student master basic knowledge and improve capability.Keywords:Health management;Teaching model;Capability;Teamwork;Critical thinking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模式转换,对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概念,即医生应该是保健提供者、决策者、沟通者、社区领导者和管理者。

而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医药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对医药卫生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更加趋向于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加强调要具备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学习能力、沟通技能等。

卫生管理学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各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社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改变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探索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自我教学(Self-instruction)—互评(Peer-re-view)”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实践技能,培养能力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引发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考积极思考(Positive Thinking)是学习中一种常见的激励方法,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态度,促进自我成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卫生管理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门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教材建设周期跟不上卫生改革发展的步伐,更何况在卫生改革发展中还有一些尚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因此,卫生管理教学中就大量存在“过去—现在—将来”这样的问题。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一会让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十分枯燥,失去兴趣,二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卫生改革发展脱节。

卫生管理学同样可以采用以PBL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来规避这两点。

PBL教学方法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边实践边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通过问题的提出、讨论和解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老师在教学中要学会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以卫生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6·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3月第13卷第1期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Mar.2011,Vol.13,No.1作者简介:景琳(1957-),女,教授。

产生一种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愿望。

当然,这要求老师在教学艺术上一定要把握恰到好处,尤其是教学语气和课堂时间上的把握一定要到位。

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去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

如在卫生保健制度一章,在讲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历史?“新型”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实施现况如何?受益者有哪些?受益程度如何?该制度实施中存在什么问题?将来如何发展?于是,学生自由组成卫生管理学课程学习兴趣小组,课外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资料、充分讨论、争议、探寻自己(小组)的答案。

二、自我教学,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Teamwork),是指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更要注意团队精神的培养,而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一旦形成小组,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展示自己小组学习所得,更少的被其他同学提问,以便获得小组更高的分数,课程学习兴趣小组组长(非正式组织领导)就会认真合理进行分工。

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小组成员或查阅资料、或分析资料、或做幻灯片、或扮演不同角色反复练习。

下节课伊始由学生小组不拘格式(教师角色体验、模拟仿真、案例分析、游戏、……)的自己回答(解释)问题。

课堂上小组同学们意气风发,有主讲、有补充、有专门演示幻灯、还有的回答同学问题、更有不同角色的扮演,充分展现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其余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争先恐后提出问题,此起彼伏,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些关键问题或难题同学解释不了的由老师讲解或进一步引导。

在你问我答的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不仅是卫生管理理论和改革发展实践在同学们脑海里一一清晰,还培养了管理专业同学的团队精神。

三、学生互评,训练学生沟通技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西方国家近20多年来一直将培养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置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主要目标之中,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

批判性思维是指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

批判性思维理念关注的核心问题是:逻辑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或者更一般地,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其理念的基本点是:人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独立于各种专门知识,包括逻辑专门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第一是存在的,第二是有差异的,第三是可训练的,第四是可测试的。

其技能包括: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

其理论的目标是:寻找有效途径,训练这种能力,揭示这种能力上的差别,把这方面的高素质的对象选拔出来。

由此可见,对于培养未来的卫生管理者来说,在教学中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非常重要。

在卫生管理教学设计中,同学的自我教学、学生互评、回答同学提问、补充完善、激烈讨论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如,自我教学能否抓住要领,问题是否分析得透彻,论点是否鲜明以及论据是否充分,在分析问题中是否将逻辑知识与逻辑思维密切联系;听讲的同学思维的敏锐程度,是否善于质疑,提问是否清晰;讨论中同学的辨析能力和水平是否得到逐步提高等等。

通过学生的自我教学和互评,不仅学生从整体上沟通技能得到提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具有发展潜能的学生也会脱颖而出。

四、考核方式改革,兼顾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能力素质(Competency)一词源自心理学,被广泛用于人力资源管理。

早在1973年,麦可利兰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

在文章中他将Competency明确界定为: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

麦可利兰把能力素质划分为五个层次: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自我概念(Self-Concept)、特质(Traits)、动机(Motives)。

麦可利兰认为,不同层次的能力素质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不同。

可以把人的能力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冰山理论),知识和技能属于海平面以上的浅层次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层(下转第11页)分,且七个核心指标所得平均分均不能低于68分;被评为“良好”者,最后得分不得低于750分,且七个核心指标所得平均分均不能低于60分;被评为“合格”者,最后得分不得低于650分,且七个核心指标所得平均分均不能低于52分;被评为“基本合格”者,最后得分不得低于600分,且七个核心指标所得平均分均不能低于48分;其他情况为“不合格”。

六、评估结果的反馈、整改以及再评估对于学籍管理工作的评估结果进行反馈、整改以及再评估是实现评估目标的有效途径。

反馈可分为即时反馈和集中反馈两种,即时反馈指在评估结束后,即指出各院系学籍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或管理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反馈内容不涉及评估的成绩与(或)等级;集中反馈指评估工作人员在汇总评价结果后,所形成的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意见的反馈,同时公布评估成绩与(或)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