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网络行为现状研究——以上海某高校为例
高校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取信息 、 丰富知识 、 流思想 、 宽视 野 的平 台。同 与回收 由校大学生党员示范 团第七党员示范队同学 交 拓 0 共收回 时, 网络也改变着 当代大学生学习、 思维与生活模式 , 共同协助完成 。在发放的 50份调查问卷中, 9 其 9 有 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 、 道德风貌 和价值取 向。 作 47份 , 中 4 1份 为 有 效 问 卷 , 效 回 收 率 达
为处于社会化关键期的大学生 , 他们往往缺乏社会生 9 . %。问卷结果 由党员示 范队成员核查 、 82 整理 , 然 后进 行 系统分 析 。 活经验 , 人际交往能力 、 信息处理能力 、 控能力和鉴 自 三、 结果 与讨 论 别能力等尚未成熟 , 面对五彩缤纷 的网络世界 , 许多 大学生不合理地使用网络 , 甚至沉迷 于虚拟 的网络 , 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 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 二 、 象与 方法 对 ( 研究对 象 一)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 调查对象为在校 本科生与研究生 , 所学专业涉及人文 、 理工 、 金融 、 农 业及计算机等 , 共发放书面调查问卷 50份。 0
中图分类号 : 4 4 G 3 背 景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 - 8 (0 9 0 —0 90 1 21 1 20 )7 0 8 —3 0 9
一
、
采 取 现场 问卷 调查 法 , 调查 对 象在 同一 时 间填 被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 人们对网络的依赖 表并统一收回。为提高调查问卷的可信度 , 活动以无 程度逐年增加。据 20 09年 1 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 中 记名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分为 四个部分 , l 问 月 由 5个 心 ( N I) C N C 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 2 0 0 8年 1 2月 3 题 组成 。第 一部 分是 电脑 的使用情 况 , 对 电脑拥 有 1 如 基本操作技能与故 障解决能力等 ; 第二部 日,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 以 2 .%首 次超过 2. %的 所持态度 、 26 19 全球平均水平 , 网民数达到 29 亿 , .8 稳居世界排名第 分是上 网基本状况 , 如每周上 网时间 、 网场所与上 上 其 中,0岁 以下 的 占 8. % ,0 9岁 的 占 4 47 2 网费用等 ; 第三部分是上 网 目的与内容 , 如上网经常
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
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随着手机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在大学校园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程度、用途及可能的问题和影响。
首先,通过对全国208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
调查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使用微信进行日常沟通,其中90%的受访者每天使用微信超过2小时。
这表明大学生对微信的依赖程度很高,将其作为主要的社交工具。
对于大学生来说,微信的主要用途是与同学和朋友聊天交流,占据了大多数的使用时间。
近80%的受访者使用微信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联系,约70%的受访者使用微信进行群聊和组织活动。
另外,微信支付和微信公众号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帮助他们方便地进行日常消费和获取信息。
然而,尽管微信的使用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影响。
首先,由于大学生长时间使用微信,导致他们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书籍或进行其他有益的活动。
其次,一些大学生将微信作为主要的社交方式,导致他们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降低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此外,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社交媒体,忽视了课堂和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为了改善大学生微信使用的问题和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大学生应意识到微信是一种工具,不能过度依赖和滥用。
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其次,大学生应主动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课堂讨论等方式拓展社交圈子。
同时,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的引导和监督,提供正确的使用指导和资源。
最后,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设置屏蔽时间、设定学习模式等功能来合理管理微信使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普遍且高度依赖,主要用于日常沟通和社交。
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8篇
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8篇调查报告是研究和分析的产物,不应当受到个人偏见或主观判断的影响,调查报告在讨论部分,应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见解和建议,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当代大学生网络言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言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11-19T08:11:03.0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8期作者:李佳琦李娇王鑫煜[导读] 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大学生网络言论不当已经成为校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催化剂,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充分关注和合理引导学生在互联网发表言论为重点。
李佳琦李娇王鑫煜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大学生网络言论不当已经成为校园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催化剂,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充分关注和合理引导学生在互联网发表言论为重点。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总结当代大学生网络言论现状,并对网络言论不当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从而明确网络言论不当的成因,最后提出针对性对策,为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言论提供优化路径。
关键词:网络言论;成因;对策一、研究意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相较于2020年3月增长了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0.4%,手机网民规模高达9.86亿,网民中手机的使用率占99.7%,这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网民数量占9.3%。
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阶段的人数占比最高达到21.0%。
由此可见,在新媒介技术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成为了互联网用户中较为活跃的群体,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豆瓣、知乎、B站等综合内容平台还是各大新闻平台等都活跃着无数大学生的身影。
在Web2.0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限制,媒介技术赋权使得用户生产内容(UGC)成为现实,在“人人皆媒”的自媒体时代,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传播者,最大程度地彰显着言论自由。
《2024年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范文
《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信作为一款集社交、信息传递、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软件,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
本文旨在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理论背景“使用与满足”理论,起源于传播学领域,强调用户基于特定需求选择媒介,并从中获取满足感。
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这一理论同样适用。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使用习惯以及所获得的满足感,均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三、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以及数据分析法。
选取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同时,对部分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四、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分析(一)使用动机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主要包括社交需求、信息获取、娱乐消遣等。
其中,社交需求是使用微信最主要的原因,如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获取情感支持等。
信息获取则主要体现在关注公众号、阅读朋友圈动态等方面。
此外,微信的娱乐功能如游戏、音乐等也吸引了大量用户。
(二)使用习惯大部分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微信,且使用时间较长。
他们主要通过微信进行文字、语音和视频聊天,分享生活点滴。
此外,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也是大学生常用的功能。
在支付、购物、学习等方面,微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满足感大学生在使用微信过程中获得了多种满足感,包括社交满足、信息满足、娱乐满足等。
通过微信,他们可以与远方的朋友保持联系,了解时事新闻,享受游戏、音乐等娱乐活动。
这些满足感增强了大学生对微信的依赖性。
五、问题与挑战尽管微信为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如信息安全问题、过度依赖问题等。
部分大学生因过度使用微信而影响学习、生活,甚至导致社交障碍。
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微信,避免过度依赖,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调研与分析——以上海市松江大学城7所高校为例
0 . 0 的学 生选 择 了“ 支持 , 是社会监督行为” , 生进行 调研 。本 研究 共 发放 问卷 1 0 0 0份 , 回收 9 9 6 有 7 . 9 的学生选 择 了“ 反对, 有 可能 涉 及 侵犯 他 份, 其 中 纸质 问卷发 放 7 0 0份 , 回收 6 9 9份 , 回收率 仅 有 9
以上 海 市松 江 大 学城 7所 高校 为例
刘 燕
( 1 . 上 海外 国语 大学 德 语 系, 上海 2 0 1 6 2 0 ; 2 . 华 东师 范大 学 社科 部 , 上海 2 0 0 2 4 1 )
摘 要 : 基 于 大 学 生 网络 价 值 观 培 育 的 重 要 性 , 采 用发 放 书 面 问卷 和 网 络 问卷 的 形 式 , 定性 研 究与 定 量研 究相 结 合 的方法, 探 究 当前 大 学生 在 网络 政 治 道 德 、 网络 交友 、 网络 社 会 实践 、 网络 学 习 等 方 面 的 思 想 倾 向 , 并 进 行 科 学 分析 。
向是 积极 向上 的 , 具有 清晰 的情感 态度 与价值 取 向, 大学 生对 一些 不 良社 会现 象认 识不 清楚 。这 就对社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0~2 0
基金项 目: 上 海 学 校 德 育 实践 研 究 课 题 “ 大 学 生 网络 核 心 价值 观 培 育 的 对 策研 究 ” ( 2 0 1 3 一D一1 0 5 ) 的 阶段 成 果 。 作者简介 : 刘 燕( 1 9 8 3 一) , 女, 安 徽 安 庆人 , 讲师 , 博 士研 究 生 , 研 究方 向为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理 论 与 实践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键词 : 大学生 ; 网络 价 值 观 ; 调 查 报 告
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在高职学生中尤为突出,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社交等方面。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如网络成瘾、网络谣言、虚拟社交等。
本文旨在调查分析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调查分析1. 高职学生网络使用情况通过对高职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每天会上网,平均上网时间为4-6小时。
他们主要使用的网络设备为手机和电脑,用途主要包括查找资料、社交娱乐、影视娱乐、在线游戏等。
2. 网络成瘾现象调查发现,近80%的高职学生表示有过沉迷于网络的经历。
他们在网络上花费大量时间,导致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晚上,很多学生都会熬夜上网,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网络谣言传播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高职学生曾在网络上看到过不实信息或谣言。
他们对这些信息的辨别能力较低,很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对自身和他人造成负面影响。
4. 虚拟社交问题另一项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在网络上社交的频率很高,但是面对面的交流却相对减少。
他们更喜欢通过社交软件和网络平台来交流,导致真实社交和沟通能力的下降。
二、对策研究1. 提倡合理使用网络针对网络成瘾现象,学校可以制定相关规定,规定学生在学习之外的时间内,禁止使用手机和电脑上网。
学校可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2. 加强网络信息教育应该加强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去查找、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在看到不实信息时,要能够辨别并且主动提醒他人。
3. 拓展真实社交空间学校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加强面对面的社交能力,同时减少虚拟社交的时间。
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提升网络文化素养学校应该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_一个文献综述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_一个文献综述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逐渐与网络行为紧密相连。
网络行为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行为,产生了许多独特的现象和挑战,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网络行为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揭示相关领域的重要成果和问题。
一、网络行为概述网络行为是指个体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的各种活动和互动。
它具有高度的匿名性、虚拟性和互动性。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络行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行为的特点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探索空间,使得网络行为研究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
二、网络行为分类根据对网络行为的研究对象和角度,可以将网络行为分为多个类别。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行为研究,网购行为研究,网络搜索行为研究等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网络行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洞察,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们使用互联网的动机和目的。
三、网络行为影响因素网络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征、社会环境、技术因素等。
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技术因素则主要涉及网络平台的功能和设计。
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个体的网络行为模式和偏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网络行为研究方法网络行为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揭示网络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义。
定量研究方法则依靠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来揭示网络行为的模式和规律。
这些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结合为网络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五、网络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网络行为研究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网络行为与用户心理和行为的关系,对不同群体的网络行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从跨学科的视角来研究网络行为。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网络行为研究将进一步融入到智能化和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中。
2023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2023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调查报告2023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调查报告(篇1)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
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
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
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
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
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一、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
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
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
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
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
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
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
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网络行为研究
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网络行为研究网络行为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网络来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
网络环境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交流方式和社交平台,这也使得研究网络行为变得更加重要和必要。
本文将从网络行为的定义、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网络行为可以被定义为在网络环境中个体展示的各种行为表现。
这些行为可以是信息搜索、社交媒体使用、在线购物、网络游戏等。
网络行为的特点包括方便快捷、全球范围、隐私性和匿名性。
其次,影响网络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
个体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网络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技术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网络速度、设备使用和用户接口的便利性等都对个体的网络行为产生影响。
另外,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网络行为,个体的社会网络和社交环境会影响他们在网络上的行为表现。
在研究网络行为时,研究者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一种主要的方法是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收集个体的网络行为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
此外,实验研究也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观察网络行为的变化。
另外,网络行为数据的分析也变得越来越常见,通过分析用户在网络上的行为记录,研究者可以对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偏好进行研究。
网络行为研究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对于商业领域来说,研究网络行为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和偏好,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其次,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研究网络行为来了解公众的态度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服务提供。
此外,网络行为研究还可以帮助监测和预测社会趋势,为社会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然而,网络行为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和网络行为也不断变化,研究者需要不断跟进和适应新的技术变化。
其次,由于网络行为的匿名性和隐私性,研究者很难获取到准确和全面的网络行为数据,这给研究带来一定的限制。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行为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网络行为研究,作为探究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心理特征和社会影响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多个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梳理网络行为研究的现状,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对网络行为研究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网络行为的内涵和外延。
接着,从网络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方法论、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展开综述,重点分析当前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网络行为研究在不同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应用情况,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综述过程中,本文将注重文献的质量和代表性,力求全面反映网络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异同点,本文试图揭示网络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本文将对现有研究进行评价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和方向。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网络行为研究的现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也期望能够推动网络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网络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网络行为研究作为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其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
这些学科的理论为网络行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工具,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网络行为背后的动机、过程和影响。
心理学理论在网络行为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认知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个体如何处理、存储和回忆网络信息的框架。
社会心理学则帮助我们理解网络行为中的社会影响,如群体压力、从众行为等。
动机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个体为何选择某种网络行为,如寻求信息、娱乐或社交等。
社会学理论同样对网络行为研究有着重要影响。
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调查分析1. 本文概述本文主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并对其进行调查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征,包括网络使用习惯、网络社交方式、网络娱乐偏好等,探讨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如网络成瘾、网络安全风险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我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的是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使用上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之一,其网络行为特点对于理解当代青年的网络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为了确保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如理工类、文科类、艺术类等)的大学,以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作为主要的数据收集手段。
问卷设计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熟量表,并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等)、网络使用习惯(如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主要上网活动等)、网络社交行为(如社交媒体使用频率、网络交友情况等)以及网络消费行为等方面。
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并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订。
正式调查采用在线问卷的形式进行,通过社交媒体、校园网络平台等渠道发放和回收问卷。
我们还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探究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各种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来描述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频数分析、百分比等。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因素(如性别、年级、专业等)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同时,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分类,以揭示其深层次的行为特征。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育研究——以复旦大学为例
3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育研究——以复旦大学为例陈 睿[1] 许蓓蕾[2] 黄 芳[1]([1]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433; [2]复旦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上海 200433)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16871/ki.kjwhb.2016.09.002摘 要 网络是当代大学生广泛使用的新媒体。
网络上各种信息、思潮和观点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网络已经成为第一课堂以外,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了解大学生的网络需求,从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发挥网络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这是网络时代赋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素养 培育研究On the Status Quo and Cultivation of Internet Litera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 Case Study on Fudan Univer-sity // Chen Rui,Xu Beilei,Huang FangAbstract Internet is widely used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s a new media.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thoughts and ideas will certainly have impacts and implications on their thinking and behaviors; an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 to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o, it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given by the Internet era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Internet literacy education, accurately grasp their net needs, correctly guide their net behaviors, and enhance their Internet literacy so as to fully play the boosting role of Internet for their healthy growth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literacy;cultivation目前的社会已经步入信息社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原本独立的各个部门、行业,甚至是国家、地区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0篇)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调查报告篇1当前随着电子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下滑、身体健康的损害、道德人格的缺失,更有甚者会因此引发犯罪。
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上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网络成瘾的规范定义是指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连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网络用户长期过度使用互连网,使网络几乎成了现实社会的替代品,从而导致学习、工作和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精神和情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如果将他们与网络隔离,他们会感到孤独或脾气暴躁,与沉溺赌博、吸毒和贪食等无异。
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与交际成瘾、网上收集信息成瘾等多种形式。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格发展障碍。
上网成瘾的学生整日面对冷冰冰的机器,无形中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网上你可以畅所欲言,没人知道你的身份、真假,运用的表情、动作、乃至触觉信息都是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感知的。
大多数成瘾者在网上是谈笑风生,幽默风趣,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善言谈,孤僻冷漠。
成瘾者一上网,精神就表现出极度亢奋,而一旦下网,则焦躁不安。
久而久之不仅混淆虚拟与现实世界,忘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责任感缺失,还形成封闭、孤立的性格特征,不利于人际交往,从而造成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甚至退化。
2、身体健康损害。
整天泡在网上对眼睛的损害是必然的。
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眼疾发病率比一般学生要高的多。
特别是偏爱网络游戏的学生,因为游戏是闪烁跳跃的,上下左右变化迅速。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并且还要随着游戏的变化速度进行视觉调节,会引起眼球过度疲劳,轻者引发近视,重者将引起视网膜脱落。
硕士研究生网络课程学习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效推动了各学习阶 段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升,促 进 了
教学模式向数 字 化、信 息 化 演 变。 教 学 模 式 的 转 变
是现代信息技术发 展 所 衍 生 的 必 然 结 果,也 是 建 设
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而利用新型教学模式建立开
放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在线平台有利于促
(三)资料收集
采 用 问 卷 星 在 线 调 研 平 台 收 集 学 生 基 本 情 况、
网络课程学习情况、学 生 对 网 络 课 程 评 价 及 建 议 等
信息。
本研究问卷问题主要收集:
1
. 基本情 况 分 析:基 本 情 况 分 析 分 为 “专 业 情
况”和“网络课程学习的经历”
2 个子项;
2
网课学习经历
有
无
155
1261
1308
126
百分比(% )
5
.7
46
.3
48
.0
4
.6
1134
41
.6
2548
93
.5
1464
176
53
.7
6
.5
80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图 1 不同培养方式学生中既往参加网课学习比例的比较
针对网络课程学习情况(部分问卷为多选项):
1
.63
.2% 的学生选 修 网 络 课 程 达 5 门 及 以 上,
网络课程教师的评价”“对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自我
评价”“影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网络课
程教学对课后的再 学 习 和 复 习 起 主 要 帮 助 的 方 式”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剖析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现状及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文章首先将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诊断标准及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了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游戏成瘾对大学生学业、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文章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解决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其中大学生群体尤为显著。
然而,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此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在国外,关于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视角也更为多元化。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医学专家等都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提出的“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概念,他认为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类似于药物依赖的心理疾病。
韩国学者Kim等(2009)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社交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高中生网络使用状况研究报告
高中生网络使用状况研究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中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在为高中生带来便利和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生的网络使用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
一、研究背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高中生作为数字原住民,更是与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交流互动、娱乐休闲等。
然而,过度依赖网络、网络成瘾、网络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对高中生网络使用状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涵盖了本市多所高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
访谈则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以获取更深入、全面的信息。
三、研究结果(一)网络使用频率和时长大部分高中生每天都会使用网络,使用时长在 1-3 小时的居多。
周末和假期的使用时长普遍高于平时。
其中,智能手机是最主要的上网设备。
(二)网络使用目的1、学习约 60%的高中生表示会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
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利用网络抄袭作业的现象。
2、社交社交软件是高中生网络社交的主要平台,他们通过这些平台与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
3、娱乐网络游戏、在线视频和音乐是高中生主要的娱乐方式。
部分学生因沉迷于娱乐而影响了学习和休息。
(三)网络素养1、信息辨别能力大部分高中生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一定的辨别,但仍有部分学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2、网络安全意识虽然多数学生知道要保护个人隐私,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
(四)网络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1、积极影响网络为高中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了知识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消极影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部分学生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社交障碍。
四、原因分析(一)自身因素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被网络中的新鲜事物吸引。
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分析
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分析2010年7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4.2亿,其中学生占30.7%,11—19岁及20岁-29岁的网络用户分别占29.9%和28.1%,由此可见,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
因此,通过开展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分析工作进而提出教育引导的策略和手段,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的状况,笔者采用调查问卷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以西南林业大学的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为调查点,调查对象覆盖到不同专业、性别、年级。
调查样本以随机抽取集体样本的方式产生。
于2010年10月开展了网络行为特点问卷调查。
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4份,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达到98%。
在392份有效样本中,男生214名,女生178名。
问卷为自编的《西南林业大学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由50个选择项问题组成,主要考察了四个方面,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网龄、上网频率及时长;2、被调查者的网络行为。
包括网络使用偏好、网络不良行为、网络学习行为等:3、被调查者对网络信息的使用和看法:4、被调查者对校园网络尤其是高校BBS的使用情况及对思政教育网站(红色网站)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1、网络使用频率高,上网时间较有节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网络的使用率达到了100%,65%的学生从初中起就开始使用网络,进入大学后接触网络的学生只有2.5%;在单次使用网络时长方面,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情况不同: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使用互联网在大学生中已经普及,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媒介,同时性别对大学生接触网络的影响并不明显。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_一个文献综述
网络行为研究现状_一个文献综述网络行为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社交交流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行为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行为形态,其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和复杂。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网络行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网络行为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总结和归纳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1.网络心理学:网络行为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行为形态,其背后涉及到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备受重视。
心理学者通过对网络用户进行访谈和调查,探索了网络使用的动机和心理需求、网络依赖症的成因和预防等问题。
2.网络社会学:网络行为发生在一个虚拟的社交空间,对于网络社会学家来说,研究网络行为就是研究人们在虚拟社交场景中的社会关系和互动,包括网络社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网络社交支持的影响等。
3.网络经济学:互联网的兴起给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经济学家关注的是人们在网络上的消费行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影响等问题。
4.网络法学:随着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地位,一系列的网络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网络法学关注网络行为与法律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包括网络安全、网络隐私、网络侵权等。
5.网络教育学: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变革。
网络教育学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效果、网络学习者的行为特征和学习动机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1.网络行为的动机和心理需求:研究表明,人们使用网络的动机和心理需求与他们的个人特征密切相关。
一些人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一些人则是为了社交交流和娱乐消遣。
网络行为的动机和心理需求对个体的网络依赖程度和行为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2.网络依赖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依赖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心理问题。
网络依赖症与人的个体特征、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关,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高中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对学业影响的研究报告
高中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对学业影响的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高中学生广泛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学习和娱乐活动。
然而,网络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业表现。
本报告通过对高中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其与学业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网络使用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业,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网络使用行为对学业的负面影响1. 分散注意力:网络上琳琅满目的信息和各种娱乐内容往往引诱学生分心,无法专心学习。
2. 上瘾现象:过多地使用网络,特别是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等,容易导致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忽略了学业的重要性。
3. 时间浪费:长时间沉浸在网络活动中,学生往往无法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时间不足,效率低下。
4. 不良信息影响:网络上存在着各种不良信息,如低俗内容、暴力与恶性行为等,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学习动力与学业表现。
5. 缺乏交流能力:频繁使用网络,学生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导致他们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人际关系能力。
三、网络使用行为对学业的积极影响1. 扩展学习资源: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在线课程、学习工具等,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提高信息获取能力:网络拥有海量的信息,学生通过搜索引擎等方式可以快速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料,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3. 提升学习兴趣:网络上的视听内容丰富多样,适当地进行学习和娱乐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 培养创新思维:网络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自由性,开展创新思维的实践和锻炼,提高创新能力。
5. 拓宽人际交往圈: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工具可以拓宽学生的人际交往圈,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四、应对策略1. 建立良好网络使用习惯:学生应当将网络使用与学习任务相结合,合理规划时间,避免过度使用网络。
2. 限制网络使用时间: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制定规定,设置合理的上网时间限制,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时间,专注于学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报告》 显示, 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
体, 截至 2 0 1 4年 6月 占比达 2 5 . 1 % 。学 生 网 民也 是 互
联 网上 最活 跃 的群体 之一 , 互 联 网在该 群 体 中 的普及 率
极高 , 他们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更有深度。研究学生群体
的上 网行 为及其 网络 政 治参 与行 为 具 有 十 分重 要 的意
网民规模 的持续 扩大 和移 动互联 网的 普及 , 网 民上 网 的
网络政 治参 与 的内涵 主要参 照“ 政治参 与” 一词 的含 义 。
而“ 政治参 与 ” ( p o l i t i c a l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 在 不 同的社会 制度
环境 和语境 中 具有 不 同的理 解 和涵 义 。 当下 广 为 学界
型 。研究 生是 高学 历群 体 , 对这 一群体 网络 使用 的基本 特征 和趋 势进 行研究 具有 重要 意义 。
关 键词 : 研 究生 网络行 为 ; 网络 政治 参与 ; 移 动 网络行 为
中图分 类号 : D 6 6 9 . 4 文献 标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2 9 2 1 ( 2 0 1 5 ) 0 2— 0 0 4 5—0 5
为, 即基 本 网络 行 为 、 移 动 网络 行 为 和 网 络 政 治 参 与 。
根据第 3 4次《 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下称
《 报告 》 ) 提供 的数 据 , 截至 2 0 1 4年 6月 , 中 国网 民规 模 达6 . 3 2 亿, 并 且手机 网民总数 首 次超 过 电脑 网 民总数 。
研 究 内容较 为宽 泛 , 主要关 注传 统 网络行 为 基本 特征 分
前 大 学 生 网 络 政 治 参 与 的 两 大 主 要 动 机 。 王 法 硕 ( 2 0 1 4 ) 针对 大学 生 网络政 治参与 途径 的实 证研 究表 明 ,
大学 生在 大众 网络 参 与 途径 上 的政 治参 与 积 极 性 明显
试 图弥 补这 些缺 陷 , 旨在通 过 对上 海某 高 校研 究 生群 体
的抽样 调查 , 探 讨 当前 高 校 研 究 生 群 体 的 基 本 网 络 行
样, 在上 海某 9 8 5高校研 究 生 群体 中 以院系 为单 位 进 行 抽样, 按 照人文 类 、 社科 类 、 理 工类 和 医学类 等 四 大学 科 类 别抽取 了 1 2个 院 系 。第 二 阶 段是 整 群 抽 样 , 针对 1 2
般认 为 , “ 网络政 治参 与是指 参与 主体 以网络 为平 台 ,
为和新 现象 。
通过 现实世 界 和虚拟 空间两 个 维度 实现 政 治参 与 , 试 图
影 响政 府 、 集体 和社 会公共 机构 的决定 及其 活 动 的政 治 行 为 ”( 房正 宏, 2 0 1 1 ) 。对 于 网络政 治参 与, 齐 杏 发 ( 2 0 1 1 ) 发现, 大学 生 网 络政 治 参 与 的积 极 性差 异 较 大 ,
为、 移动 网络行 为和 网络政 治参 与 的基本 特征 和趋势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1 — 1 0
作者简介: 陈欣  ̄( 1 9 9 0一) , 女, 北京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李秀玫( 1 9 8 9一) , 女, 安徽毫州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陆晶婧( 1 9 8 0一) , 女, 上海人 , 复旦大学社会
【 哲学与文化 】
高 校研 究 生 网络 行 为 现 状研 究
以上 海某高校 为例
陈欣 怡 , 李 秀玫 , 陆 晶婧
( 复旦 大学 社 会发展 与公共 政 策 学院 ,上海 2 0 0 4 3 3 )
摘要: 随着互联网近十几年的发展, 学生群体 已成为最大的网民群体, 其规模和人数远超其他 网民类
研 究 方 法
随着 我 国城 市 化 和 国 际化 进 程 加剧 以及 互 联 网技
一
、
术 和应 用 的 日新 月异 , 网络 作 为一 个重 要 信 息媒介 和互
动平 台 , 日益成 为 人们 日常生 活 不 可 或 缺 的 组成 部分 。
本研 究将 从 三个 维 度 探 究 高校 研 究 生 网络 参 与行
高于 官方途 径 。
析( 李 月琳 等 , 2 0 1 3 ; 刘 继红 等 , 2 0 0 7 ; 何 向 阳, 2 0 1 0 ; 王仕
勇, 2 0 0 4) , 缺少 专 门针对 移动 网络行 为 的研 究 。本 研 究
( 一) 抽样 及 问卷发放 本研 究采取 多阶段抽样 的方式 。第一 阶段是 分层 抽
政治效 能 感 是影 响 大 学 生 网络 政 治 参 与 的 主 要 因 素 。
王雁 、 王鸿 ( 2 0 1 3 ) 认为, 信 念 型 动机 与 利 益 型动 机 是 目
义。 目前 , 学术 界对 于学生 网民 的研究 大 多关 注 广 义上 的大学 生群 体 , 专 门 针 对 研 究 生 群 体 的 研 究 较 为 缺 乏 ( 周林 , 顾 海根 , 2 0 0 8 ; 胡纵 宇 , 2 0 0 6 ; 陈晓亨廷顿 ( 1 9 8 9) 的界 定 : 政 治 参 与是 “ 一 般 平 民 试 图影 响政 府决 策 的 活动 ” 。参 照 “ 政治 参 与 ” 的含 义 ,
一
接 入方 式 、 使用 场所 、 浏 览 内容 、 阅读 习惯 等方 面 发 生着 翻天覆 地 的变化 , 也 产生 了一 系列 值得 关 注 的 网络新 行
2 0 1 5年 3月
宁 夏 党 校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i n g x i a C o mmu n i s t P a ay I n s t i t u t e
Ma r . 2 01 5
第 1 7卷 第 2期
Vo 1 . 1 7 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