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一: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检测
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 C解析秦琅邪石刻和《淮南子》关于国土何时达到流沙的记载不同,说明在史料运用的时候要持慎重的态度,首先要辨别真伪,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故C项正确。
《淮南子》仅叙述了颛顼帝、大禹、纣时国土达到的地区,无法体现以传说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
B 项陈述了“差异”,但不符合题目主旨,故排除。
石刻与文献记载的差异明显,无法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故D项错误。
2.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这表明他认为()A.分封制优于郡县制B.郡县制优于分封制C.儒家远比法家高明D.法家才是思想正统答案 B解析材料中“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是赞扬子厚(柳宗元)支持郡县制,不要倒退到“文王”时期的分封制,说明毛泽东认可郡县制而否定分封制,故A项错误;B项符合毛泽东的观点,故B项正确。
3.《史记》记载,秦始皇“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造成秦始皇如此行为的根本原因是()A.秦始皇个人性格使然B.皇帝制度的特点决定C.秦朝律例的残酷D.法家思想的影响答案 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皇上用残酷的刑罚树立威信,群臣害怕得罪皇上不敢直言进谏,皇上听不到批评的声音,日益骄纵;群臣害怕得罪皇上招致杀身之祸,只说好话故意取悦皇上。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故B项正确。
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只是其行为的表层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精)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封国封爵、公侯伯子男”是分封制的产物,这种社会结构的结束是在郡县制实行后。
儒家学者大起恐慌与秦代“焚书坑儒”有关,故选B。
2.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解析:C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以后历朝历代虽有修改但始终没有突破基本框架。
故C项最符合题意。
3.(2012广东期末)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 )①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实行分封制③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③④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图片中的“左丞相”“廷尉”等信息反映的是秦中央官制的设立情况。
综合所学知识判断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既不符合史实,也与材料无关。
4.(2012厦门期末)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
九卿的设置用于分管国家与皇家的事务,材料体现出国与家相互交融的特点,故正确选项为D。
5.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2.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3.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此“组织精神”()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问题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官员腐败4.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行省制C.郡县制D.察举制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
为此,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中央集权制B.实行郡县制C.实行三公九卿制D.统一文字6.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
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中书B.皇权逐步加强C.外朝受内朝牵制D.三省已具雏形7.“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8.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郡守—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封建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B.官僚政治和集权政治的践行C.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D.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9.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测试 精品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 C.大一统 D.皇权至上答案:D解析:材料中“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皇帝所用的‘御座’……缩影”体现了帝王的权势和威严,皇权至上。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
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时代”(分封制下)政府和家庭相结合,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在地方上容易形成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则不会形成这种家族地方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故本题选D。
4.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C.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进步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因而容易激化阶级矛盾,故选A。
答案:A2.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了皇帝制度B.实现了祖国统一C.实行三公九卿制D.修筑了万里长城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嬴政,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灭六国、完成统一,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解析: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朝建立后。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取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答案:D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解析:A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君主专制;B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体制;C项:皇帝在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由他人暂时掌管权力,实质是君主专制的表现;D项:既然是君主专制,也就不存在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的问题。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2题)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公经过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
A 选不能体现,CD项说法错误。
2.(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1题)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
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19题类似。
3.(2011年11月德州期中19题)《史记》记载:(秦始皇)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这表明①体现了韩非子的思想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③皇帝行踪神秘化,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④要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8题)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答案】D【点拨】根据材料,天子的印称为玺,用玉来制作,禁止民间使用玉来制印,这些规定和君主比如在服饰样式、颜色、车驾规格等一样,都旨在反映君主为了突出“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严禁老百姓僭越。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秦
秦 的 统 一
匈奴
秦 公元前221年完成灭六国
西南 夷
越族
北至长城
如此庞大的帝国,该用 何种体制来管理,公元 前213年,关于帝国走 向的一场争论上演了?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各位爱卿:天下 初定,如何巩固 (1)他们讨论 秦的江山? 的中心问题是什 么? (2)概括丞相 绾和廷尉李斯的 主张。 (3)秦始皇最 终采纳了谁的主 张?你认为是否 正确?为什么?
皇帝的别称 在封建社会时代,“皇帝”虽是一个无比尊贵的称号,但 臣下在皇帝面前,却不能直呼“皇帝”二字,称呼皇帝常常只 用皇帝的别称。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时称皇帝为“国家”,这 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便以“国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这些“皇帝的别称”有什么共同特点? 家”作为国的通称,皇帝是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 谈谈你对“皇帝”有什么认识? 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然沿袭这种称呼。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称皇帝为“圣人”,在 皇宫里面称皇帝为“宅家”,因为皇权至高无上,“以天下为 宅,四海为家”,故称“宅家”。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曾以庙、祖称皇帝,如 称宋神宗为“神祖”,称宋仁宗为“仁庙”。还有称“官家”、 “官里”的,是取“五帝宫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别称还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飞龙、乘 舆、车驾、驾、万岁、万岁爷、至尊、人主、圣、家家(北 朝)、狼主(辽、金)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别称的。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有种 种不同的说法。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为天皇、 地皇、泰皇(即后来俗说的人皇)。还有说是伏羲、 女娲、神农,按《史记· 五帝本纪》之说是黄帝、 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传说中建功立业 的英雄人物。 改“王”为“皇帝”。秦统一后,嬴政认为 “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自以 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 “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 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练习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练习题1.(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的、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反映了()A.周边王朝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B.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迅速扩大【解析】选C。
秦国统一六国,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结束了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最符合题意。
2、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专用“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解析】选D。
秦始皇兼并了六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故D包含了A、B、C,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样。
”“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的推行C.宗法制的实行D.皇帝制的创立【解析】选B。
从题干中“没有封国封爵”等内容可以判断这是对分封制的否定,A排除,由“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可知C、D不符合题意。
正确答案为B。
4、秦统一后,有人提出:“诸专用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该观点实质上是主张()A恢复分封制度B.重建宗法秩序C.全面推行郡县制D.以严刑峻法立国【解析】选C。
秦建立后,朝廷内部出现了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争论。
材料中的观点是不封皇子与功臣,而是通过赋税等重赏他们,即给予经济照顾,认为这样易于控制他们。
故选C。
5.(2017·湖州高一检测)秦始皇平定六国后,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其中位置最南的郡是()A.会稽B.闽中C.蜀郡D.象郡【解析】选D。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同步练习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练习1.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
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B.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C.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D.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2.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
这说明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C.丞相中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3.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
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编排程式固定化,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
唐宋时期廷议制度逐渐程式化和规范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专权乱政现象严重B.为了减少决策的失误C.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D.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4.“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职掌上来说的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事即带有家臣意味。
”这段材料说明,在秦和汉初:A.贵族政治残留明显B.政治体制保留了家国一体的特点C.政治体制尚未建立D.君主专制登峰造极5.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根本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A.生产工具的差异B.政治制度的差异C.人口的迅速增加D.统治者能力的差异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削弱了王国割据的能力B.专制主义高度强化C.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D.王国取得分封子弟的权力7.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8.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一: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春秋时期,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
这反映出当时( )A.中央集权日趋瓦解B.统一趋势逐渐增强C.贵族政治已经崩溃D.宗法体系受到冲击答案:B。
春秋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故A错误;“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样完成了局部的统一,为统一奠基,故B正确2.秦朝(芝罘刻石)写道:“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
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这些文字( )A.批判了春秋时期纷争局势B.歌颂了秦统一六国的功德C.树立了皇帝天下独尊地位D.强调了推广郡县制的意义答案:B 材料中有皇帝,说明已经是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故A项错误;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天下,是对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的颂扬,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皇帝独尊的地位和郡县制的意义,故C、D两项错误。
3.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他对夏、商、周的制度也有明显的继承,这主要体现在( )A.皇位世袭B.中央官制 C.地方行政 D.皇权至上答案:A 秦朝的皇帝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皇位世袭,这是由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演变而来的,因此秦朝对夏、商、周的制度有继承,故A项正确4.下图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A.相互配合,彼此牵制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答案:A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故A项正确5.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廷议制度,即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
据此可知该制度( )A.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B.标志君主专制的强化C.导致中央集权被削弱D.加强了对百官的监督答案:A。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训练: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人民的愿望答案 D解析材料“免于战国”“自以为更生”说明司马迁认为秦统一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2.下图是湖南里耶出土的大量竹简,它是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8年的官署档案。
竹简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令守等职官,据此可以推断当时()A.分封制已推广到江南地区B.秦朝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C.货币、度量衡得到统一D.郡县制已经推行答案 D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郡”“守”等可判断当时已推行郡县制。
3.秦统一全国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A.对皇帝定期朝贡B.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种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对皇帝定期朝贡,无权监察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C项正确。
4.《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某一官职:“……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该官职应当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廷尉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度。
从“掌武事”来看,该官职应是太尉,因为太尉主管军事,故选B项。
5.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朝时就已经出现了集权的趋势,到秦朝时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1、秦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设三公九卿B.修长城C.推行郡县制D.制定秦法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3、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A.反对郡县制B.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D.建立中央集权制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6、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
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
他们都是为了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B.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8)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阅读教材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议帝号”的材料,讲出“始皇帝”名号的产生的背景、含义。
2.学生阅读教材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封郡县之议”的材料,讲出秦始皇推行郡县制背景、目的及其含义。
3.用具体史实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与同学合作的方式,学习阅读教材和历史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以教材和两段历史材料为中心,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环节,力图使学生自己建构“皇帝”、“郡县制”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历史概念,并用具体史实来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3分钟)
课前用多媒体出示“议帝号”历史材料和问题: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2.讲解材料一的文意并呈现问题:
(1)“议帝号”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议帝号”的目的是什么?
(2)在“议帝号”过程中,秦王嬴政作出了哪些决定?
3.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引导。
二、郡县制的建立
1.呈现历史资料:
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7)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 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 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我国以 后的经济文化和国家统一影响深远。 4、修建了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东
燕
齐
南 西
赵齐
楚 秦
北 到
魏
秦
韩
六国
嬴政
定都咸阳
公元前221年 秦国的历史结束了, 秦朝的历史开始了!
前230—前221
秦的疆域 长城
陇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东海
封建国家。
南海
秦朝建立初期,秦始皇微服巡游各地,多次碰到买卖纠 纷。有一天他出巡到原来的魏国所在地,遇到了这样一 件事情:
车同轨
• 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 国家统一。
• 古时候都是土路,车轮反复碾压之后会形成与车 轮宽度相同的两条硬地车道。马车长途运输的时 候,让车轮一直在放在硬地车道上,行走平稳, 能够显著减少畜力消耗和车轴磨损,就如同现代 车辆走在柏油马路上一样。秦朝制定车同轨法令, 能够使全国各地的道路在几年之内压成宽度一样 的硬地车道,不仅能够减少商品和旅客运输过程 的成本,而且有利于帝国军队有能力带着物资快 速到全国任何郡县。
有个原来齐国的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到原 魏国所在地探亲的时候又叫当地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 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 的刀币而要她付铲币。结果双方争吵起来。秦始皇看到 后,摇了摇头,陷入了沉思……
(1)变超短裙是不是裁缝偷工减料? (2)为什么裁缝只要铲币而不要刀币? (3)面对这些情况,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样解决?有 什么作用?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9)
太 尉 (虚设)
(统率)
诸卿
“朝议”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皇帝
御史 丞 太 大夫 相 尉
三公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九卿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秦朝的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辅佐皇帝,百官之首;行政) 、 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央
九卿
郡守
郡
县令、县长
县
有秩有、秩三、老三、老啬、夫啬、夫游、徼游、徼里正
乡
里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2、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出现;西周分封
制的教训。
(2)内容: ①郡直属于中央(郡守、郡尉、监御史) ②县隶属于郡(乡、里) ③道与县同级(少数民族聚居地)
(3)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下列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些特征?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 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皇帝独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权至上
皇帝
御史 (牵制) 丞 大夫 (统率) 相
(4)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学思之窗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 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 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 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 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回答: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6)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 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侯,唯上幸许。 ----王绾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巩固统治
(一)地方:海内为郡县(郡县制)
(1)原因: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中央王朝的统治 (2)结构:郡→县→乡→里→亭
郡县制(地方行政体制)
郡守 郡 郡尉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巩固统治
(一)地方:海内为郡县(郡县制)
各位爱卿:天下 初定,如何巩固 秦的江山?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 树兵也,而求其安宁,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禁 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 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
北至长城
西
到
东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六王毕,四海一
(一)秦大统一的原因 (二)秦大一统的过程
(三)秦大一统的影响
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 朝。
第二,扩大疆域,有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 融合,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历 史
一、六王毕,四海一
(一)秦大统一的原因
(1)各民族和各区域联系加强
客观 (2)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原
(3)人心所向
因
(1)商鞅变法,国立强盛
主观
(2)秦王雄才大略,策略得当
一、六王毕,四海一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 第2节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精编作业2019.8
要求: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把正确的答案写在题号前面的括号里,否则不给分()1.有同学查阅郡县制相关资料时发现:“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
”这说明()A.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B.秦国已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C.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D.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2.为加强秦朝中央与北疆边陲的联系,蒙恬奉命修筑了一条被后人称之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这一“公路”是指()A.长城B.直道C.灵渠D.五尺道()3.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秦朝几方印章。
根据下列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秦朝()A.实行“车同轨、书同文”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随葬品中必有官员印信D.“焚书坑儒”,文化专制()4.中国多个省份曾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
现在的县制最早应追溯到古代的郡县制。
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行的②郡的长官称郡守或监御使③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④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③④()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于()A.公元3世纪后期B.公元3世纪前期C.公元前3世纪后期D.公元前3世纪前期()6.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主要是()A.世袭B.中央任命C.恩荫D.科举选拔()7.有学者指出,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时,就经常不自觉地越位,他精于怎样获得权力,但是不懂得放弃权力。
为防止出现这种不自觉地越位现象,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设尚书令以制约三公B.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C.明升暗降丞相的地位D.重用侍从建立“中朝”()8.安作璋先生认为,“御史大夫的官位虽比丞相低,……但地位却十分重要”,“在法定制度上,他有着特殊的地位”,并“握有考课、监察和弹劾百官之权,这种权利有时甚至超过丞相”。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3)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导入:关于秦地宫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司马迁的《史记》:“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
今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知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此地宫是在怎样的形势下修筑的呢?除此之外,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统治呢?【学习目标】了解秦王朝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整体感知】本课主要讲述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和官僚系统的建立。
【自主学习】阅读单(一)、“六王毕,四海一”——“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西周晚期,礼崩乐坏,群雄割据,课件展示《战国七雄图》和《秦朝疆域图》,设三个小问题①比较两幅图的不同,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②秦始皇扩大统一帝国规模的行动主要有哪些?有何重大意义?讲述秦朝疆域的四至。
③西周和秦朝对地方的统治有哪些不同点(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大一统”政体的形成问题一:为巩固辽阔的疆域,秦始皇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概念: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含义。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君---臣)具体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中央--地方),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帝制度。
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1、地方的政治体制---郡县制1)、出现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主要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春秋时期,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
这反映出当时
( )
A.中央集权日趋瓦解
B.统一趋势逐渐增强
C.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D.宗法体系受到冲击
答案:B。
春秋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故A错误;“大国打出‘尊王’的旗帜争夺霸主地位,挟天子以号令其他诸侯;战国时期,诸侯不再尊崇周天子,自行称王并互相攻伐兼并”这样完成了局部的统一,为统一奠基,故B正确
2.秦朝(芝罘刻石)写道:“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
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这些文字( )
A.批判了春秋时期纷争局势B.歌颂了秦统一六国的功德
C.树立了皇帝天下独尊地位D.强调了推广郡县制的意义
答案:B 材料中有皇帝,说明已经是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故A项错误;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天下,是对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的颂扬,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皇帝独尊的地位和郡县制的意义,故C、D两项错误。
3.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他对夏、商、周的制度也有明显的继承,这主要体现在( )
A.皇位世袭B.中央官制 C.地方行政 D.皇权至上
答案:A 秦朝的皇帝制度的特点之一是皇位世袭,这是由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演变而来的,因此秦朝对夏、商、周的制度有继承,故A项正确
4.下图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
A.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
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
答案:A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故A项正确
5.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廷议制度,即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
据此可知该制度( )
A.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
B.标志君主专制的强化
C.导致中央集权被削弱
D.加强了对百官的监督
答案:A。
据材料“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可知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故选A
6.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答案:D。
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
宗正等都是主要处理皇家事务的,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
7.据资料可知“县”作为地方行政机构,最早出现于( )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灭六国之后 D.汉帝国建立时
答案:B 西周时期,地方实行的是分封制,没有实行郡县制,故A项错误;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秦朝灭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汉朝是在秦朝以后,与材料时间也不相符,故D项错误。
8.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下述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 )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答案:D。
由材料中“湘西里耶秦简”等信息,可以看出秦朝时已经对湘西进行设郡管理,故选D。
9.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
A.官僚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
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
答案:A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这是区别于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从而使中国开始形成了官僚政治,来取代贵族政治,故A项正确
10.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这表明秦代(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答案:C。
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业已形成,故C正确
11.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
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
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
答案:D。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再结合所学我们不难知道,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D正确。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御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官名。
《史记·孟尝君列传》说:“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御)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汉省。
”
从材料中提取一则有关“御史”这一官职职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变化:御史由文书小吏改为监察百官。
说明:战国御史是史官与负责文书的官职;秦以后改为监察百官,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
御史监察制度对监察政府官员,改善吏治,保持官员廉洁,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