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在主体性教育中的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评价实践探索
度,而 月 每个维度又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评价要 素,伊是,作为一种基于学生自评方式的素质评
价 模 式 ,其 评 价 指标 的设 定 必须 突 出 重点 ,力 求
校德育实践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3科学 性 。 这 里所 谓 的 德 育 评价 的科 学 性 , .
主要是指德育评价指标、评价过程和评价方式等
位 ,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育人功能 ,使德育评价 尽快走出盲 目的片面的误区,我们根据 《 中学教
1主体性 。现代德 育强调 以人 为本 ,重视 . 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的实现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 展 ,是学校德育白 出发点和最终 目的。教育不是 勺 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 ,而是 在价值引导 l 、 学生 自 主建构的过程,必须全面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和
德育的普遍盲
。由于缺少来 自 德育对象经常
的评价软件为操作平台,以学生个体在无记名情 境中的分项 自 评为基本方式 ,以班级为基本统计
单1 自 F而上 形 成 班级 、年级 和 学 校 三个 层 面 寺,
的、普遍的、相对客观的反馈信息 ( 德育实效评
价 ), 由于教 育 者并 不 明 了本 校 学 生整 体德 育 缺
维普资讯
以学生 为主体 的德育评价实践探索
陶 力 宁
问 题 的 提 出
一
、
失 ,评价 对象是学 生,评价主体也是学生,评价
采 取 问 卷 调 查 , 其 统 计 之 繁 难 更 是 令 人 望 而 却
德育 评价 是指德育评价 主体 根据 一定 的标 准 ,采用科学的方法 ,系统地收集信息,对学校 德育达成 目标的程度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变化做 出适当判断的过程。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体 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德育评价 的
德育的五个特点
德育的五个特点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的教育活动,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 整体性:德育是一种全面性的教育,它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德育不仅仅是通过特定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品德,而是贯穿于学校的教育环境、师生关系、学生行为规范等方面。
德育要求学校和教师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主体性:德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判断和行动。
因此,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3. 个性化:德育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进行的教育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德育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制定相应的德育方案。
个体化的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在道德品质上得到全面的提高。
4. 过程性: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情操,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
德育的效果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来逐步实现。
因此,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5. 社会性:德育是一种社会性的教育,它不仅仅关注学生个体的品德培养,还注重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德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德育教育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行为和道德责任感。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心。
此外,德育教育还应该注重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中学德育管理中的道德主体实践性初探
中学德育管理中的道德主体实践性初探摘要:当前中学德育管理,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德育管理,陷入德育管理强化和学生道德弱化的矛盾对立中,这种对立,根本的原因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违背了学生道德的主体实践性,因此学校德育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注意德育形式多样性与实践性结合、德育内容的时代性与自发性结合、德育评价的客观性与开放性结合,只有这样,学生的道德主体实践性才得以彰显和保护,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的“道德飞机人”,而不是“道德滑翔机人”,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管理;主体实践性;“道德飞机人”;“道德滑翔机人”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158-02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之首,德育管理好了,学校其他管理才能顺利开展,这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程式,培养道德高尚的公民,也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当前学校德育管理往往进入一个“矛盾对立”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效率比较低下。
一、概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一日千里,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也跟随时代步伐,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也跟随着教改,不断的改进。
当前,中学德育管理已经一改过去机械式的灌输管理机制,变得更加人性化,更加民主,更加规范化,更加注重尊重学生作为德性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学生呈现出来的道德面貌,却是绝然不同的状态,特别是农村中学,城乡结合部的中学,学生怨学、早恋、打架、不讲文明、抽烟等问题困扰着中学的德育管理者,而且程度越来越严重,丝毫没有因为管理的严格和规范化而有缓和的趋势。
这就形成了一个令人有点不可理解的怪异“矛盾”:一方面是中学学校德育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等方面的强化,另一方面是中学生道德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道德弱化。
或者我们会用德育管理实效性不足等来形容,并把德育管理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经济发展,电视传媒,电子游戏,互联网以及社会风气等,对学生对学校的不良影响。
或者这样的因素会存在一些影响,但人们不禁要问难道社会发展了,学校德育反而退化了?学校德育管理难辞其咎。
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新教育文档
xx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自己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体,不依赖他人,自主地做自己的判断、主张和行动,其中自主性中的“自”既是“自己”,也是“自我”,具有自主的意义。
在德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个人的意志、人格和理想,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利。
他们的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提升、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受教育者自主生成、自主构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弘扬学生的自主性,是时代发展对学校德育观念提出的新要求。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现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尊崇学生的人格;坚持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本,为发展学生素质服务,为学生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服务。
在德育实践中,一方面教育者应给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创造情景、表现自己,让学生体验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道德观念教育实践中亲身体验,学会自主地进行思想道德信息的沟通,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相互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展示自己,认识他人,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感情从中得到升华。
二、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性体验性是指每个学生都作为主体直接地、民主地、主动积极地参与一切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真实体验生活,体验到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其主体性素质的发展。
现代德育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充分了解德育内容和问题,在既有的社会规范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丰盛自己的道德情感,培育自己的道德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源于人类协调社会关系和完善自身的需要,它产生于实践,且只能通过实践产生。
学校培养学生的德性也只有通过具有道德意义的详尽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德育本质上就是通过活动造就主体的过程。
在德育中,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形成道德能力,仅靠课堂上道德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能实现的,更多的是通过生活中道德活动的实际参与,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显露深刻地体验道德情感,进行道德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认同感,将道德规范内化于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和道德价值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养成道德习惯,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促进个体健全人格的养成。
激发主体性提高有效性——论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实践策略
个 场 地 杂乱 、 屑纷 飞 的环境 里 , 虑 活动 的场所 地点 , 纸 并会 做适 当的布
重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摄教育 、 权威教育 、 服从教育 , 教育学生要讲文 明、 懂礼貌 、 守纪律 置 , 以达 到 教 育 指 向 和 谐 统 一 的 目 轻视乃至无视教育主体 自身的理解 、 等 , 可 能 取 得 好 的 效 果 。 言 行 脱 的。有位 校长 经 常在 国旗下 讲话 , 不 发 体悟 、 省 、 自 自律等作用 , 使得不少学 节 , 理想 与现 实 两 张皮 , 样 的悖 谬 现广场旁 的草坪上有个标语牌 , 这 上面
德 育 氛 围要有 利于主 体性 的 不能 相 冲 突 ; 要 有适 当 的氛 围 , 三 要 育 者唯 有置 身于 受教育 者 的身份 、 思
、
生发
每 一项 德 育 活动 的开 展 不 只 是 片 、 花 、 像 等 , 染气 氛 , 烟 影 渲 服务 于 能体 悟 到受众 的实际心 理 , 从而 改进 活动 本身参 与 了教育 , 周 围的氛 围 主题 教 育 活 动 。深 谙 教 育 之道 的教 教 育 , 高德育 效果 。 其 提 活链 接 , 发他 们 再 生 问题 , 他们 车辆分流方案 提供参考 ; 引 让 学完 了毫 是 “ 让学 ” 。
强的精神品质 , 这已经成为广大有识 地信服 , 不知不觉 中认 同, 喜欢乃至 环 境 氛 围 的点 滴 细 节 上 看 到教 育 对
之 士 的共识 。那 么 , 在德 育活 动 中如 践 行 。 何 激 发学 生 的主体 意识 , 培养 他们 的
者 以为应从 以下几方 面人 手 :
带 着 问题 走 近 生 活 , 人 书海 , 向 米 、 走 走 厘米 、 米 、 以后 , 让 学生 自 分 米 我 总 之 , 主 张数 学 教 学 要 “ 我 让
发挥大学生主体性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导致受教育者在社会生活现实价值冲突面前无所适从 。
中国 电力教育 CE E P
21 年第 3期 总第 13 00 2 8期
D I O 编码 : 03 6  ̄. s . 0 - 0 92 1 .20 1 1 .9 9 i n 1 7 0 7 .00 3 .6 s 0
发挥大学生主体性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陆红梅 苏 莹
摘要 : 本文从 大学生主体 性发挥 与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关系入手, 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工作 中忽视 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多种现 象,强调德
思想道德冲突 ,创 造性地对思想道德认 知和体验进 行构建 ,不 发展 等因素的影响 ,呈现 出鲜 明的时代特点 : 一方面,当代 大
2学 . 生主体性在高 道德教育 中 校 的积极作用
知识所需付 出的努力 比掌握 自然科学 知识所需 付出的努力大得 多,来 自社会 的道德教 育要求是外 因,学生的主体 需要 校基层党组织党内和谐实现途 径【 . 高 J辽宁 】
囫
CE E中国 电力教育 P
21 年第3 期 总第 13 00 2 8 期
都是 “ 原则推 演”的结果 ,而不是植根于鲜 活的 日 常生活之中, 育。在人性化、主体化 的德 育中,学生才能真正领悟 道德的内
想政 治教育 ;苏莹 (92 ) 18 - ,女,上海人,上海工程技 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 : 思想政 治教育。( 上海 2 12 ) 06 0
高校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受教 育过程 中所表现 出的能动
( )丰富信息资 料,优化德 育方 法,增强德 育 的针对 性。 2
使高校党组织成为 一个和谐、有 机发展的整体 ,为高校的发展 苑,0 4() 20, . 6
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总结
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总结一、前言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强化德育工作,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本总结旨在梳理活动过程,反思实施效果,为今后德育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
3.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4. 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德育发展。
三、活动内容1. 主题班会:组织了一系列主题班会,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教育”、“感恩之心”等,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德育的重要性。
2. 德育实践课程:开展德育实践课程,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共建、环保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的价值。
3. 传统文化教育: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经典诵读、书法、剪纸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家校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四、活动效果1. 学生的道德意识得到了提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更能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关爱同学。
2. 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改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校园环境更加整洁。
3.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得到了提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大事。
4. 家校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存在问题1. 部分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德育实践活动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度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探索德育实践活动与学科教育的结合点。
3. 部分家长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六、改进措施1. 丰富德育活动形式,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深入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将德育实践活动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 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主体性论文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摘要:小学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大业,现在的小学生再过几年、十几年将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21世纪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主体性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在德育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教育要促进入的社会化,被片面地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而很少强调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
再如,在德育方法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
其结果,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既具有主体意识,又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研究其方法问题是我校德育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将我们采用的办法举例如下: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
主体性德育的名词解释
主体性德育的名词解释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而近年来,主体性德育这一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那么,什么是主体性德育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主体性德育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首先,主体性德育可以理解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一种德育方式。
传统的德育往往重视灌输和规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则被动接受。
然而,主体性德育的核心理念是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主体性德育的具体实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社团活动、科研竞赛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此外,主体性德育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的德育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评价,而主体性德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主动思考、质疑,并形成独立的价值观。
此外,主体性德育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学生的情感发展对于塑造其人格和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会情感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情感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情感、合理调节情绪,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尽管主体性德育在德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仍然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学校在实施主体性德育时需要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其次,主体性德育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培训和专业背景,以确保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主体性德育提供有效的资源和环境。
谈德育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称。 要想顺应社会发展, 真正实现德育为社会主义现代让
建设服务的使命 , 必须对现有的德育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 笔者认为,学校德育方法重心的转移应是改革和调整的重 要内容之一。
一、 德育教育存在的误区 回顾和反思这几年来学校德育的历程 ,我们察觉和 悟出当前学校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 ,落后
施教 。
3. 使个体进步阶段化。 我们帮助学生进行 目 标分解 、 分
夫教货 20 6 ‘号 旬 料 0 年月 中 刊
级, 正确构建阶段性 目 让每一个成功哪怕是很小的成功 标, 都给学生以自信 , 让学生用 自 信点燃 自己渴望进步的火花 , 产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4. 使德育活动 自主化。把学校准备开展的每一项德育 活动及其目的要求交给学生, 让学生构思、 , 设计 让学生承 办、 主持, 让学生总结、 提高, 给学生一个较大的空间, 做到 人人参与, 个个受益。 (二)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 , 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需要是历史地产生的, 是在主体活动, 尤其是在实践中 形成和发展的。 实践过程本身就是创造需要的过程。 人在创 造自 身需要对象时, 才能形成自己新的品格和新的需要。 我 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 要。 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 , 学生中表现出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灵魂, 体现着中小学教育的 基本 目的与归宿 , 贯穿德 、 、 、 智 体 美等教育实践 的各个方 面, 统摄着整个中小学教育。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中小学德 育进人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德育理论研究逐 步深化 , 德育实践的改革 日益深人。 个体品德的积极能动构 建, 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推旧出新、向前迈进的源动力所 在。 藐视” “ 学生品德构建和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 推广开 来, 就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发展的阻碍。如果我们承认这一 点, 就应力求通过发展人的主体素质 、 提升人的主体性 , 培 养具有 自主性、 创造性的人, 去批判继承已有的道德 , 改造 其不合理的成分, 从而实现时代的超越。 中小学教育是面向 未来的大业 ,体性能进一步弘扬 , 这 就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 尊自 信、自 我控制、独立判 断、 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 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强烈的竞 争意识 、 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 有创新意识 、
主体性德育模式与德育实效性探究
、
主体 性 德 育 模式 的含 义
主 体 性 德 育 模 式 的 基 本 含 义 是 承 认 和尊 重 人 的 主 体 地 位 ,培 养 人 成 为 具 有 自 主性 、独 立 性 、 能 动 性 、
创造性等 “ 主体 道 德 素 质 ” 的 社 会 主 体 的 模式 。 具 体
地 说 ,就 是 以人 的 需 要 为 出发 点 , 以人 的 发 展 和 完 善 为 目的 ,按 照人 的 需 要 和 个 体 自我 发 展 的 要求 ,有 目
格 教 育 ;传 统 的德 育 更 多 关 注 的 是 如 何 适 应 政 治形 势 变 化 ,忽 视 受 教 育 者 的 立 身 做 人 和 人 格 完 善 。 德 育 实 践 中 只重 视 单 一 的 政 治 目的 的 片 面 做 法 ,不 仅 仅 忽 略 了受 教 育者 的全 面发 展 ,又 往 往 容 易 脱 离 受 教 育 者 身 心发 展 实 际 ,其 空 洞 的教 学 内容 ,难 以 引 起 受 教 育 者 的共 鸣 ,从 而造 成 受 教育 者 本能 的 漠视 。 目前 。我 国德 育 成 效较 低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 德 育 施 教 者 在 德 育工 作 中无 视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所 造 成 的 。 这种 无 视 主体 性 的德 育 方 法 培 养 出来 的 人 大 多 是 缺 乏 独 立性 、主 动性 和 创 造 性 ,缺 乏 个 性 ,缺 乏 自主 自立 能 力 ,不求 进 取 , 害怕 问题 , 回避 矛 盾 。是 否 具 有 主 体性 人 格 是 决 定一 个 民族 兴 旺 发 达 的 关 键 ,而 主 体 性 人 格 必 须靠 主 体性 德 育 来 培 养 , 因此 ,进 行 主 体 性 德
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学校德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德育目标大而划一,没有形成明显的目标系列,缺乏针对性;德育内容单薄,观念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德育主体主动性发挥不够,直接影响德育实效性等。
本文重点阐述在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教育德育观念主体性作用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自己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体,不依赖他人,自主地做自己的判断、主张和行动,其中自主性中的“自”既是“自己”,也是“自我”,具有自主的意义。
在德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个人的意志、人格和理想,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利。
他们的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提升、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受教育者自主生成、自主构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弘扬学生的自主性,是时代发展对学校德育观念提出的新要求。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现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本,为发展学生素质服务,为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服务。
在德育实践中,一方面教育者应给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创造情景、表现自己,让学生体验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道德观念教育实践中亲身体验,学会自主地进行思想道德信息的沟通,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相互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展示自己,认识他人,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感情从中得到升华。
二、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性体验性是指每个学生都作为主体直接地、民主地、主动积极地参与一切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真实体验生活,体验到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其主体性素质的发展。
现代德育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充分了解德育内容和问题,在既有的社会规范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培育自己的道德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三位一体”大德育(此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三位一体”大德育(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三位一体”大德育(此文发表于基础教育参考2007第9花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三位一体”大德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进入了一个误区。
本来应该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教育变成了条块分割、相互推委、相互埋怨。
我们认为,对于青少年教育来讲,学校教育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指导家庭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完成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在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方面,最大的困难是:学校教育是相对独立的,但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基础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学校很难因地制宜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社会教育是非常综合和复杂的,学校有时无能为力。
在我校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尝试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社会实践的中介作用,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融为一体,整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自管自育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最大的教育资源。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高境界。
1、建立三级学生干部体系,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非常繁杂,教师经常陷入管理的事物而不能自拔,学生常常因为不能主体参与而失去动力。
我校建立了一套以学生发展处为龙头,以年级为中心,辐射到每个班级和每一位学生的,以学生干部为管理主体,以定量评价为重要管理手段,以常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系统。
完成学校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实现学校的有序、和谐、健康发展。
为使三级管理系统能够自动有效运,我校建立了三级学生干部体系。
校学生会负责全校的社团及活动管理,年级学生会负责年级活动的组织和年级常规管理工作,班委会负责班级工作、班集体建设和小组合作管理。
该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德育管理的效能。
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德育实效性
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德育实效性摘要: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中,我们还从主观愿望上要求学生向上、向善的效果甚微。
本文从学生的情感培养、道德品质、健康人格方面探讨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德育实效道德修养道德信念主体性当今社会学生受到的影响纷繁复杂,“问题”学生增多,青少年犯罪率上升。
屡见不鲜的负面案例让我们意识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德育必须让学生自主地实现价值认同、道德内化,才能提高实效。
一、德育实效的含义及理论基础德育实效是指德育工作的成功率,或者说是德育预期目标任务的达到与成功率。
要面向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除了要有健康的身体、出色的才智外,还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
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有忠心、孝心、爱心;能自尊、自信、自强,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力;不断进取、勇于担当等。
学校德育持久进行,但距预期目标距离甚远。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刺激——内化的结果,德育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的内化过程。
它的本质特征就是主体性,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体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是指既要使其具有主体意识,又要具有主体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价值认同、道德内化。
二、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1.学生自身缺乏判断力、辨别力和抵制能力。
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太多的新鲜信息一起来到学生面前。
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均处于发育阶段,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对所有信息来者不拒,因而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迷茫,追求享乐,盲目崇拜,步入人生误区,道德标准错位,道德认识偏激、错误等。
2.学校德育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有说服力的指标,只注重受教育者的协调性品质,如服从、忍让、遵循常规等,而不注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品质,如开拓、竞争、创造、参与、选择等品质的培养。
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有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重要性 , 不少班 主任把德育 方法 当作 “ 管制 的手段” , 突 出表 现是 :
一
时最喜欢 晒富的男生 小张担任社 长。让他们管理班费 , 负责班级 谈 德育必 是严字 当头 , 有的班主 任非常崇拜 “ 严 师 出高 徒” , 甚 各项 活动经 费的管理 , 并且在 1 1月份安排了一次社 区服务活动 。 至有 的班 主任 将德育 目标“ 班规 化” , 无视学生 内心深处丰富多彩 在 这 个 社 区有 这 样 一 个 家 庭 : 某 男 A 的父 亲 原 来 开 有 一 家 电脑 公
的总结报告主要 内容有 : 1 . 文化水平不 高 , 不善管理是公 司倒闭主因。 2 . 创造财富不易 , 管理财富更加不容易 。 如果 自己没有文化知 识, 前辈留下的财富不但不能够升值 , 甚至有可能守不住 。 3 . 政 府对 困难家庭 的救 助 , 体现 了党和政府对人 民群众的关 4 . 感 触很 深 , 要珍惜学 习机会 , 要养成勤俭节约的 良好习惯。 点评 : 1 . 针对小张等 同学 的晒富心里 , 德育 活动分为班务管理 和社 区服务两个 阶段 , 设计合理 , 针对性强 , 阶段 目标与终极性 目 2 . 学生 的认识 和总结是学生 在活动过程 中情 感冲突 的结 晶。
个 内容 : 采访 这 个 家 庭 并 且 进 行卫 生服 务 。活 动结 束 后 , 学 生 提 交
理机制研究 , 忽视 了道德实践 的权重 。道德规范 、 准则体系之 间缺
乏实践作 为中介 , 就不能有效地 内化 为道 德信念 。应该 让学生在 实践 活动过 程 中暴露 其心理活 动 , 并 且产生情 感冲突 , 教 师适 时
2 . 加 强指 导 与 培 养
德育工作是班 主任工作 中的核心 内容 , 学生是否能够健康 成
主体性德育的实施策略
2013.05学教育149主体性德育的实施策略张雪琼(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甘肃定西730500)[摘要]目前,在学校德育工作现实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的倾向还十分严重。
笔者认为,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积极举措,是素质教育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召唤。
所谓主体性德育模式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作为主体,通过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德育的过程和实践,引导受教育者对德育的原则和内容自觉地进行理性思考,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自觉、自愿地作出合乎正义的行为选择的一种教育模式。
[关键词]德育教学;策略一、坚持德育目标的导向性和层次性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灵魂。
德育目标的制定,一是要有伦理学的依据,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而定;二是要有心理学的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定。
学校德育工作总是服务于社会,我们在确立学校德育目标时,首先要注重导向性,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学校德育目标的确立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个体的差异性,因而,德育目标的确立要具有层次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德育目标与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受教育者的实际都有较大的“坡度”,普遍显得过高,注重导向性而缺乏层次性。
过高的道德目标使很多学生难以做到,而缺乏层次性的德育目标使学生无法区分道德要求和道德追求,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也使得道德追求也失去本身的导向作用,以至于学校德育出现“小学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而大学不得不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怪现象。
为此,当前我们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加强学校德育目标的层次性的研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制定一套适合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道德水平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追求。
让学生从基本的道德要求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做起,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做起,逐步向更高道德追求迈进。
依托主体性德育活动 拓展学生课外实践
系列活动 , “ 争 孝敬章 ’ 五年级根据
《 在 生活 中 》 课 可 以争 “ 制 章 ” 法 一 法 , 开 展 法 制 宣 传 和 法 制 竞 赛 , 养 学 生 培
容彼此关联,前后承接 ,并延续一定 的教学时间, 而学生 良好品德和行为
编演过程 , 把文本学 习、 德育、 文艺创 作三者融合在一起 ,打通学科德育的
如 品 德 与 社 会 教 材 “ 为 祖 国 作 的 一 员 , 列 中 ,围绕 “ 国 的 历 史 , 系 我
色扮演的方式转变为自身的道德行为, 改变 了以往贴标签式的德育灌输 ,真 正落实学科德育 。另外 ,编演课本剧
活 动还 可 以进 一 步 丰 富学 生 的课 余 生 活 , 发 学生 的 学 习兴 趣 和积 极 性 , 激 促
进学生交流合作 ,对于形成积极 向上
的 和谐 校 园文 化 , 促进 学 生快 乐 成 长 , 也 有着 极 为 有益 的作 用 。
道德品行教育 的重要 内容。 学校可 以
发 动 学 生 开 展 “ 活 中 的八 荣 八 耻 ” 生 现 象 大 讨论 , 学 生 在 讨 论 的过 程 中 使
教于 乐。
的雏鹰争章活动因其灵活多样 的争章 “ 八荣八耻 ”的道德标准成 为 日常生
受 到学 生的欢迎 , 它也是学校 重要的 品德与社会教材 , 根据学校各年段德 育培养 目标精心设计雏鹰争章活动 , 既很好地解决了品德与社会教学重点 学校德育工作 , 从而 彰显 品德与社会 课的德育主渠道地位。
的发展 ,走进世博的历 史,感受科技 的力量 。
尊敬之情;针对 二年级教材 《 小手洗 干净》 ,可 以设计争 “ 生章 ” 卫 ,培养 学生勤洗手 、勤剪指 甲、带手帕等卫
德育融入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德育融入综合实践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将德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融入综合实践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刻感受社会的需要,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到各种道德准则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德育融入综合实践的具体实施方案。
1. 设立德育导向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各种德育导向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如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环保实践等。
2. 强化德育教育的引导作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评价。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良好品德和行为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
4. 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
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德育融入综合实践的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融入综合实践的组织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分工,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
德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德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制定并实施德育实践活动方案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学期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诚信”、“友爱”、“责任”等。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
2. 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环保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温暖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德育文化活动开展德育文化活动,如德育讲座、德育演讲比赛、德育知识竞赛等。
通过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组织1. 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制定德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计划,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与人员等。
2. 组织活动实施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德育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
教师要积极参与活动组织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 活动评估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五、活动保障1. 资金保障学校要为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
2. 安全保障学校要加强对德育实践活动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参与活动的安全。
3. 师资保障学校要加强对德育实践活动的师资支持,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活动的质量。
六、活动效果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学生德育的实践报告
关于学生德育的实践报告
学生德育实践报告
一、实践背景:
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品质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通常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课程设置,以及师生互动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践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2.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人格魅力。
三、实践内容:
1. 开展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可以通过讨论道德问题、分享正能量的故事、进行道德评议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德育意识。
2. 设置德育课程:学校可以在校本课程中设置德育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学习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素养。
3. 组织志愿活动: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学生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
4. 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四、实践效果:
1. 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行为规范明显改善;
2. 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3. 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4. 学生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得到塑造,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反思与展望:
在学生德育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持续加强和改进。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德育实践路径,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质修养,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 参与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变学生 的被动接受为 主动渴 蠢 求 , 自觉探索 , 真正实现从“ 要
晚 我学”向 “ 我要学”的转变。
艳 一 、创 新 和 改 进 学校 德 育 问题 关 键 要 确 立 学 生 的 主 体意识 长期 以来 ,德育 中教 师 和 学 生 谁 是 主 体 ? 这 个 问 题 在 于谁 发展 ,怎么发展德 育
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融入中小学生
因势利导 ,实现德育 目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必须从学生 的成才需求出发 在德 育过程 中,学生主体作用 的发挥首 先应该来 自主体 的内在动力 。学生参与德育 的 内在动力在于学生要 不要 成才。一方 面, 在当今社会 中,知识 的价值愈来愈高 ,人才 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 。另一方面 ,学生开 始 明显地感到社会竞争 的激励 ,感受到校 内
的重心应转移到学 生的主体
性 发 展 上 来 ,找 出影 响 限 制 主体性 发挥 的因素。发挥主 体性 ,意味着知 己知彼 ,了 解 学 生 , 了解 自己 。德 育 是 建 立 在 真 正 尊 重 学 生,信任学 生,同学 生合 作的基础上。在 德育 中要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 学 生在 德育中的 自主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 在学生的 自觉参 与和 自觉探索的基础上加 以
党的十八大提出 “ 倡导富强 、民主、 文 明、 和谐 , 倡导 自由、 平等 、 公正 、 法治 , 倡导爱 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 观 ” ,适 逢 其 时 、 意 义重 大 、影 响深 远 。 教育 中小学生 树立社 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 努力培养 出新 时期社 会 主 义 的建 设 者 和 接 班人 ,是教育工 作者 的使命和责任 , 将“ 社 会 主义核 心价 值观” 的解读与践行 融人 中 小 学 生 思 想 品德 课 不 仅 是对 “ 社 会 主 义 核 息 ,让 学 生 在 比较 中 、在 不 同观 点 的交 锋 中 心 价 值 观 ” 的 弘 扬 , 提高能力 ,而且应努力培养学生 正确 的思考 更是丰 富中小 学思想 方法 ,提高在复杂 的信息环境 中进行 独立思 品 德 课 程 工 作 上 一 个 , ; 考与分析 ,培养去伪存真 的方法与能力。 创 新的 尝试。 嚣 四、 发 挥 学 生 的主 体 作 用 , 必须 采 取 参 将“ 社会主 筛 与 式 的教 育方 法 义核心价 值观”融入 范 实现学生在德育 中的主动参 与,要 求德 以 课堂 教学 为主 的 思 想 奈 育方式从 “ 灌输为主”向 “ 参与为主”转变。 品德课第—课堂,发挥 传统 的德育实践 比较强调 灌输 ,普遍 采取以 好主渠道渗透作用 教师 、课 本 、课 堂为中心进行集 中式 教育的 就更好地将 “ 社 赢 方式。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实践体 验和独立思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 主为主 义 意识强 ,有较强的独立性 和 自我实现意识。 的思想品德课 第一课 因而现在德育工作需要 注重学 生的独立思考 堂 ,从课程 定位 、课 。 和 自我教育 ,德育工作者应根 据学生成长的 程 内容 、教学 方式三 降 内在需要和规律 ,在启发 引导 的基础上让学 方面做 出思考。 艺 生对德育过程的主动参与, 并发挥主体作用 , 从 课 程 定 位, 芬 受 到教 育 。 为顺应新教育 时代发 五 、发 挥 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 在 学 生 中 建 展趋势要 求,当我们 设一支骨干 队伍 试将 “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从学 校德育的总体实施来讲青少 年学生 价 值 观 ”融 人 到 小 学 内部是有不 同的层次 的,存在着 主体 的差异 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 同 性 ,必然存在着一部分思想较 为先进 的骨干 时 ,不得不考 虑其融 分子。发挥学生整体在教 育中的主体作用 , 入到传统思想 政治教 需要调动主体 内部 的积极 因素 ,通过学生主 育 体 系 中 的定 位 问 体 内部一部分先进 分子带动其他部分 ,通过 题。因此 ,在 不大改 学生 中的骨 干分 子来团结凝聚学生整体 ,这 动 原 有 课 程 的 基 础 是发挥学生在教育 中的主体作 用的一种有效 上 ,将 “ 社会 主义核 做法 。学校应在德育上坚 持分层次的格局 , 心 价 值 观 ” 的 融 入 作 并努力实现 以先进 带动后进 ,以骨干分子带 为 “ 辅修 ”,以充实 动普通学生 ,从而有效地 发挥 学生 自身和主 中小 学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体作用。 内容、服务于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传播与继 总之 ,学校德育 中的主体性 教育是现在 承 。 社会发展 的客观要 求,也 是学 校德育改革和 从课程内容 , 教学是一个系统、 互动的工作 , 发展 的客观要求 。只有加 强学 校中的主体性 而架起教与学之间桥梁的就是 教材如此 ,才能 教育 , 才能迎接现代社会对学校德育的挑战 , 够多元化的展示 “ 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观 ” 的博 才能迎接教育现代 化对 学校德育的挑战 ,才 大精髓 ,不仅使 思想政 治教育教学 内容丰富, 能迎来学校德育 自身生
【 摘 要 】在 学 校德 德 育 中,教 育 者 学 生之间的互相竞争带来 的压力 。这些都使 的 主 导 作 用是 教 育 者依 据 某种 道德 观 念 和 要 得 学 生 时 刻 表 现 出一 种 强 烈 的 成 才 愿 望 。抓 求 ,对 学 生有 组 织 、 有 计 划 、 系统 地 施 加 道 住 了 学 生 成 才 的 问题 ,就 可 以从 内在 动 力 的 德 影 响 , 力 图使 受教 育 者 的 思 想 道德 向教 育 深度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德 育中的主体作用。 者 所 期 望 的 方 向发 展 ; 受教 育 者 的 主 体 作 用 德育工作针对 了学生 的成 才,抓住 了学生这 表现在 学生对教 育 内容的选择 性接 受及采取 种需求 ,就能激发起学生 的潜 能,焕发 出学 相 应 的 行 为反 应 上 。 生 自主性 。 【 关键词 】 主体性教育; 主体意识; 成才.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必须着 眼于学 选择能力 ; 参与 ;骨干队伍 生选择能 力的提高
套 问题 :一是来 自学校方 面的
问 题 — — 观 念 的陈 旧 、方 法 安 的 不 当 、 内 容 的 不 适 ;二 是 徽 来 自社 会 方 面 的 问题 —— 环 境 的开放性 导致消极 因素对 校园环境 的污染。如何发 挥
学生 的主体作用 ,正 日益 成 清 为 学 校 德 育 中 这 一 对 矛 盾 双 浅 方的主要方面。 在新形势下 , 学校德育应 向以学生 为主体 于 的德育方 向发展 ,即在学 校 _ 幸 德育实施 的过程 中,要充 分 徽 尊重学 生的主体作 用 ,调 动 学生 的主动性 ,体现学 生的
在学校德德育 中,教育者 的主导作用 是 教育者依据某种道德观念 和要 求,对 学生有 组织 、有计划 、系统地施加道德影 响 ,力 图 使受教育者 的思想道德 向教育 者所 期望 的方 向发展 ;受教育者 的主体作用 表现在学生对 教 育 内容 的 选 择 性 接 受 及 采 取 相 应 的 行 为 反 应 上 。 由 于 学生各 自的主体性发展水 平 存在着差 异,对同样 的教 育 影响会做 出不同形式或不 同 程度 的反 应,亦会产生不 同 的教育效果。 当前 ,学校德 育工作从 主体 自身 以及 影响主体诸 因 素来看主要有 以下几方 面的
进 课 堂 、进 学 生 头脑 ,使 中 小 学 生成 为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观 的践行 者 与传 播 者 。
【 关键词 】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中小学
学校 成为开放的学校 ,学生也成为 开放 的学生。因此 ,德育更应该充分发挥学 生的 主体作用 ,应该实事求是地允许并鼓励 学生 在开放的信息环境 中思考 问题 。在过 去,教 育者 的权威来 自于其 占有 信息的数量优势 , 在今天 的环境 中,这种优 势慢慢 消退。只有 在充分尊重学生 主体作用 的同时,帮助学生 增强对各种信息 的辨别 能力和选择能力。传 统德育强调正面教育 ,主要是用 大量 的正面 事实和正确观点来教育学 生,同时辅 以对不 良信息与反面观点的批驳 的话 , 那么在 当前 , 教育者 已经不可能告诉学生们每一条 或每类 信息的正确与谬误 。因此 ,学校德育应 大力 加强学生面对信息的鉴别 、 选择能力 的培养。 在德育过程 中不仅要注意 给学生 提供全 面信
【 摘
要】 本文通过探 索如何创 新将 “ 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品德课的途径 , 分 别从 思 想 品 德 课 三 大 课 堂 阐述 其 具 体措 施 , 推进 “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观 ” 更好 地 进校 园、
学校德育在主体性教育中的实践
生 :思 想品 德课 :三 大课 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