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记叙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__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
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
在教学时,我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知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二)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__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二)教师准备课件。
(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与地震相关的图片与音乐)。
五、课时安排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题师:“同学们,还记得5月12日这个令全中国人民都无法忘却的日子吗?是啊,这天无情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的四川汶川等地,造成了近7万同胞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的惨痛景象。
孩子们,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场大地震,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1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为任务,训练重点是“使学生感恩所有善待自身的人,用心去爱自身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感受真正的情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描写突出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播放图片)音乐响起。
谁能说说,看到这些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多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大家用心,闭上眼睛,静静地沉浸在这亲情带来的甜蜜和幸福里。
)播放视频:《洛杉矶大地震》片段。
(看完了地震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六个词。
)课件出示: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利用这六个词语,回想你刚才看到的地震画面,谈谈你的感受。
)2.过渡:同学们,地震过后,不但仅留下的是满地的废墟,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但在这次大地震中却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
3.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设计理念】通过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珍贵,从心底深处感受灾难之后人们的反应,为后边教学做好铺垫。
二.回顾课文,内容再现读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设计理念】初知课文,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为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三.细读品味,感悟亲情师:文章中的父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了不起)默读课文,把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把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1.父亲的了不起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的哪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挖)挖了多久?(38小时)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漫长的38小时(细节描写感受父亲挖的漫长)过渡:挖到8小时的时候,父亲的手臂被玻璃划出个大口子,鲜血顿时涌了出来,他_____________挖到12小时的时候,强烈的疲劳占据了父亲整个身体,他__________挖到24小时的时候,父亲依然没有找到自身的儿子,他_________挖到36小时的时候,父亲已经体力不支倒在废墟中,他_________这是多么难熬的38小时啊!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是一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父亲的行为更是一般人不可能做到的,请带着一份感动读文!(指导朗读:语气低沉难过)危险的38小时(感受环境带来的危险重重)过渡:地震过后总是危险重重,用心读文找找描写父亲不顾生命危险寻找儿子的段落。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父亲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想着遇难的孩子,这种无私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你收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2.师出示课件。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新词(3)想一想,试一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一句长句子讲清楚。
2.检查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品读课文:1.各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地方,用你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体会体会2.汇报:(1)第二自然段的“冲”,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冲”字读一读这句话引读该段(2)与其他父母比,这位父亲了不起之处?(3)父亲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交流(4)投示12节,读,说说这位父亲的哪些举动感动了你们?(5)引读父子见面时的对话,分角色读(6)这段对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投示儿子的话,体会齐读12~19自然段(7)齐读儿子让同学先出去的话3.总结。
四.启发扩散: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板书设计:11.地震中的父与子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爱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初读课文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学会用比较,想象,练习,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地震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
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
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2、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3、学生读课题二、初读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检查字词阿曼达砸着血迹3、引出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⑵挖了多久?(38小时)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__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
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
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
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锦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锦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谈话导入:对下面的一段文字,大家一定有了深切的体会。
出示一段赞颂亲情的抒情性文字,可以是收集到的别人的文字,也可以教师自己撰写的:(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让学生齐读。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初读课文,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边读边动笔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4、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⑵读后你有些什么想法?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所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
同时,又寻找到阅读__的突破口。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2一、导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体现父爱、母爱的诗歌、散文、故事、名言,准备打擂。
二、导学内容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解词语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相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读懂课文大意,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课文1、体会父亲在救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1、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阅读短文《回忆中的家》(节选),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体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2、用心体会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又饱含父爱、母爱真情的事。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写一篇体现与父母间感情的记叙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预习时学习新字词,对于不懂的借助字典或者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解决难题。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3.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认识八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如:“曼墟砾爆”等生字。
教学难点: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入情入境1.PPT展示一系列有关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感人照片,特别是关于地震中父母和儿女之间的感人照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篇)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宏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终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宏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3、提醒课题:19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答复。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力量和表达力量)2、小组间沟通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1、学生进展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把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信任他们之间肯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鄙视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力量,另一方面训练写作力量)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模板8篇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模板8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学会用比较,想象,练习,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地震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
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
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2、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3、学生读课题二、初读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检查字词阿曼达砸着血迹3、引出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⑵挖了多久?(38小时)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__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
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
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
这是为什么呢?2、揭示课题: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
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
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⑴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⑵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⑴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一、设计指导思想本课的教学是以“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而设计教学的,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有一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文章虽然语言比较平实,但描写具体,情感真挚。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而真正理解父子之间的真情,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学情分析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四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四、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好词佳句。
我能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解决课文的生字词,并积累语言。
知识链接: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预习任务:1、正确大声的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主、合作、探究:1、交流生字词自学情况,学习巩固生字词。
2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分角色朗读父亲及儿子的对话,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1、洛()矶瓦()废()()抖()炸( )乱2、解释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3、课文讲述了()发生在()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的感人的故事。
学习收获:知识延伸:找一找并搜集相关地震的知识。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a、我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b、我能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学习重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预习任务:正确流利的大声读课文。
勾画出文中描写父亲和儿子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爱的伟大。
仔细品读相关段落。
自主、合作、探究:1、课文第二十自然段,父亲颤抖的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颤抖的说,应该高兴才对。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学习目标1、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了解课文故事的梗概。
读的过程中画下不认识的字词,自己解决。
2、接读课文、复述故事3、轻声读课文,可以通篇读,亦可选择重点段落细品,把自己不懂得地方用曲线画出来打上问号,。
二、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
(小组内——抽查情况)1、小组内学习展示。
(1)这节课,我学会了一些词语,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解决了一些课后的思考题或每课一练中的题目等。
2、抽查学习情况。
抽查生字的读,说或写的情况。
(主要是针对中差生)(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把自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在空白处写出感悟,现在想读给大家听听。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他的爱的,儿子又从这伟大的父爱中得到了怎样的力量。
3、几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记录出问题的地方,然后集体纠正;同学复述故事的梗概。
(2)课文朗读展示,并说说自己读完以后的新滋味。
(三)激发知识冲突(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四)学习收获展示生生展示: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第12小节的处理读说想象画面:手指抠破了,他没有停止;衣服划了长长的口子,他没有停止;眼睛肿着、布满了血丝,他也没有停止!范读再度想象废墟中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父亲根本不顾。
精选《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三篇
精选《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__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
(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2、初步领悟__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学生谈读书体会.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学生谈阅读体会.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2)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3)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3、反馈交流.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1、复习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反馈,并板书:父子)2、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课件出示影音资料)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生齐答——不大)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板书(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四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导入课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三、认读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交流: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五、总结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下节课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了不起儿子《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四篇
2023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联系实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父亲为救儿子不顾生死的父爱亲情以及孩子在危险情况下先人后己的美好品质。
教育学生做个有责任感的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感悟,让学生感受到父子情深,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教具准备。
课件、信封。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进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父子之爱。
(四)走出教材,品味人间真情。
这是发生在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
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深痛的记忆。
今天我要与同学们走近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去看看那次地震中那对不平凡的父与子。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1、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这次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3、主要人物是谁?你更喜欢谁?4、再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5、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在读中感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品读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父亲的仍不放弃。
师:“没人再来阻挡他。
”说明有人阻挡过他。
都谁阻挡他了?生:好心人“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
”师:听到这话父亲的反应是什么?生: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谁阻挡这位父亲?生:救火队长。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师:父亲的反应?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从父亲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还有谁?生: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师:父亲此时的反应是?生齐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让我们带着深情再读11自然段。
生齐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3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单元主题导入1、老师引语:同学们,父母之爱,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父母之爱,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希望。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入第六组课文,去感受浓浓的父子之爱。
2、播放地震视频。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无情。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灾难都显现出人性的光辉。
同样,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也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天就要我们走进这对父子,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辅导。
交流三、细读课文,品悟父亲了不起1、读完全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了不起,读这句话。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在一起。
2、看到这句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学习提示:1、画一画,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2、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3、品一品,体会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文,师巡视。
交流。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自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为什么不直接说他挖了36小时?动作描写坚强执着3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再”字,你明白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感受父母之爱
(1)出示两张图片(伴随轻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组图片,通过这两幅图片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倾斜的雨伞)
(预设,父母的爱)
师: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爱如丝也如水,爱融入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中,我们在关爱中长大,父母的爱,也许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也许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但是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又将迸发怎样巨大的力量呢?
2.揭示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洛杉矶大地震,一起去认识一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同学们开始吧!
好现在我们用填空的方式来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坚定走向那片废墟,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
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齐读主要内容。
2、引出中心句:
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板书:了不起父子
三、精读
师:是的,作者是这样评价我们这对父与子的,但是今天我们要通过学习,在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那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可以简单批注)
(一)解读父亲的了不起,与其他家长的对比。
(1)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师:而父亲的反应呢?“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
师:为什么其他的家长赶到现场,痛哭之后,便离开了呢?难道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爱孩子,只是略写了)(因为他们觉得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其他家长也是爱孩子的,但是当他们面对眼前的废墟是,因绝望而放弃,
师:再来看看我们的父亲,面对这片废墟父亲心理怎么样
生:难过伤心。
师:难过伤心,甚至绝望的大声哭喊过,但父亲却猛的想起了他和儿子的约定,是什么约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于是坚定地站起身。
(伤心—绝望—坚定)
从这里可以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坚定的
对,坚定的父亲
板书:坚定
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他的脚步是坚定的他的信念也是坚定的。
(2)父亲在救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人来劝告?(用双横线勾画出相关的句子横线)
好心人:拉住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
这些人为什么不帮父亲呢?是因为他们的冷漠吗?
不是,因为绝望。
面对这些人的劝告,父亲是怎么说的。
1.父亲:“谁愿意帮助我?”
2.父亲:“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3.父亲:“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朗读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却没有人来帮助他,因为他们都觉得已经不可能了。
但是这位父亲停止了他的救援吗?
(二)漫长痛苦的38小时
(1)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啊。
父亲的救援行动仍在继续,那么他挖了多长时间呢?
生:38小时。
师:对,父亲挖了38小时,但是在这38小时之前还有没有一组数字,也是描写父亲救援儿子的时间的。
*句子比较:
有:是哪些数字。
师:你们的意见呢,和他一样吗?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他挖了38小时……
师: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写,“他挖了38小时,……”而要用上这一串数字
生:(感受文本在表达上的细节描写,每一段挖的过程,都让人感觉漫长,感受父亲漫长过程中的内心世界。
)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师:谁来读读看看这个漫长的过程……
生:读
师:你的生意真好听,但是在我听来,这36小时怎么过得这样快呀!师:对父亲每挖一段都让我们感觉很漫长,煎熬的.痛苦的.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声音要稍微延长点.
老师是这样读的(师范读)
来孩子们你们自己推荐一个朗读能手来,读读这漫长的36小时。
师:好孩子们带着我们的理解来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同时读出时间的漫长。
师:对呀,读书就应该这样,不但要读出表面的意思,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
师: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当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师:那么当我们读38小时时心情的怎样的
生:惊喜,
师:对,这时候的父亲是惊喜的激动的,那我们读的时候声音要稍微高扬一点。
师:好老师把这句话加到第一句的后面,谁来读读这一整句
好,你来
师:评。
我们一起来体会着漫长而又惊喜的时刻。
齐读。
是啊。
文字是有感情,文字是有温度的。
这就是我们读课文的方法。
1透过这串数字,我们想象一下这位父亲经受了怎样的困难和痛苦?
导:孩子们父亲在挖的过程中有没有借助车辆或者机械类的东西,他靠的是一双手啊,他有可能受伤吗?你觉得他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生说:
经过孩子们之前想象的那一幅幅伤痛画面,此时此刻,站在我们面前的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啊!
衣服破烂不堪,双眼布满血丝,到处都是血迹。
出示:句子衣服破烂不堪,双眼布满血丝,到处都是血迹。
面对随时爆炸的现场父亲退却吗?害怕过吗。
对不害怕,我们用两个字来表达就是---什么无畏
板书,无畏
整整38小时,父亲都不曾害怕过,放弃过。
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勾画,品读,想象,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么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些地方呢?用横线勾画出来。
(四)儿子的了不起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从这句话我们感受到儿子的什么品格?
勇敢,坚信
儿子坚信爸爸会来就他。
才会勇敢的劝告其他孩子不要害怕
板书:坚信
2.“不!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
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
这是一个无私的孩子
板书:无私
儿子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因为他和父亲有个什么样的约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四、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着父亲的坚定和无畏了,同时也感动于儿子的坚信与无私,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下课。
五、作业和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奇迹的名字叫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