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管理定律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著名管理定律及其应用
形形色色的管理定律,既是人类思想的基石,也是人类千年智慧的结晶。作为对伟大的管理思想和卓越的领导智慧的科学总结,它们影响了世界各地无数企业家与管理者的头脑,提高了组织的绩效,并且帮助很多组织和个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得了成功。但另一方面,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每个管理定律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不足。认清这些缺陷与不足,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运用这些管理定律,充分发挥它们在经营管理中的科学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一只木桶定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要找出系统的短板(薄弱环节)并致力于补短(改善薄弱环节)。但另一方面,补短(改善系统薄弱环节)必须加大投入,是件费力、不容易做到也不容易很快收到成效的事情。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要合理挖掘现有要素的潜能,就要在“用”上下功夫,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长处,这或许比补短更为有效。正如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所说:“用人不求全,用70分的人才就好。”就是说,用人贵在用其所长。
一只木桶,如果木板长度都合适,但互相之间的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这说明律木板之间紧密程度的重要性。同样,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组织的绩效不仅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能力,更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合作程度,即团队精神。
又如大家所熟悉的“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的三匹马跟齐威王的三匹马比赛结果屡赛屡败。大军事家孙膑经过观察发现,田忌的上等马比齐威的中等马好;田忌的中等马比齐威的下等马好。于是,孙膑建议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同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用自己的上等马同齐威王的中等马比赛;用自己的中等
马同齐威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田忌三局两胜,打破了屡赛屡败的怪圈。这充分说明,系统的功能并不完全是由某部分决定的,各部分的组合与匹配有时更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挪威人捕捞沙丁鱼,运回码头时常有一些鱼由于仓内憋闷而死。后来,他们把鲶鱼放入鱼槽。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由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鲶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四处游动,激发了活力,空气也流通了,结果沙丁鱼被欢蹦乱跳地运进了渔港。
根据“鲶鱼效应”,有意识地引入一些“鲶鱼”式的人才,通过他们的挑战性的工作来打破组织昔日的平静,可以激活组织,大幅度地提高的绩效。于是不少企业认为,只要引进人才,就可以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鲶鱼效应”。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鲶鱼效应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估与精心的安排。若不能将“鲶鱼效应”放在整个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加以全盘考虑,就会适得其反,酿成“鲶鱼负效应”,进而演变为“鲶鱼”与“沙丁鱼”、“鲶鱼”与“鲶鱼”的窝里斗。
仔细研究可以看出,“鲶鱼效应”实现的前提是出现了员工普遍不思进取的现象。假如你所在的部门的员工本来就有龙腾虎跃、锐意进取的氛围,可是,你还要我行我素地坚持引进超量的“鲶鱼”,便可能出现“能人扎堆”的现象,引发内讧和无休止的矛盾,致使组织的效率低下。
拿破仑曾经说过:“狮子率领的羊的军队,要远比羊率领的狮子的军队作战能力强。”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首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智慧和能力相当的人不能扎堆,能人扎堆对企业的发展未必有利。对一个企业来讲,并非能人越多越好,而是适量就行。在企业里,帅才、将才的搭配一定要适当,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
华盛顿合作定律
“华盛顿合作定律”(简称“华盛顿定律):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宁日。
美国人喜欢把简单的道理总结成定律,所以中国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三个和尚”的故事,到了美国就变成了“华盛顿定律”。当然,“华盛顿定律”不完全是中国“三个和尚”故事的翻版,其内涵更为丰富。
螃蟹的故事也能从另一方面,说明“华盛顿定律”中的“三个人永无宁日”的现象。篓子中如果放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来的。因为只要有一只螃蟹想往上爬,其他的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把它也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出去。人与人也是这样,因为人的合作不是静止的,它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互相推动时自然会事半功倍,相互牵制、抵触时则会事倍功半。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华盛顿定律”的存在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责任分配不明确,导致员工职责不清;二是彼此缺乏沟通,没有形成真正的团队精神;三是团队中有制造不和谐的人存在,影响团队的战斗力,使团队“永无宁日”。
在企业中要警惕“华盛顿定律”的滋生蔓延,就要从制度上和机制上杜绝产生“华盛顿定律”的土壤和条件。首先,要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对每一个员工都要有明确的分工,这样就会使大家轻易地看到谁在敷衍了事,谁在互相推委。对一个组织来说,必须进行详细的任务设计,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该干什么,从明确职责上遏制“华盛顿定律”的滋生。其次,要加强团队建设。人与人的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则是另一个问题。要想形成真正的团队,就要加强团队建设,加强团队内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互相合作的团队文化,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潜能的同时,尽量避免过多的内耗,使团队避免“华盛
顿定律”的滋生。再次,对有意制造不和谐的人决不姑息迁就。企业里常会有一些人嫉妒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并且天天想办法加以排挤。如果企业对这种人熟视无睹,久而久之,组织里就会只剩下一群和谐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这样一来,“华盛顿定律”的滋生和蔓延就不可避免了。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凡是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马太效应”来源于《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个故事。古罗马的一个国王远行前根据每个仆人的才干,把一部分财产委托给他们,希望他们学做生意。给第一个仆人5个塔伦特(注:古罗马货币单位),给第二个仆人2个塔伦特,给第三个仆人1个塔伦特。国王回来后,第一个仆人报告说,他用5个塔伦特经商赚了5个塔伦特,国王很高兴,于是就奖给第一个仆人一些土地;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他用2个塔伦特经商也赚来了2个塔伦特,于是,国王也奖给第二个仆人一些土地;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他怕钱丢失,便一直没有拿出来,而是把钱埋在地下。面对第三个仆人,国王大怒,便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1个塔伦特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有;凡是没有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形成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首次将这种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赢家通吃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对企业的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这个领域迅速做大做强。我们平常所说的“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达到一流水平、一流规模,才能产生赢家通吃的例子。当然,“马太效应”不光是规模效应,还有领先效应、资源效应、聚集效应、光环效应、第一效应等等。以第一效应为例,奥运会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