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大气压力分析
大班科学教案:大气压力在哪里
大班科学教案:大气压力在哪里1. 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大班幼儿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通过实际观察和简单实验,幼儿们将能够理解大气压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气体中,并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体感受这种压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幼儿们将培养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2. 活动目标•认识大气压力的定义;•了解大气压力存在的具体体现;•学会通过一些实验方法感受大气压力;•培养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3. 活动准备•透明的塑料杯•塑料袋•吸管•水•纸巾4. 活动步骤步骤 1:认识大气压力1.与幼儿们共同讨论并解释大气的概念:大气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是由许多分子组成。
这些空气分子在地球表面上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气海洋”,称为大气层。
2.引导幼儿们思考:如果我们用手放在头顶,为什么会觉得有一股压力?3.解释大气压力: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子由于重力作用被压缩在地球表面上,从而形成了大气压力。
所以当我们把手伸向头顶时,会感受到这种来自大气层的压力。
步骤 2:实验观察大气压力1.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将它倒置放在水中的一个容器中,留出一部分空气在杯子内。
2.让幼儿们观察杯子与水面之间是否有空隙,解释空隙的原因是大气压力导致的。
3.接下来,让幼儿们用吸管轻轻吹气进入杯子里,观察杯子内的空隙发生了什么变化。
4.解释:吹气进入杯子会增加杯子内的气压,从而使水无法进入杯子,形成一个真空状态。
这是因为吹气增加了杯子内的气体分子数,使大气压力相对于水的压力增大。
步骤 3:感受大气压力1.活动前准备一张纸巾,将它折叠成小块。
2.让幼儿们观察纸巾的形状和大小。
3.让幼儿们将纸巾紧紧握在手中,然后再松开手,观察纸巾的变化。
4.解释:当我们握紧纸巾时,手的力量使纸巾被压紧,但当我们松开手,大气压力使纸巾再次张开。
这是因为握紧纸巾时,我们改变了纸巾中的空气分子在不同位置上的分布,导致了纸巾的形状改变。
5. 活动总结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了解了大气压力的概念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大气压力说课稿
大气压力说课稿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大气压力》。
一、说教材《大气压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常见的力》中的第三课。
本课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大气压力应用实例的观察,分析,以及相应的实验探究,要求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并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并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探究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
用大气压力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准备:杯子、水、针等分组实验准备:吸盘、玻璃片、铁文具盒、钩码、木板、实验记录单等其它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三、说教学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在本节课中我把探究大气压力的存在和大小作为学习的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四、说教法学法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取了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由于大气压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在客观上就增加了学生认知大气压力的难度。
所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则成为本课的关键之一。
五、说教学过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五大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对那些具有神秘色彩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并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针对这一点,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有关大气压力的小实验,我拿出一瓶矿泉水,然后说用针把塑料瓶的底部刺穿,问学生结果会怎样呢?我先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时肯定有很多同学都猜水会流下来的。
接着我会实践一下刺穿水瓶。
这时我立刻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同学们都发现水没有洞口里流出来。
大班科学教案《大气压力在哪里》
大班科学教案《大气压力在哪里》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大气压力在不同高度和地方的变化。
3. 掌握测量大气压力的方法。
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
2. 实验器材:大气压力计(气压计)。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现象:有些东西被风吹动,天气预测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大气压力在哪里。
二、讲授(15分钟)1. 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大气压力的概念和特点,并解释大气压力的形成原因。
2. 展示图示,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在不同高度和地方的变化。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大气压力计(气压计)。
2. 示范操作:先用吸管吸出一部分空气,然后将吸管插入到瓶中,果汁瓶底部有一小量矿泉水,静置片刻,观察水面上的现象。
3. 学生操作: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四、讨论总结(15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解释。
2. 引导学生总结:大气压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吸管插入瓶中后,瓶内的水上升?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大气压力的应用领域,如天气预测、工程设计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力的应用有哪些其他的领域?六、课堂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和订正答案。
七、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要掌握大气压力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大气压力在不同高度和地方的变化。
2. 鼓励学生多做观察和实验,提高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大气压力在哪里- 概念和特点- 变化规律- 测量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实验操作和讨论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大气压力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了测量大气压力的方法。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堂练习的方式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和应用。
第4章 大气静力学
似为8km。
均质大气密度不变,但温度仍随高度减小,根据静力学方程和状
态方程可知:
p RT dp T RT R dz z z T g 0 R z T g g 34.( 2 K / km) z R Rd
34.2( K / km) 称为自动对流减温率,大气减温率超过34.2K/km,
采用位势米以后,位势高度与压强的关系只取 决于虚温的垂直分布。
补充部分:高空等压面填图格式
1、850hPa等压面图上148、152线,约相当海波高度1500米
2、700hPa等压面图上308、312线,约相当海波高度3000米
3、500hPa等压面图上588、584线,约相当海波高度5500米
气压标高 密度标高
ln p 1 H p ( ) z
ln 1 H ( ) z
H
p
H H
ln p 1 z Hp ln p 1 p g z p z Rd Tv H P 2 P 2 P 2
p
Rd Tv g
P 1 ex p P 1 ex p
1、实际大气虽然处于不断运动中,但从大范围来看,垂直方向上基本处于流 体静力平衡状态,故较适用,且有相当高的精度; 2、对于局部强对流(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和局部强降水),压高公式不 再适用。 3、使用上式时,通常将g作为常数处理,需要考虑虚温随高度的分布,
4.1.3 大气标高(H)
大气标高表示气压、密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
g 0, r
z 0
re2
e
z
2
dz
位势高度与几何高度如 上: 1、低空两者数值非常接 近; 2、高空差距逐渐增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气压力在哪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气压力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和作用。
2.能够观察、探究大气压力的表现和原因。
3.能够通过简单实验验证大气压力存在的事实。
4.能够简单描述大气压力的表现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大气压力概念介绍:–大气压力是指空气在大气体系中所对应地表面每一平方英寸的压强。
–大气压力会对物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如压缩、挤压等。
2.大气压力表现和原因的探究:–大气压力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吸管喝水困难、气球的充气和放气。
–大气压力的原因是因为空气分子在地球表面之上占据的体积可变,当温度升高时,空气会膨胀,空气分子数量不变,使分子之间距离增大,压强减小;相反,当温度下降时,空气会缩小,分子之间距离变小,压强增大。
3.实验验证大气压力存在的事实:–教师将一张纸紧贴在一杯水上,并用手轻轻按压,介绍大气压力的作用。
–将一张纸紧贴在一个杯子上,并用一根吸管在其中吹气,观察纸的变化以及吸管喝水的困难。
4.大气压力的作用:–介绍大气压力的作用,如风的产生和物体的贴合。
三、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1.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描述一下气球充气前、充气中和充气后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力的表现。
2.展示一个茶杯,让学生进行直观观察,并询问其感受。
2. 学习内容展开1.介绍大气压力的概念和作用。
2.让学生观察吸管喝水、气球充气和放气的现象,并指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力的原因。
3.通过实验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
3. 学习总结1.复述大气压力的概念和作用,能够简单描述大气压力的表现和原因。
2.总结大气压力的作用,如风的产生和物体的贴合。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检查学生对大气压力概念和作用的理解情况。
2.通过实验环节,检查学生对大气压力的理解情况和观察力。
3.通过教学总结环节,检查学生对大气压力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学生初步了解了大气压力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观察和探究大气压力的表现和原因,并通过实验环节验证了大气压力的存在。
大气压力PPT教学课件
2、等压面图
等压面是曲面的原因:下垫面性质的差异、水平方向 上温度分布和动力条件的不均匀,所以同一高度 上各地的气压不一样
(如 海平面)
第32页/共49页
通常用等压面图上的等高线来表示等压面附近的气压 分布。
第33页/共49页
一、气压场的表示方法
(二)位势高度(重力位势)
位势高度:将单位质量的空气从海平面(令其位势等于零)抬 升到任一高度Z时,克服重力所作的功,又称为重力位势,以 J/kg为单位,简称为位势。
单位面积上大气柱的重量: 从观测高度到大 气上界单位截面积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P Mg / A
固定地点气压变化的原因 空气柱质量产生 变化 空气柱厚度? 密度?
第3页/共49页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 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递减 不同高度上相同高度变化, 引起的气压值变化不一样
大气低层气压随高度变化 大; 高层气压随高度变化小
第18页/共49页
第19页/共49页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动力原因2
2、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
不同密度的空气交替会引起气压变化。
性质不同的气团,密度往往不同。如果移到某地的气团比原来气团密度 大,则该地上空空气柱中质量会增多,气压随之升高。反之该地气压就要 降低。
冷空气温度低,密度大,造成流经之地气压明显上升 夏季时暖湿气流北上,引起流经之处密度减小,地面气压下降
第17页/共49页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动力原因1
1、水平气流的辐合与辐散
辐合与辐散:由于空气运动速 度的不均匀而导致空气质量在 某些区域堆聚或流散的现象
辐合:空气向着同一点或同一条线集 聚,而且前面空气质点运动速度慢, 后面运动速度快,结果这个区域里空 气质点会逐渐聚积起来,引起气压升 高,这种现象称为水平气流辐合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四章_第一节_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word版含解析
知识·巧学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1.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相对中心事物而言。
这里所说的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在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决定于人类对环境系统施加影响的方式。
自然环境系统有自身发展和内部调节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人类活动可以促进环境系统自身发展和内部调节,这种影响对人类生存和环境系统都有利,为正面影响;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环境系统便不能正常发挥原有的功能,而且会大为衰退,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类。
(1)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3)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化等。
(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如表4-1所示。
①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②按生产类型划分:工业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生活环境污染等。
③按地理空间划分:区域环境问题、局部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等。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1)森林资源的锐减。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初期,地球约有2/3的陆地被森林覆盖,森林面积达76亿公顷。
现在全世界森林面积只有约36公顷。
过度砍伐和开垦,使森林锐减(现在世界上的森林面积几乎每年减少1%),生物多样性面临毁灭性的威胁。
(2)淡水资源短缺。
人类消费淡水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严重的淡水资源短缺。
大气压力PPT课件
试试来解释魔术现象
• 纸张被什么吸住了?
谁能说 说杯里的水 为什么不会 洒在地上?
你们玩过吸盘吗?
活动1:吸盘的秘密
吸盘的外型是什么样的?中间怎样? 用它来吸桌面上的两块木板,你发现了 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
吸盘的秘密:
将吸盘轻轻放在玻璃 表面,吸盘能吸住吗盘里有足 够的气体,吸盘 很快就掉下来了。
是谁发现大气压力的存在呢?
资 料
马 德 堡 半 球 实 验
我们也可以做做半球实验吗?
把两个吸盘对吸后,再用手拉开。
体验大气压力的大小。
大气压力的应用
大 气 压 力 在 生 活 中 的 应 用
活动3:大气压力的应用
活动3:大气压力的应用
吸盘里的空气怎样?
吸盘的秘密:
原来吸盘能牢牢吸住玻璃板是因为受到 大气压力的缘故。
大气压力的存在
地球表面覆 盖着一层2000至 3000千米的空气, 人们把它叫做 “大气层”。在 大气层中的物体 都受到大气压力。
讨论: 吸盘吸在什么样的物体 表面上时,吸的最牢固?
不光滑物体的表面因为很多小孔, 气体容易漏进吸盘里,所以吸得没那么 牢。
活动3:大气压力的应用
活动3:大气压力的应用
活动3:大气压力的应用
虹吸现象
活动3:大气压力的应用
为什么会茶壶盖都有个小孔?
活动3:大气压力的应用
活动3:大气压力的应用
活动3:大气压力的应用
活动3:大气压力的应用
大气压力的原理
大气压力的原理
大气压力是指气体对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其原理是由于地球上存在大气层,层层叠压,所以在地面上存在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层厚度减小,大气压力也随之减小。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大气压力与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有关,分子碰撞越频繁,压力越大。
在地球表面,空气分子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不断被地球吸引向下,形成了大气层。
大气层底部的空气受到上方空气的压力,而上方空气同样受到更上方空气的压力,层层叠压,从而产生了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的碰撞力增强,因此大气压力也增大。
相反,温度的降低会导致大气压力的降低。
大气压力对我们生活和自然界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大气压力差引起了风的形成,决定了气象现象的产生。
此外,大气压力还影响着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以及气体的物理性质等。
初中科学教案:研究大气压力与风的运动关系
初中科学教案:研究大气压力与风的运动关系研究大气压力与风的运动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力与风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测量大气压力的方法和原理。
3.了解风的形成和运动规律。
4.掌握利用实验方法研究大气压力与风的运动关系。
二、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和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大气压力?什么是风?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理论知识传授梳理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向学生展示大气压力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大气压力的测量方法和原理,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实际应用。
进一步介绍风的形成和运动规律,让学生理解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是如何受风的影响的。
通过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风的认识和了解风的重要性。
3.实验设计与操作以实验为依据,设计搜集数据的步骤,测试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探讨大气压力与风的运动关系,培养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4.分析实验结果与问题解决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可能解决办法。
通过讨论,学习归纳推理和逻辑思考等科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5.总结与评价通过反思和总结实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验设计进行评价和总结。
通过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措施。
三、教育意义本次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和风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测量大气压力的方法和原理,了解风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并掌握利用实验方法研究大气压力与风的运动关系。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大气压力和风的特性和作用,加深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此外,本次教学活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气压力的奥秘揭示
气压力的奥秘揭示气压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概念,但是很多人对于气压力的具体含义和作用却知之甚少。
实际上,气压力是指气体分子对单位面积施加的压力,是由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在大气层中,气压力是由地球引力对大气分子的作用所产生的。
气压力的大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海拔高度、温度、湿度等。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气压力的奥秘,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气压力的定义。
气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气体分子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
在地球表面,标准大气压力约为101325帕斯卡,这相当于760毫米汞柱(mmHg)或者称为标准大气压。
气压力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数量、速度以及碰撞频率有关,当气体分子的速度增加或者碰撞频率增加时,气压力也会增加。
其次,气压力的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海拔高度是影响气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层的厚度减小,气体分子的密度和压力也会随之减小。
因此,高海拔地区的气压力要比低海拔地区的气压力小。
另外,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气压力的大小。
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分子的速度增加,从而增加气压力;而湿度增加则会使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也会增加气压力。
气压力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气象学中,气压力是预测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气压的升高和下降往往伴随着天气的变化,气压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预测风暴、降雨等天气现象。
此外,气压力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当气压突然下降时,很多人会感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这就是气压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总的来说,气压力是一个十分重要且神秘的物理现象。
通过深入了解气压力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压力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气压力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利用和理解这一物理现象。
大气压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大气压力的应用教学设计引言:大气压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概念。
然而,了解和应用大气压力的原理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以及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档旨在设计一节以大气压力为主题的教学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大气压力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力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理解大气压力的产生原因及其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认识大气压力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安排:1.什么是大气压力?a.介绍大气压力的定义,即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产生的压力;b.解释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2.大气压力的产生原因:a.介绍大气压力的主要产生原理,包括地球引力和空气分子的碰撞;b.探讨地表和高空气压的差异以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3.大气压力的测量:a.介绍常用的大气压力测量工具,例如气压计和晴雨表;b.活动设计:学生使用简易气压计测量校园不同地点的大气压力,并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4.大气压力的应用:a.介绍大气压力在气象学中的应用,例如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研究;b.解释大气压力对飞行和航空器的影响,包括飞机的升力和降落伞的原理;c.讨论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气球、气垫床、真空吸尘器等。
5.扩展活动:大气压力实验a.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设计并进行涉及大气压力的实验;b.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主题,例如大气压力与水的流动性质、大气压力与物体的浮沉等;c.学生需要展示实验步骤、结果和结论,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探究式学习: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索大气压力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验能力。
2.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设计和报告撰写,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
3.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设计并进行有关大气压力的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表、动画等直观形式,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大气压力原理讲解
大气压力原理讲解
大气压力是大气由于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强,其大小受到地面高
度和大气密度的影响。
在地球表面,每个单位面积受到的大气压力约
为1.013×10^5帕斯卡(也称1个标准大气压)。
由于大气压力的存在,我们可呼吸到空气,水也会上升到较高的高度,这是空气的移动
所产生的。
根据大气恒定的压力,不同高度的气压变化不同,当气压
差异较大时,就会形成气流,气流的形成又会导致再次施加压力,进
而作用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形成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各种景观。
大气
压力应用广泛,如气压计可以测量大气压力,造福于气象预报、航空、海洋、气压动力学、地质测量等多个领域。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层内空气的压强,即物体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的垂直作用力。
空气对物体外表产生压力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上层空气的重力对下层空气造成了压力。
例如某一高度上空气的压力就是这高度以上的空气柱重力作用的结果。
所以在垂直方向上,越向上空气柱越短,空气压力就越低。
另一个原因是空气分子不规那么的热运动。
由于空气分子不规那么的热运动使空气分子彼此间相互碰撞,或对容器壁碰撞而产生压力。
所以在同一高度上,由于空气温度不同,空气的压力也是不均匀的。
度量大气压力的单位有:毫米汞柱〔mmHg 〕、帕
2()a P N m 、每平方英寸磅psi 、每平方厘米千克力2/kgf cm 等,其中,帕a p 为国际计量单位。
因为大气压里随高度和温度变化,所以规定在海平面上为15℃时的大气压力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表示为: inHg 、760 mmHg 、1013.25a hP 、214.6959(/)psi pound inch 、21.03323/kgf cm 。
大气压力随高度的变化如图2-3。
图2-3 大气压力随高度的变化。
空气的压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习测量大气压力的方法。
3. 探究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地面以及地面上的物体产生的压力。
大气压力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采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力,并观察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三、实验器材1. 气压计2. 三脚架3. 海拔高度计4. 温度计5. 湿度计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气压计固定在三脚架上,确保气压计水平。
2. 使用海拔高度计测量实验地点的海拔高度,并记录。
3. 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实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
4. 观察气压计指针,读取大气压力值,并记录。
5. 改变实验地点的海拔高度,重复步骤2-4,记录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大气压力值。
6. 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五、实验数据实验地点:某城市实验时间:2021年10月20日实验数据如下:海拔高度/m | 大气压力/kPa---------------------0 | 101.3100 | 100.6200 | 100.1300 | 99.6400 | 99.1500 | 98.6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逐渐减小。
这符合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即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力越小。
2. 实验数据表明,在实验地点,海拔每上升100米,大气压力降低约0.5kPa。
3. 实验过程中,温度和湿度对大气压力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七、实验结论1. 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对地面以及地面上的物体产生的压力,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
2. 在一定范围内,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力越小。
3. 温度和湿度对大气压力的影响较小。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气压计水平,避免因倾斜导致读数误差。
2. 注意安全,避免气压计受到撞击或振动。
3. 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实验时,尽量保持实验地点的稳定,减少误差。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大气压力》一、教学目的1.通过师生实验,学生认识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教学重点、难点1.什么是大气压力?2.大气压力的存在。
3.大气压力的方向。
三、教学关键通过师生实验,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四、教学准备教师:注射器、重物、玻璃杯、硬纸片、马德堡半球、大试管、玻璃管、塑料衣钩。
学生:注射器、钩码、玻璃杯、硬纸片、盛有水的水槽、墨水、拔火罐。
五、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3个实验)前1、2两个实验,使学生对压力有亲身体验和认识,为研究"压力"做铺垫。
1.手拖文具盒,你的感觉如何?(文具盒对手有压力。
)2.手拖盛水的饭盒,你的感觉如何?(有压力。
)师问:通过实验你们知道,文具盒、盛水的饭盒都有压力,那么被人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不是也有压力呢?(把学生带入研究科学的情境中去。
)3.师生实验:使学生对大气压力有初步感知和认识,为研究大气压力做铺垫。
仪器:注射器、250克重物(1)老师做实验:把注射器倒立,活塞自由落下,又把出口处用手堵住,活塞却没有掉下来,为什么?(继续探究)(2)学生实验:(照此方法)激发兴趣,先后挂一个、两个......钩码都没有掉下来。
讨论:活塞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师导:肯定有一种向上的力压住活塞。
大家想一想,活塞的下面有什么?(生答:"有铁块"。
)是铁块压住活塞吗?(生答:"不,是空气。
""是空气压住了活塞"。
"是大气压力压住了活塞。
")对,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力?大气压力存在吗?导入新课(板书)。
(二)讲授新课:1.研究什么是大气压力:(1)大气层: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周围包围一层厚厚的空气,约二、三千公里厚,越接近地面空气越稠密,越接近高空空气越稀薄,人们把这厚厚的空气层叫做大气层。
1标准大气压
防治措施
缓慢上山 充分休息 补充水分
大气压与医疗设备的 关系
01 影响范围
特定医疗设备
02 使用建议
定期校准、保持稳定环境
03 调节方法
根据气压变化进行调整
总结
大气压是一个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的气象要素,通过了解大 气压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在海拔较高或疾病预防方面,密切关注大气压变化对人体的 影响,是重要的健康保障措施。同时,医疗设备的使用也需 要考虑大气压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以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 性和安全性。
科学发展和大气压单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气压的单位也在逐渐演变,不 同国家和领域有着不同的单位偏好。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实 验,不断完善大气压的计量单位,以更准确地描述大气压力 的变化和特性。
● 03
第三章 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的日变化
白天太阳照射使大气压升 高,夜间则较低。这种日 变化影响着气象预报和生 活作息。
1标准大气压
制作人:XXX 时间:20XX年X月
第1章 标准大气压 第2章 大气压的单位 第3章 大气压的变化 第4章 大气压的地质意义 第5章 大气压的医学意义 第6章 大气压的未来发展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目录
● 01
第1章 标准大气压
什么是大气压
大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 积上的垂直面施加的压力, 也称为气压或气氛压力。 通常以帕斯卡(Pa)为单 位,标准大气压为101325 Pa。
● 07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总结大气压的重要性
影响生活和生 产
大气压作为气象参 数,对人类生活和 生产有重要影响
促进气象科学 发展
大气压的研究和监 测对气象科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密度的空气交替会引起气压变化。
性质不同的气团,密度往往不同。如果移到某地的气团比原来气团密度
大,则该地上空空气柱中质量会增多,气压随之升高。反之该地气压就要 降低。
冷空气温度低,密度大,造成流经之地气压明显上升 夏季时暖湿气流北上,引起流经之处密度减小,地面气压下降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动力原因3
1、 气压日变化
气压的日变化有单峰、双峰和三峰等型式 双峰型最为普遍:一天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次 高值,一个最低值,一个次低值。 气压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有关,与潮汐有关 日较差随纬度升高而减小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动力原因1
1、水平气流的辐合与辐散
辐合与辐散:由于空气运动速 度的不均匀而导致空气质量在 某些区域堆聚或流散的现象
辐合:空气向着同一点或同一条线集 聚,而且前面空气质点运动速度慢, 后面运动速度快,结果这个区域里空 气质点会逐渐聚积起来,引起气压升 高,这种现象称为水平气流辐合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动力原因2
解决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做某些特定假设
忽略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和水汽的影响,假定气温不随
高度发生变化,得到(温度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大气)等温大气压高公式:
气层平均温度
tm P1 Z 2 Z1 18400 (1 ) lg 273 P2
问题:实际大气并非等温大气
解决办法:将实际大气划分为许多薄层,每一薄层可以看作是等温 的,求出每一薄层的tm,然后分别计算各薄层的厚度,最后把各薄 层的厚度求和便是实际大气的厚度。
平均温度。
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一)气压变化的原因
气压: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截面积垂直空气柱的重
量
空气柱的重量是其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重力加速度通常近似看作是定值
一个地方气压的变化决定于其上空气柱质量的变化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因子
热力因子: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引起的体积膨 胀或者收缩、密度的增大或减小; 会伴随气流 辐合或辐散,造成质量的增多或减少。
(二)(气)压高(度)方程
引入目的 获得气压与高度的更精确对应关系。
实际应用:如海平面气压订正,野外工作中的气压测高 等,需要在较大的高度范围内进行压高计算 方法 将静力学方程在气层积分
p2
p1
dp gdz
z1
z2
任意两个高度上的气压差 等于这两个高度间的单位 截面积空气柱的重量
气压(大气压力) 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 单位面积上大气柱的重量: 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 界单位截面积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P Mg / A
固定地点气压变化的原因 空气柱质量产 生变化 空气柱厚度? 密度?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 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递减 不同高度上相同高度变化, 引起的气压值变化不一样
dP
如果空气柱取得非常薄,则 Z
趋向无穷小
dP gdZ
大气静力学 基本方程
dp g dz
dP gdZ
大气静力学方程的物理意义
dp g dz
两高度上的压力差应等于两高度之
间单位截面积上的空气柱所受的重力
气压随高度递减的速度与空气密度和重力加速度 有关。
主要决定于空气密度(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很小)
等温大气压高公式的用途
(1)根据不同高度上的气压差
和气柱的平均温度,求这两
处之间的高度差。(气压测 高原理) (2)根据某高度的气压值和气
tm P1 Z 2 Z1 18400 (1 ) lg 273 P2
柱的平均温度,推算另一高度 (3)由不同高度上的气压, 求两高度之间的气柱的 的气压值(海平面气压订正)
3、空气垂直运动
当空气有垂直运动而空气柱内 质量没有外流时,空气柱中总 质量没有改变,地面气压不会
发生变化。但空气柱中质量的
上下传输,可造成空气柱中某
一层次空气质量改变,引起气
压变化。
二、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二)气压的周期性变化
指在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上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 波动,明显的是以日为周期的和以年为周期的波动。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王锡平 河北师范大学
地球大气时时刻刻都在运动……
垂 直 ( 对 流 运 动 )
水平运动(风)
空气的运动
热量和水分的传输和交换 不同空气相互接近、相互作用 影响天气、气候的形成和演变
空气运动的原因:大气压力分布的不均匀(气压梯度力)
第一节 气压随高度和时 间的变化
一、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动力因子: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气柱质量的变化, 可分为三种情况
空气柱质量变化的动力原因
1、水平气流的辐合与辐散
辐合与辐散:由于空气运动速 度的不均匀而导致空气质量在 某些区域堆聚或流散的现象
辐散:空气都背着同一条线或同一点 散开,而且前面的空气速度快,后面 的空气速度慢,显然这个区域的空气 质点会逐渐向周围流散,引起气压降 低,这种现象称为水平气流辐散
大气低层气压随高度变化 大; 高层气压随高度变化小
(Ρ)
(一)静力学方程
作用:描述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 定量关系
假设 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 止状态
P2 P1 P g ( Z 2 Z 1 ) gZ
气压随高度的 增加而降低
P2 P1 P g ( Z 2 Z1 ) gZ
p 因为 (状态方程) RT
p2
p2
p1
dp gdz
z1
z2
通用的压高 方程
z2
p1
z2 g dp dz z1 RT p
p2 p1e
z1
g dz RT
p2 p1e
g dz RT
z1
z2
气压 随 高 度 的增加按 指 数 规律递 减
方程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g、R、T均随高度 产生变化,积分困难
大气静力学基本方程的适用条件
推导静力学方程的前提条件是假定大气是静止 的,理论方程。
除在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的地区外,一般条件下其误 差<1%。
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高时,静力学方程可以用来粗 略地估算气压与高度间的定量关系,或者用于将地面
气压订正为海平面气压。
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空气柱中上下层 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无法直接利用静力 学方程, 需要采用适合较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关系 式 压高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