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

合集下载

第2讲_翻译概论

第2讲_翻译概论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原文:A government of and by and for the exploiting class cannot possibly survive.
在翻译时,要忠于原文的思想内容 已经很难了,但是,如果正确理解 了原文但不用通顺的译文“表达” 出来,那就等于没有翻译,因此这 时就要重视“表达”。
“信、达、雅” 之内涵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忠实,在内容上、风格上忠实于原文; 达——通顺,译文通达流畅,易于理解; 雅——古雅,采用汉代以前使用的古典文字。
雅,就是典雅,与俚俗相反
关于“雅”的非议
原文是句骂人的话如何雅? 用古文翻译今文就能称为雅? 混淆了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界限。
我们应当用批判的意识。真理的反面也是真 理。雅俗之分并非简单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雅是耐看,俗是好看。
鲁迅:信和顺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 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风姿。”
在《拟投翻译书院议》提出 “善译”的 标准
第一,译者要熟知两种语言及其不同; 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语气,把
它传达出来; 第三,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译文与原文
毫无出入。
严复:翻译标准之“信、达、雅”
《天演论》译例言: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 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 矣,则达尚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翻译应该完全再现原作的思想;
2、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第一、二讲翻译的定义、目的、条件、标准、过程

第一、二讲翻译的定义、目的、条件、标准、过程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 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这叫“意似”,是 翻译的最低标准。译文同原文如果能在形式 上和精神上同时一致起来,或称“形似”和 “神似”,这是翻译的高标准。
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钱钟书:化境说—理想
sublimed adaptation
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 维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 活动”。
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 维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 活动”,它包含着一个对原文含义的理解逐 步深入,对原文含义的表达逐步完善的过程 。(古今明,P4)
2 翻译的目的
交流信息,克服语言障碍 学习其他语言的文化和文明,帮助向更高的
第一部分 翻译概论
1 翻译的定义 2 翻译的目的 3 翻译的意义 4 翻译的条件 5 翻译的分类 6 翻译的方法 7 翻译的步骤(过程)
1 翻译的定义
《辞海》: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 文字表达出来
一种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 Oxford: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张柏然、许钧:《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P17)
6 翻译的分类
工作方式 ●笔译 translation ●口译 interpretation ●机器翻译 machine translation ●机助翻译 machine-aided translation
内容题材
●文学翻译 literary translation: 诗歌、小说、戏 剧、散文和其他文学作品,着重情感内容、修辞特 征以及文体风格的传达

翻译篇_第一章_翻译概论

翻译篇_第一章_翻译概论

一, 理解阶段
第三节 翻译的过程
3.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 对原文所涉及的客观事物,特别是一些特有的事物, 对原文所涉及的客观事物,特别是一些特有的事物, 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等不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彻, 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等不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彻, 致使译文出现错误或让读者不知所云. 例如: 致使译文出现错误或让读者不知所云. 例如: The elevator boys ooze the spit and polish of West Point cadets and in polite English remind you that you must not smoke inside their lifts. 开电梯的人像西点军校学生那样衣着整洁,劲头十足, 开电梯的人像西点军校学生那样衣着整洁,劲头十足, 并用彬彬有礼的英语提醒乘客不得在电梯内吸烟. 并用彬彬有礼的英语提醒乘客不得在电梯内吸烟. 这句话涉及spit polish两词的背景 spit和 两词的背景, 这句话涉及spit和polish两词的背景,说的是美国西 点军校学生为了使自己制服上的铜纽扣和所穿的皮鞋发出 亮光,在涂上鞋油后再吐口唾沫, 亮光,在涂上鞋油后再吐口唾沫,这样擦纽扣和皮鞋就更 光亮.如果不了解这一背景,逐字翻译,岂不成了笑话. 光亮.如果不了解这一背景,逐字翻译,岂不成了笑话.
Progressive Tran一部分 翻 译 概 论
第一章 翻译概论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 第二节 翻译的标准 第三节 翻译的过程 思考和练习题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
什么是翻译?人们从不同的着眼点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 什么是翻译?人们从不同的着眼点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 比较而言,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奈达 尤金的翻译定义更为全面 尤金的翻译定义更为全面, 比较而言,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奈达尤金的翻译定义更为全面, 更为准确: 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 更为准确:"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 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奈达的这一定义也进一步道出了翻译这一语言活动的复杂性. 奈达的这一定义也进一步道出了翻译这一语言活动的复杂性. 要用译语准确地再现原语信息, 要用译语准确地再现原语信息,必须经过由原语理解到译语 表达这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 表达这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翻译既然是以完全不同于原 文表现形式的译文再现原文内容, 文表现形式的译文再现原文内容,这就必然需要进行一系列 的再创造. 的再创造.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翻译概论翻译的目的之交际

1. 标题改写
•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其功能是“提炼内容、美化版面和吸引读者” (郜书锴)。好的新闻标题常常具有简约、醒目、概括、风趣的特点 (刘宓庆)。标题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篇新闻的交际效果和读 者的兴趣。 (1) 苏州纺织业——重围中求生 Suzhou‟s Textile Industry: Besieged, yet Fighting Hard 对比例(1)的原文和译文,最明显的是中文的破折号改成了冒号,这是 符合英文标题的习惯写法的。英文标题分成两部分,第二部分对第一 部分构成修饰或主谓关系时,通常用冒号加以隔开。 (2) 苏州迎来轻轨时代 Suzhou Ready to 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 例(2)原文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翻译成英文时用了省略句,这符合英 语新闻标题中大量使用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等非谓语动词的惯 例。另外,此例英译文摈弃汉语中“轻轨时代”过分夸张的说法,代 之以“Build Its First Light Rail Line”,这符合英语平实的语言风格。
交际翻译法在汉英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以Suzhou Weekly为例
• 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读者身份和翻译目的。 新闻属信息型语篇,适合用交际翻译法。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 依据,对Suzhou Weekly中的若干汉英译例从标题改写、词汇变通和 句法重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解决汉英新闻翻译中可能遇到 的种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Abstract]Newmark contends that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ethod is determined by three factors: type of text, nature of the readership and 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 appli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news, which falls into the type of informative text. This paper, based on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explor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likely encountered in Chinese-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by analyzing the typical examples taken from Suzhou Weekly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title rewriting, lexical change and syntactic restructuring.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定义:历史上⼈们对于翻译的定义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对这三个阶段进⾏了研究:1)传统语⽂学研究阶段:借助实际经验来理解翻译,对于翻译的定义往往是⽐喻式的。

例如: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2)现代语⾔学研究阶段:将⽬光集中在语⾔的对等上。

例如: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本材料的替代,奈达认为翻译是原语信息的在现;3)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研究翻译的教的变得多元,从⽂化、社会、符号、⼼理学等多个⾓度对翻译做定义;由于翻译时⼀项极其复杂的活动,通过对翻译本质特征的简要归纳,尝试作出如下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段,意义再⽣为任务的⼀项跨⽂化交际活动。

•翻译活动翻译活动不是⼀种置⾝于时空之外的静态活动,它是翻译主体在⼀定历史条件和⽂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转换⽽进⾏的⼀种⽬的⼗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对内部进⾏纵向的思考和探讨——语⾔:三个层次1)思维:根本上翻译活动赖以进⾏的基础是全⼈类具有思维活动的事实,⼈类思维的共性构成了翻译的思维层次;2)语义:思维的实现需要语⾔,以达到传情达意的⽬的,⽤⼀种语⾔符号传达另⼀种语⾔符号的意义,构成了翻译的语义层次;3)美学:语⾔除传情达意之外,还具有审美功能,尤其是⽂学语⽂,更⾼层次的要求。

对外部进⾏横向的思考和探索——⽂化:三个层⾯1)意愿:翻译活动具有⽬的性,它总与某种政治、宗教、经济或社会需要紧密联系,因⽽翻译⽬的影响到了作品选择、翻译⽴场和翻译⽅法;2)现实:不同国家民族在语⾔、⽂学、⽂化、⼼理⽅⾯存在差异,阻碍翻译活动的顺利进⾏,促进⼈们对翻译可⾏性的思考;3)道德:翻译主体——译者受社会道德的约束,⽆法从⼼所欲;对翻译的评价也⽆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的道德的约束;•翻译的特性:1)社会性:翻译活动存在是因为⼈之间的交流需要,⼈与⼈之间的交流所形成的关系具有社会性;2)⽂化性:翻译的本质作⽤——克服语⾔障碍的精神沟通,通过⽂化层⾯的交流得到;翻译活动也收⽂化语境的影响;翻译的实际操作——语⾔转换,不能不考虑⽂化因素;3)符号转换性:巴斯奈特》翻译是⼀种语⾔⾏为,本质上属于符号学范畴,翻译活动⾸先体现在符号的转换层⾯;4)创造性:翻译的全过程是参与原⽂创造的能动的过程——语⾔结构重建、⽂化语境重建、新的读者和解读;5)历史性:翻译随着历史发展不断丰富着内涵和形式;翻译能⼒随历史发展——新的翻译可⾏性;翻译⽆定本——翻译活动的历史局限以及不断超越局限不断突破的必要性;⼆、翻译的过程•中西翻译简史:1)西公元前三世纪中叶 / 古罗马对希腊作品的译介 / ⽤拉丁语翻译改编希腊作品罗马帝国后期⾄中世纪初期 / 圣经的翻译 ⽤拉丁语翻译圣经中世纪中期 / 典籍的翻译 / 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欧洲⽂艺复兴运动时期 / 翻译活动深⼊到思想、政治、宗教、哲学、⽂学各领域 / 民族语⾔的地位⽂艺复兴后 / 翻译古典著作和近现代作品 /⼆战后⾄今 / 机器翻译 / 翻译的规模范围形式都⼤变2)中东汉到宋 / 佛经翻译明末清初 / 西学翻译鸦⽚战争到清末 / 西学翻译改⾰开放⾄今 / ⼤规模的翻译活动•中西传统翻译观:1)西译者理解作品意思译者掌握两种语⾔译者不屈从逐字翻译译者遵守约定俗成的译法译者注意表达和谐、措辞连贯、衔接紧密,语⾔优美、赏⼼悦⽿缺点:未提及忠实——“信”的程度2)中译者的道德修养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主义的语⾔观倾向于⽂学翻译的艺术性理论基础——哲学和美学•翻译活动的丰富性:翻译类型多样性:雅各布森将翻译分为三类:语内、语际、符际翻译过程多样性:翻译形态多样》合作翻译、独⾃翻译、传教⼠翻译活动;⽂本形态多样性》1920前后译作的规范;翻译策略多样性》直译/意译、忠实/再创造翻译结果多样性:变译现象(翻译变体)•翻译的过程:指翻译的动态意义,有⼴义和狭义之分。

翻译概论 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 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概论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接受者的认知过程、翻译技术、翻译评价等方面。

在翻译概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翻译的定义、分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等关系,可以研究和分析翻译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探讨翻译活动的内在逻辑和思维过程,可以探索翻译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可以评价和分析不同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成就,可以洞察翻译行为的伦理和社会责任等等。

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翻译概论起源于古代的翻译实践和文学批评,发展于19世纪的语言学和社会学研究,成熟于20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而在当今世界,翻译概论已经成为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壮大。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翻译概论必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研究前景。

翻译概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到翻译概论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学习到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可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维广度。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验证和检验相关理论和假设,可以获取和积累实际的翻译数据和资料,可以分析和总结不同翻译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翻译活动的规律和差异,可以评价和比较不同翻译作品的优劣,可以揭示和阐释翻译活动的内在机理和外在效果。

翻译概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自然语言、人文文化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从自然语言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语言范畴和语言现象非常丰富,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和共性,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差异和共性,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和互补。

从人文文化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非常广泛,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理解这些领域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翻译概论翻译直译和意译

翻译概论翻译直译和意译
妹 • Hot-selling books 热销书/畅销书 • black market 黑市 • pillar industry 支柱产业 •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实用文档
含义广为流传的短语、习语
• 1)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extended the olive 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 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 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实用文档
英语句子结构与中文较为接近时
实用文档
三)直译和死译的区别
(1)It was an old and ragged moon. 死译:那是一个又老又破的月亮。 直译:这是一弯下弦残月。
(2)好是很好,可是买这么多扇子干什 呀?
死译:Good is very good, but buy so many fans do what?
直译: It is good, but why do you buy so many fans?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
的眼泪。
• 2)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直译和意译
实用文档
定义和运用和示例 意译的功能和示例 意译和直译的对比和 统一

翻译概论翻译直译和意译

翻译概论翻译直译和意译

• 断肠” “breaking one’s intestines” “heart-breaking”
“玉颜” “jade face”
.
16
直译和意译兼用
• 在翻译实践中,直译和意译是不可分割的。 直译和意译兼用也被看作是 “平行式转换” (Paralleling)(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 这中翻译方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直译和 意译二者结合,交替使用。
.
17
(1). I want a man who will throw his hat over the Chindwin and then lead his troops after it.
我要的是这样一个人,他决心在钦敦江破 釜沉舟,然后率领部队前进。
.
18
(2)She didn`t like him much, but if she went out with him, it`d be one in the eye for Kat于 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
12
示例
.
13
You can trust him completely,he eats no fish.
意译为: “你完全可以相信他,他是个诚实的人。”
“你完全可以相信他,他不吃鱼” •
“eat no fish”这个习语产生于伊丽 莎白一世时代。当时信奉天主教的 英国人按照罗马天主教定下的法规, 每逢星期五那天只吃鱼不吃其他的 肉。英国天主教也把星期五定为 “fish day”,但是,信奉基督教的 人却不理会这套,星期五他们照样 吃其他的肉,因此得出“He eats no fish. ”以此来赞扬他们对基 督教的忠诚。因此“eat no fish” 就. 转义为“忠诚,诚实,可以信14

《翻译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使用)

《翻译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使用)

《翻译概论》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使用)Ⅰ前言本课程是为翻译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全面介绍和翻译相关各种知识,使学生对翻译的原则、分类和方法等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把握翻译中的各种现象,了解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作为译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掌握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概念和英汉翻译中的等值与近似、形合与意合等相关知识。

本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和翻译相关的各种知识并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高屋建瓴,为将来的翻译实践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翻译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学时。

四教材:姜倩、何刚强《翻译概论》(第二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参考教材:(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3。

(3)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II 正文第一章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一教学目的从翻译或者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让学生通过从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认识翻译的本质。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翻译的操作过程(二)掌握翻译的本质三教学内容(一)翻译本质(二)对翻译本质的理解第二章翻译的原则一教学目的概念的界定;中外翻译原则的代表性观点;翻译原则之厘定。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中外对翻译原则的不同阐述(二)掌握翻译的基本原则三教学内容(一)翻译原则的界定(二)翻译原则的不同观点(三)让学生利用所学翻译的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第三章翻译与文化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让学生通过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加深认识。

英汉翻译-翻译概论

英汉翻译-翻译概论
英汉翻译-翻译概论
目录
• 翻译的定义与重要性 • 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 翻译中的语义分析 • 翻译中的语用因素 •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
01
翻译的定义与重要性
翻译的定义
01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的 过程,同时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02 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还包括文化、语境和 语意的传递。
归化与异化
归化
归化是指将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 惯和审美需求。归化的优点是易于理解,但有时可能会失去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
异化
异化是指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 点是保留了原文的文化色彩和语言风格,但有时可能会使目标语读者感到陌生或不习惯。
准确
机器翻译通常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翻译结果,特别是在 处理一些常见和规范的文本时。
机器翻译的优势与局限
机器翻译的优势与局限
01
语义理解不足
机器翻译在处理复杂的语义和语 境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导致翻译 结果不够准确。
文化差异
02
03
需要人工校对
机器翻译难以完全理解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语言含义,可能会造成 文化信息的损失。
• 灵活性高:人工翻译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 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翻译,满足不同的翻 译要求。
人工翻译的优势与局限
成本高
人工翻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高。
效率低
人工翻译的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像机器翻译一样快速 完成大量文本的翻译。
语言错误
人工翻译在处理一些复杂或专业的文本时可能会出现 语言错误或疏漏。
03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背景的差异
01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1.翻译的宏观比喻:德国:赫尔德——“混血儿”歌德——“媒人”(钱钟书——“做媒”,苏珊·巴斯奈特+安德烈·勒弗菲尔——“婚姻”)其他比喻:“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英国,纽马克——“一种方案与另一种方案间的妥协”西方:“翻译有如女人,漂亮便不忠诚,忠诚便不漂亮”德里达——“对原著的粗暴侵犯”2.翻译者的比喻:巴西,翻译者——“食人者”意大利——翻译者=背叛者3. 中国代表性翻译原则:公元4四纪,道安: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

唐朝,玄奘:既需求真,又需喻俗。

严复:信、达、雅鲁迅:忠实,通顺。

傅雷:神似说钱钟书:化境说许渊冲:译文优势竞赛论辜正坤:多元互补论外国代表性翻译原则:亚历山大·泰勒——翻译三项基本原则:译作应保全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奈达——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纽马克——文本三类型: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威密尔——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

”其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

)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因此,目的为最高标准,主要准则按轻重依次归纳为:译文由其目的所决定;译文为译入语文化提供有关原语语言文化的信息;译文不会提供违背原文信息的信息;译文必须语内一致,译文必须语际一致。

所有的准则从属于目的原则。

只要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文就是合格的译文,即使与原文有些出入,也是可以接受的。

4. 翻译研究的三大范式演变:作者中心论范式;文本中心论范式;译者中心论范式5. 中西语言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差异是在思维模式方面:东方人重视综合,归纳,暗示和含蓄,求精神,其思维是一种浑然的,混沌的状态,因此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横向的,在于空间上的舒展和收缩,关心的是心灵空间。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第一章 翻译概论
目录
第一节 我国翻译简史
第二节 翻译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四节 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我国翻译简史
•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次序,把中国翻译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 段: •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及清末的西方政治思想与文学翻译; • 三、“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的引进及俄苏等新文化、新思想 的翻译; • 四、建国后翻译事业的全面发展。
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
• 意大利比较文学窳梅雷加利认为“虽然翻译的最终结果大 概是属于语言,而后又属于文学范畴的,可是翻译行为的 本质是语际性,它是自然语言所形成的各个人类岛屿之间 的桥梁”;
• 中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认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 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 的语言活动”; • 中国翻译家张今说“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 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 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印象或艺术印象,完好无 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文 字翻译活动。从东汉开始到唐宋时期,历经发生、发展到鼎 盛的过程,历时一千多年。
早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时(公元148年),波斯帝国(今伊 朗)的安世高来到中国,开始了较大规模地从事译经活动。他
翻译了三十部四十卷佛经,其中最著名的是《安般守意经》。
二、翻译的类型
翻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多种类型。 首先,就涉及的语言而论,翻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指在同一种语言 内进行翻译,如把古汉语译为现代汉语,把文言文本译为白 话文本,把广东话译为普通话等等;一类为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把汉 语文本译为英语文本,或把英语文本译为汉语文本等。

翻译概论翻译与文化

翻译概论翻译与文化
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尊重原文、保持原作风格、注重文化差 异等。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读者群体,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 技巧。
02
翻译与文化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媒介。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史、 传统、习俗和社会价值观念。
04
翻译与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促进文化理解
通过跨文化交流,人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增进相互理解与尊重。
推动全球化进程
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 促进全球化进程,推动不同国家 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文化多样性
跨文化交流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各 种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对语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概念或表达方式可能具有不同 的含义或隐含不同的情感色彩。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词汇空缺
不同文化背景下,某些概念或事物可能存在词汇空缺,即没有对应的词语表达。这种情况下,译者需要采用适当的翻 译策略,如解释性翻译或创造新词。
01
02
03
语言多样性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语言的 交流,使得翻译需求增加, 同时也促进了语言多样性 的发展。
文化交流
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更加频繁,翻译成 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信息传播
全球化使得信息传播更加 迅速和广泛,翻译在信息 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 角色。
翻译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消除语言障碍
专业化与本土化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需求越来越专业化,同时本土化翻译 也越来越重要。

第一章 翻译概论

第一章 翻译概论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翻译概论[1]什么是翻译?[2]关于翻译教材的使用[3]关于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4]关于翻译课程教学语言[5]关于教学内容[6]关于作业[7]关于考勤和平时成绩[8]期末考试第一节翻译简史一、中国翻译简史1 中国翻译的起源我国的翻译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时期,《周礼》和《礼记》两书中出现了周王朝翻译官职的记载。

从周朝到汉朝翻译名称在今天看来,不尽相同,名称各异。

周朝——象胥、寄、象、狄、译、舌人和行人等。

秦朝——典客、典属国西汉——典客、大行令、大鸿卢和典乐东汉——客曹2 佛经翻译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致五世纪的古印度。

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末年(约公元160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了。

佛经翻译主要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从西方来中国的僧侣;另一部分是西行求经的中国僧侣(约四分之一回国)。

佛经大部分译自梵语,一部分译自西域语言。

佛经翻译的第一阶段(公元148年——316年)(东汉——西晋)最早的翻译家有西域高僧安世高和支娄加谶(chen)两人。

后有支谦和竺法护(约230-308)中国第一位去西方求法者是朱世行。

佛经翻译的第二阶段(公元317年——617年)(东晋——隋末)释道安(314-385)鸠摩罗什(350-409)佛经翻译的第三阶段(公元618年——906年)(唐朝全盛时期)玄奘(600-664)公元629年出国,到达印度的那烂驼寺,645年回到长安,历经17年,行程5万里,经历110国,共带回梵文经典657部。

译经75部,1335卷。

义净(635——713)齐州人(今山东历城县)3 元代的翻译活动成吉思汗以前,蒙古各部未见有文字通行,之后开始创制文字。

当时的笔译吏员称为译史,分为蒙古译史和回回译史,前者负责蒙汉翻译,后者负责蒙古语与波斯语的翻译。

元朝设有专门学校培养译员。

许钧——翻译概论

许钧——翻译概论

第三章 翻译是如何进行的?
• 翻译“过程”一词,是指翻译的动态意义,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 • 狭义的翻译过程,是指翻译者对具体文本的转换活动过程 ,即译者将出发语文本转换成最终的目的语文本的过程, 译者的理解与再表达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基本步骤。 • 理解活动是译者主体性投入的创造性活动,它具有客观性 和历史性,它诉诸于阐释者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任意 的,而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 • 广义的翻译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它涉 及到文本的选择、文本的研究、文本的理解与阐释、文本 的生成、文本的接受等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过程。 • 复译现象存在于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之中。正 是不断的翻译,具体的翻译活动的历史局限被不断克服, 其传播的空间才得以不断拓展。复译现象也证明,翻译不 可能存在“定本”。
第六章 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活动?
•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呈现的是一个开放的活 动场,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在翻译的不同阶段 起着不同的作用,需用动态和全面的眼光来考察。 • 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共同构成影响翻译活动的主要外部因 素,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发挥着作用。 • 意识形态泛指社会或个人行为背后的思想及解释系统。翻 译是一种再创造的行为,在它的背后,作为思想和解释系 统的意识形态始终在起着作用。 • 译者的翻译动机和翻译观念是翻译的主体因素,对翻译活 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 不同语言之间呈现的各种关系,以及各种语言表述现实、 切分人类经验的结构差异给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也 为翻译提供了诸种可能性。
第五章 谁在翻译?
• 翻译主体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翻译主体是指译者,而广义的翻 译主体则包括作者、译者与读者。 • 传统的翻译观念赋予译者以“仆人”的地位,要求译者在翻译中做一 个“隐形人”,让译文“透明”得让读者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 随着翻译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译者在翻译中无法做到“ 绝对忠实”,译者的主体性是翻译中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 • 绝对忠实导致背叛,而创造性的背叛反而会打开通向忠实的大门,这 一看似相悖的说法却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为译者提供了更为宽阔的 思想与活动空间。 • 过去,翻译被看成一种认识活动,因此人们追求客观性、真理性。然 而,翻译虽有认识的成分,但它还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生产活动。翻 译研究中对文化误读的认识,对不可译性的强调,对译者主体性的凸 现,都是人们看到作为生产活动的翻译的创造性而必然带来的回应与 后果。其实,翻译还是一种交往活动,具有一定的主体间性,体现出 一种伦理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艺术文本译者:从事学术及艺术类文本翻译的人员
• 他认为第二种类型的翻译难度更高,更具创造性,因为 学术性或艺术性的文本所采用的语言往往与该文本所植根 的文化史紧密相关的,几乎难在译入语中找到完全对等的 表达,于是译者所面临的问题就成为如何协调原文作者与 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
10
理论渊源 施莱尔马赫的“异化”翻译观
• 翻译文学处于次要的地位时,译者在进行翻译时 就不得不向主流文化规范靠拢,与目的语的文学 规范保持一致。
• 因此,翻译策略的选择时要受到其它诸多因素的 限制和影响的。(外文文本本身价值、政治、意 识形态、赞助人、出版社等)作为文本的翻译就 走向了作为文化和政治的翻译,斯内尔· 霍恩比称 之为“文化转向”
12
理论渊源
• 除上述两位学者外,韦努蒂的翻译理论还吸收了很多来自 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思想,如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观点,女性 主义学说。 • 他的某些概念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弗洛伊德 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 • 通过对各学科领域思想的借鉴和吸收,韦努蒂将翻译所形 成的各种文化认同感列为其研究的一方面,关注解构主义 所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如阶级、性别、民族、和性观念。 可以说韦努蒂已将文化学派的理论与哲学研究的途径联系 起来,以其独特的方式把在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中争论的 问题引入到翻译研究中的辩论中来。
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学现象,而是整个文学系统的一部分。 文学作品从而被看作是社会、文化、文学、历史框架中的一部分,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种类,多层次的系统集合,即多元系统。
4
理论背景 多元系统理论下的翻译
• 翻译文学处于主要位置时,译者则不会受限于目 标语的文学模式,而更愿意突破常有的束缚。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语
• 韦努蒂把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付诸实 施,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策略。 其目的是:在思想意识上反对殖民主 义的翻译观和英美民族中心主义和帝 国主义文化价值观;在翻译原则和方 法上,提创“存异”而不是“求同”。
19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 在这篇专论中,施莱尔马赫指出有两种翻译方法: 1.尽可能地不去打扰原文作者,让读者向原文作者靠拢。 (顺化) 2.尽可能地不去打扰译文读者,让原文作者向译文读者靠拢。 (异化) • 这正对应于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 • 虽然两位翻译家的理论有一定的渊源相系,但韦努蒂的这 组概念却又不同于前者,尤其是他的异化的翻译策略,不 单单是语言与内容方面,更是一种道德态度,同时又将政 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许多文本之外的因素考虑其中, 对前者既是继承亦是发展。
17
主要理论观点 异化翻译策略
• 异化的方法:
1.采用偏离当今盛行的话语策略(归化的话语策略)。如大 量运用古语和外来词语通顺透明相对抗通过挖掘、释放语言 “剩余”达到一种“反常的忠实”。 2.从选择外语文本开始。选择翻译那些可以挑战目的语中当 代外国文学的经典文本。
• 亲身经验:韦努蒂以自己对Tarchetti作品的翻译为例。Tarchetti
11
理论渊源 安东尼· 贝尔曼的翻译思想
• 贝尔曼于1984年发表其代表作《经历异质:浪漫主义德国 的文化与翻译》,对通过“顺化”的翻译策略来消除译文 中的异质性元素提出批评,并提出翻译的“伦理目标”。 这一点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产生了一定影响,在 后来的文章中他曾提到过翻译的伦理道德问题。 • 贝尔曼对异质性成分的关注及其处理方式都对韦努蒂产生 了较大影响,他认为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对外语 文本的尊重,更是对英美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的抵制, 同时也为译入语语言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理论背景
1. 20世纪60年代,翻译研究逐渐从传统的静态的 字句对应的路子,转向更为宽阔的领域。语域、 话语分析、社会、文化以及翻译的目的都成为翻 译研究者们考虑的因素。翻译把语言与社会文化 功能联系起来,以此为基础与铺垫。
2. 70年代,以色列学者伊万· 佐哈尔提出多元系统 理论,将翻译文学视为在目的语文化的社会、 文学、历史系统中运作的子系统。多元系统论认为:
8
理论渊源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和解构主义日益发挥影 响的大背景下,韦努蒂所提出的翻译理论深 受包括翻译领域在内各学科领域思想的启发, 其中对其理论产生和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当属 德国著名神学家、古典语言学家、翻译学家 施莱尔马赫和法国翻译批判家安东尼· 贝尔曼。
9
理论渊源 施莱尔马赫的“异化”翻译观
• 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柏林皇家科学院的学术讨论会上, 宣读了一篇影响深远的题为《论不同的翻译方法》的翻译 专论。他首先把译者分为两大类: 1.商业文本译者:从事商业文本翻译的人员
15
主要理论观点 译者的隐身
• 产生原因:1. 顺畅的翻译成为一种趋势。
2. 个人主义著作权思想的影响。(个
人主义著作权思想认为,作者可以在写作中自由表达自 己的思想感情,是透明的,不存在媒介的,其作品是原 创的、透明的自我表述。但是这种个人主义著作权思想 却为译者带来不利的一面,译文被定义为第二等级的表 述,“只有外语文本才是原创的、正宗的、符合作者的 人格或意图,而译文是派生的、仿造的、本质上就是伪 造的。”)
3. 文本版权 翻译合同及贸易失衡。
16
主要理论观点 异化翻译策略
• 韦努蒂称翻译是一种文化政治行为。不过他所提 倡的异化翻译并不是要清除这种文化政治议程, 其关键是要发展一种抵抗目标语主流文化价值, 展现外语文本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翻译理论实践。
• 根据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异化翻译的特色在于 其“他异性”,认为外语文本的他异性只有在 于目的语中的主流文化相比较才能显现出来,并 可能改变目的语文化价值体系发生改变,甚至对 其进行重构。
是意大利19世纪的一位非主流作家,他使用标准托斯卡纳方言来进行 实验性的哥特式小说的创作,向主流文化经典发起挑战。韦努蒂认为 Tarchetti的小说会使美国主流价值系统受到震动,更向英语文化中19 世纪意大利小说典律发起挑战。这也是他所提倡的译文可以当做译文 来阅读,具有其独立的价值,希望由此来改变译语读者的阅读方式。
韦努蒂翻译理论
14级英语笔译 傅姝炀 4014080005
目录
• 译者简介
• 理论背景 • 理论渊源
• 主要理论观点
• 结语
2
译者简介
• 劳伦斯·韦努蒂 (1953年—)学者,大学英语教授,专 职翻译家,美籍意大利人,生于费城南部,70年代早期 在天普大学攻读英语文学,198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学位。
7
理论背景 韦努蒂对解构主义的借鉴
韦努蒂借鉴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指出文本并 不具有固定不变的意义,每一次翻译都是对该文本 意义的一个暂时的固定,而这种固定是受到特定社 会、文化、历史环境所限制和影响的。任何一个文 本包括译文都是对已存在素材的重新编排,他对占 主流的“通顺翻译策略”提出批判,认为译者应 该在一文中现身,而非尽一切可能抹去自己所作出 的种种努力的痕迹,从而来提高译者的社会和经济 地位,也使译文摆脱从属原文本的“老二”地位。
13
主要理论观点
• “译者的隐身”
• 异化翻译策略
14
主要理论观点 译者的隐身
• 韦努蒂的解释:我认为翻译就是产生一个透明的文本, 使其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被翻译过来的,好的翻译就像一 块透明的玻璃,只有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如划痕、气泡时 你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理想的情况应是没有任何不完美 之处,翻译永远都不应该使自己引起关注。 • 这里所说的“透明”被韦努蒂称之为“隐身”。我们在 译文中几乎看不到译者的痕迹,把译文文本当作原文来阅 读。韦努蒂认为在美国和英国等国的译入文本中普遍存在 着这种“译者隐身”的现象。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总是尽可 能抹去自己介入的痕迹,使译文读者感觉自己是在与原文 作者在直接对话,使译文最大可能贴近译入语主流文化, 力图自然化。
5
理论背景
3.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后,翻译研究的参数不断丰富 发展,角度越来越丰富,意识形态、经济因素、 译者性别、国家政策等都成为研究中不可忽视的 方面,出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 译理论、食人主义翻译理论等翻译研究文化学派, 形成百家争鸣。
4. 同时,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解构主义,又 称后结构主义,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西方翻 译理论界的影响日益扩大,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 的活力,开拓出新的视野。
6
理论背景 解构主义翻译观
• 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文本本身不存在确定的意 义,文本的生存依赖于译文。法国解构主义代表 人物之一的罗朗· 巴特曾宣称“作者死了”,他认 为文本一旦完成,开始起作用的便是语言符号, 读者通过语言符号的解读,解释文本的意义,已 不是原作者的主观意志。
• 译文的价值取决于其反映语言差异的程度是解构 主义翻译观的又一观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鼻 祖,沃尔特· 本亚明认为翻译是对“纯语言”的构 建,语言的本质只有在具体语言之间的差异中才 能被把握。
• 韦努蒂是继德里达之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重要代表 人物,是近年来才崭露头角的美国翻译理论家,也是美国一 位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积极倡导者。 • 主要著作:主编论文集《对翻译的重新思考:语篇、主体 性与意识形态》(Rethinking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Ideology)(1992)、《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 史》(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Translation) (1995)和《不光彩的翻译》(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Ethics of Difference)(1998)。 3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