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藤野先生超级实用课件
合集下载
5、《藤野先生》超好用优秀课件
理解外貌描写的艺术匠心
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 住了什么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 ——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 朝的态度。抓住这一特点,可以画出他 们的灵魂。
上页 返回 下页
理解作者修辞的艺术
“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夸张。有嘲讽意味。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 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 讽刺,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 嘲讽。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 生”不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成群结队”和“实在” 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 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 “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 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了解许多无聊的事,也是讽刺说法 讽刺了一些“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醉生梦 死的生活丑态。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 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 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白天 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 的旗号,却又不学无术,思想腐朽, 忠君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课文写了哪些重要事件,速读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4、匿名信事件 5、看电影事件 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课文结构
(一)见藤野之前(1—3) (在东京) (1)往仙台、初到仙台(4—5)
藤 野 生
(3)离别(24—35) (三)对藤野的怀念(36—38 )
去 仙 台
5《藤野先生》精品课件.PPT
生辛辣的讽刺。
重难点小结
这段文字写“我”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
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写对东京的不满,是 因为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语 言生动形象,爱憎情感丰富,运用了比喻、夸张、反语 的修辞,增加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这些描写,都为下文
去仙台学医做好的铺垫,也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爱国主义
仙台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1926年,是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正值中国第一 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 大飞跃的时期。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 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
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散文的概念及特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取材十分广泛 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 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鲁迅名言 1. 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
国才有真进步。 2.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3.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
。
清国留学生
的厌恶;
藤野先生 的交往; 3.在 北京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感激 和 怀念
。
品析第1-3自然段
1.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在文 中起什么作用?
“无非”即“只不过”,表露出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
样”指下文中中国留学生的种种堕落行径,表达了作者对东 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的愤懑和厌恶之情。 作用:领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堕落、不求上进生活 的描写,为后面写自己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6张PPT).ppt
藤
野
清风质朴孺子牛,
几番教诲德才厚。
先
生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 的散行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 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征:较强的纪实性、取材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 诗意浓郁、语言优美。
重点字注音
烂熳( màn)
发髻( jì )
绯红( fēi )
解剖( pōu )
杳无消息(yǎo ) 瞥见( piē )
不逊( xùn )
匿名( nì )
芦荟( huì ) 畸形( jī ) 宛如(wǎn ) 诘责( jié )
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
白描 手法
外貌 ——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 ——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 —— 缓慢而很有顿挫
第二位恩师·藤野严
第三位恩师·章太炎
章太炎(学者、革命家):十分爱国,却又明是非, 不会盲目地爱国。他的革命业绩甚至比他在学术上的造 诣还深!太炎先生最令鲁迅敬佩的是他的革命精神,也 影响了鲁迅一生。正直,有革命之志,引原文中一句话 “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后来,退 居于宁静,有人批评他,但在鲁迅心中,老师仍是后世 楷模。
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 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的照片 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野
清风质朴孺子牛,
几番教诲德才厚。
先
生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 的散行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 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征:较强的纪实性、取材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 诗意浓郁、语言优美。
重点字注音
烂熳( màn)
发髻( jì )
绯红( fēi )
解剖( pōu )
杳无消息(yǎo ) 瞥见( piē )
不逊( xùn )
匿名( nì )
芦荟( huì ) 畸形( jī ) 宛如(wǎn ) 诘责( jié )
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
白描 手法
外貌 ——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 ——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 —— 缓慢而很有顿挫
第二位恩师·藤野严
第三位恩师·章太炎
章太炎(学者、革命家):十分爱国,却又明是非, 不会盲目地爱国。他的革命业绩甚至比他在学术上的造 诣还深!太炎先生最令鲁迅敬佩的是他的革命精神,也 影响了鲁迅一生。正直,有革命之志,引原文中一句话 “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后来,退 居于宁静,有人批评他,但在鲁迅心中,老师仍是后世 楷模。
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 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的照片 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藤野先生》ppt课件
方法。 ➢ 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
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壹 走进一位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相识 相处 离别
学习任务二
读课文第1~3段,思考以下问题: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文中起 了什么作用?
2.“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感?
3.第1段中运用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初步小结
这段文字写“我”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 境,交代了去仙台的原因。写对东京的不满,是因为清国留学 生的不学无术。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爱憎情 感丰富;运用了比喻、夸张、反语的修辞,增加了语言的表达 效果。这些描写,都为下文去仙台学医做好了铺垫,也表现了 作者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第5课
恩师不忘 初心不渝
藤 野 鲁先 迅生
激趣导课
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是一位爱国 青年,面对丑化中国人的场景,愤然离场 的情景。他是谁?为什么会愤然离场?今 天,我们就走进《藤野先生》,了解事情 的来龙去脉。
学习目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中主要事件。 ➢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件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
学习任务三
读课文第36~38段,思考以下问题:
1.鲁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力量的? ①装订藤野先生改正的讲义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②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 ③用自己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 文字”
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壹 走进一位作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 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相识 相处 离别
学习任务二
读课文第1~3段,思考以下问题: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文中起 了什么作用?
2.“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感?
3.第1段中运用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初步小结
这段文字写“我”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 境,交代了去仙台的原因。写对东京的不满,是因为清国留学 生的不学无术。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爱憎情 感丰富;运用了比喻、夸张、反语的修辞,增加了语言的表达 效果。这些描写,都为下文去仙台学医做好了铺垫,也表现了 作者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第5课
恩师不忘 初心不渝
藤 野 鲁先 迅生
激趣导课
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是一位爱国 青年,面对丑化中国人的场景,愤然离场 的情景。他是谁?为什么会愤然离场?今 天,我们就走进《藤野先生》,了解事情 的来龙去脉。
学习目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中主要事件。 ➢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件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
学习任务三
读课文第36~38段,思考以下问题:
1.鲁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力量的? ①装订藤野先生改正的讲义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②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 ③用自己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 文字”
《藤野先生》最实用的优秀 ppt课件
对于自己的老师,鲁 迅只写过三个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再就 是
返回 下页
藤
野
先
鲁 迅
生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18
东京上野公园的樱花
2020/12/2
19
樱花 富士山
2020/12/2
20
“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感情? 只不过。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失望。
2020/12/2
21
“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 说明什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 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的 一系列论文。
经 v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
历光复会。
20v201/12/92 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8
关于散文
1、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是与( )、 ( )、 ( )相并列的四体裁之一。
2、特点:形散神不散,取材真实(线索分明) 3、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事喻理等
讽刺,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
嘲讽。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
生”不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2020/12/2
25
“成群结队”和“实在” 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 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 “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 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再就 是
返回 下页
藤
野
先
鲁 迅
生
2020/12/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18
东京上野公园的樱花
2020/12/2
19
樱花 富士山
2020/12/2
20
“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感情? 只不过。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失望。
2020/12/2
21
“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 说明什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 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的 一系列论文。
经 v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
历光复会。
20v201/12/92 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8
关于散文
1、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是与( )、 ( )、 ( )相并列的四体裁之一。
2、特点:形散神不散,取材真实(线索分明) 3、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事喻理等
讽刺,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
嘲讽。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
生”不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2020/12/2
25
“成群结队”和“实在” 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 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 “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 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藤野先生》最实用的优秀课件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 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 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 里的事情?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 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 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注音: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不逊(xùn) 芦荟(lú huì) 解剖(pōu) 烂熳(màn) 芋梗汤(yù gěng) 抑扬顿挫(yì cuò) 匿名(nì) 诘责(jié) 瞥(piē)见 深恶痛疾(wù) 教诲(huì) 杳无音讯(yǎo) 畸形(jī) 驿站(yì)
释义:
经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 历 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关于散文
1、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是与( )、 ( )、 ( )相并列的四体裁之一。
2、特点:形散神不散,取材真实(线索分明) 3、分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事喻理等
去仙台
去仙台
日暮里:
爱国
水户:
去仙台途中作者着意写了哪两个地名,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日暮里:取“日暮途穷”之意。有忧国忧民思想 的 鲁迅对这样的名字十分敏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水户: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 明活动,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自誓非中国恢 复不归)。鲁迅对这种精神十分敬仰。
——不是。有两处可证明: 1. 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
; 2. 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
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5 藤野先生优秀课件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 诗集《野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 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 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 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课文品读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 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部分: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 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 相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 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5.《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
鲁迅
学习目标: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 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时期。 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 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 的。
鲁迅名言
1. 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 中国才有真进步。
句。并分别概括一下主要事情?
学法指导: 1.找出与各个事例对应的段落,划出关键词,试着在作业本 上进行概括;3分钟 2.前后桌两人组讨论。2分钟 3.5分钟后,个人展示。
课文品读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2.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3.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 4.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
淋漓的鲜血。
5藤野先生课件(共25张PPT)
四
结合课文及下图,试谈谈你对鲁迅弃医从 文、爱国主义思想的认识。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人物的 典型事例 来 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品 质 高 尚
什么评价或情感? 没有
情感:感激 评价:伟大
民族 偏见
为什么感激? (1)给我激励,对我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 诲 (2)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3)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小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 他“伟大”? 1.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 真。 2.他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 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这 种关怀发生在特定的背景之下—日本歧视中国 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在这种情况下 还能一如既往的关怀他——这种关怀已上升到 一个人对另一个民族或是人之为人的大爱、大 善!
鲁迅
作品有 散文诗集《野草》 , 散文集《朝花夕拾》 、 小说集《呐 喊》《彷徨》, 杂文集《华盖集》等。
(1881-1936)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 鲁 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迅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留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学 日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本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的 经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 历 会。
小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 他“伟大”?
3.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 温馨的回忆中还能汲取到无穷的力量,可见 藤野先生的人格是“伟大”的。
概括藤野先生形像
藤野先生是一个 生活节俭,不拘小节 为人热情,诲人不倦 严肃认真,治学严谨 要求严格,具有求实精神 没有民族偏见 的伟大的老师。
• “我”遭遇“匿名信”事件(反面衬托 表现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 • “我”经历“看电影”事件(与藤野先 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因此,这些笔墨虽然所占篇幅很大, 但都不是闲笔,不是无关材料,对于刻 画人物和表现中心具有重要作用。
形散神聚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 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描述,表达作者的观 点、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写真人真事,并在此 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 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年 留学日本的片段。鲁 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 救民,但后来却弃医 从文了,我们在本课 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 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回忆性散文的写法 2、梳理本文的结构 3、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速读课文, 找出文章哪些段落是回忆藤野先生 的? 6-23段,32-38段, 2、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
3、默读写藤野先生的段落,将这部分内 容分成四个部分。 相识(6-10) 相处(11-23) 惜别(32-35) 怀念(36-38)
【梳理结构,感受散文特点】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散文的特点是 形散神聚。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 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 情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地点的。请找出文 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读懂“闲笔”
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 感,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 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这些和写藤野先生 有什么关系?
• “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赏樱 花学跳舞(是离东京到仙台见藤野 先生的缘由)
• “我”记下了去仙台途中的两个地 名(忧国之情,是学医的主要动机) • “我”在仙台颇受优待(为写藤野 先生做正面衬托)
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 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作业
仿写训练: 按照“初识——相处——惜别——评价和感情” 写一篇回忆一位老师的文章,600字,限时 50分钟。
第二课时
分析和概括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3、这也是写人叙事的散文。阅读写人叙事的 散文,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人? 什么样子? 什么事情? 什么性格或品质? 什么评价或情感? 阅读课文重点写藤野先生的段落,回答以上 问题。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1)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4) “我离开仙台之后”(36)
东京
相识
仙台
相处
北京
离别
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一部分:在东京,表达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1---3) 第二部分:在仙台 (4---35)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 在北京,怀念 (36---38)
什么人?
藤野先生。
白描
什么样子?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缓慢而有顿挫 “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郞的……” 忘记带领结 冬天一件旧棉袄
严肃 认真 治学 严谨
生活节俭 不拘小节
什么事情?什么性格或品质?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 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真诚关怀、正直无 关心解剖实习 私、热情 认真求实的精神 了解裹脚 严谨的治学态度
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
藤野先生为鲁迅改正的讲义
上页
返回
下页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对于自己的老师,鲁 迅只写过三个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 《关于太炎 迅
藤野严九郎 (1874---1945) 一九零四年至一九 一五年在仙台医学 专门学校任教。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我国伟大的 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 2、感悟本文的语言风格
“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感情? 只不过。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失望。
在 东 京
“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 说明什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 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 髦,显示自己是“维新派”。一旦维新失败 ,还可把辫子放下来,表示是“保皇派”。 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 端的两面派。
品 质 高 尚
什么评价或情感? 没有
情感:感激 评价:伟大
民族 偏见
为什么感激? (1)给我激励,对我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 诲 (2)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3)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小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 他“伟大”? 1.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 真。 2.他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 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这 种关怀发生在特定的背景之下—日本歧视中国 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在这种情况下 还能一如既往的关怀他——这种关怀已上升到 一个人对另一个民族或是人之为人的大爱、大 善!
鲁迅
作品有 散文诗集《野草》 , 散文集《朝花夕拾》 、 小说集《呐 喊》《彷徨》, 杂文集《华盖集》等。
(1881-1936)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 鲁 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迅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留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学 日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本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的 经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 历 会。
小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 他“伟大”?
3.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 温馨的回忆中还能汲取到无穷的力量,可见 藤野先生的人格是“伟大”的。
概括藤野先生形像
藤野先生是一个 生活节俭,不拘小节 为人热情,诲人不倦 严肃认真,治学严谨 要求严格,具有求实精神 没有民族偏见 的伟大的老师。
• “我”遭遇“匿名信”事件(反面衬托 表现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 • “我”经历“看电影”事件(与藤野先 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因此,这些笔墨虽然所占篇幅很大, 但都不是闲笔,不是无关材料,对于刻 画人物和表现中心具有重要作用。
形散神聚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 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描述,表达作者的观 点、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写真人真事,并在此 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 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年 留学日本的片段。鲁 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 救民,但后来却弃医 从文了,我们在本课 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 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回忆性散文的写法 2、梳理本文的结构 3、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速读课文, 找出文章哪些段落是回忆藤野先生 的? 6-23段,32-38段, 2、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
3、默读写藤野先生的段落,将这部分内 容分成四个部分。 相识(6-10) 相处(11-23) 惜别(32-35) 怀念(36-38)
【梳理结构,感受散文特点】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散文的特点是 形散神聚。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 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 情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地点的。请找出文 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读懂“闲笔”
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 感,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 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这些和写藤野先生 有什么关系?
• “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赏樱 花学跳舞(是离东京到仙台见藤野 先生的缘由)
• “我”记下了去仙台途中的两个地 名(忧国之情,是学医的主要动机) • “我”在仙台颇受优待(为写藤野 先生做正面衬托)
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 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作业
仿写训练: 按照“初识——相处——惜别——评价和感情” 写一篇回忆一位老师的文章,600字,限时 50分钟。
第二课时
分析和概括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3、这也是写人叙事的散文。阅读写人叙事的 散文,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人? 什么样子? 什么事情? 什么性格或品质? 什么评价或情感? 阅读课文重点写藤野先生的段落,回答以上 问题。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1)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4) “我离开仙台之后”(36)
东京
相识
仙台
相处
北京
离别
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一部分:在东京,表达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1---3) 第二部分:在仙台 (4---35)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 在北京,怀念 (36---38)
什么人?
藤野先生。
白描
什么样子?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缓慢而有顿挫 “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郞的……” 忘记带领结 冬天一件旧棉袄
严肃 认真 治学 严谨
生活节俭 不拘小节
什么事情?什么性格或品质?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 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尊重科学
真诚关怀、正直无 关心解剖实习 私、热情 认真求实的精神 了解裹脚 严谨的治学态度
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
藤野先生为鲁迅改正的讲义
上页
返回
下页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对于自己的老师,鲁 迅只写过三个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 《关于太炎 迅
藤野严九郎 (1874---1945) 一九零四年至一九 一五年在仙台医学 专门学校任教。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我国伟大的 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 2、感悟本文的语言风格
“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感情? 只不过。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失望。
在 东 京
“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 说明什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 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 髦,显示自己是“维新派”。一旦维新失败 ,还可把辫子放下来,表示是“保皇派”。 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 端的两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