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预防肠源性感染的研究

合集下载

什么是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什么是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今天和同仁共同学习什么是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electiv digestive decontamination,SDD):SDD是通过局部使用抗生素杀灭口咽部和胃肠道的条件致病性需氧微生物,避免其移行和易位,切断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来源,从而预防VAP的发病。

理想的SDD方法所选用的抗生素应具备以下的特点:(1)抗菌谱应覆盖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细菌。

(2)粘膜表面不或很少吸收,以保证肠腔内较高的抗生素浓度。

(3)必须是杀菌剂,因为在胃肠道中没有调节抗菌活性作用的白细胞,其杀菌作用完全有赖于抗菌药物本身的作用。

(4)具有选择性的抗菌活性即不影响厌氧菌群药物,不易被胃肠道内容物灭活。

目前常用的用药包括种粘膜不吸收抗生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二性霉素。

一般认为可降低V AP的发病率,但能否降低病死率仍有争议。

此外因是一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措施,耐药性的产生是不少人对持谨慎态度的一个原因。

所以目前不作不常规预防感染的方法,仅应用于高危群体的预防。

那么适用于什么样的高危群体呢?利弊究竟如何呢?SDD你院又做了么?欢迎大家讨论。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vap的发生。

方法:通过分析vap的感染原因,制定vap预防控制措施。

结果: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结论:vap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采取不同预防策略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感染因素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21-0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48h后或停用机械通气去除人工气道48h之内发生的获得性肺炎,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1]。

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医疗资源浪费的特点。

国外报道vap的发生率为9.0%~70.0%,病死率50.0%~69.0%[2]。

国内调查vap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3],本研究对我院picu发生小儿vap的感染因素与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4月~2013年2月我院picu收治的75例机械通气超过48h有完整资料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机械通气持续时间48~218h,、其中重症肺炎32例,呼吸窘迫综合症16例,重症手足口病12例,败血症9例,复杂先心手术后6例;均采用口腔明视气管插管,其中男孩43例,女孩32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4.6岁。

1.2 诊断标准。

①vap发生在机械通气48h以后或脱机72h内。

②机械通气期间出现发热,体温≥38℃;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白细胞计数≥10.0×109/l;深部痰培养,检出致病菌或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培养出新的致病菌;x线胸片出现新的渗出性病灶;在通气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动脉血氧分压下降[4]。

1.3 结果。

75例患儿发生vap共9例,发生率为12%;死亡2例,发生率为2.67%。

中国VAP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VAP指南解读ppt课件

意见:还没有证据支持这些标志物有助于VAP的诊断。
11
诊断
四、感染和定植的鉴别
对下呼吸道分泌物定量培养,达到下列标准 可考虑为致病菌。
◎经ETA分离的细菌菌落计数≥105CFU/ml; ◎或经BAL分离的细菌菌落计数≥104CFU/ml; ◎经气管镜PSB分离的细菌菌落计数≥103CFU/ml。
否则,仍需结合宿主因素、细菌种属、 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综合评估。
脓性
推荐:CPIS有助于诊断VAP(1C)
14
VAP的预防
一、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 二、与操作相关的预防措施 三、药物预防 四、集束化预防方案
15
预防 一、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
1.呼吸机清洁与消毒: 2.呼吸回路的更换:
呼吸回路污染是导致VAP的外源性因素之一。Han和Liu的Meta分析发 现,延长呼吸回路更换时间有降低VAP发病率的趋势。因此,机械通 气患者无需定期更换呼吸回路,当管路破损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29
预防 三、药物预防
1.雾化吸入抗菌药物

理论上可作为预防VAP的一项措施。但综合2项RCT研究 显示,对VAP高危人群雾化吸人头孢他啶,并不降低 VAP的发病率。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不常规使用雾化吸入抗菌药物 预防VAP (2C)
30
预防 三、药物预防
2.静脉使用抗菌药物

尽管有3项RCT研究表明,预防性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可降 低VAP的发病率,但并不降低病死率。
建议:机械通气患者可采用HMEs或含加热导丝的 HHs作为湿化装置(2B)
17
预防 一、与器械相关的预防措施
4.HMEs型湿化器的更换时间

HMEs节约费用、保持管路干洁和减少工作量,广泛应用。 2项RCT研究显示,每5-7天更换HMEs与每天更换相比,在 VAP发病率、气道细菌定植及气道阻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创伤性截瘫家兔小肠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的影响

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创伤性截瘫家兔小肠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的影响

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创伤性截瘫家兔小肠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的影响聂海;刘鹏;曹德乾;白春宏;周际;刘齐东;安洪【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s of selective digestive decontamination(SDD)on the content ofmalondialdehyde(MDA),superoxide dismutase(SOD)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and its effects on oxi-dative stress reaction in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in paraplegic rabbits.Methods Forty rabbits were subjected to a complete paraplegia following spinal cord injury,and divided into SDD-treated(n=20)and control groups(n=20).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SDD using PTA(polymyxin,tobramycin and amphotericin B)protocol by gavage three times daily for 4d after injury.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same amount of normal saline.Samples from the small intestine were collected to detect MDA content,SOD and GSH-Px activities and to assess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mall intestine,using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DA,SOD and GSH-Px levels and the degree of 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 were analysed.Results The content of MDA[(3.58 ±0.98) nmol/mgprot vs.(8.19 ±1.22)nmoL/mgprot,P<0.001]in intestinal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SDD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01).The activities of SOD[(57.2 ±9.4)U/mgport vs.(42.7 ± 13.4)U/mgport]and GSH-Px[(111.6±12.0)U/mgport vs.(89.7 ±11.0)U/mgport]were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SDD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Correlation alalysis showed a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DA con-tent and degree of 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P<0.001,r=0.649),and a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SOD(r=-0.387),GSH-Px(r=-0.531)activities and degree of intestinal mucosal injury(P<0.001).Conclusion SDD protects against lipid peroxidation in intestinal tissues and reduces oxidative stress damage in rabbits with com -plete paraplegia.%目的探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elective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SDD)对创伤性截瘫家兔肠道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影响,明确SDD对截瘫家兔肠道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截瘫家兔模型.选择40只体质量为2.0~2.5kg 6月龄清洁级健康家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另外增加正常对照组家兔10只.采用PTA方案[多粘菌素E(P)、妥布霉素(T)和两性霉素B(A)]进行SDD处理4d.4d后处死家兔,采集距回盲部5cm左右小肠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变化,并检测小肠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水平.结果 SDD处理组小肠组织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58±0.98)nmoL/mgprot vs.(8.19 ±1.22)nmoL/mgprot,P<0.001];处理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57.2 ±9.4)U/mgport vs.(42.7 ±13.4)U/mgport,P<0.001];处理组GSH-Px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11.6 ±12.0)U/mgport vs.(89.7±11.0)U/mgport,P<0.001].相关分析表明,小肠HE染色Chiu病理评分与小肠组织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r=0.649),与SOD(r=-0.387)、GSH-Px(r=-0.531)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 SDD处理截瘫家兔后可减弱肠道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从而保护肠黏膜.【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5页(P121-125)【关键词】创伤性截瘫;小肠;选择性肠道去污染;氧化应激反应;兔【作者】聂海;刘鹏;曹德乾;白春宏;周际;刘齐东;安洪【作者单位】610101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东区骨科;610101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东区骨科;610101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东区骨科;300163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脊柱一科;610101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东区骨科;610101成都,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东区骨科;400016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1;R651.2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elective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SDD)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预防感染、降低病死率的经济、有效方法,已在ICU、胃肠、烧伤等科室感染治疗中发挥着一定作用[1-4],但目前尚未发现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报道。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主要考核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主要考核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主要考核内容一、MRS/诊断?分离:可以在鼻前庭、直肠、皮肤等部位进行培养发现MRSA 的定植;感染者可经血液、痰液、尿液、穿刺液或手术获得的标本培养获得。

一旦发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应该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苯唑西林耐药的对青霉素也耐药,不再进行头孢菌素的敏感试验。

MRS碇植:是指发现MRSA!没有感染的临床症状如发热、脓肿等。

定植可以在鼻前庭、直肠、气管、皮肤、开放的伤口等部位发现。

MRS/感染:由MRS/引起临床症状者,如发热、乏力、白细胞减少等。

可以是表皮感染如痤疮、深部组织感染如肺炎;重症感染者可致死。

二、MRSA台疗?MRS/感染者应住院治疗,可选择万古霉素或其它糖肽类抗菌素,也可选择呋西地酸或恶唑烷酮类的利耐唑烷。

糖肽类抗菌药物口服无治疗效果。

MRS碇植清除:是指通过感染控制措施或抗菌药物达到清除MRSA 携带状态。

到目前为止,仅对以下情况有一定价值:免疫抑制者、精神异常有传播MRSy可能者、反复发生MRSA感染者。

可以局部使用莫匹罗星。

三、MRSA病人的管理?1.病人入院后的管理MRS/感染者应住院治疗。

病人应住单人间;MRSA定植者可与其他MRSA定植者住同一房间,但不能与有MRSA感染危险者同住,如气管插管、留置胃管、中央静脉插管、留置尿管、开放的伤口或免疫抑制患者。

应严格落实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标准预防,按需防护和接触隔离。

2.病人出院管理一旦感染治愈即可出院,即使病人的培养仍是阳性;因其他疾病入院者即使存在MRSA定植,一旦原发病治愈即可出院;转院或转科病人并不需要满足MRS/培养阴性的要求,但必须通知接诊医生相关信息。

四、MRS憾染病例的报告?医院内住院病人发现MRS/医院内感染散发病例,应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的要求,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于24 小时之内上报给本院医院感控办;出现MRS憾染暴发事件时,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时限上报。

消化道的选择性预防感染

消化道的选择性预防感染
,
些 感染 实 际 上是 内 源 性 的 证据 表 明
革 兰 氏阴
,
为 什么 加强 护理病房 的 医 师 冒 未发
性菌 常 出 现 于 加 强 治疗病 人 的 口 咽部 和 胃 且 这 些 细菌可 能 引起 呼 吸道 感 染
, .

ge
,
花 费精 力去 减少感 染 ? 在预 防 中
Go r in
n
n
,
消化道选 择性 预防的病 人 和对照 组病 人的感 染 率相 同 但 治疗 防止 了 当 时 病 房发生 的耐药 菌
.
应 广 泛使
胞密 切 监 测 是此 方 案的关 键部 分
突然 芡延 引起的感染
在加 强 治疗 病房 中
.


! 0

微生 物与
美 国休 斯顿 消 息 曲菌 引起
.
型 胃炎 的关联
、 、
尽管 刚 开 始 提 出幽 门弯
,

独特 的超 微结构 病 损

血 清 免疫 反应 的稳 然而 在 D U 中微 生物
。 ,
型 胃炎 时存在 着普 遍 的怀疑
但现
D
定 和 持 续的特 异性联 系
在这 一 联 系 已 清 楚 了
也 有 日益增 多 的启 示 性
的病 因 作 用还 未得 到有 力 证 实
关 于 消化道 选择性 预 防感染 的 口 咽
,

胃肠
.
对抗 生 素 耐受 的外来 病原菌 集 :落 存 留 在 肠 道 中
,
和系统 性抗 生素 的相对 重 要 性的 资料 很少 统性 抗 生素 的作用 不清楚 的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办法1、成立“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二2、制订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争取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4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够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30DDDs以下。

3、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确定院内三线药物(见表1),实行分线分级使用。

4、每月统计分析全院及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用量,停用有异动情况的药,争取抗菌药物占药品消耗比例在10%以下。

5、开展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每季度公布全院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

6、建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淘汰疗效差和不良反应大的药。

7、不定期检查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8、不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医师和药师须经医院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9、实行奖罚制度,与科室、个人挂钩。

院感科、医务科、药剂科等参与考核管理。

10、结合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对抗菌药物处方做到100%点评,将点评结果院内网公示,对不合格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处理。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1、抗菌药物用于由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病毒性感染者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3、感染病人在抗菌治疗前应先正确采样作病原学检查,并及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力争有样可采送检率达到60%以上,使用三线药物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低于80⅜o 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情况下可根据临床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先进行经验治疗。

4、掌握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用法,对时间依赖性药物如青霉素等B-内酰胺类应每日数次按时按量给予,对浓度依赖性药物如阿米卡星等氨基糖甘类宜每日一次全剂量给予。

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腹泻时是否需要立即停止输注? ▪ 建议不要因ICU患者发生腹泻而自动终止肠内营养,而应继续喂养,
同时查找腹泻原因以确定适当的治疗。在治疗细菌过度繁殖时能 通过选择性肠道去污,选择膳食纤维丰富的饮食或服用消化酶来 减少腹泻。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代谢性并发症的处理 ▪ 高血糖患者可选用糖尿病专用配方,并进行胰岛素控制。低血糖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 抗生素相关腹泻 (1)合理使用抗生素。 (2)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注意要与抗生素间隔2~4 h服用。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腹痛、腹泻是否与营养液加温输注有关? ▪ 研究表明当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3 ℃~37 ℃时最符合人体生理需要,
适合营养成分的消化与吸收。营养液温度恒定在36.9 ℃~37.9 ℃时, 可减少患者腹泻、腹痛的发生。 ▪ 当营养液匀速输入时,存在人体自身加热的过程,到达胃时已经 能够达到或接近人体温度,因此不建议对肠内营养液进行常规加 温输注。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禁忌证 1. 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 2. 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 3.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4. 休克。 ▪ 慎用于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症状明显的糖尿
病、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及糖代谢异常患者。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 胃肠道并发症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肠内营养的优点
1. 刺激肠道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符合生理,易于吸收。 2. 利于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 3. 减少内毒素释放与菌群异位,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4. 保持肠道固有菌丛生长,防止菌群失调。 5. 刺激肠蠕动,减轻肠毒素吸收。 6. 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的结构,刺激黏膜繁殖,促进肠上皮修复。 7. 营养全面、安全、价格较低。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研究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研究

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肠道寄生虫感染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阐述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

一、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肠道寄生虫感染是指人体消化道或肠道受到寄生虫侵袭,引发相应的健康问题。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肠道寄生虫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更为严重。

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蛲虫等。

这些寄生虫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人体消化道中繁殖并且寄生,给宿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肠道寄生虫感染可以导致贫血、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掌握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和流行规律,流行病学调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了解感染人群: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确定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高发人群,比如人口密集地区、贫困地区等。

这有助于针对性地实施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2. 掌握传播途径: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追踪和确定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比如食物、水源等。

这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分析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肠道寄生虫的病原学特征,包括寄生虫的类型、数量等信息,从而为疫苗研发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控策略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针对肠道寄生虫感染提出以下防控策略:1. 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和治理,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尤其对于农村地区的水源进行检测和处理,减少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3. 健全卫生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卫生监测体系,对人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肠道寄生虫的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4. 推广治疗方法:加强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推广,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影响。

肠道感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

肠道感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

肠道感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一级标题:肠道感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肠道感染病是指由各种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消化道感染,包括腹泻、呕吐以及腹部不适等症状。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高发性和传染性,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预防和控制肠道感染病,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至关重要。

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和评估肠道感染疾病的流行程度和原因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回顾性问卷调查、前瞻性队列调查和案例对照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患者与非患者之间食物、饮水、环境接触等方面的信息,为确定致病因素提供依据。

2. 常见肠道感染疾病肠道感染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霍乱弧菌等;常见的病毒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以及腺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常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引发胃肠道感染。

此外,寄生虫和真菌等也可能导致肠道感染。

3. 感染传播途径肠道感染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

一般而言,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是最常见的途径。

其他传播方式包括接触受污染的物体、空气飞沫传播以及接触感染者直接排泄物等。

4. 流行病学特征肠道感染疾病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4.1 高发性与季节性肠道感染具有高发性和季节性,尤其在人群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更为突出。

例如,在婴幼儿园、学校和医院等环境中易爆发聚集性感染。

4.2 年龄和免疫状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肠道感染存在不同的易感性,婴幼儿和老年人往往更容易受到感染。

此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例如HIV/AIDS患者)也较易感染。

4.3 高风险职业和活动一些职业和活动使得人们接触感染源的机会更多,从而增加了肠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例如,农民、厨师以及医护人员等可能因为长时间暴露于致病微生物环境中而容易感染。

二级标题:肠道感染病的预防肠道感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但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发生率并保障公众健康。

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抵御各种肠道疾病至关重要。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病情危重,免疫功能常低下,加上侵入性操作较多,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

该感染通常是由患者自身口咽和胃肠道的潜在致病微生物(potentially pathogenic microsITls,PPMs)移生所致,以革兰阴性需氧菌、葡萄球菌、酵母菌多见。

为此,Stoutenbeek根据Van DerWaaij早年提出的“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和“去污染(或清洁)”(decontamination)学说,创建了“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elective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SDD)抗生素生态疗法,即应用适宜的抗生素选择性地清除患者口咽和胃肠道内的PPMs,保留能阻止细菌定植的正常专性厌氧菌,使患者肠道的定植抗力维持正常。

SDD最早在外科ICU中展开临床研究,并被证实能明显减少术后患者的院内感染率,后来被推广应用于内、外科危重患者通气机相关性肺炎(vAP)、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的防治。

作为一种新的感染防冶措施,SDD的疗效虽然已经被Meta分析和不少I 临床研究证实,但是在感染控制专家、微生物学家和监护室医师中质疑的声音仍然存在,争议的中心问题是:SDD是否能防治感染和降低死亡率;SDD是否会导致耐药菌的出现;SDD 的治疗花费是否值得?本文就近年来SD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SDD的实施方案经典的SDD方案由4个环节构成,以控制危重患者可能出现的3种类型的感染,即原发内源性感染、继发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1.1 很多被推测是院内获得性的感染经研究证实实际上是内源性的,ICU内出现的感染一半以上是原发内源性感染 5 ,是在患者入院第1周内由存在于患者体内的PPMs所致。

为了防止这类感染的出现,SDD方案在患者入院时经肠道外方式给予头孢噻肟lg,每日4次,用药3 d。

第十章 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

第十章  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

第十章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一、选择题A1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多器官功能衰竭特点A.严重急性损伤24h后B.严重急性损伤48h后C.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D.高代谢状态E.高动力型循环障碍2.不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病因A.组织损伤B.严重感染C.营养不良D.大量输血E.慢性肠炎3.不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学说的是A.炎症失控学说B.缺血再灌注学说C.代谢障碍学说D.肠道动力障碍学说E.三次打击学说4.严重感染液体复苏到达目的时间A.2hB.4hC.6hD.8hE.12h5.预防新的感染方法不正确A.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B.减少医源性感染C.局部病灶手术治疗D.增强病人免疫力E.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6.高钠血症采取哪种治疗方法较好A.无肝素透析B.血浆置换C.血液灌注D.血液滤过E.腹膜透析7.氧的摄取率正常值A.20%~25%B.30%~50%C.15%~20%D.30%~40%E.50%~60%8.单位时间内组织细胞实际耗氧的量是A.DO2B.VO2C.O2ERD.C a O2E.PCO2.9.动脉乳酸正常值是A.等于1mmol/LB.等于3mmol/LC.小于1mmol/LD.大于3mmol/LE.等于5mmol/L10.肠道动力学说正确的是A.肠道细菌,毒素的移位B.肠道细菌,毒素的灭亡C.肠道细菌,毒素失去作用D.肠道对缺血不敏感E.肠道功能很难破坏11.肠内营养输注前及期间抽取胃残留量的时间A.8hB.4hC.6hD.2hE.没必要抽取12.预防喂养管误吸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妥善固定喂养管B.取合适的体位C.及时估计胃内残留D.经常更换胃管E.加强观察13.机械通气病人防止呼吸机相关肺炎取正确体位A.450卧位B.侧卧位C.200卧位D.平卧位E.300卧位14.二次打击突出特点A.打击的强度比第一次强B.应激状态的炎症细胞的反应不强C.炎症细胞的反应第一次强D.应激反应第一次强E.炎症和应激反应具有放大效应15.关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不正确的是A.在严重的情况下MODS和MOF同时发生B.MODS和MOF是疾病的同一连续过程的不同部分C.MODS可以进展为MOF,可以逆转,尽早进行治疗干预D.MODS和MOD不能同时发生E.MOF是MODS的极危重情况16.控制感染应用抗生素正确的是A.先用窄谱抗生素后用广谱抗生素B.先用广谱抗生素后用窄谱抗生素C.在取得细菌培养及药敏报告前用广谱抗生素D.在取得细菌培养及药敏报告前用窄谱抗生素E.不必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17.下列不属于侵入性诊疗操作A.气管切开B.深静脉导管置入C.机械通气D.留置导尿E.心电监护18.关于S V O2正确的是A.是全身总体氧代谢的体现B.S V O2是身体局部氧代谢的体现C.S V O2下降不能肯定机体存在绝对缺氧D.对局部某些组织缺氧敏感E.不能反映全身总体氧代谢A2型题19.田某,急诊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呼吸25/min,心率56/min,血压80/50mmHg,在准备手术的同时补液正确的是A.30min内输入500ml晶体B.30min内输入300ml晶体.C.30min内输入200ml胶体D.30min内输入1000ml胶体E.30min内输入200ml晶体20.刘某,男,45岁,因腹腔脓肿引起感染,为预防MODS发生,控制局部感染,正确的处理是A.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B.立即手术切除脓肿C.腹腔引流引出脓液D.应用窄谱抗生素控制感染E.先做细菌培养再用抗生素21.田某,女,35岁,急性全腹膜炎,引起MODS发生,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正确的是A.选择对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B.选择对革兰阴性需氧菌敏感的抗生素C.不应用抗生素D.双歧杆菌应杀灭E.乳酸杆菌杀灭22.一患MODS病人,没有休克,动脉血乳酸2.5mmol/L乳酸与丙酮酸比等于10:1,没有酸中毒,判断正确的是A.病人缺氧B.非缺氧高乳酸血症C.缺氧高乳酸血症D.非缺氧低乳酸血症E.缺氧低乳酸血症23.王某,男,79岁,患脓毒血症,引发MODS,心电血氧饱和度89%, S V O2正常,提示正确的是A.全身不缺氧B.外周存在氧利用障碍C.外周不存在氧利用障碍D.外周不存在氧分流.E.局部缺氧24.曲谋,男,89岁,患急性胃穿孔,引发MODS,氧代谢监测,DO2与VO2同时下降.判断正确的是A.循环障碍B.呼吸衰竭C.肾衰竭D..心输出量增加E.动脉血氧含量高25.一患MODS病人,在注入肠内营养时,防止误吸,检查胃内残留量,正确的是A.注入前或期间,每隔4h抽1次B.注入前或期间,每隔2h抽1次C..注入前或期间,每隔6h抽1次D..注入前或期间,每隔8h抽1次.E.注入前或期间,每隔10h抽1次26.一患MODS病人,在呼吸机机械通气期间,口腔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细菌来源可能性小的是A.床上用品B.口腔菌群感染C.暖瓶塞D.医护人员的手E.水龙头27.一患MODS病人,在大量补液后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护士的正确处理是A.抬高床头减少静脉回流B.抬高双下肢增加静脉回流C.停止输液减轻心脏负担D.病人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E.病人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28.一患MODS病人,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A.呼吸道和肺部B.口腔感染C.皮肤感染D.尿路感染E.尿路感染29.一严重感染病人,引发MODS,在液体复苏后,CVP为10cmH2O,而血氧饱和度为68%,下一步处理正确的是A.继续补液B.使用强心药物C.使用扩血管药物D.需要输注压缩红细胞E.使用去甲肾上腺素30.一患MODS病人,为减少医源性感染,下列手段最有必要的是A.避免导尿B.尽量不做气管切开C.操作前后洗手D.避免下胃管E.避免上呼吸机A3型题31~33题共用干一因感染后患MODS病人,液体复苏后,CVP为5cmH2O,血压80/50mm/Hg, 血氧饱和度为88%31.纠正感染性休克首选地药物是A.硝普钠B.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C.甲硝唑D.多巴酚丁胺E.毛花苷C32.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及组织水肿应选A.压缩红细胞B.全血C.血浆D.白蛋白或新鲜血浆E.血小板.33.护士应严密观察的不包括A.每小时尿量B.血压变化C.CVP变化D.血氧饱和度E.口腔黏膜变化(34~36题共用干)一患MODS病人,在预防新的感染治疗中,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34.选择药物不正确的是A.选择口服不经肠道吸收的对革兰阴性需氧菌敏感的抗生素B.选择灌服不经肠道吸收的对革兰阴性需氧菌抗生素C.选择口服不经肠道吸收的对厌氧菌敏感的抗生素D.选择黏菌素E.选择妥布霉素35.保护肠道优势菌群A.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B.大肠杆菌C.革兰阳性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肺炎球菌36.最常用的药物是A.甲硝唑B.替硝唑C.头孢霉素D.红霉素E.黏菌素,妥布霉素和两性霉素37~39题共用题干一患MODS病人,在进行氧代谢监测,动脉乳酸监测37.氧代谢监测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心排血量B.血压C.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氧含量D.氧摄取率E.呼吸频率38.氧代谢监测,器官水平不包括A.器官功能B.黏膜pH值C.动脉和黏膜pH的差值D.动脉血乳酸E.经皮黏膜PCO2与动脉血PCO2的差值39..高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意义A.反映休克的即时变化B.判断休克的严重程度和复苏效果C.反映复苏的即时变化D.判断酸中毒E.反映组织缺氧(40,41题共用题干)一患MODS病人,在进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4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意义A.组织血氧饱和度监测方法B.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方法C.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方法D.器官缺氧监测方法E.组织氧合监测方法41.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正常不包括A.脓毒血症存在氧利用障碍B.脓毒血症存在氧分流C.全身炎症反映存在氧利用障碍D.全身炎症反映存在氧分流E.组织氧合不良(42,43题共用题干)一患MODS病人,神志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42.与病人交流的最佳方法A.病人手语B.护士手语C.病人写在纸上D.护士写在纸上E.图片、文字交流43.心里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A.需要心理支持与干预B.给予精神抚慰C.病危观察监测参数变化比心理护理重要D.经常与病人沟通E.以病人为中心满足需要B1型题(44~46题共用备选答案)A.氧代谢监测B.动脉血乳酸监测C.胃动力监测D.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E.细菌学监测44.氧输送45.氧摄取率46.组织氧合监测法47~49题共用备选答案A.控制局部病灶感染B.合理应用抗生素C.预防新的感染D.血液净化疗法E.代谢营养支持47.减少侵入性诊疗操作48.减少医源性感染49.腹腔脓肿手术50~52题共用备选答案A.减少医源性感染B.增强病人免疫力C.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D.胃穿孔手术E.细菌培养50.严格无菌操作51.操作前后洗手52.局部病灶感染的控制X型题53.MODS病人病因包括A.组织损伤B.严重感染C.休克D.过量输液E.营养不良54.MODS的高危因素A.复苏不充分或延迟苏醒B.持续存在炎症病灶C.营养不良D.支气管哮喘E.高血压55.复苏液体包括A.天然晶体B.人工晶体C.天然胶体D.人工胶体E.白蛋白56.呼吸支持包括A.吸氧B.气管插管C.呼吸机人工呼吸D.呼吸兴奋药的使用E.血氧监测57.控制感染的措施A.合理使用抗生素B.局部病灶感染的控制C.预防新的感染D.消化性去污染E.中医中药治疗58.氧代谢监测相关因素A.氧输送B.氧消耗C.氧摄取率D.血氧饱和度E.氧含量59.动脉血乳酸监测正确的是A..正常值为 1m m o l/LB.反应休克即时变化C.难以反应复苏即时变化D.难以反应休克即时变化E.反映复苏即时变化6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的反应A.低血容量B.心排血量下降C.代谢率增加D.代谢率降低E.心排出量增加61.神志清的MODS病人,心理障碍干预措施A.与病人沟通B.尊重病人人格C.家属的支持D.精神抚慰E.注意监测参数变化62.肠内营养预防误吸措施A.妥善固定喂养管B.取合适的体位C.及时估计胃内残流量D.注意温度E.及时更换喂养管参考答案选择题1.B2.E3.E4.C5.C6.A7.A8.B9.A 10.A 11.B 12.D 13.A 14.E 15.D 16.C 17 .E 18.A 19.A 20.B 21.B 22.B 23.B 24.A 25.A 26.B 27.A 28.A 29.D 30.C 31.B 32.D 33.E 34.C 35.A 36.E 37.E 38.D 39.B 40.E 41.E 42.E 43.C 44.A 45.A 46.D 47.C 48.B 49.A 50.A 51.A 52.D 53.ABCDE54.ABC 55.ABCDE 56.ABCD 57.ABCD 58.ABC 59.ACD 60.ABC 61.ABCD 62.ABC。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宗志勇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宗志勇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宗志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感染性疾病中心 zongzhiy@
一. 内科和儿科的预防用药
只有少数几种内科和儿科情况可考虑预防性使

1. 慢性炎症复发 预防成人和儿童的风湿热复发。 2. 免疫受限或脾切除术后者的感染预防 预防脾切除术后儿童发生败血症。 预防镰状细胞病/地中海贫血儿童发生细菌感染。 预防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
二. 口腔操作的预防用药
目前预防性使用只推荐用于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使用人群为有心内膜炎风险者,包括: 1. 有人工心脏瓣膜者或者接受过含人工成分用于修补瓣膜 者 2. 既往曾患过心内膜炎者 3.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下情况之一) 未修补的紫绀型先心病 使用含人工成分完整修补的先心病患者,其术后的6月内 经修补的先心病,但其人工成分处或其附近仍有残余缺 陷者 4. 心脏移植者
J Arthroplasty 2010; 25: 1078-82.
抗菌药物选择:不是广谱就好!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头孢曲松或环丙沙星)与窄 谱(头孢唑啉或万古霉素)相比,并未降低术后感 染比例,但增加耐药菌分离的几率
Surg Infect (Larchmt) 2006;7: 409-17.
5. 疗程
清洁-污染手术:通常需要用 污染手术:需要用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手术切口类型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
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 相通的器官。 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 手术部位引致感染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 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 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 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医院感染的消化道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消化道感染预防与控制
教训总结
医院应重视食品卫生和环境清洁工作,加强食堂和保洁人 员的培训和管理。在发生感染后,应及时公开透明地进行 信息通报,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医院感染的消化道感染预防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监测系统不完善
防控意识不强
目前部分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 测系统,无法及时发现和预防消化道感染 。
医务人员管理
培训与考核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 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提 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手卫生规范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医务人 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操作 前后的手部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 风险。
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在进行可能接触到患者体 液、血液等污染物时,应佩戴手套 、口罩等防护用品,降低感染风险 。

早期发现与诊断
症状观察
01
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以及发热、
寒战等全身症状,以便早期发现消化道感染。
实验室检查
02
及时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诊断和指导
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03Biblioteka 对疑似消化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源和传
播途径。
隔离与治疗
隔离措施
对确诊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环境卫生管理
清洁消毒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包括病房、卫生间、走廊等公共 区域,以及医疗器械、床单被褥 等物品,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垃圾分类与处理
对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处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 毒、焚烧或填埋,防止病原体通
过垃圾传播。
环境监测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 ,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感染源

消化系统疾病的免疫机制和调控策略

消化系统疾病的免疫机制和调控策略

消化系统疾病的免疫机制和调控策略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它在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同时也扮演着调节机体内部平衡的重要角色。

然而,消化系统作为与外界最直接接触的部位,同样需要免疫系统的保护和调控。

本文将探讨消化系统疾病的免疫机制和调控策略。

一、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免疫机制1. 免疫应答与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当外来致病微生物侵入胃肠道时,免疫细胞会通过多种方式识别并迅速应对。

首先,黏膜上皮细胞能够产生黏液屏障,阻止致病微生物附着在肠壁上。

其次,宿主表面抗原(PAMPs)与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结合,触发吞噬作用和产生趋化因子,引导其他免疫细胞迁移至感染部位。

最后,巨噬细胞等效应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β(IL-1β),刺激炎症反应和增强抵御能力。

2. 免疫耐受与消化道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免疫系统能有效地识别和清除外来侵袭,但它也需要对自身组织的分子产生免疫耐受。

在消化道中,这种免疫耐受尤为重要,因为无数益生菌共存于其中。

营养元素吸收之余,通过保持肠道菌群平衡以及调节T细胞的活动等方式,消化系统亲友义务规定下与肠道微生物呈现一种共生关系:出借肠道微生物合成某些营养成分利于机体发挥最大地效用同时还可以维持人与肠道菌群间微实践功能及调节有关部位的健康,并全面高效地限制感染的几率。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免疫调控策略1.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正常情况下,健康的消化系统内拥有多样性和平衡的肠道菌群。

然而,由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生物学变异等原因,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为了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平衡,可以通过定期食用益生元和益生菌来促进有益菌株的生长,抑制有害菌株的繁殖。

此外,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膳食添加剂及长时间禁食都是维持良好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策略。

2. 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免疫细胞在消化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调节其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调节性T细胞(Treg)来抑制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控制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控制

医院呼吸系统感染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控制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感染及胸膜腔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近年来由于鼻胃管、气管插管的广泛应用,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由于严格的无菌技术与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胸膜腔医院感染的机会减少。

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科(呼吸、血液、神经)、外科(脑外、胸外、心外)等科室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感染源(1)内源性感染:由口咽部或胃肠道的定植或增殖菌引起。

多见于机械通气最初4日内的病人及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病人,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致菌群失调者,因药物或“胃外分泌衰竭”(如应激)时,胃液pH升至4以上者。

一般认为短期使用相对窄谱抗菌药物可望预防这种感染。

(2)外源性感染1)医疗器械未严格消毒,特别是氧气湿化瓶、呼吸机管路和湿化瓶、湿化水未严格消毒,吸痰操作用物未一用一换一消毒等。

2)对呼吸道感染病人未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使其成为感染源。

2.易感因素(1)内源性感染1)基础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血液病、肿瘤等。

据报道原发病越严重,革兰氏阴性杆菌定植率越高,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发生机会越大。

2)意识障碍:是呼吸系统内源性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报道70%的意识障碍者可将口咽分泌物误吸至下呼吸道,占各种危险因素的18.6%。

3)免疫功能受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化疗、放疗,使免疫力低下,呼吸系统条件致病菌增殖。

4)长期住院和平卧:长期住院的重病人特别是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长期平卧易导致胃食管反流而致呼吸系统医院感染。

5)使用抗酸剂或H2受体拮抗剂:改变胃液pH,胃内细菌特别是G—杆菌过度生长,经食管、咽部可移行至下呼吸道致肺部感染。

有报道西咪替丁的使用是呼吸系统医院感染发生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6)其他:年龄(>60岁)、吸烟、低蛋白血症、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

(2)外源性感染1)外科手术:发生率约为17.5%,尤其是脑部及上腹部手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概率比其他部位手术更高。

202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考试试题

202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考试试题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考试一、单选题1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外科手消毒的微生物监测标准()[单选题]*A.≤10cfu∕cm2B.≤5cfu∕cm2√C.≤15cfu∕cm2D.≤8cfu∕cm22 .经飞沫传播的隔离标志为(),接.能隔离标识的颜色是:[单选题FA.红色,蓝色8 .粉色,蓝色√C.黄色,红色D.绿色,黄色9 .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等应采用()[单选题]*A.标准预防+经空气传播漏留10 标准预防十经飞沫传播隔渤C标准预防+经接触传播隔离√D.标准预防11 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单选题r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初不是医院感染B.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慢染V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E,婴幼J医胎盘获得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12 最有效的空F肖毒方法是()[单选题「A.化学消毒B.通风换气√C.紫外线照射D.空气消毒机6.《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传染病房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之间应如何洗手?()【单选A.普通洗手B.严格洗手与手消毒√C外科刷手D.手消毒7 .以下哪个是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标准步赛(\[单选题]•A.手工清洗一漂洗一测温一消苗(灭菌)一终末漂洗一干燥一预处理8 .预处理一测瞄T手工清洗T漂洗一消毒(灭菌)一终末潦洗一干燥VUflH混一潦洗一手工清洗一消毒(灭菌)一终末潦洗一干燥一预处理D预处理T漂洗T测泯T消毒(灭菌)一终末漂洗一干燥一手工清洗9 .有关标准预防以下嘟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羯B.强调双向防护C.脱去手套后可以不洗手VD.要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君措施10 手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单选越rA.皮肤切开前20分仲B.皮肤切开前30分钟-3小时内C.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力时内VD.皮肤切开前2〃时后11 .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的定义是3单选题]”A.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皮下组织的感染B.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的感染VC.无植入物者手术后6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的感染D.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IL病房地面上有一名普通患者的少量呕吐物,下面处理方法正确的是?()1单选题TA..用吸湿材料清除呕吐物,再用含氯消苗剂拖√B.立即用25000mg∕l含氟消毒剂拖地,以达到彻底J肖语目的C.先用含献肖毒剂反复拖地,再用清水去融消毒剂残留D.先用清水反豆拖地再用含氧j肖毒剂进行消毒12.保洁员应空握的医院感染防: 识包括[单选题]*A.清洁与消毒B.手卫生C.个人防护D.以上都是√13.若无禁忌症,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床头应抬高多少度()[单选题]*A.10-15 度B.15-30jgC30-45 度√D.45-60 度14.血管导省相关感染(简称VCAD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多少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单选国*A.12B.24C.48√D.7215.中心殍脉导管血管后更换度管穿刺点敷料的时间为()[单选题]*A.无菌纱布1-2次/周16无菌纱布1次/天C无菌透明敷料1--2次/周√17菌纱布2初天16.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枪膏结果显示正确的是()[单选这广A.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导管段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B.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不同种类的致病菌C.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不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D.导管段和9卜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17 .标准预防的原则就是()[单选迤]*A.保护病人B.保护医务人员C.二者都是VD.都不是18 .标准预防是针对所有的患者,在未诊断之前采用的普遍预防措施,以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病原体传播的危险性,其主要内容有()[单选地]*A,洗手与手消毒19 手套、帽子、口罩及防护眼镜、穿长工作服C用过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尖锐器械应立即放入有标签的利器盒内;用过的针头不胃要再套针帽D.以上均是√19.近距离接触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里()[单选SSTA.纱布口军B.一次性医用口重C.外科口罩D.医用防护口里√20以下哪种情况应穿防护服()[单选题J*A.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B.接触到传染病的家履时C接禽冽传染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区时D.上级领导检直时21.院感染褰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胞以医院感染戛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以上Ifs床症候群福以、怀疑有共同感嫡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单诵*A.2例;3例;3例B.3例;3例;3例√C4例);3例;3例D.5例;3例;3例22 .关于评价医院感染辜发控制措施的效果,()不继续发生新发同类感染病例,或恢复到医院感染且发前的平均水平,说明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有效.()[单选题rA.3天B.5天C7天VD.14 天23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指导意见》提出的改进目标中对于接受两个或以上更点药物联用的住院患者,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应达到()[单选地]”A、100%√B s 90%C. 50%D、80%24. g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指导意见》提出的改进目标中对于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不低于()[单选题rA、20%C. 40%D、30%25 .分娩室放西多张产床时,每张产床使用面积至少20m2 ,两张产床之间应至少相距Om ,并设西可覆拭隔挡,隔档高度2()m.()[单选题J*A、0.8-1.2B、1-1.8√C. 1.2-1.5D、1.5-1.526 .分娩室温度宜保持()(~ ( ) ℃ ,相对湿度3O%~6O% ;无菌物品存放室温湿度符合WS310.2 要求.()[单选题「A, 20o C~22o CB, 240C~260C√C、24o C~28°CD、22℃~26。

四个目标性检测控制措施

四个目标性检测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预防控制措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国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尤为严重。

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特制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1. 如无禁忌症,将床头抬高30~45度,预防胃内细菌的返流。

但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 AP)。

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2. 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素)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3.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3.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4.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5. 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每天应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

了解院内住院病人细菌流行及药敏资料。

7.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的管理7.1 呼吸机外置管路及相关附件的清洁消毒一周1~2次,由供应室统一集中处理。

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7.2 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

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7.3 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冷凝水不可直接倾倒室内地面7.4 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7.5 呼吸机内部气路由专业呼吸机维护技术人员定期维护保养。

7.6 使用科室应对呼吸机主机和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网每周清洁一次。

清洁方法为:将过滤网从机器中取出,用流动水洗净后晾干或甩干,然后放回原处,无需常规消毒。

7.7特殊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呼吸机管路应单独进行清洗消毒,由供应室负责。

医院感染操作流程

医院感染操作流程

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 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 500 m1),术中应追加一剂。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己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

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

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 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 mg/d1。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上;(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预防肠源性感染的研究A study on selected decontamination ofthe dige stive tract to prevent bowel -originated infection余 江,王仙园,肖颖彬,刘晓利,刘 梅,朱学敏,王慧春Yu Jiang ,W ang Xianyuan ,Xiao Yingbin ,et al(Xinqiao Hospit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of PLA ,Chongqing 400037China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 )对体外循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人肠源性感染的影响。

[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病人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DD 组,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即饮食准备和清洁灌肠;SDD 组在常规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干预。

检测两组病人肠道菌群、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体外循环后病人体内内毒素水平显著增高(P <0.01);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能减少肠道革兰氏阴性菌群数量和降低体内内毒素水平(P <0.05)。

[结论]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是去除肠道潜在致病菌、预防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有效肠道准备方法。

关键词: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体外循环;肠道准备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influence of selected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SDD )on bowel -originated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underwent valve replacement under extracorporeal circu 2lation.Method :a total of 28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DD group.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bowel preparation as routine before operation including diet preparation and cleaning enema.While patients in SDD group were given selected digestive tract depollution as interven 2tion besides routine preparation.Then the changes of intestinal bacterial flora and endotoxin level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Result :endotoxin levels of patients after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were increased obviously (P <0.05).Selected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can both reduce the quantity of Gram -negative bacteria flora of intestinal tract and the endotoxin level of patients (P <0.05).Conclusion :it showed that selected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is an effective way of bowel preparation both to eliminate bowel potential pathogenic bacterium and to prevent bowel -originated endotox 2emia for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underwent valve replacement un 2der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K ey w ords :selected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bowel -originated en 2dotoxemia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bowel preparation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493(2004)11A -1905-03 内毒素(endotoxine )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主要启动因子之一。

肠道是血中内毒素的主要来源,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合理地选择性应用肠道准备方法减少肠源性内毒素入血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普遍采用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elected decontam 2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SDD )减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1,2的发生,国内对烧伤、胰腺炎等有相关研究,但临床应用未能普及3。

本实验从循证医学基础出发,针对同一经历体外循环(cardiopul 2monary bypass ,CPB )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群体,探讨SDD 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为指导临床肠道准备工作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人28例,男7例,女21例,年龄23岁~54岁,体重42kg ~88kg 。

心功能:Ⅱ级3例,Ⅲ级23例,Ⅳ级2例。

术前无感染、发热及糖尿病等合并症。

其中SDD 组1例病人术后第6天因心脏意外猝死,其余病人临床预后好,顺利出院。

1.2 分组方法 用随机数排序分组法将病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SDD 干预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和SDD 组),每组14例。

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饮食准备(术前1d 清淡少渣软食,术晨禁食)和术前1d 晚清洁灌肠;SDD 组在常规准备基础上术前口服妥布霉素4100mg 、大蒜素540mg 、乳果糖610mL ,每日3次,使用3d ,确定无漏服,注意观察毒副反应。

两组病人的身高、体重、年龄、心功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1.3 体外循环方法 均使用德国Jostra 滚动泵人工心肺机,美国V I JAL 膜式氧合器和宁波微栓过滤器,所换瓣膜皆为美国进口双叶机械瓣。

两组病人手术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其中对照组4例、SDD 组7例病人未阻断主动脉。

表1 两组病人术中相关参数比较(x ±s )组别n主动脉阻断时间min 腔静脉阻断时间minCPB 时间min 手术时间min CPB 最低温度℃对照组1476.80±38.3481.07±37.00105.21±45.42214.07±62.2429.66±1.30SDD 组1473.43±23.7371.93±21.1393.64±23.71206.07±49.2729.73±0.93F 值1.145 1.4130.7140.1420.010P0.2940.2450.4060.7090.922・5091・护理研究2004年11月第18卷第11期上半月版(总第131期)1.4 标本采集1.4.1 大便标本 对照组术前1d、SDD组干预前后无菌采集大便约1g, 30min内检测。

1.4.2 血液标本 两组病人分别于诱导麻醉前、CPB结束、CPB结束2h、CPB 结束24h共4个时相点采集2mL桡动脉血于无热原肝素抗凝管内,迅速在4℃、800r/min下离心10min,超净台分离血浆于-70℃冻存供测内毒素。

1.5 检测指标1.5.1 大便p H值 新鲜大便用p H 7.0生理盐水2mL搅拌混匀后用精密p H试纸测定。

1.5.2 肠道菌群检测 取新鲜大便0.5g,天平称重后10倍稀释,接种于血琼脂、Maconkey及沙保氏培养基上,37℃需氧培养过夜,肉眼观察生长特征,挑取典型菌落用V 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做菌种鉴定后确定生长菌群的百分比。

同时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革兰氏阳性菌(G+)与革兰氏阴性菌(G-)比例。

1.5.3 循环血浆内毒素水平 使用的玻璃器均经250℃干烤4h去热源,塑料制品用40%浓硫酸浸泡4h,蒸馏水冲洗干净,60℃烘干后60Co照射去热原。

超净台内用改良过氯酸鲎试剂法7在BeckmanDU-650细菌内毒素测定仪上,545nm波长检测内毒素水平。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SPSS10.0统计软件包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重复测量实验的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2.1 大便p H值变化及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大便标本对照组留取10例、SDD组留取10例(干预后有1例未能留取到标本),经单因素方差分析,SDD干预后大便p H值显著降低(P<0.01),χ2检验提示肠道菌群种类无显著改变(P>0.05),见表2。

但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显示SDD干预后革兰氏阴性菌群数量显著减少,而肠球菌比例显著增加(P<0.01),见表3。

G+∶G-比例在SDD干预后从2∶8降低到2∶3,在个别病人SDD前大便内检测到其他的异常致病菌,如白色念珠菌,SDD后未能鉴定出。

表2 两组病人肠道菌种鉴定和p H值变化例组别例数p H值埃希杆菌产气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对照组 10 6.99±0.14101410 SDD组 干预前107.06±0.11102701 干预后 91) 6.01±0.1291900 注:两组p H值经F检验,F=259.30,P=0.000。

1)观察过程中1例死亡。

2.2 血浆内毒素变化(见表4) 两组病人CPB转流开始后3个时相点的循环内毒素水平均较转流前明显升高(P<0.01),其中转流结束时为最高,分别为转流前的2.9倍和3.2倍,随时间的推移又逐渐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