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章 鸟纲

合集下载

鸟纲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鸟纲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二)皮
• • • •

皮肤薄、松且缺乏腺体,仅有尾脂腺。有羽区和裸区之分。 具有羽毛、角质喙、爪和鳞片等表皮衍生物。 羽毛有飞翔、隔热保温、伪装和传感等作用。分三种类型 1.正羽(翮羽):大型羽片,(其中翅肢的正羽和尾都的 尾羽的形状和数目。为鸟类分类的依据之一由羽轴和羽片 所构成。羽根是羽轴下段不具羽片的部分。羽枝分构成羽 片的细长具羽人枝(其上还有钩突)结构单位。它们借钩 突(羽小钩)联成坚实而有弹性的羽片。 • 2.绒羽:位于正羽的下方。呈棉花花状。构成松软的隔热 层。羽轴纡羽。羽小钩不发过故不能构成羽片。 • 3.纤羽:又称为毛状羽。外形如毛发,有的反于表端后生 少数短小羽枝,杂生在正羽与绒羽之中。 • 各类羽毛有一定的着生区域,羽区外的裸区至多仅散生绒 羽。
羽毛的种类和结构
带有消音器的猫头鹰羽毛
鸟类的骨骼系统:
• 颈部长而 灵活,异 凹型椎体。 气质骨: 即 中空并充 以空气的 骨骼。 • 前肢为翼, 后肢骨片 愈合。
鸟类头骨及翼和后肢骨
骨质小梁: 骨腔壁上的纵横加固部分。
(三)骨骼系统
鸟类骨骼充分表现了对飞翔 生活的适应。 • 除多为气质骨外,(头骨、 脊柱和骨盆等)中轴骨多 处愈合形成轻巧坚固骨架。 • 肩带锁骨形成叉骨,腰带 与脊柱愈合形成开放式骨 盆。
平胸总目
食 火 鸡 鸸 鹋
褐几维Apteryx australis
• 视觉发达,嗅觉退化;
• 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筑巢、 孵卵和育雏等本能)。
一、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
• 恒温:是产散热的动态平衡。其意义主要有: • 保证了酶的活性和新陈代谢正常水平。 • 保证了肌体细胞(特别是神经和肌肉细胞)对外界反应 迅速而持久。 • 摆脱了对外界温度的依赖,扩大了其生活和分布范围以 及活动时间。

B-鸟纲

B-鸟纲
•轻(气质)而坚固 •多处愈合 •具龙骨突 •颈椎数多
鼻骨 泪骨 枕骨 指骨 前颌骨 方骨 寰椎 上颌骨 枢椎 下颌骨 眼窝
颈椎 肩胛骨
腕掌骨 腕骨 桡骨 尺骨 肱骨 愈合的胸椎 钩状突 髂骨 尾综骨 尾椎 坐骨 耻骨 股骨
肩臼 乌喙骨 锁骨
肋骨 胸骨 龙骨突
胫跗骨 趾骨 跗跖骨 爪
躯干骨
• 颈椎:数量多(8-25)、变化大。马鞍型
二、鸟的分类概况
古鸟亚纲
鸟 纲
今鸟亚纲
齿颌总目
全为化石
平胸总目 企鹅总目
突胸总目
现代鸟
1.平胸总目
特征:体重大,适于奔走生活;
翼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不具尾综骨和尾脂腺 羽毛分布均匀、无羽区裸区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 雄鸟具发达交配器
足趾趋于减少(2~3个)
分类:鸵鸟目、美洲鸵鸟目、鹤驼目、无翼目、共鸟 形目
视觉定向:依靠地形、地貌
天体导航:利用太阳、星辰等 磁定向:地磁感应 • 研究迁徙的意义
第五节
鸟类的起源与进化
始祖鸟的发现
由于鸟类骨骼脆弱,留下的化石很少。自
从1861年在德国的巴伐利亚第一次发现了距今
1.45亿年前晚侏罗纪地层中的鸟类化石即始祖
鸟。至今,人们对鸟类的起源有了较深入的了
解并对此产生了许多争论。
•嗅觉退化,但腐食性鸟类发达
第三节 鸟的分类
一、鸟类分类依据
• 化石种类 • 现代鸟:
以形态学为基础,综合形态学、生态学、细胞学、分 子生物学的基础上,选择与表型特征相关形态结构特 征。主要是外部形态特征,间或结合内部解剖特征, 甚至利用分子生物学、DNA等技术。
表型主要特征:
喙型、翅型、尾型及尾羽数、跗跖被鳞、趾数与排列 方式、蹼型、胸骨、腭型、巢型、雏鸟类型等。

动物学 第十九章 鸟纲

动物学    第十九章 鸟纲
★ 趾间具蹼 ★ 具龙骨突 ★ 骨沉重,不充气 ★ 无裸区
★ 腿短且移至躯体后方
3)突胸总目 ★翼发达,善于飞翔
★具龙骨突 ★骨骼充气 ★有裸区、羽区之分 ★羽毛发育良好,构成羽片
第四节 鸟类的起源
求偶炫耀
送礼或献食方式的求偶
一根水草也可以成为 加拿大北极鹅求爱的 信物
3 附肢骨骼:骨片多愈合、简化。 1)肩带: 叉骨: 前肢变为翼:骨片多愈合或消失,指骨退化。指端无爪。 初级飞羽: 次级飞羽:
2)腰带: 开放式骨盆: 后肢:骨片愈合。腓骨退化。胫跗骨,跗跖骨。 4 肌肉系统 A 胸肌特别发达: B 后肢有适合于树栖握枝的肌肉:
三、消化系统
消化力强、消化速度快 1)具角质喙,没有牙齿 2)唾液腺: 3)嗉囊: 腺胃 4)胃 肌胃 5)盲肠 6)直肠短 7)腔上囊:
第一节 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
一、体表被羽 皮肤及衍生物 1 羽的结构
2 羽毛类型
羽根 羽轴 羽片:羽枝,羽小枝 正羽:飞羽;尾羽 绒羽 纤羽(毛羽)
3 羽的颜色: 4 换羽: 冬羽;夏羽 5 羽毛的保护
二、支持和运动系统
1 气质骨,轻而坚固,骨腔内具骨质小梁加固
2 中轴骨多处愈合形成坚实支架: 头骨:薄而轻。骨块间愈合成完整的颅腔。一个枕髁。 脊柱及胸骨: 颈椎:8-25块、椎体异凹型; 胸椎:3-10块 愈合荐骨:最后一个胸椎与腰椎、荐椎及一部分尾椎愈合成 一个整体。 尾综骨:尾骨退化,部分尾椎愈合形成一块 胸骨:中线处隆起形成龙骨突,固着胸肌; 肋骨:均为硬骨,利用钩状突相关连,增加胸廓坚固性;
八、感觉器官 1视觉:
动眼肌缺失; 瞬膜发达 巩膜骨: 栉膜: 双重调节:鸟类睫状肌既能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凸度,改变晶 状体和角膜之间的距离,又能调节角膜的凸度, 这种视觉调节方式称为双重调节。 2 听觉: 3 嗅觉:

19鸟纲

19鸟纲

游禽
我国常见种类:斑嘴鹈鹕、鸬 鹚
军舰鸟的故事
3. 雁形目
(Anseriformes)游禽
嘴扁,边缘具有梳状栉板(有滤食 功能),嘴端具加厚的“嘴甲” 腿后移,前3趾间具蹼
尾脂腺发达
我国常见种类:野鸭、鸿雁、豆雁、 天鹅
鸿 雁
迁徙中的鸿雁
鸿

绿头鸭
绿头鸭
绿头鸭
天 鹅
天 鹅


蜂鸟
第十九章 鸟纲 Aves
一、主要特征
1、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大大提高新陈代谢水平 显著提高了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及避敌 减少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分布 区和在夜间积极活动的能力,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
2、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1)外形:体被羽毛 身体分部: 头、颈、躯干、尾和四肢 喙 翼 后肢4趾
心脏结构、循环途径 只具右侧体动脉弓:
6)消化系统
消化道:
喙、口腔、咽、食道、嗉囊、胃(腺胃、肌
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盲肠、 直肠、泄殖腔
腺体:肝脏、胰脏
特点:
消化能力强,消化快,食量大,进食频繁、不
耐饥
7)呼吸系统
双重呼吸 结构?气管、肺、气囊 呼吸运动?
1. 鹳形目
涉禽
喙、颈及腿细长 胫部裸露 趾细长,4趾在同一平面上
我国常见种类:黑鹳、东方白鹳
大白鹭、苍鹭
2. 鹤形目
涉禽
喙、颈及腿细长
胫部裸露 趾细长,4趾不在同一平面上
我国常见种类:丹顶鹤
丹 顶 鹤
大 鸨
1. 隼形目
猛禽
嘴具利钩以撕裂食物 脚强健有力,具锐利的钩爪 善疾飞及翱翔 视力敏锐

第19章 鸟纲

第19章 鸟纲

(2)绒羽,位于正羽之下,呈棉花状。构成鸟体的 隔热层,以利防寒保暖。绒羽的结构特点是羽轴纤 弱,羽小枝的钩状突起不发达,因而不能构成坚实 的羽片。
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鸭绒就是鸭的绒羽。
(3)纤羽,又称毛状羽,杂生在正羽与绒羽之中。 其功能为触觉。具一毛干,顶端有几根短的羽枝。
(4)鸟类在嘴缘及眼周具须,为变形的羽毛。起触 觉功能。
八.神经系统

鸟类大脑的新脑皮仍不发达,大脑顶壁很薄; 鸟类大脑的底部发达,称纹状体,是鸟类复杂 的本能活动和学习的中枢。

间脑由上丘脑、丘脑和下丘脑三部分构成,其 中下丘脑又称下视丘,构成间脑的底壁。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并节制植物性神经系 统。
九.感觉器官

鸟类的感官以视觉最发达、听觉次之,嗅觉退 化。 鸟类视觉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双重调节”:鸟 眼晶体的调节肌肉为横纹肌,它能够通过迅速 改变眼睛晶体的形状和角膜的屈度,使眼睛在 一瞬间能由“远视眼”调整为“近视眼”。

鸟类的羽毛具有定期更换规律,称为换羽。通常 一年2次。
冬羽:秋季更换的新羽,称为冬羽。 夏羽:冬季及早春所换的新羽,称为夏羽。
换羽的生物学意义: 有利于完成迁徙、越冬及繁殖过程。 换羽是由甲状腺的活动引起。
飞羽及尾羽的更换,在大多数鸟类是逐渐更替的,这样在换羽过程期 间,飞行能力不受影响。但雁鸭类的飞羽更换则为一次全部脱落,换羽期 间丧失飞翔能力。
鸟卵的结构
第五节 鸟纲分类
现今世界存在的鸟纲动物9700多种:分3个总目, 33目,约200科。 3总目:
(1)平胸总目(2)企鹅总目(3)突胸总目
鸸鹋(澳洲鸵鸟)
(一)平胸总目
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 翼退化,胸骨无龙骨突,适于地面奔走生活。 无尾综骨及尾脂腺。羽毛均匀分布(无羽区及裸区 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钩(因而不形成羽片)。雄鸟有发 达的交配器官。足趾适应奔走生活而趋于减少,仅2-3趾 。

第19章 鸟纲

第19章 鸟纲
皮肤衍生物:羽毛、喙、爪、角质鳞片(与爬行类的鳞片
同源)等,都是表皮来源;
有裸区和羽区之分,但不会飞翔的鸟是均匀分布的。
鸟类羽毛的分布
二、鸟类的躯体结构特征
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
3、骨骼系统:轻而坚固,充气、愈合。 脊柱分区明显:颈椎数目多、颈椎椎体马鞍型,胸廓坚 固、有 龙骨突,特有的愈合荐骨,尾骨退化; 头骨:单一的枕骨髁,薄、轻、愈合,具喙,颅顶呈圆 拱形,具眶间隔; 带骨及肢骨:愈合和变形。锁骨v型、又称叉骨,腰带构 成开放式骨盆,前肢翼化,后肢强健、跗间关节、 拇趾向后;
鸟类的骨骼
鸟 类 前 肢 骨 骼 和 模 式 四 足 动 物 比 较

鸟 类 后 肢 骨 骼 和 模 式 四 足 动 物 比 较
二、鸟类的躯体结构特征 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 4、肌肉系统:
颈肌发达,背肌退化; 与飞翔有关的胸肌十分发达:胸大肌收缩使翼下 搧,胸 小肌收缩使翼上搧; 后肢有适宜于树栖握枝的肌肉:栖肌、贯趾屈肌和腓骨 中肌; 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
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
8、排泄: 排泄器官:肾脏较大,分3叶,占体重的2%以上,肾小 球数目多;无膀胱; 排泄物:尿酸,随粪便一起排出;
辅助排泄器官:海鸟有特殊的盐腺
家鸽的泌尿生殖系统 A 雄性 B 雌性
海鸟的盐腺
二、鸟类的躯体结构特征 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
9、神经系统:总体水平比爬行类发达 大脑:新脑皮的发展程度仍停留在爬行类的水平上,纹状体发 达,(是复杂的本能活动和学习的中枢),嗅叶退化; 中脑视叶发达; 小脑发达;
第二节
鸟纲的分类
原鸟(新鸟):1991年,北美晚三叠纪(2.25亿
年前) 古鸟亚纲 年前) 前) 黄昏鸟:不会 始祖鸟:德7例(1861-1988)晚侏罗纪(1.45亿 三塔中国鸟:1994年,辽宁晚侏罗纪(1.4亿年

十九.鸟纲

十九.鸟纲

四、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恒温:指鸟、兽类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 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维 持在相对恒定、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2、意义: (1)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提高 了新陈代谢水平 (2)提高了快速运动能力,有利于捕食、避敌 (3)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 范围。
(2)后肢骨
髂、趾、坐骨愈合,并与愈合荐椎构成开放 式骨盆。 股骨短,不露出体外,跗骨分为两段,上段 与胫骨愈合,下段与蹠骨愈合。垂直于地面 四趾,有爪。
四、肌肉
1.背部肌肉退化。 2.胸部肌肉发达,胸大肌和胸小肌 3.腿部肌肉发达 4.栖肌一贯趾屈肌 5.槽纹肌分自肌和红肌 6.有皮肤肌,竖羽。
第二节 鸟类的躯体结构概述 (红色为适应飞翔特征)
一、外形:体流线形,外被羽毛;具角质 喙;颈长而灵活;尾短具尾羽;躯于结实, 后肢强大;眼大,具眼睑和瞬膜;前肢变 为翼,后肢4趾。
二、皮肤
特点:薄、松、软、干。 表皮衍生物:羽毛、角质鳞、喙的角质 鞘、距、爪、尾脂腺。 羽毛:1、羽区和裸区 2、种类:正羽、绒羽、纤羽
婚配制度
鸟类配对是为了繁殖,繁殖期一过,各 散东西,少数是终生的。 一雄一雌制:双方共同负担育雏职责。 一雄多雌制:雄不负担 一雌多雄制:极少数的鹤形目、鴴形目 有之,雌性是产卵机器,不负担育雏, 所以,雌性体型大,凶狠,占区,保护 地盘。
二、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营巢、孵卵、 育雏)
三、鸟类与飞翔相适应的特化性特征
1、体外被羽,形成流线型的体形; 2、前肢特化为翼,为飞翔的主要器官; 3、骨骼轻而薄,多愈合,为气质性骨, 且具有龙骨突起; 4、具有与肺相连的气囊,可行双重呼吸。

19鸟纲2

19鸟纲2

岩雷鸟Lagopus lagopus
花尾榛鸡Bonasa bonasia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
白腹锦鸡C. amherstiae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原鸡Gallus gallus
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
绿孔雀
Pavo muticus
石鸡Alectoris chukar
秃鹫Aegypius monachus
金鵰Aquila chrysaetos
红隼F. tinnunculus
燕隼Falco subbuteo
夜行性猛禽,俗称猫头 鹰;多具面盘;头形宽大;眼大而圆,位置向 前;喙强健 而钩曲,喙基具 蜡膜;脚强壮有 利,外趾能反转, 爪锐利;跗蹠常 雪鸮 Nyctea scandiaca 草鸮 Tyto capensis 被羽,体羽柔软; 耳孔大,听觉十 分敏锐。多以鼠 类为食。晚成雏。
蓝翅八色鸫Pitta nympha
云雀Alauda arvensis
白鹡鸰 Motacilla alba
赤红山椒鸟 Pericrocotus flammeus
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黑卷尾 Dicrurus macrocercus
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
两大类型。尾多为叉形;跗蹠短弱,大多被羽, 前趾型或后趾能前后转动;晚成雏。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攀禽,喙较长而粗
壮,或较细弱;鼻孔位于喙基;并趾型;跗蹠短; 晚成雏。
翠鸟Alcedo atthis
冠鱼狗 Ceryle lugubris
蓝翡翠Halcyon pileata

鸟类

鸟类
1、 前肢特化成翼
2、体呈流线型
(1)体型与体分部
(2)头部
(3)颈部、躯干 部 和尾部 (4)四肢
3、骨骼系统
特点:
轻而坚固
骨骼内有充满气体的腔隙
骨块有愈合现象 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
#肋骨和胸骨
肋骨具钩状突起
胸骨具龙骨突起(keel)
#带骨
肩带:肩胛骨、乌喙骨、锁骨(V字形,叉骨) 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开放式骨盆
系的各种复杂的行为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营巢、孵卵、 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第二节 与先进特征适应的形 态结构特点 (一)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37.0℃~44.6℃),减少了对环 境的依赖性
羽毛:保温 及调节体温 生物 皮肤衍
羽毛的类型:正羽(contour feather)、绒羽(down feather)、 纤羽(hair feather)
天体导航
磁定向
第五节
一、起源
鸟类的起源与适应辐射
始祖鸟
古代鸟类
槽齿类爬行动物
(侏罗纪)
始祖鸟
似爬行类的特征?
似鸟类的特征?
二、适应辐射
第四节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一、鸟类的捕食作用
二、观赏鸟类与狩猎鸟类
三、鸟害
图 19 前颌骨 -4 鸽 的 头 骨
鼻 骨
齿 骨
颧骨 翼骨 翼 关节骨 方骨 隅骨 骨
#脊柱
1、组成: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2、颈椎:8-25枚,异凹型椎骨 3、愈合荐骨(综荐骨)(synsacrum) 4、尾综骨(pygostyle)
#肢骨
图19-5 鸟的前肢骨与模式四足动物的比较
(primaries)

第十九章 鸟纲分类

第十九章 鸟纲分类

普通潜鸟(Gavia immer
红喉潜鸟(Gavia stellata
2、鸊鷉目
特点:喙侧扁而尖。趾具分离的瓣状蹼、后肢 极度靠后;羽衣松软,尾羽短,且全为绒 羽,是 善于潜水及游泳的游禽。仅有1科22种
代表:小鸊鷉、凤头鸊鷉
凤头鸊鷉—我国
小鸊鷉 我国有
背背或翅挟
小鸊鷉幸福的一家
黑喉小鸊鷉—澳洲
小美洲鸵 Pterocnemia pennata
大美洲鸵 Pterocnemia americana
三、鹤鸵目 Struthioniformes
有2科2属4种,其中鹤鸵科Casuariidae3种,鸸 鹋科Dromaiidae1种。均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 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仅次于鸵鸟。翼比非洲鸵 鸟和美洲鸵鸟的翅膀更加退化。足三趾。其中鸸鹋 Dromaius novaehollandia是澳大利亚的国鸟。
A、游禽类
特点:适于游泳生活的鸟类,它们后肢向
后移,趾间具蹼膜,形成游泳器官,尾脂腺发
达,翼发达。
常见目:鸊鷉目 、鸌形目、鹈形目、雁形
目、鸥形目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潜鸟目 Gaviiformes
仅1科1属5种。广泛分布于北方高纬度地区,冬 季南迁。嘴直而尖;两翅短小;尾短,被复羽所掩 盖;脚在体的後部,跗骨侧扁,前3趾间具蹼。在 岛上或水边的沼泽地营巢。雏鸟为早成性。
角企鹅属Eudyptes
企鹅中种类最多,分 布最广的一属,有6种, 头部有黄色羽冠,在陆 地上活动比较敏捷,在 新西兰的有些种群可进 入森林
新西兰西兰岛和斯图尔特岛
响弦角企鹅 Eudyptes robustus
凤冠企鹅E.pachyrhynchus新西兰 一带

第十九章 鸟纲 (Aves)

第十九章  鸟纲  (Aves)

(二)羽毛 1、羽毛的作用 具有保温作用。 1)具有保温作用。 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 2)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 使外廓呈流线型, 3)使外廓呈流线型,减少飞翔时的 阻力。 阻力。 保护体表不受损伤。 4)保护体表不受损伤。 形成保护色,以利种族的繁衍。 5)形成保护色,以利种族的繁衍。
2、羽毛着生方式 鸟类羽毛不是均匀着生在体 而是着生在一定区域。 表,而是着生在一定区域。 着生羽毛的地方为羽区; 着生羽毛的地方为羽区;不着 生羽毛的地方, 生羽毛的地方,称裸区 。
开放式骨盆: 开放式骨盆: 鸟类的左右坐、 鸟类的左右坐、耻骨不在腹中 线处愈合联结, 线处愈合联结,而是一起向后伸 这种骨盆称为开放式骨盆; 展,这种骨盆称为开放式骨盆; 后肢骨: 后肢骨: 后肢骨强健。由股、胫跗、 后肢骨强健。由股、胫跗、跗 蹠和趾骨组成。腓骨退化成刺状; 蹠和趾骨组成。腓骨退化成刺状;
4、羽毛的发生 真皮表层形成真皮乳头; 真皮表层形成真皮乳头; 表皮和真皮向体表突出形成羽乳 表皮和真皮向体表突出形成羽乳 突; 角质羽柱的形成; 角质羽柱的形成; 羽轴及羽小枝的形成。 羽轴及羽小枝的形成。
三、骨骼系统 鸟类骨骼的特点是轻而坚固。 鸟类骨骼的特点是轻而坚固。 轻: 表现在许多骨骼由薄骨片组 成,长骨腔内具有充满气体的腔 即气质骨。 隙,即气质骨。 坚固:表现在许多骨( 坚固:表现在许多骨(块)片发生 愈合, 愈合,结构紧凑 。
第十九章 鸟纲 (Aves) 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 鸟类是一类适应飞翔生活 高度特化的脊椎动物。 的、高度特化的脊椎动物。 鸟类是由古爬行类中的糟 齿类演化而来。 齿类演化而来。
一、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 皮肤缺乏皮肤腺,皮肤干燥。 1、皮肤缺乏皮肤腺,皮肤干燥。 2、鸟类的羽毛和爬行类的鳞片都是 表皮角质层的产物。 表皮角质层的产物。 3、头骨仅有一个枕髁和寰椎相关 节。

第十九章 鸟纲

第十九章 鸟纲

第十九章鸟纲(Aves)[知识点]鸟类的结构、分类、起源、迁徒。

[重难点]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鸟类迁徒。

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恒温、卵生和适应飞翔的高等脊椎动物。

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因此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人曾把这两类动物合并为一个纲——蜥形纲,并把鸟类称之为“美化了的爬行类”。

A.鸟类与爬行类共有的特征:1.皮肤缺乏皮肤腺,因而皮肤干燥;2.羽毛与爬行类的鳞片都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3.仅一个枕髁和寰椎相关节;4.都是盘状卵裂,都是卵生的羊膜类,以尿囊,作为胚胎的呼吸器官,尿液的主要成份是尿酸。

B.鸟类的进步特征: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动物界只有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

恒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已进入更高一级的水平,恒温动物减少了对外界温度的依赖性,扩大了在地球上的分布地区,从而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2.心脏分为两心房两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这样,多氧血和缺氧血完全分开,再加上呼吸系统的完善,保证了血液中含有充分的氧。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复杂行为。

4.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生殖行为,提高了子代的成活率。

C.鸟类适应飞翔生活,具有一系列特化的特征1.体呈流线形,体表被羽2.前肢变为翼3.骨骼质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长骨内充满空气)胸骨具龙骨突,供发达的肌肉附着,锁骨呈“V”字型。

4.具发达的气囊、行双重呼吸所有以上高级特征加上完善的飞翔能力,因此使鸟的分布遍及全球,成为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的第二大纲。

鸟纲的代表动物——家鸡分类地位:鸟纲、鸡形目、雉科、鸡属家鸡是由原鸡(Gallus galdus)经长期人工饲养驯化而成。

家鸡的品样虽多,但都属一个种。

一、外形:1.身体呈流线形(纺锤形)体外被羽适应飞翔特征之一,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

2.身体分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等部分(1)头端具角质喙,形状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19章鸟纲(一)形态结构

19章鸟纲(一)形态结构
,缺乏皮肤腺 2.仅具唯一的皮肤腺--尾脂腺 3.有多种皮肤衍生物,如羽毛、角质喙、鳞、爪等 4.羽毛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里,形成羽区和裸区 5.羽衣作用: 保温层、飞翔器官、流线形、保护皮肤、保护 色 6.羽毛的分类:正羽(飞羽)、绒羽、纤羽 7.羽毛的来源:个体来源、系统来源
2、听觉器官--耳 (1)由外耳、中耳及内耳构成。外耳无耳 壳, (2)中耳仅有一块听骨-耳柱骨 (3)内耳瓶状囊延长而弯曲,但尚未形成 耳蜗,单位面积毛细胞是哺乳类的10倍,听觉 范围为20-29000Hz 3、嗅觉器官 不太发达,但几维、秃鹫等少数鸟类例外
致同学们: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鸟类更是如此 因而,我们要善待鸟类、研究鸟类、更 要保护鸟类,因为保护鸟类从某种程度 上说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第一节、鸟类的主要特征
一、主要特征
•(一)进化地位
由双颞窝槽齿类爬行 动物中一支进化而成,与 恐龙类有共同的祖先,被 称为“美化了的爬行类”, 是古代爬行类向空中飞翔 方向发展,并具有恒温特 性的一支后裔。现代鸟类 是恒温 ;高代谢率的高 等脊椎动物,具有极好的 适应在空中飞翔的功能性 特征。包括古鸟亚纲(化 石种类)、今鸟亚纲(现 代种类,包括平胸总目、 企鹅总目和突胸总目)两 大类群。类群、种类多,
为脊椎动物的第二大类 群(9700种)。
(二)鸟类的主要特征
1、鸟类与爬行类相似的特征: 1)缺乏皮肤腺,皮肤干燥 2)羽毛与鳞片同源 3)头骨仅有一个枕骨髁 4)羊膜卵、盘状卵裂 5)排泄物为尿酸 2、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37~44.6℃) 2)心脏为完整的两心房、两心室 3)具迅速飞翔的能力,可主动迁徙 4)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及复杂的 行为 5)具有营巢、孵卵和育雏等完善的繁殖 方式 3、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化特征

第十九章 鸟纲

第十九章   鸟纲
(3)脊柱 颈椎:8—25枚不等。头可转180⁰或270⁰ 胸椎:5—6枚。与肋骨和胸骨构成牢固的胸廓。 愈合荐椎(综荐椎):鸟类所特有,( 骨盆愈合。)
尾骨退化,→尾综骨。 (4)胸骨中线处形成高耸的龙骨突,以增大胸肌附着面 (5)前肢特化为翼
3.消化系统
(二)、求偶行为
(1)鸣叫:鸣禽雄鸟在繁殖季节能唱出曲调多变、婉 转动听的歌声,在配对前吸引异性、宣告对某一领域的 占领。
(2)体色显示:色彩华丽的雄鸟通过炫耀其漂亮的羽毛 (孔雀)、冠、角(角雉)、裙、囊(军舰鸟)等特殊饰 物来进行求偶活动。
(3)身体接触、舞蹈、婚飞:水禽和海鸟求偶时喙碰 撞、颈缠绕、体依偎等。。
7.神经系统和感官
神经特点:大脑 的顶壁很薄,但 底部十分发达, 称为纹状体,纹 状体是鸟类复杂 本能(营巢、孵 卵、育雏)和 “智慧”中枢。 小脑发达。视叶 发达,嗅叶退化。
感官:视觉发达,听觉次之,嗅觉退化 鸟眼特殊结构:
双重调节 *具角膜肌 *睫状肌
后角膜肌收缩可使晶 体改变形状和曲度。 前角膜肌能改变角膜 曲度。
(1)正羽 分布于体表、翼、尾。 (2)绒羽 羽根短,顶部簇生细 丝状羽枝,羽小枝上无钩,不能 连成羽片。分布在正羽的下面。 (3)纤羽 毛发状,只具一毛干, 顶部有几根短羽枝。分布在羽毛 之间。
2.骨骼
特点:薄、愈合、中空、轻而坚固。
(1)头骨愈合成大的颅腔。 (2)上下颌骨伸延成喙,外套角质鞘。
(四)、孵卵行为
定数产卵:每繁殖周期只产固定数目的窝卵数,如遗失不补。 不定数产卵:每繁殖周期未达窝卵数时,遗失即补 双亲孵卵:雌雄亲鸟同时对卵进行孵化。红腿石鸡在繁殖季节
不 便。
3.躯干紧密坚实、(胸肌发达)尾退化,有利于飞行 的稳定。

鸟纲——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脊椎动物

鸟纲——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脊椎动物

第十九章鸟纲――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脊椎动物本章重点:1.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2.恒温的优点及产生的基础3.理解鸟类的行为。

4.了解鸟类的生态类型。

概念:开放式骨盆、完全双循环、双重呼吸、求偶炫耀、早成鸟、晚成鸟、迁徙、候鸟、留鸟。

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一、与爬行动物相似的特征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具表皮角质层衍生物(鳞片、羽毛)。

单枕髁与寰椎相关节。

卵生、盘裂、尿囊为胚胎发育时的呼吸器官,排泄物主要为尿酸。

二、鸟类与爬行类的根本区别(进步性特征)(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各种复杂行为。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造巢、孵卵和育雏)三、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一)物质基础1:代谢要旺盛,例如鸡它靠不断的运动和摄食来保证机体的需要.2:具保温装置如鸟类具羽毛,哺乳动物具毛它们都是极好的隔热层,在极寒地区哺乳类皮下脂肪特别发达.3:具体温调节中枢,鸟类及哺乳类的丘脑下部都有调节体温的功能.(二)恒温的优点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体温恒定,称为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无脊椎动物以及低等脊椎动物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体温不恒定,缺乏体温调节的能力,称为变温动物。

1. 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和发酵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能量充足,反应灵敏,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减少)。

2. 恒温动物的体温略高于环境温度,使有机体散热容易(体温低于环境温度引起“过热”而致死);但体温过高会增大能量消耗,而且蛋白质容易变性。

3. 恒温是脊椎动物躯体结构和功能全面进化的产物(体温调节中枢是丘脑下部)。

4. 恒温的出现是动物有机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条件对立统一的结果。

四、鸟的躯体结构(一)外形体呈纺锤形,体外被羽毛,具统线型外廓(减少飞行中的阻力)全身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头端具备质喙,是啄食器官,其形状与食性有密切关系,颌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紧密坚实,后肢强大,都有利于飞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肉垂:为加厚的富有血管的真皮。
鸟类的羽毛有三种类型: 正羽: 被覆在体表的大型羽片,形成鸟的羽被 保持流线形体形,组成飞行器官 绒羽: 密生在正羽下面的羽毛, 起保持体温作用 纤羽:又称毛状羽,夹着在正羽和绒羽之间, 具触觉功能。
正羽又分为二种: 飞羽: 着生在前肢上的正羽, 对飞翔起决定性作用
初级支气管在肺内分支出几组次级支气管(背、腹支气管) 次级支气管再分支形成平行的副支气管(三级支气管) 副支气管分出许多微支气管 微支气管为毛细血管所包围,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部有9 个气囊
前气囊: 锁间气囊:一个
颈气囊:一对
前胸气囊:一对
后气囊:
后胸气囊:一对
腹气囊:一对
3)进行双重呼吸
吸气和呼气时,气体在肺 内单向流动: 背支气管 平行支气管
功能:在鸟类起飞和降落 时增加缓冲力
4. 肌肉 1)与飞翔有关的胸大肌、胸小肌特别发达
2)背部肌肉退化
由于胸部、腰部的脊椎骨愈合不能活动,使 背部肌肉退化。
3)皮下肌肉发达 在皮肤下面的一些小的肌肉束,皮下肌肉收 缩可控制羽毛的运动。 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
4)腿部有适合于树栖握枝的肌肉: 贯趾曲肌和腓骨中肌
笫十九章
鸟 纲
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
鸟类是体表被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
一.鸟类在动物进化中的地位
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在爬行类的基 础上进一步适应飞翔生活的一支高度特化的高等 脊椎动物,与爬行类有着许多共同特征
二.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2)都具有皮肤衍生物(羽毛和角质鳞片) 3)头骨具单一枕髁 4)排泄物为尿酸
小鸊鷉
鹱形目
鹈鹕
鸬鹚
鸳鸯
鸥形目
鹳形目
鹳形目
黑鹳 白鹭
东方白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牛背鹭
鹤形目
鹤形目
丹顶鹤
猛禽
鹦鹉目
金刚鹦鹉
普通夜鹰
佛法僧目
翠鸟
杜鹃幼鸟及其寄主
蜂鸟
鸽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保持体温,构成飞行器官,减少飞 行阻力,保护皮肤,触觉 ,保护色
换羽:鸟类羽毛的定期更换。 冬羽,夏羽(婚羽)
鸟类羽毛分布的特点:
羽区:有羽毛着生的区域 裸区:各羽区之间不着生羽毛的区域
3.骨骼 1)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充气(气质骨),以 减轻体重。
2)骨骼有愈合现象, 以增加牢固程度 头骨:愈合成一个完 整的头颅
初级飞羽:着生在手部 次级飞羽:着生在前臂 三级飞羽: 着生在上臂
尾羽: 着生在尾部的正羽, 相 当于舵,起平衡作用
正羽的结构: 羽小枝上有羽小钩 相邻羽小枝的钩相 连,使羽片编织成 结实而富有弹性的 薄片。
绒羽的结构:
羽柄短,顶端发出细 长的丝状羽枝
羽小枝上无小钩
纤羽: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
颈椎:椎骨间关节面呈马 鞍型(异凹型椎骨)。 综荐骨:一部分胸椎与腰 椎、荐椎及一部分尾椎愈 合而成.它与组成腰带的骨 骼(髂骨、坐骨、耻骨) 愈合成开放性的骨盆,成 为后肢强有力的支柱。
尾综骨:最后几枚尾椎愈 合成垂直型骨板,支撑大 型尾羽,有利于飞行中保 持平衡。
胸廓:由胸椎、肋骨、胸骨 围成 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 锁骨组成。 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 组成,左右坐骨、耻骨在 腹中线不愈合,开放式骨 盆。
5. 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营巢、孵卵、育雏), 保证了后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根椐鸟类不同的迁徙习性可分成以下类型: 1)留鸟: 终年栖息在一固定区域而不迁徙的鸟类,如 麻雀、白头鹎。
2)候鸟: 随气候变化而季节性地改变栖息地的鸟类。
▲冬候鸟: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 如白头鹤、雁鸭类等。
3)趾的排列 鸟类一般具四趾,按趾的排列次序可分为以 下类型:
4)翅型
5)尾型和尾羽数目
6)蹼型:一般水鸟都有蹼 蹼足:前三趾间全有蹼相连,如鸭、雁等 全蹼足:四趾间均有蹼, 如鸬鹚 凹蹼足:蹼的中间 凹陷如海鸥 半蹼足:只有近基 部具蹼,如鹤、鹳
瓣蹼足:趾的两侧 有叶状瓣膜,如鸊 鷉
7)雏鸟类型: 根椐雏鸟出壳时的状态可为二种类型: 早成鸟 晚成鸟
3)部分骨骼特化: 胸骨具龙骨突,以扩大胸肌的附着面 失去飞翔能力的走禽如鸵鸟胸骨扁平
•上、下颌骨极度前伸,特化成鸟喙,鸟喙 为鸟类区别于其它脊椎动物的特有结构
•前肢腕骨、掌 骨和指骨发生 愈合和消失,特 化成翼
胫跗骨和跗跖骨: 后肢胫骨和部分跗骨愈 合成胫跗骨
部分跗骨和部分跖骨愈 合成跗跖骨并延长
三.鸟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37-44.6度)
▲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
▲扩大了分布范围
2 .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可采用主动迁徙的方 式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迁徙:以年为周期,有季节规律地跨越远距 离空间的移动
3 .心脏分为二心房二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 双循环 4 .具有更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更好 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繁殖行为 鸟类是高等的脊椎动物, 在繁殖时会表现出一 系列复杂的行为:
占区 筑巢
孵卵
育雏
可减少外界不良环境对雏鸟的影响,提高子代 成活率。
丹顶鹤
筑巢、孵卵
育雏
抚 育 占区
育雏
鸟类的筑巢和求偶
第二节 鸟纲分类 1.分类依椐 现代鸟类约有9000多种,主要根椐以下特 征进行分类: 1)胸骨形状:有无龙骨突 2)喙的形状:
现代鸟类可分成三个总目 1.平胸总目:是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适于奔跑生 活的原始类群
★翅退化 ★不具龙骨突
★无裸区
★羽枝不具羽小钩,不形成羽片
★羽枝不具羽小钩,不形成羽片
★足仅有2-3个趾
美洲鸵鸟的趾
非洲鸵鸟
2.企鹅总目 不会飞翔,善于潜水生活的大、中型鸟类,具 有一系列适应潜水生活的特征: ★ 前肢鳍状,不能飞翔 ★ 身被鳞片状羽毛
晚成鸟:雏鸟出壳时未充分发育,体表无羽毛 或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饲喂,继 续在巢内完成后期发育,才能逐渐独立生活.
喜鹊的晚成鸟
古鸟亚纲
具有槽生齿,双凹椎体,18-21枚分离的尾椎骨,肋 骨无钩状突起,胸骨不具龙骨突起,前肢具3枚分离的 掌骨,前肢指端具爪, 有翼,开放式骨盆,后肢4趾. -- 始祖鸟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雀形目
第四节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一、鸟类的捕食作用 (一)对捕食作用的估价
(二)食虫鸟类的保护与作用
(三)鸟类捕食对植物散布的影响
二、狩猎鸟类
三、鸟害
思考题:
总结鸟类适应飞翔生活方式,在各个器官系 统上的结构特点。
▲夏候鸟: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越冬的鸟类, 如家燕、杜鹃等。
3)旅鸟: 在南北迁徙过程中途经某地暂时停下栖息 的种类,如上海地区的鸻形目鸟类。
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
4)迷鸟: 受狂风或恶劣气候影响而偶尔出现在某 地的鸟类。如埃及雁。
四.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1.外形 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形的外形。有翼。
鸟类循环路线简图
体静脉
左心房 身体各部 左心室 右心室 右心房 肺部
肺静脉
体动脉
肺动脉
8. 排泄系统 1)成体为后肾,发达
2)排泄物为尿酸,可 以固体状态排出。 3)无膀胱 ,不贮存尿 液
4)海鸟特有盐腺
9.神经系统 1)大脑纹状体高度发达,是鸟类的“智慧” 中 枢,使鸟类具有复杂的本能和学习能力。 2)中脑视叶发达 3)小脑发达,分化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 卷,与鸟类飞翔时运动的协调和平衡有关。
5.消化系统
1)没有牙齿,减轻体重
2)直肠短,不贮存粪便
3)消化能力特别强 具嗉囊贮存、软化食物 胃有二部分: 腺胃:分泌消化液 肌胃:外壁肌肉层,内壁革质层,内含 砂粒,磨碎及消化食物
6 . 呼吸系统
1)鸟类的肺是由各级支气管组成的彼此互相吻合的网 状管道系统。
气管
各级支气管

肺:初级支气管到达肺的后部,与后气囊相连
输卵管分为功能的几部分: 蛋白质分泌部:
管壁细胞能分泌蛋白 质,形成蛋白。
峡部:形成内壳膜和外 壳膜
子宫:分泌物质形成蛋 壳
小结
1、减阻——体形;羽衣 2、减重——骨轻;无齿;直肠短;无膀胱 3、动力——双重呼吸;嗉囊和砂囊;完全双 循环;胸肌发达;龙骨突发达;胸廓牢固; 具翼;前肢骨愈合和消失;皮肤薄松软干 4、其他——尾羽;瞬膜;骨骼愈合;小脑发 达;气囊;双重调节
2. 皮肤 1)皮肤薄而轻,缺乏皮肤腺 因体表被羽,羽毛是保护身体的笫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功能相对减弱。 薄而松软的皮肤有利于皮肤的活动和肌肉的 收缩。 尾脂腺是鸟类唯一的皮肤腺,能分泌油脂, 润泽羽毛。
2)具有多种表皮衍生物 羽毛和角质喙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
后肢趾端的爪和后肢表面的角质鳞片均为 皮肤衍生物。
间脑底壁:下丘脑为体温调节中枢
感觉器官 1)视觉发达
为适应快速飞行时的视觉要求,有一系列适 应性的变化:
结构上的变化: 具瞬膜:眼睑内侧的能开闭的半透明膜 功能:在飞行中眼睑张开时,可防止异物 伤害眼球
具巩膜骨: 为巩膜前面的一组小骨片组成的环 功能:防止眼球变形
具栉膜:
为眼球后房内的一种富含色 素和毛细血管的梳状结构, 伸入玻璃体中 。 功能:
腹支气管
气囊的功能: 1)参于双重呼吸 2)减轻比重
3)减少肌肉及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
4)降低体温
鸣管:位于气管、支气管交界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