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草原 第2课时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草原 第2课时
啊!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这里的人们勤劳好客, 美丽善良。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当我再次深情地望着它时,我听见一阵接一阵的歌声: “美丽的草原,我的故乡……”
归纳总结
夏日草原(节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 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 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 转,那极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 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 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归纳总结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 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 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 迈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 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样地提神醒脑,沁人心脾(pí), 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 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归纳总结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 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 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 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 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都沉静了下 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 间挪移,风也凉多了,像搽(chá)了薄荷油一样。
拓展积累
【词语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碧波万顷
青草连天
一望无垠
水草鲜美
绿草如茵
归纳总结
【课外美句积累】描写草原风光的语句: 1. 当你尽情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处处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第二课时PPT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第二课时PPT教学课件

写法总结
修辞手法——比喻
【课文回放】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技巧点拨】
作者描写草原和羊群时,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草原的广阔和羊群散落
其间的美丽。
草原
无边的绿毯 羊群
白色的大花
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 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运用比喻有许多好处:
第二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置身于这 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 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他既愿意久立欣 赏,又想吟诵诗篇。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构成了情景交融的 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表 达了作者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老舍描写草原的诗歌
内蒙东部纪游·陈旗草原二首之一
陈旗一碧到云边,莫谓江南景独妍。 六月人归花满地,随时雨过翠连天。 远丘流雪群羊下,大野惊风匹马还。 隐隐牧歌何处起,遥看公社立炊烟。
“高歌一曲”则直接表达了 作者的愉快心情。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段落中心句:写出了草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 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
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草原
羊群
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草原 的广阔和羊群散落其间的美景。
仿写句子
老舍先生把羊群比作大花,请你想象美景,仿写句子。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给无边的绿毯撒上了白色的珍珠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是无边的绿毯上盛开的朵朵莲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件(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件(第二课时)
草 原 第 二 课 时
复习反馈
1.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词 蒙汉情深
2.不看课文说说文中的草原之美。
感悟草原人情美
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 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 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人民的热情接待, 表现了蒙古人民质朴美好的民族风情。
•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 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 蹄声,这响些成句一子片具。体写出了迎客前和迎客时 一静一动的场景。
试着抓住以下关键词来背诵这一自 然段。 陈巴尔虎旗——初入草原——忽然——
见到我们——热闹
第三自然段——相见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 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热爱 迷恋
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 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的 朗读推举给大家。
读写迁移
快速默读全文,思考:作者 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特殊的 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 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 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 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写景抒情 写事抒情
如果你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 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请从 描画草原的美景或想象蒙古包内外的热闹场面 来表达你的特别心情吧!以《美丽草原我的梦》 或《热闹的蒙古包》为题写一两段文字。
大家用自己的方式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
1 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2 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退出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 地握着,握住不散。
第四自然段——款待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一边 说、一边读、一边谈感受。

《草原》优质课件(第二课时)

《草原》优质课件(第二课时)

客人们是如何回敬的? 会说些什么?
请同学上台演一演主客是如何联欢的。
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作者有怎样的 感受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不忍离别
对一景一物的不舍
对蒙汉之间深厚情谊的赞美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与人惜别的 经历。和同学们交流你当时的感受吧。
每年暑假我都会去爷爷奶奶家,与爷爷奶奶相处的 时光总是那么快乐。我每次登上返程的火车,都能看见 站在站台上的爷爷奶奶眼中不舍的目光。我劝他们早点 回家,他们却从不肯。等到火车开动,他们的身影一点 点变小,直至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觉得心里酸酸的。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草 原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lǜ tǎn
(绿毯)
yī shanɡ
(衣裳)
lǐ mào
(礼貌)
xiàn tiáo róu měi
(线条) (柔美) 草原风光
cǎi hónɡ mǎ tí
(彩虹) (马蹄 ) 喜迎远客
jǔ bēi wēi xiào
(举杯) (微笑) 主客联欢
作者描绘“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 联欢”三幅画面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请在 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课后作业
小练笔:写一写你与人惜别时 的场景和感受。
结构梳理
草原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景色美 人情美
蒙汉 情深
主题概括
《草原》是著名作家 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 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清 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赞美了草原的 美丽风光 ,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 的 民族情谊 。
拓展延伸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精选教案(第二课时)

《草原》精选教案(第二课时)

(2)从丰富的民族节目体会主人的真挚。
(3)从真挚的回敬体会客人的真诚。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全方位、多角度体会课文所表
达的情感。
(一)结合全文,深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6 分钟
三、关 联生 活,深 化理解
阳”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二)和同学交流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 1.结合课文内容,回忆与人惜别的经历。 2.和同学交流分别时的情景和当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在新知旧知之间建立关
联。
1/2
(一)自学提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
到了“蒙汉情深”?
1.默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
11 分钟
二、学 习第 2~ 5 自然 段,体 会“蒙
汉情 深”
2.圈画相关词句。 3.简单批注。 (二)班级交流 1.走进“喜迎远客图”,感受“蒙汉情深”。 (1)从盛装的打扮、人数规模等等,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2)从急切的心情,体会客人的真诚。 2.走进“主客联欢图”,感受“蒙汉情深”。 (1)从美食款待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解,培养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习惯。
1 分钟
四、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置作业 2.小练笔:写一写生活中你与人惜别的经历(选做)。
2/2
《草原》名师教案(第二课时)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草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和结合生活经历想开去,深刻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和结合生活经历想开去,深刻体会“蒙汉情深”。

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课件

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课件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在背诵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先理清 内容层次,再有条理地加以记忆,朗读 成诵,厚积以待薄发。
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
绘见面后的动人场面的呢?小组合作朗读2—5自然段, 再现所想象到的情景。
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欢迎远客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 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 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 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翠”比一般的绿更鲜 亮,更有光泽,绿得更 丰富、更饱满,绿得好 像都快要流淌下来。
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 不是很矛盾吗?
不矛盾,反 而形象地显现了 草原景物的逼真 情态。
“翠色欲流,轻 轻流入云际”, 分别描写了两种 不同的视觉形象。
前一句是 近镜头描写; 后一句是远镜 头描写。
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几个词都是表 示“绿”的意思?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碧、翠、绿
避免了总是 用一个词,有变 化,读起来好听。
词语积累(表示绿颜色的词语)
郁郁葱葱 一碧千里
青翠欲滴 万古长青
看到这些草原美景,作者有什么感受?
(1)使我总想 高歌一曲 ,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 。 (2)这种境界,既使人_惊__叹___,又叫人_舒__服____, 既愿_久__立__四__望_,又想坐下__低__吟__一__首__奇__丽__的__小__诗__。
汽车引擎的发动声打破了草原的寂静,我们就 要分别了,我对大家说:“谢谢你们今天的热情款 待。欢迎你们到我们那儿做客,再见了,朋友们!” 一位长老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说:“我们一定会 去的。再见,亲爱的朋友,美丽的大草原永远欢迎 你们!”大家上了车,他们骑着马与我们同行。走 了许久,他们才停下。我们回过头,只见他们挥着 手,直到我们远去……

《草原》第二课时

《草原》第二课时
鄂温克 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两万多人口,牧区用 蒙文,农区用汉文。
蒙古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三百多万人口,分布在内蒙古、 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河北、河南等地。 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从事农牧业。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边读课文,边思考:课 文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
草原上的哪些景物来描
写?
空气清 天空明 颜色美
线条柔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 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 字概括出来吗?
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 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 字概括出来吗?
羊群 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 的大花。
你怎样理解“洒脱”? 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 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 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 概括,你会用哪个词? 热情好客
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 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 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 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比作白色的大花
牛 羊 陶 醉 了
.
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 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 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 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 他有一样的心情。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风光(景色)美、人情美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 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 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 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六年级上1《草原》第二课时

六年级上1《草原》第二课时

六年级上1《草原》第二课时《六年级上 1〈草原〉第二课时》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草原》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草原画卷。

上一课时,我们初步领略了草原的风光,这第二课时,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去感受草原的魅力。

上课伊始,老师带领我们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那些关于草原景色的描写仿佛还在眼前:“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通过复习,我们对草原的初步印象更加深刻。

接着,老师让我们仔细研读文中描写草原人民迎接客人的段落。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奔放,他们骑着马,穿着鲜艳的衣裳,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悦和对客人的期待。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仿佛能听到那热闹的声音,看到那欢乐的场景,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溢于言表。

在分析这些语句时,老师引导我们通过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有的同学说,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淳朴和真诚;有的同学说,体会到了草原人民对远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随后,我们又一起学习了草原人民款待客人的部分。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段文字详细地描述了草原人民招待客人的丰盛食物和热情的敬酒仪式,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豪爽和大方。

01草原·第二课时

01草原·第二课时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静立不动 一条彩虹 蒙汉情深 品读 全文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 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 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 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 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 的中心句。
• 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 的地方。 •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 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 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 着惜别之情。 •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 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 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 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 返回 舍。
草 原
作者 老舍
品读优美语句
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 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 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 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 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 留恋之情。 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 紧密交融在一起, 紧密交融在一起,作者在描写草原 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 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 请你认真阅读课文, 请你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写 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写一写。 写一写。
品读全文
朗读全文, 朗读全文,品味作者对草原及草
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返回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 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9,草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

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网络图片的感知中学习、理解课文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2.使学生懂得草原景色的特点,了解蒙族同胞的热情;3.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草原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掌握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归纳出草原景色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句里行间体会蒙古人的热情。

教具准备:大课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生字词,并说说生字词的意思。

2.请学生展示网上下载的有关内蒙古草原的图片和资料,并说说自己对草原的初步认识和印象。

二、学习新知感知草原的景色之美、人之热情。

1.激发兴趣:你们眼中的草原和老舍先生所写的草原是否相同?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1)默读课文,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2)再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

(3)朗读课文,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

(4)组织讨论,说说草原景色的特点。

课文哪些句子生动地描写了草原的景色?草原的景色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通过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5)读文、板书、归纳:特点:广阔辽远一碧千里柔美和谐手法:比喻拟人反复(6)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课文,在读中归纳自然段的意思,体会草原的景色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第二自然段(1)组织学生自学课文,提疑释难。

(2)启发学生读文思考:在草原上行车有什么特点?作者看到的河像什么?这一句为什么加上感叹号?蒙古族是怎样迎接客人的?(3)放手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4)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句里行间所体现出的蒙族同胞的热情。

(5)小结自然段内容。

三、巩固知识,反馈练习。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再指出它们各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

2.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清新,天空是()明朗。

(2)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草原》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抒情意境。

2.掌握词语“草原”、“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等基本词汇的拼音、读音、意义及在句子中的运用。

3.练习诗歌的朗读,并能感悟到其中的美感和深意。

4.培养爱护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草原》的理解及对其中意象的把握。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过程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说自己对草原的认识、感受,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见闻。

新课讲授(35分钟)1.朗读《草原》。

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

2.理解《草原》。

外在的朗读只是我们对于诗歌的表述,对于诗歌的理解才是更重要的。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

可以运用“四问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的感情表达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教师或同学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为学生解读诗意。

让学生试着画出自己对于诗歌的感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3.学习词语。

介绍关键词汇(草原、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等),先示范拼音,再教发音,让学生尝试朗读。

小组合作:将关键词汇用句子进行运用,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

练习篇读(20分钟)1.与学生一起朗读《草原》,重点关注韵律和气息掌握。

2.让学生练习读诗,以“怀着爱国热情,朗读诗歌”为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义务。

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理解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二课时导入(5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一些对于草原的美丽的描述,鼓励他们理解草原中更多美好的事物。

捕捉意象(25分钟)1.让学生看看诗歌中的描写,让他们想象一下自己在草原上的场景。

2.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眼中的草原。

草原第二课时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人音版(2023)音乐三年级上册

草原第二课时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人音版(2023)音乐三年级上册
-音准控制:学生在学唱过程中,音准控制是难点,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教师指导来提高。
-节奏掌握:正确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进行创新,如编舞、改编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举例解释:
-音准控制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钢琴伴奏、合唱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准确的音高,并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学习歌曲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表达歌曲,提升音乐表现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组合作进行歌曲演唱,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了解草原文化,使学生尊重并欣赏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音乐实践中,鼓励学生创新演唱方式,激发创新思维。
3.歌曲中的音高练习: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音高概念,提高音准能力。
4.草原知识拓展:介绍草原的地理、民俗等知识,增强学生对草原文化的了解。
本节课将结合歌曲学唱、节奏与音高练习,以及草原文化拓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魅力,感受草原的壮美。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变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在节奏掌握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肢体动作、拍手等游戏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并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感。
-创新实践方面,教师可以设置小组任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歌曲进行创新改编,如加入打击乐器、舞蹈等元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草原第二课时我是草原小牧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自己是一名小牧民,在草原上放牧、唱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草原音乐的奥秘。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精选篇1)老舍《草原》教案设计一、说教材《草原》这篇访问记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

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

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表达情感的体会。

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让学生先边看录像边听诵,通过直观的画面再现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之特点提供了直观的视听感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会美的意境,美的人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精选篇2)老舍《草原》教学反思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 的大花。 白色的大花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 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 流,轻轻流入云际。
第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 的描写出了羊的动态美。 第二句话写出了草原的美丽轻柔,用中国画 来打比方,写出了草原的静态美。 这两个句子相对比,一个是动态美,一个是 静态美,写得更加传神。突出了草原的辽阔。
惊叹 舒服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 低吟 奇丽 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 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 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拟人)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草原的风光如诗如 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 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增强了草 原 风光的感染力。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
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 边。“一”是全、都的意思。总的意思是说整 个草原全都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 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渲染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勾勒 翠色欲流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 流入云际。 流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 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 的小诗。”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 留恋之情。)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 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 流,轻轻流入云际。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 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 天空 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天底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 下 (中心句) 四面 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小丘 平地 羊群 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 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 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 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 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 骏马和大牛 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 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话用数字说明草原非常的辽 阔,并且说出了在草原上行车的 好处!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疾驰”是指马的速度很快。“襟飘带舞”的意 思是衣襟和裙带迎风舞动。这句话把 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一个“飞” 字概括出蒙古族人民善骑彪悍、热情好客的特点。
小结
• 课文通过“草原风光”、“喜迎远客”、 “主客联欢”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草 原不仅风光美,而且人情风俗美,最后 用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斜阳”结束,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赞美 之情。
学法指导一:
• 自学:默读课文,用“——”线画出突出草原 “自然风光”的语句;用“﹏”线画出描写“民 族风情”的语句。(抓住句中关键词语体会句子 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及时作批注在课本上)。 • (自学时间10分钟) • 组学:读自己所画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时间6分钟)
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 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抓 住草原上的哪些景物来 描写 ?
( 这些描写运用比喻等方法细致入微,形神兼 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1、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 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2、“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 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 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景美
空气清 天空明 颜色美 线条柔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 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河,一个破折号和一 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看见河时的惊喜。把河比喻 成带子,写出了河的清澈与回旋的样子,生动形 象。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 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 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诗意:
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 舍得马上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 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 集中体现。景源自空气清 天空明 颜色美 线条柔
远方迎客 握住不放 热情款待 尽情联欢

1、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抒情的方 法?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涯:边际。天涯:天边。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 间的情谊很深,不忍心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 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 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 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 原,到处都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 难分难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