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二)(黑龙江))

合集下载

2012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

2012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

7.(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 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 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 字作简要赏析。(4分)
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 的妙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2)(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 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 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 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福建卷)(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 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 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 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 答: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 两者的异同。(4分)
• 1.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 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 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 2.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 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 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 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 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5、【2012天津卷 14】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 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 分)
【答案】(1)(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 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 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 廉的形象。 (2)(4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 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 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 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 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2分)

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一)(黑龙江)

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一)(黑龙江)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一)(黑龙江)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江天一传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

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

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遂筑丛山关。

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

”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

”至江宁, 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

我不死,必复起兵。

” 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三:精做文本印证分析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三:精做文本印证分析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二:精做写景抒情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梦李白二首①(其一)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②青,魂返关塞③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注】①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二年春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被赦,仍为其忧思。

②枫林:指李白所在地。

③关塞: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死别”与“生别”对比,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B.诗人使用“对写法”,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抒发了深挚的情感。

C.本诗写出了诗人半梦半醒的状态,说“梦”是诗人看到了李白,说“醒”是诗人意识到李白不可能来此地。

D.本诗通过梦境写对李白的思念,语言温柔敦厚,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逼真,感人肺腑,引发读者共鸣。

A [A项,“对比”错误,应是以死别衬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2)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 ①前四句写梦前。

写诗人与李白生离的伤悲之情和李白流放远地、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②中间八句写梦中。

写诗人在梦中看到李白从流放之所来诗人所居之地与诗人相会,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又想到李白本在江南身陷罗网,不可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

③最后四句写梦后。

诗人梦醒之后,看到月满屋梁,想到梦境,迷离中见到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表现了对李白的思念;最后写诗人对李白的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隐忧。

[解析] 前四句写梦前。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开篇以死别衬生别,表现诗人内心的苦痛。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表达技巧题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注],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敧(qī):倾斜,斜靠。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来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秋夜景象,自然地引出了秋思。

B.“天淡银河垂地”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银河”与“月华”都易引起相思之情。

C.“残灯明灭枕头敧”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愁人独对残灯、百无聊赖、倚枕昏睡的情状。

D.末尾三句把愁人的思念之情推向高峰。

虽然全词没有一个“思”字,但句句含“思”情。

2.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注】李宣远:晚唐诗人,唐德宗贞元间进士。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并州虽非家乡,但离开并州再往边关,竟也产生一种类似离乡别故地的思绪。

B.颔联写孤城,是典型的边塞之景。

作者并未直接写愁,但傍晚的号角声更增加了孤城的惨淡之气。

C.颈联写大军的军帐与临水遥相对应,诗人遥望着牛羊悠然下山回家,营造了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相同的意境。

D.尾联写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又开始了,可见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4.本诗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抒发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欲山行,春风吹断了积雨,可见当时风雨交织的天气也没能影响诗人的出行。

2012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整理篇)

2012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整理篇)

2012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整理篇)第一篇:2012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整理篇)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整理)2012年新课标卷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陕西、海南、山西、新疆、云南、内蒙古、河北高考作文题:给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

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

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

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

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

‛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

‛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

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2012年大纲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

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解析二

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解析二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解析(二)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解析】还未展开芳心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答:【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2012年语文高考真题 诗歌鉴赏题(标准整理版 含答案)

2012年语文高考真题 诗歌鉴赏题(标准整理版  含答案)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1、(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2、(辽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3、(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津亭”和“客船”。

(1分)(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5、(天津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北京渣油泵黄。

2012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详解答案)

2012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详解答案)

2012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详解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b. 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C.抵牾(y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解析】A项“悚”读作sǒng;C项“牾”读作wǔ;D项“辗”读作zhǎ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解析】A项“不孚众望”,孚,信服。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C解析:偷换概念,“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错,原文是“价值观……进行了选择”,“修正”应为“选择”。

2.B解析:强加因果,前后两句话无因果关系,且“根本原因”文中无此信息。

3.D解析:无中生有,“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错,“直接后果”纯属主观臆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解析:阙:空缺,缺额。

5.C解析:①表现的是何灌的正直,而不是“恪尽职守”;⑤说的是萧燧的节俭;⑥说的是萧燧关心百姓的仁爱之心。

6.A解析:“与其亲党”错。

原文是“其亲党”,即秦桧的亲党,而非秦桧及其亲党。

7. (1).(5分)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解析:关键词“杂糅”“浇浮”“治”各1分,大意2分。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闻不问呢?”解析:关键词“异路”“安”“旧治”各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第8题侧重考查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第9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深层内涵的挖掘赏析。

首句因感秋而怀远,借景抒情,点出主题。

接着写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飞尽,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但令她失望——“无信”。

下片写悲感流泪,泪弹不尽,临窗而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笺色之红因泪而淡直至褪尽,用夸张的修辞,极写痴情之深。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2份打包附答案) (1)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2份打包附答案) (1)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①刘禹锡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②。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③。

【注释】①礼部王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放榜后,广宣和尚作诗祝贺,刘禹锡也以此诗酬和。

②羽翰:翅膀。

③《高僧传》记载,高僧支谦长得黑瘦细长,眼白多而眼睛呈黄色,当时人说他“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描述科举考试榜单发出后长安一片轰动,大街小巷上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第五句的“白雪”一词运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颂王侍郎文章高雅,能够承担起科场选才的重任。

C.第六句的“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整句话的意思是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

D.尾联用佛典写广宣和尚,在称赞王侍郎的同时也赞美了广宣和尚修为高深,体现出作者与两人的友情。

2.“桃李”是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桃李”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的“桃李”,手法和用意均不相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蒋捷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

折时高折些。

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人物、环境、故事要素气质鲜明,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

B.这首词具有散文特征,联想和想象丰富生动,行文精巧别致。

C.标题霜天晓角点明了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属于环境描写。

D.这首词与《涉江采芙蓉》相同,塑造人物都用了心理描写。

4.请从闺怨诗的角度,以窗内闺中人为基本要素,对全词作鉴赏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添字浣溪沙·三山①戏作辛弃疾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

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②。

2012全国二卷语文高考试题(含详解)

2012全国二卷语文高考试题(含详解)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2黑龙江省高考试卷含解析试题及答案

2012黑龙江省高考试卷含解析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B.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计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D.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标点符号用法》,我们要怎样贯彻: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B.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全国)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秋水徐迅在乡间,人对自然的感觉分外敏锐----那时候,在疲惫的田间劳动之后,有时,我也像其他乡亲一样到水里冲洗一番。

直到有一天站在水中央,忽然发现身边的水就变得异样的稠密,温凉,掬在手心的一捧在指缝间透明着四散流溢,手指有种酽酽滑腻的感觉。

湿淋淋的从水里爬起来,浑身禁不住打了个冷噤----这时,我才感觉到节候真的是立秋了。

秋水四合,像蚌为了涵养珍珠,慢慢闭封起它那张开了的智慧的壳。

大地进入了一个休整期。

无法涉入秋水。

只可观看----当时我想,几千年前那不事稼穑的庄子和惠子,应该也是在这天立于濠梁之上观看秋水的。

那时,大地被收拾得一片干净,空气澄明,纤尘不飞。

他俩人尽管一个刚死了老婆,一个刚失了相位,但恰如秋水剔除了曾经的繁华和喧哗,转入到这生命的休整期一样,他们的心境如同秋水般祥和,十分清亮。

于是一个说:你总害怕相位让我取而代之,因此将大梁城瞎折腾了一番,现在尝到了失意的滋味了吧?一个嘴巴也不饶人,说:你老婆死了,你却鼓盆而歌,自以为惊世骇俗,就不怕留下那千古骂名?----面对秋水,两人已不再尖锐对立了。

只哈哈一笑,眼睛就一齐投向了水中的鱼: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秋水无言。

两位哲人那袒露着的襟怀,就如同一条更为清澈明晰的秋水。

生命的彻悟有时竟就是秋水所滋生的。

立秋前后的水真的迥然不同。

刚刚过去的夏天因为阳光的渗透,水过于炙热和喧闹,作足了表面上文章。

而曾经汹涌四至的春水,又是水性杨花,春心泛滥,似乎肩负着过重的责任,努力的孕育着生命,无疑它也就拥有生命成长的冲动和朝气了。

滞后的冬天,山瘦水寒,形容枯瘦,在不断的冻结和流失。

只有秋天的水表里如一,至为单纯,既无孕育生命的痕迹,又没有冬天的刺骨寒冷。

它平静地流涌,只需保证自然生命必备的涵养。

它横淌在生命的存在与死亡之间。

秋水茫茫。

在秋阳的照耀下,一泓秋水泛出的层层涟漪,也会轻轻叩击着岸边的岩石和青草。

2012黑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试题及答案

2012黑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试题及答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14张)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14张)
第一部分
核心专题突破
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
第4讲 比较阅读
栏目导 航
2年考情回顾 真题解题示范 考场答卷诊断 满分技法点拨 对点规范演练
2年考情回顾
考情 总结
设问 方式
诗歌比较阅读增加了阅读内容和阅读难度, 历年高考中都出现了此类试题,考生丢分 现象严重。 全国卷丙,9), ①不同诗人 [例](2016· 浙江卷,21), 同一题材内 (2015· 容手法的比 (2015· 湖南卷,10(2)), 较。 (2015· 北京卷,19)。 ②同一诗人 北京卷,17), 同一题材内 [例](2016·
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或是“乱山 深处”;村庄的 环境或是高 根据两首诗的具体内容,找到相同之处,进行具体 的分析鉴赏。 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恬静,都表现了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求同
(2) 不 同 点 : 在描写上,《西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 通 过 明确比较点,就两首诗在描写上的不同之处, “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 《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 进行具体的分析鉴赏。 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通过对“萧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 求异 的村民的描写, 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 在抒情上,《西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 明确比较点,就这两首诗在手法、情 比表现世事的变换,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写景同时之处,还蕴含哲理, 感上的不同之处, 进行具体的分析鉴赏。 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求异
真题解题示范
• (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 题目。 • 西 村 • 陆 游 •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 【注】 ①耿:微明的样子。

2012高考全国二卷2篇

2012高考全国二卷2篇

2012高考全国二卷【第一篇】2012年高考全国II卷写作题为“我眼中的梦想”,下面就是对这个题目的一篇3000字的连续写作:在我眼中,梦想是一种力量,它激发着我们追逐生活的美好,实现灿烂的人生。

对我来说,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成功的音乐家。

在我从小就迷恋音乐的世界中,我相信自己能够用音符书写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我对音乐的热爱始于童年。

每当我听到悦耳动听的音乐,我的心就会像被一股神奇的力量所抓住般跳动不已。

我对音乐的喜爱远超过一般人,我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音乐的理论,亲自操纵琴键弦线,演绎出完美的乐章。

我渴望用自己的音乐去温暖、鼓舞人们的心灵,成为他们心中的慰藉。

成为一名成功的音乐家是我的梦想,但我也清楚这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我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培养过人的音乐天赋和卓越的技艺。

为此,我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并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和演出。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挑战自己,我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一定实力的钢琴演奏者。

除了扎实的音乐基础,我还认识到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实现梦想的重要性。

因此,我主动参加了文学、美术和舞蹈等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实现梦想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我心里时刻铭记着这一点。

尽管音乐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我永远不会轻易放弃。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脚踏实地地走每一步,我的梦想一定会成真。

梦想是我们生活的动力和目标,它鼓舞着我们努力向前。

当我们看到梦想的希望在远方闪耀时,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迈向前去,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它。

我相信,我的梦想一定会在我奋斗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现实,我将成为一名成功的音乐家,用我的音乐去感动世界。

【第二篇】2012年高考全国II卷作文题为“我的特长”下面就是对这个题目的一篇3000字的连续写作:我的特长是写作。

对于我来说,写作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让我可以用文字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他人分享我的见解和体验。

黑龙江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黑龙江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黑龙江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竹枝词①二首其一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2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4分【答案】1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情窦初开情感丰富或内心微妙复杂的少女。

1分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春日里,她听到情郎的歌声时内心波动。

尽管早就情有所钟,但所爱的人尚未明确表态,所以她的心忽阴忽晴、时喜时忧。

大意对即可,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答诗歌形象题目,要解读描写手段、分析关键词句、借助诗中意象等。

【答案】2 “晴”和“情”谐音或谐音双关,1分表面上说晴雨的“晴”晴朗,1分实际上说情感的“情”情感1分“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含蓄贴切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听到情郎的歌声时所产生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情感。

大意对即可,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答这类题目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词或句的含意;第二步,指出其所用的表达技巧;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南宋·汪元量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本诗作于南宋亡国之后。

8. 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概括分析。

5分答:▲9. 有评价说这首诗在内容上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请结合作品第三、四__________句具体分析。

6 分答:▲8、①描绘了一幅晦暗凄凉的边关落日阴雨图;2分②象征、视听结合,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

3分答其它手法,恰当的亦可酌情给分9、这首诗歌不写离情别绪,也不写排遣宽慰之语,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国之痛,抒发故国之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诗歌鉴赏(二)(黑龙江)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一2题。

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

姓卢,名莫愁,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②梁广:古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8 .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

”本诗中那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5分)9.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8.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2分)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

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

(3分)(意思对即可)9.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衬托。

(2分)那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

(4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

独坐①李贽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②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注】:①此诗是作者晚年之作。

②翻:反而。

8.这首诗一、二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独坐时的心境的?请简要分析。

(5分)9.有人认为,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既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和感伤,又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豪情。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6分)8.答案:首二句用衬托(反衬)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独坐时的心境。

以“有客”衬“无人”,有客时兴高采烈,眼神中闪烁出欢欣和喜悦;无人时愁闷无谴,只能与落花为伴,向飘零的落英倾洒心头的孤苦。

(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点出心境4分)9.答案:同意。

颈联点出了独坐的原因,客居他乡久了,反而疑心自己在梦中,表面看,亲朋好友来了,就不思念家乡了,实则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只是朋友来了,诗人才暂时中断无穷无尽的哀叹和感伤(答因“落花暮春”“客居”而感慨时光的流逝、风烛残年的境况、人生的凄楚也可;结合颔联答出早晚一“暖”一“凉”却隐含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意也可。

);尾联展现了诗人以琴娱情,以书励志的晚年客居生活。

诗人刚读过书,抚过琴被满天绚丽的晚霞吸引来不及整理琴与书,独坐观赏晚霞,“送”字表现出诗人对红透天边的晚霞含有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对晚霞的喜爱,不正是对晚年客居生活充满信心的自然流露吗?诗人独坐黄昏,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豪情。

(观点1分;概括出“思念家乡等”及“对生活充满信心”各2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不同意不给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

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

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8.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

(5分)答: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8.诗人这是运用了虚实(实写与想象)结合的手法。

实写如“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描写展现了画中鹰威猛敏锐、气势不凡的特点;(2分)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通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激烈景象,展现了鹰傲视群鸟、英勇不屈的特点。

(2分)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1分)9.(1)通过画鹰神采飞动、气势非凡、呼之欲出的描绘(分析1分),表现了诗人对画家高超技法的赞美之情。

(情感1分);(2)通过画鹰欲取猎物的描绘,展翅搏击的想象(分析1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情感1分);(3)“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通过画鹰搏击凡鸟,其毛血洒落原野的想象描写(分析1分),表现出诗人鄙视平庸或愤世嫉俗的情感(情感1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13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2.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5分)13.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6分)12.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

(分析2分,概括1分)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作用2分)13.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

“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

“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

(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②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③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洞庭青草:洞庭湖在岳阳市南,青草湖在洞庭之西南,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

②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

③万象:万物。

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

8.请从修辞的角度,任选两例分析这首词上片的特色?(6分)9.后人极力推崇此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分)8.比喻、夸张、对比、对偶。

(每例明确修辞手法1分,结合词句说明1分,表达作用1分)9.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

(2分)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肝胆皆冰雪”可谓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

(2分)结尾几句以西江北斗、宾客万象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他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

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

(1分)六、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

“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

(5分)9.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

(6分)8.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思念感情(2分),透露了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内心苦痛(2分),委婉表达了对丈夫要忠于爱情的提醒(1分)。

9.“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

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答“对比”手法2分,思想感情2分,结合诗歌赏析2分)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首联寄遇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①借代,夸张。

(2分)②六朝的遗迹已渺不可寻,唯有连天的草色依旧;天淡云闲的景象,自古至今从未变化。

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

(3分)9.①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②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③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

(每点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