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检查意义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液粘稠度,血液粘稠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分为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切变率高,血液粘稠度大,流动性差,形成血栓的危险性高,反之则血液粘稠度小,流动性好,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小。
一、全血粘度
高切变率下反映红细胞变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全血粘度高。
低切变率下反映红细胞聚集程度,低切粘度高,红细胞聚集性强,全血粘度高。
中切变率是过渡点,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二、血浆粘度
不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纤维蛋白浓度。
三、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增高则血液粘度增加。
四、全血还原粘度
|
分为高切还原粘度、中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与全血粘度意义相同。
五、红细胞聚集指数
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全血粘度增高。
六、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大,红细胞的硬化程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血液流动性差。
七、红细胞刚性指数
高切变率越大,,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小,血液粘度越高。
八、红细胞计数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测定,临床上为红细胞增多、贫血或贫血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九、红细胞电泳时间
红细胞电泳时间增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全血粘度高。
;
十、卡松粘度
与全血粘度相对对应,与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关,是全血表观粘度降低的极限值。
十一、卡松屈服应力
与全血粘度高切相关,与红细胞的变形性有关。
血流变检查值升高,说明您的血液粘稠度高,请多饮水、清淡饮食,少吃动物内脏,蛋黄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品。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特性的学科,它可以通过测量血液的黏度、流变指数、红细胞聚集度等参数,来评估血液的流动性能。
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血液的流动性能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血流变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度等指标,从而评估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果发现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较差,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来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血液病。
血液病是一类由于血液成分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
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液病。
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血液病,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输血、药物治疗等。
血流变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如肿瘤、糖尿病等,血液流动性能的改变可以反映出治疗效果。
通过血流变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流动性能是否有改善,从而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诊断和治疗血液病、评估疾病治疗效果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血流变学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流变学检查是一种通过测量血液流动性能力来评估血液流动性的方法。
它可以检测出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对于血液黏度和流动性的影响,从而提供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的意义。
1. 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高黏度和低流动性的血液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程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2. 指导肿瘤治疗肿瘤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这些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包括影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3. 诊断炎症和感染炎症和感染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聚集程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等现象。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评估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在肝功能异常时会影响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和转运,从而影响血液流动性。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5. 指导营养干预营养不良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营养不良会导致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异常,从而影响血液流动性。
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营养干预和治疗。
总之,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态和疾病诊断的重要信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血流变检查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
12, 红细胞内粘度 13,卡森粘度 14,卡森屈服应力
15,红细胞聚集指数
• 聚集指数是由低切粘度比高切粘度计算而 来,聚集指数的代表符号是RE。 • RE=低切粘度/高切粘度 • 它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粘滞综合症
1.定义
• 由某种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所造成,即血 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内粘度与刚性升高等。 可能伴有全血粘度升高,但不一定。血液 高粘滞性的决定性套作用表现在微循环方 面, 血细胞刚性增加、微血栓与微栓子的 形成或其他凝血产物的出观所造成影响均 通过逆转现象而扩大。
血浆粘度
•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 变化,是一个常数,是 影响全血粘度的重 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血浆蛋 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还原粘度
• 在血流变学中,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 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含 意是当细胞容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这样使 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细胞容积 浓度的基础上,以利于比较。
三、血流变的检测指标及 临床意义
• 牛顿流体定义:剪切变形率与切应力成线 性关系的流体 • 非牛顿流体定义:黏度系数在剪切速率变 化时不能保持为常数的流体
1,全血粘度
当切变率在200/s时的全血粘度为高 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0/s时的全血粘 度称中切 粘度; 当切变率在3/s时 的全血粘度称低切粘度
。
• 在低切变率时,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 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越强,血 液粘度越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 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
• 高切变率下可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高 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 高切粘度低, 红细胞变形性好。
• 中切粘度值为低切到高切粘 度变化的 过渡 点,其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的特性及其与血管壁相互作用的学科。
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血小板聚集性等。
这些参数对维持机体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起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心血管疾病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血液粘度的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
通过研究血液粘度的改变,可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不同的粘度水平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其次,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些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肺炎等会引起血液粘度的改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和微循环灌注异常。
通过研究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及早诊断和干预这些疾病,提高疗效和预后。
此外,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还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肿瘤是血液流变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一些研究表明,肿瘤患者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等参数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定期监测这些参数,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并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
最后,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对于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液病如贫血、血小板功能异常等会导致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改变。
通过研究这些改变,可以早期诊断和干预血液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总的来说,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及早诊断和干预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和血液病等,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不同疾病之间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关系,为发展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提供更多的依据。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一、血液粘度测定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是反映血液“ 浓、粘、聚、凝” 的一项重要指标。
血液粘度的高与低能反映血液循环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参数。
测定血液粘度研究血液粘度的特点掌握血液粘度变化规律对于了解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尤其是对于揭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η b )和血浆粘度(η p )测定。
测定全血、血浆粘度对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评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资料表明许多表现有明显微循环障碍的疾病都同时伴有全血、血浆粘度增高。
而且微循环障碍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全血、血浆粘度增高是平行的。
微循环障碍同时伴有全血或血浆粘度的增高常见于多种疾病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等。
如果经过治疗随着临床症状和微循环障碍的改善血液粘度亦有所降低。
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予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
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和凝固性其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就可能引起脑血管病。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2
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
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 增快。
红细胞压积
正常情况:男:0.40-0.50女:0.37-0.47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
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
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
红细胞聚集指数
男4.12-14.04,女3.99-12.87 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多见于红细胞膜的性
质结构异常性疾病,可导致低切变率下血 液粘度增高。血液病、免疫球蛋白的异常、 急性心肌梗塞、恶性黑色素瘤等都可引起 聚集性增高。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 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红细胞聚集性也会升 高。
做血液流变性检测,及时及早发现在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可 逆阶段,及时采取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措施,可以逆转此过 程,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老年前期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 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 时期,延缓和防止心血管、血液系统的衰老是流变性检测,对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男13.76-20.06s,女13.16-18.08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
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
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2
临床意义
很多研究表明,在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明显的临床 症状体征之前,往往已有一种或数种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血液粘滞 因素升高),它标志着无症状的疾病病程已经开始,已经由健康人发 展为亚健康人。检测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它可以为某些 疾病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甚至在尚无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流 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如闭塞性血管疾病,预定血液流变性就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说明血液流动异常、停滞与血栓形成等。在一定范围内, 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作为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 的主要指标。
第6章 血液流变性检测
奥氏粘度计
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 (电子-压力传感式粘度仪)
二、检测仪器(血液流变仪, 粘度仪/计)
(二)旋转式粘度计
①圆筒式: 设计上存在误差,随两筒间距缩小、 转数增高(剪变流场相对较均匀)而降低。
②锥板式:理论上无误差,剪切率范围较宽,可 以精确地测量全血和血浆粘度。
三、常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
血液流变学
主要研究血液及其组分癿流动不变形觃律
一门新兴癿医学分析学科
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不临床医学之间
血液流变性检测癿意义
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不疾病癿发生发展密 切相关。 临床广泛应用于预报疾病、监测病情、辅 助诊断、评价疗效、估计预后等。 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癿重要手段之一
相关概念
胞
6.血小板粘附率 血小板癿粘附 7.血小板聚集率 和聚集性 8.体外形成血栓
血液 9.纤维蛋白原 分 子 其他生化物质 10.血脂
(一)血液粘度检测
全血粘度(ηb) 血浆粘度(ηp) 全血还原粘度(RV)
1.全血粘度(ηb)
指在丌同剪切率下癿表观粘度
增高表示血液粘滞性增加、流动性降低
1.红细胞刚性指数IR和TK
2.红细胞变形指数DI
反映RBC变形能力
RBC变形性 ↓ 时: 变形指数 ↓ 刚性指数(硬度) ↑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变形性减低:主要见于血液病、血 管栓塞性疾病、糖尿病、肝硬化、肾病等。
血液病 (异常红细胞)
(五)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聚集通常是指血小 板之间相互粘着癿能力,是止 血和血栓形成癿首要基本条件。
(三)红细胞聚集性检测
指红细胞之间形成聚集体癿能力
对低切下癿血液粘度、流动性影响很大
红细胞缗钱排列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课件
普及推广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血 流变检测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 应用,成为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5
结论
血流变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01 02
疾病诊断
血流变检测可以辅助医生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如血栓性疾病、动脉粥 样硬化、高血压等。通过血流变检测,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流变特 性,从而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治疗效果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血流变检测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例如,在高血压治 疗中,通过血流变检测可以观察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低黏血症
总结词
低黏血症是指血液黏度降低,血流加速,易发生出血性疾病的状态。
详细描述
低黏血症常见于贫血、肝硬化、尿毒症等疾病,可导致出血性脑卒中、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后果。低黏 血症的发生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变形能力减弱、血浆蛋白减少等因素有关。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总结词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是指红细胞通过微循环的能力减弱,易导致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状态 。
03
预防保健
对于一些具有高血液粘稠度或高凝状态的人群,定期进行血流变检测有
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未来的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血流变检 测技术将更加精准、快速,为临
床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个性化治疗
基于个体化的血流变检测结果, 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血流变检测可以评估血液状态,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
血流变检测方法
01
02
03
常规检测方法
血流变原理及意义
血流变原理及意义血流变原理及意义血流变是指血液流动状态及其流动特性的研究。
人体内的血流变化对整个身体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人体运作的过程中,血管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血管系统里的血液流动则决定着人体组织细胞的营养供应和代谢。
一、血流变的原理血流变原理是以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支撑,从流体式微观层面上,研究血液的特性和流动规律。
血液在血管内运动不仅是一种液态运动,同时也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血液从血管中流过时会产生摩擦,同时还会受到外力和阻力等情况的影响。
此外,血液在流动过程中也会出现较为复杂的速度和剪切应力分布规律。
二、血流变的意义1. 血液的流动能从根本上影响细胞的营养和代谢血流变的研究能够明确人体内的血液流动规律,尤其是了解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这样的重要血管的流动情况,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保证细胞的营养供应和同时促进代谢的正常发展。
2. 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血液在流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力、摩擦和外力等情况的影响,这就决定了血液的流动速度和剪切应力分布规律。
如果血液流动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可能导致一些疾病,比如血栓、心脏病、脑中风等,从而危及人体健康。
因此,对血流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还能为疾病的治疗和防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3. 在医疗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血流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在病人的疗程监测、疾病风险评估、病情评估和治疗计划制定等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医疗领域中,血流变的研究对于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总体而言,血流变的研究对于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以及治疗疾病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对血流变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维护和改善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流变原理和临床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一、血液流变学概述(二)什么是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 )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以及与血液接触(de)血管(de)流变性质及变化规律(de)学科.(二)什么是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与人体疾病(de)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和疗效评价及药物(de)作用原理等有关(de)血液流变性称为临床血液流变学(Clinical Hemorheology ).(三)血液流变学(de)研究范围1血液(de)宏观流动性,即粘度.2血细胞(de)流变性,主要是红细胞(de)聚集性和变形性.3血浆成分对血液流变性(de)影响,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二、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一)血液(de)流动血液在血管中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速快,周边流速慢(de)“套管式”流动.而所谓“套管式”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故又称层流. 液体层流(de)模式图(二)血液流变学参数1 内摩擦力(F ):快慢两层液体间能够驱使整体血液流动(de)一对力(拉力与阻力),就称为 内摩擦力.单位:达因2 切应力(τ):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de)粘滞力.单位:Pa (帕斯卡),1Pa=10达因/平方厘米τ = F/S S:两液层之间(de)面积3 切变率(g ):反映快慢两液层之间(de)速度差和距离差.单位:1/秒(s -1)公式:4 粘度(η):切应力(τ)与切变率(g )之比.衡量液体流动时(d e )内摩擦力或阻力(d e )度量.单位:毫帕斯卡·秒(m P a ·S )牛顿粘滞定律:血粘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d e )指标,粘度愈高流动性愈差,粘度愈低流动性愈好.5 非牛顿液体和牛顿液体全血是非牛顿液体,即全血(de)粘度是随切变率(de)变化而变化;而血浆dHdV g =gτη=被看作是牛顿液体,它(de)粘度与切变率无关.6 血液(d e )相对粘度(ηr )ηb : 全血粘度ηp : 血浆粘度7 表观粘度ηa :全血等非牛顿液体,在特定切变率下测定出来(de)粘度称为这种液体(de)表观粘度. 8 还原粘度ηr e :用Hct 校正后(de)表观粘度.消除Hct 对粘度(de)影响. ηr e =ηb —ηp /ηp 1/H c tHct 与血液粘度之间(de)关系9 血浆粘度血浆粘度(de)特点是不随切变率(de)变化而变化,不论在高或低切变率范围内总是一个常数, 即为牛顿液体.血浆粘度(de)高低与其中所含各种蛋白质、糖类、脂类等高分子物质含量有关.其中蛋白质对血浆粘度影响最大.10 血浆比粘度比粘度一般指某液体(de)粘度与标准参照液粘度(de)比值,常以水或生理盐水(NS )作对照.实际测定多采用血浆和已知粘度(de)净水互相比较(de)方法,二者通过毛细血管(de)时间之比即粘度之比,这个比值就称作血浆(de)比粘度. 11 卡松粘度(c ):是足够高切变率(红细胞变形到极限)下血液粘度趋向(de)极限值.根据Casson 方程推导得:c 为卡松粘度 τ 为切应力τc 为卡森屈服切应力 g 为切变率12 屈服切应力c屈服切应力是低切变率下,纤维蛋白原(d e )桥联作用使红细胞形成立体网络结构而致.故与H c t 和血浆蛋白含量有关,其大小影响微循环中(d e )血液流动性,反映了微循环中(d e )血液郁积状况;也影响低切变率下血液流动中(d e )红ηηηpbr =gc c ττη-=细胞(d e )取向和相互作用13 红细胞聚集指数通过低切变率下血液(d e )相对粘度(ηr )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当红细胞膜发生病变,或血浆中(d e )成分影响到红细胞膜,使红细胞膜表面(d e )负电荷量减少,则红细胞(d e )聚集性增加.急性心肌梗塞时红细胞聚集性有特殊(de)改变 正常(de)血液,一般50·s -1以上(de)切变率即可使在静止状态下因红细胞聚集而形成(de)聚集体解聚,但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患者(de)血液在500·s -1(de)高切变率下,仍然存在一定数量(de)红细胞聚集体,显示了红细胞聚集性(de)异常增高.14 红细胞刚性指数T K通过高切变率下测定血液(d e )表观粘度来判断红细胞(d e )变形能力.(三)血液流变学检验血液粘度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变形性 其它指标1 血液粘度(1).高、中、低切变率下(de)全血粘度(2).高、中、低切变率下(de)卡松粘度(3).血浆粘度(4).全血还原粘度2 红细胞聚集性指红细胞在低切变率下形成聚集体(d e )性质红细胞聚集性测定或计算方法:(1)在低切变率(1s -1) 下(d e )全血粘度(2)根据粘度计算出红细胞聚集指数(3)血沉(E S R )和血沉方程K 值K 值是去除红细胞比容H c t 影响,评价红细胞聚集性(d e )一个更可靠(d e )指标.(4)红细胞电泳率3 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变形性指正常红细胞具有能通过比自身直径小(de)毛细血管(de)能力.红细胞变形性测定或计算方法:(1)高切变率,一般是150s -1条件下全血粘度.(2)根据粘度计算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3)红细胞滤过指数(4)激光衍射法4 其它指标:红细胞比容Hct 、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流变性、血小板粘附性、血小板聚集性、体外血栓形成测定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d e )临床意义1.血粘度降低临床上血粘度降低(de)情况不多,主要是大量失血后机体体液代偿和医源1Hct ln Hct ESR --=K性补偿所致血液稀释化引起.这类病人很少做血液流变学检验,所以出现全血粘度较大幅降低时,一般都是仪器或抽血错误所致.如果出现了全血粘度降低较多时,一定要看红细胞压积是不是有降低,如有是结果可靠性较大,如压积正常就要多检查一下.血浆粘度下降对全血粘度有影响,但不大.2.高、中、低切都升高,且幅度较大这是高危人群、一般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依次为高纤维蛋白原>高红细胞聚集指数>高Hct.但是如果其他指标正常,或增加不明显,那么检测结果可能有问题,要复查.3.低切高、高切不高这一类多为缗钱样红细胞聚集引起,可能是红细胞电荷减少,也可能是温度过低使得红细胞易聚集,引起粘度升高.而这种聚集因为高切变速度(de)稀释效应而减少,所以高切不高.由于末梢微循环是在低切变速度下进行(de),所以对于末梢微循环不好(de)病人,如老年人、高危人群也有很大(de)危险性.4.高、中、低切都略有升高如果其他指标正常,只有Hct升高一般是正常(de)生理现象(如到高原);有时Hct可能很高,而粘度上升并不高,这主要是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调节血粘度(de)能力.当然也可能是高粘血症代偿期.但若其他正常,而血浆粘度高,也可引起全血粘度高, 这类病人有可能处于高凝前期,有很强(de)预报作用.5. 血浆粘度升高最大(de)可能是纤维蛋白原等链状蛋白升高,这类病人可因为链状蛋白形成网状结构引起全血粘度升高,一般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很危险.至于血糖、血脂高引起(de)血浆粘度一般只是略有升高6. 血脂升高血脂升高病人一般都存在血流变学改变,血脂对血液流变(de)影响主要表现不在粘度上,而是表现在血管上.因此,血粘度高同时伴有高血脂(de)病人是双重因素(de)影响,即使粘度升高不大也要注意.四、血液流变学(d e)临床应用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若血液流变性质(de)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值为高粘滞综合征;明显低于正常值为低粘滞综合征高粘滞综合征:由于血液粘度增高,血液流动缓慢,组织血液与氧气供应相对不足所引起(de)临床综合症高粘滞综合征(de)病因(一)血管性疾病1.高血压2.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3.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4.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二)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2.高脂蛋白血症3.高纤维蛋白血症4.高球蛋白血症(三)血液病1.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2.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白血病4.多发性骨髓瘤(四)其他1.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2.中医范围中(d e)血瘀症等。
血流变检查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
存放血样在测试前要充分摇匀,在结果报告中应注明保存条件。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相关疾病
干扰的影响,客观地反映红细胞的聚集性 红细胞刚性指数与高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有关。
2 血沉管:厂家配套的一次性标准温氏血沉官
血浆粘度
• 血浆粘度的特点是不随着切变率的变化而 变化,是一个常数,是 影响全血粘度的重 要因素之一,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血浆蛋 白,尤其是纤维蛋白浓度
还原粘度
• 在血流变学中,还原粘度是一个标准化指 标,指全血粘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含 意是当细胞容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这样使 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细胞容积 浓度的基础上,以利于比较。
9,相对粘度
• 相对粘度是两种液体粘度的比值。血液的 相对粘度是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的比值。
10,红细胞刚性指数(IK)
血液在高切变率下的粘度低于中切变率下的粘度 ,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并非刚性粘子,它在高切 变率下沿剪切力的方向运动,并发生变形。这使 得流动阻力就小,表现为粘度的下降,因此,在 特定的高切变率下测定血液的粘度,可以度量红 细胞的变形能力。 红细胞刚性指数与高切变率下 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有关。
• (四)其他 • 1 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
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 2 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三、血流变的检测指标及 临床意义
• 牛顿流体定义:剪切变形率与切应力成线 性关系的流体
• 非牛顿流体定义:黏度系数在剪切速率变 化时不能保持为常数的流体
1,全血粘度
当切变率在200/s时的全血粘度为高 切粘度;当切变率在30/s时的全血粘 度称中切 粘度; 当切变率在3/s时 的全血粘度称低切粘度。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的临床意义一.说明:1、血液流变学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血液流变学是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规律,血液中有形成分(细胞)的变形性和无形成分(血浆)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血管和心脏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是一门新兴的医学技术,其中一些资料尚未齐全,有待补足。
2、血液流变学测定的方法是一种物理学方法,其中一些参数可能会与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参数有出入,检查流变学时以流变学的测定结果为准。
3、在测定流变学时最好加做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因这两项对流变学影响很大。
4、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一)、血管性疾病1 高血压,2 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4 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二)、代谢性疾病1 糖尿病,2 高脂蛋白血症,3 高纤维蛋白血症,4 高球蛋白血症。
(三)、血液病1 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2 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 白血病,4 多发性骨髓瘤。
(四)、其他1 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2 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二、测定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用肝素钠抗疑管采血,标本量不得低于4毫升。
三、临床意义:1,全血粘度:在低切变率时,血液形成红细胞聚集体,红细胞聚集体越多,红细胞聚集越强,血液粘度越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
高切变率下可反映红细胞的变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性差;高切粘度低,红细胞变形性好。
中切粘度值为低切到高切粘度变化的过渡点,其临床意义不十分明显。
全血粘度测定对判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均可使红细胞压积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
冠心病、缺血性中风、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创伤等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特性的学科,主要研究血液流变学参数,如血液黏稠度、血管阻力、血流速度等。
血流变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血液循环、血管功能以及疾病状态的信息。
血流变学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血液循环功能:血流变学检查可以评估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包括血液流速、血液黏稠度、红细胞变形性等。
通过这些参数的评估,可以了解到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运输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高血粘度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增加心脏负荷,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评估血管功能: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反映血管的通透性、弹性和收缩能力等。
通过测量血管阻力和血流速度等指标,可以评估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功能。
这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血管阻力的增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血管收缩功能的异常可能是高血压病的一个指标。
3. 早期诊断疾病:血流变学检查可以提供一些早期诊断疾病的线索。
例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血流变学检查可以发现血流速度的异常变化,提示可能存在血管病变。
此外,一些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通过血流变学检查早期诊断。
4. 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血流变学检查可以指导一些疾病的治疗和评估预后。
例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通过监测血液流速和血管阻力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在一些手术前后的患者中,血流变学检查可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预后。
血流变学检查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估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和血管的功能状态,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血液循环和疾病状态的信息。
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血流变学检查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血液循环的规律
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血液循环的规律、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为疾病的治疗、预防提供新的途径对药物学研究、总之,血液流变学检查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一、血液流变学的来源1920年,Binhan首先提出流变的概念,即在应力的作用下,物体可产生流动与变形。
至1948年Copley提出生物流变的概念,即血液、淋巴液其他体液、玻璃体,软组织如血管、肌肉、晶体、甚至骨骼,细胞质等均可发生流变。
到1951年,提出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形变规律的流变叫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
这是生物、数学、化学及物理等学科交叉发展的边缘科学,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目前研究全血在各切变率下的表现粘度称为宏观流变学,而研究血液有形成分的流变学特性,如红细胞的变形、聚集、表面电荷等,称为血细胞流变学(cellular hemorheology)。
近年来,发展到从分子水平研究血液成分的流变特性,如红细胞膜中骨架蛋白、膜磷脂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血浆分子成分对血浆粘度的影响等,这些属于分子血液变学(molecullar hemorheology)。
缩写为HR。
二、已报道的血液流变学相关的疾病,见表1。
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一血管性疾病1 高血压,2 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4 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二代谢性疾病1 糖尿病,2 高脂蛋白血症,3 高纤维蛋白血症,4 高球蛋白血症。
三血液病1 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2 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 白血病,4 多发性骨髓瘤。
四其他1 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
血流变意义
血流变意义
什么是血流变
血流变是指血液的流动性质和流变特性,包括血液黏度、变形能力、弹性等方
面的测量。
它是一个反映血液流动状态的综合性指标,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流变的意义
1. 诊断和评估心血管疾病
血流变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
脂等。
通过检测血液的黏度和流变特性,可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 预测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血流变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流变可以预测心脑血管事
件的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3. 指导药物治疗
许多药物对血流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监测血流变可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指导用药剂量和调整治疗方案。
4. 运动与疲劳监测
血流变的改变与运动、疲劳等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流变可以评估身体的疲劳
程度,指导运动训练和疲劳恢复。
血流变的常见检测方法
1. 流变仪
流变仪是检测血流变的主要设备,通过测量血液在一定刺激条件下的变形性能、黏度等参数,反映血液的流变特性。
2. 粘度计
粘度计是一种测量液体黏度的仪器,常用于体外评估血液的黏度和流变特性。
3. 其他检测方法
除了上述常见的检测方法外,还有一些影响血流变的因素也需要考虑,如血液中的蛋白质、红细胞数量等。
结语
血流变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指导临床治疗和健康管理。
通过对血流变的检测和分析,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血流变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心血管健康的信息和指导。
血液流变学在医学中的意义
血液流变学在医学中的意义血液流变学是对血流量的变化,从主体的不同层次、不同成分进行地研究,通过物理流变学检测血液,可以预测许多疾病,将常用指标和医学意义如下,供大家参考。
标签:血液流变学;常压指标;医学意义【Abstract】BloodRheologyisadisciplinewhichstudiesdifferentlevelsofbloodflowandchangesofitsc omposition,manydiseasescanbepredictedthroughphysicalrheologyofbloodtesting,commonindicatorsandmedicalsignificancearesummarizedasfollowings,asforyourreference.【Keywords】Hemorheology;atmosphericindicators;medicalsignificance一、血液粘度测定的医学意义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征是血液粘度,它不仅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中心,而且是血液流变学的参数,血循环的好与坏通过血液粘度的高与低来反应。
通过测定血粘度,研究并掌握血液粘度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而能够揭露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某些疾病的相关关系。
血液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测定。
对全血和血浆粘度的测定,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而评估微循环的障碍原因,对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甄别诊断,疗效观测,愈后判别有重要意义。
在出血性脑中风时,以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下降最显著,它预示有出血性血管病发生。
在缺血性脑中风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增高,而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增高,是形成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血液粘度不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高,这有利于预测出老年人冠心病。
心绞痛患者常出现血液粘度增高,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更明显。
健康讲座-血液流变学检查与健康
健康讲座-血液流变学检查与健康血流变检测临床意义1、预告中风、心梗倾向2、更新治疗观念及方案3、提示有潜在疾病4、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血流变检测指标血浆粘度:是反映血液粘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影响血浆粘度的因素有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白蛋白、脂类和血糖等。
临床血浆粘度增高可见于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一些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容、比积,是指将不改变红细胞体积的抗凝血放置于温氏管或毛细管中,经一定离心力离心一段时间后,被压紧的红细胞层占血液容积的比例。
见于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的正常人,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红细胞聚集性是指,当血液的切变力降低到一定程度,红细胞互相叠连形成所谓“缗钱状”聚集物的能力。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伴有红细胞聚集性升高,如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肺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周围血管病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又一参数,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电泳时在电场作用下总是向正极移动,移动速度与其表面所带的负电荷密度成正比.当表面负电荷减少时,红细胞间静电排斥力减少,红细胞电泳时间增长,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反之则降低。
影响电泳时间的因素主要与血浆中血脂、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增加以及血浆粘度的增加有关。
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缺血性中风、冠心病、肺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等。
血沉方程K值:通过血沉方程K值的计算,把血沉转换成一个不依赖于红细胞压积的指标,这样血沉方程K值比血沉更能客观地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变化。
血沉与方程K值的关系:1)ESR增快,且K值大,说明红细胞聚集性高,ESR肯定快。
2)ESR正常,但K值大,说明HCT增高,且红细胞聚集性不高,说明ESR还是快。
3)ESR快,但K值正常,说明HCT减低,但红细胞聚集性并不高,实际ESR 并不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变
主要是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粘弹性、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等指标来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
检测血液流变性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它可以为某些疾病提供一定的预报性资料。
甚至在尚无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流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
在一定范围内,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作为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
血流变的检查意义在于对疾病有预报性,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脑血管等疾病。
重要指标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切男:7.5~10.0 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切男:5.6~6.7 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 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
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切男:14~20 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 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切男:10~13 女: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
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
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情况:男:0~21mm/h 女: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压积
正常情况:男:0.42~0.47女: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
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红细胞变形能力
正常情况:男:3.9~5.0 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
正常情况:男:7.16 女: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切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