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合集下载

明代青花瓷纪年款归纳

明代青花瓷纪年款归纳

明代青花瓷纪年款归纳

明代的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青花瓷上的纪年款则是辨别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以下是明代青花瓷纪年款的归纳:

1.洪熙年间(1425-1435年):洪熙年间的青花瓷器比较少见。其纪年款一

般为“大明洪熙年制”、“洪熙年制”等。

2.宣德年间(1426-1435年):宣德年间青花瓷器相对洪熙时期更为普及,

宣德年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等。

3.成化年间(1465-1487年):成化年间青花瓷器数量较多,年款则为“大

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等。

4.弘治年间(1488-1505年):弘治年间的青花瓷较为稀少,年款为“大明

弘治年制”、“弘治年制”等。

5.正德年间(1506-1521年):正德年间青花瓷数量逐渐增多,年款为“大

明正德年制”、“正德年制”等。

6.嘉靖年间(1522-1566年):嘉靖年间青花瓷产量较大,纪年款有“大明

嘉靖年制”、“嘉靖年制”等。

7.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万历年间青花瓷的生产达到了顶峰,其年款

为“大明万历年制”、“万历年制”等。

以上是明代青花瓷纪年款的归纳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鉴定要点(全是干货)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鉴定要点(全是干货)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鉴定要点(全是干货)

明嘉靖青花月映梅纹碗(一对)

高5.2cm 口径13cm 足径4.7cm 杭州博物馆藏

京东超市,更多好物等你挑

广告

明嘉靖(公元1522—1566年)

(1)典型器:此期器物明显反应出入晚明时,青花瓷发生了又一次显著变化。典型器有景德镇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墓出土的七件青花器。江西省南城县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墓出土的青花正面龙纹盘。上海博物馆藏“嘉靖辛酉年制”款青花花鸟纹碗。辛酉年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窑址有景德镇湖田、观音阁、四图里。

(2)青料:主要用回青料,呈色紫艳,不同于其他朝。常见色晕散,纹饰模糊的,为青料中回青比例太高或火候太过的缘故。青花品种多,有白地青花、黄地青花、蓝地白花、外祭蓝内青花、外红釉内青花、青花五彩等。

展开剩余86%

明嘉靖葡萄牙文紀1552年青花鹤鹿同春图葡萄牙文玉壶春瓶

(3)纹饰:画法多为单线平涂,好的讲究填色,不流向线外,工细,差的流向勾线之外,题材有缠枝花卉、龙凤、花鸟、鱼藻等。纹饰特点:花组字。用花枝、松枝组成福、寿,还有的花枝中空白写字,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永保长寿、国泰平字等。八仙人物较多,有吕纯阳、老君炼丹、龙纹开始有正面龙、庭园婴戏图,小孩子后脑勺开始变大,着长袍。龙纹开始有正面龙、螭虎龙,到隆庆、万历时大量使用。牡丹花叶似鸡爪,八卦、八吉祥、灵芝纹饰也多用。

明嘉靖青花十八学士图瓷板

(4)胎釉:胎不及宣德以来的细腻,白中闪达,釉虽较细腻,但亮度强,不如中期肥厚、闪青。个别厚釉混浊。多数为青亮釉,釉面不够平整,有隐的波纹。

明代民窑青花瓷鉴别不得不知的一些技巧

明代民窑青花瓷鉴别不得不知的一些技巧

明代民窑青花瓷鉴别不得不知的一些技巧

很多所谓的密要、诀窍、绝招、经典都不具有概括性、典型性、指导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其说法的本身也许是真实而正确的,但却具有独特性甚至***性,其经验和过程均不可重复和复制。也就是说此对而彼错、此正而彼误、此通而彼滞,看似头头是道的理论和说法却并不能左右逢源、上下贯通、前后照应、一通百通、屡试不爽,而是八处碰壁、四面楚歌、一塌糊涂!

古玩由于历经岁月的沧桑,多多少少都带有残损,但只要它体现了美,体现了艺术,哪怕是一小片都是有价值的。

有人认为古玩圈玩的就是“估玩”,考的是鉴别的眼力。东西买错了就自认倒霉。甚至有人列举历史上个别名人造假贩假的事例,试图说明古玩收藏造假贩假存在的合理性,使不少人对古玩行制假贩假的行为熟视无睹。其实不然。古玩行不是不打假。买错东西对任何人都是痛。这种痛对追逐猎奇收藏的人来说不仅只是意味金钱的损失,这种痛曾使知名收藏家丧失名誉,丢尽颜面,落下心病,后抑郁而终。这种痛也曾使无数兴致勃勃的爱好者初涉门槛就被灭杀兴致。作为制假贩假的受害者,古玩收藏界对任何制假贩假的行为都深恶痛绝。

明代中期包含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社会动荡,灾荒、战争连年不息,景德镇制瓷业也受到冲击,至今还未发现带有确切纪年款识的官窑瓷器。陶瓷史上称这三个朝代为瓷器制造的“空白期”。

明中期民窑青花瓷器胎、釉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青花瓷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器物胎质较为白细,继承了宣德时期的部分特征;后期与前期的比较相对粗糙些,釉面薄而白润,也有闪青或灰青色的,都光亮透明。特别是景泰时期釉面加厚,泛青的釉面似湖面青色。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款识概说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款识概说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款识概说

款识,是特定时期瓷器上的一种标识。在古玩收藏界历来就十分重视瓷器的款识,并把它作为判定瓷器年代、估量瓷器价值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古代瓷器的款识,最早出现于宋代,但宋代署款识的瓷器不多。经元至明,在瓷器上书写款识之举才渐渐风行起来。尤其明代中期以后,除官窑器外,民窑瓷器中的“细路货”也多具有款识,而且形式多种多样。

近年来通过2000枚明代民窑青花款识的分类整理和潜心辨识、研究,有以下几点粗浅之见。

一、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瓷器书款识者较少,而且多书于器内壁及壁底,未见有书于底足者。正德以后款识渐多,而大多书于底足。尤其嘉靖至崇祯期间,书款识者日多,几乎每件烧造、绘画工致的青花瓷器都书以不同形式的款识。

二、明代民窑青花瓷器款识多为四字或六字、三字、二字、一字及六字以上者较少。款识从右向左竖排,外周饰以双圈、单圈或双栏,也有不饰圈、栏者。款识多为楷书、行书,也有草书、隶书和篆书,但无论何种书体,大都书写率意,不工致,尤其是草书,更是随意挥洒,无有章法,而这恰恰是民窑与官窑款识的区别之处。花押款更是草率,一器一式无有规律,笔画含混,难以辨识。

三、明代民窑青花瓷器主要有年号、干支、吉语、堂名和花押款等,尤以吉语款为多。洪武至景泰期间的款识仅见器内壁及壁底书福、寿字者,为行、草、隶三种书体。成化、弘治时始见有底足书年号及福、太平者。正德时期的款识不多,仅见有大明年造、正德年造、大明正德年造、大明正德年制、正德年制几种。嘉靖时期款识形式渐多,除年号、干支款外,还首次使用了长命富贵、万福攸同、永保长春、

明朝青花瓷:嘉庆民窑青花的艺术和鉴定特征

明朝青花瓷:嘉庆民窑青花的艺术和鉴定特征

明朝青花瓷:嘉庆民窑青花的艺术和鉴定特征

明嘉靖时期,明朝国力逐渐衰败,而此时的景德镇瓷器风格与以前也大不相同。大型器物的制作开始多起来,但都还粗糙,不注重修胎,琢器的衔接痕甚至比明初时还要明显,但官窑的小器物还是很精细的。

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成化青花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与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更难与宣德青花区分;另一类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是成化青花的代表,与后来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较少,多轻巧圆润的小件,故也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

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的风格。成化民窑瓷器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瓷精细,但在明代各朝中都是较为突出的水平。民窑瓷胎体薄,质地洁白细腻。釉面光润肥厚。多砂底,釉底较少。碗的足跟细圆,足径变小,足跟有一圈淡淡的枇杷黄窑红,多釉底。此期有明确纪年墓葬和窖藏出土的器物相多。青花瓷以多取胜。

典型器有江西省新干县万历二十一年墓出土的青花兽纽盖双耳三足炉和青花攀枝娃娃瓶。吉林辉发城遗址出土的万历青花瓷。郑州古荥窖藏出土的万历晚期青花瓷162件。

嘉靖(1522—1566年)时期名窑鉴定:

明清时期瓷器“鉴别四法”与民间精品瓷器鉴赏!

明清时期瓷器“鉴别四法”与民间精品瓷器鉴赏!

明清时期瓷器“鉴别四法”与民间精品瓷器鉴赏!

一、外型

明清瓷器的各类器型,多能较为精确地反映明清各朝其时的日子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面貌和技能条件。在区分中,要注重对时代面貌的研讨,并对其不相同的个性进行具体了解,剖析对比,有了精确的器型概念,就不难把握其规则,对低质的赝品就不难识破。仔细调查、经常丈量,详尽地辨认胎质、釉面,随时收存历代瓷片标本,勤加调查和对比都是必不行少的基本功之一。也只要经过实践,积累丰厚的经历,才能逐渐把握器型的主要特色。

明清时期瓷器“鉴别四法”与民间精品瓷器鉴赏!

二、纹饰

明清不相同期间的瓷器纹饰都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不相同的个性特色。在断代和区分真伪时,主要的是调查、对比同期间与附近朝代其它工艺品的图画、画意等特征,触类旁通,彼此印证,即可发现时代的特征和一起的规则。作很多详尽的对比剖析,了解其流行的时代和社会布景也是必不行少的。还要把握纹饰施彩方面的时代特征。断定真伪,还可依据纹饰的笔法。断定还需联系别的方面的特征,重视侧视,仔细调查,研讨剖析。

明清时期瓷器“鉴别四法”与民间精品瓷器鉴赏!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是衣。详尽调查胎体和釉面,是断代和区分中很主要的。不相同期间、不相同区域,在胎釉成分和烧造工艺上都有对比显著的不一样,能够代表其时的时代个性。区分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调查,留意胎土淘炼的纯洁与烧结的细致程度。以各个期间所具典型足形来断代和辩伪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路径。研讨并类推各个时代不相同方式的器足特色,找出其承继、开展、演化的规则,和研讨外型、纹饰相同至关主要。关于明清两代各种类釉面的调查,除以双眼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凭借放大镜。从釉面的新旧光泽上,能够区分真伪。各期间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乾色,釉质的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pdf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pdf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pdf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是对历史文化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对瓷器的形态、色彩、纹饰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明清时期陶瓷工艺的发展和变化。本文将从形制特征、釉色及纹饰等几个方面介绍明清民窑瓷器鉴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来看明清民窑瓷器的形制特征。明清时期,民窑瓷器的形制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瓶、罐、盘、碗、壶等。其中,瓶类器物常见的有花瓶、草莓瓶、硬山瓶等。罐类器物常见的有茶叶罐、饮料罐、玉佛纳罐等。盘类器物常见的有托盘、果盘、浅盘等。碗类器物常见的有碟子、蓮瓣碗、人物故事碗等。壶类器物常见的有茶壶、水壶、油壶等。通过对明清民窑瓷器的形制进行观察和比对,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时代和风格。

其次,釉色也是明清民窑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明清时期民窑瓷器的釉色具有丰富的变化和特点。常见的釉色有青釉、白釉、黄釉、粉红釉等。其中,青釉色以翠绿色为主,多见于明代早期;白釉色晶莹剔透,多见于明代中晚期及清代早期;黄釉色通常呈黄橙色或土黄色,多见于明代晚期及清代早中期;粉红釉色呈浅红色或淡粉红色,多见于清代中晚期。通过对釉色的判断和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推测明清民窑瓷器的年代及制作工艺。

最后,纹饰也是鉴定明清民窑瓷器的关键要素之一。明清时期的瓷器纹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花鸟纹、山水纹、人物纹、器物纹等。

其中,花鸟纹以牡丹、兰花、菊花等为常见图案;山水纹多以山峰、

江河、云雾等自然景观为主题;人物纹则着重表现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器物纹则常见于壶、罐、碗等容器上。通过对纹饰的鉴别和观察,我们能够推断明清民窑瓷器的出处和制作背景。

明代青花瓷器的区别与鉴定

明代青花瓷器的区别与鉴定

锰 含量
基础
当我 们拿 起

件青花瓷 时



眼 看 到 的是

青 花 就 蓝 中泛 紫 或 蓝 中泛 红

氧 化铁 含量 高
它 的造 型
接 着 见 到 的就 是 青 花 的 艺 术 效 果 结果 常用 明丽 刻板

、 、
这是

ຫໍສະໝຸດ Baidu
时 青花 的发 色 就 发 黑
直观感受



鲜艳

灰暗


晕散

明 代 洪 武 时 期 的 瓷器 既 有 元 代 风 格
里 面 的 胎

元 末 明初


永乐

宣 德 时 期 的青 花 瓷 器 有 了 长 足 的发 展

陶瓷史 话
i7 7
它 们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使 用 了 苏 泥 勃 青 ( 是 古 波斯 雷 伊 城 产 的青金 蓝 钴料 )

苏 泥 勃青是


种进


青料

含钴和铁 的 比例较高


而 锰 的含 量 较 低
呈 色 的基

化 学 变化

但 由于 质 量 与 提 纯 不 是 很 好

明青花瓷器:鉴定方法(仅供参考)

明青花瓷器:鉴定方法(仅供参考)

明青花瓷器:鉴定方法(仅供参考)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大纵横》

明青花

故宫博物院藏明洪武青花瓷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头等收藏》

1、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

2、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从个例看明代万历民窑青花瓷器的特征

从个例看明代万历民窑青花瓷器的特征

从个例看明代万历民窑青花瓷器的特征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器型丰富、纹饰多样、构图巧妙、画法随意、意境高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今,一些明代民窑瓷器精品以其高雅的艺术风格和较少的存世数量日趋珍贵。受利益驱使,现代伪品大量出现在市场上,让陶瓷收藏者眼花缭乱。对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必须仔细研究它的器型、胎质、釉色、纹饰、青花发色、底足等各个方面的工艺特点,只有与标准器反复对照、揣摩,才能掌握鉴识技巧。

本馆珍藏一件明代万历民窑青花罐,是此时期的标准器物。高17.2cm,现以这件瓷器为例,试阐述明代万历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

首先,画风飘逸传神、生动细致。该罐采用单线

平涂画法,绘出三组题材:“天鹅戏水”(图1)、“一路连升”(图2)、“蝴蝶恋花”(图3)。天鹅的头、颈运笔大胆飘逸,极为生动传神,羽毛绘画细致。其余两幅画面亦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三幅构图把明代民窑瓷器画风的随意性及蕴涵的浓郁生活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上三幅画面,构图新颖,在明代青花瓷器中极少见。图3 图2 图1 图4 第二,该罐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火石红、黏砂、胎体洁白细腻。(图4)《收藏》杂志2002年第4期《古瓷“火石红”辨伪》(西安,马广谚、马平)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火石红形成的机理和在古瓷鉴识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出如下结论:1、火石红不能成为断代的标识(即不能成为否定因素);2、火石红现象中的胎红、窑红两种特征,目前仍可看作古瓷辨伪的重要参考。一件瓷器如果其胎质、釉色、青花发色等要素符合时

代特征,底足胎釉结合处再有一线由浓至淡分布的橘红色火石红,多半是很“开门”的明代民窑青花瓷了。现代多使用球磨机等机械碎石,胎土磨得过于细腻,而明代瓷器的胎土为手工磨制,特别是民窑,胎体会更粗一些。因此,现代仿品的胎体显得生硬,白度不自然。

总结明代各朝青花瓷纹饰和工艺鉴定要点

总结明代各朝青花瓷纹饰和工艺鉴定要点

总结明代各朝青花瓷纹饰和工艺鉴定要点

洪武纹饰特征

1、折枝或缠枝莲叶纹,大多呈螺丝状,而元代则为葫芦形。花瓣为麦粒形,花蕊有石榴形或圆形,叶为葫芦状,花蕊呈网状或螺旋状。

2、缠枝菊大多使用扁菊纹。

3、牡丹纹,在勾勒轮廓线后,不全部涂染,线内边沿有露白,而元代是小串球露白。这就是洪武著名的“花卉留白边”即“缺刻”现象。

4、莲瓣纹互借边线,瓣内画宝相团花或如意云头纹,是时代特征。

5、焦叶纹,中茎拔白;出现双层焦叶纹,双勾描绘的白描边框。

6、回纹,为正反二个一组,不同于元青花的同向回纹。

7、海涛纹的画法为“海水姜芽”。

8、五爪龙纹开始多见,龙身细长,爪为轮形,配之以“飘带如意云”和“品”字形云。

9、有摸印凸花的装饰。

10、民窑器心多书“福”“寿”。

展开剩余95%

11、外足壁上肯定没有弦纹。

洪武工艺特点

1、大部分器底无釉,均见明显的火石红,俗称“朱砂底”。

2、元代梅瓶均为“梯形口”,而洪武则为上下一致的“直口”,并稍稍翻唇。

3、除民窑粗瓷外,摈弃了元代斜削的习惯,底足齐平。

4、釉色以淡乳青色为主,少数灰青色,釉层薄亮,酷似青白釉,有开片,质精者口沿为酱色釉。

5、青花发色,大多呈淡灰色,没有铁绣斑。

6、底足中心有乳钉状突起。

永乐纹饰特征

1、饰层大量减少,层内布局由密变疏,有大量留白,显得舒展大

方。

2、首次出现海水龙纹,摆脱了前朝细颈、长身的蛇形。龙身变肥,龙爪有力,龙发出现平直披发和竖发。

3、波动的线条造成推涌式浪潮,浪潮之间绘出拔白的浪花。

4、复式莲瓣纹,既有元代的分隔式,又有洪武的借线式。

明代瓷器年代划分标准

明代瓷器年代划分标准

明代瓷器年代划分标准

明洪武青花瓷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1、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国产料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进口料。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晕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势不如元龙凶猛矫健。辅助纹饰的如意云头由元代的三阶云改为二阶云;莲瓣纹内多绘佛家八宝(元代多绘道家杂宝)。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2、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明清时期民窑瓷器款识

明清时期民窑瓷器款识

明清时期民窑瓷器款识

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以下按朝代分而述之。

明代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

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建文:未发现署年款的瓷器。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

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乐官款

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

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

两种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

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

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

你不得不知:明代青花瓷器鉴定要领

你不得不知:明代青花瓷器鉴定要领

你不得不知:明代青花瓷器鉴定要领

明代的瓷器从整个中国的陶瓷发展历程中来讲,是处于宋朝和清朝两个高峰期的中间,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其瓷器的特点既有宋朝瓷器的高雅韵味,也有着清朝瓷器的艳丽色泽,特别是明代的青花瓷,更是达到了中国青花瓷空前的工艺水平。而明朝各个年代的瓷器,也有着其各自的细微差别,认识一下明代各个时期瓷器的特点,对于收藏者来讲,也是相当重要的。

洪武要正确辨别与元瓷的不同、并注意不要和典型的永乐瓷相混淆、特点、一、元代除少数玉壶舂瓶为釉底外,其他器物底部无釉、洪武则除玉壶春瓶和执壶外、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扁菊纹大碗也为釉底、其他器物则底部无釉、二、元代梅瓶的口均为上狭下宽的梯形口,明代梅瓶口部已改变为口沿外翻、决无梯形感、三、元代碗类有底足钭削的习惯、洪武时期除民间青花粗碗仍沿用外、其他较细的器物已改为平削足、四、元代青花龙纹绝少五爪、洪武官窑器几乎全为五爪、五、元代印花和青花二种装饰工艺同置于一器的方法、洪武仍继续使用、六、元代莲花叶子为标准的葫芦形,到了洪武已变形得不成葫芦形了、七、元代牡丹叶子画的肥厚规矩、洪武己变得稍为细瘦而随便了,八、元代的仰莲辨纹每辨都分开绘画、洪武朝除个别器物仍分亓画外、绝大多数莲辨之间借用边线、不再分开、并出现了双勾描绘边线而不填色的白描画法、九、器物颈部的蕉叶纹、元代每片蕉叶之中茎或单线色绘或双勾填色、洪武则蕉叶中茎以双细勾出后不填青花或釉里红、形成中茎有空白地.

永乐某些特殊器型可视为始于或盛行于永乐朝、如瓢形扁壶、抱月瓶、大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盖罐、花浇、压子杯、尖底莲子碗等、二、盘、碗之类撤口器的口沿极薄、手抚之有锋利感而无浑圆惑、三、永乐年出现了及白的细沙底、抚摸有极细腻如糯米粉感觉、四、细瓷底足平削、底釉有的程波浪纹、五、白瓷器底聚釉处、程现水绿色特别明显、六、甜白器盘、碗的底部胎体稍厚、并不全部透亮、凡器底部全透者,实展属后来仿品、七、青花器釉面肥亮、釉色多数发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分各时期】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分各时期】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1·洪武(1368—1402年)

(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土、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2·永乐、宣德(1403—1435年)

(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纹饰布局同官窑。绘画多实笔。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而宣德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1·洪武(1368—1402年)

(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士、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

2·永乐、宣德(1403—1435年)

(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纹饰布局同官窑。绘画多实笔。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而宣德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1·xx(1368—1402年)

(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士、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

2·xx、xx(1403—1435年)

(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

纹饰布局同官窑。绘画多实笔。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

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

而xx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3)胎釉、造型及工艺。胎质粗,见气孔,色灰白。釉发青,肥润。碗不撇口,墩式。

圈足根为两面斜削、平切。多砂底,少釉底,见跳刀痕现象。盘有圆口、花口瓜棱腹两种。

大罐有胎接痕,常因烧结不好而掉底。露胎处见窑红,盘、碗常见芝麻酱釉,俗称檀香口。

3·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年)

(1)典型器。由于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时局不安定,民窑生产受到影响而减势,但没有象官窑那样大起大落。这段时间民窑生产可以分为两期,前期继承宣德风格,后期开成化先河,是承上启下的一期。典型器有江西省新建县正统二年朱盘烒墓出土的青花缠枝莲纹盖罐,高

20、口径

8.9厘米。南京博物院藏南京牛首山弘觉寺正统七年塔基出土青花缠枝花卉纹瓜棱盖罐,青花开光杂宝纹瓜棱盖罐。景德镇市郊景泰四年严处土墓和景泰七年袁氏墓出土的一批青花瓷器。山西省博物馆藏“天顺三年大同马氏造”款青花回纹炉。这是民窑中第一件写帝王年号款的器物。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花阿拉伯纹三足炉,底有“天顺年”楷款。香港艺术馆藏天顺五年许愿文铭青花缠枝牡丹纹盘螭龙纹瓶。另外,南京玉带河出土的瓷片、景德镇窑里、湖田等窑址中发现的这一期瓷片,都证明了此期生产的持续。景德镇昌江沿岸的十八渡为烧制此期青花的主要窑址。

(2)青料。多数为国产料。前期青料呈色兰中偏黑,后期发色淡雅的较多,铁锈斑晕散较少。青花品种有白地青花,外豆青里青花,外祭蓝内青花等。

(3)纹饰。前期布局繁密,两面都绘有繁密的花纹,后期布局疏朗,笔法以一笔点划为主,也有渲染。动物图案有犀牛、麒麟、香草龙、狮子绣球、写生蝴蝶、池塘鸳鸯、鱼藻图、松竹梅(松针为球形针叶)等,其中以前三者最为常见。人物题材纹样较多,采用简笔写意,并配以云朵,前期为大片云,后期是小片云,皆似神仙幻景。内容有陶渊明爱菊、苏东坡夜游赤壁、庭园婴戏、张骞乘槎、携琴访友等。婴戏纹的特点是:

小孩头额大,有xx。

寿星是冬瓜头,时代早头长,时代早头长,时代晚头短。文字图案有梵文、汉文的吉祥字,福字多,寿字少,一盘为楷书。边饰,龟背锦纹较多,莲瓣常呈螺丝形,有双重莲瓣。

(4)胎釉、造型、工艺。胎较粗。釉色前期白中兴青,后期白釉洁润。造型墩厚;生活器皿与祭器多,有碗、盘、盖罐、香炉、铃台、净水杯等。罐盖纽顶鼓起,呈荸荠形;瓶多带双耳,有月形、戟形、兽耳。炉有的带座。瓶、罐均为砂底。碗,圈足深,圈径大,底部常有乳点、缩釉点、芝麻点。盘有圆,口、花口瓜棱腹折沿式,足根内斜,而且较浅,口、花口瓜棱腹折沿式,足根内斜,而且较浅,食指和姆指难以提起。釉底、砂底均有。瓶罐不讲究修胎,接口明显。

(5)款识。此三朝共29年。正统见楷、草楷、隶书“福”字款。景泰,款字开始从器心移向器底,除“福”字款外,见“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款。天顺,偶见纪年款,有将梵文作款识书于外底者。

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1、成化(1465—1487年)

(1)典型器。江西清江博物馆花人物炉,底墨书一周:

“成化二十年七月吉日江桓壁因过景德镇买回。”

(2)青料。用平等青,呈色淡雅,由于釉厚润泽,而使得青花十分含蓄,个别有因青花浓重而黑色斑点。品种有黄地青花,青花釉里红(此种明代使用不多),孔雀绿青花,淡描青花填色等。

(3)饰纹。布局疏朗。技法为渲染色勒,增加层次感。题材为百戏图、松鼠葡萄、秋色图、水藻浮莲、花卉、花鸟等,以后二者为多。纹饰特点,水藻似黄豆芽、细长。牡丹叶呈锯齿状,外廓留一圈白边、叶脉清晰,叶子画成鸡爪形,花果带藤须。口沿常见边饰有龟背锦纹、梵文。梵文过去单一作辅助纹饰,成化时组成立体图案,影响到弘治。圈足一般不用装饰带,仅画两条蓝边线。

(4)胎釉。胎体单薄,质地细腻。讲究用釉,色白釉厚,有滋润玉质感,光泽细润,个别是差的釉发灰。釉的特点是内壁、外壁、圈足底三者一致,有的有细细的桔皮纹。

(5)造型、工艺。造型精巧规整,大件少,小件多,形式简单,单,罐、碗给人发浑圆之感。香炉多见筒形炉和鼓形三乳足炉,底边支撑三小乳足,亦见兽足香炉。碗的底足“挖足过肩”。器物底足整齐,碗的足根细圆,足径变小,足根有一圈淡的枇杷黄窑红,多釉底。

罐等琢器,讲究合适胎,接口不明显,皆砂底,少釉底。

(6)款识。开始大量书写帝王年号款。常见“大明成化年造”六字二行款、“大明年造”四字二行款、“甲辰年造”款,方胜、银锭一类图记款。

2·xx(1488—1505年)

(1)典型器。过去将弘治瓷中好的归入成化,差的放到正德,随着纪年器物的不继发现,此朝器物逐渐被认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弘治九年铭青花缠枝莲纹象耳瓶,高

61.1厘米,外口沿铭文:

“江西饶州府浮梁县里仁都程家巷信士弟子程彪喜舍香炉花瓶叁件共壹付,送到北京顺天府关王庙,永远供养,专保合家清吉买卖享通。弘治九年五月初十吉日信士弟子程存二造。”此瓶仿元至正十一年象耻瓶,属弘治民窑中粗犷类型典型器。南京博物院化松鹤纹碗,底有“壬子年制”款,无锡弘治九年墓出土,碗高7,口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