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素材(2)沪科版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

第四章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一、本章教材分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能量维持,生物体必须不断地与环境交换物质,不断地驱动生物体内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以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

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通常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在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等生物体静态组成后,本章通过几组基本的生命化学反应过程,展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各类生物体细胞获得能量的过程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认识生命,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理解生命的本质,并能与自身生活需要相联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四个主题。

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其中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是最常见的。

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使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平稳而有序。

光合作用时地球上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合成糖类的过程,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提供能量,是生物圈能量流的起点。

细胞通过氧化分解,从化合物中获得能量,这些能量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部分由A TP传递给生命活动需能部位,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具体体现,它们使生物体与外界实现了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换,同时也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

整个章节的内容着眼于普遍存在于生命世界的新陈代谢过程,诠释了生物体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上的“动态”规律。

这一章的学习将让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深化,从而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同时还为以后进一步认识生命活动信息流本质和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打下基础,因此本章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基础意义。

以本章内容为载体,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生理生化实验技能,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感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不同版本比较

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不同版本比较

胡庆、赵爱霞、刘桂婷:1 针对生物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教材进行分析与比较。

请分别分析人教版、苏教版、浙科版、河北少儿版和中图版五个版本教材的《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并对五个版本教材的必修一模块来比较。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五个版本教材研究报告一、国内高中生物必修一五个版本教科书简介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已于 2004 年 9 月起在全国四个省级实验区(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实施,与之配套的实验教科书也相继进入各实验区供学校使用,目前已经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 年初审通过的新教材有五个版本: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时新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刘植义主编,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刘相钰、刘恩山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赵占良老师指出人教版教材的特色主要表现如下:(1)人教版教材的素材选取重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罗列知识点,而是注重介绍知识的发生或发现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家们的智慧思想与科学方法。

包括研究问题的确立,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根据结果获取结论等。

(2)教材内容组织突出并再现了科学发展的逻辑,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及逻辑联系明显给予了强化,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科学知识发现和科学研究发展的真实历程及逻辑顺序。

(3)教材在知识引入上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通过分析及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获取或掌握这些新知识。

人教版教材很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思考、想象、讨论与尝试解决,进而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并且更加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4)教材的活动设计突出探究及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诸如“探究”、“实验”、“模型建构”、“课后制作”、“资料分析”以及“资料搜集和分析”等外显栏目设置上,还内隐在正文的编写中,如每节中几乎都有的“思考与讨论”以及练习中,甚至有的节就是完全以探究的形式组织的。

专题四 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调节

专题四 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调节

专题四、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调节一、考点解读点拨1.考点分析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的结构及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复习点拨①复习重点、难点(1)小肠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

(2)呼吸运动的原理、过程,吸气与呼气的区别,肺泡处的气体交换与组织处的气体交换的原理、结果,以及不同部位O2和CO2浓度的差异。

(3)心脏的结构特点及心脏内血液的流动方向;血液循环途径及意义。

(4)肾单位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血液流经肾单位的特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及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变化。

(5)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弧的结构、眼和耳的结构、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两种反射类型,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分泌异常症。

②考点呈现形式①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②以识图填空题的形式呈现;③以实验设计或实验分析的形式呈现;④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呈现;⑤以解读曲线图、解读表格数据的形式呈现。

以各系统的综合题目出现。

③与其他专题及高中内容联系《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调节》相关内容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进化与生态、现代生物技术等知识密切相关,为学科综合考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结合人体新陈代谢知识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人体的营养来自动植物,结合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功能,植物的分类和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人体健康地生活基于正常的新陈代谢,结合考查传染病、免疫、用药、急救等相关知识。

结合生物的多样性相关内容,考查细菌、真菌、病毒等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

最新沪教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

最新沪教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1.1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学习内容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后期——实验法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学之父⏹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习内容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主题二生命的基础2.1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学习内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

C H O N四种元素含量最多生物体中无机物(一)水(60%-90%)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2.功能: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自由水:⏹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二)无机盐1.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高中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生物第一册复习资料【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第一节来到生命科学的世纪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1、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挑选、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2、李时珍《本草纲目》3、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盖仑——解剖学4、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5、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明确提出了“细胞学说”。

6、1859年,英国的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7、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

微观领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明确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我国科学家顺利地制备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迁移核糖核酸。

8、1997年英国科学家顺利培育克隆羊“多利”。

9、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将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列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10、1990-2021年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顺利完成。

目标就是测量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

参予国有英国、日本、德国、法国、中国。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1、20世纪关键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维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来到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明确提出疑点明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行实验分析数据结论代莱疑点二、显微镜的使用【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生物体与其他物质一样都就是由化学元素共同组成的。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通常就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有。

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

水约占体重的70%,每天至少补水2000毫升。

2、水的促进作用:a.绝大多数细胞须浸润于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

(4)营养不良 A、产生原因:蛋白质摄入量 不足 。 B、防治措施:合理膳食(如以大米为主食的同 时,掺食豆类食品,可以提高对 摄入 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人体 的营养状况。)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 氨基酸 蛋白质 脂肪
练一练
原以糖类为食的小狗,连续禁食,期间
只供给水,则小狗尿液成分的变化是 A A.尿素含量增多,无机盐的含量减少 B.尿素含量减少,无机盐的含量增多 C.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都增多 D.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都减少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 教学难点: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代谢 三大营养物 质的代谢 脂类代谢
蛋白质代谢
糖类消化与吸收
消化: 场所:口腔、小肠 过程:唾液淀粉酶 胰、肠麦芽糖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吸收: 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称为血糖。
细胞中氨基酸合成新蛋白质

氨基酸

蛋白质
细胞中两过程处于动态平衡 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从何而来?
氨基酸脱氨基加入糖代谢
什么状况下需要氨基酸氧化供能?
糖类供应不足时
分解过程

氨基酸

氨基 尿素 排出体外 进 脱去氨基部分 三羧酸循环


进入
区别和比较
脱氨基和转氨基的区别
糯米蒸青口
生扣雪梨
思考:
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 是 淀粉 ,此外还有少量 的 蔗糖 、 乳糖 等。它 们进入人体细胞后有哪些变 化呢?
请阅读教材P68《糖类代谢》
葵花子
花生
脆皮乳猪
思考: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 是 脂肪 ,同时还有少量 的 磷脂 和胆固醇 等。它们 进入人体组织器官中发生哪 些变化呢?

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一册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

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 生命科学 高中第一册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

高二生命科学学案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教学目标:举例说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能叙述酶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关系。

能解释环境因素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的原因。

通过酶与普通化学催化剂的比较,说明酶的作用特性。

理解ATP是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

酶的作用和特性。

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难点:酶的专一性。

ATP与ADP的相互转变与生物供能之间的关系。

三、预习和笔记1、我的疑惑:。

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这个过程包括作用和作用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过程,这两个作用组成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3、合成反应是,例如。

4、请用图解表示同化作用、合成反应、脱水缩合三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5、水解反应指,例如。

6、氧化分解反应指例如。

7、请用图解表示异化作用、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分解反应四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8、酶是的生物大分子,其化学本质是或。

9、酶具有、和等特征,酶的空间结构决定了酶具有特性。

10、酶正常发挥作用需要的条件有:需要合适的,例如胃蛋白酶进入后才发挥作用;有些酶需要的协助,此外酶的活性还受和的影响。

11、冰箱能延长食物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12、生活中我们对酶的利用有。

13、ATP的中文全称是,其中A表示,T表示,P 表示,ATP的简式是。

14、ATP和ADP互变的反应式是。

15、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能将ATP水解成ADP和Pi的细胞结构是。

16、ATP的作用是。

四、练习1、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A、0 ℃B、15 ℃C、35℃D、25℃2、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值由10降至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A、不断上升B、没有变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3、为什么双氧水可作消毒剂?4、蛋白酶使蛋白质水解为多肽,但不能使多肽水解为氨基酸,这一事实说明了酶的()A、高效性B、专一性C、多样性D、稳定性5、能水解大多数酶的酶是()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肽酶6、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酶的特征()A、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D、酶在催化反应中本身也发生了变化(1)曲线AB段表明。

高中生物第一,二册总结

高中生物第一,二册总结

第一节:一、发展简史1、著作:贾思勰《齐民要素》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药书、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2、显微镜发明:生物研究进入细胞水平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观领域)我国成就: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核酸领域)3、林耐——生物分类法则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孟德尔——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进一步揭示遗传机制(伴性遗传)4、生命科学研究手段: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5、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用于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二、展望:1、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2、生命科学定义: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第二节: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2、实验要求:重视观察和实验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左眼观察、睁开右眼2、观察:先低倍后高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高倍镜,再调细调节器3、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片)反向移4、放大倍数:目镜X 物镜5、目镜测微尺的使用:(理解练习册习题即可P2)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无机物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2、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2的作用)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1、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缺钙,肌肉抽搐】PO43- 磷脂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实验2.1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2、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3、脂肪——苏丹III(橘红色)第二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生物必含的物质是蛋白质与核酸)一、糖类化学通式:(CH2O)n (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注:组成元素C、H、O1、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分类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5碳糖)B、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肌糖原3、多糖+脂质=糖脂多糖+蛋白质=糖蛋白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注:组成元素C、H、O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空气-水界面为单层,两端为液体的呈双层注:组成元素C、H、O、N、P3、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用合成某些激素(雌、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生素D三、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占50%) 注:组成元素C、H、O、N等1、单位:氨基酸(20种,其中8中必需氨基酸,须从食物中获得)通式:——NH2 (氨基)——COOH(羧基)氨基酸的不同在R基2、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 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1. 生物的营养需求•生物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需求和物质需求。

•能量需求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满足,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生物体利用营养物质氧化降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物质需求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个方面。

有机物需求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无机物需求主要是指水和无机盐等。

2. 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的营养方式分为自养营养和异养营养两种。

•自养营养是指有机体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自行合成有机物质,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异养营养是指有机体无法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合成有机物质而需依赖他物来摄取有机物质,如人类通过食物摄取有机物质。

3. 植物的营养•植物的养分需求包括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两种。

•微量元素指植物对某些元素需求量较少,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铁、锌、铜等。

•宏量元素指植物对某些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如氮、磷、钾等。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来满足自身的养分需求。

4. 动物的营养•动物的营养需求包括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个方面。

•有机物质是构成动物体的主要成分,它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

•无机物质是动物体内的无机盐和水等。

•动物通过消化、吸收、循环和排泄等过程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

5. 人类的营养•人类的营养需求与其他动物类似,包括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两个方面。

•人类通过各种食物摄取有机物质,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人类主要的营养来源。

•人类通过饮水和吃水果蔬菜等摄取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质。

•人类需要摄入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6. 营养失调与健康•营养失调是指人体所需的某一或几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或消耗与需要量不平衡的状态。

•营养失调可能导致体重过轻或过重、贫血、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饮食均衡、摄取富含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以上就是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的主要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生物的营养需求、营养方式以及人类的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和能量转换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和能量转换

什么是ATP?
ATP
全称
三磷酸腺苷
(高能磷酸化合物)
A
T(triple) P
腺苷
三个 磷酸基团
ATP的结构式
高能磷酸键
30.54KJ/mol
P~ P P ~
腺嘌呤 核糖 腺苷(A) 三个磷酸基团
即:
~ P A—P P ~
ATP(三磷酸腺苷)
~:高能磷酸键
A:腺苷 T:三个 P:磷酸基团 —:普通化学键
练习2:
下列关于“ATP 酶 ADP+Pi+能量”反应式 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B、反应式能量可逆,物质不可逆 C、两者均可逆 D、生物体内,ADP转变称ATP的能量均来自 呼吸作用
练习3
下面关于ATP和ADP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 确的( ) A、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连续释放3个Pi, 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B、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加上1个Pi,储 存能量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都需要酶的参加 D、ATP转化成ADP不需要酶的参加
酶、脱氢、释放能量 CH3COCOOH + 4H + 能量 (丙酮酸) 6H2O + 6CO2+ 能量
(葡萄糖) 酶 C6H12O6 + 6O2 (葡萄糖)

反应过程不消耗水,却释放出4个氢原子和能量。
1、生命活动的能量从哪里来? 2、细胞的能源物质是( 葡萄糖 );
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是( 脂肪 )
真核生物 较大(10-100微米)
原核生物
病毒
较小(1-10微米) 极小(小于150纳米)
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 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蛋 维素果胶 白质和糖类 细胞质中有各种细胞 细胞质中仅有核糖体 结构简单,一般仅含 器 一种细胞器 有衣壳(蛋白质)和 有成形的细胞核,由 无成形的细胞核,遗 遗传物质(DNA或 双层核膜包被 RNA) 传物质相对集中于拟 核,无核膜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中生物是中学课程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涵盖了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植物的广泛生物学知识,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高中生物的学习需要对生物的基础知识、物种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和进化等方面有深刻的了解。

考虑到这些信息量巨大的知识点,我们将会提供一份针对高中生物知识点的全面归纳,这可以帮助同学们整理思路和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章神奇的生命生命,是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组成的总称。

生命也是实体,它包含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DNA、基因等)和代谢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核酸等)等。

高中生物第一章主要介绍以下知识点:1.1 生物的特征和层级结构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有机体构成、有限的生命周期、代谢、有自我组织性等。

生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被分为生态系统、群落、生物个体、组织、细胞、分子和基因组等层次,生命层次结构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生物,再到组级和器官级别的有机体。

1.2 生物学分类生物学分类是对生命体进行分类,目的是利用相似的形态、生态、内部结构等相似性,将生物体进行分组和区分。

高中生物考试要求学生了解缓步的生命现象分类,包括植物、动物和原核生物(以细菌为代表)的区分及存在的进化法则。

1.3 生物进化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发生了与环境不断适应和演化的过程。

众所周知,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种群中,存在着个体间的生物差异,这些差异会受到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影响而进化。

这意味着,与环境更有利的生物会更容易存活下来,并更容易把有益的特征遗传给下一代。

1.4 细胞结构与功能生命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

细胞中包含了许多细胞器和分子小机器,比如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和真核细胞中所特有的细胞质骨架。

在之后的章节中,会对这些细胞器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章遗传的故事第二章是高中生物非常重要的一个章节,它会让学生深入地了解遗传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高中生物第二章主要介绍以下知识点:2.1 环境与表现型表观遗传学认为,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比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大。

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

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2节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合作用研究简史。

(2)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体。

(3)理解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过程,认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4)初步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5)能设计及实施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实验,学会观察和检测应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2)经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实验设计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精神及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提高对生命物质性的认识,感悟太阳能对地球生命的意义,自觉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3)参与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实验方案的讨论,在实验中更感受科学探究和成功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所体现的科学探究思路和方法。

(2)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难点(1)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和环境因素探究实验。

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说明引言【创设情景】导入1:2010年XX世博会刚刚在XX落下帷幕,请问我们2010年XX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师:没错,“低碳世博”是2010年XX世博会的核心理念,那么什么是低碳呢?所谓的低碳就是尽量降低碳(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会带来什么危害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减缓温室效应?(课件展示)为什么增加植被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呢?导入2: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①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4400亿吨有机物;②地球表面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储存的能量约为7.11×1018kJ,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240000个XX水电站所发出的电力。

生物必修一1--5章知识框架图

生物必修一1--5章知识框架图

生物必修一1--5章知识框架图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2第一章 走进细胞走进从生物圈到细生命活动离不细胞的多样性和统观察细胞(显微镜原核细胞与真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细胞学说从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3组成元素:主要由C 、H 、O 、N 、P 等元素组成,也是大分子化合物。

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量在叶绿体和线粒体) 和核糖核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功能:细胞内携带的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组成单位: 遗传信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 五碳糖一分子 核苷酸 一分子脱氧核一分子核糖胸腺嘧啶腺嘌呤鸟嘌呤DNA (一般为RNA (一般为单链结构)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细胞中组成细胞的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大量元素);Fe 、Mn 、Cu 、Mo 、Zn 、组成细胞化合物:无机物—水(活细胞中含量最多)无机盐;有机物—蛋白质(干细胞中含量最多)核检测蛋白质、还原性糖和脂肪: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反应;斐林试剂+还原性糖 含量:占细胞鲜重的7%~10%,干重的50%以上,是细胞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组成元素:主要由C 、H 、O 、N 等元素组成,有些含有S 、Fe 等 相对分子质量:几千~100万以上,属于大分子化合物 基本单位:氨基酸,大约有20多种, 结构通式: 结构特点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将氨基酸区别为不同的种类的依据是R 基(侧链基团)。

高一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高一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是高中《生命科学》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一节内容。这一部 分内容是学生在学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后, 进一步学习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是一 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最普遍的是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通 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 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本节学 习内容与“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密切相关,同时又为学习本 章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 用。
; 公众号助手 https:// 公众号助手

.命题作文:刚与柔 以“刚与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写作导引: 这是关系式作文命题,一般由并列的几个短语组成,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首先在内容上要兼顾几个方面,不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像本题中“刚”和“柔”两个方面 的内容都要写出来。其次,此类命题短语间的关系是多样的,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是对立关系,“人文素养与发展”是条件关系,“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因果关系……短语间的关系不同,写作的重点自然也不同。像“刚与柔”是明显的对立并列关系,写作时应将二者并重,从 二者的紧密联系或者褒贬角度去构思。第三,要联系社会生活,使内容具体化。若从刚柔紧密联系的角度,我们可以联想到:在成就功业和为人处世方面,“刚”就是一种高尚的气节、坚定的信念、坚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毅力;“柔”反映的则是人良好的涵养,表现为脚踏实地、处事灵活、 任劳任怨、耐心细致等。若用褒贬式说明“刚能制柔”或着“柔能克刚”的道理,我们则可以联想到:若认为“刚”是高傲,固执,那“柔”就是谦逊,灵活;反之,若认为“刚”是直率,刚强,“柔”则是虚伪,懦弱。有了这些思考,再确定文体,联系具

高中生物 口诀整理版素材

高中生物 口诀整理版素材

高中生物口诀大全1、生命物质基本的规律:水和无机盐,形式定功能。

糖类和脂类,细胞这能源;种类多样化,功能也改变。

核酸蛋白质,单位是关键。

氨基与羧基,脱水成肽键;磷酸碱基五碳糖,共同构成核苷酸。

罂粟菊旋花,芭蕉番木瓜〔有节乳汁管〕杜鹃花胡桃,桑兰李葡萄〔内生菌根〕2、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线叶双〔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无心糖〔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3、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a、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b、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c、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4、矿质元素〔N、P、K〕的作用:蛋〔N〕黄〔缺氮时叶子发黄〕,〔P〕淋浴〔绿〕〔意指缺P时叶子暗绿〕,〔K〕甲肝〔杆〕〔意指缺钾时茎杆健壮〕5、生物的生长发育中各种激素缺乏或者过多时的症状区分:A、生长激素缺失或者过多时的症状:一头生〔生长素〕猪〔侏儒症〕不老实,将它的肢端〔肢端肥大症〕锯〔巨人症〕了去B、胰岛素中两种细胞的作用:阿〔A〕姨长得很高--即胰岛素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6、遗传病与优生中的各种遗传病:仙〔显性致基因遗传〕单〔单基因〕不够〔佝偻病〕吃软〔软骨发育不全〕饼〔并指〕白〔白化病〕龙〔先天性聋哑〕笨〔苯丙酮尿症〕〕青少年〔糖尿病〕无脑〔儿〕唇裂多〔多基因遗传〕怨〔原发性高血压〕啊7、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8、植物有丝分裂:一仁膜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一分为二向两极,两消两现建新壁(膜仁重现失两体)二膜仁消,两表达,点排中央赤道板点裂体分去两极,两消两现新壁建三膜仁消失显两体,形数清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三现重开始。

四有丝分裂分五段,间前中后末相连,间期首先作准备,染体复制在其间,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均分牵引到两极,两消两现新壁建。

生命科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建设研究报告

生命科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建设研究报告

生命教育品牌建设项目生命科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建设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问题的提出上海市科教党委指导下启动的在中小学展开生命教育的试点工作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作为一所试点学校率先实行了生命教育课程化的研究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生命教育课程化的难点之一是教师在具有了生命教育理念,但是,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找不到生命教育的切入点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搜集生命教育的资料,这样,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课程化进程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也可能会导致生命教育课程目标无法落到实处,而成为空谈。

生命科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建设项目是针对当前生命科学教育中配套教学素材资源不足,实施教学急需且对实行生命教育有支撑作用的学科素材包建设。

生命教育的素材包建设,是将二期课改的理念与生命教育在中学阶段目标的实施的结合的有利抓手,在生命教育课程纲要的指导下,形成的生命教育素材包必将推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建立生命教育素材包,能够在一定水准上为教师解决上述难题提供有效的工具。

一方面,教师通过浏览、观看生命教育素材包的内容,为实行生命教育提供背景知识的支持;另一方面,解决了每个教师重复地查阅和下载资料所需要大量时间,以及剪辑资料等技术问题,这个生命教育素材包的完成,为每一位使用本素材包的教师,节约了备课时间,提高了备课效率;第三方面,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使用了丰富的视频素材,也将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作为贯彻实施“两纲”的重要抓手,将生命教育在高中阶段的目标与生命科学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的辅助与支撑体系。

通过一门学科的优先开发,不断辐射到校本课程的其他学科。

1.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文本素材等三部分,形成高中第一册的配套素材光盘;2. 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文本素材等三部分,形成高中第二册的配套素材光盘并将上述光盘投入试用。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0 页共90 页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或者…………………………………………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1.12线粒体和xx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8、能自我分裂增殖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注:+表示有影响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1.21细胞的生活史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1.22癌细胞的特点1.23衰老细胞的特点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阻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扁平梭形 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①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之间的关系应让清楚,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是双向的,但它们之间的转化程度不同,糖类可以大量形成脂肪,例如酵母菌放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内就能够生成脂类,个别种类的酵母菌合成的脂肪可以高在这酵母菌干重的40%;然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例如某些动物在冬眠的时候,脂肪可以转变成糖类。

②糖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首先使明确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所谓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可能合成的氨基酸;所谓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它们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

然后应指出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也可以是双向的: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但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因此糖类转变蛋白质的过程是不全面的;然而几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后,产生的不含氮部分都可以转变为糖类,例如,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则有50%以上的食物蛋白质可以转变成葡萄糖。

③蛋白质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蛋白质与脂类之间的转化依不同的生物而有差异,例如人和动物不容易利用脂肪合成氨基酸,然而植物和微生物则可由脂肪酸和氮源生成氨基酸;某些氨基酸通过不同的途径也可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例如用只含蛋白质的食物饲养动物,动物也能在体内存积脂肪。

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摘要】主要论述了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来源、生理生化与营养功能。

介绍了糖与肥胖、糖与疾病的关系,体育锻炼对血脂成分的影响,优质蛋白质的概念及食物来源。

结合运动时人体代谢特点介绍了运动过程中糖的补充类型和方法;运动过程影响脂肪代谢的因素如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的时间,体内肉碱含量,糖代谢水平,氧供应量,机体内脂肪酶活性,运动训练程度与水平等以及氨基酸和蛋白质在运动中的作用。

运动和糖一、糖类的概念和分类※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亦可称为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一大类化合物。

根据分子结构可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味甜、易被人体吸收;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经消化酶作用,可分解为单糖;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味不甜,经淀粉酶催化分解为葡萄糖。

※膳食中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例如各种谷类(大米、小米、面粉、玉米等)、干豆类(黄豆、蚕豆等)、硬果类(栗子、花生等)和根茎类(土豆、红薯等)含糖比较丰富,其次还可来自各种纯糖(红糖、白糖、蜜糖、麦芽糖等)。

※蔬菜、水果中除含少量单糖外,还是纤维素和果胶主要来源。

※糖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有3种,即肌糖原、肝糖原和血糖。

糖在人体内总贮量为500克左右,其中肌糖原在人体内的贮量为400克左右,肝糖原在人体内的贮量为100克左右,血糖在人体内的贮量为5克左右。

※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肌糖原贮量可高达600~800克左右,肌糖原贮量愈高,运动员运动至疲劳的时间愈长,冲刺能力愈强,运动水平愈高。

(一)供给能量※这是糖类在体内最重要的生理功能。

糖是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它在人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葡萄糖能迅速氧化给机体供能。

※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可释放能量4千卡,即使在缺氧的条件下也能通过酵解作用为机体供能。

它不但是肌肉活动时最有效的燃料,而且是心肌收缩时的应急能源,脑组织和红细胞也要靠血液中葡萄糖供给能量。

※由糖参与构成的糖蛋白、黏蛋白、糖脂和核酸等参与构成细胞核、细胞膜、细胞间质和结缔组织、神经鞘等,某些糖类还是构成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如抗体、酶、血型物质和激素的组成成分。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糖白质分解代谢中彻底氧化释放能量的一个共同途径。

若缺乏糖,脂肪分解不能经三羧酸循环而完全氧化,因而形成丙酮、β-羟丁酸和乙酰乙酸(即所谓的酮体)。

当酮体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即发生酮病,引起酸中毒。

体内糖代谢正常进行,将会减少酮体的生成。

※当蛋白质与糖一起被摄入时,氮在体内的贮留量比单独摄入蛋白质时要多。

主要因为糖的氧化增加了ATP的形成,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以及蛋白质合成。

当能量不足时,增加糖的供给量,可见氨基酸在血中的含量降低,且对其他组织的供应和尿素氮的排出减少,保留的氮重新被利用。

这种糖节省蛋白质消耗的特异作用称为糖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当肝糖原储备较充足时,肝脏对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酒精、砷等有较强的解毒能力;对各种细菌毒素的抵抗力增强。

摄入足够的糖可使肝脏中肝糖原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即可保持肝脏免受有害因素的损害,又能保持肝脏正常的解毒功能。

※摄入含糖食物,容易增加饱腹感,尤其是吸收缓慢和抗消化吸收的糖,更能延长饥饿到来的时间。

由于在长时间耐力运动和比赛中体内要消耗大量肌糖原和肝糖原,在运动前和运动后补充适量的糖是有好处的,可以防止低血糖发生,使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推迟疲劳的产生,保持良好的耐力和最后冲刺的能力。

关于服糖的类型、数量和补糖的方法目前已有不少研究。

※补充淀粉或葡萄糖有利于肌糖原的合成;※补充果糖有利于肝糖原的合成,补给果糖时肝糖原合成的速度比以同样的方式补充葡萄糖提高3.7倍。

※目前给高水平运动员补糖大多补充低聚糖(含3~8 分子葡萄糖),补充低聚糖有血液渗透压较小又易消化等优点。

1.运动前补糖※在赛前补充糖时,每千克体重约补充1克糖为宜,一次补糖的总量应控制在60克之内,补糖量不超过2克/千克体重。

※可在大运动量前数日内增加膳食中糖类至总能量的60%~70%(或10克/千克体重);在赛前1~4小时补糖1~5克/千克体重(宜采用液态糖);不宜在赛前30~90分钟内吃糖,以免血糖有下降;在赛前15分钟或赛前2小时补糖,血糖升高快,补糖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

每隔30~60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补糖量一般不大于60克/千克体重,多数采取饮用含糖饮料的方法,少量多次;也可补充易消化的含糖食物。

运动后补糖时间越早越好。

理想的是在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运动后6小时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高,可使肌糖原的恢复达到最大,补糖效果最佳。

很多人都认为,吃糖对人体有害无益,但不少学者就这一问题分别从食品营养与卫生、人体生物学、基础及临床医学、运动生理学等不同学科,对食糖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做出了“适量吃糖,有利于人体健康”这一论断。

其理由有:※糖是人体重要的结构物质,其生理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糖是经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糖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中,经过“燃烧”释放能量,供人体运动及生长需要,人的脑组织仅依靠葡萄糖供能,这是其他任何能量无法替代的。

※糖还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命活动,它与体内的其他物质结合构成酶、抗体、激素等,对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食糖容易引起肥胖,增加心血管及糖尿病的发病率”是一种误解。

※专家们指出,肥胖除了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外,重要的病因是人体总能量的摄入大于支出。

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除食糖外,还有脂肪和蛋白质。

※代谢试验表明,人体对于来自糖的多余能量的储存能力是有限的,而过多的脂肪释放的能量却不能促进其完全的“燃烧”,而直接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储存。

由此得出结论,膳食中最易导致肥胖的是脂肪,而不是糖。

1. 糖与糖尿病的关系※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除遗传、精神疲劳和感染外,肥胖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糖既不能直接诱发肥胖,其导致糖尿病的主因也就无从谈起。

2. 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高血压和高血脂症。

引起高血压发病的膳食营养因素主要是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和高盐、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

3. 糖与高血脂症的关系※高血脂症与膳食中总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高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与糖的摄入无明显的因果关系。

※血糖指数是根据进食某一种含糖食物后与进食参考食物 (葡萄糖或白面包) 后血糖反应的比较值,是对食物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空腹状态下进食50克被试食物后血葡萄糖曲线内增加的面积与等量参考食物对比进行计算。

※虽然影响含糖食物血糖指数的因素很多,如食物颗粒大小、结构特征、黏度、可溶性纤维、烹调加工程度、是否含果糖与乳糖、淀粉中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例、淀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干扰、抗营养素如植酸和植物凝集素以及水果的成熟程度等都可影响,但血糖指数是近年来营养学界公认并可被接受的含糖食物的分类方法。

也可把血糖指数看作是含糖食物消化速率、引起血糖浓度上升速度的一个指标。

进食同样数量食物时,其消化速率愈快,引起的血糖浓度上升的幅度愈高,血糖指数越大,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刺激作用也就愈明显。

久而久之,会降低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可能与糖尿病的控制有关。

因此,为了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血糖指数较低的含糖食物。

一、脂类的概念和分类脂类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质。

脂肪仅指中性脂肪,是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

脂肪在常温下有固态脂肪和液态脂肪的区别,动物脂肪为固态称为脂,植物脂肪为液态称为油;植物脂肪的营养价值高于动物脂肪。

通常说的膳食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

磷脂主要有卵磷脂和脑磷脂,它们是神经细胞的“营养因子”,有人称卵磷脂和脑磷脂为脑黄金,在坚果中含量丰富。

胆固醇酯是人体内又一类脂类化合物。

关于胆固醇的利弊争论颇多,如胆固醇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但胆固醇也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胆固醇可转化为雄性激素、雌性激素、维生素D、胆汁酸、胆盐等生理生化活性物质。

(一)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具有由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组成的类脂层,脑和外周神经组织都含有鞘磷脂。

磷脂对动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固醇是体内合成固醇类激素的重要物质,中性脂肪构成机体的储备脂肪,例如皮下脂肪等。

脂肪一方面在机体需要时可被动用,参加脂肪代谢和供给能量,同时也可隔热保温和支持保护体内各种脏器以及关节等。

维生素A、D、E、K都溶于脂肪,称为脂溶性维生素。

脂肪中往往含有一定数量的脂溶性维生素,膳食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脂肪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每克脂肪在体内可供给9千卡(37.62千焦尔)能量。

一般膳食中所含的总能量约有17%~30%来自脂肪。

由于脂肪富含能量,所以是一种比较浓缩的食物,可缩小食物的体积,减轻胃肠负担。

脂肪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因此富含脂肪的食物具有较高的饱腹感。

在肾脏、心脏周围沉积着一层脂肪垫,维系和固定着这些重要的脏器,保护这些器官免受振荡和运动损伤。

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人体所必需,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需由食物中的脂肪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对细胞膜和线粒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对胆固醇的代谢和运输、对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都有重要作用;还有促进发育,保护皮肤和降低胆固醇等生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