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主题2、熟练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把握诗歌主旨。
【重点难点】1、字词理解2、主旨把握【学习方法】合作探究【预习检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修葺.()2、潺.湲.()3、薜.荔.()4、遗余褋.兮澧浦()5、搴.汀洲兮杜若()骞.举()命运多蹇.()謇.耿()二、推测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目眇眇兮愁.予()2、洞庭波.兮木叶下()3、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4、将以.遗兮远者()5、时不可兮骤.得(有些书籍解“骤”为“多次、屡次”之意,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6、聊.逍遥兮容与()三、合作探究1、概括诗歌每节的大意。
2、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的情况?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情感?4、第三段详细描写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5、“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湘君怎样复杂的心情?6、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阐释你的理由。
【当堂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湖,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辉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题目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
诗人为何说“满船星辉压星河”?【课后反思】。
湘夫人 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湘夫人,即出自南朝宋梁潘安的戏曲《湘子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美人形象之一。
她以聪慧美丽、机智灵巧、独立自主、忠贞不渝而著称于世,成为了后人追捧和学习的对象。
通过学习湘夫人的故事,可以了解古代女性的坚韧和智慧,也能汲取她身上的优秀品质和人生态度的启示。
一、湘夫人:聪慧美丽湘夫人被形容为聪慧美丽的典范,她通晓经学,熟读论语。
对于文学、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领域也有着非凡的天赋。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知识水平往往受到限制,而湘夫人却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一位才女,并且被赞誉为“能弹琴,趋丝”,展现了与世间女子迥然不同的风采。
二、湘夫人:机智灵巧湘夫人在《湘子传》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极具智慧的形象。
她善于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善于推理解难题,更能善于处事应变。
在与湘子的亲情交往中,她展现了高超的智谋,帮助湘子脱离了险境。
在古代女性的家庭地位较低的情况下,湘夫人的机智灵巧成为了她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三、湘夫人:独立自主湘夫人以她的独立自主闻名于世。
她在面对困境和考验时,从不畏惧,反而选择勇敢站出来,主动承担起责任和挑战。
她的自尊和自信使得她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也引发了湘子对她的深深倾慕。
湘夫人的独立自主给后人树立了榜样,鼓舞了更多的人去勇敢面对生活,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
四、湘夫人:忠贞不渝湘夫人的忠贞不渝也是她的一大特点。
她对湘子忠心耿耿,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人生的选择上,她都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湘子的一边,成为了湘子的坚强后盾。
她的忠诚和坚定,让人为之动容,也成为了湘夫人永恒的魅力所在。
五、湘夫人:人生态度的启示通过湘夫人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她在生活中的积极向上态度,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拥有着积极进取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她的人生态度给我们启示,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守初心,勇敢面对,不断提升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停追求进步和成功。
总之,湘夫人作为古代女性的典范,展现了聪慧美丽、机智灵巧、独立自主、忠贞不渝的优秀品质,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完整版)湘夫人导学案(附答案)
(湖南卷)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 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注] ①归:出嫁。②蕡 (f én) :草木果实繁盛硕大
的样子。 ③蓁蓁 (zh ēn): 草木茂盛的样子。
2. C “原形” 有成语“原形毕露” ,高思经常说现出 “原 形”,指本来面目,含贬义,而原型可特指文学艺 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 人,放在此处,可认为是专业术语类的名词,必 选“原型”;“处置” 事件, 强调解决问题, 而“处 治”强调治理、惩罚,在此选项,交通事故属于 “事件”,必选“处置” ;“融化”,一般只指冰、
把我的衣袖投入湘江之中, 把我的单衣留 在澧水之滨。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要把它送
15:42:04
1
给远方的恋人。欢乐的时光难以轻易得到,姑且
欢乐自在与共。
名题精演练
( 一 ) 语言运用
1.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几年, 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
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
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
违法行为的查处。
2.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
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
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
并做出了紧急
。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
)
5 . 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导学案.doc
《湘夫人》导学案课题《湘夫人》课时分配3课时(1节预习,2节探究、展示)班级姓名组别时间【学习目标】1、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旨。
3、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4、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学习重点】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 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写中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时安排】3学时【使用说明】预习案:通过30分钟阅读课本,仔细思考自主学习问题用10分钟时间完成它。
(安排预习课)1、探究案:分组讨论,10分钟展示,并在展示中交流合作、质疑。
老师对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
2、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2、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3、通读文章,概括文章故事的梗概。
【学习重难点】1、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旨。
2、通读文章,概括文章故事的梗概。
【学时安排】1学时一、(1)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19 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追溯背景: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 之名即由此而来。
(3)屈原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关于《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荡》、《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一一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二、屈原作品及特色(对应学习目标1)(1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 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湘夫人导学案(含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含答案)湘夫人》是《九歌》中的一首诗歌,描写了XXX为自己心爱的XXX建造爱巢的故事。
在诗歌中,作者XXX运用了XXX的手法来描绘XXX的美貌和爱情,同时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水神的情绪。
在研究本课时,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了解作者的背景和诗歌的重点字音和诗句,熟读课文并能够单独翻译和背诵。
同时,我们还需要分析比兴的用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在描绘XXX的爱巢时,诗歌中出现了许多细节描写,比如“XXX摇曳,珠翠交辉”,“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些描写突出了爱巢的美丽和华丽。
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XXX的容貌和仪态,表现了主人公的爱情和情感。
在装饰爱巢的过程中,作者表现了主人公的欣喜和幸福,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热情。
除了描绘XXX的爱情和美丽,诗歌中还运用了XXX的手法,比如“XXX,蒲柳烟烟”,这些比兴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敬畏。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同时也了解到了“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XXX的诗歌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洞庭湖以其独特的美景和神话传说,以及文人XXX等对其的赞美和歌颂而闻名。
在历代文人中,与洞庭湖关系最密切、影响最早的是XXX所创作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中的君山,又称洞庭山,是XXX的两个女儿即XXX的两位妻子娥皇、XXX的墓和湘妃的所在地。
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这些竹子上长满了泪痕似的斑点,据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通过研究,学生应该掌握重点字音和诗句,熟读课文,能够单独翻译课文并背诵。
同时,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据《山海经》、《尚书》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XXX考察他的接班人XXX,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XXX和XXX嫁给XXX。
湘夫人导学案(教师).doc
厂、高二语文选修4 导学案q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习目标】1.了解“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能够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的方法欣赏诗歌;2.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点难点】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2.每星抓住诗戒中的主要意象、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对诗歌进行准确解读,从而窥见作品的内容和主旨,避免望文生义。
3.在欣赏和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达成心灵的共鸣。
湘夫人【学习目标】1.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预习案教材助读一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以意逆志“以意逆志”是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所说的:“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湘夫人导学案附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屈原,名平,字原,战国中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
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曾两次被放逐。
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
《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
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
《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
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
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
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
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
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
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
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发追念湘夫人的情怀,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
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
作品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屈原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2、屈原精彩语言辑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湘夫人导学案附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屈原,名平,字原,战国中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
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曾两次被放逐。
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
《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
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
《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
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
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
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
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
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
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
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发追念湘夫人的情怀,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
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
作品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屈原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2、屈原精彩语言辑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湘夫人导学案教师用
湘夫人导学案教师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湘夫人的生平和贡献;2. 了解湘夫人对湖南文化的影响;3. 掌握湘夫人的家族背景和婚姻状况。
二、教学内容1. 湘夫人的生平和贡献;2. 湘夫人对湖南文化的影响;3. 湘夫人的家族背景和婚姻状况。
三、教学重点1. 湘夫人对湖南文化的影响;2. 湘夫人的家族背景和婚姻状况。
四、教学难点1. 湘夫人的生平和贡献;2. 湘夫人对湖南文化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湘夫人的名字和提问的方式引入课堂话题。
2. 展示:利用投影仪或黑板展示湘夫人的一些图片,介绍她的生平和贡献。
3. 讲解:详细讲解湘夫人对湖南文化的影响,包括她的艺术成就、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等方面。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湘夫人的家族背景和婚姻状况,并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5. 总结归纳:进行教师总结,强调湘夫人的重要性和她对湖南文化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六、教学资源1. 投影仪或黑板2. 湘夫人的图片3. 相关书籍和资料七、教学评价1. 完成小组讨论并展示的情况;2. 学生对湘夫人的了解程度和对湖南文化的理解;3. 学生对湘夫人的贡献和影响的评价和观点。
八、拓展活动1. 邀请湘夫人的后裔或相关研究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2. 参观湘夫人的纪念馆或相关展览。
九、教学反思本课设计通过讲解湘夫人的生平、展示她的图片和让学生进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湘夫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理解她对湖南文化的影响。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生对历史人物不感兴趣的情况,因此在导入部分需要做一些趣味性的设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也可以加入一些游戏或小活动,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湘夫人》导学案(打印使用)
《湘夫人》一、关于作者(1)作者简介:屈原,名,字。
末期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追溯背景: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3)屈原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关于《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二、关于“楚辞”1 、关于“楚辞”名称的由来(1)指楚地的歌辞。
(2)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3)“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宋黄伯思)(4)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
(5)“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2、“楚辞”在诗歌体制方面的创新(1)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2)诗的结构篇幅扩大了,(3)多用语气词“兮”字,起着表情作用,又有着调整节奏的功能,还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用(4)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
(5)《离骚》为其代表作。
3、“楚辞”的地位:《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三、初读感知。
1: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2:《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四、分析课文。
(一)赏析第一、二节:1、阅读第一段,说说本诗的开头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对全诗起什么作用?2、找出诗中使用比兴手法的诗句,说说它们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赏析第三、四段1、课文研读:找出本段中使用比兴手法的诗句,说说它们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湘君为何用这么多的香草来装饰房屋?五、主旨探讨: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湘夫人导学案(含答案)
科目语文年级二年级备课人高二语文备课组第1课时湘夫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重点字音和诗句,熟读课文,能单独翻译课文并背诵。
2、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3、了解“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字音和诗句,熟读课文,能单独翻译课文并背诵。
2、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学习难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任务驱动本文的主人公湘君为自己心爱的湘夫人建造了一座非常美的爱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座房子的特点,并思考作者在装饰爱巢的过程中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名平,字原。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作品概述《湘夫人》是张爱玲的小说,曾经是影响彼岸文学的经典之作,现在已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峰之一。
该小说以女性为主题,刻画了一个女人的悲情和苦闷,也表现了张爱玲对大时代下女性处境所产生的关注和思考。
小说传递的是对中国社会现实和生存处境的思考和反思。
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1.小说的背景2.小说的地点3.小说的情节4.小说的人物5.小说的主题三、课堂教学1.引言了解张爱玲在当时的文学界的地位,分析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小说的价值;简单介绍小说的背景和地点,让学生对小说的情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情节解析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小说动人的核心之一,因此情节的解析是了解小说内涵的重要渠道之一。
具体方法为先梳理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找出小说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
3.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最重要的元素,因此学生需掌握小说中关键人物的特征、性格、形象等方面,从而了解小说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度,以及张爱玲对女性处境的关注。
同时,还可以探讨张爱玲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创新点,让学生体会其独特的文学技法。
4.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是学生掌握小说内涵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小说主题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具体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讨小说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度,分析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说明小说中的哪些主题和华人文学理论存在关联等。
4.思考拓展除了课上的内容外,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研讨,探讨小说中的重要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比如,探讨小说中的婚姻观念,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限制有哪些,以及如何才能走出传统婚姻观念的限制等。
五、结语通过本次学习,学生需要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小说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变迁,深刻反思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湘夫人导学案学生版
湘夫人导学案学生版导学案是指由老师依据教学内容,结合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编写的辅助教学材料。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导学案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以湘夫人为主题,为同学们编写一份关于湘夫人的导学案学生版。
一、导学目标1. 了解湘夫人的生平事迹及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 掌握湘夫人的经历和成就。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献分析能力。
二、导学内容1. 湘夫人简介湘夫人,又称杨贵妃,唐代宫廷美女之一。
她生于广西柳州,美丽动人,才情出众。
她曾被唐玄宗招入宫中,成为其宠妃。
她以其美丽和聪明才智,深受唐玄宗宠爱。
2. 湘夫人的贡献湘夫人在唐朝文化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她对唐朝文人墨客非常开明,鼓励他们创作诗词,并且亲自参与文学创作。
她的美貌也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之源。
同时,湘夫人还积极推动唐朝的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
3. 湘夫人的经历和成就湘夫人在宫廷中经历了许多风波,她曾多次被贬为普通妃子,然而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度和修养。
湘夫人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她对唐朝文化艺术的推动上,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让人们铭记于心。
三、导学要点1.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湘夫人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 分析湘夫人的经历和成就,思考她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3.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领会湘夫人形象在文学中的描绘。
四、导学活动1. 阅读材料《湘夫人传》,了解湘夫人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 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湘夫人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3. 背诵唐代名诗《春江花月夜》,领会文学作品中对湘夫人形象的描绘。
4. 分析湘夫人的经历和成就,撰写一篇文章,展示对湘夫人的理解和评价。
五、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案,我们了解了湘夫人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湘夫人以其美貌和才智赢得了唐玄宗的宠爱,她在文化艺术的推动和交流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湘夫人的经历和成就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湘夫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2课 湘夫人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课湘夫人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及其诗歌的风格。
2.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和端午[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赏析此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
诗人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
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何等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
”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一、作者简介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居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又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平,遂自沉汨罗江,殉身于自己的政治理想。
二、背景简介《湘夫人》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共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第一篇:《湘夫人》导学案《湘夫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知识链接】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背景介绍 ]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重难点回顾】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袅袅()白薠()罾何()澧有兰()沅水()骋望()余褋()潺湲()西澨()罾何()九嶷()擗蕙櫋()荪壁()兰橑()罔薜荔()搴汀洲()()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2)目眇眇兮愁予使发愁(3)袅袅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4)登白薠兮骋望(5)与佳期兮夕张(6)荒忽兮远望(7)观流水兮潺湲(8)疏石兰兮为芳(9)遗余褋兮醴浦(10)聊逍遥兮容与(11)罔薜荔兮为帷(12)擗蕙櫋兮既张3、默写下列句子袅袅兮秋风,沅有芷兮澧有兰,时不可兮骤得,鸟何萃兮苹中,长太息以掩涕兮伏清白以死直兮4、翻译下列句子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分析赏读课文】1、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2、“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的情况?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情感?唉!鸟雀为何群集在蘋泽之中,鱼网又为何张挂在高高的树梢?麋鹿觅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又为何困在水际浅滩?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也有把这种理解为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3、第三段详细描写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很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教参P54、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湘君怎样复杂的心情?把您赠给我的短袄向大江之中投弃,又向澧水之滨抛下您赠我的单衣我却又来到平坦的汀洲采来杜若,且将它珍重地赠给远人,聊表我的柔情蜜意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心情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探讨诗歌主题】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学过的知识,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理由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知识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湖,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辉压星河注:①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题目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1)作者在诗中运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展开了哪些奇妙的想象?(8分)1)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开头一句用一“老”字,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并进一步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写自己在银河上荡桨,船舷周围是一片灿烂的星河,这一想象更加瑰丽奇妙此篇是晚唐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这首诗倒很象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一、二两句,诗人即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两句中一个“老”字不可轻易放过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不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吗?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今日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一个“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再看三、四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这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象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笔粘着,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的表现而并不拘守于形貌之似,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拔俗无论写景叙梦,都有虚有实,惝恍迷离,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所少见第二篇:《湘夫人》导学案教师版《湘夫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导学案.doc
ri标学生记好笔记师生互动建构新知五。
2、屈原的人格理想⑴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⑵在逆境小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喑统治的精神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格理想表现之一…《九歌》《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
昔处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怫郁。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
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Z敬,下见己Z冤结,托Z以风谏。
——王逸《九歌序》当时屈原正被范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吋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假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是不是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三、鉴赏表现手法1、再读全诗,体味主旨,感知艺术手法。
2、思考本诗在鴉造人物形象、凸显主旨方面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⑴以景现情,寓情于景。
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心理融合在i起构成美妙的情杲交融的意境。
学生记好笔记教学反思。
湘夫人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学习内容和过程:预习案1、走近作者:(学生查资料了解屈原其人)2.我们学过的有关屈原的名句有那些?3.通过早读反复朗读课文。
4、字音辨析眇眇()袅袅()罾()裔()麋鹿()搴()薜荔()门楣()探究案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默读,疏通文意。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学生个别介绍屈原及有关屈原的名句,老师补充。
生读字音)(5分钟)二.介绍诗体,背景:(2分钟)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
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其它特点见58页教材“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其它介绍见注释和相关链接)。
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夫人》导学案
命题人:王迎春时间:2012年2月8日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学习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学习难点】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自主梳理】
1、了解课文内容,给下列字注音
渚( ) 眇()薠( ) 罾( ) 蘋()芷( ) 澧( ) 澨( )
潺湲( ) 葺( ) 荪( ) 楣薜荔()擗( ) 櫋( ) 庑
( ) 嶷()袂( ) 遗( ) 褋( ) 搴( ) 汀( ) 橑( ) 2、一词多义
荪壁兮紫坛
坛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遗余褋兮澧浦
遗
小学而大遗
将腾驾兮偕逝
逝时不利兮骓不逝
予为斯序,既痛逝者
疏石兰兮为芳
疏王怒而疏屈平
以金龙进上,细疏其能
3、词类活用
①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罔薜荔兮为帷
③合百草兮实庭
④目眇眇兮愁予
【自主探究】1、整体感知,《湘夫人》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湘君等待湘夫人赴约,都做了哪些准备?
有何作用?
3、湘君从始至终的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表现了他对湘夫人什么样的感情?
【总结归纳】1、本文的主题思想:
2、本文的艺术特色: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瀟瀟,鸡鸣胶胶③。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鸡叫的声音。
②夷:通“怡”,喜悦。
③胶胶:鸡叫声。
④瘳:病愈。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2、诗人在三章中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
答案:
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内容
渚(zhǔ) 眇(miǎo )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zhǐ) 澧(lǐ) 澨(shì)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sūn) 楣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 庑(wǔ)
嶷(yí)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
2、一词多义
荪壁兮紫坛庭院
坛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土筑的高台
遗余褋兮澧浦赠送
遗
小学而大遗遗漏、忽略
将腾驾兮偕逝往,去
逝时不利兮骓不逝跑
予为斯序,既痛逝者死
疏石兰兮为芳散布
疏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以金龙进上,细疏其能分条陈述
3、词类活用
①洞庭波兮木叶下名词活用作动词起波
②罔薜荔兮为帷名词活用作动词编织
③合百草兮实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充满
④目眇眇兮愁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愁
【问题探究】
1、整体感知,《湘夫人》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湘君怀着一丝期望和几分惆怅在汀洲上徘徊;等待中想着与湘夫人未来的美好生活,设想用世上最芳洁的植物营造新房,让所有的神灵都前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希望变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他也气愤地抛弃了湘夫人所赠的礼物;又摘下了杜若香草,期待下一次将香草送给恋人。
2、湘君等待湘夫人赴约,都做了哪些准备?
有何作用?集香草筑爱巢。
用铺排的手法。
作用:⑴、尽力地装饰爱巢,极力渲染湘君对湘夫人炽热的爱恋。
⑵、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侧面烘托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为迎而未得的失落作铺垫。
⑶、香草代表美人,用来侧面烘托思慕对象——湘夫人的美丽高洁。
3、湘君从始至终的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表现了他对湘夫人什么样的感情?
思念望穿秋水景生悲情胡思乱想
盼望切盼发呆
幻觉幻听美好幻想美梦落空
等待负气转意藕断丝连
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总结归纳】
1、本文的主题思想: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艺术特色
•1、以景现情,寓情于景。
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心理融合在一起构成美妙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2、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
•3、虚实相生的手法
•4、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5、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笔触细腻而含蓄
•6、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
•
【拓展延伸】
[参考答案]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赋和兴的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相思、惆怅之情。
2、诗人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示思妇一霎那间感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