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9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令狐采学作品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令狐采学创作词作动词,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注解
烛之武退秦师【说明】1、“红色幼圆”字体的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2、“蓝色仿宋”字体,并且带下划线的为次重点掌握的词语。
3、“绿色楷体”字体的,是带有语法现象的句子。
4、已注上拼音的字,要注意读音。
5、课本上巳有词语解释的,不再列出。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3)也。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以,因为,连词。
于,对于;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②佚(yi)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yi)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句。
若:假如。
使:派。
见:拜见进见。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从:听从。
辞:推辞犹:尚且为,做。
已,同“矣”,语气词,了。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長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I用:任用。
然:然而。
许之:答应这件事。
许,答应。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③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而:表修饰既:已经在夜晚(有人)用縄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亡:使…灭亡。
灼之武退秦师译文
灼之武退秦师译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⑥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⑦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⑧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⑨。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⑩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以,因为。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扎。
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佚之狐:郑国大夫。
⑦若:假如。
⑧辞:推辞。
历史背景九月甲午时,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
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
高一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高一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讲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由于其文言句式给很多同学在理解故事内容的方面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心悦诚服,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精选14篇)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精选14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篇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文本译文原文文本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由于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急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肯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险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假如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气薄弱啊。
假如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仆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备,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意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假如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盼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非常愉快,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原文
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⑨赐:恩惠⑽阙:侵损,损害⑾说:通“悦”。
教材简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必修一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单元。
学习本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艺术。
本文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两国人马自动撤退的故事。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15.因:依靠16:敝:损害17:知:通智下载文档。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翻译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翻译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九月十三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起来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无礼,并且心向楚国。
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朝见秦穆公,敌军一定会撤回去。
”郑文公依从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却推辞说:“老臣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比不上人家。
现在老了,干不了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不能及早任用您,现在形势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可是郑国亡了,您也有不利的地方啊!”烛之武这才答应了。
夜里,用绳子把烛之武吊出了城。
烛之武拜见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亡国了。
要是郑国灭亡而对您有利,那就麻烦您进行这场战争吧!但是,跨过一个国家而把远地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实力增强了,贵国的实力就减弱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2.4《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全文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高一语文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解读
高一语文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解读《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一书的精彩片段,也是我国古代外交史的成功范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解读晋侯①、秦伯②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③,且贰于楚④也。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先依附于晋国而后来又依附于楚国。
①晋侯:指晋文公。
②秦伯:指秦穆公。
周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侯”“秦伯”是称其爵位;而“晋文公”“秦穆公”是称其谥号。
③无礼于晋:晋文公为公子时流亡各诸侯国,曾经过郑国。
郑原本是晋的附属国,但晋献公以后,晋开始衰落,郑转而依附楚国,所以当公子重耳来到时,没有以应有的礼遇相待。
④贰于楚:指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贰,从属二主。
)晋军①函陵②,秦军氾南③。
(晋国的军队驻扎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氾南。
①军:动词,驻扎。
②函陵:郑国地名,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北。
③氾南:氾水的南面,今河南省中牟南,也属郑地。
氾,fàn。
)[开篇虽只寥寥数语,对于全文却关涉极大。
它不仅暗示郑国危在旦夕,为主要人物的登台布置了背景,而且为烛之武游说成功埋下伏笔。
首先,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都只关系晋国,而与秦国无关,为烛之武离间秦晋提供了可能。
其次,秦、晋军队分驻两地,互不接触,为烛之武的秘密活动提供了条件。
]第一段交代晋秦围郑的原因,叙述秦晋的军事态势,说明郑国危如累卵的情势。
佚之狐①言于郑伯②曰:“国危矣,若③使④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遣烛之武去见秦穆公,他们的军队一定会撤退的。
”①佚之狐:郑国大夫。
佚,yì。
②郑伯:郑文公,前672年至前628年在位。
③若:如果。
④使:派遣。
)[大敌当前,国难临头,佚之狐提出分化秦晋联盟的策略,又力荐烛之武赴此重任,由此见出佚之狐的超凡见识和知人善举,也从侧面渲染出烛之武超群的外交才干。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总结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
马上就要进入到高一年级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的学习了,这篇古文讲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由于其文言句式给很多同学在理解故事内容的方面造成了很
大的障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烛之武退秦师》译文,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的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对照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对照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入选全日制高中必修课程。
1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翻译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重点字词(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页 1 第(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
(5)氾( fà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
使:派。
见:拜见进见。
从:听从。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犹:尚且。
(10)(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为,做。
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这。
过,过错。
(14)然:然而。
(15)许之:答应这件事。
许,答应。
(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页 2 第运。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讲解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讲解《烛之武退秦师》用字简练,阐述事件兼顾历史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是《左传》叙事的典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讲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讲解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终于爆发了城濮之战,楚军失利,晋国称霸诸侯。
次年翟泉会盟,晋与齐、鲁、宋、秦、陈等国密谋讨伐在城濮之战中背晋亲楚的郑国,况且,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路过郑国,郑文公不按礼节接待他,这就给晋国以讨伐郑国的口实。
于是在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东进包围了郑国都城。
区区郑国,抵挡不了两大强国而面临亡国之灾,郑文公只得起用大夫烛之武。
足智多谋的烛之武熟谙敌人的内部矛盾,利用秦晋之间的罅隙分化瓦解,终于说服秦穆公单方面撤军,与郑结盟,并留部分兵力协助郑国御晋。
面对这样的局面,晋文公只得撤兵,郑国化险为夷。
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三个问题:1、当时形势,大军压境,郑岌岌可危。
2、战争起因是郑贰于楚,并对晋侯无礼。
3、晋秦驻军的位置。
三层意思总共25字却交代得一清二楚。
《左传》笔法之凝炼由此可见。
如果对全文统观,将会发现这段文字中还埋下两处伏笔。
且说秦晋围郑的原因“无礼于晋”和“贰于楚”,都是晋郑之间的宿怨,与秦并无干系,可见这次出兵,秦受晋牵率而来,为后文烛之武说秦成功伏笔,为全篇奠定基石:“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看似平铺直叙,细味不难发现,秦晋驻军分开,烛之武夜缒入秦军,不会被晋军察觉,就是利用这一条件。
第二部分是交代郑国一方,从烛之武与郑文公的对话可以看出,郑内部并非没有矛盾,然而大敌临境,“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正是这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促成了郑国内部的团结。
为君者引咎自责,为臣者捐弃前嫌,同仇敌忾,这和晋秦联合松散,同床异梦形成鲜明对照。
斗争胜负,透出端倪。
第三部分是烛之武的一篇说辞,是本文的重点。
烛之武身负救亡之任,既见秦穆公,开口把救郑事撇在一边不提,单刀直入陈述郑之存亡与秦的利害关系。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重点实词及翻译
一、原文及注释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同“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之。
二、实词、句型(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若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有求于您今义:求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表示敬称,婉指秦穆公今义: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7.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晚;名作动,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期末考试必备!人教版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期末考试必备!人教版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吧!其中有多重要的知识点,特此,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哦!【原文欣赏】:《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⑥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⑦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⑧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⑨。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⑩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以,因为。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扎。
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南:氾水的南面,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佚之狐:郑国大夫。
⑦若:假如。
⑧辞:推辞。
⑨已:通“矣”。
⑩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陪:增加行李:出使的人。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
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
疆,疆界。
阙:侵损,损害说:通“悦”,高兴。
因:依靠。
敝:损害。
知:通“智”,明智。
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高一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上册《烛之武退秦师》,包括:原文、相关资料、词类活用、译文、知识点、答案,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本篇文章的阅读对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有更深的了解。
原文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⑥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⑦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⑧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⑨。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⑩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⑫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⑬,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⑮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⑯,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⑰人之力而敝⑱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⑲;以乱易整,不武⑳。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以,因为。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扎。
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佚之狐:郑国大夫。
⑦若:假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如人;今老矣,无
能为也已。”公曰: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用:重用 而:才 过:过错 是:这 然:可是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
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 伯,曰:“秦、晋围
(烛之武)许之 夜:在夜里。 名→状 (烛之武)夜缒而出 (烛之武)曰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词类活用 名词→状语
既东封郑(在东边)
又欲肆其西封(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词类活用 形容词→动词
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许之(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本课验收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 一组是( D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本课验收
3、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
他三项的是( D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亦去之(离开/距离) 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本课验收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关于《左传》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 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 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 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和政治状况。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 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作者以其敏锐的观 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 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
故事背景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 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 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 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 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 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 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 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 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翻译
郑,郑既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
既:已经 亡:使…灭亡。使动用法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 其:这件事 焉:为什么 用:因为…… 以:而 陪:增加 厚:雄厚 薄:削弱 以为:作为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使者 共:通“供” 形 →名 乏困:缺少的(东西)。 所害:所+动 尝:曾经 翻译
翻译
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亦去之。
叙事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三 点 说退秦师 存郑利秦 理 晋师撤离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由
亡郑利晋而阙秦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晋 军 秦 军
秦晋围郑形势图
课文串讲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以:因为
于:对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 曰:“国危矣,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公从之。辞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若:如果 使:派
师:军队
辞:推辞
翻译
曰:“臣之壮也,犹
《左传》
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 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 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 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 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 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 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 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①叔詹,郑国大夫。 ②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 都姓姬。 ③离,同“罹”(lí),遭受。 ④靖,安定。 ⑤ 三士,指狐偃、赵衰、贾佗三人。 ⑥侪(chái):类。
返回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以礼接待重耳。大夫叔 詹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 人是比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 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 的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 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 寻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国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 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 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 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 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 晋公子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没有听从叔 詹的劝告。 返回
返回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 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 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 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 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 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 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 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 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
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为:给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晋君)许君焦、瑕 济:渡河 版:防御工事 夫:发语词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 所知:所+动
有何厌 厌:满足 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名 →状 东:向东。 封:使……作疆界。使动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肆:扩张。形→动 唯君图之。”秦伯说, 阙:削减 焉:怎么 唯:希望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以:而 图:考虑 说:通“悦” 孙、杨孙戍之, 盟:结盟 戍:守卫
本课验收
4、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 项是( C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敢以烦执事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本课验收
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 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 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 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 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翻译
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
曰:“不可。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乃:于是 之:代指秦军 夫人:那人 微:没有 及:达到 因:依靠
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与,不知;以乱
而:却 蔽:损害 所与:所交往的人。所+动 知:通“智” 乱:(军队)散乱
易:交换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其:还是。表商量语气 去:离开 之:句末助词
特殊句式 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 且贰于楚也 (于楚从属——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 (于郑伯言——介词结构后置)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词结构后置) 何厌之有 (有何厌——宾语前置)
特殊句式 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十 三 经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 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 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 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 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 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 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 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 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 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本课验收
6、本文选自《
左传
》。它是我
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
编年
谷梁传
体史 》
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与
公羊传
》《
合称为“春秋三传”。
本课验收
7、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① ② ③
秦晋围郑
; ; ;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④
。
《周易》占卜之书,神秘而哲理至深 《尚书》主要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 《春秋左氏传》重在史事的陈述 《春秋公羊传》 重在论议 《春秋谷梁传》 《周礼》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礼记》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论语》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 《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孝经》 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 返回
返回
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 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 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 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 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 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 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 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 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 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