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梁翠华

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以唱歌为主,学生则经常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较为被动。因此,显得枯燥、乏味,没有符合音乐课“寓教于乐”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堂音乐课真正具有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就应该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上课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掌握并提高音乐审美能一、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调整教学方式

音乐课本身就是要做到“寓教于乐”。如果只是提提问题,唱唱歌,那么课堂气氛就显得单调、枯燥,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发挥积极主动性更是难上加难了。相反,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

例如:在歌曲《春来了》的教学中,由于单调的歌谱教学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我就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游戏,让同学们充当“鸟”的角色,老师弹旋律,请“小鸟”来找到这条旋律作为自己的朋友来唱一唱,同学们全神贯注地投入了学习,并且每个人都能踊跃发言,手都举的高高的,气氛活跃极了,歌谱也很快就掌握了。

另外,用器乐来充实课堂内容也能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如: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春天到底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和美妙的声音呢?请同学自愿上台随意拿取能表达春天美妙声音的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在坐的每个学生都很积极地思考,很投入地伴奏,有的用沙球表现雨声,有的用三角铁表现雷声等。热闹极了。不仅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都参与了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再者,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发现与突破,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和发展。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创造性的特征,为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理念的贯彻提供了可能性。小组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学习协作的教学方式。他不仅能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与创造精神。如,在《小雨沙沙》的节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几个人在一起自由练习出示在黑板上的难点节奏。开始时,同学们有的打正确,有的打错。但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各抒己见,组内的同学就会相互纠正并练习,达到正确的打法。等到老师提问个别学生时,一般都能准确的打出节奏。有的学生可能存在着一些小的节奏错误,但加上老师示范点拨,然后再次分组练习,第二次学生反馈给老师的节奏都是正确的了。它比起先教师教后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来更显得灵活、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主体贯穿于节奏教学之中,有利于个性充分发展,学生也从中思维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音乐有内容,但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音乐实践过程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实践者的个性特征。如欣赏《动物狂欢节》中的表现大象的这段音乐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教学问题:“同学们,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听后,有的认为是狮子,有的认为是野猪,有的认为是大熊猫,有的认为是狗熊。初听,学生的这种感觉都是正确的,如果教师非得说只有大象才是对的那是不科学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现个人的情智。因此,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对一首歌曲如何表现,都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感受结果,有更多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的个性能到张扬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乐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

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时,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随着一节课地深入展开,思考的问题增多,学生往往会出现思路狭窄,产生思维定势,这时就要老师适当运用语言点拨,引导学生走出这种思维弊端,使他们走上正确的思维轨道。这样,学生的主体才能发挥,问题就能得到完美的解决。

如:在教《我是草原小骑手》时,学生往往只能浅显地用“高兴”、“愉快”等词概括歌曲的表现情绪,并不能真正地深入体会其内在含义。这时就可以略加语言点拨:“你喜悦时通常会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说:“用舞蹈动作表现;”有的说:“会情不自禁地哼上一曲。”等等。教师再点拨:“那么,请你用这些属于自己的方式把内心的喜悦表达出来。”全班学生有的用快乐的歌声来表现,有的用模仿骑马、有的模仿射箭等动作来表现,每个学生都尽情地用各种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身临其境的置人于快乐的场面之中。

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着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

三、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视野能力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安排的喷呐独奏曲《百鸟朝风》、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断、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齐唱《歌唱祖国》等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跳民族舞,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四、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有学生在歌表演或者律动中,动作笨重、呆板,老师要及时制止其他学生的取笑行为,并给予耐心辅导,纠正动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还有,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回答得好的学生要用肯定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赞誉的喜悦,回答得较差的学生,尽量不用否定性语言加以评价,而是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并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老师少一份居高临下,学生就多一份自信与热情。

总之,通过研究课程内容,准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审美情趣为出发点,同时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