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学派:傅斯年、陈寅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史料学派:傅斯年、陈寅恪

一 傅斯年的“史学便是史料学”

二 陈寅恪的“以诗文证史”



一、傅斯年的“史学便是史料学”

把西方的历史学移置到中国来,把史学的立足点放在史料上,把自然科学的知识应用到史学研究中。



二、陈寅恪的“以诗文证史”

贡献:史料的扩充与考释;方法的缜密;议论的精到。

陈寅恪被认为代表资产阶级学术的最高水平,是梁启超、王国维去世后首屈一指资产阶级史学家。但在一段时间里,许多人不知道他,因为他不写通史之类的,而是研究很深的问题。当时有教授的教授之称。

他学问如此之大,但连大学毕业的文凭都没有,其实他念的大学还不少。十几岁在日本,二十几岁到德国,又在法国、瑞士、美国念了十年书,三十岁重到德柏林大学研究梵文。他为研究学问只去学习,不要文凭,往往快取得文凭了,他却走了。三十五岁时到清华研究院当导师时全凭内行学者的识见,因为当时还没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当导师后逐渐受学界推崇。

其学术特点:

(1)掌握非常丰富史料,通晓十四五种文字,包括英法德日为现通行的文字,欧亚的古代文字如希腊、拉丁、阿拉伯、波斯、巴利、梵文等,中国少数族文字为蒙、满、藏、西夏文等。

(2)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成就。1929年清华研究院停办后,任清华大学文史哲三系合聘的教授,后任文史两系教授直到抗战。他虽不任哲学系教授了,但哲学还是很有造诣的。冯友兰当时要出哲学史的书,商务印书馆请陈寅恪和金岳霖作审查报告,冯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还要经陈寅恪审查,可见陈寅恪的哲学造诣。陈寅恪特别在宗教史上研究精到。在文学上对诗、小说都有研究,有《元白诗笺证考》、《论再生缘》。在史学上特别对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有研究,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制度述论稿》。元史的许多问题也须由他来解决,因为他懂许多语言。他自称先秦史不敢摸,但研究先秦史的人向他请教,他讲讲的头头是道。他还是《明清史料》的编委。他当清华史学导师时也兼任语言学导师。

(3)精于考证。特点是用常见的材料,不用偏僻的材料。《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只引《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不用杂史。这种方法说明他读书认真,善于发现问题;以正史证正史,《元白诗笺证考》是典例。诗反映历史是不自觉的,所以一般不会伪造;注意运用小说中的史料,小说是作者的虚构,但其中有真实的东西,虚构多是在故事中虚构,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则是真实的;善于从

各种现象上进行联系,不是单纯的考证,往往在考证之中或考证之后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尤其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联系分析入微,发挥精细,其考证《崔浩与寇谦之》,虽题目是两个人,但在内容上把两个人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广泛联系起来,所谓小题大做(写论文小题大做,大题小做都不容易)。有人讲他的文章充满了辩证法,有人评价他“辨正而不唯物”。资产阶级史学家确实是能掌握辩证法的。解放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并受聘为中央文史馆馆长。眼睛失明,党和政府待他很好,专为他铺了白色道路供他散步。五十年代初刘大年到莫斯科作报告,介绍资产阶级史学家时即以陈寅恪和陈垣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