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优教教案

合集下载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简单电路的测量。

4. 让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一些基本的电路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4. 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原因、电路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流和电路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流的形成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路实验器材(如灯泡、导线、开关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色笔。

3. 教学课件:电流和电路的相关图片、动画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灯泡发光的现象,引出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3.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讲解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重要性。

4.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演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身体验测量电流和电压的过程。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请简述电流的概念。

2. 请说出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请演示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

八、课后作业1. 请绘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2. 请分析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电路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电流和电路》教案共3篇

《电流和电路》教案共3篇

《电流和电路》教案共3篇《电流和电路》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2. 理解电路概念和基本元件。

3. 熟悉Ohm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4. 能够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

二、教学重点1. 电流及其定义、单位。

2. 电阻、电流的关系。

3. Ohm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Ohm定律的应用。

2.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

四、教学内容1.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电流是指电荷在物质中的流动,其单位为安培,符号为A。

2. 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元件。

电路是指一个或多个元件构成的电器装置,用来实现电能传输和控制。

电路的基本元件有电源、导线、开关和负载。

3. Ohm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Ohm定律是指在电路中,电阻两端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U=R×I 。

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电学基础概念,如电荷、电场、电势能等。

2. 讲解:介绍电流的定义和单位,以及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元件。

3. 示范:演示电路搭建和电流计量的过程,引导学生熟悉电路的交流和直流形式,以及电流的计量方法。

4. 练习:让学生根据Ohm定律的表达式,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并帮助他们理解Ohm定律的应用。

5. 拓展:提示学生了解常见的电路故障,比如电路短路和电路开路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五、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电路组成、电流计量和计算公式等内容。

2. 实物演示:展示实际电路装置,让学生直观感受电路的搭建过程和电流计量方法。

3. 计算练习:布置电路计算题,提供计算表格和答案解析等资源。

4. 交互讨论:进行电路案例分析和故障诊断,引导学生寻找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法。

六、教学评价为了确保学生对电路和电流的掌握,可通过以下评价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1. 考试评估:布置课后测试,测试学生对电路中电流和电阻的计算和应用能力。

2. 问题解决: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检测学生对电路故障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电器装置,反映他们对电路和电流的理解和应用。

电流与电路教案

电流与电路教案

电流与电路教案【篇一:《电流和电路》教案】电流和电路1、教材分析《电流和电路》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的第二节,本节内容属于电学基础知识,其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

从教材地位上讲是电路的入门知识。

电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过去是放在力学学习之后。

但是“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

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

一开始在“想想做做”这个栏目提出:“怎样连接才能控制灯泡发光?”然后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是能够接受的,而且也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一闭合开关,灯亮了,门铃响了,电动机转了),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获得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控制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简单的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2)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的的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电流和电路》优教教案

《电流和电路》优教教案

二、电流和电路(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2.知道电路的组成。

3.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

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

5.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6.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7.能够根据实际电路画出它的电路图,能根据文字叙述的要求画出它的电路图。

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三)教具: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各一个,磁性黑板一块,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块。

(四)教学过程一、电流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内容P10第三段,试说出电流时怎样形成的。

学生:看课本内容后回答: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教师:讲解电流方向的规定,并引导学生说出图11-2-2中的电流方向。

学生:说出图11-2-2中电流的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认识电流方向的规定。

二、电路的构成观察与实验:电路的连接引出电路的组成。

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

(2)用电器:指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如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

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

(4)导线:传送电流。

三、通路、断路和短路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此时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如图所示:2、断路:断开的电路,也叫开路。

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如图所示: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或用导线把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在一起。

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并使导线绝缘皮燃烧。

连接电路时必须避免短路。

如果电路是接通的,但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这种情况叫做该用电器被短接。

观察与实验:短接小灯泡按描述做实验,想一想,为什么当用一根导线接在一个小灯泡的两端,你会看到这个小灯泡熄灭了,而另一个小灯泡还发光?教师总结:实验现象表明,这个小灯泡被短接而熄灭,电流流经外加导线而绕过了这个小灯泡。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将在下次课堂上对作业进行讲解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c.如何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2.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指导:教师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a.测量给定电路的电流,并计算出电流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电流和电路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电流的定义、单位、基本性质以及电流的计算方法,理解电流与电荷的关系,了解电流在电路中的作用。
2.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定义、分类,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够分析简单电路的电流和电压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基本测量工具,掌握基本电路连接方法。
1.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知识充满好奇,对新奇物理现象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可能对电流的形成、电路的连接等抽象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对实验仪器使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指导。
3.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不一,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分享观点,而部分学生较为内向,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3篇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3篇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2. 理解并可以绘制简单电路的电流分布图;3. 可以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4. 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 电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数目。

- 电流方向:电流的正方向由正电荷到负电荷,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 电流的测量单位:安培〔A〕。

- 电流的连续性:电路中的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是连续的。

2. 电流分布图:- 电流的分布取决于电路的连接方式。

-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保持不变。

-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3.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元件中保持不变。

- 根据欧姆定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可以通过公式 I = V/R 计算。

4.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教学步骤:1. 引入电流的概念,介绍电流的定义和根本特性。

2. 结合电流分布图的绘制,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电流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分布。

3. 介绍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计算方法,讲解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4. 介绍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计算方法,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5. 练习题训练,让学生通过计算题稳固所学的电流计算方法。

6. 总结和回忆所学知识点,强调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

教学手段:1. 演示实验:通过演示电路中的电流分布和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2. PPT:利用多媒体展示电路图和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流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才能。

4.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展计算和分析,稳固所学的电流计算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和答复,检查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熟练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会根据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并选择器材并进行实验,从而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新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探究结论的正确性不做评价。

新教材更突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2、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实验仪器:小灯泡多只(不同规格)、电键、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等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激智启疑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灯泡就会发光。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并联电路电流值之间什么关系呢?安排学生可以先初步实验,并先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什么关系。

二、开放思想、大胆猜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猜想: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

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第一章:电流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流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使学生掌握电流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1.2 教学内容电流的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表示方法: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示意图解释电流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电流的方向。

1.4 教学步骤1. 引入电流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电流的形成。

2. 讲解电流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3. 通过示意图,解释电流的方向。

4. 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电流的方向。

第二章:电路的基本组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使学生掌握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功能。

2.2 教学内容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各元件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导线传输电能,开关控制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示意图展示电路的组成。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各元件的作用。

2.4 教学步骤1. 引入电路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电路的作用。

2. 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个元件的作用。

3. 通过示意图,展示电路的组成。

4. 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各元件的作用。

第三章:电路的连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使学生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依次连接,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并联电路:各用电器并列连接,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示意图展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4 教学步骤1. 引入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思考串联和并联的区别。

2. 讲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通过示意图,展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

4. 进行实际操作,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第四章:电流的测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流的测量方法及工具。

使学生掌握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和电路中的基本元件;3.理解电流和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电流的定义和性质–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

–电流的基本性质:•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流动的方向决定,被约定为正电荷的流动方向。

•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成正比。

2.电流的测量方法–安培表的使用方法:•安培表的原理:–安培表是通过在导线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来测量电流的。

•安培表的使用步骤:1.断开电路,将安培表的正负极连接到断开的导线两端;2.打开安培表的电源开关,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取电流值。

3.电路中的基本元件–电流的产生元件:•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电路中产生电流。

–电流的控制元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的状态,可以打开或关闭电路,控制电流的流动。

–电流的消耗元件:•灯泡、电阻等:在电路中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4.电流和电路的应用–电流的安全应用:•电路中的保险丝:在电路中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保险丝会断开电路,防止电路短路和损坏。

–电流的利用应用:•电器和电工设备:电流的应用广泛,如电灯、电冰箱、电风扇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利用教具或实际物品向学生展示一个电路,让学生观察电路中的元件,并引导学生思考元件之间的关系。

2.讲解电流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多种形象生动的方式向学生解释电流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的含义。

3.演示电流的测量方法–准备一台安培表,向学生解释安培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如何用安培表测量电流。

4.介绍电路中的基本元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电池、开关、灯泡等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并解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5.探究电流和电路的应用–设计几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开关控制灯泡的明暗等。

【教学设计】《电流和电路》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电流和电路》精品教案
课堂
反馈
1.请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2.请分析如下的电路。
(1)此时,电路处于什么状态?
(2)开关闭合,灯泡发光吗?
(3)出现了什么问题?
(4)如何改正,电路连接是正确的?
(1)断路。
(2)不发光。
(3)电源短路。
(4)
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知识。
反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情况。
作业
1.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2.介绍常用元件的符号:
电池、开关、灯泡、电动机、电铃、交叉相连导线、交叉不相连导线。
3.练习:请画出如下实物的电路图
开关断开时,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用电器不能工作;开关闭合时,电路处处连通,用电器工作。
学生练习画法。
介绍元件符号和电路图的画法。
画图技能训练。
小结:由前面的实验,同学们总结一下,一个最简单的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介绍:
生活中的电源种类很多,如各种于电池、蓄电池、发电机、学生电源等。
生活中的用电器更多了,如电视机、空调机、冰箱、电脑、洗衣机、微波炉、电灯等。
生活中的开关。如按钮开关、摇头开关、铡刀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温控开关、感应开关等等。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课题
电流和电路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体会电路的组成,及从能量的角度认识各部分的作用。
2.知道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能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够识别通路、断路和短路,知道短路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画电路图,了解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实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教师操作,请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的工作状态。
将小灯泡与电池用导线连接。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5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5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5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电流的概念,掌握电流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了解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电路的概念,了解电路的分类,学会分析简单电路的连接方式,如串联和并联电路,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5.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实验报告,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收获。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流和电路的学习将更加深入。但由于电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3.引入新课:电流和电路。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电流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1)电流的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单位:安培(A),讲解电流单位的由来及换算关系。
(3)电流的计算方法:电流I =电荷Q /时间t。
(4)通过示例计算,让学生理解电流的大小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三)教学设想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如闪电、电流表指针偏转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
1.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电流和电路的现象,降低知识点的抽象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3篇

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3篇

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3篇电流和电路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⒈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⒉知道电流表的用处的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⒊在试验探究中,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熟悉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难点是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教学预备:演示用器材:教学电流表一只、同学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假设干、电流表活动挂图。

同学用器材:同学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假设干。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同学活动说明:一、电流是什么?①复习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②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

〔板书课题〕③教师提问: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推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④教师讲解:水管中的水,向肯定方向流淌,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肯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

电流同水流一样也有大小,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

板书:电流。

⑤指导同学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展单位换算。

回忆,答复思索、答复仔细听讲、领悟阅读、思索电流定义的引出不必太冗杂,用水流类比的方法同学很简单承受。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①教师展现电流表实物,告知同学通常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A。

②让同学观看同学用电流表,进展分组商量,然后答复教材P72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⑴—⑸条。

③教师检查探究结果,然后利用电流表活动挂图再次演示电流表的读数。

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⑤指导同学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使用说明”和观看教材P73图13—36,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章。

⑥组织同学以组为单位进展电流表的连接,并画出相应的电流图,教师巡察指导。

⑦教师组织同学归纳总结电流表的连接然后进展示范,强调留意事项。

初三物理电路电流教案【5篇】

初三物理电路电流教案【5篇】

初三物理电路电流教案 精选篇1初三物理九年级全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第1节 两种电荷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4、 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

《电流和电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的定义和电流的计算方法。

2.掌握物质导电性质和电阻的概念。

3.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4.分析并解决电路中的串联、并联和混合连接问题。

5.了解简单电路中的电源、导线和电阻的作用。

【教学重点】1.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电路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3.串联、并联和混合连接电路的分析和解决。

4.电源、导线和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电路中电流的分布和电压的分布。

2.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0分钟)1.播放与电流和电路相关的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思考。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电流吗?电流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二、电流和电阻的介绍(20分钟)1.定义电流: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积的电荷量。

2.计算方法:I=ΔQ/Δt,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3.物质导电性质:金属、电解质和电离气体等是导电体,绝缘体是不导电体。

4.电阻的概念: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5.电阻的计算方法:R=V/I,电压和电阻成正比。

6.提示学生观察实验装置,讨论电流和电阻的实验现象和数值。

三、电路的介绍(20分钟)1.定义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阻等器件组成的,能使电流通过的闭合路径。

2.电路的分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合连接电路。

3.串联电路特点:电流相同,电压分布可相加。

4.并联电路特点:电流分布可相加,电压相同。

5.混合连接电路的分析:将电路划分为串联和并联部分,逐步解决电流和电压的计算问题。

6.提供一些电路图,引导学生分析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四、电源、导线和电阻的作用(20分钟)1.电源的作用:提供电流的能源。

2.导线的作用:传输电流的通路。

3.电阻的作用:调节电流的大小。

4.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路,讨论电源、导线和电阻的作用。

五、电路问题解决与拓展(30分钟)1.提供一些电路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电流和电路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2.知道电路的组成。

3.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

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电源有正负极。

5.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6.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7.能够根据实际电路画出它的电路图,能根据文字叙述的要求画出它的电
路图。

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
(三)教具: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各一个,磁性黑板一块,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块。

(四)教学过程
一、电流
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内容P10第三段,试说出电流时怎样形成的。

学生:看课本内容后回答: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教师:讲解电流方向的规定,并引导学生说出图11-2-2中的电流方向。

学生:说出图11-2-2中电流的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认识电流方向的规定。

二、电路的构成
观察与实验:电路的连接
引出电路的组成。

1、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

(2)用电器:指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如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

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

(4)导线:传送电流。

三、通路、断路和短路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此时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如图所示:
2、断路:断开的电路,也叫开路。

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如图所示: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或用导线把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在一起。

电源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并使导线绝缘皮燃烧。

连接电路时必须避免短路。

如果电路是接通的,但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这种情况叫做该用电器被短接。

观察与实验:短接小灯泡
按描述做实验,想一想,为什么当用一根导线接在一个小灯泡的两端,你会看到这个小灯泡熄灭了,而另一个小灯泡还发光?
教师总结:实验现象表明,这个小灯泡被短接而熄灭,电流流经外加导线而绕过了这个小灯泡。

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为了简便,通常不画实物图,而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种元件。

出示示教板或画有各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片,并作说明。

四、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示范:画出图1的电路图(图2)。

介绍课本P13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学生练习:
(1)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

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2)变换一下图1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

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3)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五)课堂小结:电路组成,元件符号,三种电路,电路图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