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物理大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课程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教具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二、引入新课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三、力的平衡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叙述)四、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教师演示课本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学生回答)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演示)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演示)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六、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八、作业《能力培养》习题(四)说明本节课有三个重要环节.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给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重要意义有两方面,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力的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本节课的教学实属学生教学,通过创造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优秀教学案例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挑战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组织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他们总结二力平衡的概念、条件和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展示二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创设问题情境,如设计一些有关二力平衡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二)问题导向
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思维。
2.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相关数据,让学生自己发现二力平衡的规律。
3.组织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关注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等,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结合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决课后习题第4-6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践应用: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二力平衡现象,并记录下来,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尝试分析生活中的二力平衡问题,如物体在斜面上的平衡、杠杆平衡等,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拓展提高:
-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课后习题第7-10题,涉及二力平衡的拓展应用和难点问题。
-学生能够将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运用到二力平衡问题中,解决一些复杂的平衡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进行二力平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安排二力平衡实验,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从而深入理解二力平衡的原理。
4.创设互动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思考,教师适时进行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教师提供一些与二力平衡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推拉门、平衡木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对物理现象的敏感性。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二力平衡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知识、代数知识等,培养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思维。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给予个别辅导。
3.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2节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2节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什么是二力平衡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的状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

2、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二、学情分析二力平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静止在课桌上的物理课本,学生都知道物理课本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课桌对它支持力,并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第七章力的知识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学习二力平衡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和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课“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我巡视指导,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一、情景导入1、回顾复习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请思考: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也受到了力,但为什么还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课题二力平衡。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活动 1⑴学生仔细阅读教材20—21页,了解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⑵小组内交流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一) 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活动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然后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⑴提出问题: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这两个力需要满足什么条件?⑵猜想与假设: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上线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砝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解《二力平衡》教学目标双项表说明:1.学习要求分为三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分为了解、理解、掌握;过程与方法:指的是具有观察、描述、归纳和分析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包括反映、体验、领悟。

2.检测方法分为口头检测和书面检测;检测题型包括:A.填空、B选择、C做图、D实验与探究、E计算与运用。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设计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分为力的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

本节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本章前两节已学习了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为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其次,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摩擦力和浮力等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

再次,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

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重点难点的确立(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是学生进行力与运动关系分析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点。

(2)难点:力的平衡概念的建立是难点;由于初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处于萌芽状态,对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分析、判断能力比较弱,所以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本节的难点。

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也是一个小的难点。

(三)、教材前后联系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

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关于教学过程设计(一)、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列举至少三个应用二力平衡的例子,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2.完成教材第8章第2节后的习题1、2、3,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每道题的解题思路。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二力平衡条件中的“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这两个条件。要求实验步骤清晰,数据记录准确,并分析实验结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二力平衡条件。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3.各小组汇报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实验中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二力平衡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基本概念: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阐述二力平衡的条件。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二力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知识应用: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力平衡条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对二力平衡现象的理解和体会。
3.教师强调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二力平衡知识,并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力的平衡;2.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3.能够应用二力平衡的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力的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3.实例分析:应用二力平衡原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1.学习二力平衡的条件;2.实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呈现一个能够触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或场景引入本节课内容;2.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分组讨论二力平衡的条件,并与其他小组交流讨论;3.实验探究: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提取规律;4.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引导学生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木制的长梁平放在两个支点上,上面放置了若干不同重量的物体,梁没有倾斜,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自主分组进行讨论,讨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并列出自己的观点。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解和交流。

3. 实验探究(15分钟)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数据,提取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个钢尺放置在两个支点上,确保钢尺处于水平状态;2.在钢尺上的不同位置放置不同质量的物体,记录下观察结果;3.分析实验结果,提取二力平衡的条件。

4.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关于二力平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

例如:案例1:在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使用吊车把重物吊起并悬挂在空中,这就涉及到吊车与重物之间的二力平衡。

假如吊车的臂长为10米,重物的质量为5吨,如果要保持二力平衡,吊车臂上应该施加多大的力?案例2:小明用绳子固定了一个木制的平衡木在地面上,平衡木的长度为6米,木条的质量为10kg,小明站在离木制平衡木一端2米的位置上,如果想让平衡木保持平衡,小明的质量应该是多少?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分组讨论并解决上述案例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2节《二力平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2节《二力平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2 二力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2、知道二力平衡的意义3、记住二力平衡的条件4、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1、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2、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三、教具:滑轮、钩码、细绳、纸板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回顾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板书:不受力——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你发现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吗?(请学生例举一些)提问:他们受到力的作用吗?学生回答:受到力的作用。

(请学生说出受到了哪些力?)提问:牛顿第一定律说不受力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在现实中物体受了力仍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板书:受力——静止或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怎么会事?你想得通吗?(二)新课教学原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理想状况下,而在现实中我们把物体受了力仍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所受力称为平衡力。

(板书)现在请大家说出你身边的平衡力。

(学生先讨论,后抽学生回答)平衡力中二力平衡是最基础的,既物体受到二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我们先研究二力平衡,即: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1、做一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前期准备:实验器材、活动记录单。

)(投影:“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提供的器材,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第一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的大小关系。

第二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的方向关系。

第三步:设计探究物体平衡时二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二力均衡。

2、经过实验研究,理解二力均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均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体验什么是二力均衡2、经过研究活动,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二力均衡的条件及在均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的状态。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培育学生的察看、剖析和实验研究能力。

2、在研究实验中,培育学生的沟通、合作意识二、学情剖析二力均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是生活中常有的物理现象。

学生对二力均衡知识有必定的感性认识,比方静止在课桌上的物理课本,学生都知道物理课本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课桌对它支持力,并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第七章力的知识及牛顿第必定律的基础上学习二力均衡知识,已经具备了必定的研究方法和经验,为学习本节知识确立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合作研究,而后自己得出结论,我巡视指导,进而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

要点:二力均衡的条件难点:研究二力均衡的条件一、情形导入1、回首复习牛顿第必定律:全部物体在没有遇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请思虑: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也遇到了力,但为何还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 二力均衡。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学生活动1⑴学生认真阅读教材20—21 页,认识什么是物体的均衡状态。

⑵小组内沟通什么是均衡状态均衡状态是指物体遇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物体处于均衡状态(一) 二力均衡的条件学生活动 2研究二力均衡的条件教师指引学生依据生活经验猜想,而后拟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⑴提出问题: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互相均衡,这两个力需要知足什么条件?⑵猜想与假定: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向来上线⑶拟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把小车放在圆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头的托盘里加砝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8.2二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8.2二力平衡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8.2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二力平衡的定义: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 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二力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如荡秋千、走钢丝等,引发学生对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通过挂图和模型,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使学生明确二力平衡的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平衡现象,如提水、举重等,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实验演示:进行二力平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二力平衡的题目,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二力平衡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力平衡条件:1.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 大小相等3. 方向相反4.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应用:1. 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2. 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为10N,向东,另一个力为10N,向西,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向东的力和一个向南的力,两个力的大小均为15N,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的第2节,主要讲述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二力平衡的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能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

2.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 二力平衡的应用:通过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计算物体的质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以及如何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辆悬挂在天平上的物体,提问学生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2. 知识讲解: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通过示例和图示使学生清晰理解。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解释原因。

5. 应用拓展:让学生思考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骑行时的平衡、建筑物的稳定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二力平衡1. 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能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

2. 条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解释原因。

(1) 一本书静止在桌子上。

(2) 一辆自行车在平坦的道路上匀速行驶。

(3) 一块砖悬挂在绳子上,绳子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 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到的二力平衡。

3. 二力平衡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够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平衡尺、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悬挂在空中的钩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钩码的状态。

学生回答:钩码处于静止状态。

教师提问:钩码为什么能够保持静止状态呢?引导学生思考并猜想。

2. 知识讲解: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让学生观察并分析题目中物体的受力情况。

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解答,并解释答案的合理性。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几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答案。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并讲解疑惑。

5. 实验演示:教师利用平衡尺、钩码、细线、弹簧测力计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二力平衡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并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力平衡条件:1. 大小相等2. 方向相反3.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应用:1. 静止状态2.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只有同时满足时,物体才能处于平衡状态。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A.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C.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直线上答案:B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演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成绩
二力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二节
教学设计基础分析
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新课讲解跟踪练习知识扩展平衡力与
相互作用
力的比较
二力平衡
条件的应

合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体、等大、反
向、共线,在第七章第一节《力》
中,我们还学过相互作用力,现在
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异同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如果一个物
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
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一定是
对平衡力,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
平衡的条件。

现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做一下
导学案上的例一。

例一(2016.天津中考)直升机
沿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在竖直方
向上受到升力F、重力G和阻力f,
下面关于这三个力的关系式正确的
是(c)
a.F>G+f
b.F<G-f
c.F=G+f
d.F=G-f
从例一里我们把G和f看作一个力,
我们可以引出一个合力的定义:
回忆知识点,和
老师一起总结
做题
思路,区分平
衡力和相互
作用力,不会
再以后的做
题中有疑问。

通过跟踪练
习让学生对
知识点的理
解更透彻。


时引出合力
的定义。

拓展知识,为
以后的学习
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课程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平衡力与平衡态之间的关系;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道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领略到物理知识的神奇。

【教学方法】讲解法、指导探究法、归纳法【教学重点】平衡力与平衡态之间的关系;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的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钩码5个、细线两根、小车一个、导轨(两端带定滑轮)一个×5组。

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概念2.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探究活动[课题] 实验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当堂检测】1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国旗匀速地上升时,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吸引力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旗的拉力C、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3、下列各图中,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二、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二力平衡的条件(2)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1)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演示:通过欣赏2016春晚杂技节目《直挂云帆》引入新课,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2)师叙述:杂技演员在钢杆顶端处于什么状态,受到哪些力,这些力有什么特点。

(引出二力平衡概念,进行新课教学)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二力平衡的概念[试一试]学生对三个场景进行受力分析“平衡木上静止的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匀速行驶的汽车”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二力平衡的条件,师生共同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二力平衡的条件的猜想“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反,是否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以及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猜一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议一议]师生通过讨论研究三种实验方案[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a.控制木块两端拉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通过改变托盘中砝码的质量来改变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探究木块在拉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改变两盘中砝码的质量,使其不再相等,再观察木块的运动状态木块的运动情况会怎样?说明了什么?b.控制木块上两个拉力大小不变,且在一条直线上,改变拉力方向,探究木块在拉力方向满足什么条件时能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
4.举例说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将二力平衡条件应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3.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准确把握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课程,如荡秋千、天平等,让学生感受二力平衡的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体验二力平衡的条件。如在水平面上放置一个物体,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沿不同方向拉动物体,观察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4.了解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掌握知识与技能:
1.实践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二力平衡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理论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二力平衡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学习习惯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实际问题中二力平衡的判断和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均衡教课方案成绩二力均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二节1/1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均衡教课方案教课方案基础剖析教材剖析(本节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学情剖析教课目的设计本节出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中的第二节《二力均衡》。

主要波及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力的均衡观点、二力均衡条件及其应用。

二力均衡是物体受力均衡问题中最简单的一种状况,在力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既是牛顿第必定律的持续,又是此后学习其余力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二力均衡是联系新旧知识的一个枢纽。

学生已经经过了牛顿第必定律的运动的学习,已经有了相关力和运动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供给了基础。

本节为八年级下册,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对于研究实验的这类学习方法已经基本认识,故对本节课的学习供给了基础。

没学习这节课从前,学生会存在必定的思想定势,对这节课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比方;当推桌子推不动时,学生常常会以为给桌子的推力小于阻力,因此推不动;当电梯匀速上涨的时候,拉力必定大于电梯的重力。

这样的思想阻碍会影响学生对均衡力的影响和应用。

知道均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物体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均衡力,最简单的均衡情知识与技况是二力均衡;能目标理解二力均衡的条件;会划分均衡力与互相作使劲;能利用均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均衡问题。

察看生活中力的互相作用现象,思虑力的互相作用的规律;过程与经过实验研究力的互相作用规律;方法学会从剖析一个物体上受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均衡关系。

2/1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均衡教课方案感情、态度与值观经过察看、实验、等学习活动,培育尊敬客观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培育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经过鼓舞学生着手、勇敢怀疑、勇于研究,可提升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想习惯。

教课要点什么是均衡状态教课要点与 二力均衡条件难点教课难点 二力均衡条件的应用启迪式教师启迪指引合时提出拥有启迪性和导向性的问题,指引教课策略学生剖析现象、研究规律;与方法议论式经过察看、议论、实验、研究原由、概括总结,培育学生的思想能力和气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2 二力平衡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2 二力平衡 教案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平衡态以及平衡力;(2)知道二力平衡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3)进一步区分平衡力以及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3)通过习题巩固加强学生对二力平衡的灵活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2)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硬卡片、棉线、铁架台、钩码、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多媒体展示:观察思考:静卧在水中的桥梁,静置在桌面的水杯,被匀速吊起的货物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它们受到力的作用了吗?若受到,它又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进而引导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2.师叙述:在上节课学习中已进一步了解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吗?(引出二力平衡概念,进行新课教学)(二)引导解读,进行新课1.平衡态、平衡力的概念[思一思]学生对三个场景进行受力分析。

[点拨]场景分别为“匀速”和“静止”,我们把这两者都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小结归纳]平衡态:物体处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就叫平衡态。

教师提示:“平衡”概念应包括静平衡(静止)和动平衡(匀速直线运动)两方面。

[小结归纳]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教学(30分
钟)(一)二力平衡
上面的现象中潜水艇和飞船,两者都处于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而书本和电灯都处于静止
状态。

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二力
平衡?
思考:是不是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就一定会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运动状态
呢?也就是说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呢?
演示:用手拉着钩码加速往上提。

引导学生思考:
(1)钩码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手往上提钩码
时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吗?
(2)这说明了钩码受到的两个力是平衡力
吗?
思考: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受到的两个
力应该满足什么条件?下面我们通过桌面上
的小车进行探究。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图1
如图1,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向挂
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放钩码。

思考:
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用力的
示意图画出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

下面就让小车保持静止,看一看它受到的两
个拉力应该满足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提出问题: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
它受到的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力的大小、方向、作
用点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3)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
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呢?
(图1是否可以作为参考?)实验时如何改
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归纳:
平衡状态:把物体处
于匀速运动状态和静
止状态都称为物体处
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当物体在
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
平衡状态时,就称为
二力平衡。

学生交流回答:
钩码受到重力和拉力
两个力的作用。

因为
钩码做加速运动,没
有处于平衡状态,所
以重力和拉力不是平
衡力。

这说明一个物
体受到两个力作用,
这两个力不一定是平
衡力。

教师引导学生把探究
中的问题思考清楚然
后让学生动手实验,
记录数据,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作用在同
一个物体上的两个
力,必须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并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简单地说,就是:同
体、等值、反向、共
线。

物体受两
个力作用
保持平衡
的情况最
简单,所以
先来研究
这种简单
的问题。

应使学生
认识物体
受两个力
作用时并
不总能保
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由此引出
二力平衡
的条件。

充分发挥
实验在物
理教学中
的促进作
用,帮助学
生理解物
理概念和
规律。

这里
采用的方
法是从特
殊到一般,
从具体形
象到抽象
概括,由浅
入深,符合
初中学生
的认知规
律。

答案:
是()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
6.关于足球受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球只有受力才能运动
B .足球受平衡力,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 .足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不一定受力
D .足球踢出后继续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 答案:D 二、填空题
7.重力为400 N 的某学生站在静止的电梯里受到 和 ,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和 ,该同学受到电梯地板对他向上的作用力等于 。

答案:重力 支持力 地球 电梯 400N
8.如图6所示,用尺子猛力将下面的棋子击出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飞出而是落到正下方,是由于它们具有_______;如图7所示,如果用尺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紧挨被击打棋子上面的棋子会前移,是因为它受到________的作用。

图6 图7
答案:惯性 阻力
9.假设质量为m 的冰雹从高h 处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与冰雹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则该冰雹降落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可以认为冰雹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

答案:
三、实验题
10.如图8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
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
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
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8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8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

其主要原因是 。

A .减少阻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 .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 .小卡片容易扭转
答案:(1)相反 钩码数量 (2)不能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把小纸片剪成两半 (4)A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