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文化维度研究

合集下载

新建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理念的建构与进化——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

新建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理念的建构与进化——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

公关论坛新建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理念的建构与进化――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文/周兰兰 鲁石摘要:新建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理念建构应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顾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定位的顶层设计。

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学校在寻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耕职业教育的基础上,逐渐凝练形成的“尚同于学 尚礼于人”的核心文化理念,并以其引领学校发展,最终实现了“儒墨文化”在新建高职院校中的创造性转化与运用。

其大学文化理念的建构与实践探索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建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建构引言高职院校不仅承担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使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建高职院校日益增多,大学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的大学生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一、文化定位:大学的文化使命与文化自觉(一)大学文化应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文化本位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作用是促进和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文化问题,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文化的价值取向。

当代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经历革命与时代洗礼,构筑“兴文化”的重要堡垒,建设“育新人”的重要阵地。

大学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源泉)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时代特点,注重文化转型,主动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对文化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优秀的文化保障。

这种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文化自觉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与社会责任所在[1]。

(二)大学文化应引领学校特色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新增高职院校很多,但大学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进而导致高职院校组织趋同:办学目标趋同,以示范院校水平或升格本科为目标;专业设置趋同,热衷于设置低成本专业或热门专业;人才培养趋同,重“技”轻“人”,热衷于模仿国外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培养模式,忽略制度和文化差异。

这种人云亦云式的盲目跟风,造成了高职院校办学千校一面,缺乏特色与创新的局面,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遭受实践桎梏。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摘要]从不同维度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会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赋予学校文化以意义,全面理解和建构学校文化系统,将有利于探察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及相关关系,建构理想的学校文化模式,创造适宜的学校组织氛围,同时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校组织文化维度一、学校组织文化维度研究的意义1.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从不同维度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会使人们从不同层面挖掘学校文化的意义,更加明晰学校文化现状,了解所处的文化层次结构及文化功能,提升师生对文化建设的了解度和认知度,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维度研究,其要旨在于多视角审视学校文化现象,形成科学的学校组织文化观。

2.通过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寻找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文化内部要素及其结构的梳理、组织行为的研究、组织氛围的透视等,判断学校发展的健康状况,发现学校文化建设各要素、因子间的因果关系,探明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出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3.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学校文化内部要素的整合。

伯顿·克拉克认为,对于一个复杂的组织而言,其内部的整合体现为两个基本维度:结构性整合和规范性整合。

结构性整合主要是通过组织中人们或群体间的互动联系来实现的,规范性整合则来自组织成员共享的信念、态度和价值。

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场理论”(field theory)——“行为=f(人·环境)”,即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来解释学校组织行为,通过学校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情感关系、权力关系、利益关系等的研究会使结构性整合更加合理。

另一方面,通过剖析学校文化内部要素,查明各要素在现实中的作用和状态,提炼升华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默许假设或核心价值观,将有利于达成文化的规范性整合。

4.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拓展学校文化功能开发的视角。

职业院校办学特色论

职业院校办学特色论

院校 的办 学特 色 包括 德 育 工作 特 色 、课 程体 系特 色 、 习 实训 特 色 、 实 培养 模 式特 色 、 生 管理 特 色 、 学 校 园 文化 特色 、 教师 培训 特 色 等方 面 。 总之 , 业 职 院校工 作 所涉 及 的所 有 领 域都 可 以创 新 ,都 可 以
“ 特色” 究竟是什么?根据 《 现代汉语词典》 智者 见 智 , 法不 一 。对 办 学 特色 内涵 的认 识 , 的 说 笔
解 释 ,特 色 ” “ 就是 “ 物 所 表 现 的独 特 色 彩 、 格 事 风
等” 。与一般相比, 特色具有独特的单一性 ; 与共性 业 院校 特殊 性 或 个性 在 办学 过 程 中 的体 现 ,独 特

要: 何谓职业 院校 的办学特 色? 办学特 色的 内涵与特征 为何?职业院校怎样才 能办出特 色?这已成 为备 受
广 大职教 工作者 关注的问题。职业 院校只有准确定位 、 发挥优势、 打造品牌 、 不断创新 , 才能办出 自己的特 色。
关 键 词 :职 业 院校 ; 色 ;办 学特 色 特 作者简 介 : 和 平, , 级教师 , 长 , 周 男 高 所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职 业教 育 管 理 ; 曦 , , 理 讲 师 , 周 男 助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职 业技 术 教 育 学 。 中 图分 类 号 : T O G l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6 4—7 4 (0 )3 0 2 — 3 7 7 2 1 2 — 0 1 0 1
教 管 人 职 业 院校 的办 学 特色 由职业 教 育 的特 殊 属性 校 建 立 区别 的办 学 模 式 、 学 模 式 、 理模 式 、 所决 定 。职 业 院校依 靠特 色 进行竞 争 , 依靠 特 色求 才 培 养模 式 等方 面 的总 和 。 办学 特色 是 学 校形 象

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特 色优 先 。提 升 校 园文 化 软 实力 对 高职 院校 的科 学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现 实意 义 。 高职 院校 提 升 校 园文 化 软 实 力 必 须拓 展 的 主 要 途 径 包括 : 自觉 培 育 学校 人 文 精 神 , 动 加 强具 有 高 职 特 点 的 思 想政 治教 育 , 力 开展 社 团 活 动 , 主 大 以及 不

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对高职院校的科
学发 展具 有 重要 现 实意 义
1 . 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必 然要 求
因素而存 在的软实力形态 。在“ 软实力 ” 构成要 素 中, 文 化软实力是基石 , 是构成软实力的深层魅力 。
文化软实力就是文化创生 力。 它展 开为两个基本
是着眼于发展 , 坚持以人为本 。 因为 “ 文化是人类 的创 造物 , 既是文 化生成 发展 的起点 和动力 , 人 也是 文化
展 的道路 。 提高高职院校 文化软实力就是学校在激烈
竞争 的社会形势 下 , 求 自身 生存 发展 过程 中 , 园 谋 校 文化产生 出一种更为强大的传承创新 、 竞争感召力量 。
展开 自身的 目标与归宿 ” 校园文化软实力 的提升 , 。 必
定 高度关注 “ ” 人 的问题 , 致力 于“ 人性 塑造” “ 、身心开 发” “ 、道德人生 ” 这样 三个维度 的建设 , 以促 进人 的全 面发展 为最 高追求 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校 园文化软实力增强 , 就意 味着其 办学理念 特色优先 , 组织架 构小巧 精干 , 工作 作风务
Au . 0 g 2 08
提 升 高职 院校 校 园文 化 软 实 力 的思考
钱 涛

彰显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实践——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为例

彰显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实践——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为例

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始终围绕着“立足行业、服务行业”这一宗旨,不少高职院校都曾与一些特定行业有着特殊的渊源和联系,带有强烈的行业性色彩。

努力构建彰显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对于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功能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主体,体现着特定的教育理念、价值目标、审美旨趣的人文环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有形部分和物质载体。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涵盖了物态环境文化和自然环境文化,从校园的整体规划、人文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环境等,到校徽、校牌等各类标示,均是被大家所感知到的实体文化形态。

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够美化校容校貌,而且使广大师生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和启迪,增强了师生的爱校荣校的归属感,同时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建设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的意义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使命是满足社会行业紧缺性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其定位是“职业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

因此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因具备“职业元素”,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作为核心目标,构建具有行业企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1.有利于提升行业人才培养的实效高职校园物质文化中融入行业特色。

一方面使高职学生在行业环境影响和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自觉地树立起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热情,端正学习态度,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苦练专业技能,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通过学校行业文化环境的建设,使学生及时关注行业动态,自觉了解行业理念和价值观,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注重提升职业修养,找准职业定位,提升行业适应能力,保证了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高效转换。

传承劳模精神,创新德育评价,打造“文化”校园——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打造纪实

传承劳模精神,创新德育评价,打造“文化”校园——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打造纪实

传承劳模精神,创新德育评价,打造“文化”校园——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打造纪实【摘要】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由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契约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

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决定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

近年来,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传承“五一劳模”精神创新育人,坚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为引领,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积极构建鲜明而深刻的校园文化特色,引领师生所思所行,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关键词】劳模精神,德育评价,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由学校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制度契约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

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决定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传承“五一劳模”精神创新育人,坚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为引领,秉承“厚德强技、爱国敬业”的校训,紧紧围绕“团结求实、和谐创新”的校风,“立德树人、技高为师”的教风,“德技双修、知行合一”的学风,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突出文化引领,创新德育评价,全面打造“态度“校园,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学校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创建全国首批职业训练院试点单位,在全市技工院校办学质量评估中获第一名,并于2021年成功纳入高职序列。

一、创建背景职业院校学生一般来自农村或者城市普通家庭,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较差,自律性不强,成绩相对落后,普遍存在德育观念淡薄的情况,德育管理评价工作难度更大。

长期以来,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主要由学校学生科和各班班主任共同管理,对于一所在校学生约6000人的学校而言,德育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为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有所成的一流技术工人,学校一方面加强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突出校园文化引领,以文载道,创新德育管理过程和评价方式,以求提高管理效率。

二、具体措施(一)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筑牢德育之“魂”。

院校定位的六个维度

院校定位的六个维度

院校定位的六个维度
1.学科定位维度:每所大学或学院都有其所擅长的学科领域,在学科定位维度上,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学科影响力和学科特色等因素,确定其核心学科和优势学科方向,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和招聘优秀教师。

2. 师资力量维度: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大学或学院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院校需要在师资力量维度上,注重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人才,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以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吸引更多学生和科研项目。

3. 办学理念维度:每所大学或学院都有其自身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

院校需要在办学理念维度上,明确自己的教育宗旨、培养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个方面,以建立和增强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4. 学生群体维度:不同的院校会有不同的学生群体,如高中生毕业生、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等。

院校需要在学生群体维度上,根据自身的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确定自己的招生对象和招生重点,以更好地吸引和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

5. 地域定位维度:每所大学或学院都有其所在地的特点和优势。

院校需要在地域定位维度上,根据自身所在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确定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所面临的挑战,以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 国际化定位维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院校需要在国际化定
位维度上,注重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推进本土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高等学校院(系)文化建设的两个维度

高等学校院(系)文化建设的两个维度

高等学校院(系)文化建设的两个维度[摘要]高等学校院(系)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院(系)文化建设可以从人文文化和学术文化两个维度去建设,通过求美的人文文化和求真的学术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进而达到院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院(系)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学术文化高等学校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系)文化建设则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重视高校的院(系)文化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要求;是高等教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强高校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一、院(系)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化育的过程,即以文化之。

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相对稳定的静态中,并呈现出弥漫濡化的辐射性。

可以在时代更替的人群中,长期复制自己,而成为涌动不息的生命,成为绵延不绝的血脉。

广义上来说,院(系)文化是指一个学院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院(系)的建设方针、建设理念、建设风格、建设品位、专业特色及独特的人文精神。

它是院系的基础和无形资产。

狭义来论,院(系)文化是指一个院系具有的管理特色、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精神风貌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一系列数学、科研和文体活动。

主要表现在:融合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尊重学术自由与平等,鼓励创新求异和探索精神,提倡学科交叉融合、支撑协作;全面展现协作、奉献、求实、创新的文化氛围,以增强院系的凝聚力。

院(系)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人文文化建设和学术文化建设两个维度。

二、院(系)人文文化的建设是院(系)发展的基础人文是指人的文采,齐梁时代的刘勰认为,人之“文采”指人所具有的区别于动物的五种人性。

即所谓仁、义、礼、智、信。

仁,就是仁德、仁慈、仁爱;义,就是道义、规矩;礼,就是礼节、礼貌;信,就是诚信、信用;智,就是智慧、才能。

对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的几点思考

对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的几点思考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高职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教育部推出了“双高计划”,旨在打造一批高水平、高技能的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本文就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力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施“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拓展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要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能需求,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要引进高水平教师和行业专家,充实师资队伍。

可以通过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或者邀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者兼职教师等方式,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研发,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

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可以通过建设实训室、模拟实验室等方式,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引入项目化教学、任务导向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和订单式培养。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开发、技术研发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

同时,可以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就业竞争力。

校园文化和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必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须彰显职业特色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须彰显职业特色

( ) 一 以培 养 人 的社 会 适 应 能 力 为 目标
马 克思 主义 理 论 最 新 成 果 科 学 发 展 观 应 运 而 生 .成 为.是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体 师生 齐 心 协 力 , 同 一 目标 努 力 奋 斗 。校 园 文化 具 有 的传 为 承创 新 的 力 量 . 以促 进 学 校 科 学 定 位 , 色 发 展 , 添 竞 可 特 增
除了有历年来师生对学校的总体认知 、 追求和探索 . 制度 有
文 化 、 境 文 化 、 为 文 化 和 精 神 文 化 , 需 要 有 企 业 文 化 环 行 还 的渗 透 . 出行 业 特 点 , 造学 生适 应 未 来 就 业 岗位 的文 化 突 营
高 职 院 校 要 在 职 业 教 育 领域 脱 颖 而 出 .尤 其 是 要 跨 入 国 家 示 范 高 职 院 的 行列 . 须 经 过 激 烈 竞争 . 高 办 学 水 平 必 提
课题 项 目 : 文 系 中国职 教 学会 德 育委 员会 2 0 — 08年 度 德 育专 项 课 题 “ 学发 展 观 与 高职 院校 园文 化 建 设研 究 ” 本 07 20 科 成
果 之 一 ( 题 编号 :- 。 课 3 6)
作 者 简 介 : 涛 (9 6 , , 苏 泰 州人 , 学 硕 士 , 苏海 事职 业 技 术 学 院副 教 授 , 究 方 向为 高等 职 业 教 育 ; 亚 林 钱 16 一)女 江 文 江 研 张 (9 2 , 。 17 一) 男 湖北 荆 州 人 , 学 硕 士 , 苏 海 事职 业技 术 学 院讲 师 , 究 方向 为 思 想政 治教 育 。 哲 江 研
( ) 园文 化 建设 由重 形 式 向 重 内 涵转 变 二 校

特色校园文化调研报告

特色校园文化调研报告

特色校园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教育的发展,特色校园文化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逐渐兴起。

特色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弘扬学校的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特色校园文化在我国学校的普及情况,本次调研旨在调查一所示范性高中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以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二、调研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两种方式,调研了该示范性高中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和学生对此的认知和评价。

三、调研结果1.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该示范性高中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校注重学生培养,将特色校园文化融入到各个方面,包括校风、校训、校史等。

学校成立了特色校园文化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关规划,组织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文化节、讲座、比赛等,让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感受到学校的特色文化。

2. 学生认知和参与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能够准确说出学校的校风、校训以及校史,对学校的特色文化感到自豪。

此外,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学校的特色活动,如文化节和比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体验和传承学校的特色文化。

3. 学生评价学生对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普遍持肯定态度。

他们认为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能够培养他们的个性和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之余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同时,学生也认为特色校园文化为整个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他们更加融入学校集体。

四、调研结论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特色校园文化在该示范性高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实施,学生对此有着积极认同和参与。

特色校园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学校的独特标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个性和能力,提高学校整体形象和教育质量。

建议其他学校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可以借鉴该示范性高中的实践经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校的特色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同时,学校也需要关注学生对特色校园文化的认知和评价,不断改进文化建设,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特色校园文化。

关于学校的办学特色

关于学校的办学特色

关于学校的办学特色什么是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风格。

它包括特色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管理风格、教育教学组织运作形式、校园文化等。

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办学的独特性;办学的价值性;办学的稳定性;特色的动态性;办学的自为性等。

特色办学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难以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素质各种人才。

无特色的学校将失去竞争能力。

办学特色形成的条件需要一个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校长;要造就有一支有特色的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要有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教学;要有良好的常规基础和宽松的外部环境等。

创办学校特色过程中的几种非正常现象特色短白化;特色肤浅化;特色局部化等。

办学特色与素质教育办学特色和素质教育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办学特色即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文化积淀与文化张力:办学特色文化积淀与文化张力是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最本质的东西。

一流的学校做文化,一流的学校靠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一所名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品牌的第一要素。

校长要增强特色办学的思想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体现着校长对学校文化的传承。

校长的特色办学思想要在学校领导层的意识与学校管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有具体规划,有职责分明的管理网络,渗透于整个学校的工作中,成为全体师生自觉参与、共同追求的办学目标,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与提升。

办学特色举例“我能行”办学特色;开放式教育办学特色等。

应全面理解办学特色的内涵所谓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形态、色彩和风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规定性是一种事物区别另一种事物的依据。

“特色” 是指优质事物的规定性,它是分别优质事物与非优质事物的依据或特征,它代表事物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中小学学校特色这一命题的内涵是特指中小学教育优质的规定性。

中小学在教育改革中追求学校特色,就是追求学校教育整体优质的规定性。

基于学校个性的高职院校三维文化探索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基于学校个性的高职院校三维文化探索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点讨论 了基于学校个性的 高职 院校 文化 育人 机制 , 出三维文化 育人 体 系, 提 并对其提 升文 化 内涵、 丰富文化层次、 体现文化效益的功能进行 深入 分析 。
关键 词 : 高职 院校 ; 维 文化 ; 三 育人 机 制
中图 分 类 号 :G 4 .8 692 源自文 献 标 识 码 :A
结 构 层 次 上 看 , 质 文 化 是 基 础 , 载 体 , 浅 表 层 物 是 是 次 的 大 学 文 化 ;制 度 文 化 表 现 为 一 定 的 社 会 机 制 与 制度 , 结着 精神 文化 和 物质 文化 , 规范 , 准则 , 联 是 是 它 比 物 质 文 化 深 一 个 层 次 ; 行 为 文 化 是 精 神 文 化 的 外 显 , 于 第 三 层 次 ; 神 文 化 是 大 学 文 化 的 核 心 和 属 精 灵 魂 。 最 高 层 次 或 最 深 层 次 的 大 学 文 化 。[ 是 5 J

大 学文化 与学校 个性 的思 辨
分 析 表 明 :从 性 质 上 看 , 物 质 文 化 和 制 度 文 化 属 于 “ 文化 ”是 可 以直接 看 到 的 。 体 的 。而行 为 文化 硬 , 具 和 精 神 文 化 则 属 于 “ 文 化 ”是 无 形 的 , 象 的 。 从 软 , 抽 嗍
值 、 知 生活 的意 义 、 担社 会 责任 、 护 伦理 道德 、 认 承 维 坚持公 平 正义 ”个 性维 度 下 的高职 院校 的文化 表述 。 则为 “ 善 至诚 、 务为本 、 本乐 业 、 业 情怀 ” [ 至 服 能 职 。句 此 外 , 文 化 建 设 的 物 质 构 成 、 度 设 计 、 为 规 范 在 制 行
文章 编 号 : 17 — 3 X (0 2 0 — 0 6 0 6 1 9 1 2 1) 2 0 3 — 4

职业教育发展的五个维度

职业教育发展的五个维度

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和黄岛区金冠电子商 蓝工程”传帮带工作,搭建教师能力训
务公司,目前已有56名学生建立了自己 练和展示平台。
的淘宝网店实现独立运营,网店销售额
学校成立了15个校内名师工作室,
过万元的已有8人。杨冲同学获2017国 建成了7个校外名师工作室、4个名班主
赛电子商务金牌,在青岛市第十四届职 任工作室;打造了一批具有教师资格、
专业与产业融合——围绕产业 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
学 校 围 绕 青 岛 西 海 岸 新 区“616” 产业发展,对接新区大项目、大企业 和新兴产业开展合作办学,专业设置 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精准调整 专 业 设 置, 创 建 特 色, 打 造 品 牌, 主 要开设了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智能 制造三大类专业。
其次,企业管理制度进校园。学校 将6S管理理念与方法全面推行到实验实 训管理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让学 生受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训练。
再次,企业运行机制进校园。学校 跨专业实行“ 小组制”或“ 公司制”, 建 立 了 数 字 媒 体、 物 联 网、 机 器 人、 3D打印、e空间十个创客中心。学校承
70
学生的多元发展——人 人皆可 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店),暑假两个月营业额达300余万元。 电子商务班宫帅奎,店铺最佳业绩月成
突出技能大赛,让技能成为学生亮 交额破6000元,就聘于苏州和联集团做
丽的名片 学校坚持以技能大赛为抓手, 网店平面设计工作。电子商务班张豪,
学校实行全员训练,打造技能大赛班, 开办网店经销蓝莓,三个月销售15000
业技能大赛“ 网店设计”比赛中,荣获 专业技术资格、心理咨询师资格、职业
指导师资格、信息化工程师的“ 五维” 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 结合的多师型素质教学团队,每年聘请 兼职教师30多名。

新时代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及实践路径

新时代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及实践路径

新时代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构及实践路径摘要:文化育人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职业院校进一步把握时代要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但很多职业院校过于强调“技术至上”的职业属性,忽视了“文化育人”的内涵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成效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破解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瓶颈,是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现代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育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说明,职业院校不仅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也要和普通高校一样,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的重要责任。

因此,构建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编号2021SJGLX710.课题名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文化育人”体系建构及实践路径研究。

一、当前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问题(一)文化育人意识有待增强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文化育人意识不强。

很多职业院校过度追求量化指标,把建设重心放在硬件建设、竞赛成绩上,过于追求短时效果,而对校园内涵建设、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等方面重视不够,忽视了长远效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是将专业技能讲解放在首位,着重关注学生的成绩、升学、就业;忽视了学生文化内涵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这导致了许多职业院校毕业生只有职业技能,却无职业素养和文化内涵。

(二)文化育人资源有待挖掘由于职业院校对文化育人的定位模糊,导致文化育人资源挖缺不够。

有些职业院校的文化育人,仅依靠课本和传统课堂来完成。

未能充分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和自身办学特色等挖掘文化育人元素,忽视了传统文化、地区文化、职业文化的融入,或者没有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转化,导致学生兴趣不大。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愈发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设计一份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帮助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科学、系统、高效地进行。

二、研究内容本文所研究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内容:1. 校园文化的定义、构成及特点;2.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3. 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4.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策略和途径;5. 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估体系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考察。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在校园文化方面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制定本文的研究方案提供深入的理论依据。

其次,通过专家访谈,邀请有关的校园文化专家和教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为本文的设计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随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提出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提供依据。

最后,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为制定评估体系和方法提供必要依据。

四、研究方案本研究方案,在前期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学生和教职员工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调研基础上,设计出如下的方案:1. 校园文化的定义、构成及特点根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将校园文化定义为一种以学校为基础,吸纳社会其它方面文化,在学生中广泛传播的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学术文化、艺术文化、生活文化、区域文化等。

其中学术文化、艺术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生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区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延。

校园文化的特点在于,学校是一个教育、人才培养和知识科研机构,在校园文化中,应该强调以学术为基础,弘扬高尚的人类价值和理念,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学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

2.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应以参观学校、访问学生、考察相关文献的方式进行调查和研究。

高职高专校史教育的意义维度和方法6篇

高职高专校史教育的意义维度和方法6篇

高职高专校史教育的意义维度和方法6篇第1篇示例:高职高专校校史教育的意义维度和方法:高职高专校校史教育是对学校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系统、全面的宣传、教育和传承,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校情感和校园文化认同感的一种重要形式。

高职高专校史教育从多维度来看,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下面将具体说明。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高职高专校校史教育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事件,学生们可以深刻理解学校的办学宗旨、为民族和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激发学生的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热情,在情感认同和思想觉悟上得到提升。

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来看,高职高专校校史教育是学校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学习学校的校史,学生们可以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校园精神,增强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励学生传承和发展学校的优良传统,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从学科教育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高职高专校校史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学科,促进学生选择专业、明确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学校的校史,学生们可以了解学校的学科发展历程、学科建设成果和学科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选择,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学术氛围,树立正确的学科导向,明确学业和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看,高职高专校校史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包括课堂教学、校史馆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的校史,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通过校史馆建设,可以将学校的历史资料、实物展品有机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听取老教师的讲解、开展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职高专校校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多种方法可以进行。

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功能、问题与应然属性

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功能、问题与应然属性

第35卷第6期2021年6月教育与教学研究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Vol.35No.6Jun.2021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功能、问题与应然属性褚远辉(保山学院云南保山678000)[摘要]基于学校办学特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展其内涵、特征、功能、问题和应然属性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形成对学校办学特色的科学认识并充分发挥其应然作用。

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在办学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环节、办学举措或具体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

学校办学特色的特征主要有:独特性、校本性、价值性、历史积淀性、多样性、稳定性和动态性等。

学校办学特色的功能主要有:发展功能、教育功能、凝聚功能、纠偏功能等。

众多学校在办学特色创建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跟风、标签化、形式主义以及忽视实效等问题。

需要明确学校办学特色的应然属性:学校办学特色应有意义、有效能、有“获得感”;学校办学特色应遵循规范和规律,并体现个性化;学校办学特色应可观测和可操作,利于发挥其作用,并注意稳定性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关键词]学校办学特色;内涵;功能;问题;应然属性[中图分类号]G6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120(2021)06-0007-12培育并形成办学特色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理论界、各级各类学校十分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和教育时尚。

在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影响下,不少学校把打造办学特色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重要的改革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并各自从不同方面探寻了办学特色形成的具体路径。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形成了非常鲜明和极具价值的办学特色,总结提炼出了相关典型做法、经验和案例,提供了可资借鉴和推广运用的方案,由此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促进了学校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同时也达到了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目的。

总体来看,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助推了学校的高质量和差异化发收稿日期:2021-01-28兴基金项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课题“怒江州教师开展民族教育的能力提升研究”(编号:JSSKT2020001);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学者专项(编号:云组通〔20⑻86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09年第2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 .2,2009前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实谓“百舸争流千帆进”,各个学院都力争办出自身的特色。

关于高职办学特色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数研究习惯于描述地方院校的差异性及其特点,对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动力研究不足。

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之下,有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迅速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教学名师彰显模范、学生校外获奖逐年增加?什么使高职院校具有独特竞争力?研究者发现,仅从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研究地方高职院校的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这些地方高职院校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特色、课程创新、教师文化、学生素质都是学校的表层特色,真正的学校特色则是产生这些表层特色的内在动力:学校的组织文化。

本研究采用沙因(Edgar H .Schein ,1992)的组织文化理论来探讨地方高职院校内部文化层次,包括学校文化的核心“共有的基本假设”、基于假设而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学院领导及员工的共同行为一致性和学校随处可见的文化标志。

一、地方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指出,“它是一种基本假设的模式──由特定组织在学习处理外部适应与内部综合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来的———一种运作得很好、被认为是有效的因而被交给新成员以作为感知、思考和感受相关问题的正确方式。

由于这些假设一直被重复地使用,它们很可能成为理所当然的和无意识的。

”在沙因的组织文化概念中,必须将组织文化作为应对变革的首要资源,从而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学习、组织发展、有规划的变革等活动。

如果学校管理者对自己的组织文化无意识的话,他们将被动地为文化所左右。

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是由地方高职院校在学习处理内外部综合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来的基本假设模式,一种运作良好能够给全体教师师生以思考、感受和处理相关问题的正确方式。

地方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一定程度上受政府文化、企业文化影响,但它有独特性质。

地方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层次有内而外分别为:共有的基本假设、文化价值、共同行为一致性和文化标志。

二、地方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特殊性高职院校是为地方培养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机构,它的文化有别于政府文化和企业文化,但同时又受到两种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图1)。

政府负责公共资源管理及调配,它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等级性、权力性。

企业追求利润和更优质产品及服务,它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功利性、时效性、创新性和服务性。

我国的地方高职院校多数都是公办院校,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投资,受政府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譬如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多数都是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在资金、政策、公共资源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局项目“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培育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09-02-16作者简介:闫利雅(1980-),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文化维度研究闫利雅(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83)摘要:采用文化研究中融合观的视角,分析高职院校文化与政府文化、企业文化的不同之处,指出地方高职院校文化的特殊性。

本文以埃德加·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为基础,指出地方高职院校内部的文化包括文化核心“共有的价值预设”、基于假设而形成的文化价值、学院领导及员工的共同行为一致性和学院的表层文化标志。

关键词:高职院校;埃德加·沙因;组织文化;办学特色中图分类号:G 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2X (2009)02-0032-03图2组织内部文化结构图图1学校组织文化与政府或企业文化的关系图方面投入巨大的院校。

地方高职院校从生源到就业主要在本地区进行,受本地企业影响比较大,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社会实训等方面都要与企业密切结合,一方面为地方企业输送人才、提供技术更新服务,另一方面也利用企业改进学校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资源,因此,它吸收企业文化的许多优秀因素如:确定学校的绩效目标、明晰领导群体的职责、提高学校员工的工作效率、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等。

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边界是非常清晰的。

第一,高职院校的教育性。

高职院校不是简单的职业培训,它是一种关于人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无形资本传递活动。

教育性的最明显表现是相对独立性和智力资源的自生性。

尽管受资金投入、社会资源的限制,地方高职院校的师生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职业教育依赖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然而其学习原理是没有改变的,在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发挥人的智力资源,照样可以进行发明、创造和技术更新,也就是说让这些在高考杠杆调节下的失意者,能够在高职这个学校的文化中产生自己的理想、意志和能力。

第二,高职院校的职业性。

职业在英语中是vocation,还有一层涵义是“使命、天职”的意义,是关于一个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考量。

高职院校的师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否则把职业仅仅作为一种养家糊口的“吃饭”教育,师生的成就动机就小很多。

如果说把职业理解为“使命、天职”,那么师生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就会极大改善,对深入挖掘自身智力资源进而提高群体素质有极高的作用。

第三,高职院校的实践性。

高职院校从其诞生起就决定了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因此,它并不是强调高深理论的探讨,而是从社会行业中,针对特定岗位培养技能型人才。

这种是在实践中培养的,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师生与社会的密切结合,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要做“实”,不空喊口号、不搞形式主义,在工作学习中真正获得的实用价值。

三、地方高职院校内部的组织文化层次(一)地方高职院校的文化内核:共有的基本假设根据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要想真正认识一种文化,更加完整地确定有关群体的价值观和公开行为,必须深入探讨那些通常未被发现,但却实际决定群体成员如何认识、思考和感觉的基本假设。

(Schein,1985)沙因所指的组织最基本的、潜在的假设,是组织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们被反复应用,所以成为理所当然的真实法则,这些法则在一个文化单位中是不易变动的。

因此,对组织的变革必须从改变共有的基本假设开始。

地方高职院校亦是如此,以“教育就是责任”为基本假设的高职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会做出更多的努力、对教学和科研要求更加精益求精,会进行自我反思:究竟怎样培养学生对他们更有利?这些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教师利用自己的节假日为企业服务以取得企业的信任、为学生开创实训基地都被认为是自然的事情,而不是抱怨政府和企业没有给学校提供足够的实训条件。

高职院校的“共有的基本假设”是如何形成的?沙因把这种组织文化的内核与领导联系起来。

他认为,组织文化是由领导创造的。

领导最有决定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创造文化、管理文化、和在必要时破坏文化。

领导者所要做的真正重要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创造和管理文化,领导者的唯一天赋就是用文化来工作的能力。

地方高职院校领导者办学的基本的假设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尤其是中国的高职院校,“上行下效”作用更加强烈。

学院领导解决问题的方式会成为学院中层领导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成为教师的解决问题方式,经过反复的应用,一种理念假设就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它的前提是领导者是信奉这种假设的,是在行动的细节中散发着这种理念的精神的。

(二)地方高职院校的文化动力: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由文化内核所生发出来的一些基本关系,是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需求的满足。

在高职院校中,全体的师生兼具价值主体与个体一致性,他们都具有很强的文化创造潜力。

因此学校的文化价值就是全体师生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他们通过教学、管理、学习过程来不断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通过彼此之间的文化传递服务而满足彼此的价值需求。

地方高职院校的文化价值不同于企业,它们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产品质量上,而是体现在全体师生素质的提升上面,凝聚的是智力成果。

学校无论有再强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力量,它的最终产品是凝结在师生身上的精神力量,而这种文化价值具有超强的应用能力,可以随着人职业场所的转移而转化为其它智力成果或物质产品。

如“教育就是责任”的假设下,文化价值体现在“相互服务与共享的同事关系”、“身正言教的师生关系”。

学校内部的文化环境是共生、共享和互补的环境,而不是冲突、矛盾、作用相互抵消的关系。

教师在处理与同事关系、与领导关系、与学生关系中,就会把服务与智力生成作为首要任务,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作用就会提升学生的学习风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青年学生是需要楷模的,如果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找不到可以作为效仿对象的人,他们的精神极易向悲观、消沉和厌世方面发展,或者从网络这个虚拟时空中寻找“英雄”。

(三)高职院校的文化进程:共同行为的一致性高职院校的文化价值通过什么体现出来呢?为什么有些高职院校去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学习之后发现很难改善自己的学校呢?研究者发现,他们缺乏的不是理念、不是物质基础而是对学校办学政策的执行力,也就是组织共同的行动力。

文化价值内核假设会产生很多价值观,然而没有行动的价值观是虚无的。

真正对组织文化价值做出贡献的乃是组织群体的共同行为,而不是个人自私自利的行为。

在访谈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院长时,许多院长认为对学校发展最重要的是选择发展道路;其次就是激发教师群体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第三就是不断地对以往的经验进行反思、总结、提升。

能够做到这三点,学校教学质量、综合水平都会有很大提高。

有院长特别指出,第二点更重要而且更难一些。

因为职业教育目的很明确,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只要坚持都能够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关键是怎么走。

如何提高地方高职院校校内政策的执行力问题是核心问题,它涉及到全体组织行为的一致性问题。

组织行为一致性取决于组织内部的人职匹配、激励机制、职业发展渠道和内部资源的公正、合理分配。

地方高职院校一般采用科层制,在教师内部就存在一定的亚文化群体,分配有失公允的制度则会激化亚文化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就要求在学校文化基本假设之中,考虑到行为层面人的复杂性:自私性与奉献性并存,在基本的奉献假设之下,对奉献精神突出的人给予适当的激励、对于额外劳动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而且是公正、公平地补偿,这样就会形成良好地组织行为一致性效果。

4.高职院校的文化表现:文化标志最容易认识的地方高职院校文化特色就是具体的文化标志。

也是很容易物化的文化符号,如校徽、校服、校旗、校庆仪式等。

这种文化标志在地方高职院校可以形成明显特征,因为中国地域广阔,融合了地方民俗文化和地方企业文化的文化标志非常多,差异性也比较大。

它们对组织文化的贡献也很大,然而它们是由核心精神所延伸出来的。

如果一所高职院校在为地方政府服务、校企合作、社会美誉度方面做到非常好,那么它的这些文化标志就会激励师生,增强他们的组织承诺,形成组织凝聚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