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中焦法辨治反流性食管炎体会2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心得
此外 , 应适合患者的不同情况予 以不 同的辅助治疗 , : 如 对于肥胖病人 指 导患 者适 当节 食 减肥 J此 外 , 觉时 头 部垫 高 1c , 睡 5 m左 右 , 防止 胃内 容物
的 返流 。另 外 , 患者 注 意饮 食 , 免诱 发 恶心 、 吐的发 生 。 嘱 避 呕 反 流性 食管 炎 是 因为 胃内 容物 反流 至食 管 引起 , 俗称 “ 心病 ” 因为 正 烧 , 常情 况下 胃酸 只存在 于 胃中 , 当反 流人 食 管 时灼 烧 或刺 激 食 管而 产 生 “ 心 烧 感” 。常常 发生 于饭 后 , 因为 食管 括 约肌 张力 减 弱 或 胃 内压 力 高于 食 管而 引 起 。 胃内容 物长 期 反复 刺激 食 管黏 膜 , 其 是食 臂 下 段 黏 膜而 引 起 炎症 , 尤 该 病 经 常与 慢 性 胃炎 、 化 性 溃 疡 或 食 道 裂 孔 疝 等 病 并 存 , 也 可 单 独 存 消 但 在 】 4。西 药治 疗 主要 体现 在症 状 的缓 解 方 面 , 有 较 强 的 促 胃运动 和 止 吐 具 作 用 , 以加强 食 管下 部括 约肌 张 力 , 可 防止 胃 一 管 反 流 , 强 胃蠕 动 , 食 增 促进 胃排 空 , 调 胃与 十二 指肠 运 动 , 制 恶 心 、 吐 , 有效 地 防止 胆 汁 反 流 。 协 抑 呕 并 对 改 善症 状 、 高疗 效 及促 进食 管 炎症 愈 合可 起到 协 同作 用 。 提 中 医学认 为 , 肝失 疏 泄 , 胃气 上 逆 为 R 的 主 要 病 机 , “ 气 ” “ E 属 噫 、 胸 痹”“ 、 吐酸 ” 等范 畴 , 疗 以疏 肝 解 郁 、 逆 和 胃为 主 J 中医 的 治疗 除体 治 降 。 现 在 有增 强 胃蠕 动 , 促进 胃排 空 , 制 胃一 食 管 反 流 的作 用 的同 时 , 具 有 抑 还 消 炎 、 膜 的作 用 , 标本 兼治 , 护 且 远期 复 发率 降低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治体会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治体会内容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胃、十二直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泛酸等症状,并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病机为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胃气上逆。
治疗当以和胃降逆为主。
临床上往往既有烧心、泛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等实热证,又可出现胃脘部喜温喜按等虚寒证。
故治疗时宜寒热相适,以清热为要;虚实兼顾,其虚宜通补;升降并调,以通降为主。
本人结合临床案例,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健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它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和增生等病变,常引起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胃脘部疼痛等症状。
属中医“嘈杂”、“泛酸”、“胸痹”、“噎嗝”“胃脘痛”等范畴。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易出现症状反复、不良反应多、经济负担重等缺点,中医治疗本病尚有一定疗效。
本人针对本病病因病机,立法方药,辨证论治,谈谈个人临床体会。
1.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属中医脾胃病范畴。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在生理上,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两者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的输送。
中焦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健升清阳,则四旁得其养;胃和降浊阴,则生化有其源。
胃属阳,脾属阴,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
胃为阳土,多实多热;脾为阴土,多虚多寒。
脾与胃互相联系,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维持着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起着纳化水谷、提取精微、化生气血、滋养全身的作用。
在病理上,脾与胃也互相影响,脾气不升,则气滞不畅;胃气不降,则传化无由。
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满等症。
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浊气不降,也会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而出现腹胀、泄泻、怠倦等症。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治体会
黄1 O g , 继 续 服 药 2周 , 状 消失 嘱疏 盯
效 。针 刈‘ 本病 病 L 人 j 病机, 、 . 厂 法 方药 , 辨 证
候: 剑突 — F 或 胸 骨
胃食 管反 流 病 的病 因病 机 常 的病 : ① 平 素性 情急 躁易 怒 , 或抑 郁 寡欢 , 情忠不畅 , 肝气 郁 结 , 肝 失 疏 泄, 横逆犯 胃, 盯 胃气滞 , 郁l 化 热 , 胃失 干 ¨ 降, 胃气 卜 逆 。② 饮 食 不 , 或 凶 它 病 服 约 当 , 3积 月 累 , 1 损 伤 中 焦脾 胃 , 脾胃 纳入失常 , 肖气 维 滞 , 湿 生酿 热 , 湿热 、 痰
种原 引起的 I 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
它 足 指 胃和 ( 或 )卜 二 指 肠 内容 物 反 流 人
喜温喜按 、 大便 稀 溏等 虚 寒证 的寒 热错
杂, 脾虚 胃实之 证侯 , 脾不升清, 胃 失 和
肝 胃不 和 。 治 疏 理 气 , 干 ¨ 肖 降 逆 方药 : 柴胡 1 0 g , 芍 1 5 g , 苏梗 1 5 g , 郁 1 0 g , 陈皮 1 0 g , 枞壳 1 0 g , 制、 夏 1 0 g , C 胡 1 0 g , 制香附 1 0 g , 乌贼骨 l 5 g , l } . 6 g , 服 1 2剂 后 , 诸 证消 失 , 仍 ¨* 【 J 原 加
候: 胸骨 后隐痛 , 嗳
7 3 4 1 0 0甘 肃 山丹 县 大 马 营 中 心 卫 生 院 花
寨 子 分 院
气频繁 , Ⅱ 囡 中 小遁 , 肖脘 邴作 胀 隐痛 , 腼 J 中 肋 区 串痛 , 恶 心 欲 , ¨苦 口 『 : , 泛酸,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体会和思考
见, 恭请 同道 斧正 。 1 食 管柔 空 。 宜通 降
水 。代 赭 石 重 镇 坠下 降逆 , 入 肝经 。 肝 理 气 降 主 疏
逆 。兼 有 收敛 胃壁 。 护 黏膜 功 效 , 保 张锡 纯 谓 “ 胃 降
中医 学认 为 G R E D病 位 在 食 管 ,食 管 自咽 至 镇 冲非 赭石 莫属 ” 。降香 行气 降逆 。 3 通腑 , () 即保持
海螵蛸 、 白螺蛳 壳 、 瓦 楞 子 、 海蛤 壳 、 管石 、 煅 煅 鹅 珍 强 食管 黏 膜 的屏 障功 能 ,抵 御 外 界 的酸 碱 刺激 , 减
珠母 、 珠层粉 、 龙骨 、 珍 煅 牡蛎 等 中医 以为 有 制 酸 作 轻 食 管 损 伤 或 促 进 食 管 损 伤 后 的修 复 。 常用 凤凰
用 。 代 药 理 认 为其 主要 的 成 分 是 碳 酸 钙 等 , 中 现 能 衣、 白及 粉 、 七 粉 、 三 贝母 粉 、 子 清 等 加 入 适量 藕 鸡
睡前 或饭 后 缓 缓 服下 以发挥 和 胃酸 并 覆盖 在 胃黏膜 的表 面形 成 保 护膜 , 而缓 粉 或 山药 粉 调成 糊状 . 从 解 由于 胃酸反 流 引起 的临床 上 的症 状 , 其 是 可 以 其 局部 护 膜作 用 。其 中凤凰 衣 养 阴敛 疮 护膜 , 尤 白及 快 速缓 解 疼 痛 。 好 根据 药 物 的 性 味灵 活 使 用 。海 有 消肿 生 肌敛 疮 , 含有 胶 状成 分 , 着性 强 , 最 其 黏 能收 三 贝母 粉也 螵 蛸 性 微 温 能伤 阴助 热 ; 管 石 甘温 入 肾 , 虚 损 , 敛 保 护 创 面 , 七粉 化 瘀 生 新 活血 护 膜 , 鹅 补
上 犯食 管 , 食 管 失柔 软通 畅之 性 , 使 是其 发 病 的根 连 , 气 相 通 , 为 影 响 , 气 肃 降 有 利 于 胃气 和 经 互 肺
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秽, 口干 口渴 , 心烦 易 怒 , 胁胀 痛 , 质 红 , 黄 厚 , 或 两 舌 苔
辨 证 治 疗 反 流 性 食 管 炎
潘 亚妹 张 海 莲
( 西 医科 大 学 附属 汾 阳 医院 ,3 2 0 山 020)
反 流 性 食 管 炎是 消化 系统 常 见疾 病 , 民间 称 之 为 “ 烧心 ” 属 中医“ , 吐酸 ” 范畴 。本 病 是一 种 高 发 慢性 病 , 严重影 响患者 的生 活质量 , 胃酸长期 侵蚀还 可能 导致食 管狭窄 、 食管腺 癌 等 。西 医采 用 制 酸剂 及 促 进食 管 、 胃
6 4 中 国民 间疗 法 2 1 O 0年 2月第 1 8卷 第 2期
力 。续 以 六 君 加 减 调 养 , 者 病 情 逐 步 减 轻 , 年 后 患 半
脉弦 滑 。饮食 所 伤 , 湿 内聚 , 热互 结 , 痰 郁 胃浊 不 降 , 则 见吐酸 时作 、 闷嗳腐 等 症 ; 志 失 和 , 火 内郁 , 易 饱 情 肝 见 怒胁痛 、 口干 口苦 等 ; 红 、 舌 苔黄 厚 、 弦 滑乃 肝 胃郁 热 脉 之征 。先辈朱 丹溪 善 于苦 辛 通 降 , 寒热 并 用 , 郁 与 降 开 逆相济 的方法 , 收到泻 肝郁 和 胃之 功 , 为经验 之谈 。 可 实 现代 多用 左金丸 加 味 。方 中君药 黄连 折肝火 , 臣药 吴茱 萸辛 通下 达开郁 结 。本 方 配伍 精 简 , 对肝 郁 化 火 、 胃失 和 降所 致 嗳气吐 酸 、 口干 口苦 、 胁胀痛 等症 确有疗 效 。 两 临床 多加乌 贼骨 制酸 和 胃 ; 食滞 不化 者 加鸡 内金 、 焦三 仙等化 积之 品 。
中医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辨证论治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胃灼热感、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胃镜下可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糜烂及溃疡。
男女均可发病,以40~60岁最为常见。
临床以嘈杂反酸甚至进食不畅等为主要表现,抑酸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一般可治愈,但复发率高。
病因有4个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吐酸”“噎膈”“反胃”“食管瘅”“嘈杂”等范畴。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因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肝气犯胃,胃气上逆等原因所致。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饮食所伤饮食不节,多食辛辣燥热之品,津伤血燥,以致食管干涩,食物难入;或因过食生冷油腻不洁食物,停滞不化,伤及胃腑,以致胃失和降;或因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不化,痰阻留饮,积于中脘,以致痰饮上逆而致本病。
情志失调七情所伤,思虑不解,郁怒难伸,以致影响肝脾两脏功能。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肝胃不和,以致胃气上逆而发生本病;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液不得输布,凝聚成痰,痰浊内聚,酿而成酸或痰气交阻,逆而不降,则饮食难进。
感受外邪由于感受风寒暑湿火热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脏腑,胃失和降,水谷随气逆向上而发生本病。
如感受风寒,寒邪易耗中阳,中阳受伤,寒滞客于脾胃,而成本证;或因热结脾胃,津亏血燥,纳化失调,致食入而反出。
脾胃虚弱禀赋不足,或劳倦内伤,脾胃受损,食少运迟。
若阴亏液涸,则食管干涩,饮食难以下咽;若脾胃失其温煦,运化无力,则痰淤互结,阻于食管,发生本病。
辨治分5型综上所述,本病病位以食管、胃、肝、脾為主,病变以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痰浊郁阻等为多。
中医辨证施治可分以下几种——肝胃郁热证主症:嗳气反酸,上腹部或胸骨后有灼热感或烧灼样疼痛,心烦易怒,口干苦臭,大便干结,严重时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疏肝清热。
方药:左金丸加减。
黄连6克,吴茱萸2克,牡丹皮、黄芩、浙贝母各15克,白花蛇舌草、瓦楞子(先煎)各30克,栀子10克,白芍12克。
平衡中焦法辨法反汉性食管炎体会
逆者宜降之。 故对因升降失调所致的反流性食管炎 , 治
疗 当以通 降为 主。 实滞 而逆者 , 宜祛 邪通 降 , 不可误 补 ;
虚滞而逆 者 . 宜补 而通降 , 又不 可壅补 。
镜示 : 食管中下端粘膜见有条索状新鲜充血、 水肿 。胃 底、 胃体 及 胃窦粘 膜广 泛 充血水肿 证属 胃热 夹郁 . 火 郁上攻。治宜泄热降火和 胃 处方 : 蒲公英 3g 黄连 0.
6. g 吴茱萸 1 . g 姜半夏 6 , 剂 =诊 时痛除、 g6 : 便通畅 , 胸 骨后灼 热 见减 , 方减 生大 黄 、 上 延胡索 , 7剂而 愈 。 服
按 : 证 为 胃热 夹郁 , 部上 攻 , 本 火 故与左 金 丸 、 子 栀
结, 四肢厥冷 , 口苦, 苔黄腻 , 脉濡 。血常规及尿常规正
化无 由, 可壅郁 食道 而致本 病 均 但考 诸 临床 主要关 乎
阳 明 乃“ 阳台 明” 有 阳 气 旺盛 之 意 . 多气 之 经 , 两 , 足 凡
病 邪踞之 容 易化热 正 如朱丹 溪 所 云“ 夫凡心 膈之 痛 .
须分 新 久 , 明知 身 受寒 气 . 若 口吃寒 物 而得 病 者 . J仞 得之 时 , 于温 散 或 温利 之药 . 当 若病 得 之稍 久 则成 郁 , 郁 久则 蒸热 热久 必 生火 ,原病 式 》 备 言之 矣 , 欲 《 中 若 行温散 温 利 . 宁无助 火 添病耶 ? 叶天 士在《 ” 临证 指南 医
不容 一例 漫旋 然 而是病 , 其要 何 在 ?所 云初病 在经 .
久病人 络 , 以经 主气 . 主血 。阳 明火 郁 t玫可致 局 部 络 ”
食 管粘 膜 的炎症 充血 水肿 , 炎 冲灼络 脉则 溃疡 出血 。 火 例 2 余 某 . ,3岁 。 胃脘 并 胸 骨 后 灼 热 疼 痛 7 : 男 5 天 。 有 反酸 口苦 . 兼 纳少 便 结 , 红苔 黄 , 舌 脉弦 滑数 。胃
治中焦如衡—李培老师治疗脾胃病变的一点体会
伤其阴液。对于肝脾不和之治, 李老师用药体现 了疏肝不过 用辛散, 养阴不过 用滋腻 、 健脾不 过用壅滞的治则 , 也应 这
属 于 “ 中焦 如 衡 ” 治 的范 畴 吧 。
李老师治 胃痛, 喜用辛 温通 降之四逆散合 补脾 益气之 四君子汤, 意在通 降胃气而不忘升其清气, 降中有 升。 在治疗
疗 。绵 阳市中医院李培院长在运用这一治则治疗脾 胃病变时 , 主要体现在“ 升脾气 与降 胃气 ”“ 胃阴与运脾气” “ 、养 、 疏肝气与 调脾胃” 这三方面 , 时时考虑到脾 胃二脏 的气机 、 功能 、 喜恶 、 与它脏 的关 系等, 斟酌用 药, 以纠正中焦失衡 、 恢复脾 胃自身功能
二 养 胃阴与运脾气 脾为 阴脏,胃为阳腑,脾喜燥恶
“ 平衡 ” 状态 。 这一治则, 限于外感湿热证, 已不 后扩展于涉及 到脾 胃二脏病机的许多病证,特别对脾 胃病辨治时 的方药 配伍运用方面, 医家们多遵此训, 用以指导临床组方, 并取得
很 好 的 疗效 。
湿, 胃喜润恶燥, 二者喜 恶相反 。据 此, 在临床上我们养 胃阴 多用厚润滋腻 之品, 化脾湿 多用 温燥 芳香之品, 滋腻太过 但 则又易碍脾运, 温燥芳香之品又易劫伤 胃阴, 李老师在治疗
胃脘痛时常取得满意疗效。
升 脾气与降 胃气 脾 胃同居 中焦, 升 胃降, 脾 升降运 动是人体机能活动的基本形式,若脾气不升则可见头 目眩
一
晕、 泻、 胀、 泄 腹 脱肛 、 胃气 不降则 嗳气 、 呃逆 、 呕吐, 且二者 互相影响, 正如《 内经. 阴阳应 象大论篇第 五》 “ 说:清气在 下, 则生飧泄, 浊气在上 , 则生瘼 胀”概括 了脾 胃二脏在 气机上 , 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气机失调在病机 上既有 以实为主之 胃
胃食管反流病的辨治体会
例2 :张某某,男 , 8 3 岁。以胸骨后隐痛,反复吸气、 反酸 4 ,加重 1 年 月为主诉 ,于 20 年 5 1 就诊。本次 04 月 0日 症状加重前出现咽部发痒、声嘶曾行喉镜检查 ,咽部一侧及 声带充血轻度红肿 ,给予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即行 胃镜检 查提示 :食道下段粘膜充血水肿,胃窦部粘膜轻度充血,并 可见胆汁反流人 胃迹象。苔薄 ,舌质红 ,脉弦滑。证属肝胃
胃食管反流病 ( E D G R )是 指 胃内容物 ( 胃酸和 胃蛋 白 酶) ,甚至十二指肠液,包括胆 汁、胰 液 ,经责 门倒流人食 管, 使其产生炎症 。临床常见烧 心感 、吞咽困难、胸闷、胸 痛、暖气 、反酸 ,并可 由反流引起 咽部异物感 、非季节性哮 喘和反复发作性肺炎。笔者近几年运用中药治疗 ,疗效满意。 1 理气滞 ,疏肝和胃 胃食管反流常由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不全所致 ,其发生 多与酗酒无度 、吸烟、浓茶及经常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有关。 多由长期抑郁 ,所愿未遂而致情志不畅 ,导致气机郁滞 ,肝 失条达, 木乘脾土,影响脾 胃运化,使其升降失常,清气不 升,浊阴不降 ,相干于 胃,中焦童塞 ,出现 以胸骨后或心窝 处灼热疼痛,吞咽困难,反酸,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沉弦。 治宜疏肝理气和 胃。方选 自拟舒肝和 胃散 :柴胡、白芍、积 壳、厚朴 、法半夏、陈皮 、川株子、元胡、获荃 、木香 、苏 梗、甘草。用柴胡味苦微寒舒肝解郁 ,白芍味酸善收、敛阴 柔肝, 权壳宽中行气、消滞泻热 , 更有降浊之功;柴胡配积 壳一升一降,使清浊各行其道 ,以利脾 胃之枢机 ;白芍与积 壳,柔肝敛阴,疏畅气机 ,行中有守 ,以缓肝急。另外 ,“ 疏 肝勿忘安 胃” ,用半夏 、陈皮降逆 和中以行 胃气。白芍配甘 草,酸甘相伍 ,敛阴补中,以养 胃土。 例1 :王某某 ,男 , 8 ,20 年 3 1 3 岁 03 月 0日初诊。胸骨 后疼痛,烧灼感 3 月。3 月前 因家庭纠葛 ,导致情志不畅而 发病。症见:胸骨后疼痛,烧灼感,胸闷,暖气,苔薄,脉 弦,疼痛以进食后加重。曾给予吗叮琳、氢氧化铝凝胶等药 物不见好转。胃镜检查提示 :反流性食管炎。治宜疏肝理气
中医如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如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胆酸、胃蛋白酶、胰液等胃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食管黏膜糜烂、食管黏膜炎变、纤维化的器质性病变慢性疾病。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饮食梗阻等。
传统医学中并没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归属于胃脘痛、吐酸、嘈杂的范畴中。
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经济持续进步于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得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之类影响。
现代医学治疗的过程中,都是采用抑酸药、抗酸药,具有治疗时间长、方法单一的特点,长期服药也会导致经济负担加重。
而中医药则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方面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复发率较低。
反流性食管炎病因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与患者的饮食、情志都有直接的关系。
患者七情失和、饮食不当、肝胃失和等、胃气壅塞而发病。
虽然病变部位在食管,但是一般与肝肺、脾胃有直接的关系,一般都是因为外邪亲体、情志失调、素体虚弱导致的。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为脾胃虚弱、气机失调。
这一病症都是因为素体脾胃虚弱、久病损伤脾胃导致的,患者食积、停痰等,导致脾胃不和。
反流性食管炎经常因为厥阴肝病横逆犯胃,或是少阳枢机不利,郁而化热导致,阴阳之气链接不顺畅,导致气机失和,影响患者脾胃升降。
少阳枢机不利,郁而化热,在加上三焦水道失调,患者津液代谢失常,进而产生了痰饮、火郁、气郁等一系列斌因,对中焦脾胃产生直接影响,患者出现嘈杂、反酸等病症。
反流性食管炎病变部位在脾胃,与肝关系紧密,表示这一病症的关键就是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临床表现为胸痛、吞酸、嗳气等。
所以,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表现就是肝位不和,或兼寒湿、或兼淤血。
病机要素包括酸逆、热逆、气逆,其中浊逆、热逆都是病机关键之处。
如果患者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就会导致津液积聚出现痰湿情况。
或土虚木乘,胃气上逆,肝气犯胃,酸水上反。
从古代医籍研究中不难了解到,反流性食管炎的关键就是胃虚气逆,属本虚标实。
胃食管反流病辨治体会2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南京市汉中路#$$号%&#’’&()收稿日期*&’’’+##+’,-修回日期*&’’#+’.+#$胃食管反流病辨治体会王天龙!主题词胃食管反流/中药疗法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它是指过多胃0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嘈杂0灼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0口0咽0喉0气管等组织损害1本病与中医学中嘈杂0吞酸0噎嗝0梅核气0胸痹等症相关1至今对本病"中医尚无统一规范的辨证分型标准"兹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谈谈笔者个人的辨治体会如下1#病因病机的认识查2丹溪心法3等有关记载"认为其病因有痰湿0气郁0食积0热邪"其病位在胃"涉及肝0脾0肺"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1本病发生原因"凡饮食不节或因它病服药不当"日积月累"损伤中焦"脾胃纳入失常"湿生酿热"湿热中阻"胃失通降-平素性情急燥易怒"或抑郁寡欢"肝郁不达"疏泄不利"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失和降-素体脾胃不强"形瘦胃薄"失其固托"运化不及1其病理表现为胃失和降"浊气化热上冲"郁阻于胸膈0膻中0廉泉所致1&证型分类&4#肝胃不和*患者症见胃脘作胀隐痛"嘈杂如饥"胸中肋区串痛"嗳气频作"咽中不适"作痒"妇人可兼乳胀"月事不调"舌苔薄白0质淡红"脉细小弦1临床采用疏肝和胃法"常用药物*苏梗0白芍0佛手0枳壳0郁金0绿萼梅0木蝴蝶0淮小麦0法半夏0陈皮0炒麦芽等药1若化热"剑突或胸骨后正中区灼热频作"口干苦0泛酸"咽干"可加清泄郁热之品"可选用蒲公英0炒黄连0白花蛇舌草0刀豆子%壳)0降香0仙鹤草0瓦楞子等药1&4&脾胃湿热*经临床观察"此证临床中比较多见"病程缠绵1患者症见胃脘嘈杂隐痛均作"口苦粘腻"恶心纳少"咽干欲饮"剑突或胸骨后正中灼热灼痛阵阵"夜间入睡易醒"大便干结"舌苔黄腻0质红"脉细弱1治疗应采用芳香化湿"清热通降"常用药物*赭石0苏梗0藿香0佩兰0砂仁0姜半夏0黄连0炒黄芩0白花蛇舌草0仙鹤草1若舌苔白腻可选加苍术0厚朴-泛酸"大便偏干"可选加煅瓦楞子0决明子-泛酸"大便稀"选加乌贼骨0炒薏苡仁-若舌苔少质红少津"灼热欲吐"难以入睡"饥不欲食"为胃阴已伤"可采用甘凉濡润之法*太子参0石斛0沙参0白芍0百合0甘草0枳壳0佛手0厚朴花0山药0麦冬等1&4.痰气郁结胸膈*患者症见胸脘气闷"嗳气叹息"胸肋串痛"咽管后灼热"呕吐痰沫"吞咽如梗"咳嗽有痰"或咽部灼热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应采用理气开胸"化痰利咽"常用药物*苏叶0苏梗0苏子0郁金0茯苓0姜半夏0陈皮0仙鹤草0木蝴蝶0射干0威灵仙0厚朴0枳壳0乌贼骨0刀豆子等药1&45脾胃虚寒*此证临床上多见于本病较久者"患者症见胃脘嘈杂"食少作胀"胸脘不适阵阵"泛吐清水0酸水"口淡"大便稀溏"胃脘不适"面色少华"舌质淡红0舌苔薄白"脉细弱"宜益气健脾"和胃降逆"选用异功散加砂仁0薏苡仁0枳壳0刀豆子1若病情转至虚寒"可选用黄芪建中汤-若有水饮内生者"可加干姜0白术0白芍"重用茯苓0泽泻1.病例介绍例#*陈某"男"5&岁"#(((年.月&5日诊1病程.月余1剑突下隐痛0灼热"泛酸0嘈杂"口苦粘腻"恶心纳少"夜间入睡易醒"大便干"数日一行"每因进食辛0酸0酒类刺激性饮食即发作或加重"舌苔黄白腻0质红"脉弦滑1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活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幽门螺旋杆菌阳性1诊为脾胃湿热证1治拟芳香化湿"清热降逆1药用*藿香#’6"佩兰#’6"砂仁.6%后下)"黄连.6"炒黄芩#’6"仙鹤草.’6"白花蛇舌草.’6"赭石.’6"刀豆子#$6"决明子.’61服药&’余剂"并配合饮食调理"舌苔转薄白"诸症基本消失1&个月后电话询问"未再复发1例&*吴某"女"5(岁"#(((年(月初来诊1病程&月余1咽部梗塞感"胸骨后上0下之间及咽中灼热"胸闷叹息"嗳气"干咳"纳谷欠振"舌苔白腻0质淡红"脉细小弦1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1诊为痰气郁结胸膈1治拟理气化痰"开胸利咽1药用*苏叶#’6"苏梗#’6"郁金#’6"威灵仙#’6"陈皮#’6"仙鹤草.’6"枳壳#’6"木蝴蝶.6"厚朴$6"赭石.’6"刀豆子#$6"乌贼骨#$61服药7剂"即感咽胸部闷痛减轻"干咳消失"纳谷转振"苔渐化转薄1后又以上方加百合#’60生麦芽#’6等"服用#月余"诸症消除18.($8中医杂志&’’#年#’月第5&卷第#’期医生在线。
李廷荃教授运用“致中和”思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探析
名医经验 李廷荃教授运用“致中和”思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探析霍 凯1,李廷荃2,张晓园3,王晓梅1,王振雄1(1.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山西晋中030602;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山西太原030024;3.山西省中医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消化系统多发性疾患,其致病因素多样,以反流、烧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近些年来,中医以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等为诊治原则,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李廷荃教授根据“致中和”理论提出,本病主因肝、脾、胃不和,寒、湿、热兼杂而发作,治疗时选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自拟顺胃降逆方以理气机、调寒热、和气血。
本文旨在介绍李廷荃教授基于“致中和”思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经验,以期为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致中和”思想;顺胃降逆方;中医治疗;临床经验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4.01.021[中图分类号] R2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4)01-0111-05[通信作者] 李廷荃,E -mail :ltqnsfc@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74474);山西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901D111426)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类以食管黏膜受损为主要表现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发病多因十二指肠及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反流、烧心感,亦会涉及咽喉部和胸部等非典型症状表现,如刺激性呛咳、声音嘶哑、非心脏性胸痛和牙齿侵蚀等[1]。
本病可能是发达国家成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2],在亚洲的发病率相比于西方国家较低,但随着人们饮食、环境、生活方式等的改变以及普遍增大的生活压力的促使下,亚洲的发病率现已逐年升高,其危险因素包括男性、白种人、腹型肥胖等[3]。
而反流性食管炎等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有5%~10%患者可进展为巴雷特食管(BE)[4],而其中约5%BE 患者可进展为食管腺癌(EAC)[5]。
反流性食道炎治疗体会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14 -76-反流性食道炎治疗体会Experiences for treating reflux esophagitis何建明孟胜利(浙江省象山县石浦中心卫生院,浙江象山,315731)中图分类号:R32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14-0076-02证型:IBD【摘要】目的: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与西药治疗反流性食道炎患者,比较治疗效果,总结治疗心得体会。
方法: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设为治疗组(65例),西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63例)。
结果:中医药辨证论治效果均优于西药治疗。
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反流性食道炎,可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肯定。
【关键词】反流性食道炎;辨证论治;药物治疗【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reflux esophagitis; then the experience of treatment were summed up. Methods: 65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TCM medicine; the control group (63 cases) was treated in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 Th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reflux esophagitis can improve symptom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with positive results.【Keywords】Reflux esophagit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Medicine treatment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14.036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8例反流性食道炎患者均为2014年以来的门诊病例,患者或以前胸部嘈杂、疼痛,或以恶心、呕吐、呃逆,或以口苦、晨起加重,或以口吐清水、痰涎不止就医,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道炎[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体会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后,显效34例,有效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分型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348-01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炎症病变。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1],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规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抑酸药和促胃肠动力药,但临床疗效不理想,且容易复发,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满意,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2例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相关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胃镜检查确诊,排除消化道溃疡及癌变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着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3.6±1.9)岁,病程1~10年,平均(4.3±1.2)年。
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3.5±1.9)岁,病程1~12年,平均(4.8±1.4)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中医辨证方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效果探讨
中医辨证方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方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口服西药的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按照气郁痰阻、肝胃郁热、瘀血阻络[1]三种类型不同分别进行中医的口服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方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反流性食管炎【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8-0109-01反流性食管炎属于食管炎病症中的常见病,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是由饮食不规律、情绪失调所致,选取2011年1月至 2012 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中医辨证方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 2012 年1月共一年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已经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7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22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2.7)岁,病程为1年至10年不等;经中医诊断,属于气郁痰阻型24 例、肝胃郁热型18例、瘀血阻络型32例。
按照患者的中医诊断类型进行随机分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每组各有气郁痰阻型12 例、肝胃郁热型9例、瘀血阻络型1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 >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口服西药的常规治疗,治疗方案为:每日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 (制药厂: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14),早、晚各一次;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 (制药厂:山东鲁南贝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准药字H19990317),早、中、晚各一次;连续服用四周后,可减少奥美拉唑肠溶片剂量,改为每日服用1次,每次口服20mg,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的服用方法不变。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辩证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6-06-23T11:14:32.5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作者:白淑连[导读]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因“酸”或“碱”的侵蚀,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病变部位主要在食管的中下段。
白淑连(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府南金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072)【摘要】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辩证治疗。
方法: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8例的中医辩证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治疗,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
结论:RE的发生主要是LES功能障碍及食管继发性蠕动障碍,在依证治疗的基础上,应加用或重用和胃降逆及疏肝理气之药。
依理治疗,在依证治疗的基础上,还可配用或加用相应药物。
若食管瘢痕狭窄,可行内镜扩张或置支架治疗,必要时可行抗反流手术治疗。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辩证;【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335-02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因“酸”或“碱”的侵蚀,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病变部位主要在食管的中下段。
本病属中医“胸痛”、“反胃”、“吐酸”、“噎食”等范畴,现称“食管瘅”。
诊治该病需分析其病因、病机、病位及病性,以有利于辨证。
首先在确定病因中应注意询问诱发因素,如是否受寒、饮食是否失宜、有无情志所伤、平素脾胃功能情况等[1]。
确定寒热属性,吐酸时作、口干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数为热证;反酸受寒后发作、饮食喜热、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为寒证。
虚实属性中初病多实,久则虚实夹杂。
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8例的中医辩证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4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收治,其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7.5±8.5岁。
从“治中焦如衡”辨治反流性食管炎
从“治中焦如衡”辨治反流性食管炎
万迁迁;郑昱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8(52)5
【摘要】总结从"治中焦如衡"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
脾不升清、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导致中焦失衡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关键,可出现胃气上逆、肝火犯胃等证型,治疗以降逆和胃、平衡中焦为主。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万迁迁;郑昱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33
【相关文献】
1.平衡中焦法辨治反流性食管炎体会
2.温病辨治汇讲:第13讲湿热病辨治—中焦湿热证候(1)
3.温病辨治汇讲第14讲湿热病辨治——中焦湿热证候(2)
4.从"治中焦如衡"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5.“治中焦如衡”辨治难治性慢性胃炎的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如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如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受现代不良饮食、生活等因素的影响,胃肠道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多,其中反流性食管炎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症状有胸骨后及剑突下烧灼感、烧灼痛、泛酸、咽部不适、咳嗽、呕吐和吞咽困难,甚者呕血、便血、贫血等。
虽然中医没有反流性食管炎这个病名,但可以归属于“胃脘痛”、“胸痛”、“吐酸”、“嘈杂”、“呕吐”、“噎隔”等范畴。
中医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表现进行辨证施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反流性食管炎的辨证施治1、肝胃不和: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窝部灼痛、呕吐酸水、嗳气、胸脘痞闷、大便不爽、两肋疼痛、舌苔薄白等;女性患者可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
治疗主要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
柴胡疏肝(散)汤加减:柴胡10g,白芍12g,香附10g,川芎10g,枳壳10g,瓦楞子12g,海螵蛸12g,延胡索12g,黄连5g,百合12g,吴茱萸5g,蒲公英15g,甘草5g。
2、脾胃虚寒:此类型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久,并且身体素质较差,常表现为胃脘胀闷,吞酸或泛吐清水,四肢畏寒,身体疲劳乏力,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迟,治疗主要以温中散寒、和胃抑酸为主。
可选用参苓白术散、理中丸进行调治,此型以老年人多见,所以在饮食上忌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保暖,冬季避寒就温,春季培补阳气;平时可用黄芪、仙灵脾、人参等作带茶饮,以温补脾胃。
3、脾虚胃热:胃脘隐痛胀闷,泛吐酸水、清水,嗳气,纳差,大便时干时溏,剑突下灼热,胃中嘈杂,口干喜饮,胸中烦闷,舌淡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缓。
治疗以健脾清胃为主,半夏泻心汤加减(姜半夏、郁金各15g,党参12g,炙甘草、茯苓、干姜、黄芩、浙贝母、延胡索各9g,黄连3g,大枣4枚。
水煎服,饭后服。
)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故为君药;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泻热消痞,故为臣药;党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8
河北中医 20 年 9 01 月第 2 卷第 9 3 期 H bi M, e br 1Vl N . eeJ Sp m e20, 2 , 9 T C e t 0 o 3 o
平衡中焦法辨治反流性食管炎体会
洪 流( 浙江省衙州市中医院 340) 202
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胃、 食管反流病, 是指由于胃 和(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 或) 引起食管勃膜 的炎症、 糜烂、 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现代医学认为 其与食管、 胃连接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的破坏、 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 食管勃膜抗反流屏障功能 的损害, 以及胃、 十二指肠功能失常等有关。祖国医 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由气、 寒、 痰、 湿等致 血、 热、 食、 中焦失衡以致升降失常或寒热不适或虚实错杂所 致。临床中笔者常宗《 温病条辨》治中焦如衡, “ 非平 不安” 旨, 之 用平衡 中焦法辨治, 疗效显著, 体会
于下 。
1g 0 , 0 积实1g , 姜半夏1g白 0 茅根3 g , 0 , 侧柏炭1g 0 , 石曹蒲1 g水煎服, 剂。5 0 。 日1 剂。二诊时, 血已
止, 诸症明显减轻, 宗上方随症加减 巧 日 而愈。 按: 本例证属湿热奎滞, 郁而不通, 上犯食管, 且 以实滞为主, 当祛邪通降为要。厚朴、 半夏、 石营蒲 辛能除湿; 黄连、 桅子、 积实等苦能降火清热; 淡豆豉 清9中之热; 9 大黄通腑去滞; 白茅根、 侧柏炭等凉血 止血。药证相和, 故能取效。 2 寒热相适, 以清热为要 反流性食管炎局部病变主要是食管勃膜的炎
按: 本例证型错杂, 初看确难辨证, 然审症求因, 质其病机, 乃可得其肯萦。盖脾主运化, 病久脾虚生 湿; 胃主受纳腐熟, 病久胃虚食滞, 阳气被遏, 郁热停 滞。若补气健脾易增奎滞, 消食清热, 多损中气; 纯 清则伤脾碍湿, 纯温又助郁火。治宜虚实兼顾, 寓通 于补。法拟健脾化温, 通滞降逆。用香砂六君子汤 合温胆汤加减, 加太子参补气, 加左金丸清肝制酸, 旋覆花、 代储石降气, 故收佳效。
M。治宜清肝泻火, 凉血止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
血解毒而止血; 生地黄炭以 滋阴生津并助水牛角凉血 止血; 芍药、 白 牡丹皮既能敛阴潜阳, 降低血压, 又能散 疲活血, 还能助主药泻火; 加牛膝以助白芍药潜阳降 压, 引血下行; 小蓟、 藕节助药止血; 焦桅子清心除烦, 则烦躁自 除。诸药配合使火热之邪得清, 上亢之阳得
热, 通降止血。 处方: 黄连6 , g 淡豆豉6 , 0 g 芦根3g , 厚朴 1 g大黄 6g焦桅子 1 g柴胡 1 g苏梗 5 , , 0 , 0 ,
医生在线
河 北中医2 1 月第2卷第9 Hb J , me2 1 o2, 0 年9 0 3 期 e i M S t b 0 , 3N. e T ee r Vl o C p 0 9
日1 剂。5 剂药尽, 诸症消失, 后以原方加减调治 巧
日而愈。
例3 朱某, 5 女, 岁。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反复 7 发作6 近 巧 日来疼痛又作, 年, 痛不喜按, 伴脱胀 闷, 暖气泛酸, 口干而苦, 但不欲饮, 喜冷饮食, 食后 痛增, 身体倦怠, 大便塘薄, 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 舌 胖有齿痕、 苔黄白相兼而厚腻, 脉沉细弦。胃镜提 示: 食管中、 下端赫膜见有条索状新鲜充血、 水肿; 胃 9膜广泛充血、 水肿。证属脾虚湿滞, 食积郁热, 邪 气上犯, 为虚中夹实之象。治宜虚实兼顾, 寓通于
医生在线
( 日期: 0 0 一 6 收稿 2 卜 4 1) 0
( 编辑 董军杰)
热滋阴, 凉血止血, 又能散疲疗斑, 为清中 有滋, 止中有
通, 止血而不留痕的良方。 本例患者虽无温热毒邪侵 人, 但患者有高血压病病史, 近日因情志不畅, 血压升
塞鼻内, 并用安络血、 维生素 C 静脉点滴, 后取 4日 出棉球鼻A不止。 f 诊见: 面色萎黄, 左鼻腔仍用棉球塞之, 不时口
刘春勇( 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山区人民医院 1 1 ) 50 46
1病 例
洪某 , ,8 4 岁。1 7 8 0初诊。患者 5 男 9 一0 一2 9 日 前与人争吵情绪激动而引起头晕、 头痛加重, 睡眠
欠佳, 时而彻夜不眠, 伴心烦易怒, 口干口苦, 大便
17 0一6 2 复诊, 9 -8 9 自述药进 1 未再用西 剂( 药) 诸症减轻, 3 药进 剂诸症消失, 取出鼻中棉球, 未 再出血。 但感头晕乏力, 纳呆, 便稀, 每日3 舌质 次, 黯, 薄 白, 细 弦。血 压 1. 0 8 a 苔 脉 7 01. k / P
3g 0 , 黄连6 1g g , 桅子 0 , 生大黄6 , g 淡豆豉 1g川 0 , 辣子1g 0 , 延胡索6 , g 吴茱英1 , g 姜半夏6 。水煎 g
服, 剂。5 日1 剂。二诊时疼痛已除, 大便通畅, 胸 骨后灼热见减, 上方减生大黄、 延胡索, 7 服 剂而愈。 按: 本例证为胃热夹郁, 火郁上攻, 故予左金丸、 桅子豉汤等清热解郁, 大黄、 黄连、 蒲公英之属清胃 降火。药证相符, 故病痊愈。 3 虚实兼顾, 补与通并施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大多病程较久方求治于中 医。其病理特点常虚实错杂, 治当虚实兼顾, 若虽以 正气虚馁为本, 多因虚中夹滞 , 亦宜补中有通。即在 补益之中加人通调气、 寒、 痰、 血、 热、 食之药, 使补而
药治疗 3日, 觉症状虽有减轻, 自 但血压不但未降,
日 后随访鼻M未复发。
2 讨 论
反而增高至 2. 1.ka1 / 9 H)次日 56 72 (9 1 m g, 早 / P 22 m
洗漱时突然鼻中流血, 急去某医院就诊。给予盐酸 副肾素溶液(:00喷鼻后, 11 0) 用盐酸副肾素药棉填
犀角地黄汤是治疗血证的常用有效方剂, 既能清
吐鲜血少许 , 舌质黯, 苔薄黄, 脉弦细而数。检查心
高, 压药3 后未降, 服降 日 加之昼夜不眠, 肝阴暗耗, 阴
不恋阳, 肝阳暴张化火, 人血迫血妄行, 血与气并走于 上而 R血。方中水牛角粉量大力专以清心降火, 致O 凉
肺 见异常, 未 血红蛋白1 留 , 胞5 x /, 0 L红细 - 12 2 O ' 0L
症、 溃疡、 出血等。究其原因多为火郁上攻使然。胃 属阳明, 阳明乃“ 两阳合明”有阳气旺盛之意, , 是多 气之经, 凡病邪踞之容易化热。正如朱丹溪在《 丹溪 ,法》 L 中所云: . “ 大凡心隔之痛, 须分新久, 若明知身
1 升降并调, 以通降为主 反流性食管炎病位虽在食管, 却关乎中焦脾胃。 中焦脾胃, 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叶天士认为:脾宜 “ 升则健, 胃宜降则和。脾升清阳, ” 则四旁得其养; 胃 和降浊阴, 则生化有其源。不升则健运无权, 不降则 传化无由, 均可童郁食管而致反流性食管炎。但主 要关乎胃之通降。因胃无物不受, 易被邪踞。邪气 犯胃, 胃失和降, 脾亦从而不运。若一旦气滞、 血痕I 湿阻、 食积、 痰结、 火郁从而产生实滞; 若脾胃虚弱, 传化失司, 升降失调, 清浊相干, 郁滞内生, 从而产生 虚滞。不论是实滞还是虚滞, 均可郁而不通, 上犯食 管。滞者宜通之, 逆者宜降之。故对因升降失调所 致的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当以通降为主。实滞而逆 者, 宜祛邪通降, 不可误补; 虚滞而逆者, 宜补而通 降, 又不可奎补。 例 1 范某, 4 女, 岁。胸骨后疼痛窒闷, 5 咽中 如有物梗 6 个月, 吐鲜红血丝 3 曾在某医院给予 周, 抗炎及止血等治疗 巧 日, 效果不明显而求治于中 医。 刻诊: 神疲乏力, 夜寐多梦, 小腹下坠, 白带色 黄, 大便秘结, 四肢厥冷, 口苦, 苔黄腻, 脉濡。血常 规及尿常规正常。食管及 胃镜提示: 食管中下端勃 膜见有条索状新鲜充血、 水肿; 食管下端勃膜并见有 斑块状红色糜烂; 胃底及胃体勃膜散在斑块充血。 证属湿热室滞, 郁而不通, 上犯食管。治宜清利湿
6 1 8
不M, 通勿伤正。应用通补方法治疗气虚、 血虚、 阴 虚 之反流性食管炎时, 要注意调节通与补的比例。 标实较重的, 加大通调药物剂量; 本虚较重的, 减少
通药剂量。
1g 0 , 0 积壳1g , 木香( 后下) g 1 , 0 砂仁( 后下) g黄 6, 连 g吴茱英3 , 6, g 旋覆花1g代储石1g水煎服, 0 , 0 。
受寒气, 口吃寒物而得病者, 于初得之时, 当于温散 或温利之药, 若病得之稍久则成郁, 郁久则蒸热, 热 久必生火, 《 原病式》 中备言之矣, 若欲行温散温利, 宁无助火添病耶?阳明火郁上攻可致局部食管勃膜 ” 的炎症充血水肿, 火炎冲灼络脉则溃疡出血, 治疗当 以清降凉血为务。 例 2 余某, 5 男, 岁。胃院并胸骨后灼热疼痛 3 7日, 泛酸口 纳少便结, 苦, 舌红苔黄, 脉弦滑数。胃 镜提示: 食管中、 下端见有条索状新鲜充血、 水肿; 胃 底、 胃体及 胃窦勃膜广泛充血、 水肿。证属 胃热夹 郁, 火郁上攻。治宜泄热降火和胃。处方: 蒲公英
血小 板 18 9 出凝 血 时 间 正 常, 压 7 x 1 几, 0 血
2. 1.ka 15 0. m g 02 35 (5. 13 H ) / P 1 / 1 m 。伴有头痛头 晕, 心烦易怒, 口干口 大便干, 苦, 小便黄。本次鼻出 血约3 m. 5 l 0 辨证为肝阳上亢, 化火迫血妄行之鼻
潜, n 自 则鼻i 止。
味: 水牛角3 g一半冲服, 0 ( 一半先煎, 取煎汁后加其
余 物同 , 丹皮1g 药2g白 药2g 药 煎) 牡 5, 赤芍 0 芍 0 , , 生地黄炭3 g 0 , 小蓟3 g 0 , 藕节炭3 g 0 , 焦桅子 1g 0 ,
当 1g牛膝 1g 3 水煎分2 归 5 , 5 剂, o 次服, 剂。 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