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6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三)语文试卷讲评
• 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怜爱的就是幽竹“不 改清阴”。“不改清阴”,极其简练而准确地概括 了翠竹内在美与外在美和谐统一的特征。“月笼翠 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知道雪霜终不变,永 留寒色在庭前”(唐求《庭竹》)。“咬定青山不放 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 西北风”(郑板桥《竹石》)。诗人们讴歌的都是它 “不改清阴”的品格。在这首诗中,钱起正是以春 鸟、春花之“改”--稀、尽、飞,反衬出翠竹的“ 不改”,诗人爱的是“不改”,对于“改”持何态 度,当然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诗的一、二句 并没有赞美春鸟、春花之意,更没有为它们的消逝 而惋惜,而是在感慨它们随春而来,随春而去,与 时浮沉,不能自立于世的品性。
• 8.写春残之景,黄鸟叶声稀落,辛夷杏花花 尽花飞;表现了诗人浅淡的空寂与惆怅之情 。(前问2分,后问3分。不宜说成忧伤悲 愁之情,情绪没这么重,如是回答记1分。 ) • 9.前两句写鸟稀花落的景象反衬后两句所写 幽竹不改清阴的固有美态。全诗借景抒情, 表达了诗人赞美不畏环境恶化,不屈于流俗 的坚守自我的高尚精神。(前一句2分,关 键是说出“反衬”(或“衬托”)。后一句 4分,回答了赞美坚守自我这个主体意思的 记3分。)
• 16. 很多奢侈品不断流失最高端的客户 (1分) • ② 中国的消费者刚走进奢侈品消费之门 (2分) • ③反而越来越遭到非议(2分) • (只要意思对,在限制字数之内,衔接 顺畅,即可得分)
• 17
• 一位超胖妇女,双脚分别踩在两个磅秤 上,每个称都显示91公斤。她以此测量 体重觉得并不太胖,安慰自己,求得心 理平衡。更深层的画意是批判自欺欺人 的愚蠢作为。(6分,介绍画面2分,写 出直接画意2分,写出深层画意2分)
• 暮春归故山草堂 •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白话译文 •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 听不到了,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 花飞落芳尘。
湖南省永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特朗普如果认为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就可以把贸易伙伴的顺差“砸”下去,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只会干扰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
②文化的具体形式在不断变化,但文化的根本特质和精神是不变的,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正本清源....,把一切工作自觉扎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中。
③数字阅读的弊端在于读者很容易被屏幕上其他诱惑干扰而导致分心,经常囫囵吞...枣.而难以专心致志。
④尽管讲慢生活的书争先恐后....地巡回宣传签售,尽管人们点击浏览着说慢的文字,但社会还是一个紧张拥挤恨不得什么都要赶上趟的节奏。
⑤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相对滞后,但相关立法工作应未雨绸缪....,组建专家团队对机器人专门法律开展研究。
⑥今天,当我们向这些无私奉献的科学家致敬时,我们更希望包括汽车在内的所有中国制造业都能具体而微....,学习大师身上的大国匠心。
A. ①③⑥B. ①④⑤C. ②④⑤D. ②③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人工智能正在深入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中国在人口智能很多领域的源头创新上已经在部分领域领跑,甚至和全世界并跑。
B. 京沪高铁作为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的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促进了我国高铁配套技术的全面提高,推动了世界高铁技术的发展。
C. “和平尊”以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尊”为原型,尊体饰以中国传统吉祥纹饰,辅以丝绸之路等元素组成,体现和平发展、交流合作的理念。
D. 政府要使部门的局部和眼前利益服从于教育的长远和根本目标,冲破原有制度的制约和束缚,创造性地工作以实现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3.根据下列陈述,按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打哈欠不是人类的专利,猫、狗、鸟等动物都会打哈欠,但是打哈欠相互传染却只有人类和大猩猩这样的高级灵长动物之间才会发生。
神经生物学家们发现,只有大脑皮层发达的脊椎动物,才有能力辨识哈欠,并且彼此传染,在“移情作用”的影响下把同伴打哈欠的行为反映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连锁反应”。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3分析与解答
2016年全国普通高考新课程II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适用地区: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语文三模考试卷分析
一、1、正确率较高,大部分学生可以关注到“人对食品的喜好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只有少数学生只答到“人对食品的喜好”。
2、选择题得分较高,少数学生错选A。
3、本题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答题缺乏文体意识,未能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如从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角度分析;部分学生能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但是,表述说明方法的术语不规范,或写错别字,如例数字,做对比等;分析其表达效果时,不够准确,如:说明了香菜在不同地区喜欢的人的比例不同,说明人对食品的喜好与人的基因有关。
4、选择题的得分非常高。
5、补充研究计划的内容不准确。
如认为研究对象是:古老部落居民,或者1500个志愿者,不完整。
如认为研究方法是:收集对不同食品色香味的偏好。
不确切。
如认为研究结论是:人对食品的喜好跟他的味觉和嗅觉有关。
不准确。
6、本题要求简析行文思路和特点,主要问题如下:答题时并非在简析思路,答题思路混乱。
对文章思路的分析混乱,语言罗嗦。
未分析特点,或分析有误。
二、7、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能得满分,大部分同学不能理解巧合的是都与毛泽东有关。
多数同学理解成梅志的人格与词内涵的巧合,只能得1分。
典型答案:梅志与毛泽东的《咏梅》中的梅花一样美丽(或经历风雪)。
(得1分)8、没有人写到“变换句式”;只写“短句”也不得分。
少数同学能写到“四树斋”与“四面树敌”有关,可以得1分9、①前者(或第⑤节)写作者第一次见到梅志时,她与动荡时代形成强烈反差的美丽给作者带来的震撼(或被她的果断与沉静和脱俗的气质所吸引)。
②后者(或第⒂节)写作者见到梅志老了的时候,依旧美丽,给他带来的感慨。
③两处“注目”形成反复(补充:写前后呼应也给分了,但也很少人写到)④强化了作者的情感,强调了梅志的美,超越时间,永远带给人对历史的无限感慨。
以上四点,一点一分。
后两点写到的人很少。
所以90%的人都只能得2分。
10、①“家”象征着稳定而平静的生活。
(补充:梅志向往稳定而平静的生活)②梅志一生盼望着有个家,却不断失去家,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补充:能写到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也给分,但提醒学生尽量围绕家来写)③梅志人物形象:坚毅、沉静、美丽、热爱生活和坚韧以上三点一点一分,得几分的都有,比例差不多。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1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一、古文翻译第7题——阅卷人:第7题:第一个句子:评分标准:(1)大凡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名声,这样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
采分点有折、废、施之以恩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通顺2分(2)在长安城聚集观看的官吏百姓有几万人。
右将军在皇宫周围部署军队,来防备意外的情况。
采分点有吏民聚观者定语后置、阙下、非常,各1分,句意通顺2分存在问题:1、采分点翻译的不准确,以致翻译出病句。
2、除了采分点,“永终天禄”翻译的不好,比如得到上天的恩惠,收到皇帝的重用等应对措施:加强训练,积累词语。
第二个句子:[总体情况]:本题适中,但学生答的不理想。
[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对重点字词以及特殊句式把握的不好。
(二)不能掌握答题技巧,组词对译、语段推测、前后联系等。
(三)答题之前没有经过思考,提笔就写,导致语句不通顺,表意不明。
[解决办法]:注重课堂教学中对重点字词的讲解,加强技巧训练。
二、诗歌鉴赏8、9题——阅卷人:第8题:[总体情况]:本题难度不大,但学生答的不理想。
[存在的问题]:(一)没有审清题,不知道如何答题,所以答非所问。
题目是问写景的角度,。
但有一部分学生答成“写景的方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白描等等。
还有的同学答成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借景抒情,等等。
(二)有的同学分不清颔联与颈联,分析了颈联的诗句。
一分没得。
(三)不能掌握答题技巧,答题不全面,比如有的同学只答了动静结合,没有具体分析。
(四)多数同学答的不全面,只答出一点或两点。
没有得满分。
[解决办法]:加强训练,教育学生认真审题,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方面的知识,准确全面的运用答题技巧完善答题。
第9题:一、评分标准:此题共6分,两问,每问3分。
二、失分情况:第一问分析“空相寄”的原因,失分较严重,首先,学生不清楚“寄”的是什么,其次没有和下一句的诗句相联系。
永州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永州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64分)1. (12分) (2018高一下·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
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
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人们早已经适应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
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
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
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
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
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
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网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
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但内容信息即使让渡,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
高三三练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三练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及评价高三语文复习至此阶段,学生已完成了两轮复习,熟悉了高考相关类型题,对高考试卷的复习研究已经完成。
因此本次考试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知识积累与迁移的能力。
整套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考查重点如下:第一大题考查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内容选取为中庸与乡愿的区别,符合高考的出题原则,即熟悉材料的陌生化,谈的是概念的区分,共9分。
命题设计与高考试卷基本相同。
主要考察学生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在二者兼有基础上更偏重于知识外延拓展能力能力的考察,三道选择题的正答率分别是84.60%、86.20%、33.64%。
第二大题第一部分考查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材料选自《宋史·宋琪传》,依次考查文言断句和文化常识和阅读理解。
所选材料符合近年高考的趋势,对学生把握命题规律,掌握古文知识有很大作用。
三道选择题的正答率分别是85.55%、59.74%、55.14%。
第二部分依次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古诗鉴赏和名篇名句默写。
设置题时引入了诗歌比较阅读,旨在考查高三学生对同类诗歌。
强调文本意识。
注重准确表达和规范审题。
第三、四大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和传记文阅读,二选一模式,每大题22分。
为了突出对现代文阅读基本能力的考查,针对学生面对这类题目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命题设计时降低了试题难度,偏重于规范答题的考察。
第五大题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共20分。
语言知识部分分别考查成语、病句和语言连贯。
成语题选项采取高考同义成语辨析的题型,难度不大。
重在考察常见成语的语境把握能力。
符合高考的考察方向。
语言表达部分考查内容涉及语言表达得体和准确等,综合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
既考查描写的相关知识和运用能力,又对学生注意观察,联系现实生活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道选择题的正答率分别是95.83%、37.60%、68.95%。
第六大题考查写作能力,满分60分。
湖南省永州市2016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湖南省永州市2016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唐小艳(永州一中)朱桂花(祁阳一中)白华志(江华一中) 蒋丽(东安一中)审题人:杨振华(市教科院)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蒙学教材的因与革王海波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过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并不受古代政府管理,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教材。
周代以来主要有《仓颉》《急就篇》《千字文》《蒙求》《百家姓》《三字经》《龙文鞭影》等,它们构成了蒙学教材发展的主线.二是经典蒙学教材往往被使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但它们也会被后起教材取代.如汉代《急就篇》逐渐取代《仓颉》,使用至唐代而渐渐衰落;南北朝时《千字文》渐渐兴起,到宋末与《百家姓》《三字经》一起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教材体系,完全取代了《急就篇》,一直沿用到清末。
这样的兴替表明新的教材具有更多适合新的教育环境的特性。
在词汇学习阶段,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是蒙学教材一贯坚持的编写理念.古代教育崇尚博学,《中庸》提倡“博学之"。
因此,蒙学教材十分重视在初学阶段就为儿童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
《急就篇》涉及古代部族、自然事物、生活器物、地理、律令等基本知识,是一个极为广博的知识体系。
到《千字文》,历史内容逐渐增多,也为后来《蒙求》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编写教材开创了新的道路。
“三、百、千”的知识结构沿用长久,其实就是蒙学教材博物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有力证明。
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
古代教育中的乐教、诗教、儒家经学教育都是以构建学习者思想道德体系为最终目标的。
《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湖南省永州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湖南省永州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64分)1. (12分) (2017高二下·牡丹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料是需要辩证的,同一史实,各书记载互异;同一原文,彼此引述不同;或采摭古书不记出处,或商榷前史而全违故实,以致事实讹谬,文字错舛,真伪混淆。
若不加以辩证而随便引用,不但异说纷纭,无所适从;必至以讹传讹。
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的就是考据学。
这种学问,汉代的经注已开其端。
自晋以后,辨证史籍的书多起来了,裴骃注《史记》,对于原书的文句音义多所解释。
裴松之注《三国志》,对于原书的史实多所增补;吴缜《新唐书纠谬》对于原书上史料的讹谬多所纠正,这些都是考据学的先导。
到了清代,考据学大大地发展了。
在清代,学者因受政治的压迫,不能涉及与现实有关的学问,于是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与现实无关的考据学。
因而中国的古典文献,无论经书、子史或史书,大部分都经过了一番考证。
对于各种史籍中的史实,凡有可疑的,无不探源索隐,钩沉辑佚,考异正讹,使其本源大白,讹误自明,异说并陈,是非自见。
清代辨证史料的著述甚多,其中有通辨诸史的,有专辨一史的。
通辨诸史的书,最有名的,是钱大昕的《二十一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书是对原书上文字的校正、名物的训释,王书是对考证原书上的典章制度以及史实的校勘,两书各致力于一个方面,若融合而贯通之,则对史料之辨证,甚为有益。
专辨一史的书,以辨“四史”者最多。
崔适的窜乱《史记》的十余家,纠正纰缪;考证《汉书》的多侧重于文字的校正;考证《后汉书》的多侧重于史实的纠谬。
考证《三国志》的皆系补佚考异。
自《晋书》以下的诸史,辨证的书虽不及“四史”之多,但诸史皆有考证之书。
以史料的范围而论,清代学者所考证的史料只是史料中的一半,即文献上的史料;至于考古学上的史料则做得非常不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C
7、译文 (1)吾岂昧于谋身哉?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 以家许国矣。 我怎能在考虑自身的问题上犯糊涂呢?只因我 家世代蒙受国恩,如今有幸朝廷任用我,我应该拿 全家来报效国家。 (2)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 羽立具。 城内的箭用完了,有旧箭都是羽毛坏了的,李 芾命令搜集民间的羽扇,羽毛马上就准备好了。
②体贴,细心。为了实现戴瑟莉思念父亲的愿望, “把信捆在气球上,寄到天堂”。并且仔细地在小纸 片上裹上一层塑料。
③善解人意。接到维德夫妇的来信,善意说是他父亲 的来信。 【每点2分,任选3点满分】
(4)请赏析小说中戴瑟莉放飞气球这个情节?( 8分)
①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戴瑟莉拒绝接受父亲 去世的事实而在爸爸生日那天放飞气球给爸爸寄贺卡 的情节。 ②为后文维德帮助女孩做铺垫。戴瑟莉放飞的气球被 维德发现,正是有放飞气球这个情节,才推动情节的 发展。 ③设臵悬念,令人不禁思考气球去哪了。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 ④使小说的主题有了依托。女孩对父亲深挚的爱,维 德夫妇对陌生小姑娘的帮助体现出来的广博的爱,都 是借助这个情节得以展示和推动,从而表现了人人皆 有爱的主题。 【每点2分,每点中观点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作
文(60分)
参考立意: 1、环环相扣、团结协作 2、整体意识 3、细节决定成败
【每点3分】
(4)材料四中说了尧舜禹文化哪些价值?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我们今天怎样去传承尧舜禹文化。(8分) 价值(4分): ① 尧舜禹体现了德孝基本范畴的起源;(1分)。 ②尧舜禹文化以强劲的生命力和号召力滋养着中国人的人生观、 价值观、审美观,塑造着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天下情怀和人格 气象,(1分)激发了中国人追求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责任感、使 命感,成为中华民族与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标识;(1分) ③新时期尧舜禹文化还可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资源、智力支持和 精神动力(1分)。 做法(4分): ①在今天我们应该在理论和实践、宣传引导上 进行探索总结, 丰富完善; ② 应该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群策群力。 【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10、默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3、
B
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 从容不迫地说话。 扺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 大发议论。
14、C 15、A
16、《奇妙的朋友》中人与动物的亲密接触或交朋 友,其实并非像古道尔那样让人去适应动物, 而是让动物来适应人 ,其中,按人 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来对待动物,就是如此。例如, 为黑猩猩穿衣服。其实,无论是黑猩猩还是其他动 物, 它们都有自己天然的衣服, 用不着人为地 为它们穿上衣服,这样做反而是伤害它们。穿衣除 了造成黑猩猩的认知障碍外, 还有可能致病, 因为穿衣会造成黑猩猩的大脑温度中枢机能的紊乱, 也会干扰其皮毛的保暖功能。 (每空2分)
17、(5分) 先登录12306网站, 点击“注册”并填写用户注册信息, 再进入邮箱激活网站发送的用户注册邮件, 根据邮件提供的相关信息再次登录12306网站, 最后下载证书。
【 每个步骤1分。】
《天堂回信》马戈· 法伊尔
11、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C3 分 E2 分 A1 分
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既别之明日,复欲追 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夜半投宿吴氏泉湖 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 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 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 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 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8、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上片中划线句子?(5分) 9.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表达的丰富情感?(6分)
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既别之明日,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 泥滑,不得前矣。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 意。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 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 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 莫吹裂。
没有多久,贾似道在芜湖兵溃,于是恢复李芾的官职,知潭州兼湖 南安抚使。当时湖北州郡都已经归附北兵,李芾的朋友劝他不要去,说: “没有办法,就单人前往就行了。”李芾哭泣说“:我难道贪于为自己 计议吗?只因世代受到国家的恩惠,即使是在被废弃期间我还想着如何 报国,今天侥幸任用我,我以家许国了。”当时他的爱女死了,李芾痛 哭一场而出发。 大元右丞阿里海牙已攻克江陵,分军戍守常德遏制诸溪峒蛮,而以 大兵进入潭州。李芾派遣将领於兴率兵在湘阴抵御,於兴战死。九月, 又调遣吴继明出城抵御,军队来不及出发,而元大军已经包围潭州城。 李芾意气激昂登上城墙,与诸将分地守御,百姓不管老弱也都出来,结 成军保协助作战,没有命令而自动集合起来。十月,元兵攻打西边营垒, 刘孝忠等人奋力战斗,李芾冒着箭石亲自督战。城中箭用完了,有旧箭 都是箭羽坏了,李芾命令收集民间羽扇,箭羽立即备办。又苦于没有盐 吃,李芾取出府库中的积盐席,焚烧提取盐供给。有受伤的,李芾亲自 抚问慰劳,每天用忠义勉励他的将士。死伤的人杂乱众多,人们还是含 忍血泪登城殊死战斗。有来招降的人,李芾把他杀掉来对人宣示。
4、D
5、B
华夏五方之民——中原、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 夏"在羌语和藏语中都是"伟大、强大"的意思。华 夏一词最早作为文化概念,出现在周朝,尊周礼, 守礼义的族人即称为华夏。华夏又称中华、中夏、 中土、中国。最初作为汉族的文化,如今华夏一词 涵盖整个中国,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既别之明日,复欲追路。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 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 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 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 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 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8、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上片中划线句子?(5分) 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写出 了一片萧瑟的景象:寒冬里,剩水残山凋零破败,失去了美 丽的姿态与色彩。幸亏还有几株疏梅点缀其间,留住了一片 风景。天空中,两三只飞雁掠过,孤独凄凉。(2分)表达了 作者对山河破碎的悲伤以及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失望。(2 分)
十二月,州城围困日益危急,刘孝忠被炮击中,瘫痪不能起身,诸将 哭泣请求说“:事情已危急了,我们为国而死是可以的,但百姓怎么 办?”李芾骂说:“国家平时之所以厚禄善待你们,是为了今天要你们 报国。你们但死死守住,以后有说此话的我先杀了你们。”年三十之夜, 元兵登上城楼,刚打退,旋即元兵像蚂蚁一样附墙而登,衡州太守尹谷 及其家人自焚,李芾命令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因而留下宾客佐僚一 起饮酒,晚上传令,还亲自书写“尽忠”字样作为号召,饮酒一直到天 亮,诸宾客佐僚出来。李芾坐在熊湘阁召来部下沈忠,赠金子给他说: “我力量已尽,职分当死,我的家人也不可以被俘侮辱,你全部把他们 杀掉,然后杀死我。”沈忠伏地叩头,推辞不能这样做,李芾坚决命令 他去做,沈忠哭泣允诺,拿酒使李芾的家人全部喝醉,就全部用刀杀死。 李芾也引颈受刃。沈忠纵火焚烧他们的居所,回家杀掉他的妻子儿女, 又到火场,大声恸哭,举身投地,于是自杀。潭州百姓听说这一消息, 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死于树林的人累累相比。事情被朝廷听见后, 赠李芾端明殿大学士,谥号“忠节。 李芾为人刚直忠介,不畏强暴权贵,临事精细敏悟,奸猾之人不能够 欺骗他。而且精力过人,从清晨治理公事到傍晚毫无倦色,晚上通常到 半夜才休息,五更时分又起床处理公事。望见他凛然不可犯,像神明一 样,但他喜好贤能礼遇士人,与他接触感到温暖,虽然是一小小优点也 诚恳奖掖推荐。平生居官清廉,等到被排斥,家里没有剩余的资产。
)
(2)这篇小说的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 析(6分)
①点明戴瑟莉的父亲已于9个月前去世,交代故事发生 的缘由,照应小说的标题。 ②引出文中戴瑟莉拒绝接受父亲去世,给父亲寄贺卡 的情节。 ③为揭示小说主题提供了故事背景。
【每点2分】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特里施的人物形象(6分)
①关怀备至,充满亲情。为了使戴瑟莉接受父亲的死 亡,带戴瑟莉去了肯的墓地,希望她能接受现实,当 接到维德夫妇的来信之后,仔细给戴瑟莉读信,化解 戴瑟莉的悲伤。
永州市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语
文
(4.16)
1、D 2、A
3、C
文言译文
李芾字叔章,他的祖先是广平人,李芾生下来就聪明敏悟, 从小自己树立,把他的书斋取名叫“无暴弃”。魏了翁一见到 他就以礼相待,认为他有祖风,改书斋的名字叫“肯斋”。开 始以恩荫补南安司户,征辟为祁阳县尉,出来赈济灾荒,就有 政声。代理祁阳县令,该县大治,征召为湖南安抚司幕僚官。 当时盗贼起自永州,朝廷予以招抚,一年多没有攻克。李芾与 参议邓炯提调一千三百人攻破其巢穴,擒获贼人首领蒋时选父 子返回,其余党徒于是平息。兼理湘潭县,县多大家巨族,前 任县令束手无策不敢冒犯,李芾考核户籍出查赋税,不避权贵 势要,赋税徭役大大平均。 咸淳元年(1265),李芾入官为临安知府。当时贾似道当权, 前方官事无论大小首先禀告才能实行,李芾独无所禀问。福王 府有逼迫他人致死的,贾似道极力为之营救,李芾写信往复辩 论,终于把凶手置之于法。李芾曾出去巡视火器具,百姓有人 不制作火具,李芾询问什么原因,说:“是贾似道的家人。” 李芾立即对这人施以杖刑。贾似道大怒,指使台谏大臣黄万石 诬陷他犯有贪赃罪,罢免了他的记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