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创新高职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共5页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在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立足点,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二者相辅相成。

文章辨析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系,解决了高职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困惑,并从研究型课堂教学、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三个方面对素质教育模式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高职大学生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教育实践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愈显严重。

企业对招聘对象的要求更加苛刻,主要查看学生是否有实践创新能力,是否有工作经验,能否很快实现职位对接等。

因此,正确定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系,寻求素质教育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核心课题。

一、高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及相互关系现代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转化,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

素质教育是我国实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身心潜能和个性发展。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素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创新教育又被提上了日程。

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对当代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责任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实践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

全面素质发展包括创新素质,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提升。

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革的方 向。 1 . 2 职业能力素质
职业教育不 同于基础教育 ,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技术 学院教学要解决 的关键 问题 。与普通 高等教育一样 , 职业教育也 存在着 “ 重理工 , 轻 人文 ; 重专业 , 轻基 础 ; 重书本 , 轻 实践 ; 重共 性, 轻个性 ; 重功利 , 轻素质” 等弊端 , 其教育的结果可能造成学生 对社会 的适应能 质的复合 型人才 。高职教育是要求 学生从就 业到创业 等方面 的
自卑而 出现了人 际关 系交往不 良 , 就业 困难 、 择业 困难产生 的心 理紧张等等 。因此 , 高职生必 须具备坚 强的心理 素质 和抵御挫 折 的能力 , 以乐观 的心态去直 面人生 。 2 职 业技 术学院素质教 育创 新模式 的实施措施 2 . 1 构 建两大课 堂协同育人的素质 教育创新模式 “ 协 同育人 ” 是高职教 育 由封闭办学逐 步走 向开放 式办学 的 过程 , 是具有 时代特点 的素质教育观 的现实反 映。高职生 素质拓 展 在实践中 已逐渐被视为“ 第二 课堂 ” 统揽体系 , 并成 为培养高 职 生 创新能力 、 提高 高职生综合素质 的重要舞 台。 “ 第 二课堂 ” 活动
同时也是 满足企业 对于人才的需要。 1 职业技术 学院素质教 育的着重点
外拓展训 练 的一些崭 新理念 。健 康的体魄是未 来成才成 功的基 石 。这就需要高职生养成 良好 的生活 习惯 , 保 持旺盛的精力。
从高职教育 的实际情况来看 , 当代 高职生存 在的心理 问题 不 容忽视 , 如: 不少高职生都来 自于农村家庭 , 由于原有 的生存环境 与城市 生活环境 的差 异 , 有些 学生表现 出不适应 , 加之社会上 还 有对职业教育的轻视 , 很容易使 高职生产生 自卑 、 焦虑心理 , 由于

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创业教育创新

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创业教育创新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1 0 0年第 1 1期
以素质为基础 力为本 位 的 能 高职创 业教 育创 新 牢
陈 红 照
( 州 经 贸职 业技 术 学 院 , 苏 苏 州 2 0 8 苏 江 1 0) 5
【 摘
要】 在高职院校 实施创 业教 育, 结合职业教 育人才培养 目标 , 要 坚持 以素质 为基础 、 能力为本 位, 将创业
近 年 来 创 业 教 育 在 各 高 职 院 校 逐 步 开 展 起 来 , 素 质教 育 的 内涵 ,也 突 出 了 创新 能 力 和 学 生 实 践 能 但 整 体 上 仍 处 于 探 索 阶 段 ,在 实 践 中 不 少 学 校 把 创 力 培 养 , 使 素 质教 育 与时 俱 进 。因 此 , 可 以说 “ 并 也 大 业 教 育 等 同 于创 办 企 业 的 教 育 , 创 业 教 育 功利 化 , 学 生 创 业 教 育 将 成 为 我 国 素 质 教 育 改 革 的方 向 与 途 将 创 业 教 育 没 有 融 进 职 业 教 育 人 才培 养 过 程 之 中 , 也 径 ”】 果 没有 扎 实 的素 质 教 育 , 不可 能真 正提 升 [ 1 。如 便 没 有 形 成 完 善 、 统 的 教 育 教 学 体 系 。笔 者 认 为 , 系 在 大 学 生 整 体 素 质 , 实 提 升 了 受 教 育 者 的综 合 素 质 , 切 高 职 院 校 实 施 创 业 教 育 , 坚 持 以 素 质 为 基 础 、 力 才 能 有 较 高 水 平 的 创 业 实 践 ,创 业 者 具 备 的 素 质 越 要 能 为 本 位 , 创 业 教 育 渗 透 于 高 等 职 业教 育 全 程 , 体 完 备 , 创 业成 功 率 越 高 。在 我 国现 阶 段 , 职 院 校 将 立 其 高 化 综 合 实 施 创 业 教 育 ,才 能 全 面 提 高学 生 的 创 业 素 中 通 过 课 程 教 学 和 实 践 活 动 加 强 创 业 教 育 ,培 养 大 质 和 能力 。 学 生 的 创 业 意 识 和 创 新 精 神 ,塑 造 大 学 生 良好 的 创 创 业 教 育应 以素质 为基 础 业 心 理 品 质 , 高 大 学 生 的 创 业 仓止 能 力 , 深 化 素 提 新 是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既 是 适 应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和 高 等 教 质 教 育 的重 要 途 径 。 育 自身发 展 需 要 应 运 而 生 的 一 种 教 育 理 念 ,也 是 融 创 业 教 育 以 素质 教 育 为 基 础 是 必 然 的 结 果 。但 创 新 教 育 于 人 才 培 养 全 过程 的 一 种 教 育模 式 。 创 业 是 在 我 国 不 少 高校 ,对 创 业 教 育 与 素 质 教 育 的 关 系 教 育 首先 是 素 质 教 育 ,在 高 职 院 校 实 施 创 业 教 育 要 认 识 还 不 到 位 , 创 业 教 育 重 视 不 够 , 有把 它 提 高 对 没 坚 持 以 素 质 教 育 为基 础 。《 育部 关 于 力I 高 职 高 专 到 应 有 的地 位 上 来 。坚 持 以素 质 教 育 为 基础 , 教 I : 强 会更 好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的 意 见 》 强 调 ,要 将 素 质 教 育 贯 地 推 动 高职 院 校 素 质 教 育 和 创 业 教 育 的开 展 ,全 面 “ 穿 于 高 职 高 专 教 育人 才培 养 工 作 的 始 终 ” 。素 质 教 育 提 升 高 职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实现 高 职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作 为 一 种 教 育 观 念 和 教 育 目标 ,是 着 眼 于 提 高 入 的 目标 。在 开 展 创 业 教 育 过 程 中 , 一方 面 要 在 对 学 生 的 内 在 素 养 的品 质 、强 调 知 识 内 化 和 身 心发 展 的 教 育 日常 教 育 与 管理 过 程 中 ,充 分 发 挥 创 业 教 育 的整 合 观 。创 业 教 育 的核 心 在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造性 、 新 能 作 用 来 实施 素 质教 育 。以 创业 教 育 为 主 题 , 合 校 园 创 融 力 ,它 体 现 了 素 质 教 育 的 要 求 ,蕴 涵 于素 质 教 育 之 文 化 建 设 , 宽 学 生 知 识 视 野 , 解 创 业 相 关 知 识 , 拓 了 中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 关 于 深化 教 育 改革 全面 推 进 素 以 此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 另 一 方 面 , 创 业 教 育 知 识 、 将 技 质 教 育 的 决 定 》 中 要 求 :高 等 教 育 要 重 视 培 养 大 学 能 等 与 素 质 培 养 全 面 融 合 于 教 学 活 动 中来 实 施 素 质 “ 生 的创 造 能 力 、 践 能 力 和 创 业 精 神 , 遍 提 高 大 学 教 育 。要 “ 思 想 、 德 、 化 、 技 和 心理 健 康 等 素 实 普 把 道 文 科 生 的人 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 其中强调 的创 造能力 、 质教 育统一到整个教育教 学活动 中 ,改革 教学内容 创 业 精 神 等 素 质 正是 创业 教 育 要 实 现 的教 育 目标 。 和教 学方法 , 置 合理 的课程结 构 , 视 实践 ” 。 设 重 闼强 创 业 教 育 应 以 素 质 教 育 为 基 础 。创 业 教 育 是 对 化 创 造 性 、 创新 能 力和 创 业 素 质 的培 养 。 素 质 教 育 内涵 的 延 伸 和 发 展 ,创 业 教 育 是 建 立 在 素 二 、 业 教 育应 以 能 力为 本 位 创 质 教 育 基 础 之 上 的 一 种 新 的教 育模 式 ,不但 体 现 了 创 业 教 育就 是 以培 养 创 业 人 才 为 目标 的 教 育 , 使

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职教育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围绕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论述,论述分为三个方面:背景、特点和发展。

一、背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难以适应这种需求,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特点1. 贴近产业需求:高职教育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就业岗位要求,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将实践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强调实践能力:传统的高职教育更加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

4. 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三、发展1. 深化课程改革:将实践能力培养纳入课程设置,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2. 建立行业合作机制: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岗位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 加强教师培训:高职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动力量。

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和理解。

4.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学科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研究摘要:我国的经济建设正迎来迅猛发展,而这一发展盛况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多个产业的有序发展,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创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深化开展,对于校内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立足于新媒体时代下,运用创新手段从而推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展现了其重要性,对于强化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与办学力量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党建工作也成为高职学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端正入党动机,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促进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具体特点1.1职教性特点通常情况下,当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开展时,职教性特点属于常见特点之一,其主要是指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的人才,树立行业性、职业性教学目标,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提高院校的就业率,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促进作用;同时,在党建工作开展时,需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党的影响力与领导力对学生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在完成学习目标与任务的同时,保障其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下去。

1.2专业性、职业性特点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高职院校教学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教学,以此来满足现代社会建设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相关教师需要具备充分的文化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充分的专业技能,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当党建工作开展时,同样需要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形式,保障专业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3实效性、针对性特点当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开展时,其还会存在实效性、针对性等特点,其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文化成绩水平较低,其在申请入党时,大多存在功利性心理,为此,党建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等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并以实际教学过程为基础,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对学生思维模式进行转变,为后期党建及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与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高职教育内涵与育人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内涵与育人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内涵与育人模式创新一、引言高职教育是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是连接高中和本科教育的桥梁,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职教育的内涵和育人模式也在逐步创新。

本文将从内涵和育人模式两个角度出发,探讨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二、高职教育内涵创新1、课程设置创新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与社会和产业需求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实际,具有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注重知识的渗透和理论的传授。

2、师资队伍创新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需要不断创新,注重实践教学经验和工作经历的积累,从产业界引进业内专家、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高职教育的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注重教育思想、教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升。

3、教学方法创新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案例研究、团队合作等,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高职教育育人模式创新1、培养实践能力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高职教育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学习和实践,掌握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

2、注重人文素质教育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技能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人文课程和社会实践经验,使学生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创新、勇于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助力学生就业和创业。

四、结论高职教育的内涵和育人模式应该与时俱进,与产业具有相适应的特点和需求相结合,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高职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中,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论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论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论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摘要】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培养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其内涵、培养途径、培养方法、培养策略和培养模式。

指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需要重视,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文章认为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重视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工作,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和模式,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内涵、途径、方法、策略、模式、重要性、意义、进一步完善、重视、高等教育、任务1. 引言1.1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关键目标之一,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的高职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高职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培养国家的人才储备。

作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希望,高职学生需要具备解决现实问题和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职学生,才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系统的培养和引导,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责任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意义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意义: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更是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不仅可以提升其个人竞争力,更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 等 职业 技 术 教育 是 我 国高 等 教育 的重 要组 成 培养学生一 些具 体岗位 ( )的技能 ,已经远远不够 。 群 部分 ,是职业 技术教育 的高等 阶段 ,其 目标是培养 高 而要 想使 学 生 将 来能 适 应 并胜 任新 的工 作 、新 的 任 级 技术 应 用 型人 才 。高 职 院校 在 人 才培 养模 式上 要 务 和新 的环 境 ,能 实现 自身 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职 教 与企 业 建 立 紧密 联 系 ,改革 以课 堂为 中心 的传 统 人 育 就 必 须让 学 生 获得 一 种 持久 的 、 可迁 移 的 、通 用 才培养 模式 ,大力推行 工学结合 的人 才培养 模 式。要 的 、与人 的综 合素质 有 关的能 力 ,这 就 是关 键能力 。

企 业 往往 非 常 重视 员 工 的 团 队协作 精 神 ,大 型 企 业 注 重 毕业 生 的创 新 精 神 等等 。有 关面 试 中的这 些 能

高职 院校 学 生关 键 能 力培 养 的必 要性
与 可 行 性
高职 院校建立 工学 结合模 式下学 生关键能 力培养 的机制 ,虽然培养 难度 比专业技 能大的多 ,但 高职教 育要真 正体现价值 ,真 正体现 能力本位 的特色 ,真正
为主 线 ,以关键 能力 培养为基 础 ,其 中学生 关键 能力 高 职教育 的培 养 目标 是 :培 养 生产建 设 、管理 、 的培 养 目标 又与 企 业需 求 相结 合 ,培养 过 程 与工 作
1 高职教 育培 养 目标 的需要 .
服 务第 一 线 的 高技 能 型 人 才 。这 一培 养 目标 决 定 了 相结合 ,培养 内容 与高职学 生实 际情 况相 结合 。 以上 高 职教 育 要 特 别注 重 学 生职 业 能 力 的培 养 ,除 了一 三个 结 合 为 指导 思 想 ,常 德 职业 技 术学 院培养 学 生

在专业实践中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实效性——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

在专业实践中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实效性——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

德育与管理DEYU YU GUANLI 教师•TEACHER2021年1月Jan.2021在专业实践中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实效性—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张莎婵(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318000)摘要: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了很多的变化,也迎来了更多的机遇。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如何提 高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创新培养发展方式是当前一个热门议题。

文章从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学生思想政治状 况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现状,并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从优化 党支部设置、夯实师生党建队伍和创新专业实践平台三个方面,探索了如何在专业实践中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党 员培养发展的实效性,并注意统筹专业实践成绩与党员标准、党员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专业实践;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实效性中图分类号:D267.6; G71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7-04文章编号:1674-120X (2021 ) 01-0008-02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现状(一)高职院校教疗模式1. 三年学制影响党员发展连续性,难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高职院校通常为三年学制,假设大一入学递交入党申请书,经过6个月培养考察期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再经过1年培养考察期,在大二下学期发展为预备党员,直至毕业前夕满足考察要求转正成为正式党员,时间紧,培养发展任务重,一旦考察期延长,党员发展的连续性就会受到影响。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大三学期受专业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专升本等因素影响,学生党员在校时间不足,入党联系人、专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党员的联系减少,都给培养发展带来许多困难。

即便是已发展为正式党员的大三毕业生党员,后续履行党员义务、践行党员先进性也难以得到关注与指导,对低年级学生难以起到榜样带头作用。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投 入不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旨在培养一批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投入就明显不足。

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工作

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工作

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工作摘要据统计,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学生数量的增加,近几年我国学生党员数量增加了254.6%。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每年按照5%的比例(近32.05万人)发展培养学生党员,为壮大我国党员队伍做出了贡献。

但是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上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数量与质量难以兼顾、培训方式单一、党组织不健全等现象,而学生党员自身提高党性修养也具有局限性。

所以改善高职院校的党员发展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改进学生党员的培训方式,健全党组织发展体系,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修养成为了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工作的现状高校党员基层工作者在发展培养学生党员过程中秉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发展学生党员基本呈现“三阶段、三步走”,即大一考察培养、大二成熟成长、大三发展入党。

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学制普遍都是三年,相对于大学本科来说的四年学制,学生在校时间较短。

但是按照党组织发展的基本程序规定,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时期至少要一年以上。

新生入校以后,一般都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适应,递交入党申请书后,还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考察期,当一切条件都成熟了,才能顺利地发展。

即使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至少也要在大二下学期才能被党组织顺利吸收为预备党员,但是转正以后,也已到了即将毕业的时间。

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在校的学生党员特别是正式党员数量始终比较少,而且他们的先进性、模范性因时间限制无法对低年级学生及时有效的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这样的基本程序规定就给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组织生活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对学生党员开展的组织生活总体上是有序的、规范的,但也普遍存在着组织生活形势单一、内容枯燥、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够等弊端,难以适应现阶段高校党建工作的需求。

在创新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在创新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继有人 , 有重 大 而深 远 的 战略 意义 。胡 锦 涛总 书 具
记 指 出 :一 个有 远见 的 民族 , “ 总是 把关 注 的 目光投
向青年 ; 个有远 见 的 政党 总 是把 青 年作 为 推 动历 一 史 和发展 的重要力 量 。 中 国共 产党要始 终保持 先进 ”
的整体办 学水平无 疑具有 重要 的现实意 义 。
第2 2卷 第 4期
V0 . 2 № 4 12
雅 安 职 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J OURNAL OF YAAN VOCATI ONAL COI 正EGE
2o 0 8年 1 2月
De e e o 8 c mb r2 o
在 创 新 中加 强 高 职 院校 学 生党 员发展 工 作

1 高职 院校 学制偏 短 , 学 生 党 员发展 工 作 带 . 给
来 一 定 的 困难
1 6 ~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U A F Y A OC  ̄ O A O L G O RN L O A N V A N LC L E E
力、 战斗力 的需要 。学 生 人党 积极 分 子 和学 生党 员
的培 养 、 发展 、 教育 过程 , 是强 化学生 政治素质 、 思想 素质 、 道德 素质 、 业素质 和身心素 质及各 种能力最 专

充 分 认 识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党 建 工 作 的 重 要 性
高职 院校学生 党建工 作 的重 点是加 强和改进 在
生 党员工作 、 生党 员 的教育 管 理还 存 在着 一 些薄 学 弱 环节 , 高职教育 的要求 还有一定 的差距 , 与 党建工 作还有待进一 步加 强 , 建工 作 创新 急 待 需要 思 考 党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论纲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论纲

提 升 学 生 的职 业 素 质 和 就 业 能力 为 目标 。 单 地 讲 , 是 把 职 简 就 业 素质 中可 以通 过 教 育 管 理 工 作 完 成 的部 分 放 在 更 加 突 出 的
位 置 . 职 业 素 质 培 养放 在 中心 位 置 。 施 以 职业 素质 教 育 培 把 实 养 为 中 心 的 高职 院校 学 生 教 育 模 式 的 目的是 ,增 强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工 作 的针 对 性 , 变 传 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力 图 全 面 , 改 却 又 顾 此 失彼 、 点 不 明 的状 况 。 重 因此 , 们 在构 建 模 式 时 , 须 我 必 围绕 学 生 职业 素 质 培 养 . 眼 于 学 生 职 业 发 展 , 握 住 高 职 院 着 把 校 学 生 教 育 管理 中 与 职业 素质 有 关 的关 键 点 ,从 而 构 建 高 职
以职 业 素 质 培 养 为 中心 的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模 式 论 纲
周 友 刘 东 风
( 京信 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南 江苏 南京 2 04 ) 10 6
摘 要 : 高职 院校 的教 育侧 重 于 培 养 学 生的 职 业 素质 , 为 社 会 培 养 高 素质 的技 能型 人 才 。 高职 院校 的 学 生教 育 管理 工作 要 以 职 业 素质 培 养 为 中心 ,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职 业 素 质 , 着 积 极 构 建 以 职 业 素质 培 养 为 中 心 的 高职 学 生教 育 管理 模 式 。本 文对 此 模 式进 行 了初 步探 析 , 旨在 为 高职 院校 学 生教 育 工作
院 校 学 生 教 育管 理 新 模 式 。
构 建 以 职业 素 质 培 养 为 中心 的高 职 院校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模

浅谈高职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高职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 高职 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李 莉
( 东农 工 商职 业技术 学 院, 东 广 广

广州
500 ) 15 7
要: 当前 , 会对人 才的要 求不再是 单一地强调 知识 或技 能 , 社 而是更加重视人 才的综合 能力和整体素 质 , 其 尤 重视人才在创新 、 变等 方面的能 力。作 为培养 、 应 造就高素质人 才的 高等 学校 , 其教 学活动和人 才培养 目标更 加
和压力 。这是具有鲜 明时代特 征的新型人才观 。
传 统的能力观注重具体工 作任 务的 完成 , 认为 能力是
由具体 的工作任务 来指导 和规定 的 , 能力 的培 养就 是任务
年代 , 人们更深刻地认识 到 , 构成 人 才的要 素 中, 比知 在 有 识、 能力更为重要 的东西 存在 , 于人 才接受 和 获取知识 、 对
全体 魄的人 才不能称之为完全的或是健全 的人 才。从教 育 的角度 而言 , 只注重知识 的传授和能力 的培养 , 而忽视思 想
道德的修养和身心健康发展, 不能算是完善的教育。由此 可见 , 注重人 才素质 提高的教育思想观念 的提 出 , 育理 在教
一பைடு நூலகம்
所谓“ 素质教 育 ” 就是 以提 高人 才素 质作 为重 要 内容 和 目的的教育 。在提高素质 中又 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为根 本, 提高文化 素质为基础。全 面提高人才 的整体 素质 , 培养
学生具备一定 的可持 续发展 的能力 , 也就成 为一 种新 型 的 人才培养观念 , 或称之 为素质教育 观念 。l素质 教育 , 是 【 就
强调对 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 国高等教育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养的是应 用型技 能 培 人 才。本 文从 高职的素质教 育和人 才培养模式来探讨如何提 高人 才的综合素质 , 增强高职大学生的综合 竞争力。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之途径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之途径
干 部 队伍 素质 的需 要 。
人员、 资金 、 体制上并不完善 , 因此要达到 培 养 高 质 量 的 学 生 党 员 难 度 更 大 , 临 的 面
问 题 更 多 。 如 何 在 有 限 的 资源 条 件 下 , 通 过恰 当 的 途 径 , 采 取 行 之 有 效 的 方 式 , 将
为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 的指示 , 纷纷加大 了发展培养力度 , 使学生党员的数量有 了
巨大 的飞 跃 , 是 配套 的人 员 、 金 、 育 但 资 教
力 量 并 没 有 相 应 的 跟 上 节 拍 , 就造 成 在 这 学 生 党 员 素 质 培 养 的 问 题 上 出 现 了 比 较
领 域 拓 展 的 一 种 多 元 化 和 综 合 性 的 新 型
产业 。由此 可 见 社 会 对 农 业 高 职 院校 大 学
生 的 需求 相 当 大 。
三 是 农业 高职 院校 大 学 生有 着 自身 的
20 0 4年 , 务 院 发 布 《 共 中 央 国 务 国 中 院 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意 见》 文 件 提 出 了 要 全 面 、 , 深
18 1
素质 不 高这 一 问题 , 且 依 据 党 关 于 在 优 一 而 秀 青 年 中大 力 发 展 党 员 的决 策 , 个 高 校 各
浅 谈 高职 院校 学 生 党 员教 育 之途 径
口 李 峨
( 南 交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南 湖 湖 长沙 4 0 0) 10 4
时与 学 生 的交 流 不 够 深 入 , 学 生 党 员 的 对
重 要 传 承 地 , 是优 秀青 年 的云 集 之 所 , 大 学 生 是 社 会 主 义 事业 的 建设 者 和 接 班 人 , 作 为 大 学 生 中 的优 秀分 子 的党 员 , 是 党 更 的 重 要后 各 力量 。新 党 章 将 入 党 对 象“ 年 满 l 岁 的 中 国 工 人 、 民 、 人 、 识 8周 农 军 知 分 子 、 其 他 阶 层 的 中 的革 命 分 子 ” 为 和 改 “ 进 分 子 ”将 “ 视 吸 收 在 生 产 、 作 第 先 , 重 工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模式创新与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模式创新与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模式创新与研究马建勇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

笔者所在的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形式,形成了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教育和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党在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

当前国内外形势的风云变化不可避免地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积极探索和创新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建立高职院校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模式1.成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组织部、党校牵头,学生工作部、团委、宣传部等部门参加,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拟定长期和阶段工作目标,制定教育管理工作方案,讨论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2.建立学院、系部两级教育管理平台。

学院建成了学院党校、系部分党校两级教育管理培训平台。

实行了抓“大”放“小”的管理工作模式,学院党校统筹规划,宏观管理,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抓好党校教材等学习资料的选用购买、党校教师的聘用、结业证书发放、教学大纲的制定等全院性、全局性的工作,做好对各系部分党校的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同时,充分发挥各系部分党校自身情况明,易管理,培训方式灵活的优势,重点做好本系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管理等工作,各分党校与学院党校相互支持、共同配合、分工协作、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把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质量。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五结合”模式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五结合”模式
新 人 才 的 培 养 也 不 能 达 到 预 想 的成 效 。 分 做 得 较 好 部 的 高 职 院 校 也 存 在 着 重 平 台 建 设 。 细 化 管 理 不 足 的 精


1从 社 会 的 角 度 来 看 , 高 职 学 生 创 新 素 质 培 养 . 对
的"I / R有 偏 颇 A .
三 是 我 国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从 上 世 纪 5 年 0
究 , 们 主 要 从 事 高 端 技 术 创 新 。高 职 学 生 的 创 新 是 他 应 用 型 的 创 新 , 在 生 产 环 节 中 的 、 部 的 流 程 优 化 是 局 和 工艺 革新 。
2从 高 职 院 校 的 角 度 来 看 。 校 创 新 素 质 教 育 各 . 学
个 环 节 之 间 缺 少 协 同机 制
代 开 始 , “ 识 本 位 ”、 能 力 本 位 ” 渡 到 “ 格 本 从 知 “ 过 人 位 ” 不 同 时期 的不 同 的育人模 式 虽然 各 有优 劣 , 。 但 都 符 合 各 自的 历 史 时 期 , 我 国不 同 阶 段 的 经 济 、 为 社
问 题 的另 一 个 思 路 。 二 、 SCCT 模 型 与 高 职 创 新 型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3从 创 新 教 育 本 身 来 看 。 乏 符 合 职 业 发 展 趋 向 . 缺
的创 新是 对 高 职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各 结 构 要 素 及 其 在 企
会 的 发 展 输 送 了 大 批 人 才 。当 下 高 速 发 展 的 经 济 对 应 用 型技 能 人 才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种 职 业 教 育 观 的 一 指 导 已 经 不 能 满 足 社 会 对 高 K, 才 的 需 求 。 n 人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加强学生工作 培养合格人才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加强学生工作 培养合格人才
力 强 , 有 岗位后 熟 期 ; 没 四是综 合 素 质 特性 , 要 具 既 备 专业 特长 , 有鲜 明 的个 性 , 又要有 良好 的职 业道 德
观、 价值 观, 为农 村全 面实 现小康 社会 , 就大 批 造 “ 有理想 、 有道德、 有文化 、 有纪律” 的德、 体 、 智、 美
等 全 面发展 的 、 础扎 实 、 基 专业 适 应 面 较 宽 、 术 应 技
用能力突出的农业高技能人才 。
和较高的职业素质 , 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围绕素质教 育 , 创新 学生工作理念 二、 围绕素质教 育 , 创新学生工作 制度
1 与 时俱 进 。 . 明确 学生 工作 总体指 导 思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第 1 0卷
以素 质 教 育 为 核 心 加 强学 生工 作 培 养 合 格 人 才
学生 处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是我 国新时期高校教育 的 基本方针 。近几年 ,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 , 素质教育也成 了高职院校实现其培养 目标的重要途
径 。 因此 , 为适 应社会 发 展趋 势 , 我们坚 持结 合我 国
个别 学 生难 免会存 在 着 一 些影 响 自身 发展 的 问题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精神 为指导 , 以培养身心 俱健 的农业高职人才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 创新 精 神和创 业能力 为 核心 以第 一课 堂为 主渠道 , 以优 良的学风 、 风 、 风 等 校 园育 人 环 境 为 载体 , 教 校 通过 主课堂的知识传授 ,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 , 通过协
以邓 小平 理论 、 三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和科 学 发 “ 重 展 观为 指针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深 化教 育改革 , 以

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创新

浅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创新

透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党建 与教 容 , 拓展党建创新的路径 。高职院校要通过 “ 三下
社会实践活动 , 让学生走人社会 、 固专业知 巩 学工作紧密相连 、 相互融通 、 相互渗透 、 相互提高。 乡” 三要坚持开放性原则 。高职学生党建要 具有开放 识 、 应用专业技能 、 体现社会价值 。

种 自觉 追求 。高职院校要定期举行学 生党建宣
的企业里 的优秀党员干部 、技术骨干等 纳入到校 内的党员 教育主体之 中,把学生党员教 育融人 到
讲 活动 ,选择一部分特别优秀 的学生党 员宣讲党
的工作 中的一些真实故事 与优 秀思想 ,通过身边 学 生所学 专业和企业 、 行业 文化之 中, 而提高 高 从 榜样 的宣讲 , 不断树 立新 的典型 , 断形成党 的活 职学生 党员参 加党组 织活 动 的主动 性 和积极性 , 不 动的新 高潮 。 要充分发挥理念创新 的作用 。 二 高职 提 高高 职学生 党员教 育培养 的吸 引力 和实效性 。 学 院党委要引导党建理论研究工作者 进一步解放 二要创新 高职学生党员服务机制 。高职 院校党委 思想 , 求真 务实 , 积极探索 , 大胆创新 , 自觉地把党 要 通过政治 上关 怀 、 思想上 关心 、 神上激 励 、 精 物 建理论 研究聚焦于高职学 生党 建工作实践 的第 一 质上 帮 扶等 多项 措 施 加强 对 高职 学 生党 员 的服 线 ,从而不断取得务实管 用的创新研 究成果并 运 务 , 要重点解决好 学生党员在思想 、 工作 、 习 、 学 生 用到高职学生党建实践 中去。三要 善于运用理念 活和就业 中遇到 的各级各类 实际问题 。三要 创新 创新 的方法 。高职学生党委要通过举 办各类培训 , 学生党员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要严格执行 “ 口要 人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施路径研究作者:王晓静来源:《南北桥》2024年第02期[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2.048[摘要]“三教”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多措并举,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

高职院校应坚持把深化“三教”改革作为当下之需,立为长远之计,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在思想认识、守正创新、组织机构、监督落实等方面规划设计出标本兼治的“三教”改革推进举措,将“三教”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三教”改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2022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先后出台,从政策、机制等方面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大力支持,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特别是“三教”改革赋予了新内涵。

1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目标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

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五年制高职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管理

五年制高职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管理

五年制高职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管理文/孙健身学生党员是职业院校广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代表,是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是整个学生工作教育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学生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存在的问题第一,年龄偏小,文化知识素养较低,对党的认识过于浅薄。

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招收对象是初中起点的中学生,刚入学年龄均在15岁,年龄偏小,文化知识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对党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表现为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欠缺,对共产主义信仰缺少认识。

第二,入党动机不纯。

一是入党动机具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受到当今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有些学生总想着入党后能得到好处,给自己镀上一层金,赚取政治资本,为今后工作、升职铺平道路。

二是从众心理严重,盲目跟风。

表现为别人递交入党申请书,他也跟着递交,自己为什么要入党却不太明确。

三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

第三,在校培养时间较短,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五年制高职院校采取“3+2”、“4+1”的教学模式,“3+2”是指前三年是中专教育阶段,后两年进入大专教育阶段;“4+1” 指前四年在校完成所有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

学生在校时间仅四年,其中一、二、三年级年龄较小,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培养期,真正能够使学生思想成熟起来、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阶段是四年级(在校的最后一年)。

而培养一名党员则至少需要两年半的时间,显然在校培养时间不足。

就算匆匆培养后发展成预备党员,学生又该离校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得不到充分发挥,政治素养也不过硬,一旦遇到不良诱惑,很容易丧失党性原则。

第四,学生党员的比例偏少,在群众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还显得渺小。

我校每年招生人数多,学生14200余人;办学层次有五年制高职、三年制中专、三年制中技、高中起点两年半制的高级工、高中起点四年制技师等,其中五年制高职生比例占学生总数的1/3,近5000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创新高职学生党员培养模式高等院校已经成为发展党员的主要阵地,学生中有大量的入党积极分子群体,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大学生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同时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培养教育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党员的质量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在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相结合,素质教育渗透到党员培养的各个阶段。

许多优秀学生不仅在课程考核上成绩优良,并且积极参与素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党员培养的质量。

一、创新党员培养模式的意义
1. 创新高职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对大学生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2]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可以在培养积极分子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全面素质,
2. 创新高职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是学生党员建设的重要内容
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等新的特点,这些对大学生党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成为高校大学生党建的核心问题之一。

通过素质教育
活动,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推优、确定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的各个阶段,分层次加强党员建设,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3. 创新高职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党员培养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对综合素质培养,除了学业成绩之外,还特别对学生参加的技能培训、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学生团体进行考察,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很大锻炼,这些活动都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

所以,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党员培养,对高素质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党员培养的五阶段模式
高校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紧密结合各高校自身建设的目标,紧密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加大工作力度,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保证学生党员质量。

[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已经基本形成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培养制度,入党联系人制度,共青团“推优”制度,发展对象考察和预审制度,党员发展公示制度,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制度等。

在学生党员培养的各个阶段中,学生党支部坚持和完善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标准和程序,完善入党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

[4]
结合高职院校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和党员培养的过程,将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分为五个阶段,如下图:
图1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党员培养流程图1.第一阶段:入党申请人
所在学期为第1、2学期,在素质教育中的身份是参与者。

学校开设的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素质、职业素质、通用素质三大模块的素质活动项目。

一年级的新生中,入党积极性普遍较高,在第1学期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比例较高,作为参与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素质教育活动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高年级学生干部的带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得到锻炼,此阶段学生的主要角色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

比较优秀的学生通过竞选加入到班级委员、学生会干事的职位上,在学生活动中起带头作用。

2.第二阶段:入党积极分子
所在学期为第2、3学期,在素质教育中的身份是实施者。

经过半年多的培养,从第2学期开始,作为班委或者学生会干事的学生骨干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参与素质教育活动已有较强的自主性,实施者应该能够根据素质教育活动方案,在助理班主任或学生会部长的带领下,实施教育活动,从实践者成长为操作者。

经过第1学期的锻炼同学们大致了解了如何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第2、3学期,同学们不是简单的参与了而是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实施素质教育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选拔优秀的实施者,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使他们提高素质教育的操作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第三阶段:重点发展对象
所在学期为3、4学期,在素质教育中的身份是组织者。

同学们通过参与活动、实施活动进一步的了解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第3、4学期,
得到锻炼的积极分子可以在学生党员的指导下,组织素质教育活动。

组织者应该能够从活动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及活动反馈整个环节进行统筹,这样才能组织好一项成功的教育活动。

在组织过程中培养优秀的组织者,并将他们列为发展对象。

4.第四阶段:预备党员
所在学期为4、5学期,在素质教育中的身份是策划者。

发展对象经过组织活动已经掌握了如何更好的开展一项素质教育活动。

在第4、5学期,发展对象已经初步具备策划素质教育活动的能力,在老师的培养指导下,结合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以同学们的需要为出发点,策划更加符合同学需求的教育活动。

策划者应该能够设计活动策划书,组织活动,实施活动,以及活动总结都规划的合理,通过培养考查,将优秀的学生干部发展为预备党员。

5.第五阶段:正式党员
所在学期为5、6学期。

在素质教育模式下,通过前四个阶段的培养,正式党员应该具备创新活动形式的能力,并指导预备党员设计活动策划书、帮助发展对象组织活动开展、并在实施参与的过程中共同体验,发现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修订活动方案,提高教育活动水平,在素质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中,学生党员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并得到锻炼提升,并具备开发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

在组织的培养下,他们在素质教育活动中突破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以使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通过组织考查,具备正式党员的标准,完成学
生党员的培养。

三、结语
党员培养要实现全程化,素质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

在素质教育模式中培养学生党员,能够实现全程化培养、考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提高党员培养水平,确保党员培养的质量。

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把关,坚持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对于学生党员培养的研究,不应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要勇于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